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脑主机配置名称电脑主机配置
⑴ 电脑的硬件,全部配置的名称
处理器(电脑的核心处理功能)
主板(安装与识别其他硬件)
内存(电脑处理数据所需要的空闲空间)
硬盘(存储你的系统,软件,等其他内容)
光驱(读写光盘)(DVD光驱和普通光驱相同,但DVD光驱还可以自己刻录光盘)
电源(供电装备)
显卡(显示效果,3D图形加速,色位等)(与主板相关,通常都是集成的,可以自己安装独立卡)
显示器(和电视机一个功能)
机箱(和你的胃一个功能)
键盘鼠标(和你的手脚一个功能)
(1)电脑主机配置名称:
显卡分类:集成显卡。
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集成在主板上,与其融为一体;集成显卡的显示芯片有单独的,但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中。
一些主板集成的显卡也在主板上单独安装了显存,但其容量较小,集成显卡的显示效果与处理性能相对较弱,不能对显卡进行硬件升级,但可以通过CMOS调节频率或刷入新BIOS文件实现软件升级来挖掘显示芯片的潜能。
集成显卡的优点:是功耗低、发热量小、部分集成显卡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入门级的独立显卡,所以不用花费额外的资金购买独立显卡。
集成显卡的缺点:性能相对略低,且固化在主板或CPU上,本身无法更换,如果必须换,就只能换主板。
⑵ 电脑主机配置表
CPU: 335元 AMDX2 240盒装
散热: 60元 超频三红海标准
主板: 390元 映泰A785GE
内存: 270元 KST 2G 800
硬盘: 290元 ST 500G 16M
光驱: 120元 三星DVD
机箱: 220元 金河田8197B
总计:1685元
不在乎CPU风扇声音的,红海可以不要,会u盘装系统的,光驱可以不要,这样省下的钱,主板换成华擎 880GM-LE,499,内存上三代的,320
要独显比较难了,配些落伍的硬件也没意思,只能给你个集显配置
⑶ 台式电脑主机组装配置清单
摘要电脑主机硬件包括:CPU、CPU散热器、主板、内存、硬盘、独立显卡、机箱、电源、光驱(现在基本不用),这些硬件是组装一台电脑所需的硬件。
⑷ 电脑主机配置
楼主你想玩大型游戏的话这样的配置足够了价钱也比较合理我帮你下班显卡缩了缩水如果你希望好一点话可以去配GTX460的显卡 还有斯巴达克的主板性价比比较高三星的显示器样子比较好看而且价格也过得去光驱你玩游戏的话必须要配一个游戏键盘这样才能达到玩的效果望楼主采纳 网速是看你家办的宽带是兆的 还有是不是光纤的这和配置是不搭嘎的 还有暴一下我家的是电信四兆光纤宽带呵呵很爽的下东西的时候都是500多MB在跳的
⑸ 电脑主机配置,急!!
