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你怎麼從菜鳥變成電腦高手
十五、常用快捷鍵winkey+d
:這是高手最常用的第一快捷組合鍵。這個快捷鍵組合可以將桌面上的所有窗口瞬間最小化,無論是聊天的窗口還是游戲的窗口……只要再次按下這個組合鍵,剛才的所有窗口都回來了,而且激活的也正是你最小化之前在使用的窗口!
② 電腦高手,電腦菜鳥,進來看看!
不知道高手多不多
③ 本人菜鳥想升級電腦~請教高手電筒腦問題
打開網頁慢也不一定是電腦問題。。。也有網路關系和系統垃圾過多造成的。。
機子配置不算太老。
我現在還用的AMD4000+呢,覺得不爽就換個2G的內存就好。。。換個DDR2的別弄個DDR3的。DDR3不能用。。。
建議你買紅龍威剛的。。。大概就是200+吧。。硬碟想換就換個500G的高速硬碟
大概300+主板沒必要,要換主板就直接把舊機子賣了從裝一個算了。。。還比較劃算。。。因為現在用還能用,等你裝機子的時候就什麼都想用好的什麼都想用新的後來算一下就不劃算了。。
④ 高手們!菜鳥如何行之有效的自學電腦
暈哦 藍屏可以 數據恢復 當年我和你一樣 當然我是比你懂點的了 大約2年的寶貝全沒了 當時主板被我玩飛了 裝電腦時候 忘叫人別把我全格了 結果。。。
現在才知道 就算格了也能弄回來 你可以禮拜天到當地電腦城去做學徒嘛
⑤ 如何從電腦菜鳥變為高手
如何從菜鳥變為高手
寫在前面: 這是我在網上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 我覺得很有意義。 並不是針對什麼人, 只是希望大家對 電腦技術的學習和討論, 不要有太多浮躁的成分, 在此與大家共勉。
如何從菜鳥成長為高手!!這的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我總結出了答案:不斷學習、積極學習;不斷思考、積極思考。肯定會有人問為什麼是這么簡單的16個字。請往下看。
首先,什麼樣的人叫菜鳥?本意上是指對電腦知識懂的很的人,現在已經逐漸引申為對某一方面懂的少的人了。其實「菜鳥」一詞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界限,誰都可以稱自己為菜鳥,也許自己真的懂的很少,也許是謙虛,反正這個詞誰都能拿來套在自己身上。(「高手」也一樣,誰都可能成為高手,可誰敢聲稱自己是高手呢?)可是有一種人就不能稱之為菜鳥,他們沒有資格!!
1,「請問在那裡可以下載到****?」、「請問誰有**的序列號?」
你太懶了!要知道沒有人會記得某個軟體的下載地址,或者記得某個軟體的序列號,在遇到你的帖子時給你回復。在別人心目中,你是不連搜索引擎都懶的使用的人,完全只會依靠別人給你服務。你抱著一種「我是菜鳥我怕誰,我想問誰就問誰」的心理。你能說別人不願意幫助你嗎?不能,是你無葯可救。也許你懂的很少,但你能找到可學習的東西,你能找到學習的地方。因為搜索引擎提供的功能是強大而完美的。
2,「[求助]如何安裝Win98,一步一步講。」
你的態度首先就有問題,一點也不積極主動。自己不善於動腦筋。如果你從沒裝過98 ,那麼我告訴你,設置光碟啟動----安裝98過程----安裝驅動程序。可你要「一步一步講」,試問,難道我還要告訴你如何打開光碟機放入光碟,如何輸入序列號,如何雙擊滑鼠嗎?你缺乏的是一種善於思考的精神,你不自信,你懶,你的頭腦很僵硬(理智的想,這些話並不偏激)。
針對以上兩種人,我想說的是,你們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如何成為一名高手,而是如何先成為一名菜鳥。
一,虛心學習,不斷學習,不驕傲自滿,不沾沾自喜的態度是成為高手的先決要素。
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你自認為腦子里裝了很多東西,實際也只是滄海一溧,微不足道。有的人,用ShareQQ弄了幾個QQ號,就自認為成了「黑客」。請問,你知道木馬是如何工作的嗎?有的人按照別人寫好的傻瓜教程改了別人網站的主頁,就洋洋自得,說會黑網站了。請問,你知道80埠的攻擊原理嗎?有的人認為自己會裝機,就認為硬體知識很簡單。請問,你知道DDR內存和PC133內存的區別嗎?任何一個人,有了進步後驕傲自滿是再所難免的,就看你能不能及時的醒悟了。能迅速調整情緒,擺正心態的人,才能抓住再次進步的機會。
