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主板有哪些型號!
很多,主板大的分INTEL和AMD兩大類
現在品牌按按世界銷量排行:一線廠商:1、華碩(40%)2、(技嘉25%)3,微星、升技(各10%)富士康(10%,其中70%為代工產品)
B. 電腦主板的規格、大小有幾種
大板:ATX主板。ATX結構、ATX主板標准(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 ),尺寸為305 x 244 mm,是目前最常見的主板,標准型主板,也是通常所說的「大板」。
小板:M-ATX主板。緊湊型Micro-ATX主板,尺寸為244 x 244 mm,也就是常說的「小板」主要用以一些小機箱。
其他類型主板:
ITX主板:ITX板型主板尺寸為170mm*170mm,迷你裝機不二之選。
E-ATX主板:Extended ATX主板,尺寸為305mm*330mm。EATX主板上半部份的固定螺絲位和 ATX 相同,多用於高性能PC整機和工作站中。就是高端土豪板的代名詞,一般不太常見。
(2)一般電腦主板是什麼型的擴展閱讀
不同板型的主板在長度方面明顯不一樣。
標准ATX板型,目前最常見的主板,在擴展性、散熱等方面都比較好。一般都會配置三條PCI-E插槽,支持雙通道4條內存,支持兩組M.2插槽。
MATX(Micro ATX)小板型主板。MATX板型主板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板」。一般都會有兩條PCI-E插槽,CPU供電組也會有縮水。相對於ATX主板來說,擴展性會少一些,在SATA介面、M.2介面、PCI-E介面等方面都會少一些。
Mini ITX主板,目前最小的一類主板,迷你裝機的首選。但由於面積所限,ITX板型只配備1條擴展插槽,而內存插槽方面,ITX板型只提供了2條內存插槽,擴展性也是最少的。
C. 電腦主板什麼是大板什麼是小板
大主板一般指ATX板型的主板,尺寸在30.5cm×24.4cm 左右。而小主板則是Mirco-ATX,其尺寸在 23.5cm×21.4cm 左右。
D. 電腦主板型號分類有哪些
主板常見分類
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常見的PC機主板的分類方式有以下幾種:
[編輯]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類主板
一般主板根據晶元組類型可以分為幾個大的類型。一是intel晶元組,只能針對intel的cpu使用;二是amd的晶元組,只能用於amd的cpu;三是via的晶元組,有針對intel的和amd的不通晶元組;四是nf的晶元組,主要針對amd的cpu的;此外還有sis等等的晶元組,應用不是很廣泛。
[編輯]按CPU介面分類主板
我們知道,CPU需要通過某個介面與主板連接的才能進行工作。CPU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採用的介面方式有引腳式、卡式、觸點式、針腳式等。而目前CPU的介面都是針腳式介面,對應到主板上就有相應的插槽類型。CPU介面類型不同,在插孔數、體積、形狀都有變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
詳見
CPU介面類型分類主板
按主板上I/O匯流排的類型
……
詳見
I/O匯流排分類主板
按邏輯控制晶元組分
……
詳見
邏輯控制晶元分類主板
按主板結構分
……
詳見
主板結構分類主板
按功能分
……
詳見
主板功能分類主板
其它的主板分類方法
……
詳見
其它主板分類主板
E. 現在常用的電腦主板都是什麼型號的
1、華碩 現在的華碩還是市場上的絕對主流 2、微星 3、技嘉 做工好、用料足、返修低,價格適中,就是有一些設置什麼的比較麻煩,另外普遍反映挑內存。不過與威剛和超勝兼容良好。 4、磐正(台灣磐英) 現在的磐正與其它品牌相比,不僅沒什麼獨特之處,相反不知道怎麼回事走著走著成了一條腿(只剩下支持AMD的產品,支持英特爾處理器的出貨量幾乎沒有)。所以從長遠來看,另一個技術主導型的台灣廠家耕宇(耕升)今天的下場,就是磐正明天的結果。 5、XFX訊景 訊景的工廠實力很強,研發能力一流,產品質量沒有網上傳的那麼好,故障率和通路品牌差不多(,不過訊景的售後非常好,真是直接換全新產品,這在顯卡中是獨一無二的。 6、七彩虹 7、雙敏 七彩虹的翻版,而且翻得極成功。 8、影馳 9、華擎 推薦使用華碩(只列舉市面常用CPU型號與主流主板型號) 奔D 805(雙核)以及奔D 925(雙核) 性價比較低 不推薦使用 對應主板與E420相同 E420與E430這兩個型號的CPU建議使用 華碩的 P5VD2-X 與 P5VD2-MX(集成顯卡) E2140與E2160這兩個型號的(雙核)CPU建議使用 華碩的 P5PL2-E E4300與E4400這兩個型號的(雙核)CPU建議使用 華碩的 P5PL2-E 或者 P5B E6320與E6600這兩個型號的(雙核)CPU建議使用 華碩的 P5K 英特爾E系列為酷睿 其中E4300往上為酷睿2 AMD CUP AMD 3200+ 推薦使用 華碩的 M2S-X 以及華碩 M2A-VM(集成ATI X1250顯卡) AMD 3600+與AMD 3800+ 兩款CPU為過度產品 不推薦購買 AMD 4000+與AMD 4400+ 兩款(雙核)CPU推薦使用 華碩 M2N-X或M2N AMD的雙核CPU 即為AM2 後便列舉的CPU因為速度較快 多為玩游戲使用 所以不推薦使用集成顯卡的主板。