CAD 软件根本不需要 独显的支持
这个软件只要 CPU 内存上去就可以了
E5300 400多
技嘉G41 400多
2G 内存 威刚 金士顿 320
250G 希捷硬盘 300
机箱 电源 200 随便选一个
可以胜任了
⑹ 电脑主机配置
原发布者:翟凤侠 电脑配置清单台式机电脑配置推荐:先推荐一款价位在3000元左右的,最适合大众需求的主流台式机配置推荐:CPU类型:Intel英特尔酷睿i5-4590CPU主频:3.0GHz及以上主板品牌:Gigabyte/技嘉(该主板推荐品牌华硕B85M-G/微星B85M-E45/技嘉B85M-D3V/七彩虹C.B85K)内存类型:DDR3(推荐品牌内存金士顿/威刚/镁光/宇瞻/芝奇/十铨)硬盘类型:固态硬盘硬盘品牌:tigo/金泰克独立显卡型号:其他/other显卡类型:独立显卡,显卡品牌是影驰GTX750Ti2GD5内存容量:8GB核心数:四核心散热方式:风冷机箱类型:中塔电源:400W额定电源价位在4000元的台式机配置推荐:中高端主流处理器i5-4590和中高端主流显卡GTX960,性能强劲又稳定,均衡无短板!处理器:intel酷睿i7-4790显卡:GTX960独显2GDDR5显存该显卡推荐品牌七彩虹/影驰/盈通内存:8GDDR31600推荐品牌内存金士顿/威刚/镁光/宇瞻/芝奇/十铨主板:B85主板该主板推荐品牌华硕B85M-G/微星B85M-E45/技嘉B85M-D3V/映泰HIFIB85S2硬盘:128GB固态硬盘(关于固态硬盘)有更大存储需求的用户加一块机械硬盘组成双硬盘电源:400W额定电源价位在5000元及以上的台式机配置推荐:5000以上的高端价位当然要英特尔i7处理器,加上最新一代GTX970显卡,性能强悍。处理器:intel至强E3-1231v3显卡:GTX970独显4GDDR5显存该显卡推荐品牌
⑺ 电脑主机的主要配置是什么
主板第一重要,显卡第二重要,内存第三重要,他们决定性能;
接着是电源、CPU、硬盘、风扇。他们决定安全和稳定性。其他无所谓,看个人喜好。
⑻ 台式电脑的主机硬件配置的名称及作用
主板 CPU 显卡 内存 硬盘 光驱 电脑硬件常识
#1 硬件系统:
电脑的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主机和输出设备组成。外部信息经输入设备输入主机,由主机分析、加工、处理,再经输出设备输出。
#1 输入输出设备:
电脑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字电信号,而人们习惯于接受图文声像信号。输入输出设备起着信号转换和传输的作用。
我们常用键盘输入文字,用麦克风输入声音,用数码像机、扫描仪和摄影机输入图像。
常用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喇叭。
#1 主板:
也称主机板,是安装在主机机箱内的一块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有电脑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
主板上安装有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及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CPU、内存条插接在主板的相应插槽(座)中,驱动器、电源等硬件连接在主板上。
主板上的接口扩充插槽用于插接各种接口卡,这些接口卡扩展了电脑的功能。常见接口卡有显示卡、声卡等。
#1 CPU:
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电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决于CPU。
通常用位长和主频评价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处理位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主频为300MHz。
#1 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是连接扩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总线是目前PC机常用系统总线,主板上相应有ISA和PCI插槽。
#1 输入输出接口:
简称I/O接口,是连接主板与输入输出设备的界面。主机后侧的串口、并口、键盘接口、PS/2接口、USB接口以及主机内部的硬盘、软驱接口都是输入输出接口。
#1 串行通讯接口(RS-232-C):
简称串行口,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现在的电脑至少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
#1 并行通讯接口:
简称并行口,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这种接口将8位数据位同时并行传送,并行口数据传送速度较串行口快,但传送距离较短。
