導航:首頁 > 電腦網站 > 未來電腦屏幕有什麼好的技術

未來電腦屏幕有什麼好的技術

發布時間:2022-05-22 03:54:32

⑴ 未來電腦以及電腦屏幕的發展趨勢

電腦將更加集成化、小型化以方便攜帶,滑鼠、鍵盤這些玩意已顯得多餘了,點擊、輸入就靠你的爪子在屏幕上比劃或嘴巴說(好像最近幾天中央台科學頻道還播了的,是才研製出來的新產品,那玩意戴在手指上就行了,預計市場價300多元人民幣),更先進的就是頭上戴個感應控制器,用你的思維控制電腦。至於屏幕正如前面朋友談到的,超薄可折疊,還可採取投影方式,或接在電視上等顯示設備上。

筆記本電腦屏幕工藝都有什麼,買哪種好

只要屏幕是IPS屏幕就是好的。
顯示屏:
介紹:
筆記本液晶屏常用的是TFT,TFT屏幕是薄膜晶體管,是有源矩陣類型液晶顯示器,在其背部設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動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像素進行控制,這也是所謂的主動矩陣TFT的來歷,這樣可以大大縮短響應時間,約為80毫秒,有效改善了STN(STN響應時間為200毫秒)閃爍模糊的現象,有效的提高了播放動態畫面的能力。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飽和度,還原能力和更高的對比度,太陽下依然看的非常清楚,但是缺點是比較耗電, 而且成本也較高。
LED的分類及主要特別:
1、LED是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的英文縮寫。LED應用可分為兩大類:一是LED單管應用,包括背光源LED,紅外線LED等;另外就是LED顯示屏。
2、中國在LED基礎材料製造方面與國際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就LED-LCD顯示屏而言,中國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同步。LED顯示屏是由發光二極體排列組成的一顯示器件。它採用低電壓掃描驅動,具有:耗電少、使用壽命長、成本低、亮度高、故障少、視角大、可視距離遠等特點。

⑶ 電腦屏幕什麼的好

led比較好。
led是發光二極體,lcd是液晶(高清液晶也是lcd一種,就不談了)。
LED顯示器與LCD顯示器相比,LED在亮度、功耗、可視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優勢。LED與LCD的功耗比大約為10:1,而且更高的刷新速率使得LED在視頻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現,能提供寬達160°的視角,可以顯示各種文字、數字、彩色圖像及動畫信息,也可以播放電視、錄像、VCD、DVD等彩色視頻信號,多幅顯示屏還可以進行聯網播出。有機LED顯示屏的單個元素反應速度是LCD液晶屏的1000倍,在強光下也可以照看不誤,並且適應零下40度的低溫。利用LED技術,可以製造出比LCD更薄、更亮、更清晰的顯示器,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另一個角度說:
完全不一樣的概念,LED是發光二極體屬於二極體的一種,lcd是液晶顯示器,兩者相差太多.但是用LED的點陣也能組成顯示器,適用於戶外大屏幕顯示,解析度較低LCD為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縮寫,即液晶顯示器,是一種數字顯示技術,可以通過液晶和彩色過濾器過濾光源,在平面面板上產生圖象。與傳統的陰極射線管(CRT)相比,LCD佔用空間小,低功耗,低輻射,無閃爍,降低視覺疲勞。
彩色LCD面板中,每一個像素都是由三個液晶單元格構成,其中每一個單元格前面都分別有紅色,綠色,或蘭色的過濾器。這樣,通過不同單元格的光線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不同的顏色。現在,幾乎所有的應用於筆記本或桌面系統的LCD都使用薄膜晶體管(TFT)激活液晶層中的單元格。TFT LCD技術能夠顯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圖象。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的縮寫。廣泛見於日常生活中,如家用電器的指示燈,汽車 後防霧燈等。LED的最顯著特點是使用壽命長,光電轉換效能高。
LED模塊 LED排列成矩陣或筆段,預製成標准大小的模塊。常用的有8X8點陣模塊(單色有64×1隻或雙基色有64×2隻發光二極體),8字七段數碼模塊。
LED集束管 為提高亮度, 增加視距,將兩只以上至數十隻LED集成封裝成一隻集束管,作為一個象素。這種LED集束管主要用於製作戶外屏。又稱為像素筒。
LED顯示屏 將LED模塊或集束管按照實際需要大小拼裝排列成矩陣,配以專用顯示電路,直流穩壓電源,軟體,框架及外裝飾等,即構成一台LED顯示屏。
由此可見,當然是LCD明亮了.LCD的顯示器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⑷ 除了曲面屏,顯示屏還有哪些技術

