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来电脑以及电脑屏幕的发展趋势
电脑将更加集成化、小型化以方便携带,鼠标、键盘这些玩意已显得多余了,点击、输入就靠你的爪子在屏幕上比划或嘴巴说(好像最近几天中央台科学频道还播了的,是才研制出来的新产品,那玩意戴在手指上就行了,预计市场价300多元人民币),更先进的就是头上戴个感应控制器,用你的思维控制电脑。至于屏幕正如前面朋友谈到的,超薄可折叠,还可采取投影方式,或接在电视上等显示设备上。
只要屏幕是IPS屏幕就是好的。
显示屏:
介绍:
笔记本液晶屏常用的是TFT,TFT屏幕是薄膜晶体管,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在其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也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的来历,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响应时间,约为80毫秒,有效改善了STN(STN响应时间为200毫秒)闪烁模糊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对比度,太阳下依然看的非常清楚,但是缺点是比较耗电, 而且成本也较高。
LED的分类及主要特别:
1、LED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英文缩写。LED应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LED单管应用,包括背光源LED,红外线LED等;另外就是LED显示屏。
2、中国在LED基础材料制造方面与国际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就LED-LCD显示屏而言,中国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LED显示屏是由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的一显示器件。它采用低电压扫描驱动,具有:耗电少、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故障少、视角大、可视距离远等特点。
⑶ 电脑屏幕什么的好
led比较好。
led是发光二极管,lcd是液晶(高清液晶也是lcd一种,就不谈了)。
LED显示器与LCD显示器相比,LED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LED与LCD的功耗比大约为10:1,而且更高的刷新速率使得LED在视频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能提供宽达160°的视角,可以显示各种文字、数字、彩色图像及动画信息,也可以播放电视、录像、VCD、DVD等彩色视频信号,多幅显示屏还可以进行联网播出。有机LED显示屏的单个元素反应速度是LCD液晶屏的1000倍,在强光下也可以照看不误,并且适应零下40度的低温。利用LED技术,可以制造出比LCD更薄、更亮、更清晰的显示器,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一个角度说:
完全不一样的概念,LED是发光二极管属于二极管的一种,lcd是液晶显示器,两者相差太多.但是用LED的点阵也能组成显示器,适用于户外大屏幕显示,分辨率较低LCD为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缩写,即液晶显示器,是一种数字显示技术,可以通过液晶和彩色过滤器过滤光源,在平面面板上产生图象。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相比,LCD占用空间小,低功耗,低辐射,无闪烁,降低视觉疲劳。
彩色LCD面板中,每一个像素都是由三个液晶单元格构成,其中每一个单元格前面都分别有红色,绿色,或兰色的过滤器。这样,通过不同单元格的光线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现在,几乎所有的应用于笔记本或桌面系统的LCD都使用薄膜晶体管(TFT)激活液晶层中的单元格。TFT LCD技术能够显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图象。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广泛见于日常生活中,如家用电器的指示灯,汽车 后防雾灯等。LED的最显着特点是使用寿命长,光电转换效能高。
LED模块 LED排列成矩阵或笔段,预制成标准大小的模块。常用的有8X8点阵模块(单色有64×1只或双基色有64×2只发光二极管),8字七段数码模块。
LED集束管 为提高亮度, 增加视距,将两只以上至数十只LED集成封装成一只集束管,作为一个象素。这种LED集束管主要用于制作户外屏。又称为像素筒。
LED显示屏 将LED模块或集束管按照实际需要大小拼装排列成矩阵,配以专用显示电路,直流稳压电源,软件,框架及外装饰等,即构成一台LED显示屏。
由此可见,当然是LCD明亮了.LCD的显示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⑷ 除了曲面屏,显示屏还有哪些技术
显示屏主要分为CRT显示屏(映象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屏(液晶显示器)两大类,其中液晶显示屏主要用于数字型钟表和许多便携式计算机的一种显示器类型。液晶显示器,英文通称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依驱动方式来分类可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以及主动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其中,被动矩阵型又可分为扭转式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转式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及其它被动矩阵驱动液晶显示器;而主动矩阵型大致可区分为薄膜式晶体管型(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及二端子二极管型(Metal/Insulator/Metal;MIM)二种方式。