二,靈活的大腦思維,善於思考的精神,是提高技術的關鍵所在。
別人教你學會了如何安裝98,你能不能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自己安裝XP?別人教你學會了如何鎖定注冊表,你能不能自己解鎖?知識是死的,但人的思維是活的。任何時候,遇到問題要懂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於思考,培養聯想思維的能力。剛開始也許很難,因為沒有這樣的習慣。但當經過一段時間,你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後,你會發現,自己的進步真的是很快的。
三,樂觀向上樂於助人,不怕麻煩,不服輸的執著的精神是告別菜鳥的必要條件。
遇到別人不會的問題,不管你是否也不會,都要先自己思考一番,看看能不能解決。這首先說明你是積極的。幫助別人其實就等於幫助自己,就看你能不能想到了。即使你的技術少的可憐,但也許你提供的思路是很有用甚至很新穎的。還有一點就是不怕吃苦和麻煩。經常有人為了玩通關一個游戲而幾天坐在電腦旁不動,當遇到一些需要花時間的問題時,因為不懂束手無策也倒罷了,可他們竟然連一點吃苦的精神都沒有,怕麻煩而放棄,只好求救於別人。這實在是一種很可悲的現象。當初在我還什麼都不懂的時候,為了裝上貓的驅動整整折騰了6個小時。其實並不是沒人幫我,高手就在身邊,但我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當然有些知識是高手給介紹的),而且通過那次經歷,我知道了裝驅動的好幾種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當初剛買電腦時我的CS的水平很臭,宿舍誰都比我打的好,後來就因為有人無意說了一句「他是在清掃垃圾(我就是那個垃圾)」,我開始瘋狂練習CS,把雜志上、網上、其他人那裡的來的經驗全都用到實際練習中,只過了短短的一個月,他們在我眼裡就已經變成「垃圾」了。通過一些小的問題可以掌握很多,就看你是否真的動手去做了。
四,善於總結善於積累,見多識廣博覽群書的學習方法,是晉級高手的快捷之路。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見多識廣善於總結。一些小知識是系統的是學不到的,但它的確可以在某些時候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前面講到過的「如何去掉別開機畫面」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平時總結的。你應該有個小本子,把自己遇到的一些沒見過的技巧都記錄下來,然後自己練習幾遍挪為己用。我就有一個筆記本,裡面記錄的全部都是自己去閱覽室看電腦雜志時看到的一些小技巧,非常實用。平時要接觸各種和電腦有關的東西,多看一些雜志(有興趣的可以多看點專業的)比如:《電腦愛好者》、《網迷文萃》、《網友世界》、《大眾軟體》、《電腦報》、《黑客防線》、《網管員世界》、《程序員》等,在擴大自己知識面的基礎上掌握更專業的知識,為以後自己的定向發展做一些准備。當然,如果你不打算以電腦為生的話,只掌握常見的基礎的就夠了。
最後,對於我自己,無論是從主觀還是客觀角度講,我都只能算是一名菜鳥。雖然我也想成為高手,雖然也沒有一個定義來將我劃出高手的圈子,但我仍然只認為自己是一名菜鳥。因為我的思想和表現充分體現了菜鳥應有的特點。我也懶,經常給自己找一些諸如「沒時間」之類的借口;我懂的也少,經常遇到一大堆難如天書的文章看不懂。面對「更菜的人」一句句「高手」的稱呼,我也只能一笑了之。因為,我不是高手。
但是,相信廣大和我一樣屬於「菜鳥一族」的朋友們,你們也正在為自己的高手之路而努力。因為我們都想懂得更多。也許有一天你會吃驚的發現:原來高手的水平也不過如此。
進步多一點,微笑多一點,生活就會好一點----送給和我一樣的所有的菜鳥們!
以上是我轉貼的可不是我原創希望大家從中體會到東西
還有我要說的就是在你想問問題之前,最好使用論壇的搜索功能,對你幫助會很大的,不要讓它浪費了啊,這個論壇很好,希望大家愛護她,多一些精品,少一些垃圾。我也避免不了發垃圾,希望大家盡量少發垃圾,有情緒發泄可以一下,但不要過分呀,人嘛,難免有情緒的。弟兄們要相互幫助的,誰和誰也沒仇。
⑥ 電腦菜鳥求教電腦高手!