顯示屏主要分為CRT顯示屏(映象管顯示器)和LCD顯示屏(液晶顯示器)兩大類,其中液晶顯示屏主要用於數字型鍾表和許多攜帶型計算機的一種顯示器類型。液晶顯示器,英文通稱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屬於平面顯示器的一種,依驅動方式來分類可分為靜態驅動(Static)、單純矩陣驅動(Simple Matrix)以及主動矩陣驅動(Active Matrix)三種。其中,被動矩陣型又可分為扭轉式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轉式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及其它被動矩陣驅動液晶顯示器;而主動矩陣型大致可區分為薄膜式晶體管型(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及二端子二極體型(Metal/Insulator/Metal;MIM)二種方式。(詳細的分類請參考附圖)TN、STN及TFT型液晶顯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轉原理之不同,在視角、彩色、對比及動畫顯示品質上有高低程次之差別,使其在產品的應用范圍分類亦有明顯區隔。以目前液晶顯示技術所應用的范圍以及層次而言,主動式矩陣驅動技術是以薄膜式晶體管型(TFT)為主流,多應用於筆記型計算機及動畫、影像處理產品。而單純矩陣驅動技術目前則以扭轉向列(TN)、以及超扭轉向列(STN)為主,目前的應用多以文書處理器以及消費性產品為主。在這之中,TFT液晶顯示器所需的資金投入以及技術需求較高,而TN及STN所需的技術及資金需求則相對較低。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它擁有一個可以及時瀏覽圖片的屏幕,稱之為數碼相機的顯示屏,一般為液晶結構(LCD,全稱為Liquid Crystal Display)。它一種是採用了液晶控制透光度技術來實現色彩的顯示器

⑸ 未來最有發展前途的顯示器件應該是什麼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趨高速發展,本世紀最傑出的發明--電子計算機也在不斷的進向前步著。對於一個電腦的使用者或者即將購置電腦的人來說,他們也許對CPU、主板、內存、3D顯卡等電腦配件更為熟悉或留意,卻往往忽略了原本應該更重視的顯示器(最重要的電腦輸出設備)。其實,顯示器的發展是隨著電腦的發展而發展的。下面,請跟我來。
現在我們已經很難看到最早的採用綠顯、單顯顯像管的顯示器,就連初期的14"彩色顯示器也很少見到。當時這些顯示器都是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採用的是孔狀蔭罩,其顯像管斷面基本上都是球面的,因此被稱做球面顯像管,這種顯示器的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彎曲的,這種彎曲的屏幕造成了圖像失真及反光現象,也使實際的顯示面積較小。
在此階段,對屏幕圖像的調整也由於受操作系統(主要是DOS系統)的限制,而只能採用電位器模擬調節,也就是顯示器下方的一排旋鈕,通過這些旋鈕可以對顯示效果進行簡單的調整(包括亮度、對比度以及屏幕大小及方向),這種方法缺乏直觀的控制度量,在進行模式轉換時容易造成圖像顯示不正常出現故障的幾率也比較大。
隨著顯示器技術和軟體技術的發展,這種採用電位器對顯示器進行模擬調節的技術也將慢慢被淘汰。
隨著電腦整體水平的進步,人們對顯示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到了1994年,為了減小球屏四角的失真和反光,新一代的「平面直角」顯像管誕生了。當然,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面,只是其球面曲率半徑大於2000毫米,四角為直角。它使反光和四角失真程度都減輕不少,再加上屏幕塗層技術的應用,使畫面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各個顯示器廠商都迅速推出了使用「平面直角」顯像管的顯示器,並逐漸取代了採用球面顯像管的顯示器。近幾年的14英寸和大多數的15、17英寸及以上的顯示器都採用了這種「平面直角」顯像管。
在此之後,日本索尼公司開發出了柱面顯像管,採用了條柵蔭罩技術,即特麗瓏(Trinitron)技術的出現,三菱公司也緊隨其後,開發出鑽石瓏(Diamondtron)技術,這使得屏幕在垂直方向實現完全的筆直,只在水平方向仍略有弧度,另外加上柵狀蔭罩的設計,使顯示質量大幅度上升。各大廠商紛紛採用這些新技術推出新一代產品。
從1998底開始,一種嶄新的完全平面顯示器出現了,它使CRT顯示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種顯示器的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筆直的,圖像的失真和屏幕的反光都被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例如LG公司推出的採用Flatron顯像管的「未來窗」顯示器,它的蔭罩是點柵狀的,使顯示效果更出眾。與LG的Flatron性能類似的還有SamSung的丹娜(DynaFlat)顯像管。另外,ViewSonic、Philips等也推出了自己的完全平面顯示器。