(详细的分类请参考附图)TN、STN及TFT型液晶显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转原理之不同,在视角、彩色、对比及动画显示品质上有高低程次之差别,使其在产品的应用范围分类亦有明显区隔。以目前液晶显示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以及层次而言,主动式矩阵驱动技术是以薄膜式晶体管型(TFT)为主流,多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及动画、影像处理产品。而单纯矩阵驱动技术目前则以扭转向列(TN)、以及超扭转向列(STN)为主,目前的应用多以文书处理器以及消费性产品为主。在这之中,TFT液晶显示器所需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需求较高,而TN及STN所需的技术及资金需求则相对较低。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拥有一个可以及时浏览图片的屏幕,称之为数码相机的显示屏,一般为液晶结构(LCD,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它一种是采用了液晶控制透光度技术来实现色彩的显示器
⑸ 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显示器件应该是什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高速发展,本世纪最杰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也在不断的进向前步着。对于一个电脑的使用者或者即将购置电脑的人来说,他们也许对CPU、主板、内存、3D显卡等电脑配件更为熟悉或留意,却往往忽略了原本应该更重视的显示器(最重要的电脑输出设备)。其实,显示器的发展是随着电脑的发展而发展的。下面,请跟我来。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最早的采用绿显、单显显像管的显示器,就连初期的14"彩色显示器也很少见到。当时这些显示器都是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采用的是孔状荫罩,其显像管断面基本上都是球面的,因此被称做球面显像管,这种显示器的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弯曲的,这种弯曲的屏幕造成了图像失真及反光现象,也使实际的显示面积较小。
在此阶段,对屏幕图像的调整也由于受操作系统(主要是DOS系统)的限制,而只能采用电位器模拟调节,也就是显示器下方的一排旋钮,通过这些旋钮可以对显示效果进行简单的调整(包括亮度、对比度以及屏幕大小及方向),这种方法缺乏直观的控制度量,在进行模式转换时容易造成图像显示不正常出现故障的几率也比较大。
随着显示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这种采用电位器对显示器进行模拟调节的技术也将慢慢被淘汰。
随着电脑整体水平的进步,人们对显示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了1994年,为了减小球屏四角的失真和反光,新一代的“平面直角”显像管诞生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是其球面曲率半径大于2000毫米,四角为直角。它使反光和四角失真程度都减轻不少,再加上屏幕涂层技术的应用,使画面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各个显示器厂商都迅速推出了使用“平面直角”显像管的显示器,并逐渐取代了采用球面显像管的显示器。近几年的14英寸和大多数的15、17英寸及以上的显示器都采用了这种“平面直角”显像管。
在此之后,日本索尼公司开发出了柱面显像管,采用了条栅荫罩技术,即特丽珑(Trinitron)技术的出现,三菱公司也紧随其后,开发出钻石珑(Diamondtron)技术,这使得屏幕在垂直方向实现完全的笔直,只在水平方向仍略有弧度,另外加上栅状荫罩的设计,使显示质量大幅度上升。各大厂商纷纷采用这些新技术推出新一代产品。
从1998底开始,一种崭新的完全平面显示器出现了,它使CRT显示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显示器的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笔直的,图像的失真和屏幕的反光都被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例如LG公司推出的采用Flatron显像管的“未来窗”显示器,它的荫罩是点栅状的,使显示效果更出众。与LG的Flatron性能类似的还有SamSung的丹娜(DynaFlat)显像管。另外,ViewSonic、Philips等也推出了自己的完全平面显示器。
纵观CRT显示器的发展趋势,由于人们对完美显示效果的不断追求,今后的CRT显示器也将会更高的高度迈进。
这一段时间内,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特别是WINDOWS95、98的成熟,VESA的DDC协议允许显示器和主机间通过数据通道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出现了数控调节。这时的显示器内部带有专用的微处理器,可记忆显示模式,切换时无须调整,量化调节更精确,按钮为轻触型。所有的这些优点,使得显示器的寿命更长,故障率降低,因而数控调节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其操控方式也从普通的按键式变成新颖的单键飞梭。菜单控制(OSD)是一种新出现的屏幕调控技术,它通过和按键的结合以量化的方式将屏幕的调节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具有较强的易用性,使用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更贴近用户。
