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連接 > 怎麼生產電腦

怎麼生產電腦

發布時間:2022-04-15 12:16:09

㈠ 電腦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CPU是一個廠家生產
硬碟是一個廠家生產
內存是一個廠家生產
主板是一個廠家生產
~~
然後組裝到一起就是一個電腦DIY就是自己組裝,國內品牌的電腦配製也大多不是自己生產的,只是組裝。

㈡ 可以自己動製作一台電腦嗎

可以,電腦分品牌機和組裝機,品牌機就是所謂的原裝機,在工廠里組裝好調試好,預裝正版系統的電腦,組裝機就是自己買零件在家自個兒組裝的電腦,性價比高,同配置組裝電腦要比品牌電腦便宜的多,大部分有電腦的家庭里的台式機都是組裝機。
組裝電腦配件要看自己的配置需求選配,主板,CPU和風扇,內存條,硬碟,顯卡,機箱,電源是構造電腦主機整體的零件,機箱的作用就是把電腦的硬體全部塞進里邊,打游戲一般加獨立顯卡,辦公就不用,此外顯示器,鍵盤滑鼠以及音響或耳機也不可少,這些都是硬體的了。但是沒了軟體也就是系統也不行,電腦要有系統才能運行,主流的win7,嘗鮮Win10,這樣硬體軟體都具備了一台電腦就這樣組裝好了,可以正常使用了。

㈢ 電腦是怎麼做出來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要求賓州大學莫奇來(Mauchly)博士和他的學生愛克特(Eckert)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ENIAC(),電子數字積分器與計算器,目的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佔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隻大象重).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吃電很兇,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鍾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鍾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當年的ENIAC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每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㈣ 一台筆記本電腦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自己設計個機器的模具圖,然後請別人造外觀模具,請別人造主板,自己購買內存,CPU,顯卡,硬碟,線材,然後全部裝上去,就可以了。
什麼機械師,雷神,未來人類,都是這樣的套路。

㈤ 電腦怎麼生產的,原理都是什麼,硬體都是怎麼生產的

電腦(Computer)是一種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電腦可以分為兩部分: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第一台電腦ENIAC於1946年2月15日宣告誕生。
軟體系統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等。應用軟體中電腦行業的管理軟體,IT電腦行業的發展必備利器,電腦行業的erp軟體。
硬體系統包括:機箱(電源、硬碟、磁碟、 內存、主板、CPU-中央處理器、CPU風扇、光碟機、音效卡、網卡、顯卡)、顯示器、鍵盤、滑鼠等等(另可配有耳機、音箱、列印機、攝像頭等)。家用電腦一般主板都有板載音效卡、網卡。部分主板裝有集成顯卡。
其他的詳細情況上網路看看吧,那上面介紹的很詳細的!
http://ke..com/view/2358.htm

㈥ 電腦怎麼生產出來的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4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IBM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1985年開發的一台名為PC Convertible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人也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T1000,這款於1985年推出的產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MS-DOS操作系統。 實際上,之所以會發生「誰製造了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爭執,關鍵在於日本人和美國人對筆記本電腦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紀80年代初,IBM開發出個人PC後,人們夢想著開發出一種能夠隨身攜帶的PC產品。1983年,《國家電子》雜志首度提出了「手提電腦」的概念,後來這個概念又演變為「膝上型電腦」,當時包括蘋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這種產品。在美國人看來,正是「膝上型電腦」的發展催促了筆記本電腦的誕生。 而在同時期的日本,東芝、松下和索尼等廠商則熱衷於開發一種被稱為「移動PC」的產品,「移動PC」基於IBM PS/2系統,使用外接電源。嚴格來講,當時日本人所開發的「移動PC」更接近於今天的筆記本電腦。尤其是日本廠商在開發「移動PC」的過程中強調便攜性,這與美國人設計那種笨重得需要扛起來才能移動的「膝上型電腦」形成鮮明對比。更為關鍵的是,正是在東芝T1000推出之後,筆記本電腦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才紛紛出現,市場開始全面快速的發展。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學報》在紀念PC誕生20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了「1985年,東芝推出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 陰雨天 2007-09-28 22:21 檢舉

㈦ 筆記本電腦製造流程一般是怎樣的

本本的商家,通常只提供筆記本的外殼和電源適配器(可能還是其他廠商代工的),有些具有研發生產能力的,比如華碩,還會提供主板,其他所有配件包括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顯示器、網卡、藍牙、散熱器等等,都是向其他具有研發生產能力的廠商或者代工廠商批量訂購的,然後在筆記本商家工廠車間的組裝線上面,進行組裝而成的。所以,可能筆記本的每一個硬體的商標都是不同的,生產時間也是不同的。