縱觀CRT顯示器的發展趨勢,由於人們對完美顯示效果的不斷追求,今後的CRT顯示器也將會更高的高度邁進。
這一段時間內,由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發展,特別是WINDOWS95、98的成熟,VESA的DDC協議允許顯示器和主機間通過數據通道進行信息交換,從而出現了數控調節。這時的顯示器內部帶有專用的微處理器,可記憶顯示模式,切換時無須調整,量化調節更精確,按鈕為輕觸型。所有的這些優點,使得顯示器的壽命更長,故障率降低,因而數控調節技術得以迅速推廣,其操控方式也從普通的按鍵式變成新穎的單鍵飛梭。菜單控制(OSD)是一種新出現的屏幕調控技術,它通過和按鍵的結合以量化的方式將屏幕的調節情況直觀的顯示出來,具有較強的易用性,使用舒適,符合人體工程學,更貼近用戶。
CRT顯示器歷經發展,顯示質量越來越好,但顯像管要求電子槍發出的電子束從一側偏向另一側的角度不能大於90度,這使得顯示器的厚度要與屏幕的對角線一樣長,對於具有更大可視面積的顯示器來說,就意味著更厚的機身和更大的體積。
為了使大屏幕顯示器更為普及,廠商又開發出廣角偏轉線圈技術,它能使電子束的最大偏轉角度達到100度或更高一點,這樣在較短的距離內就可以實現電子束的完全覆蓋,從而縮短顯像管以至機身的厚度2英寸左右。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採用短頸顯像管,在顯像管的電子槍末端使用更小的部件,這也可以使機身的厚度減少1英寸左右。
現在市場上已出現了不少短管顯示器,例如Philips的19"109B和17"107B,ADI的19"MicroScanG66,ViewSonic的19"PS790、17"PS775、17"GS771等,都是採用廣角偏轉線圈技術的,由於使用了短管技術,加之對顯示器內部進行了結構優化,19"顯示器的厚度與15"的差不多,17"顯示器的厚度則與14"的很接近。由於CRT顯示器物理結構的限制和電磁輻射的弱點,人們開始尋找更新的顯示媒體--液晶顯示器,它無輻射、全平面、無閃爍、無失真、可視面積大、體積重量小、抗干擾能力強,而視角太小、亮度和對比度不夠大等缺陷也隨著技術的提高有了相當的進步,例如新產品TFT-LCD顯示器。
目前限制液晶顯示器普及的唯一原因,是昂貴的石英基板和不高的良品率造成的高價位。隨著新近的低溫多結晶Si-TFT技術的成熟和大規模生產帶來的低成本,TFT-LCD有望在2000年後佔領CRT顯示器一半以上的市場。但是液晶顯示器的圖像色彩和飽和度不夠完善,而且其響應時間太長,一旦出現畫面的劇烈更新,它的弱點就表露無異。
在液晶顯示器不斷發展的同時,其它平面顯示器也在進步中,如等離子顯示器、場致顯示器、發光聚合體顯示器。
在顯示器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對顯示器的輻射、節電、環保等方面的要求,顯示器的認證標准也應運而生。1987年,瑞典技術認可局就電磁放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出了一個標准,即MPR-1。到了1990年,MPR-1進一步擴展成MPR-2,更詳細的列出了21項顯示器標准,包括閃爍度、跳動、線性、光亮度、反光度、字體大小等,對超低頻和更低頻輻射提出了最大限制,成為一種比較嚴格的電磁輻射標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健康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如今MPR-2已經成為顯示器最基本的低輻射標准,現在市場上的顯示器基本上都通過了該標准。
1992年,瑞典專業雇員聯盟(TCO)在MPR-2的基礎上對節能、輻射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即TCO92標准。TCO標准經過不斷擴充和改進,逐漸演變成現在通用的世界性標准:TCO92包括了對顯示器的電磁輻射、自動電源關閉、耗電量、防火及用電安全、TCO驗證證明這五個方面的標准;TCO95又加入了對環保和人體工程學的要求,范圍擴大到整個微機系統;TCO99則提出了更全面、更嚴格的環保及用戶舒適度的標准。當然通過TCO認證的顯示器的售價也有所提高,但是物有所值。
在這些嚴格的認證標準的控制下,顯示器對健康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小。現在的顯示器除了提高顯示質量外,在其它方面也做著各種改進和革新,其中包括了USB介面技術的應用。它是由Compaq、Digital、IBM、Intel、Microsoft、NEC和NT七家公司共同開發的外設連接技術:標准化的介面規范、方便的連接、對多設備的支持、真正的即插即用,它支持等時傳送模式,實時處理多媒體數據,保證圖像顯示不間斷,提高畫面質量。
大多數顯示器廠商都在新型號的顯示器產品上內置了USB介面或者預留了升級到USB介面的餘地。隨著WIN98等操作系統及應用軟體對USB更完善的支持,USB介面技術也將給電腦的使用者帶來更大的方便。
顯示器的發展走到今天,從單色到彩色,從模糊到清晰,從小到大,歷經無數的變化。顯示器將會輕便化、超薄化、清晰化,而且會越來越注重其環保性和健康性,其實要把握顯示器的發展趨勢只要把握住市場需求的脈搏就可以了。