一看就是驅動需要更換了
先讓你了解以下
解析度:(Resalution)構成一個影象的象素總和,一般用水平象素個數x垂直象素個數來表示。解析度越高,圖象就越清晰,但所得的圖象或文字越小。它和刷新頻率的關系比較密切,刷新頻率為85Hz時解析度越高,則顯示器的性能也越好。可以把解析度劃分為CGA,EGA,VGA,SVGA等幾種;按照水平和垂直象素數目來區分,則可以分:320x200,640x480,800x600,1024x768,1280x1024,1600x1280等幾種
開始分析你的問題
一台電腦,無論擁有什麼樣先進的配置,開機以後,我們的眼睛只停留在顯示器上。一台劣質顯示器,不但會讓你的電腦很沒有"面子",更會使視力急劇下降。確實,顯示器的確是電腦中最不應該省錢的設備之一。如果你現在覺得使用的還是14寸的小顯示器或者畫面抖動不穩定,那麼最好還是把它換掉。但無論在雜志還是在網上能夠指導消費者購買適合自己的顯示器的文章實在不多,常在電腦市場聽見有人"15寸"、"17寸"這么喊,沒有型號甚至也沒有牌子。遇到黑心的商人白花了錢卻沒有得到和價格相稱性能的顯示器,好冤枉啊。所以覺得有必要在這里一吐為快。
在討論如何選擇顯示器之前,有些必要的術語還是要先說明。
屏幕可視區域:平常說的17寸、15寸實際上指顯像管的尺寸。而實際可視區域(就是屏幕)遠遠到不了這個尺寸。14寸的顯示器可視范圍往往只有12寸;15寸顯示器的可視范圍在13.8寸左右;17寸顯示器的可視區域大多在15-16寸之間。購買顯示器時挑那些可視范圍大的自然合算。
屏幕的類型:14寸的顯像管多為球面顯像管,屏幕中間呈球形,圖像在邊角上有些變形,已經被淘汰。現在大部分15、17寸顯示器採用平面直角顯像管(FST),使得圖像更加逼真。另有少量顯示器用到了柱面顯像管(如索尼的特麗瓏Trinitron和三菱鑽石瓏Diamondtron)。這種顯示屏幕表面呈柱面,圖像看起來更具立體感,可視面積較大。再到以SONY特麗瓏(為代表的柱面顯像管,弧度已經越來越小,特麗瓏顯像管已實現了垂直方向的零弧度。但實際上依舊沒有達到完完全全的平面,一眼就能看出畫面的邊緣有變形和扭曲。最近採用更新技術的顯示器不斷涌現,如LG的未來窗等,CRT顯示器即將步入"純平面"時代,無論在物理上還是在視覺上的顯示器將成為新的選購標准。
逐行/隔行顯示:顯示管的電子槍掃描可分為隔行(Interlace)和逐行(non- Interlace)兩種。逐行顯示是順序顯示每一行。隔行顯示器在低解析度下其實也是逐行顯示的,只有在解析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為隔行顯示。在相同的刷新頻率下,隔行顯示的圖像會比逐行顯示閃爍和抖動的更為厲害。不過如今生產的顯示器幾乎已沒有隔行的了。
點距:點距是同一像素中兩個顏色相近的磷光粉象素間的距離。點距越小,顯示圖行越清晰細膩,解析度和圖像質量也就越高。如今家用顯示器大多採用0.28mm點距,採用0.25mm有SONY的特麗瓏和三菱的鑽石瓏,0.26mm(ACER、部分飛力浦)和0.27mm的也不少,採用0.22mm的高檔顯示器就屬於專業應用了。屏幕越大,點距對視覺效果影響也越大。
刷新頻率:即屏幕刷新的速度。刷新頻率越低,圖像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採用70Hz以上的刷新頻率時才能基本消除閃爍,顯示器最好穩定工作在允許的最高頻率下,一般是85Hz。
帶寬:這是顯示器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能夠決定顯示器性能的好壞。帶寬決定著一台顯示器可以處理的信息范圍,就是指電路工作的頻率范圍。顯示器工作頻率范圍在電路設計時就已定死了,主要由高頻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決定,但高頻電路的設計相對困難,成本也高且會產生輻射。高頻處理能力越好,帶寬能處理的頻率越高,圖像也更好。而每種解析度都對應著一個最小可接受的帶寬。但如果帶寬小於該解析度的可接受數值,顯示出來的圖像會因損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理論上,可接受帶寬的一般公式為:
可接受帶寬=水平像素(行數)×垂直像素(列數)×刷新頻率/過掃描系數(一般為0.6-0.7)。 例如,解析度1024x768、刷新頻率85Hz的畫面,所需要帶寬=1024x768x85/0.7約為 97MHz,也就是說,一台合格的17寸顯示器應該有100MHz的帶寬。明白帶寬的重要了吧。