并行口使用25孔D形连接器,常用于连接打印机。
#1 EIDE接口:
也称为扩展IDE接口,主板上连接EIDE设备的接口。常见EIDE设备有硬盘和光驱。目前较新的接口标准还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
即“加速图形端口”,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显示卡接口标准,通过主板上的AGP插槽连接AGP显示卡。PCI总线的传输速度只能达到132MB/s,而AGP端口则能达到528MB/s,传输速度四倍于前者。
AGP技术使图形显示(特别是3D图形)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使PC机在图形处理技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1 光盘驱动器:
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是多媒体电脑不可缺少的硬件配置。
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光盘驱动器有三种,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读光盘驱动器;CD-R只能写入一次,以后不能改写;MO是可写、可读光盘驱动器。
#1 内存储器:
简称内存,用于存放当前待处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导体芯片。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
内存包括RAM、ROM和Cache。
#1 RAM: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是电脑的主存储器,人们习惯将RAM称为内存。RAM的最大特点是关机或断电数据便会丢失。
内存越大的电脑,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量越大。
我们用刷新时间评价RAM的性能,单位为ns(纳秒),刷新时间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电脑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储器芯片安装在手指宽的条形电路板上,称之为内存条。内存条安装在主板上的内存条插槽中。
按内存条与主板的连接方式有30线、72线和168线之分。
目前装机常用168线、刷新时间为10ns、容量为32M(或64M)的SDRAM内存条。
#1 Cache: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
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见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1 ROM:
ROM(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存储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半导体芯片,但只能从其中读出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关机或断电后ROM的数据不会丢失。
生产厂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许用户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显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1 BIOS:
BIOS是一个程序,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电脑的硬件进行管理。
BIOS程序是电脑开机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开机后BIOS程序首先检测硬件,对系统进行初始化,然后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将系统控制权交给磁盘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电脑运行时,BIOS还配合操作系统和软件对硬件进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机板上的ROM BIOS芯片中。当前586主板大多使用Flash ROM存储BIOS程序,Flash ROM中的程序(数据)可以通过运行程序更新。
