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已經有一條M.2nvme固態硬碟,如何選擇再加一條固態
1、這個主板只有一個M.2插槽,沒辦法再增加M.2介面的固態硬碟了。
2、可選辦法有2種:
①直接購買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插上使用;
②購買PCI-E x1轉M.2的轉接卡,裝上M.2固態使用。
3、第①種方法最簡單直接,買了插上就能用,就是理論上最高傳輸率只有600MB/s。第②種有點繁瑣,但是能用M.2介面的固態,缺點是傳輸率達不到M.2的標稱最高速率,因為PCI-E 3.0 x1最高帶寬只有984.6MB/s。
PS:如何選擇由你自己決定,個人覺得第一種方法比較簡單,也省錢。
規格
2. 固態硬碟如何選擇
固態硬碟對於電腦性能的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是也別盲目加裝固態硬碟,首先現有的SSD性能就是個天梯榜,只有更高沒有最高,一味追求性能不是明智的做法。你要裝SSD之前得先分析一下你的實際需求和電腦性能吧,不是說性價比多高,性能多麼逆天,就一定適合自己。
先為初入固態硬碟領域的朋友們科普一下,在進行一切的SSD選購方法的學習之前,打開自己的電腦看一看,一看用什麼系統,對於一些老系統比較有感情堅持不換的建議慎重購買SSD(win7以上可以),因為老系統根本不支持Trim(刪除的更快),對於SSD進行頻繁的擦除會嚴重影響SSD壽命。再之後就看看自己的電腦是不是支持AHCI、CPU單核性能如何(可以與一代酷睿i系列對比),如果這些都滿足了,那麼ok,你可以繼續考慮購買什麼SSD的問題了。 SSD之所以快的原因就是就是內部主控-快閃記憶體-固件。 下面就分類介紹一下。
主控
主控就是SSD的核心,整個SSD的中心控制台。常見的主控產品就是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這些。選購時真的不用分析太多,選擇主流一些的產品、產品線完善、性能都不錯。如果不是深度玩家別去碰小眾產品,很容易踩雷。如果是對這些產品不夠了解,個人推薦Marvell,性能均衡,整體表現上佳。 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是SSD中的存儲元件,也是各大無良廠商的造假「高發區」,無數回答里科普的黑片白片就是指的這里。那麼,固態硬碟顆粒原片、白片和黑片有什麼區別呢?首先要從晶圓說起,晶圓經過切割,切割成一個一個的晶片Die,然後將完好的,穩定的,足容量的Die取下,經過生產封裝成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這就是所謂的原片。黑片就是原材料時,被淘汰下來 的存在不穩定,容量不足或損壞等多多少少問題的不合格的晶片Die,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邊角料」,市場上超廉價的SSD就是採用黑片製作的,質量非常不穩定。而白片就是在復檢過程中被淘汰的顆粒,也屬於較為劣質的產品。我個人建議對於一開始購買SSD的人來說不要在意價格,原片肯定是最好的,絕對不要用黑片。快閃記憶體顆粒目前TLC是主流,而之後推出的QLC也很不錯。
固件
固件相當於SSD的驅動,這個不同廠商就有不同的區分了,因為在主控和快閃記憶體上,科技基本都已經共享了。這就好比手機裡面的指紋鎖、劉海屏,哪個廠商都差不多。但是實際的進程管理、系統優化這些就有千百種變化。在選擇固件的時候,品牌就顯得很重要了。
品牌
這里簡單擴充一下品牌
三星,性能優質,有自己獨有的主控產品,基本和三星在手機界的地位一樣,質量有保障,價格偏貴,對性價比有要求的不適合購買。 Intel,價格高,性能尚可,如果能接受Intel的話在選購SSD時就不用思考太多,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原則是有道理的。 浦科特,性能不錯,固件牛逼,能有效降低發熱,提升效能。性價比也非常高,而且品牌效應不錯。有著一股日本廠商的嚴謹勁兒,不像三星在快閃記憶體上還要耍小聰明(小吐槽,不針對品牌,三星質量是可靠的)。 當然還有不少品牌,由於我不是專業研究SSD的,所以對於不了解的產品我也就不評價了。這里還得說回固件,在追求性價比的產品中,我認為浦科特是最出色的,功耗優化真的好,發熱非常平穩。耐用性與穩定性也都很好。我目前在用浦科特M9PeG,價格可能略有小貴但是使用感受很不錯,同時浦科特提供五年質保與順豐雙程面運費的服務,非常貼心,也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如果考慮性價比入手M8V也可以。
最後總結一下,買SSD,主控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均可,快閃記憶體SLC最出色但無需過分糾結,固件品牌推薦浦科特,由於我個人接觸的SSD品牌不算特別多,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正,也希望能幫助到想要入門SSD的玩家。
具體步驟如下:
1、右鍵單擊這台電腦選擇屬性,如下圖所示。
