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網站 > 電腦屏幕純平好還是液晶的好

電腦屏幕純平好還是液晶的好

發布時間:2022-05-23 01:26:07

『壹』 液晶顯示器好還是 純屏顯示器好

各有千秋. 液晶的體積小, 輻射少, 耗電少, 適宜長時間的用於工作,但較脆弱易損,價格昂貴, 修理難, 刷新速度低. 相對而言, 純平的剛好沒有液晶的優點部分, 具備液晶的缺點部分.

『貳』 誰曉得電腦制圖用液晶顯示屏好,還是用純平的好

絕對選純平,液晶技術不成熟,顏色和流明都達不到設計的要求
但不是所有的純平都是好的,按顯象管還分很多種,你買純平一定要問顯像管,以這2個為好,一是鑽石龍的顯象管,畫面色彩自然逼真。二特麗龍的顯象管,畫面色彩艷麗。

請把分給我!!

『叄』 純平顯示器 和液晶顯示器那個好

首先你需要了解這兩者的主要區別與優缺點。
在我個人的理解,純平比較笨重,體積稍大,而且屏幕是通過放射電子來成像,也就是有輻射,看久了對眼睛有較為明顯的損害。(比如導致近視等)優點是價格較為便宜,且成像色彩比較鮮艷,屏幕可視角度比較大。
液晶的話,最大的優點是無輻射,對長時間坐電腦前的人來說是個福音。看久了眼睛不會壞~另外,液晶比較輕薄。主要缺點是,部分液晶的可視角度比較小,測個身子就看不清楚屏幕了,還有價格稍微貴一點,色彩沒有純平那麼鮮艷。(指一般情況下的,當然現在貴點的顯示器基本上是非常好的了,可視角、色彩、解析度等都非常令人滿意)

『肆』 電腦顯示器純平的好還是液晶的好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LCD(液晶顯示器)的原理,LCD(LiquidCrystal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D D在1888年,一位奧地利的植物學家F.Renitzer便發現了液晶特殊的物理特性。

在85年之後,這一發現才產生了商業價值,1973年日本的夏普公司首次將它運用於製作電子計算器的數字顯示。現在,LCD是筆記型計算機和掌上計算機的主要顯示設備,在投影機中,它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開始逐漸滲入到桌面顯示器市場中。

什麼叫液晶?

液晶得名於其物理特性:它的分子晶體,不過以液態存在而非固態。大多數液晶都屬於有機復合物。這些晶體分子的液體特性使得它具有兩種非常有用的特點:如果你讓電流通過液晶層,這些分子將會以電流的流向方向進行排列,如果沒有電流,它們將會彼此平行排列。如果你提供了帶有細小溝槽的外層,將液晶倒入後,液晶分子會順著槽排列,並且內層與外層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排列。

液晶的第三個特性是很神奇的:液晶層能夠使光線發生扭轉。液晶層表現的有些類似偏光器,這就意味著它能夠過濾掉除了那些從特殊方向射入之外的所有光線。此外,如果液晶層發生了扭轉,光線將會隨之扭轉,以不同的方向從另外一個面中射出。

液晶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可以被用來當作一種開關-即可以阻礙光線,也可以允許光線通過。液晶單元的底層是由細小的脊構成的,這些脊的作用是讓分子呈平行排列。上表面也是如此,在這兩側之間的分子平行排列,不過當上下兩個表面之間呈一定的角度時,液晶成了隨著兩個不同方向的表面進行排列,就會發生扭曲。結果便是這個扭曲了的螺旋層使通過的光線也發生扭曲。如果電流通過液晶,所有的分子將會按照電流的方向進行排列,這樣就會消除光線的扭轉。如果將一個偏振濾光器放置在液晶層的上表面,扭轉的光線通過了,而沒有發生扭轉的光線將被阻礙。因此可以通過電流的通斷改變LCD中的液晶排列,使光線在加電時射出,而不加電時被阻斷。也有某些設計了省電的需要,有電流時,光線不能通過,沒有電流時,光線通過。