CRT显示器历经发展,显示质量越来越好,但显像管要求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从一侧偏向另一侧的角度不能大于90度,这使得显示器的厚度要与屏幕的对角线一样长,对于具有更大可视面积的显示器来说,就意味着更厚的机身和更大的体积。
为了使大屏幕显示器更为普及,厂商又开发出广角偏转线圈技术,它能使电子束的最大偏转角度达到100度或更高一点,这样在较短的距离内就可以实现电子束的完全覆盖,从而缩短显像管以至机身的厚度2英寸左右。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采用短颈显像管,在显像管的电子枪末端使用更小的部件,这也可以使机身的厚度减少1英寸左右。
现在市场上已出现了不少短管显示器,例如Philips的19"109B和17"107B,ADI的19"MicroScanG66,ViewSonic的19"PS790、17"PS775、17"GS771等,都是采用广角偏转线圈技术的,由于使用了短管技术,加之对显示器内部进行了结构优化,19"显示器的厚度与15"的差不多,17"显示器的厚度则与14"的很接近。由于CRT显示器物理结构的限制和电磁辐射的弱点,人们开始寻找更新的显示媒体--液晶显示器,它无辐射、全平面、无闪烁、无失真、可视面积大、体积重量小、抗干扰能力强,而视角太小、亮度和对比度不够大等缺陷也随着技术的提高有了相当的进步,例如新产品TFT-LCD显示器。
目前限制液晶显示器普及的唯一原因,是昂贵的石英基板和不高的良品率造成的高价位。随着新近的低温多结晶Si-TFT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低成本,TFT-LCD有望在2000年后占领CRT显示器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是液晶显示器的图像色彩和饱和度不够完善,而且其响应时间太长,一旦出现画面的剧烈更新,它的弱点就表露无异。
在液晶显示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它平面显示器也在进步中,如等离子显示器、场致显示器、发光聚合体显示器。
在显示器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显示器的辐射、节电、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显示器的认证标准也应运而生。1987年,瑞典技术认可局就电磁放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标准,即MPR-1。到了1990年,MPR-1进一步扩展成MPR-2,更详细的列出了21项显示器标准,包括闪烁度、跳动、线性、光亮度、反光度、字体大小等,对超低频和更低频辐射提出了最大限制,成为一种比较严格的电磁辐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健康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如今MPR-2已经成为显示器最基本的低辐射标准,现在市场上的显示器基本上都通过了该标准。
1992年,瑞典专业雇员联盟(TCO)在MPR-2的基础上对节能、辐射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即TCO92标准。TCO标准经过不断扩充和改进,逐渐演变成现在通用的世界性标准:TCO92包括了对显示器的电磁辐射、自动电源关闭、耗电量、防火及用电安全、TCO验证证明这五个方面的标准;TCO95又加入了对环保和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范围扩大到整个微机系统;TCO99则提出了更全面、更严格的环保及用户舒适度的标准。当然通过TCO认证的显示器的售价也有所提高,但是物有所值。
在这些严格的认证标准的控制下,显示器对健康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现在的显示器除了提高显示质量外,在其它方面也做着各种改进和革新,其中包括了USB接口技术的应用。它是由Compaq、Digital、IBM、Intel、Microsoft、NEC和NT七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外设连接技术:标准化的接口规范、方便的连接、对多设备的支持、真正的即插即用,它支持等时传送模式,实时处理多媒体数据,保证图像显示不间断,提高画面质量。
大多数显示器厂商都在新型号的显示器产品上内置了USB接口或者预留了升级到USB接口的余地。随着WIN98等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对USB更完善的支持,USB接口技术也将给电脑的使用者带来更大的方便。
显示器的发展走到今天,从单色到彩色,从模糊到清晰,从小到大,历经无数的变化。显示器将会轻便化、超薄化、清晰化,而且会越来越注重其环保性和健康性,其实要把握显示器的发展趋势只要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脉搏就可以了。
⑹ 关于电脑显示器的问题,请教
显示器可以分为CRT、LCD、PDP、OLED等多种。
CRT显示器
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过的优点,而且现在的CRT显示器价格要比LCD显示器便宜不少。按照不同的标准,CRT显示器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大小分类
显示器的尺寸一般所指的是显像管的对角线的尺寸,不是它的显示面积,单位都是指英寸。一般来说,15英寸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3.8英寸,17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6英寸,19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8英寸。
(2) 调控方式不同分类
CRT显示器的调控方式从早期的模拟调节到数字调节再到OSD调节。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大多采用OSD调节方式,同样是OSD调节,有的产品采用单键飞梭,也有采用静电感应按键来实现调节。