#1 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于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信息和用户设定的某些参数。CMOS RAM由主板上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和更新需要运行专门的设置程序,开机时通过特定的按键(一般是Del键)就可进入BIOS设置程序,对CMOS进行设置。CMOS设置习惯上也被叫做BIOS设置。
#1 显示卡:
又称显示器适配卡,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
显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扩展插槽中,ISA显示卡现已基本淘汰。
#1 声卡:
多媒体电脑中用来处理声音的接口卡。
声卡可以把来自话筒、收录音机、激光唱机等设备的语音、音乐等声音变成数字信号交给电脑处理,并以文件形式存盘,还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成为真实的声音输出。声卡尾部的接口从机箱后侧伸出,上面有连接麦克风、音箱、游戏杆和MIDI设备的接口。
#1 视频捕获卡:
用于捕获从电视天线、录像机、影碟机等输入的动态或静态视频影像的接口卡,是多媒体制作的重要工具。高级的视频捕获卡还能在捕获影像的同时进行MPEG压缩,制作VCD。
#1 中断:
中断是计算机处理特殊问题的一个过程。当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出现某个特殊情况(或称为“事件”)时,暂时中止现行程序,转去执行这一事件的程序,处理完毕之后再回到原来程序的中断点继续执行的整个过程叫做中断。
#1 IRQ:
即“中断请求”,是其它设备发出的请求计算机响应的信号。计算机将根据IRQ的级别和优先程度决定何时发生响应。原则上每个设备有自身的唯一的中断请求通道,即IRQ值(又叫IRQ号),如果两个硬件设备使用同一个中断通道,必定会发生IRQ冲突。
#1 DMA:
即“直接内存访问”,是计算机内的一种数据传输操作。整个数据传输操作过程在“DMA控制器”控制下进行,不通过CPU。数据传输过程中CPU只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作一点处理。DMA技术使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
DMA传输通过DMA通道进行,如软驱、声卡均占用DMA通道传输数据。两个设备不能同时用同一DMA通道传输数据,否则会发生DMA冲突。
#1 主频与外频:
主频指CPU内核工作时钟频率。外频指CPU与外部(主板芯片组)交换数据、指令的工作时钟频率。
系统时钟就是CPU的“外频”,我们将系统时钟按规定比例倍频后所得到的时钟信号作为CPU的内核工作时钟(主频)。例如某电脑使用Pentium 233 CPU,那么这台电脑的外频是66MHz,而它的主频则是(66×3.5)=233MHz。
系统时钟(外频)是电脑系统的基本时钟,电脑中各分系统中所有不同频率的时钟都与系统时钟相关联。如当前100 MHz 外频系统中,系统内存工作于100 MHz (或66MHz),L2 Cache工作于100 MHz,PCI 工作于33MHz,AGP工作于66MHz。可以看出,上述频率都与外频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提高系统时钟(外频)可以提高整个电脑的性能,但提高外频必然将改变其它各分系统时钟频率,影响各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这一点对CPU超外频运行时应该加以充分重视。
#1 DVD:
即数字通用光盘。DVD光驱指读取DVD光盘的设备。DVD盘片的容量为4.7GB,相当于CD-ROM光盘的七倍,可以存储133分钟电影,包含七个杜比数字化环绕音轨。DVD盘片可分为:DVD-ROM、DVD-R(可一次写入)、DVD-RAM(可多次写入)和DVD-RW(读和重写)。
目前的DVD光驱多采用EIDE接口,能像CD-ROM光驱一样连接到IDE1或IDE2口上。
参考资料:
⑼ 电脑主机配置清单有哪些 电脑主机配置
你好
CPU i5-7500散片
主板 技嘉B250M-D3H
显卡 七彩虹iGame1050ti烈焰战神U-4GD5
内存 金士顿 DDR4 2400 8G
固态硬盘 金士顿 A400系列 240G
电源 航嘉额定400W
散热器 九州风神 玄冰300
机箱 爱国者 炫影
大约4000左右
⑽ 电脑主机里有哪些配置每个都有些什么作用
主机:主机从外观看是一个整体,但打开机箱后,会发现它的内部由多种独立的部件组合而成。
下面介绍一下电脑主机的各个部件:
(1)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2)
主板:主板是电脑中各个部件工作的一个平台,它把电脑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各个部件通过主板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电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稳定性影响着整机工作的稳定性。
(3)