顯示技術由於不同的應用目的而分成不同的類型。有的是成了靜態顯示,比如道路標志和顯示牌,它們的顯示信息是不變的。平面顯示技術則被用於傳遞發生變化的顯示信息,所以顯示信息量的大小就決定了所採用的顯示技術類型。對於攜帶型的計算器等設備而言,由於所傳遞的信息量相對較低,被稱為「低信息密度」顯示技術;對於計算機顯示器而言,由於傳遞的信息量大,則相應被稱為「高信息密度」顯示技術。

被動矩陣液晶顯示技術

高信息密度顯示技術中首先商品化的是「被動矩陣顯示技術」。它得名於控制液晶單元的開和關的簡單設計。

被動矩陣液晶顯示的驅動方式是由垂直與水平方向的電極所構成,單獨的液晶單元夾在彼此垂直的電極中間。因此,任何一組電極的驅動就會在特定的單元中引起電流通過。

被動矩陣顯示畫面的原理就是輸入的信號依次去驅動每一排的電極,於是當某一排被選定的時候,列向上的電極將被觸發打開位於排和列交叉上的那些像素。這種方法比較簡單,而且對液晶屏幕的成本增加也不多。不過它也有缺點,如果有太大的電流通過某個單元,附近的單元都會受到影響,引起虛影。如果電流太小,單元的開和關就會變得遲緩,降低對比度和丟失移動畫面的細節。

早期,被動矩陣板依賴於扭轉向列的設計。上層和下層的偏光板的偏振光方向呈90度,因此中間的液晶以90度進行扭轉。這樣製造的液晶板對比度很低、響應時間也很慢。這種方式運用在低信息量顯示時很好,不過被證明不適合計算機顯示。

超扭轉向列(SuperTwistedNematic)方法是通過改變液晶材料的化學成分,使液晶分子發生不止一次的扭轉,光線扭轉達到180度到270度,這樣便可大大地改善畫面的顯示品質。80年代初期STN技術一度非常流行,至今它還在可攜式設備如PDA,手機中使用。雖然STN技術提高了顯示的對比度,不過它會引起光線的色彩偏差,尤其是在屏幕偏離主軸的位置上。這就是為什麼早期的筆記型計算機屏幕總是偏藍和偏黃的原因。

再來看crt的原理,盡管現在市面上的CRT顯示器新品層出不窮,但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從幾十年前一直沿用至今,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分析CRT顯示器工作原理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原色的原理。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畫畫,經常將紅、黃、藍色的水彩顏料以不同的分量混合成各種各樣的色彩嗎?這就是利用了三原色的原理,只是我們當時不知道而已。在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中蘊含了五彩斑斕的顏色,而這都是通過對光的反射來反映給我們的。而所有的色彩都可以由選定的三種單色光以適當的比例混合得到,而且絕大多數的彩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特定的三種單色光。這三種選定的顏色被稱為三原色,各三原色相互獨立,其中任一種基色是不能由另外兩種基色混合而得到,但它們相互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顏色,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黃色加藍色合成綠色。

理解了三原色,聰明的你一定會想到,可以用這個原理來製作彩色顯示器呀。沒錯,我們今天的色彩豐富的CRT顯示器正是根據三原色原理製造出來的。剛才我們提到,三原色的選擇在原則上是任意的,但是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人們的眼睛對紅、綠、藍三種顏色反應最靈敏,而且它們的配色范圍比較廣,用這三種顏色可以隨意配出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顏色,因此在CRT顯示器中,選用紅、綠、藍三種顏色作為三原色,還分別用R、G、B三個字母來表示。現在問題來了,怎樣可以把這三原色的光表現出來呢,我們需要一個機電裝置來完成這一表現過程。