(3)显像管种类的不同
显像管是衡量一款显示器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按照显像管表面平坦度的不同可分为球面管、平面直角管、柱面管、纯平管。纯平面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实现了真正的平面,使人眼在观看时的聚焦范围增大,失真反光都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因此看起来更加逼真舒服。
LCD显示器
LCD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器,优点是机身薄,占地小,辐射小,给人以一种健康产品的形象。但液晶显示屏不一定可以保护到眼睛,这需要看各人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 液晶显示屏的缺点是色彩不够艳。可能你在购买液晶显示器的商店看到显示的产品很不错,将产品搬回家后却发现效果大有不同让人失望。这是因为液晶显示屏主要的光源是通过反射外来光源,而在你购买产品的地方备有足够的灯光,所以才会有不同的显示效果。
3D显示器
3D显示器一直被公认为显示技术发展的终极梦想。现已开发出需佩戴立体眼镜和不需佩戴立体眼镜的两大立体显示技术体系。快门式3D技术和不闪式3D技术是如今3D显示器中最常使用的两种。
PDP等离子显示器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器)是采用了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等离子平面屏幕技术的新一代显示设备。等离子显示器的优越性表现在厚度薄、分辨率高、占用空间少,代表了未来电脑显示器的发展趋势。
PDP与CRT和LCD的对比
等离子显示器比传统的CRT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外下几个方面:
◆等离子显示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无辐射
◆由于等离子各个发射单元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不会出现显像管常见的图像的集合变形
◆等离子屏幕亮度非常均匀,没有亮区和暗区;而传统显像管的屏幕中心总是比四周亮度要高一些
◆等离子不会受磁场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等离子屏幕不存在聚集的问题。因此,显像管某些区域因聚焦不良或年月日已久开始散焦的问题得以解决,不会产生显像管的色彩漂移现象
◆表面平直使大屏幕边角处的失真和颜色纯度变化得到彻底改善,高亮度、大视角、全彩色和高对比度,是等离子图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效果更加理想,令传统CRT显示器叹为观止
等离子显示器比传统的LCD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外下几个方面:
◆等离子显示亮度高,因此可在明亮的环境之下欣赏大幅画面的影像
◆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能够提供格外亮丽、均匀平滑的画面
◆对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此外,等离子平而薄的外形也使得其优势更加明显
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参数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液晶面板的产量、优劣等多种因素都连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其中液晶面板关系着玩家最看重的响应时间、色彩、可视角度、对比度等参数。从液晶面板可以看出这款液晶显示器的性能、质量如何?小林在网上找了一下液晶面板的资料,只要是针对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让大家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心里有一个底。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显示器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使用在高端产品中,16.7M色彩(8bit面板)和大可视角度是它最为明显的技术特点,目前VA型面板分为两种:MVA、PVA。
MVA型:全称为(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是一种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静止时并非传统的直立式,而是偏向某一个角度静止;当施加电压让液晶分子改变成水平以让背光通过则更为快速,这样便可以大幅度缩短显示时间,也因为突出物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野角度更为宽广。在视角的增加上可达160度以上,反应时间缩短至20ms以内。
PVA型:是三星推出的一种面板类型,是一种图像垂直调整技术,该技术直接改变液晶单元结构,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获得优于MVA的亮度输出和对比度。此外在这两种类型基础上又延出改进型S-PVA和P-MVA两种面板类型,在技术发展上更趋向上,可视角度可达170度,响应时间被控制在20毫秒以内(采用Overdrive加速达到8ms GTG),而对比度可轻易超过700:1的高水准,三星自产品牌的大部份产品都为PVA液晶面板。
IPS型:IPS型液晶面板具有可视角度大、颜色细腻等优点,看上去比较通透,这也是鉴别IPS型液晶面板的一个方法,PHILIPS不少液晶显示器使用的都是IPS型的面板。而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以改善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 LG和飞利浦自主的面板制造商也是以IPS为技术特点推出的液晶面板。