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其功能是执行算,逻辑运算,数据处理,传四舍五入,输入/输出的控制电脑自动,协调地完成各种操作。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CPU
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元,因此CPU已成为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户都以它为标准来判断电脑的档次。
(4)
内存:内存又叫内部存储器(RAM),属于电子式存储设备,它由电路板和芯片组成,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有电可存,无电清空,即电脑在开机状态时内存中可存储数据,关机后将自动清空其中的所有数据。
(5)
硬盘:硬盘属于外部存储器,由金属磁片制成,而磁片有记功能,所以储到磁片上的数据,不论在开机,还是并机,都不会丢失。
(6)
声卡:声卡是组成多媒体电脑必不可少的一个硬件设备,其作用是当发出播放命令后,声卡将电脑中的声音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送到音箱上发出声音。
一般集成在主板上。
(7)显卡:显卡在工作时与显示器配合输出图形,文字,其作用是负责将CPU送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显示器识别的模拟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8)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通过电话线上网时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将电脑上处理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
很少有了
(9)
网卡:网卡的作用是充当电脑与网线之间的桥梁,它是用来建立局网的重要设备之一。
(10)
软驱:软驱用来读取软盘中的数据。软盘为可读写外部存储设备。
现在很少有了。
(11)
光驱:光驱是用来读取光盘中的设备。目前以DVD为主,容量约为4.7G。
B. 电脑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电脑各部件介绍及用途
电脑是由主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机箱、电源、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各部件组成,下面将各部件及功用简单介绍一下。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作用相当于人的母体,将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等各器官紧紧连接在一起。它的健康程度对电脑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CPU:通常称为中央处理器也可以叫做中央处理单元,很多人把它比作人的心脏,我个人的观点它应该比作人的大脑,它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指令进行调动分配。
内存:是个临时存储系统,作用相当于人体的脊椎。既然CPU对输入的指令进行了调动分配,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执行者,这个执行者就非内存莫属了。
硬盘:这个东西众所周知,作用就是存储数据,所以比作人的胃部非常合适,对数据进行存储、消化、过滤,最后还能排泄(删除文件)。
光驱:是读取光盘数据的工具,作用相当于人的口腔,对光盘资料进行品尝,有用的可以转移到硬盘里,没用的可以弹出来。
显卡:显卡又称显示器适配卡,简单而言它就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主要作用是图像计算和显示。但是从功用上看,它可以被当做电脑的灵魂,这个部件也正是人们通常忽略的东西,目前的品牌机大部分都是使用的集成显卡,这种集成显卡办公用当然是够用的,但是一旦运行大型程序、3D软件、大型3D游戏等,这些集成显卡就绝对靠边站了。
机箱:就是装载这些部件的外壳,相当于人穿的衣服,一个做工扎实的机箱就相当于人穿了一套面料优秀又可体的服装。
电源:给所有部件供电的最重要器官,也是经常被人忽略的东西,它是名副其实的心脏。一个功率充足的电源是所有部件正常运行的关键,质量不合格或者供电不足的电源有可能烧毁某些部件。
键盘鼠标:是向电脑输入数据和指令的工具,相当于人的耳朵,通过听取键盘鼠标传入的信息传输给CPU,然后向各部件分配任务。
显示器:大家很熟悉了,大多数人把它比作眼睛,其实并不确切,需要加个摄像头他才能形象的被比作眼睛,不然它只能让别人看,无法看别人。
数据线 电源线:电脑中各部件的连接需要数据线、电源线等一些线路的支持,这些线可以很形象的比作人体的血管,他连接电脑的各个部件,负责他们传输数据以及给它们提供动力。