F. 電腦主板有哪些怎麼分類
電腦主板的分類
一、按主板上使用的,簡稱RAM。我們平常所提到的電腦的內存指的是動態內存,即DRAM。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用途的內存,如顯示卡使用的VRAM,存儲系統設置信息的CMOS RAM等。
電腦主板的幾種結構
(1) AT板型:也就是「豎」型板設計,即短邊位於機箱後面板。他最初應用於IBM PC/AT機上。AT主板大小為:13x12英寸。AT板型是最基本的板型,一般應用在586以前的主板上。AT主板尺寸較大,板上可放置較多元器件和擴充插槽。他是採用直式的設計,鍵盤插座所處邊為上沿,主板的左上方有8個I/O擴充插槽。但是一些外設的借口(如:串口、並行口等)需要用電纜連接後再安裝在機箱上,大量的線纜導致計算機內部結構復雜,視線混亂,布局不合理。
(2) Bab-AT板型:隨著電子元件和控制晶元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應的退出了尺寸相對較小的Baby AT主板結構。Baby AT大小為13.5x8.5英寸。Baby AT主板是AT主板的改良型,比AT主板略長,而寬度大大窄於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襲了AT主板的1/0擴展插槽、鍵盤插座等外設介面及元器件的擺放位置,而對內存槽等內部元器件結構進行緊縮,再加上大規模集成電路使內部元器件減少,使Baby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更合理些,但是在安裝PCI或ISA長卡時,;由於被CPUT和CPU散熱器所擋,容易現安裝不到位的情況。Baby AT主板上,一般都同時內建有兩人6針連接器和20針電源連接器,所以可以使用AT或ATX電源供應器。
(3) ATX(ATeXetetnal)板型:這是Intel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結構。他的布局是「橫」板設計,就像把Baby-AT板型放倒了過來,這樣做增加了主板引出埠的空間,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擴展功能。ATX目前最常見的主板結構,他在BayAT的基礎上逆時針旋轉了90度,這使主板的長邊緊貼機箱後部,外設介面可以置接集成到主板上。ATX結構中具有標準的I/O面板插座,提供有兩個串列口、一個並行口、一個PS/2滑鼠借口和一個PS/2鍵盤借口,其尺寸為159MMx44.5MM。這些 I/O借口信號直接從主板上引出,取消了連接線纜,使得主板上可以集成更多的功能,也就消除了電磁輻射、爭用空間等弊端,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維護性。另外在主板設計上,由於橫向寬度加寬,內存插槽可以緊挨最右邊的I/O槽設計,CPU插槽也設計在內存插槽的右側或下部,使I/O槽上插全長板卡不再受限,內存條更換也更加方便快捷。軟碟機介面與硬碟介面的排列位置,更是讓你節省數據線,方便安裝。
(4) Micro-ATX板型:這是Intel公司在97年提出的主板結構,主要是通過減少PCI和ISA插槽的數量來縮小主辦尺寸的。Micro ATX也稱Mini ATX結構,他是ATX結構的簡化版。Micro ATX規格被退出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個人電腦系統的總體成本與減少電腦系統對電源的需求量。Micro ATX結構的主要特性:更小的主板尺寸、更小的電源供應器,減小主板與電源供應器的尺寸直接反映的就是對於電腦系統的成本下降。雖然減小主辦的尺寸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主板上可以使用的I/O擴充槽也相對減少了,Micro ATX支持最多到四個擴充槽,這些擴充槽可以是ISA、PCI或AGP等各種規格的組合,視主板製造商而定。
(5) Flex ATX板型:Flex ATX也稱為WTX結構,他是Inetl最新研製的,引入All-in-one集成設計思想,使結構精煉簡單、設計合理。Flex ATX架構的最大好處,是比Micro ATX主板面積還要小三分之一左右,使機箱的布局可更為緊湊。
電腦主板的晶元
BIOS晶元:是一塊方塊狀的存儲器,裡面存有與該主板搭配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程序。能夠讓主板識別各種硬體,還可以設置引導系統的設備,調整CPU外頻等。BIOS晶元是可以寫入的,這方便用戶更新BIOS的版本,以獲取更好的性能及對電腦最新硬體的支持,當然不利的一面便是會讓主板遭受諸如CIH病毒的襲擊。