行頻和場頻:行頻指水平掃描頻率(Horizontal Scan Frequency),一般在50-90KHz左右;場頻指垂直掃描速度(Vertical Scan Rate),即刷新頻率,一般在60-100Hz左右。這兩者都是越高越快越好。
解析度:解析度就是構成圖象的像素和。解析度越高畫面越細,字體也越小。 輻射和環保:顯示器在工作時產生的輻射對人體有不良影響。在環保越來越重視的今天,各類標准相繼出台。EMI、MPRII、能源之星以及TCO,一個比一個嚴格。瑞典專家聯盟(TCO)提出的TCO系列標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通用的世界性標准,它不僅包括輻射和環保的多項指標,還對舒適、美觀等多方面提出嚴格的要求。通過了TCO'95標準的顯示器已經不少了,飛利浦、明基、優派等多家公司的最新機型甚至滿足了TCO'99極其嚴格的要求。
調節方式:調節方式從早期的模擬式到現在的數碼式調節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了。數碼式調節與模擬式調節相比,對圖像的控制更加精確,操作更加簡便,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可以讓你存儲多個應用程序的屏幕參數也是十分體貼用戶的設計。因此它已經取代了模擬式調節而成為調節方式的主流。數碼式調節按調節界面分主要有三種:普通數碼式、屏幕菜單式和飛梭單鍵式。各有特色,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了解了以上幾項基本的指標後,我想各位對如何選擇顯示器大致有個底了。再看看廠商的產品說明書就可以簡單比較比較了。但買顯示器光靠枯燥的數據對比肯定不行,主觀的感受更加重要。
對於非專業級的用戶來講,色彩的真實和准確很難區別也並不是最重要,但是否清晰則非常關鍵。其實測試方法很簡單,常用的就是根據字體來判斷。在Windows桌面上,將屏幕的解析度設在合適的狀態(15寸顯示器800×600,17寸1024×768),注意不要用大字體,背景圖案最好沒有,綠色的底色配合白色的字體效果最好。觀察屏幕四個角如左上角"我的電腦"圖標下相應的文字,看看它們的筆劃是否清晰以及像素是否穩定,然後將同一個圖標拖放到屏幕中心,觀察其清晰度是否變化。顯示屏的中心肯定比邊緣要清楚些,但不應超過一定限度。質量好的顯示器在角落裡依然可以清楚辨別文字,如SONY 的顯示器在中心點距0.25,在四周0.27;相反有些顯示器幾乎完全看不清(絕對不誇張,尤其在17寸時更明顯),對比非常強烈。如果出現後面的情況,一是看看顯示器和主板的介面是否插好,二是換幾台同樣的顯示器試試,如果毛病依然存在就馬上去換一種吧。
接下來簡單看看顯示器的線性如何。說白了就是看看線條直不直,尤其是豎線。仔細觀察屏幕左右兩側的邊緣線,如果發覺不直就需要進行手工調節。若經過調節後兩側邊緣線依然無法同時達到豎直,就說明此台顯示器的線性不佳,顯示器本身設計存在一定的問題。 最後我們測試顯示器的色彩均勻程度。最方便的就是全屏打開word,在白底黑字的狀態下觀測屏幕的白色是否"純",特別注意屏幕中部左右兩側。一般來講,純粹的白是很難實現的,或多或少會有泛黃變色的小塊,分布的位置也不固定,甚至還有可能在幾個不同區域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傾向。這類現象多發生在17、19寸上,如果變色過於明顯,那肯定不是一款好顯示器。
至於具體買什麼型號的顯示器,實在蠻難說明白,飛力浦、SONY、美格、三菱、三星等大廠的產品都不錯,除了用途、投資、性能的綜合考慮外,個人的偏愛往往更起作用。不過相信看了以上的介紹和心得,各位在購買顯示器時會更加理性和實際,不為商家自吹自擂的廣告所動。請記住一句老話,一分價錢一分貨。祝願大家好運!
⑦ 電腦菜鳥,急問高手如何把各種不需要的程序從電腦里徹底刪除!!
在網上搜「最專業的卸載工具Your+Uninstaller!+2008+PRO+v6.1.1232+漢化修正版」
其實有些殘余垃圾你可以手動刪除的。
⑧ 我是菜鳥,請高手來告訴我下應該怎麼設置電腦。萬分感謝
vista上網設置很麻煩,我試了多次都沒研究會,建議你用xp吧,簡單多了,當Windows7發布了,用W7吧,vista是個殘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