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系统 > 信息技术平板电脑操作系统

信息技术平板电脑操作系统

发布时间:2022-04-29 05:49:33

❶ 数字化医疗记录系统将会给商业和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当前,全球信息产业正在发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开始瓦解、苹果公司快速崛起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业、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新思路。这些变化到底揭示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哪些发展方向?新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和主要任务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一、发展方向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组织形态加速重构,企业跨界竞争愈演愈烈,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环境,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方向,培育综合集成能力,重构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巩固和加强市场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正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制高点

操作系统一直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操作系统,谁就绑定了消费者,谁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Wintel联盟”通过核心处理芯片和操作系统,主导全球信息产业长达30年之久。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新型设备的不断涌现和快速普及,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Wintel联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苹果的iOS目前已经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居于领先位置,三星、英特尔等巨头也在积极谋划进入,操作系统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竞合的新态势。

由于适应了信息产业从技术融合向终端融合、网络融合、服务融合演变的趋势,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拓展,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日益成为操作系统发展的方向,并将决定未来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归属。

2.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当前,随着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原有产业边界被全面打破,产业竞争已从企业竞争演进到产业链竞争,IT跨国公司纷纷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力图整合与重构产业链,发展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确立竞争优势。

产业链整合是将传统的终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数字内容提供等产业环节进行重新组织,构建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向消费者提供基于智能终端的多元化、动态化、实时化的娱乐、消费、社交、资讯等服务。通过产业链整合,能够提高企业运作效能,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乃至掌控或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这种新的产业链整合模式,首先在智能手机领域形成,并快速拓展到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领域。苹果公司作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产品,率先实现了“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整合,锁定了消费者、聚集了开发者、抑制了竞争对手、获得了压倒性优势。苹果公司的成功引来了爱立信、微软、诺基亚、黑莓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加速基于软件、内容与终端的整合转型,三星、LG电子、福特等企业也开始在电视、汽车等领域应用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日益构成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3.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建设正成为新的企业竞争焦点

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系统日益大型化、综合化、集成化。为满足用户对“问题分析+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关键软硬件产品开发+项目实施+业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一体化需求,IBM、惠普、戴尔等跨国巨头正着力打造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IBM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化技术、产品、服务等多层面的融合,强化网络、业务、内容和终端的互动发展,重构和延展业务体系,打造全业务流程的综合集成能力,并凭借其在金融、能源、制造、电信、交通、城市管理、医疗等领域积累的信息化经验,进一步巩固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图将其综合集成服务能力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新思路。惠普、戴尔也调整策略,通过收购兼并、业务重组等途径,加快建设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国内的用友、金蝶等软件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加速并购,用友还成立了专业化的管理咨询公司。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建立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要求。

4.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是推动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当前,服务化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和推动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云计算是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IBM、微软、亚马逊等大型跨国企业都相当重视云计算领域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意图在新的产业格局中巩固和扩大优势地位。

二、发展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1.从行业和企业应用层面上看:两化深度融合越来越依赖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两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层面上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着融合广而不深的问题。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这对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设计工具、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超过7000亿元;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制造、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随着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的加快,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仅智能电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未来5年的规模就将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65%;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也不断扩展,国内市场规模未来5年将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2.从政府和社会机构应用层面上看:社会管理方式创新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这就要求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

民生领域,要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以社保医疗信息化为例,未来5年年均投入增速将达30%。

电子政务领域,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未来5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以上。

数字城市领域,为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未来5年我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城市交通、电网、供水、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将显着加快,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3.从个人和家庭消费层面上看:数字化生活的广泛普及正在不断拓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广阔市场空间

数字化生活将带来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3G手机用户就将超过1亿。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4年,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将超过6000万,平板电脑用户将超过5000万,车载娱乐通信终端用户将超过800万。

智能终端的普及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将成为全球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的最大市场;移动软件商店下载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未来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未来5年,我国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具备较坚实的发展基础,进入到产业加速做大做强的新阶段,需要结合我国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整合产业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方式,选择高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1.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加快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市场,是一个用户使用习惯和软件锁定效应尚未形成的新兴市场,是一个摆脱了单一寡头垄断而形成的多种平台百花齐放的市场。我国拥有3亿多计算机用户、8.59亿手机用户、8829万数字电视用户,以及未来数量将超过5000万的平板电脑用户,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整合市场资源,就是要推动软件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内容提供商、内容分发商等拥有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的企业加强合作。

整合创新资源,就是要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和产业化基金,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终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网络运营等企业的研发资金、技术积累、专业人才等创新资源。

在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构建系统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服务商、数字内容分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广泛参与、合作共赢的应用推广体系。