TN型:这种类型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入门级和中端的产品中,价格实惠、低廉,被众多厂商选用。在技术上,与前两种类型的液晶面板相比在技术性能上略为逊色,它不能表现出16.7M艳丽色彩,只能达到16.7M色彩(6bit面板)但响应时间容易提高。可视角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视角度不会超过160度。现在市场上一般在8ms响应时间以内的产品大多都采用的是TN液晶面板。
可视面积
液晶显示器所标示的尺寸与实际可以使用的屏幕范围一致。例如,一个15.1英寸的液晶显示器约等于17英寸CRT屏幕的可视范围。LCD显示器的尺寸是指液晶面板的对角线尺寸,以英寸为单位(1英寸=2.54cm),现在主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1.5英寸、22.1英寸、23英寸、24英寸等。
可视角度
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左右对称,而上下则不一定对称。举个例子,当背光源的入射光通过偏光板、液晶及取向膜后,输出光便具备了特定的方向特性,也就是说,大多数从屏幕射出的光具备了垂直方向。假如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一般来说,上下角度要小于或等于左右角度。如果可视角度为左右80度,表示在始于屏幕法线80度的位置时可以清晰地看见屏幕图像。但是,由于人的视力范围不同,如果没有站在最佳的可视角度内,所看到的颜色和亮度将会有误差。市场上,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都在160度左右。
点距
举例来说,一般14英寸LCD的可视面积为285.7mm×214.3mm,它的最大分辨率为1024×768,那么点距就等于:可视宽度/水平像素(或者可视高度/垂直像素),即285.7mm/1024=0.279mm(或者是214.3mm/768=0.279mm)。这就是液晶显示器的点距数值计算方法。
常见台式机液晶显示器的点距
5:4液晶显示器点距17"(1280x1024) - 0.264mm4:3液晶显示器点距15"(1024×768) 0.297mm19"( 1280x1024) - 0.294mm17"(1280×1024) 0.264mm16:10液晶显示器点距 19"(1440×900) - 0.285mm 19"(1280×1024) 0.294mm 20"(1680×1050) - 0.258mm20"(1400×1050) 0.2915mm22"(1680×1050) - 0.282mm 最适合办公21"(1600×1200) 0.27mm 23"(1920×1200) - 0.258mm 16:9液晶显示器点距18.5″(1360×768) -0.3 24"(1920×1200) - 0.270mm20"(1600×900) -0.276 27"(1920×1200) - 0.303mm 21.6″(1920×1080) - 0.248mm 点距太小了,看字非常费力,而且JS喜欢说成22寸的 30"(2560×1600) - 0.250mm 23"(1920×1080) - 0.265mm 点距计算 17寸液晶长是1024个点,宽是768个点,可以算出对角线是1280个点。算式是 (1024^2+768^2)^0.5=1280所谓的17寸液晶,指的是屏幕对角线的长度是17英寸。用17除以1280,得到的结果乘以2.54的进率(英寸-厘米),就是点距。 23.6"(1920×1080) - 0.2715mm24"(1920×1080) - 0.276mm27"(2560X1440) - 0.2331mm
色彩度
LCD重要的当然是的色彩表现度。LCD面板上是由1024×768个像素点组成显像的,每个独立的像素色彩是由红、绿、蓝(R、G、B)三种基本色来控制。大部分液晶显示器,每个基本色(R、G、B)达到6位,即64种表现度,那么每个独立的像素就有64×64×64=262144种色彩。也有使用了所谓的FRC(Frame Rate Control)技术以仿真的方式来表现出全彩的画面,也就是每个基本色(R、G、B)能达到8位,即256种表现度,那么每个独立的像素就有高达256×256×256=16777216种色彩了。对比值
对比值是定义最大亮度值(全白)除以最小亮度值(全黑)的比值。CRT显示器的对比值通常高达500:1,以致在CRT显示器上呈现真正全黑的画面是很容易的。但对LCD来说就不是很容易了,由冷阴极射线管所构成的背光源是很难去做快速地开关动作,因此背光源始终处于点亮的状态。为了要得到全黑画面,液晶模块必须完全把由背光源而来的光完全阻挡,但在物理特性上,这些组件并无法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总是会有一些漏光发生。一般来说,人眼可以接受的对比值约为 250:1。亮度值
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通常由冷阴极射线管(背光源)来决定,亮度值普遍都为250cd/m2,超过24英寸的显示器则要稍高,但也基本维持在300~400 cd/m2间,虽然技术上可以达到更高亮度,但是这并不代表亮度值越高越好,因为太高亮度的显示器有可能使观看者眼睛受伤。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指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此值当然是越小越好。如果响应时间太长了,就有可能使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动态图像时,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在5~10ms之间,达到5ms以下的响应时间,基本避免了尾影拖曳问题产生。 分辨率 液晶显示器和传统的CRT显示器,分辨率都是重要的参数之一。
分辨率是指单位面积显示像素的数量。液晶显示器的物理分辨率是固定不变的,对于CRT显示器而言,只要调整电子束的偏转电压,就可以改变不同的分辨率。但是在液晶显示器里面实现起来就复杂得多了,必须要通过运算来模拟出显示效果,实际上的分辨率是没有改变的。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像素同时放大,这就存在着缩放误差。当液晶显示器使用在非标准分辨率时,文本显示效果就会变差,文字的边缘就会被虚化。
