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主板芯片组。如果是酷睿芯片最好选择P35\P43\P45的芯片组,性能搭配最完美,价格也比较高。
2、支持DDRII800或1066双通道内存,至少4G以上。最好是能支持DDRIII的,为将来升级做准备。
3、最好是有2个PCIE-16插槽,将来可以升级为双显卡SLI或CROSSFIRE。
② 电脑主板参数怎么看
FSB=Front
Side
BUS前段总线.
FSB只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又称前端总线。
对于P4来说,FSB频率=CPU外频*4。
这个参数指的就是前端总线的频率,它是处理器与主板交换数据的通道,既然是通道,那就是越大越好,现在主流中最高的FSB是800M,向下有533M、400M和333M等几种,它们价格是递减的。(现在也有1066/1333
FSB的主板不过由于面向骨灰级发烧级的玩家和超频者,价格比较高昂)
FSB(或是FrontSideBus,前端总线)是超频最容易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FSB是CPU与系统其它部分连接的速度。它还影响内存时钟,那是内存运行的速度。一般而言,对FSB和内存时钟两者来说越高等于越好。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不成立。例如,让内存时钟比FSB运行得快根本不会有真正的帮助。同样,在AthlonXP系统上,让FSB运行在更高速度下而强制内存与FSB不同步(使用稍后将讨论的内存分频器)对性能的阻碍将比运行在较低FSB及同步内存下要严重得多.
FSB在Athlon和P4系统上涉及到不同的方法。在Athlon这边,它是DDR总线,意味着如果实际时钟是200MHz的话,那就是运行在400MHz下。在P4上,它是“四芯的”,所以如果实际时钟是相同的200MHz的话,就代表800MHz。这是Intel的市场策略,因为对一般用户来说,越高等于越好。Intel的“四芯”FSB实际上具有一个现实的优势,那就是以较小的性能损失为代价允许P4芯片与内存不同步运行。每个时钟越高的周期速度使得它越有机会让内存周期与CPU周期重合,那等同于越好的性能
FSB决定CPU的运行速度,FSB可以通过超频来提高!
FSB高电脑的运行速度也会有所提高的!
③ 电脑主板的参数怎么看
方法一:
1、首先打开命令运行窗,点击“开始”菜单,输入“DxDiag”即可,然后点击运行。
④ 买电脑主板,哪些参数最重要
我觉得主板要看南北桥芯片,内存支持的规格,用料,做工,供电,还有比较重要的,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功能。比如只能超频保护什么的。还有就是看看主板是不是全固态电容,还有就是看看有没有热管散热系统。如果有这些,可以让你的爱机变得更加耐用。
如果要推荐,我会中端推荐七彩虹的C.P35
X5
Ver2.0,支持Intel
1333Mhz的Cpu,五相供电,热管散热,集成显卡,有ATI
Crossfire功能,全固态电容,做工精良。还有智能超频控制等功能。
如果是高端的,推荐技嘉的板,做工没得说,具体型号看你的价钱而定,各个型号都不错。
⑤ 选择主板主要看什么参数
1、主板结构
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ATX、LPX、NLX、Flex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
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
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
MicroATX又称Mini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但尚未流行便被放弃,继续使用ATX。
2、芯片组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
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
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Bridge)。
3、扩展槽
扩展插槽是主板上用于固定扩展卡并将其连接到系统总线上的插槽,也叫扩展槽、扩充插槽。扩展槽是一种添加或增强电脑特性及功能的方法。
扩展插槽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决定一块主板好坏的重要指标。有多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扩展插槽就意味着今后有足够的可升级性和设备扩展性,反之则会在今后的升级和设备扩展方面碰到巨大的障碍。
4、主要接口
硬盘接口:硬盘接口可分为IDE接口和SATA接口。在型号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个IDE口,通常IDE接口都位于PCI插槽下方,从空间上则垂直于内存插槽(也有横着的)。而新型主板上,IDE接口大多缩减,甚至没有,代之以SATA接口。
