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選電腦主要看哪幾個指標
CPU 數據處理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游戲或軟體的流暢程度
顯卡 決定了游戲畫面特效的高低
買電腦主要就是考慮這兩個因素,這兩個配件是最基本的。其他配件都是圍繞它們倆來工作的,僅起到輔助作用。
內存,用於載入臨時文件,一般4G基本夠用了,特殊情況才會要求6G 8G 甚至更多,超過實際使用需求的內存容量不會對性能有任何的提升和幫助。
主板,只要與CPU匹配就行。玩游戲 需要注意對CPU的供電能力,一般建議採用 6相供電的主板,供電能力越高越好,但是價格也更貴。
硬碟,保存文件用的,一般性使用 買個500G 或 1TB的普通機械硬碟就行了,想追求極致的,可以買個128G 或 256G 的 SSD固態硬碟,它的數據讀寫速度是普通機械硬碟的好幾倍, 要是CPU給力的話,系統裝入SSD硬碟里邊,最快可以實現 10秒開機的速度,呵呵
機箱,隨意。
電源,需要滿足 CPU 和 顯卡的供電就行了。
.
要是您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歡迎追問一下。
看在那麼認真回答問題的份上, 要是這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能否給個採納了,不勝感激!!!
『貳』 電腦性能指標主要指哪方面
看你的問題有點糊塗,不明白你說的1G的硬碟那裡有用,電腦里邊1G的硬碟很少,家用的大部分都是80G--160G的,而你說的內存就又不一樣了,一般家用的內存都是512M的,一般是不用你說的那麼大的內存的,你想想,電腦是要求兼容性的,你的內存大了,cpu也的好,主版也的好,硬碟就不要提了,就需要很大的容量了,要不你的內存都浪費了,跟本得不到合理的使用的,主頻=倍頻*外頻。1T=1024G,1G=1024MB(一般說是1G=1000MB,准確是這樣的,為了好估算一個數值,就把它當1000來算了)
1MB(兆)=1024KB
1KB=1024位元組(B)
2位(b)=1位元組(B)在電腦裡面,大寫的B是位元組的意思,小寫的b就是位的意思,最小的單位就是位了,現在你懂了吧!想知道的更多,我建議你去學一學網路去,我現在正在上學呢!好了,不說了,正在上課呢!!!
『叄』 電腦的幾項主要指標
CPU、顯卡、內存,主要就這三點決定了電腦的速度
CPU決定了指令運算邏輯運算等運算速度
顯卡決定了顯示效果
內存提供了系統資源
樓上胡扯,CPU怎麼能影響網速
『肆』 電腦性能的指標
CPU是計算機的核心,它有很多可以反映其性能的參數或指標,這里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1.CPU工作電壓
Supply Voltage,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286至486時代)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那是因為當時的製造工藝相對落後,以致於CPU的發熱量太大,弄得壽命減短。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近年來各種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以解決發熱過高的問題。
2.CPU外頻
外頻是指系統時鍾頻率,即系統匯流排頻率。
3.CPU主頻
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而言,主頻越高,單位時鍾周期內執行的指令就越多,CPU速度就越快。當然,因為不同CPU的內部結構差別很大,所以CPU速度也不是完全由主頻來決定。
4.CPU倍頻
倍頻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是通過倍頻電路實現的。
主頻、外頻和倍頻三者的關系是:主頻=外頻×倍頻。
5.地址匯流排寬度
指CPU的地址線位數,它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可定址內存大小),簡單地說就是CPU到底能夠使用多大容量的內存。16位的微機我們就不用說了,但是對於386以上的微機系統,地址線的寬度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訪問2的32次方=4096 MB(4GB)的物理空間。下一代CPU將使用64位數據和地址匯流排寬度,具有對目前來說足夠巨大的數據處理和定址能力。
6.數據匯流排寬度
是指CPU的數據線的位數,它決定了整個系統的數據流量的大小,而數據匯流排寬度則決定了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內存以及輸入/輸出設備之間一次數據傳輸的信息量。
7.內存匯流排速度
內存是指由CPU地址匯流排控制的存儲空間,內存匯流排則是指CPU與內存之間的連接通道。一般的應用程序都要先調入內存,CPU才能通過內存來執行相應的數據處理。由於內存和CPU之間的運行速度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因此便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通信速度。
8.FPU
Float Processing Unit,浮點運算單元。
9.指令集
CPU指令的集合。如MMX指令集、SSE指令集、3DNOW指令集等。
10.L1高速緩存
CPU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對會提高不少。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晶元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1.L2高速緩存
CPU二級高速緩存。
12.晶體管數
CPU內部集成的晶體管的數量,可以衡量CPU集成度的高低。一般而言,CPU集成度越高,功能越強。
CPU性能與很多方面有關,普遍的理解是頻率,但這是一個Intel給公眾造成的誤區。事實上 CPU性能=IPC(CPU每一時鍾周期內所執行的指令多少)×頻率(MHz時鍾速度) 所以才會出現AMD的cpu頻率與型號的出入(3000+意思是與3.0的P4性能「相同」,而實際頻率只有1.8)。不僅如此,二級緩存大小也影響U的性能,經驗上看(AMD的)512k和1M二緩相當於差200Mhz的頻率(自己試驗不一定通用).