2.突破技术瓶颈和制度壁垒,构建软件、内容和终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

一是突破技术瓶颈。围绕构建“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软件应用商店)+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重点突破开发与测试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网络内容聚合、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软件。

二是突破制度壁垒。在内容监管方面,适应产业组织形态变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对数字内容提供、分发的公平、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在电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电子支付和银行卡支付的监管体系、政策法规和基础环境;在信用认证方面,加大对网络环境下软件着作权、数字内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3.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进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服务牵引,就是面向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的服务需求,引导和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展新的服务业态、交付形态和商业模式,以服务创新带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立新的产业组织模式。

坚持示范带动,就是选择应用前景广阔、技术体系完善、预期效果显着的重点领域,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城市和区域组织开展云计算服务试点示范,探索推动技术进步、市场培育、产业链协同、标准规范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模式。

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围绕工业生产研发设计、流程优化、企业管理、采购营销等关键环节,提供软件在线支持和服务,创新工业软件发展模式。二是围绕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需求,开展云计算服务。三是围绕政务、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数据共享、在线服务等需求,运用云计算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4.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能力

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构建工业企业、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联合研发、深化应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数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应用。

二是面向钢铁、石化、建材、装备制造、轻纺食品、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交通、物流等领域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大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

❷ 什么是PC时代

PC时代说的是电脑、平板、手机甚至智能电视等IT设备都同时使用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的时代。

微软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解释说,PC+时代就是所有的设备使用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就像微软新的Surface平板电脑将使用完整版本的Windows 8平台一样。

(2)信息技术平板电脑操作系统扩展阅读

有这样一种讲法,如果以公元2000年作为科技史的一个分水岭,那么公元2000年之前可以称之为“PC”(Personal Computer)时代;而公元2000年之后则被称为“后PC”(Post-Personal Computer)时代。

微软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Kevin Turner)在微软全球伙伴会议上发表讲话时驳斥了苹果关于当前的计算机行业环境是“后PC时代”观点,指出2012年是“PC+”时代。

❸ 企业网银可不可以在平板电脑使用

目前市面上平板电脑种类繁多,各银行的企业网银使用流程也不一样,建议以实际情况为准,如果是平安银行企业网银,操作交易的话是需要U盾的,所以需要配有USB接口的设备才能使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❹ 未来互联网环境中,将会为电子政务带来怎样的创新和变革