传统CRT显示器所支持的分辨率较有弹性,而液晶的像素间距已经固定,所以支持的显示模式不像CRT那么多。液晶的最佳分辨率,也叫最大分辨率,在该分辨率下,液晶显示器才能显现最佳影像。
液晶显示器呈现分辨率较低的显示模式时,有两种方式进行显示。第一种为居中显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显示SVGA 800×600的画面时,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个像素被呈现出来,其它没有被呈现出来的像素则维持黑暗。目前该方法较少采用。另一种称为扩展显示:在显示低于最佳分辨率的画面时,各像素点通过差动算法扩充到相邻像素点显示,从而使整个画面被充满。这样也使画面失去原来的清晰度和真实的色彩。
由于在相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都一致,所以对于同尺寸的液晶的价格一般与分辨率基本没有关系。
买液晶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看亮度对比度,而忘了看它的物理分辨率。
⑺ 未来的屏幕会是什么样子的
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部阴极射线管,并且以其为基础制造了示波器,让人们能直接看到电流的变化。三十年后,采用了相同原理的第一台电视诞生;从那时开始,屏幕就变成了一扇任意门,带我们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人们总是在追求色彩更亮丽、更轻薄和更节省能源的显示方式,而阴极射线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于是在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后,阴极射线管屏幕开始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家用和商业市场上让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的液晶屏和等离子屏。新出现的屏幕们往往是一个个小格子紧密排列而成,最终如马赛克般拼出画面:等离子屏幕其实是诸多小型日光灯,而液晶屏则是装满了液体的大量小胶囊。
这些技术现在已经成熟,但是人们的需求永无止境。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革新,为屏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者,它们可能会让屏幕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屏幕可以弯折或者透明;以EInk为代表的电子纸屏幕正在压缩传统书籍的生存空间;量子点屏幕可能会在几年之内成为家用显示装置的标配;眼镜甚至隐性眼镜式显示器让显示无所不在——甚至还有直接刺激视觉神经以产生光感的设想,能彻底让屏幕遁于无形。
OLED也许可以算得上是屏幕界的明日之星。它的每一个显示单元都像个汉堡包,顶层和底层是电极,中间夹着薄薄一层发光材料。当通电时,电子从高能级迁跃至低能级所释放的能量将会以可见光的形式传递出来——和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发光二极管是同样的原理。因为使用材质的不同,OLED产生出红、绿和蓝的显示器三原色,组合成各种不同色彩。这种技术虽然1975年就已经被发明,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显露出巨大优势而成为厂商们追逐的热点:它不需要背光源、电压低而发光效率高,对比度和亮度都相当出色,而且更轻更薄、响应速度比液晶屏幕快得多。除了这些在显示性能上的优势之外,它还有其它额外奉送的优点:采用不同的基板材料和不同的电极,人们已经可以制造出能够卷成一卷的柔性显示器——虽然还不能像纸张一样对折压扁,但是已经可以缠绕在几毫米直径的管子上——和透明显示装置,让“屏幕”的概念一再被颠覆。
当柔性屏幕和透明屏幕不只是科幻和奇幻电影中的道具时,我们的生活也会如同注入了魔法般。窗户和镜子可以显示画面、信息甚至作为照明灯具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尺寸可以变得更小。屏幕可以跟随着墙壁的走向而弯折,可以幻化出任何能想象得到的景致。海报可以针对每一位观众的兴趣而显示出不同的内容,GPS和仪表盘可以直接呈现在汽车风挡玻璃上——这些都不再是幻想。
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能买到使用OLED作为屏幕的手机,更多的OLED产品也在研发中。东芝已经开发出拥有透明屏幕的笔记本电脑,能够达到60%的透明度;至于可以卷成一卷的屏幕,更是从七八年前就出现在科技产品展上了。这些产品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在市场上,是因为成本和良品率的限制。对OLED产品的封装还是技术难点之一,而在柔性屏幕的加工过程中,多层电子元件之间微小的错位都会产出废品。这些技术问题可能会在几年内获得突破,但是在那之前,大块的柔性或者透明OLED屏幕依然只能在实验室和试制车间中见到。
在OLED屏幕努力踏入商业化时代的同时,更多的竞争者正在虎视眈眈。我们在Kindle或者其他电子书上看到的Eink电子纸技术虽然极其省电,但是它的刷新率实在太低而且不能显示真正的彩色,因此只能用于极其有限的用途;但是一种新的屏幕似乎有取代OLED的可能:量子点屏幕,在具有OLED所有优势的同时,还能绽放出更艳丽的色彩。
“量子点”这个听来有些科幻的名字是美国耶鲁大学物理学家提出的,也往往被叫做“纳米点”或者“零维材料”。量子点是一类特殊的纳米材料,往往是由砷化镓、硒化镉等半导体材料为核,外面包裹着另一种半导体材料而形成的微小颗粒。每个量子点颗粒的尺寸只有几纳米到数十纳米,包含了几十到数百万个原子。因为其体积的微小,让内部电子在各方向上的运动都受到局限,所以量子限域效应特别显着,也让它能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在受到外界光源的照射后,量子点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从稳定的低能级跃迁到不稳定的高能级,而在恢复稳定时,将会将能量以特定波长光子的方式放出。这种激发荧光的方式与其他半导体分子相似;而不同的是,量子点的荧光颜色,与其大小紧密相关,只需要调节量子点的大小,就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纯色光。