CRT顯示器(學名為「陰極射線顯像管」)就是這樣一種裝置,它主要由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和玻璃外殼五部分組成。其中給我們印象最直接的肯定是玻璃外殼,這也可以叫做熒光屏,因為它的內表面可以顯示豐富的色彩圖像和清晰的文字。CRT顯示器是怎樣將三原色原理用在其中的呢?當然,並不是直接將這三原色畫在熒光屏上,而是用電子束來進行控制和表現的。

那麼,電子槍是如何工作的?這首先要依賴熒光粉層,在熒光屏上塗滿了按一定方式緊密排列的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熒光粉點或熒光粉條,稱為熒光粉單元,相鄰的紅、綠、藍熒光粉單元各一個為一組,學名稱之為像素。每個像素中都擁有紅、綠、藍(R、G、B)三原色,根據我們剛才所說的三原色理論,這就有了形成千變萬化色彩的基礎。然而,怎樣把這三原色混合成豐富的色彩呢?

我們通過電子槍(Electron gun)來解決這個問題。它就好像手槍一樣,可以發射,不過發射的不是子彈,而是非常高速的電子束。其工作原理是由燈絲加熱陰極,陰極發射電子,然後在加速極電場的作用下,經聚焦極聚成很細的電子束,在陽極高壓作用下,獲得巨大的能量,以極高的速度去轟擊熒光粉層。這些電子束轟擊的目標就是熒光屏上的三原色。為此,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們分別受電腦顯卡R、 G、 B三個基色視頻信號電壓的控制,去轟擊各自的熒光粉單元。

我個人認為液晶顯示器能耗低,不發熱,女孩子不玩太多游戲,對響應時間要求不高(當然高端的lcd的響應時間也很短),LCD的輻射確實低,對皮膚和身體傷害小,我用的是LCD,有時看久了也很累,這是因為同尺寸的LCD的字體比CRT小,如果資金充足建議買一個大尺寸的液晶顯示器

『伍』 關於電腦顯示器液晶和純平的問題請專業認識幫幫忙

液晶的自然是比純平的要好,純平對久了眼睛會很不爽,腦袋發暈,液晶不會,液晶比較清晰,要說近視的話,還是得看使用方法,首先不能眼睛靠太近,看電影就能多遠躲多遠,玩游戲就以手臂正常彎曲為宜。,然後玩一兩個鍾就望一下遠方,最好是遠方的綠色植物,認真的看一會。

『陸』 液晶顯示器和純平顯示器哪個對眼睛好

當然是液晶啦!液晶顯示穩定不受刷新率影響而造成的屏幕閃爍。

『柒』 電腦 顯示器 是 液晶 的好還是 純屏 的好

個人感覺液晶顯示器顯示的時候會有延遲和色彩失真,而純平顯示器相對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只是家用娛樂和辦公的話液晶顯示器還是比較好的,
如果玩游戲的話,如果對反映的敏感程度要求不高,用液晶的就可以了
我個人還是比較推崇液晶顯示器,如果你對圖像處理的要求不是很高液晶顯示器就OK,但是如果你有專業圖像處理需求,還是選擇顯像管顯示器為好,不會有色彩失真,呵呵,今本就是這樣,