一、主机板(Motherboard)
主机板就是电脑里面最主要的电路板。一般来说,主机板包含中央处理器(CPU)、开机程序记忆体(BIOS)、晶片组(chipset)、序列端口(serial port)、平行端口(parallel port)、扩充槽(expansion slots)、各输入/输出端口等等。也就是说主机板就是一台电脑的地基,几乎主机里面所有零件跟周边设备都必须跟他它相附接,主机板的基本架构、效能也关系到将来系统运作、资料传输、硬体的扩充、电脑升级等等重要因素。现在主机板的形状大小规格都是ATX的,相较于以前的主机板是较有效的设计,例如让CPU更加的靠近电源供应器、散热风扇等等。
台湾是主机板的主要产地,主要有以下几家公司研发生产,技嘉(GIGABYTE)、华硕(ASUS)、建碁(AOpen)、升技(ABIT)。
二、晶片组(chipset)
晶片组(Chipset),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组”晶片,而非一“颗”晶片。 它们被安置在主机板上,是主机板不可或缺的元件,主宰主机板的功能定位,也是主机板上成本最高的元件。
晶片组的角色,在于辅助中央处理器(CPU)。由于中央处理器仅负责运算功能,至于电流讯号何去何从?中央处理器可不管,这一切都得靠晶片组代为安排 。此外,主机板上负责各种功能的部门,也都由晶片组统筹控制。如果说中央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大脑”,那么,晶片组就是主机板上的“心脏”,也就是说晶片组本身具有的功能与速度就关系到电脑整体运作的效益。
目前全世界晶片组厂商只有五、六家,其中,真正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只有英特尔(Intel)公司,目前占有全球七成以上的晶片组市场,台湾较有名的有威盛、矽统、扬智等三家公司。
三、开机程序记忆体(BIOS)
BIOS(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是唯读记忆体(ROM)的一种。它常用来写入与开机程序相关的资料。(请参考第八章第1节)
四、中央处理器(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如同电脑的大脑一般,电脑所作的动作都必须要经由CPU来作计算整理。现今CPU最快的速度是每秒“脉冲频率(Clock Rate)”为1.0GHZ,相较于教学主电脑CPU的450MHZ,约快了200多倍。
许多人为了让电脑跑的快一点,常常运用超频的技术。所谓的超频就是将电脑CPU速度调高为比原本被认可的速度还要快。超频可以经由调主机板上面的jumper来达到。超频的做法可行但是有一定的限度,假如一般人不知道限度在哪一昧的超频就会让CPU易于过热导致当机的情况发生。举例来说,现在市面上的有一款Celeron 350MHZ可超504MHZ的CPU,350MH就是这款被认定的CPU速度,504MHZ是它可以被超频的极限,通常较为保险的超频速度是400-450MHZ。
CPU因为常常须要做高速运算,为了预防过热所以在CPU上面在放一个风扇作为散热之用。当电脑不做任何计算、执行动作时,电脑还是会出现嗡嗡嗡嗡的杂音,那就是风扇在转的声音。
CPU较有名的厂牌详见第八章第1节。
五、插槽
1. 记忆体插槽
专门用来插Ram的插槽。因为主机板上面的Ram槽是做死的,但是Ram槽的数量对电脑日后的设备扩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说主机板上的RAM槽只有两个,除非上面插的RAM Card单位很大,否则日后一定会面临到需要加RAM但是RAM槽已经插满了的情况。因此,在选择在选择主机板时,也要注意到其上的Ram槽是否足够作为日后扩充之用。
2. 扩充槽(Expansion Slots):
主要是用来插输入/输出设备卡的的插槽。这些扩充槽所插的卡可以用来增强电脑整体的功能,或是提供特殊设备的支援;现在许多电脑所附的扩充槽界面大部分有三种: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这三种界面的传输速度分别为AGP>PCI>ISA,三种界面标准都由Intel发展出来。通常AGP槽用来插显示卡,因为AGP不但可以增强呈像的功能,对于3D动画效果也有支援。PCI、ISA可以用来插声卡、SCSI卡(这两者也可用来插显示卡,但是如果有AGP,就不用考虑插在其他槽上了),主要是看这些卡的界面规格来决定插在PCI上或是ISA上。
六、储存设备:
1. 记忆体(Ram)
第八章提到当作业系统程式和应用程式在执行、处理资料时,必须先将程式与资料从硬盘载入记忆体(RAM)当中,中央处理器(CPU)再依记忆体中的程式码,一步步执行命令并处理计算资料,这样的方法比直接从CPU将程式与资料从硬盘叫出来执行还要快上“千”倍。因为作业系统程式和应用程式在执行、处理资料时的每一个动作并不像我们在萤幕上看到的这麼简单,而是要CPU去接收上百、上千个指令,如果不经由一个更快速的中介-RAM来执行,而让CPU从硬盘里面慢慢地叫出资料、程式来执行、计算,那么电脑运作起来就会非常的龟速。