⑹ 關於電腦顯示器的問題,請教

顯示器可以分為CRT、LCD、PDP、OLED等多種。
CRT顯示器

CRT純平顯示器具有可視角度大、無壞點、色彩還原度高、色度均勻、可調節的多解析度模式、響應時間極短等LCD顯示器難以超過的優點,而且現在的CRT顯示器價格要比LCD顯示器便宜不少。按照不同的標准,CRT顯示器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1) 按大小分類
顯示器的尺寸一般所指的是顯像管的對角線的尺寸,不是它的顯示面積,單位都是指英寸。一般來說,15英寸顯示器,其可視面積一般為13.8英寸,17英寸的顯示器,其可視面積一般為16英寸,19英寸的顯示器,其可視面積一般為18英寸。
(2) 調控方式不同分類
CRT顯示器的調控方式從早期的模擬調節到數字調節再到OSD調節。現在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大多採用OSD調節方式,同樣是OSD調節,有的產品採用單鍵飛梭,也有採用靜電感應按鍵來實現調節。
(3)顯像管種類的不同

顯像管是衡量一款顯示器檔次高低的重要標准,按照顯像管表面平坦度的不同可分為球面管、平面直角管、柱面管、純平管。純平面顯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實現了真正的平面,使人眼在觀看時的聚焦范圍增大,失真反光都被減少到了最低限度,因此看起來更加逼真舒服。

LCD顯示器
LCD顯示器即液晶顯示器,優點是機身薄,佔地小,輻射小,給人以一種健康產品的形象。但液晶顯示屏不一定可以保護到眼睛,這需要看各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 液晶顯示屏的缺點是色彩不夠艷。可能你在購買液晶顯示器的商店看到顯示的產品很不錯,將產品搬回家後卻發現效果大有不同讓人失望。這是因為液晶顯示屏主要的光源是通過反射外來光源,而在你購買產品的地方備有足夠的燈光,所以才會有不同的顯示效果。