㈧ 目前中國有沒有能力生產自己的電腦

回答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啊?人家問的是有沒有能力生產,沒有問有沒有必要生產。只要知道有沒有足夠的能力自主生產一台電腦就行了,有沒問要多少錢,劃不劃算,和進口的比起來怎麼樣,全都沒答到點子上。還是不知道中國有沒有自主生產一台自己的電腦的能力。
目前造不出來。如果你有空,可以拆開你的電腦,先不說CPU硬碟內存等大件,就算是國產主板上的各個晶元組,有幾個是國產的??絕大部分都是歐美和日韓的。
這些板卡上的集成電路器件搭配組合技術,有可能是國產的。
但是集成電路器件本身,卻不是國產的,而是地地道道的進口貨。

目前國內沒有能力製造硬碟。就算有所謂的國產硬碟,也全都是用進口的磁碟進行組裝。
內存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就沒有國產的。
全都是進口國外的內存顆粒,進行組裝。很多進口名牌內存,其實也沒有能力生產內存顆粒,同樣是購買內存顆粒後組裝製造的。
就算CPU有龍芯撐門面,那麼顯卡晶元呢?依然是全部進口。 顯存當然也是進口。
主板的南北橋晶元組,全部是進口。

晶元的晶圓生產,國內公司倒也能夠生產,但都是些低端技術,無法進入高端技術領域。

中國很多所謂的國產,其實只是組裝設計技術是國產的,其產品加工的原材料和電子器件,都是採用進口的。
打個比方,就好比國產MP3。 存儲顆粒大多是購買三星的,解碼晶元是購買三星或者飛利浦的。然後自己設計並製作線路板,把這些元器件進行組合搭配後,就成為了國產MP3。
中國微電子技術比起以前,的確有了長足進步,但比起世界先進技術來說,差的還很遠(這個是到19年為止的,不過就2年我也不曉得有沒有什麼變化,這個是我找到的資料。)

㈨ 電腦是怎樣做成的

電腦的組成
電腦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
從外觀來看,電腦是由機箱、板卡、插件等元器件組成的,這些就叫電腦的硬體,它們是電腦可以進行工作的物質基礎。電腦軟體部分是指在硬體設備上運行的各種程序以及有關的數據資料,在外觀上是不可見。可以打個比方:硬體就相當於人腦,而軟體相當於人的思維。
電腦硬體是支撐電腦軟體工作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硬體支持,軟體也就無法正常工作。電腦軟體隨硬體技術的迅速發展而發展,反過來,正是軟體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導致對硬體要求越來越高,又促進了硬體的新發展,兩者的關系可謂唇齒相依,缺一不可。
一、 電腦的硬體
電腦的硬體體系結構以數學家馮·諾依曼(Von Neumann)的名字命名,被稱為VonNeumann體系結構。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幾部分組成。
1.運算器、控制器
運算器是數據處理裝置,用來完成對數據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控制器是發布操作命令的裝置,用來控制整個計算機自動執行程序,它類似於人的大腦中樞,指揮和協調計算機各部件的工作。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I.J。CPI.J通過幾個部分相互間的配合,從而實現數據的分析、判斷和計算等處理,達到控制電腦其他部分協調工作的目的。
2.存儲器
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它的存儲容量一般較小,但存取速度快,主要用於暫時存放當前執行的程序和相關數據;外存儲器作為內存的輔助存儲器,稱為外存或輔存,它的存儲容量大,但存取速度比內存慢,主要用於長期存放大量計算機暫時不執行的程序和不用的數據。
3.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負責將外部的各種信息或指令傳遞給電腦,然後由電腦處理。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掃描儀、數字照相機、電子筆等。
4.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負責將計算機處理的中間結果和最終結果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字元、表格、圖形或圖像等形式表示出來。最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和繪圖儀等。
二、 電腦的軟體
電腦的軟體系統一般可以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目前常見的系統軟體有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常見的應用軟體是指各種字處理軟體、輔助製造和輔助教學軟體、各種圖形圖像軟體等。