当前,全球信息产业正在发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开始瓦解、苹果公司快速崛起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业、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新思路。这些变化到底揭示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哪些发展方向?新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和主要任务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一、发展方向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组织形态加速重构,企业跨界竞争愈演愈烈,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环境,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方向,培育综合集成能力,重构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巩固和加强市场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正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制高点 操作系统一直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操作系统,谁就绑定了消费者,谁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Wintel联盟”通过核心处理芯片和操作系统,主导全球信息产业长达30年之久。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新型设备的不断涌现和快速普及,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Wintel联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苹果的iOS目前已经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居于领先位置,三星、英特尔等巨头也在积极谋划进入,操作系统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竞合的新态势。 由于适应了信息产业从技术融合向终端融合、网络融合、服务融合演变的趋势,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拓展,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日益成为操作系统发展的方向,并将决定未来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归属。 2.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当前,随着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原有产业边界被全面打破,产业竞争已从企业竞争演进到产业链竞争,IT跨国公司纷纷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力图整合与重构产业链,发展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确立竞争优势。 产业链整合是将传统的终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数字内容提供等产业环节进行重新组织,构建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向消费者提供基于智能终端的多元化、动态化、实时化的娱乐、消费、社交、资讯等服务。通过产业链整合,能够提高企业运作效能,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乃至掌控或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这种新的产业链整合模式,首先在智能手机领域形成,并快速拓展到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领域。苹果公司作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产品,率先实现了“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整合,锁定了消费者、聚集了开发者、抑制了竞争对手、获得了压倒性优势。苹果公司的成功引来了爱立信、微软、诺基亚、黑莓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加速基于软件、内容与终端的整合转型,三星、LG电子、福特等企业也开始在电视、汽车等领域应用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日益构成新的产业基本形态。 3.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建设正成为新的企业竞争焦点 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系统日益大型化、综合化、集成化。为满足用户对“问题分析+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关键软硬件产品开发+项目实施+业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一体化需求,IBM、惠普、戴尔等跨国巨头正着力打造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IBM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化技术、产品、服务等多层面的融合,强化网络、业务、内容和终端的互动发展,重构和延展业务体系,打造全业务流程的综合集成能力,并凭借其在金融、能源、制造、电信、交通、城市管理、医疗等领域积累的信息化经验,进一步巩固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图将其综合集成服务能力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新思路。惠普、戴尔也调整策略,通过收购兼并、业务重组等途径,加快建设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国内的用友、金蝶等软件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加速并购,用友还成立了专业化的管理咨询公司。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建立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要求。 4.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是推动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当前,服务化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和推动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云计算是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IBM、微软、亚马逊等大型跨国企业都相当重视云计算领域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意图在新的产业格局中巩固和扩大优势地位。 二、发展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1.从行业和企业应用层面上看:两化深度融合越来越依赖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两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层面上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着融合广而不深的问题。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这对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设计工具、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超过7000亿元;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制造、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随着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的加快,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仅智能电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未来5年的规模就将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65%;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也不断扩展,国内市场规模未来5年将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2.从政府和社会机构应用层面上看:社会管理方式创新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这就要求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 民生领域,要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以社保医疗信息化为例,未来5年年均投入增速将达30%。 电子政务领域,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未来5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以上。 数字城市领域,为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未来5年我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城市交通、电网、供水、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将显着加快,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3.从个人和家庭消费层面上看:数字化生活的广泛普及正在不断拓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广阔市场空间 数字化生活将带来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3G手机用户就将超过1亿。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4年,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将超过6000万,平板电脑用户将超过5000万,车载娱乐通信终端用户将超过800万。 智能终端的普及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将成为全球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的最大市场;移动软件商店下载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未来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未来5年,我国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具备较坚实的发展基础,进入到产业加速做大做强的新阶段,需要结合我国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整合产业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方式,选择高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1.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加快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市场,是一个用户使用习惯和软件锁定效应尚未形成的新兴市场,是一个摆脱了单一寡头垄断而形成的多种平台百花齐放的市场。我国拥有3亿多计算机用户、8.59亿手机用户、8829万数字电视用户,以及未来数量将超过5000万的平板电脑用户,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整合市场资源,就是要推动软件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内容提供商、内容分发商等拥有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的企业加强合作。 整合创新资源,就是要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和产业化基金,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终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网络运营等企业的研发资金、技术积累、专业人才等创新资源。 在整合市场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构建系统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服务商、数字内容分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广泛参与、合作共赢的应用推广体系。 2.突破技术瓶颈和制度壁垒,构建软件、内容和终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 一是突破技术瓶颈。围绕构建“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软件应用商店)+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重点突破开发与测试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网络内容聚合、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软件。 二是突破制度壁垒。在内容监管方面,适应产业组织形态变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对数字内容提供、分发的公平、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在电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电子支付和银行卡支付的监管体系、政策法规和基础环境;在信用认证方面,加大对网络环境下软件着作权、数字内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3.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进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服务牵引,就是面向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的服务需求,引导和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展新的服务业态、交付形态和商业模式,以服务创新带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立新的产业组织模式。 坚持示范带动,就是选择应用前景广阔、技术体系完善、预期效果显着的重点领域,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城市和区域组织开展云计算服务试点示范,探索推动技术进步、市场培育、产业链协同、标准规范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模式。 坚持服务牵引和示范带动,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围绕工业生产研发设计、流程优化、企业管理、采购营销等关键环节,提供软件在线支持和服务,创新工业软件发展模式。二是围绕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需求,开展云计算服务。三是围绕政务、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数据共享、在线服务等需求,运用云计算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4.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能力 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构建工业企业、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联合研发、深化应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数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应用。 二是面向钢铁、石化、建材、装备制造、轻纺食品、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交通、物流等领域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大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