RAM依照接脚数目可分为三种类:30pin、70pin、168pin。30pin就是指记忆体的安插部份有30个金属接脚,72pin是72个金属接脚,168-pin就是168个金属接脚。不同的接脚数目必须搭配不同的记忆体插槽。除了外观,它们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处,跟安装扩充有关系,分述如下:
30pin:这是远古时代的记忆体形式,为386或早期486电脑所采用,每一条30pin记忆体的资料输出为8位元,而386或486的资料通道为32位元,所以每次都要以四条记忆体为一个安装扩充单位,升级上较为麻烦。目前Pentium电脑已经不采用这种记忆体,也就是它已经被淘汰。
72pin:这是中期486及pentium电脑所采用的记忆体,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记忆体形式,每一条72pin记忆体的资料输出量为32位元,如前述,486电脑的资料通道为32位元,所以安插时可以一条72pin记忆体为扩充单位,而Pentium的资料通道为64位元,就必须以两条为扩充单位。72pin RAM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DRAM(Dynamic Ram),另一种是EDO RAM(Ram),目前均以EDO为主。
168pin:这是最新的记忆体形式,也就是目前市面上新出现的SDRAM记忆体,每一条168pin记忆体的资料量为64位元,所在Pentium中,可以一条为扩充单位,升级时比较方便。不过,这种新扩充的记忆体也要有特殊的晶片组来支援,例如:Intel的430VX晶片组就支援这种168pin记忆体。目前采用这种晶片组的主机板上大多会提供一个式两个的168pin扩充槽。选择这种记忆体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电压值168pin记体忆的电压值为3.3V,所以如果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电压为5V,则主机板要有降压元件配合;第二是相容性,有些主机板同时提供72pin及168pin的扩充槽,但要注意两者同时运作的相容性,及此时168pin是否可以发挥应有的快速功能。
基本上Ram不仅仅存在于主机板上面而已,在加强列表机、显示卡的功能时也会强调这些设备所附Ram数多少来代表其效能。
2. Cache
是一种特殊、快速记忆方式。Cache是利用主记忆体中某一部份来作为我们在电脑上面常常重复执行的动作、资料存放的地方。等到下一次在做到同一个动作的时候,CPU就不需要“重新”的将这些资料从硬盘里面叫出来执行,直接从Cache抓即可。举例来说,当开机后,第一次打开网景(Netscape)这个程式时,可以很清楚的听到硬盘在动的声音,这是因为CPU正从硬盘里面呼叫这个程式的指令。等到程式关闭,再次将网景打开时,很明显的感觉到开启网景程式的速度比第一次开还要快许多,而且完全听不见硬盘转动的声音,这是因为CPU直接从Cache里面叫出程式。
3. 唯独记忆体(ROM, Read-Only Memory)
唯读记忆体,就是一但被写入资料就不能被移除只能被读的记忆体。不同于RAM一但电源关掉,RAM里面的资料也会随之消失的特性,ROM里面所写入的资料并不会因为关机而消失。ROM的用途除了像写入开机相关程序的BIOS以外,也常用在记忆列表机的字体上面。
4. 硬盘机(Hard Disk Dirve)
硬盘机是在硬盘上读写资料(data)的机器,读写资料后再将资料储存在硬盘里面。硬盘机依照界面不同分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内接硬盘、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外接硬盘两种。IDE硬盘的规格主要是ATA,ATA有好几个版本,例如ATA-1、ATA-2、ATA-3、Ultra-ATA、ATA/66等等,每个版本依照传输速率不同来作分别。SCSI硬盘指的是需要经由SCSI界面卡来外接的硬盘。
硬盘存量都是以GB来作单位,现在市面上最大容量的硬盘是IBM所出的75G硬盘。
硬盘机的转速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硬盘机本身的转速。硬盘转速是以rpm来作为单位,也就是每秒硬盘磁盘转几转的意思,每秒转的越多,磁头读取资料也就越快速。现在硬盘转速最快是每分钟10000转(10000rpm)。另外一个是硬盘存取某一笔资料并让CPU做进一步计算处理所花的时间(access time),单位是毫秒(milliseconds,简写为ms)也就是数千分之一秒,因此硬盘存取资料所花的时间越小,表示硬盘速度越快。
现在硬盘市场比较有名的厂牌有美国IBM、SEAGATE、QUANTUM。
5. 软碟机(Floppy Disk Dirve)
软碟机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3.5吋小软碟机,一种是5.25吋大软碟机。5.25吋的软碟机已经很少人使用了。3.5吋小软碟机能够接纳的磁盘片容量只有1.4MB。
现在软碟机主要的厂牌有Teac、Panasonic、NEC