和OLED类似,量子点屏的每种颜色的像素都和一个薄膜发光二级管对应,由二极管发光为量子点提供能量,激发量子点发出不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线,在人眼中组合成一幅图像。由于量子点发光波长范围极窄,颜色非常纯粹,所以量子点屏幕的画面比其他屏幕都要更清新明亮。韩国的三星电子在今年二月份发布了全球第一款4英寸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颜色和亮度更高,但是成本却只有OLED屏幕的一半。当这种技术变得更加成熟的时候,也许有实力和OLED一决高下呢。
如果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的话,一块屏幕也许就可以满足人们所有的需求,只要这块屏幕放在合适的位置——比方说,人们的鼻梁上。从去年谷歌宣布开发眼镜式显示器开始,各大IT厂商们似乎一起发现了这片新蓝海,纷纷投身其中。到了今天,没有开发眼镜式显示装置的IT厂商反而屈指可数;因为人们都意识到,能在每天大部分时间占据人们整片视野的设备,其实就是这种已经有了六百年历史的透明薄片。
现在已经进入测试阶段的谷歌眼镜,采用的是投影技术,即把一小幅画面直接从眼镜框上投射进使用者的眼睛,原理和家用投影仪类似。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这可能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方式。在谷歌眼镜开发团队中,有个人的名字十分突出:克·帕尔维兹,一位曾经供职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学者,曾经在2008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隐形眼镜显示器。在当年,他已经实现了在隐形眼镜上显示图案、传递数据和无线供电的功能,但是这种和眼镜紧密接触的显示装置还需要经受更多的考验。毕竟,当我们眼睛和世界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眼皮——也不复存在时,任何微小的疏忽都会带来巨大的不幸。即使如此,我们也还是可以想见他在谷歌眼镜团队中的作用;也许再过三五年,屏幕将会直接贴在我们的角膜上,把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叠加在一起。
在那时,屏幕就会成为非常个人化的工具,现在这种满世界都是的屏幕甚至也许会渐渐消失;毕竟,我们已经有了能够占满整个视野的显示装置,又何必在其他地方多摆几块呢。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屏幕这一连接我们和数字世界的工具将可以完全消失——更精确地说,成为我们身体内植入的一个小器件。人们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发现,直接以电流刺激视神经来产生光感,以这种方式来再造视觉也水到渠成;就象我们已经可以以人工耳蜗的方式让听觉障碍者重获听觉一样。
之所以能够把屏幕植入脑中,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其实与数码相机有些相似之处。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眼球后方的视网膜是感光器件,视神经等同于连接感光器件和存储卡之间的线路,而大脑后部的视觉皮层则是存储卡和后期处理软件。使用电流刺激视觉神经,就可以让大脑接收到视觉信号——虽然实际的过程相当复杂。在这个领域,人们已经尝试了近40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帮助特定眼部疾病患者获得光感的人工植入设备,但还远远无法与演化了上亿年的视网膜相比。也许在本世纪之内,我们才会看到真正与原生视网膜效果一样的体内植入屏幕,甚至会让大脑无法分辨哪些是真实,哪些才是虚拟。
⑻ 电脑显示器哪一种比较好
有很多。
例如:国内从品牌认知度来说,一线品牌:三星,LG,优派,飞利浦等。二线:AOC,长城,Acer,都可以,不过如果家用还是买一线品牌。
电脑显示器通常也被称为电脑监视器或电脑屏幕。它是除了CPU、主板、内存、电源、键盘、鼠标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电脑部件。
从早期的黑白世界到现在的色彩世界,电脑显示器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分类也越来越明细。
(一)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也是十几年来,外形与使用功能变化最小的电脑外设产品之一。但是其内在品质却一直在飞速发展。
CRT显示器的调控方式从早期的模拟调节到数字调节。再到OSD调节走过了一条极其漫长的道路。
模拟调节是在显示器外部设置一排调节按钮,来手动调节亮度、对比度等一些技术参数。由于此调节所能达到的功效有限,不具备视频模式功能。另外,模拟器件较多,出现故障的机率较大,而且可调节的内容极少,所以目前已销声匿迹。
数字调节是在显示器内部加入专用微处理器,操作更精确,能够记忆显示模式,而且其使用的多是微触式按钮,寿命长故障率低,这种调节方式曾红极一时。
OSD调节严格来说,应算是数控方式的一种。它能以量化的方式将调节方式直观地反映到屏幕上,很容易上手。OSD的出现,使显示器得调节方式有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大多采用此调节方式,同样是OSD调节,有的产品采用单键飞梭,如美格的全系列产品,也有采用静电感应按键来实现调节,如LG的 795FT。
(二)LCD显示器
LCD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屏,优点是机身薄,占地小,辐射小,给人以一种健康产品的形象。我看不尽是,使用液晶显示屏不一定可以保护到眼睛,这需要看各人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三)LED显示器