❺ 平板电脑的发展历程

60年代末,来自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艾伦·凯(AlanKay)就提出了“Dynabook”的概念,他想象这是一台可以带着跑的电脑,主要功能是帮助小孩学习。为了发展Dynabook艾伦甚至发明了Smalltalk编程语言,并发展出图形使用者接口,也就是苹果麦金塔电脑的原型。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该中心没有支持这个构想。
1989年9月,GRiD Systems公司制造成功第一台商业化平板电脑,并命名为GRiD Pad,它的操作系统基于MS-DOS。
可以说,从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期,平板电脑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由于核心芯片等硬件技术的限制,平板PC仅在小范围内得以推广和使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要从千禧年微软的.NET战略发布会算起。
2000年6月,微软在“.NET战略”发布会上首次展示了还处于开发阶段的TabletPC。2000年11月,在全球3大电脑展之一的美国拉斯维加斯电脑展(Comdex Fall 2000)上,比尔先生进行了Tablet PC专题演讲,将TabletPC定义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全能PC”。2002年12月8日,微软在纽约正式发布了TabletPC及其专用操作系统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这标志着Tablet PC正式进入商业销售阶段。
从另一方面来说,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芳草地艺术中心举行的苹果公司发布会上,传闻已久的第一代iPad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当然,Pad的与Tablet的概念很不一样。
2011年9月,随着微软的Windows8系统发布,平板电脑阵营再次扩充。
2012年6月19日,微软在美国洛杉矶发布Surface平板电脑,该产品分为两个版本:SurfaceRT使用Windows RT操作系统,CPU为四核NVIDIA Tegra 3;Surface中文版/专业版则预装Windows 8,CPU使用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由于Surface可以外接键盘,因此微软称这款平板电脑接上键盘后可以轻松变身为“全桌面PC”。从两款Surface的参数中不难看出,CPU等核心指数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处理器的改善,可以利用最新技术为平板电脑的性能提供强劲支持,增强显卡特性、安全性和管理特性,让平板PC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其中,第三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采用22纳米制程技术以及世界首款3D架构的全新晶体管技术,使得开关速度提高37%,功耗降低约50%,并且大幅度提高显卡功能,为各种商业演示助力。
在2013年信息技术峰会(IDF)上,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杨叙表示,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的产品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一体机、笔记本、超极本,还有平板、手机以及各种嵌入系统,这些产品的功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更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实际产品中,触控、体感交互、面部识别、虚拟现实、语音命令、无线充电乃至超长续航,这一切都要靠计算驱动。英特尔公司PC客户端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表示,英特尔即将发布的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该处理器系列现已向OEM客户出货,并将在二季度末发布。基于第四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的超极本,将赋予消费者激动人心的全新计算体验和全天的电池续航,实现英特尔历史上对电池续航时间的最重大提升。通过可变形和可插拔的超极本系统,它还将带给消费者新一轮“二合一”的潮流,在令人惊奇的全新设备形态中,消费者可同时获得全功能PC体验和最好的平板电脑体验。
从国际因素看,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为了继续抢占中国市场,海外企业陆续改变原先不肯向中国输出技术的策略,通过在中国投资建厂,设立生产基地等方式与本土企业展开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要警惕国外企业进行落后产能转移甩包袱的情况出现。
预计2013年,国外企业将进一步在平板显示领域开放,放宽对中国输出产线和技术的限制,通过与国内面板、材料和装备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同时,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向中国转移势必会给国内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因此,如何采取正确的战略合作和竞争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国内因素看,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关键材料和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进口,与国外差距明显。预计2013年,中国将持续加大对关键材料和设备的政策扶持力度,平板显示产品配套能力有望获得提升,对国外进口的依赖将有所减少。预计2013年,在新型显示技术,尤其是AMOLED、新型背板技术(LTPS、Ox鄄ide)、超高解晰度显示技术等领域的竞争中,国内平板显示企业仍处于劣势。随着《2010~2012年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规划》政策的到期,是否出台新的产业激励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动力。

❻ 信考中学信息技术考试系统能在平板上做吗

可以呀。
平板本身,就是信息技术的窗口,接触平板本身就是信息技术方便的实践。
平板电脑的主要特点是显示器可以随意旋转,一般采用小于10.4英寸的液晶屏幕,并且都是带有触摸识别的液晶屏,可以用电磁感应笔手写输入。平板式电脑集移动商务、移动通信和移动娱乐为一体,具有手写识别和无线网络通信功能,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终结者。平板电脑按结构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集成键盘的“可变式平板电脑”和可外接键盘的“纯平板电脑”。平板式电脑本身内建了一些新的应用软件,用户只要在屏幕上书写,即可将文字或手绘图形输入计算机。

❼ 预装Win10系统 三防平板电脑你见过么

Juniper Systems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三防(防尘防水防震)平板电脑Mesa 2,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支持IP68防水标准,符合MIL-STD-810G级别耐用设计,能够在各类恶略环境下正常使用。

怎么打开Windows XP

1楼说的有道理,可能是提示系统盘

❾ 手机和平板电脑属于信息技术设备吗

属于信息技术设备。平板属于161.

阅读全文

与信息技术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练字软件苹果 浏览:204
电脑损坏的映像是什么 浏览:659
一台电脑有办公系统吗 浏览:610
苹果有什么腾讯软件叫什么名字 浏览:617
电脑要怎么连wifi 浏览:371
一台电脑可以连接2个打印机 浏览:527
电脑用wifi怎么连接手机的流量 浏览:414
笔记本电脑渲图配置 浏览:494
开机电脑卡屏 浏览:472
平板电脑开机特别烫是怎么回事 浏览:163
支持快充的笔记本电脑 浏览:78
笔记本电脑关闭无线网络连接 浏览:810
怎么看电脑配置型号 浏览:204
家用手提电脑小屏幕 浏览:307
怎么组装电脑啊 浏览:549
电脑游戏wifi掉包 浏览:876
电脑桌二手市场在哪里 浏览:39
电脑怎么装ipad系统 浏览:290
电脑开机很多英语 浏览:22
电脑页面变小了怎么办 浏览: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