㈩ 電腦是怎麼生產的

國內電腦硬體生產廠商及OEM品牌一覽 一、主板 1、Intel原裝主板:代工廠商—富士康(鴻海集團),品質精良,但缺乏超頻設計。 2、七彩虹:AMD系列主板,代工廠商—大眾,性能和質量都不錯;Intel系列主板,代工廠商—青雲,質量一般。 3、雙敏:前期產品大部分由磐正代工,部分由浩鑫代工;現在由捷波和浩鑫代工低端,青雲代工高端,低端質量很不穩定。 4、盈通:大部分產品由翔升工廠代工,部分由友通(DFI)或者承啟代工。 5、昂達:代工廠商很多,很亂,最近主要是友通(DFI)和捷波,品質還可以,但是很少更新驅動和BIOS。 6、VIA原廠主板:全部是碩泰克代工,做工精良,現在已經很少了。 7、三帝、PCChip(麒麟)、紅船、金鷹、華鑫、華基、華宏:都是精英全線代工。 8、升技:部分低端主板由精英代工,以緩解大陸蘇州產能不足的問題。 9、雙捷:全線由青雲代工,另外有未經證實的雙捷與青雲股份關系。 10、磐英、賓士:除了剛推出時有時拿友通(DFI)的產品充門面,絕大多數都是深圳寶安的板卡一條街生產的,品質很差 11、華擎:除了部分由蘇州基地生產的還不錯,其餘都是深圳寶安板卡一條街生產,品質很差。 12、美達、天虹:由頂星(TopStar)代工。 13、斯巴達克:由捷波代工。 二、顯卡 1、銘暄、盈通、昂達、七彩虹、雙敏小影霸的低端:由深圳的同德(Palit)代工,質量一般,但市場銷量很大 2、銘暄、盈通、昂達、七彩虹、雙敏小影霸的中高端:ATI的由藍寶或者撼迅(PowerColor)代工,nVidia的由承啟代工,雙敏還有青雲代工的 。 3、迪蘭恆進:由台灣撼迅代工。 4、斯巴達克:捷波代工。 5、松景:有精英代工 。 6、雙捷:由青雲代工 7、Elsa:現在已經在昂達手裡了,有些是微星或者技嘉代工的,其餘跟昂達沒什麼區別 8、新天下小影霸:高端是承啟做的,其餘都是深圳板卡一條街出的 三、光碟機 1、SONY:前期由建興代工,現在全部由BTC(英群)代工 2、台電:部分由BTC代工,部分自己生產 3、美達、源興、大白鯊、美格、奧美加、昂達、雙敏:由BTC代工 4、愛國者:建興(Liteon)代工 5、微星:DVD由BenQ代工 6、飛利浦:由BenQ組裝 7、Acer:由建興代工 8、志美:由米蘇米代工 9、摩西:由宇極代工 10、神州數碼:由LG代工 四、顯示器 1、夢想家、大水牛、TARGA、MAYA、TCL:全部由冠捷(AOC)代工 2、美奇、七喜、方正、神州數碼:由EMC代工 3、ADI:由建興(Liteon)代工 4、華碩:由飛利浦代工 5、Neso(新特麗)、愛國者:由東莞精誠電子代工 6、CTX:由泰國中強代工 7、BenQ的液晶顯示器:台灣友達光電代工 8、優派部分CRT由蘇州飛利浦和BenQ代工,其餘由聲寶代工,液晶由神達和仁保代工

閱讀全文

與怎麼生產電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寫java代碼的軟體 瀏覽:434
三四千的筆記本電腦哪個牌子好 瀏覽:642
電腦wifi怎麼關 瀏覽:228
電腦插網線和無線那個好 瀏覽:815
電腦刻錄速度8速是什麼意思 瀏覽:695
電腦terraria為什麼進不去 瀏覽:201
微信如何關聯電腦版 瀏覽:258
電腦鍵盤怎改按鍵設置 瀏覽:333
w7電腦系統怎麼樣讓電腦不息屏 瀏覽:577
有哪些神器可以使用在電腦上 瀏覽:141
無線投屏器電腦手機通用蘋果 瀏覽:220
蘋果電腦的壁紙 瀏覽:26
電腦版穿越火線什麼模式升級快 瀏覽:23
美國蘋果電腦的售價 瀏覽:550
電腦查翻新機的序列號是哪個 瀏覽:96
華為手機如何把文件發到電腦上 瀏覽:565
電腦開機按f1進入了系統 瀏覽:610
廣告攔截軟體手機 瀏覽:79
電腦連接的無線網老是自動斷開 瀏覽:973
如何設置電腦啟動載入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