3D顯示器
3D顯示器一直被公認為顯示技術發展的終極夢想。現已開發出需佩戴立體眼鏡和不需佩戴立體眼鏡的兩大立體顯示技術體系。快門式3D技術和不閃式3D技術是如今3D顯示器中最常使用的兩種。

PDP等離子顯示器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離子顯示器)是採用了近幾年來高速發展的等離子平面屏幕技術的新一代顯示設備。等離子顯示器的優越性表現在厚度薄、解析度高、佔用空間少,代表了未來電腦顯示器的發展趨勢。
PDP與CRT和LCD的對比
等離子顯示器比傳統的CRT顯示器具有更高的技術優勢,主要表現在以外下幾個方面:
◆等離子顯示器的體積小、重量輕、無輻射
◆由於等離子各個發射單元的結構完全相同,因此不會出現顯像管常見的圖像的集合變形
◆等離子屏幕亮度非常均勻,沒有亮區和暗區;而傳統顯像管的屏幕中心總是比四周亮度要高一些
◆等離子不會受磁場的影響,具有更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等離子屏幕不存在聚集的問題。因此,顯像管某些區域因聚焦不良或年月日已久開始散焦的問題得以解決,不會產生顯像管的色彩漂移現象
◆表面平直使大屏幕邊角處的失真和顏色純度變化得到徹底改善,高亮度、大視角、全彩色和高對比度,是等離子圖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鮮艷,效果更加理想,令傳統CRT顯示器嘆為觀止
等離子顯示器比傳統的LCD顯示器具有更高的技術優勢,主要表現在以外下幾個方面:
◆等離子顯示亮度高,因此可在明亮的環境之下欣賞大幅畫面的影像
◆色彩還原性好,灰度豐富,能夠提供格外亮麗、均勻平滑的畫面
◆對迅速變化的畫面響應速度快,此外,等離子平而薄的外形也使得其優勢更加明顯

液晶顯示器的技術參數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與液晶顯示器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液晶面板的產量、優劣等多種因素都連系著液晶顯示器自身的質量、價格和市場走向。其中液晶面板關系著玩家最看重的響應時間、色彩、可視角度、對比度等參數。從液晶面板可以看出這款液晶顯示器的性能、質量如何?小林在網上找了一下液晶面板的資料,只要是針對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讓大家在購買液晶顯示器時心裡有一個底。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顯示器產品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使用在高端產品中,16.7M色彩(8bit面板)和大可視角度是它最為明顯的技術特點,目前VA型面板分為兩種:MVA、PVA。
MVA型:全稱為(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是一種多象限垂直配向技術。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靜止時並非傳統的直立式,而是偏向某一個角度靜止;當施加電壓讓液晶分子改變成水平以讓背光通過則更為快速,這樣便可以大幅度縮短顯示時間,也因為突出物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野角度更為寬廣。在視角的增加上可達160度以上,反應時間縮短至20ms以內。
PVA型:是三星推出的一種面板類型,是一種圖像垂直調整技術,該技術直接改變液晶單元結構,讓顯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獲得優於MVA的亮度輸出和對比度。此外在這兩種類型基礎上又延出改進型S-PVA和P-MVA兩種面板類型,在技術發展上更趨向上,可視角度可達170度,響應時間被控制在20毫秒以內(採用Overdrive加速達到8ms GTG),而對比度可輕易超過700:1的高水準,三星自產品牌的大部份產品都為PVA液晶面板。
IPS型:IPS型液晶面板具有可視角度大、顏色細膩等優點,看上去比較通透,這也是鑒別IPS型液晶面板的一個方法,PHILIPS不少液晶顯示器使用的都是IPS型的面板。而S-IPS則為第二代IPS技術,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技術,以改善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階逆轉現象。 LG和飛利浦自主的面板製造商也是以IPS為技術特點推出的液晶面板。
TN型:這種類型的液晶面板應用於入門級和中端的產品中,價格實惠、低廉,被眾多廠商選用。在技術上,與前兩種類型的液晶面板相比在技術性能上略為遜色,它不能表現出16.7M艷麗色彩,只能達到16.7M色彩(6bit面板)但響應時間容易提高。可視角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視角度不會超過160度。現在市場上一般在8ms響應時間以內的產品大多都採用的是TN液晶面板。

可視面積
液晶顯示器所標示的尺寸與實際可以使用的屏幕范圍一致。例如,一個15.1英寸的液晶顯示器約等於17英寸CRT屏幕的可視范圍。LCD顯示器的尺寸是指液晶面板的對角線尺寸,以英寸為單位(1英寸=2.54cm),現在主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1.5英寸、22.1英寸、23英寸、24英寸等。
可視角度
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左右對稱,而上下則不一定對稱。舉個例子,當背光源的入射光通過偏光板、液晶及取向膜後,輸出光便具備了特定的方向特性,也就是說,大多數從屏幕射出的光具備了垂直方向。假如從一個非常斜的角度觀看一個全白的畫面,我們可能會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一般來說,上下角度要小於或等於左右角度。如果可視角度為左右80度,表示在始於屏幕法線80度的位置時可以清晰地看見屏幕圖像。但是,由於人的視力范圍不同,如果沒有站在最佳的可視角度內,所看到的顏色和亮度將會有誤差。市場上,大部分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都在160度左右。
點距