『捌』 液晶顯示器和普通台式純平顯示器,哪個更好/更實用一些

LCD:對身體的傷害更小,沒有輻射或者輻射比CRT小得多。但是現階段好的LCD面板貴,所以導致了整體價位過高!並且現有的液晶顯示器有延遲,但是技術好的公司應該可以做到8ms以內,更有甚者可以做到2ms。
CRT:輻射比較厲害,對身體傷害很大,但是色彩比起LCD更加艷麗和鮮明,並且技術相對成熟,所用材料也相對LCD來說更加的便宜。而且沒有延遲的現象,但是重量不敢讓人恭維……
從發展的整體來說LCD會逐步代替CRT成為市場主流,但是也許有一天LCD也會被其他的代替,比如更加輕薄的LED,耗電量更小,體積和重量以後厚度會使人眼前一亮。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使用了目前最新的全彩顯示技術,而且原理簡單易懂。 基本上,整個液晶顯示技術的概念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電時導通,排列變的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讓液晶如閘門般地阻隔或讓光線穿透。就技術面而言,液晶面板包含了兩片相當精緻的無鈉玻璃素材,稱為Substrates,中間夾著一層液晶。當光束通過這層液晶時,液晶本身會排排站立或扭轉呈不規則狀,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順利通過。
規則LCD遵守一系列與CRT顯示不同的規則。LCD克服了CRT體積龐大、耗電和閃爍的缺點,但也同時帶來了造價過高、視角不廣以及彩色顯示不理想等問題。CRT顯示可選擇一系列解析度,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調整,但LCD屏只含有固定數量的液晶單元,只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種解析度顯示(每個單元就是一個像素)。CRT通常有三個電子槍,射出的電子流必須精確聚集,否則就得不到清晰的圖像顯示。但LCD不存在聚焦問題,因為每個液晶單元都是單獨開關的。這正是同樣一幅圖在LCD屏幕上為什麼如此清晰的原因。LCD也不必關心刷新頻率和閃爍,液晶單元要麼開,要麼關,所以在40-60Hz這樣的低刷新頻率下顯示的圖像不會比75Hz下顯示的圖像更閃爍。 但另一方面,LCD屏的液晶單元極易出現暇疵。對1024x768的屏幕來說,每個像素都由三個單元構成,分別負責紅、綠和藍色的顯示一所以總共約需240萬個單元(1024x768x3=2359296)。很難保證所有這些單元都完好無損。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部分己經短路(出現"亮點"),或者斷路(出現"黑點")。有些顧客可能認為如此高昂的價格應該買到完美的LCD顯示屏-很不幸這不是現實,最多能挑到暇點不特別明顯的屏幕而已。
LCD顯示屏包含了在CRT技術中未曾用到的一些東西。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盤繞在其背後的熒光管。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現異常亮的線條。也可能出現一些不雅的條紋,一幅特殊的淺色或深色圖像會對相鄰的顯示區域造成影響。此外,一些相當精密的圖案(比如經抖動處理的圖像)可能在液晶顯示屏上出現難看的波紋或者干擾紋。 另外還有一個視角或者"觀察角度"的問題。LCD之所以存在視角問題,是由於它採用的是光線透射機制,會對穿過屏幕的光線進行調節。而CRT是一種光線發射系統。對CRT來說,屏幕背後的特殊材料(熒光粉)能主動發射出光線。而在LCD中,雖然光線能穿透正確的像素,但傾斜的光線也會穿透相鄰的像素,所以從正常視角之外觀看時會發現顏色嚴重失真。