6. 唯读光盘机(CD-ROM Drive)
CD-ROM Drive(Disc-Read-Only Memory Drive)就是用来读取CD-ROM里面资料的磁盘机。CD-ROM就是一般我们说的CD片, 之所以称为唯读光盘机主要是因为光盘机只能做读取CD资料的动作没办法储存、烧录资料到CD-ROM里面。
判别唯读光盘机速度的方式跟硬盘机类似,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光盘机的转速。光盘机的转速是以单速为标准来作倍数计算。单速(single-speed)相当于每分钟150转,40倍数(40X)光盘机相当于每分钟6000转,几乎跟硬盘现在普及的转速相当了。另外一种就是光盘机读取资料的时间,读取时间越少,光盘机读取资料速度就越快。
7. 烧录机(CD-R Drive)
CD-R Drive(Compact Disk-Recordable Drive)就是俗称的烧录机,用来制作影音光盘、备份光盘片资料的磁盘机。它的功能不像光盘机就只能读取资料,不能烧录资料。以上两种功能它都具备。不过要达到上述烧录的目的还需要特殊程式来配合,否则单单一个烧录机没办法直接烧录资料到空白光盘片。
七、各式卡类
1. 显示卡(Video Adapter)
让电脑有呈像能力的卡。然而取决电脑呈像能力如何除了显示卡的好坏以外,也关系到萤幕的品质,也就是说一台黑白的萤幕不论影像卡多好,也不能呈现出彩色。现在的显示卡大部分都附有Ram,作为加强呈像的效能之用。显示卡所支援的分辨率大小也跟电脑呈像能力有关,分辨率越大,呈像能力越好。
较有名的厂牌有巫毒卡、CREATIVE、DIAMOND、MATROX、SKYWELL。
2. 声卡(Sound Card)
主要让电脑可以输出、输入、操作(manipulate)声音之用。在现今电脑里面,声卡是不可或缺的零件。经由声卡可以让与之连结的喇叭输出音乐、让麦克风将声音经由声卡输入电脑里面,更进一部的可以将声音储存在电脑里面。
较有名的厂牌有CREATIVE、AOPEN、DIAMOND。
3. 网路卡
可用来做资料分享的卡。通常还需要网路线、集线器来连接相互分享资料的几台电脑。
4. SCSI卡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平行端口界面标准,被广泛的用在苹果麦金塔、个人电脑、Unix系统电脑外接其他周边设备上面。SCSI传输资料速率是每秒80MB(80MBps),远高于序列端口、平行端口、USB的速度。SCSI的规格依照传输速度分好几种:SCSI-1、SCSI-2、Wide SCSI、Fast SCSI、Fast Wide SCSI、Ultra SCSI、SCSI-3等等。
八、输入/输出端口(Input/Output Port)
位于主机背后,可以看到许多插着接线的孔,这就是输入/输出端口。凡是用输入/输出端口来与主机做连结的设备称为外接设备或是周边设备。通常主机的输入/输出端口有几种:
序列端口(serial port):用来接键盘、鼠标、数据机,序列端口的传输资料速度是1bit。现在为了增强传输效率已经将用来接键盘、鼠标的序列端口改为PS/2的界面。PS/2是由IBM公司所发展较为快速的外接界面标准。
平行端口(parallel port):用来接列表机、扫描器,比起序列端口来说,是比较高频宽的传输端口。
USB(Universal Serial Bus):一种新的外接标准。传输的速度是每秒1200万bit(12Mbps),可外接127个周边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数据机、Zip机…。从1996年,才有一些电脑公司在它们推出的新电脑里面提供USB的支援,直到1998年Imac的大卖,USB才广泛为人接受使用。预计将来USB可以完全取代序列端口、平行端口这两种外接界面标准。
各式扩充卡上所附的插孔也是输入/输出端口的一种:声卡、影像卡、网路卡、SCSI卡…。
九、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
电源供应器主要是提供电源给电脑,并且稳定电脑的电力系统。越强大的电脑所需的电力就越强,一般的电脑所需电力大约为200瓦以上。并不是所有的电源供应器都可以达到稳定电脑电力系统的作用,通常需要经过安全规格检验才能够保证电源供应器的效能。
在第八章第4节提到许多停电、断电的情况会造成电脑里面资料的毁损,因此多加装不断电系统(UPS)变得很重要,它常被人当作备用电力来使用。
十、机壳(Case)
电脑外面包的那层皮就是机壳。它是用来保护电脑不受灰尘水气侵害、避免擦撞的屏障。但是电脑机壳也不完全是密不通风的,机壳背后通常会预留电源风扇的散热孔,保持主机内通风顺利。
电脑机壳正面会预留大小开口给其他主机零件作为操作零件面版之用。例如大开口是预留给硬盘、唯读光盘机、烧录机、内接式Zip等等。但是平常我们在机壳正面不会看硬盘是因为硬盘较其他零件脆弱、精细,如果敲开开口可能会让硬盘受到灰尘、水气的损害。小开口是预留给软碟机、数位相机读卡机等等。所以啦,机壳的开口数跟主机本身零件多寡跟日后扩充有关,使用者在选择机壳之前最好选择多开口的设计,以方便日后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