舉例來說,一般14英寸LCD的可視面積為285.7mm×214.3mm,它的最大解析度為1024×768,那麼點距就等於:可視寬度/水平像素(或者可視高度/垂直像素),即285.7mm/1024=0.279mm(或者是214.3mm/768=0.279mm)。這就是液晶顯示器的點距數值計算方法。

常見台式機液晶顯示器的點距
5:4液晶顯示器點距17"(1280x1024) - 0.264mm4:3液晶顯示器點距15"(1024×768) 0.297mm19"( 1280x1024) - 0.294mm17"(1280×1024) 0.264mm16:10液晶顯示器點距 19"(1440×900) - 0.285mm 19"(1280×1024) 0.294mm 20"(1680×1050) - 0.258mm20"(1400×1050) 0.2915mm22"(1680×1050) - 0.282mm 最適合辦公21"(1600×1200) 0.27mm 23"(1920×1200) - 0.258mm 16:9液晶顯示器點距18.5″(1360×768) -0.3 24"(1920×1200) - 0.270mm20"(1600×900) -0.276 27"(1920×1200) - 0.303mm 21.6″(1920×1080) - 0.248mm 點距太小了,看字非常費力,而且JS喜歡說成22寸的 30"(2560×1600) - 0.250mm 23"(1920×1080) - 0.265mm 點距計算 17寸液晶長是1024個點,寬是768個點,可以算出對角線是1280個點。算式是 (1024^2+768^2)^0.5=1280所謂的17寸液晶,指的是屏幕對角線的長度是17英寸。用17除以1280,得到的結果乘以2.54的進率(英寸-厘米),就是點距。 23.6"(1920×1080) - 0.2715mm24"(1920×1080) - 0.276mm27"(2560X1440) - 0.2331mm
色彩度

LCD重要的當然是的色彩表現度。LCD面板上是由1024×768個像素點組成顯像的,每個獨立的像素色彩是由紅、綠、藍(R、G、B)三種基本色來控制。大部分液晶顯示器,每個基本色(R、G、B)達到6位,即64種表現度,那麼每個獨立的像素就有64×64×64=262144種色彩。也有使用了所謂的FRC(Frame Rate Control)技術以模擬的方式來表現出全彩的畫面,也就是每個基本色(R、G、B)能達到8位,即256種表現度,那麼每個獨立的像素就有高達256×256×256=16777216種色彩了。對比值

對比值是定義最大亮度值(全白)除以最小亮度值(全黑)的比值。CRT顯示器的對比值通常高達500:1,以致在CRT顯示器上呈現真正全黑的畫面是很容易的。但對LCD來說就不是很容易了,由冷陰極射線管所構成的背光源是很難去做快速地開關動作,因此背光源始終處於點亮的狀態。為了要得到全黑畫面,液晶模塊必須完全把由背光源而來的光完全阻擋,但在物理特性上,這些組件並無法完全達到這樣的要求,總是會有一些漏光發生。一般來說,人眼可以接受的對比值約為 250:1。亮度值

液晶顯示器的最大亮度,通常由冷陰極射線管(背光源)來決定,亮度值普遍都為250cd/m2,超過24英寸的顯示器則要稍高,但也基本維持在300~400 cd/m2間,雖然技術上可以達到更高亮度,但是這並不代表亮度值越高越好,因為太高亮度的顯示器有可能使觀看者眼睛受傷。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指液晶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此值當然是越小越好。如果響應時間太長了,就有可能使液晶顯示器在顯示動態圖像時,有尾影拖曳的感覺。一般的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在5~10ms之間,達到5ms以下的響應時間,基本避免了尾影拖曳問題產生。 解析度 液晶顯示器和傳統的CRT顯示器,解析度都是重要的參數之一。

解析度是指單位面積顯示像素的數量。液晶顯示器的物理解析度是固定不變的,對於CRT顯示器而言,只要調整電子束的偏轉電壓,就可以改變不同的解析度。但是在液晶顯示器裡面實現起來就復雜得多了,必須要通過運算來模擬出顯示效果,實際上的解析度是沒有改變的。由於並不是所有的像素同時放大,這就存在著縮放誤差。當液晶顯示器使用在非標准解析度時,文本顯示效果就會變差,文字的邊緣就會被虛化。

傳統CRT顯示器所支持的解析度較有彈性,而液晶的像素間距已經固定,所以支持的顯示模式不像CRT那麼多。液晶的最佳解析度,也叫最大解析度,在該解析度下,液晶顯示器才能顯現最佳影像。

液晶顯示器呈現解析度較低的顯示模式時,有兩種方式進行顯示。第一種為居中顯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顯示SVGA 800×600的畫面時,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個像素被呈現出來,其它沒有被呈現出來的像素則維持黑暗。目前該方法較少採用。另一種稱為擴展顯示:在顯示低於最佳解析度的畫面時,各像素點通過差動演算法擴充到相鄰像素點顯示,從而使整個畫面被充滿。這樣也使畫面失去原來的清晰度和真實的色彩。
由於在相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的最大解析度都一致,所以對於同尺寸的液晶的價格一般與解析度基本沒有關系。