软驱接口:连接软驱所用,多位于IDE接口旁,比IDE接口略短一些,因为它是34针的,所以数据线也略窄一些。
COM接口(串口):大多数主板都提供了两个COM接口,分别为COM1和COM2,作用是连接串行鼠标和外置Modem等设备。
COM1接口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断号是IRQ4;COM2接口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断号是IRQ3。由此可见COM2接口比COM1接口的响应具有优先权,市面上已很难找到基于该接口的产品。
5、主板平面
主板的平面是一块PCB(印刷电路板),一般采用四层板或六层板。相对而言,为节省成本,低档主板多为四层板:主信号层、接地层、电源层、次信号层,而六层板则增加了辅助电源层和中信号层,因此,六层PCB的主板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主板也更加稳定。
(5)电脑主板看什么参数扩展阅读:
工作原理
在电路板下面,是4层有致的电路布线;在上面,则为分工明确的各个部件:插槽、芯片、电阻、电容等。
当主机加电时,电流会在瞬间通过CPU、南北桥芯片、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接口以及主板边缘的串口、并口、PS/2接口等。随后,主板会根据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来识别硬件,并进入操作系统发挥出支撑系统平台工作的功能。
主要种类
1、标准尺寸的主板:IBMPC/A机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采用AT结构布局。
BabyAT: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装机的一体化主板首先采用此主板结构。
2、ATX:改进型的AT主板,对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优化,有更好的散热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专门的ATX机箱使用。
3、BTX:是ATX主板的改进型,它使用窄板(Low-profile)设计,使部件布局更加紧凑。针对机箱内外气流的运动特性,主板工程师们对主板的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使计算机的散热性能和效率更高,噪声更小,主板的安装拆卸也变得更加简便。
BTX在一开始就制定了3种规格,分别是BTX、MicroBTX和PicoBTX。3种BTX的宽度都相同,都是266.7mm,不同之处在于主板的大小和扩展性有所不同。
一体化(Allinone)主板:集成了声音,显示等多种电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节省空间的优点,但也有维修不便和升级困难的缺点,在原装品牌机中采用较多。
4、NLX:Intel最新的主板结构,最大特点是主板、CPU的升级灵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种CPU就必须更新主板设计此外还有一些上述主板的变形结构,如华硕主板就大量采用了3/4BabyAT尺寸的主板结构。
⑥ 选择电脑主板主要是看哪些参数要如何选择呢
1、看主板芯片组。如果是酷睿芯片最好选择P35\P43\P45的芯片组,性能搭配最完美,价格也比较高。
2、支持DDRII800或1066双通道内存,至少4G以上。最好是能支持DDRIII的,为将来升级做准备。
3、最好是有2个PCIE-16插槽,将来可以升级为双显卡SLI或CROSSFIRE。
查看原帖>>
⑦ 选择电脑主板主要是看哪些参数要如何选择呢
选主板的关键也在于芯片组,注意AMD平台与Intel平台必须选用相同品牌对应芯片组即可。
通常主板命名取自所采用芯片的类型,比如我们说常说的H61、B75、A55、A75主板等都是以芯片组名称命名的,不管是什么品牌的H61或者B75等主板其芯片组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品牌与一些细节做工,也就是说所有主板厂商都需要用到AMD或者Intel芯片。
如何搭配处理器,就要看芯片所支持的处理器接口类型。目前Intel 平台依旧在销售的主流芯片组为G41、H61、B75、H77、Z77、X79。分别对应的处理器接口为LGA775、LGA1155、LGA1155、LGA1155、LGA1155、LGA2011。产品定位从低到高排列。G41主要定位升级或者维修用户,H61主要定位赛扬、奔腾G系列入门装机用户。B75/H77/Z77主要针对SNB/IVY酷睿i3/i5/i7处理器。X79则简单一些,目前搭配的处理器只有酷睿i7 3960X/3930K两款,G41主板则搭配以前奔腾双核处理器,H61,B75,H77,Z77主板则支持SNB与IVB平台如今主流处理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