南北橋晶元:橫跨AGP插槽左右兩邊的兩塊晶元就是南北橋晶元。南橋多位於PCI插槽的上面;而CPU插槽旁邊,被散熱片蓋住的就是北橋晶元。晶元組以北橋晶元為核心,一般情況,主板的命名都是以北橋的核心名稱命名的(如P45的主板就是用的P45的北橋晶元)。北橋晶元主要負責處理CPU、內存、顯卡三者間的「交通」,由於發熱量較大,因而需要散熱片散熱。南橋晶元則負責硬碟等存儲設備和PCI之間的數據流通。南橋和北橋合稱晶元組。晶元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板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注意的是,AMD平台中部分晶元組因AMD CPU內置內存控制器,可採取單晶元的方式,如nVIDIA nForce 4便採用無北橋的設計。從AMD的K58開始,主板內置了內存控制器,因此北橋便不必集成內存控制器,這樣不但減少了晶元組的製作難度,同樣也減少了製作成本。現在在一些高端主板上將南北橋晶元封裝到一起,只有一個晶元,這樣大大提高了晶元組的功能。
RAID控制晶元:相當於一塊RAID卡的作用,可支持多個硬碟組成各種RAID模式。目前主板上集成的RAID控制晶元主要有兩種:HPT372 RAID控制晶元和Promise RAID控制晶元。
G. 主板是什麼
主板,又叫主機板、系統板、或母板,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工作原理
在電路板下面,是錯落有致的電路布線;在上面,則為分工明確的各個部件:插槽、晶元、電阻、電容等。當主機加電時,電流會在瞬間通過CPU、南北橋晶元、內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介面以及主板邊緣的串口、並口、PS/2介面等。
隨後,主板會根據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來識別硬體,並進入操作系統發揮出支撐系統平台工作的功能。
H. 主板板型有什麼區別
目前DIY市場的主流主板而言,主板版型主要分為:ATX(標准型)、M-ATX(緊湊型)、MINI-ITX(迷你型)等
也就是說,主板板型只和主板尺寸有關系,和主板晶元型號沒有任何關系,任何一款主板都可能分為ATX(標准型)、 M-ATX(緊湊型)、E-ATX(加強型)等規格,只是尺寸和擴展介面等方面存在區別。
ATX主板主要分ATX大板和Micro ATX小板,它們的尺寸分別是 305 x 244 mm 和244 x 244 mm 。大板插槽多,擴展性強,小板體積小,可用各種漂亮的小機箱一般以集成顯卡的多。
I. 電腦主板是什麼樣的
主板的構成
主板的平面是一塊PCB印刷電路板,分為四層板和六層板。為了節約成本,現在的主板多為四層板:主信號層、接地層、電源層、次信號層。而六層板增加了輔助電源層和中信號層。六層PCB的主板抗電磁干擾能力更強,主板也更加穩定。在電路板上面,是錯落有致的電路布線;再上面,則為稜角分明的各個部件:插槽、晶元、電阻、電容等。當主機加電時,電流會在瞬間通過CPU、南北橋晶元、內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介面以及主板邊緣的串口、並口、PS/2介面等。隨後,主板會根據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來識別硬體,並進入操作系統發揮出支撐系統平台工作的功能。
晶元部分
BIOS晶元:是一塊方塊狀的存儲器,裡面存有與該主板搭配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程序。能夠讓主板識別各種硬體,還可以設置引導系統的設備,調整CPU外頻等。BIOS晶元是可以寫入的,這一方面會讓主板遭受諸如CIH病毒的襲擊。另一方面也方便用戶們不斷從Internet上更新BIOS的版本,來獲取更好的性能及對電腦最新硬體的支持。
南北橋晶元:橫跨AGP插槽左右兩邊的兩塊晶元就是南北橋晶元。南橋多位於PCI插槽的上面;而CPU插槽旁邊,被散熱片蓋住的就是北橋晶元。北橋晶元主要負責處理CPU、內存、顯卡三者間的「交通」,由於發熱量較大,因而需要散熱片散熱。南橋晶元則負責硬碟等存儲設備和PCI之間的數據流通。南橋和北橋合稱晶元組。晶元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板的功能和性能。
RAID控制晶元:相當於一塊RAID卡的作用,可支持多個硬碟組成各種RAID模式。目前主板上集成的RAID控制晶元主要有兩種:HPT372
RAID控制晶元和Promise
RAID控制晶元。
插拔部分
也就是說,這部分的配件可以用「插」來安裝,用「拔」來反安裝。
內存插槽:內存插槽一般位於CPU插座下方。圖中的是DDR
SDRAM插槽,這種插槽的線數為184線。
AGP插槽:顏色多為深棕色,位於北橋晶元和PCI插槽之間。AGP插槽有1×、2×、4×和8×之分。AGP4×的插槽中間沒有間隔,AGP2×則有。現在的顯卡多為AGP顯卡,AGP插槽能夠保證顯卡數據傳輸的帶寬,而且傳輸速度最高可達到2133MB/s(AGP8×)。
PCI插槽:PCI插槽多為乳白色,是主板的必備插槽,可以插上軟Modem、音效卡、股票接受卡、網卡、多功能卡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