買液晶的時候千萬不要只顧著看亮度對比度,而忘了看它的物理解析度。

⑺ 未來的屏幕會是什麼樣子的

1897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設計出世界上第一部陰極射線管,並且以其為基礎製造了示波器,讓人們能直接看到電流的變化。三十年後,採用了相同原理的第一台電視誕生;從那時開始,屏幕就變成了一扇任意門,帶我們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人們總是在追求色彩更亮麗、更輕薄和更節省能源的顯示方式,而陰極射線管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期望。於是在走過了七十年的光輝歷程後,陰極射線管屏幕開始漸漸退出歷史舞台,在家用和商業市場上讓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發明的液晶屏和等離子屏。新出現的屏幕們往往是一個個小格子緊密排列而成,最終如馬賽克般拼出畫面:等離子屏幕其實是諸多小型日光燈,而液晶屏則是裝滿了液體的大量小膠囊。

這些技術現在已經成熟,但是人們的需求永無止境。微電子技術和新材料的發展革新,為屏幕帶來了更多的挑戰者,它們可能會讓屏幕的概念變得模糊起來:採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屏幕可以彎折或者透明;以EInk為代表的電子紙屏幕正在壓縮傳統書籍的生存空間;量子點屏幕可能會在幾年之內成為家用顯示裝置的標配;眼鏡甚至隱性眼鏡式顯示器讓顯示無所不在——甚至還有直接刺激視覺神經以產生光感的設想,能徹底讓屏幕遁於無形。

OLED也許可以算得上是屏幕界的明日之星。它的每一個顯示單元都像個漢堡包,頂層和底層是電極,中間夾著薄薄一層發光材料。當通電時,電子從高能級遷躍至低能級所釋放的能量將會以可見光的形式傳遞出來——和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發光二極體是同樣的原理。因為使用材質的不同,OLED產生出紅、綠和藍的顯示器三原色,組合成各種不同色彩。這種技術雖然1975年就已經被發明,但是直到最近幾年才逐漸顯露出巨大優勢而成為廠商們追逐的熱點:它不需要背光源、電壓低而發光效率高,對比度和亮度都相當出色,而且更輕更薄、響應速度比液晶屏幕快得多。除了這些在顯示性能上的優勢之外,它還有其它額外奉送的優點:採用不同的基板材料和不同的電極,人們已經可以製造出能夠捲成一卷的柔性顯示器——雖然還不能像紙張一樣對折壓扁,但是已經可以纏繞在幾毫米直徑的管子上——和透明顯示裝置,讓「屏幕」的概念一再被顛覆。
當柔性屏幕和透明屏幕不只是科幻和奇幻電影中的道具時,我們的生活也會如同注入了魔法般。窗戶和鏡子可以顯示畫面、信息甚至作為照明燈具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尺寸可以變得更小。屏幕可以跟隨著牆壁的走向而彎折,可以幻化出任何能想像得到的景緻。海報可以針對每一位觀眾的興趣而顯示出不同的內容,GPS和儀表盤可以直接呈現在汽車風擋玻璃上——這些都不再是幻想。
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能買到使用OLED作為屏幕的手機,更多的OLED產品也在研發中。東芝已經開發出擁有透明屏幕的筆記本電腦,能夠達到60%的透明度;至於可以捲成一卷的屏幕,更是從七八年前就出現在科技產品展上了。這些產品之所以還沒有出現在市場上,是因為成本和良品率的限制。對OLED產品的封裝還是技術難點之一,而在柔性屏幕的加工過程中,多層電子元件之間微小的錯位都會產出廢品。這些技術問題可能會在幾年內獲得突破,但是在那之前,大塊的柔性或者透明OLED屏幕依然只能在實驗室和試制車間中見到。
在OLED屏幕努力踏入商業化時代的同時,更多的競爭者正在虎視眈眈。我們在Kindle或者其他電子書上看到的Eink電子紙技術雖然極其省電,但是它的刷新率實在太低而且不能顯示真正的彩色,因此只能用於極其有限的用途;但是一種新的屏幕似乎有取代OLED的可能:量子點屏幕,在具有OLED所有優勢的同時,還能綻放出更艷麗的色彩。
「量子點」這個聽來有些科幻的名字是美國耶魯大學物理學家提出的,也往往被叫做「納米點」或者「零維材料」。量子點是一類特殊的納米材料,往往是由砷化鎵、硒化鎘等半導體材料為核,外麵包裹著另一種半導體材料而形成的微小顆粒。每個量子點顆粒的尺寸只有幾納米到數十納米,包含了幾十到數百萬個原子。因為其體積的微小,讓內部電子在各方向上的運動都受到局限,所以量子限域效應特別顯著,也讓它能發出特定顏色的熒光。在受到外界光源的照射後,量子點中的電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從穩定的低能級躍遷到不穩定的高能級,而在恢復穩定時,將會將能量以特定波長光子的方式放出。這種激發熒光的方式與其他半導體分子相似;而不同的是,量子點的熒光顏色,與其大小緊密相關,只需要調節量子點的大小,就可以得到不同顏色的純色光。
和OLED類似,量子點屏的每種顏色的像素都和一個薄膜發光二級管對應,由二極體發光為量子點提供能量,激發量子點發出不同強度、不同顏色的光線,在人眼中組合成一幅圖像。由於量子點發光波長范圍極窄,顏色非常純粹,所以量子點屏幕的畫面比其他屏幕都要更清新明亮。韓國的三星電子在今年二月份發布了全球第一款4英寸全彩色量子點顯示屏,顏色和亮度更高,但是成本卻只有OLED屏幕的一半。當這種技術變得更加成熟的時候,也許有實力和OLED一決高下呢。
如果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的話,一塊屏幕也許就可以滿足人們所有的需求,只要這塊屏幕放在合適的位置——比方說,人們的鼻樑上。從去年穀歌宣布開發眼鏡式顯示器開始,各大IT廠商們似乎一起發現了這片新藍海,紛紛投身其中。到了今天,沒有開發眼鏡式顯示裝置的IT廠商反而屈指可數;因為人們都意識到,能在每天大部分時間占據人們整片視野的設備,其實就是這種已經有了六百年歷史的透明薄片。
現在已經進入測試階段的谷歌眼鏡,採用的是投影技術,即把一小幅畫面直接從眼鏡框上投射進使用者的眼睛,原理和家用投影儀類似。考慮到當前的技術水平,這可能是最合適的選擇,但是並不一定是唯一的方式。在谷歌眼鏡開發團隊中,有個人的名字十分突出:克·帕爾維茲,一位曾經供職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學者,曾經在2008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隱形眼鏡顯示器。在當年,他已經實現了在隱形眼鏡上顯示圖案、傳遞數據和無線供電的功能,但是這種和眼鏡緊密接觸的顯示裝置還需要經受更多的考驗。畢竟,當我們眼睛和世界之間的最後一道屏障——眼皮——也不復存在時,任何微小的疏忽都會帶來巨大的不幸。即使如此,我們也還是可以想見他在谷歌眼鏡團隊中的作用;也許再過三五年,屏幕將會直接貼在我們的角膜上,把數字世界和真實世界疊加在一起。
在那時,屏幕就會成為非常個人化的工具,現在這種滿世界都是的屏幕甚至也許會漸漸消失;畢竟,我們已經有了能夠占滿整個視野的顯示裝置,又何必在其他地方多擺幾塊呢。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屏幕這一連接我們和數字世界的工具將可以完全消失——更精確地說,成為我們身體內植入的一個小器件。人們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發現,直接以電流刺激視神經來產生光感,以這種方式來再造視覺也水到渠成;就象我們已經可以以人工耳蝸的方式讓聽覺障礙者重獲聽覺一樣。
之所以能夠把屏幕植入腦中,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其實與數碼相機有些相似之處。眼睛的角膜和晶狀體相當於鏡頭,眼球後方的視網膜是感光器件,視神經等同於連接感光器件和存儲卡之間的線路,而大腦後部的視覺皮層則是存儲卡和後期處理軟體。使用電流刺激視覺神經,就可以讓大腦接收到視覺信號——雖然實際的過程相當復雜。在這個領域,人們已經嘗試了近40年,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幫助特定眼部疾病患者獲得光感的人工植入設備,但還遠遠無法與演化了上億年的視網膜相比。也許在本世紀之內,我們才會看到真正與原生視網膜效果一樣的體內植入屏幕,甚至會讓大腦無法分辨哪些是真實,哪些才是虛擬。