4. 如何選購高性價比固態硬碟
一、SSD固態硬碟選購時的兩大要點——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
SSD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它是整個SSD的主體、軀干、血肉,是SSD讀寫的介質。快閃記憶體的好壞,決定了SSD的讀寫性能和使用壽命。
1、現在主流的快閃記憶體分為2D NAND和3D NAND。
①、2D NAND:SLC、MLC、TLC。
②、3D NAND:3D MLC NAND、3D TLC NAND。
說到主流的快閃記憶體,當然我們要先說一下非主流的。eSLC、eMLC、eTLC就是非主流快閃記憶體,其實它們和SLC、MLC、TLC本質是一樣的,之所以加了個「e」,是因為它們是在各自類型的晶圓里精選的,並且還通過了更多更嚴格的測試。它們的特點是讀寫和同類差別不大,但是壽命更有保證,價格更貴。eSLC、eMLC一般用於伺服器SSD,這么貴的成本給消費級,是沒有可能的。eTLC倒是可以用於消費級SSD,但是隨著3D NAND的到來,3D TLC NAND完爆eTLC,所以eTLC也變得食之無味了。
總之,請大家記住了,加e的非主流快閃記憶體,切勿上車,在選擇SSD上,一定要注意了。
2、2D NAND作為現在主流的NAND,我們有必要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SLC、MLC、TLC。
上圖是快閃記憶體結構,SLC和MLC、TLC的結構是相同的,只是充電值位數不同,儲存密度不同。
①SLC 是Single-Level Cell的簡寫,即1bit/cell,1個儲存單元,單層式儲存,2個充電值。電荷充電,簡單、扎實、快捷。SLC讀寫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貴。SLC因為太昂貴,一般用於工控級別的SSD,或者用於做SSD緩存。很少用SLC作快閃記憶體的個人消費等級的SSD,太奢侈了。
②MLC,2bit/cell,2儲存單元,4個充電值。儲存密度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比SLC慢,壽命比SLC短。
③TLC,3bit/cell,3個儲存,8個充電值。儲存密度比MLC高約1.5倍,成本比MLC更低,速度,壽命比MLC更差。
我們不難看出,對於2D NAND來說,充電值越多,儲存密度越大,壽命就越差,讀寫速度就越差。而且儲存密度大,還可能導致容易寫入集中,寫入放大,甚至絕緣擊穿造成壞塊或寫入錯誤。所以快閃記憶體的好壞是決定SSD性能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
5. 關於固態硬碟的選擇
固態硬碟怎麼選
1、內存顆粒,目前市面上的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多為MLC和TLC兩種,性價比較高,可以滿足大多數消費者日常數據拷貝的需求,目前已經出現QLC,性能是不如TLC的;而SLC一般出現在高端的固態硬碟當中,適合企業用戶使用;顆粒也會影響到讀寫的速度;
2、容量的選擇;一般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選擇,240GB-480GB已經能夠滿足家用電腦系統盤和一部分專業軟體或游戲的存儲加速功能,如果是游戲玩家可以選購480GB容量以上的SSD為游戲讀取時間加速;
3、介面類型,一般有SATA3.0、M.2、PCI-E三種,傳輸協議為AHCI協議和NVMe協議兩種,而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要遠遠高於AHCI協議;一般PCI-E和一部分的M.2都是採用NVMe協議;
4、讀寫速度上,最重要的是隨機讀寫速度,單位是IOPS,即每秒進行的IO操作次數,可認為是吞吐量指標。它的特點與連續讀寫相反,表示SSD讀寫零碎文件、程序啟動的速度,體現了SSD的小文件讀寫能力;
6. 台式機加裝硬碟和固態移動硬碟怎麼選
對於較老的主板升級可以擴內存和加裝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下面介紹加裝固態硬碟的方法供參考:
一、准備工作:
1、斷電後打開機箱按好固態硬碟,注意原機械硬碟不拆,見下圖所示;
點擊下一步,就自動開始了。遷移完成後,拔掉原來的系統盤,確定開機沒問題了就可以裝上原來的盤,然後再把之前的系統分區格式化。
7. 台式機如何選擇固態硬碟
看你預算多少整機配置如何了,如果配置一般就買個威剛或者金士頓之類的128g固態硬碟就足夠了。如果整機配置高可以選擇英特爾或者三星240g固態硬碟就行了。
8. 移動固態硬碟應該如何選擇
1、首先確定自己電腦需要的SSD容量和介面類型。
2、其次,看主控晶元。
3、然後看快閃記憶體顆粒,也就是所謂看固件。
4、最後最重要的是看性能。
固態硬碟基本的組成部件包括:主控、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固件演算法這三大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