CPU主頻率 CPU主頻率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其中,外頻就是匯流排時鍾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 一般說來,一個時鍾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但CPU主頻的高低可以決定電腦的檔次和價格水平。 以Pentium 4 2.0為例,它的工作主頻為2.0GHz,這說明了什麼呢?具體來說,2.0GHz意味著每秒鍾它會產生20億個時鍾脈沖信號,每個時鍾信號周期為0.5納秒。而Pentium 4 CPU有4條流水線運算單元,如果負載均勻的話,CPU在1個時鍾周期內可以進行4個二進制加法運算。這就意味著該Pentium 4 CPU每秒鍾可以執行80億條二進制加法運算。但如此驚人的運算速度不能完全為用戶服務,電腦硬體和操作系統本身還要消耗CPU的資源。 但Athlon XP處理器採用了PR標稱方式,AMD公開的266MHz前端匯流排頻率的Athlon XP處理器標稱頻率和實際頻率的轉換計算公式如下: 標稱頻率=3×實際頻率/2-500 實際頻率=2×標稱頻率/3+333 例如,Athlon XP 2100+的實際頻率為1733MHz=2×2100/3+333
『伍』 買電腦時應該看什麼指標啊
買機子要看資金有多少!cpu一般頻率在3600以上雙核就可以了價也不高450左右!內存1G要DDII667的就行了價格在260~~280左右金市頓的!顯卡推薦影弛的7600或更高價格在700左右!電源航佳冷靜王不錯!~~價格130左右!硬碟沒什麼說的西傑酷魚!~推薦160G資金充裕就250G差價不過100多塊!~機箱沒什麼隨意就好!~
採納哦
『陸』 怎麼查電腦的各項指標
開始-----運行dxdiag,確定
也可以下載優化大師,除了可以優化系統外,也可以顯示出電腦里的全部硬體信息,當然包括:主板、硬碟、CPU、顯卡、內存……
『柒』 電腦性能應看哪些指標
1.外觀 買電腦就像買衣服,誰不想買個好看的阿!?所以說,漂亮是首先的。
2.配置 光好看不行阿!再好看,性能不行!那就一花瓶阿!估計沒有要,反正我不要!!呵呵...
3.細節 再好的電腦,它也是有瑕疵的!所以就要仔細了!發現了瑕疵了,就要看它是否在自己能忍受的范圍內?如果可以,這機子應該可以!!
建議:
1.網尋 上網先看看,看看有什麼好看的機器阿!然後找個喜歡的,看看它的配置怎麼樣?能否接受? 然後,看看正在用它的網友們怎麼說?對它的評價怎麼樣?
2.實戰 選定目標機!向電腦城「進攻」!查看自己心儀的機器,看看真機,是否和自己心裡的一樣!讓後問問JS,這是什麼配置阿?在什麼價位阿?能不能在減點!?... ... 問的差不多了,就回家咯!(沒買喔!)
3.OK 這回可是要真買了!不過,建議你帶上幾個朋友!要懂電腦的朋友!說不定還能在減點價錢!
不要閑麻煩阿!買電腦就這樣!我就是怕麻煩,所以我現在很後悔!!!
『捌』 如何在自己電腦上看顯卡的技術指標
看顯卡的大小。
開始,運行,輸入DXDIAG
看顯卡的型號。
必須要下載工具才可以。
需要我介紹一個工具給你嗎?
藤樓電腦維護檢測工具集(ghost,dos,檢測工具).exe
看位寬,就在桌面,滑鼠右鍵,屬性,設置。
就可以看到。屏幕解析度,跟色彩質量。這就是你要看的。【很多工具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