⑻ 電腦顯示器哪一種比較好

有很多。
例如:國內從品牌認知度來說,一線品牌:三星,LG,優派,飛利浦等。二線:AOC,長城,Acer,都可以,不過如果家用還是買一線品牌。

電腦顯示器通常也被稱為電腦監視器或電腦屏幕。它是除了CPU、主板、內存、電源、鍵盤、滑鼠之外最重要的一個電腦部件。
從早期的黑白世界到現在的色彩世界,電腦顯示器走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歷程,隨著顯示器技術的不斷發展,顯示器的分類也越來越明細。
(一)CRT顯示器
CRT顯示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顯示器,也是十幾年來,外形與使用功能變化最小的電腦外設產品之一。但是其內在品質卻一直在飛速發展。
CRT顯示器的調控方式從早期的模擬調節到數字調節。再到OSD調節走過了一條極其漫長的道路。
模擬調節是在顯示器外部設置一排調節按鈕,來手動調節亮度、對比度等一些技術參數。由於此調節所能達到的功效有限,不具備視頻模式功能。另外,模擬器件較多,出現故障的機率較大,而且可調節的內容極少,所以目前已銷聲匿跡。
數字調節是在顯示器內部加入專用微處理器,操作更精確,能夠記憶顯示模式,而且其使用的多是微觸式按鈕,壽命長故障率低,這種調節方式曾紅極一時。
OSD調節嚴格來說,應算是數控方式的一種。它能以量化的方式將調節方式直觀地反映到屏幕上,很容易上手。OSD的出現,使顯示器得調節方式有了一個新台階。現在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大多採用此調節方式,同樣是OSD調節,有的產品採用單鍵飛梭,如美格的全系列產品,也有採用靜電感應按鍵來實現調節,如LG的 795FT。
(二)LCD顯示器
LCD顯示器即液晶顯示屏,優點是機身薄,佔地小,輻射小,給人以一種健康產品的形象。我看不盡是,使用液晶顯示屏不一定可以保護到眼睛,這需要看各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三)LED顯示器
LED顯示屏(LED panel):LED就是light emitting diode ,發光二極體的英文縮寫,簡稱LED。它是一種通過控制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顯示方式,用來顯示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行情、視頻、錄像信號等各種信息的顯示屏幕。
LED的技術進步是擴大市場需求及應用的最大推動力。最初,LED只是作為微型指示燈,在計算機、音響和錄像機等高檔設備中應用,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LED顯示器正在迅速崛起,近年來逐漸擴展到證券行情股票機、數碼相機、PDA以及手機領域。
LED顯示器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於一體,以其色彩鮮艷、動態范圍廣、亮度高、壽命長、工作穩定可靠等優點,成為最具優勢的新一代顯示媒體,目前,LED顯示器已廣泛應用於大型廣場、商業廣告、體育場館、信息傳播、新聞發布、證券交易等,可以滿足不同環境的需要。
(四)等離子顯示器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離子顯示器)是採用了近幾年來高速發展的等離子平面屏幕技術的新一代顯示設備。
成像原理:等離子顯示技術的成像原理是在顯示屏上排列上千個密封的小低壓氣體室,通過電流激發使其發出肉眼看不見的紫外光,然後紫外光碰擊後面玻璃上的紅、綠、藍3色熒光體發出肉眼能看到的可見光,以此成像。
等離子顯示器的優越性:厚度薄、解析度高、佔用空間少且可作為家中的壁掛電視使用,代表了未來電腦顯示器的發展趨勢。
等離子顯示器的特點:
1.亮度、高對比度
等離子顯示器具有高亮度和高對比度,對比度達到500;1,完成能滿足眼睛需求;亮度也很高,所以其色彩還原性非常好。
2.純平面圖像無扭曲
等離子顯示器的RGB發光柵格在平面中呈均勻分布,這樣就使得圖像即使在邊緣也沒有扭曲的現象發生。而在純平CRT顯示器中,由於在邊緣的掃描速度不均勻,很難控制到不失真的水平。
3.超薄設計、超寬視角
由於等離子技術顯示原理的關系,使其整機厚度大大低於傳統的CRT顯示器,與LCD相比也相差不大,而且能夠多位置安放。用戶可根據個人喜好,將等離子顯示器掛在牆上或擺在桌上,大大節省了房間,及整潔、美觀又時尚。
4.具有齊全的輸入介面
為配合接駁各種信號源,等離子顯示器具備了DVD分量介面、標准VGA/SVGA介面、S端子、HDTV分量介面(Y、Pr、Pb)等,可接收電源、VCD、DVD、HDTV和電腦等各種信號的輸出。
5.環保無輻射
等離子顯示器一般在結構設計上採用了良好的電磁屏蔽措施,其屏幕前置環境也能起到電磁屏蔽和防止紅外輻射的作用,對眼睛幾乎沒有傷害,具有良好的環境特性。
6.與CRT和LCD的對比
等離子顯示器比傳統的CRT顯示器具有更高的技術優勢,主要表現在以外下幾個方面:
◆等離子顯示器的體積小、重量輕、無輻射
◆由於等離子各個發射單元的結構完全相同,因此不會出現顯像管常見的圖像的集合變形
◆等離子屏幕亮度非常均勻,沒有亮區和暗區;而傳統顯像管的屏幕中心總是比四周亮度要高一些
◆等離子不會受磁場的影響,具有更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等離子屏幕不存在聚集的問題。因此,顯像管某些區域因聚焦不良或年月日已久開始散焦的問題得以解決,不會產生顯像管的色彩漂移現象
◆表面平直使大屏幕邊角處的失真和顏色純度變化得到徹底改善,高亮度、大視角、全彩色和高對比度,是等離子圖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鮮艷,效果更加理想,令傳統CRT顯示器嘆為觀止
等離子顯示器比傳統的LCD顯示器具有更高的技術優勢,主要表現在以外下幾個方面:
◆等離子顯示亮度高,因此可在明亮的環境之下欣賞大幅畫面的影像
◆色彩還原性好,灰度豐富,能夠提供格外亮麗、均勻平滑的畫面
◆對迅速變化的畫面響應速度快,此外,等離子平而薄的外形也使得其優勢更加明顯

⑼ 筆記本電腦屏幕什麼材質比較好

電腦顯示器面板是ips面板最好。
IPS面板的優勢是可視角度高、響應速度快,色彩還原准確,是液晶面板里的高端產品。而且相比PVA面板,採用了IPS屏的LCD電視機動態清晰度能夠達到780線。而靜態清晰度方面,按照720線的高清標准要求仍能達到高清。該面板技術增強了LCD電視的動態顯示效果,在觀看體育賽事、動作片等運動速度較快的節目時能夠獲得更好的畫質。和其他類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用手輕輕劃一下不容易出現水紋樣變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稱。仔細看屏幕時,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魚鱗狀象素,加上硬屏的話,那麼就可以確定是IPS面板了。

閱讀全文

與未來電腦屏幕有什麼好的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筆記本電腦聲音沒了 瀏覽:747
電腦連接瀏覽器如何設置 瀏覽:594
w7版本台式電腦怎麼連Wifi 瀏覽:598
電腦qq後台怎麼設置 瀏覽:551
女孩子電腦安裝 瀏覽:37
一般電腦磁碟內存是多少 瀏覽:2
電腦無線控制手機 瀏覽:6
戴爾筆記本電腦i7 瀏覽:620
家用電腦配置辦公 瀏覽:85
電腦為什麼反應那麼慢 瀏覽:559
抖音井川里予33秒免費網站 瀏覽:920
電腦不能用打不開軟體 瀏覽:13
怎麼做手機變電腦系統 瀏覽:506
電腦qq放在u盤會打不開嗎 瀏覽:648
廣電運通電腦開機需要密碼 瀏覽:235
筆記本怎樣重裝電腦系統 瀏覽:625
電腦主板加固態硬碟安裝教程 瀏覽:240
wifi與電腦連接 瀏覽:584
學英語的手機軟體哪個好 瀏覽:776
電腦啟動屏幕閃光條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