LED显示屏(LED panel):LED就是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简称LED。它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
LED的技术进步是扩大市场需求及应用的最大推动力。最初,LED只是作为微型指示灯,在计算机、音响和录像机等高档设备中应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LED显示器正在迅速崛起,近年来逐渐扩展到证券行情股票机、数码相机、PDA以及手机领域。
LED显示器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于一体,以其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成为最具优势的新一代显示媒体,目前,LED显示器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广场、商业广告、体育场馆、信息传播、新闻发布、证券交易等,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
(四)等离子显示器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器)是采用了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等离子平面屏幕技术的新一代显示设备。
成像原理: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在显示屏上排列上千个密封的小低压气体室,通过电流激发使其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然后紫外光碰击后面玻璃上的红、绿、蓝3色荧光体发出肉眼能看到的可见光,以此成像。
等离子显示器的优越性:厚度薄、分辨率高、占用空间少且可作为家中的壁挂电视使用,代表了未来电脑显示器的发展趋势。
等离子显示器的特点:
1.亮度、高对比度
等离子显示器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对比度达到500;1,完成能满足眼睛需求;亮度也很高,所以其色彩还原性非常好。
2.纯平面图像无扭曲
等离子显示器的RGB发光栅格在平面中呈均匀分布,这样就使得图像即使在边缘也没有扭曲的现象发生。而在纯平CRT显示器中,由于在边缘的扫描速度不均匀,很难控制到不失真的水平。
3.超薄设计、超宽视角
由于等离子技术显示原理的关系,使其整机厚度大大低于传统的CRT显示器,与LCD相比也相差不大,而且能够多位置安放。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将等离子显示器挂在墙上或摆在桌上,大大节省了房间,及整洁、美观又时尚。
4.具有齐全的输入接口
为配合接驳各种信号源,等离子显示器具备了DVD分量接口、标准VGA/SVGA接口、S端子、HDTV分量接口(Y、Pr、Pb)等,可接收电源、VCD、DVD、HDTV和电脑等各种信号的输出。
5.环保无辐射
等离子显示器一般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良好的电磁屏蔽措施,其屏幕前置环境也能起到电磁屏蔽和防止红外辐射的作用,对眼睛几乎没有伤害,具有良好的环境特性。
6.与CRT和LCD的对比
等离子显示器比传统的CRT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外下几个方面:
◆等离子显示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无辐射
◆由于等离子各个发射单元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不会出现显像管常见的图像的集合变形
◆等离子屏幕亮度非常均匀,没有亮区和暗区;而传统显像管的屏幕中心总是比四周亮度要高一些
◆等离子不会受磁场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等离子屏幕不存在聚集的问题。因此,显像管某些区域因聚焦不良或年月日已久开始散焦的问题得以解决,不会产生显像管的色彩漂移现象
◆表面平直使大屏幕边角处的失真和颜色纯度变化得到彻底改善,高亮度、大视角、全彩色和高对比度,是等离子图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效果更加理想,令传统CRT显示器叹为观止
等离子显示器比传统的LCD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外下几个方面:
◆等离子显示亮度高,因此可在明亮的环境之下欣赏大幅画面的影像
◆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能够提供格外亮丽、均匀平滑的画面
◆对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此外,等离子平而薄的外形也使得其优势更加明显
⑼ 笔记本电脑屏幕什么材质比较好
电脑显示器面板是ips面板最好。
IPS面板的优势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是液晶面板里的高端产品。而且相比PVA面板,采用了IPS屏的LCD电视机动态清晰度能够达到780线。而静态清晰度方面,按照720线的高清标准要求仍能达到高清。该面板技术增强了LCD电视的动态显示效果,在观看体育赛事、动作片等运动速度较快的节目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画质。和其他类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仔细看屏幕时,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鱼鳞状象素,加上硬屏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是IPS面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