液晶顯示器的優缺點
液晶顯示器是一種顯示原理上與CRT完全不同的新型顯示器件,相對於CRT顯示器而言,液晶顯示器擁有以下的絕對優勢:
⒈體積小,重量輕。液晶顯示器結構簡單,即便是大屏幕液晶顯示器,其成品的深度不超過20厘米。而CRT顯示器低由於要達到精確控制會聚和聚焦,電子束偏振角度不能一味增大。所以,可視面積越大的CRT顯示器,其深度就越大。譬如19英寸CRT顯示器,其深度已超過50厘米。對寸土如金的辦公面積,可謂是大大的浪費。
⒉功耗低,散熱小,液晶顯示器功耗可以控制在數十uW/cm 以下。一般15英寸液晶顯示器工作功率為30W左右,而17寸的CRT顯示器工作功率在100W以上,此外,液晶顯示器在長時間工作後的發熱量遠遠低於CRT顯示器。
⒊精確還原畫面,文字銳利。無論是視覺上還是物理上,液晶天生就是完全屏幕的顯示器。其完全不同於CRT的工作原理,從根本上避免了畫面還原的幾何失真、非線性失真。而CRT顯示器由於屏幕上玻璃不可能做得太薄,目前的純平CRT顯示器從根本意義上都不是完全純平面的顯示器,就連在視覺補償方面表現最好的純平特麗瓏和純平鑽石瓏顯示器,也只能保證在固定的可視角度上和觀看距離下能做到「視覺上的純平」。而且,要精確控制電子束在經過漫長的運動軌跡後准確打在相對應的螢光粉點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地磁和周圍電磁場也非常容易干擾到電子束的運動軌跡。所以,在CRT顯示器由於電子束打在中心屏幕和邊緣時,電子束運動的路徑和角度都不一樣。即使通過復雜的動態聚焦,電子束在屏幕四周的著屏點也無法做到跟在屏幕中心一樣的圓點。所以,CRT顯示器在屏幕中心的聚焦比屏幕邊緣的聚焦總要好一些。而且,RGB三電子束在經過大角度的偏轉後,也無法保證在屏幕上任一區域皆完美會聚。會聚不良,容易導致顯示文字出現泛色。而液晶顯示器根據視頻信號直接定址,不存在聚焦和會聚不良的可能。所以顯示的文本非常銳利,也不會出現畫面局部偏色的情況。
⒋畫面不閃爍。液晶是屬於受光型顯示器件,背光板的工作是恆定的,其顯示畫面內容只在畫面內容出現改變時才更改液晶盒的扭轉情況。影響畫面閃爍的只可能是背光板的光線,而背光板是以75K左右的頻率工作的,所以,液晶顯示器畫面非常穩定,而不會出現閃爍現象。而CRT屬於主動發光型顯示器件,螢光粉只在電子束轟擊下才發光,即使以85HZ的頻率轟擊螢光粉,在長時間盯著熒屏仍然會因為螢光粉的閃爍而導致眼睛疲勞。
⒌幅射小。液晶顯示器只有驅動電路才可能出現輕微的電磁泄漏。而CRT顯示器結構復雜,各元器件工作在不同的頻率下,產生不同的電磁泄漏。顯象管高壓產生的射線,即使符合了最嚴格的TCO99標准,但在長時間的射線照射下工作,仍然是對人體有害的。
⒍屏幕調節簡單方便。液晶顯示器的原理決定了它不需要像CRT那樣需要復雜的的調節,現在的液晶顯示器只需要按動一次自動調節,就會根據不同的工作狀態,把機器調節到最佳工作狀態,留給你的只需根據個人愛好來調節亮度和對比度。而CRT則在每改動一次解析度或刷新率甚至改變了顯示器擺向都要進行一次繁瑣的調節。
液晶顯示器跟CRT相比,雖然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很明顯的缺點:
⒈生產成本高,良品率低下。目前液晶生產工藝尚未完全成熟,良品率仍然低下.一條耗費巨資的液晶panel生產線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提高良品率,而且廢棄的液晶panel無法回收利用,導致目前生產成本仍然偏高.雖然由於台灣眾多廠商積極投入液晶生產行業,導致競爭驟然加劇,近年的液晶panel價格有大幅度的下跌,但相對於傳統的CRT顯示器而言,其價格仍然稍高.
⒉瑕疵的存在.鑒於目前液晶生產的成本和工藝所限制,行業標準是允許液晶顯示器存在明顯瑕疵的,實際上目前CRT廠商一樣允許出廠的CRT存在瑕疵,但是,由於CRT生產工藝的成熟,存在壞點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即使其有壞點,也是以暗點的形式存在,在CRT這種主動發光型顯示器件中比較難於發現.而液晶顯示器的瑕疵可能以暗點的形式也可能以亮點的形式存在,這在受光型顯示器件中是非常明顯的,嚴重影響了使用.
⒊可視角度偏小.液晶的透光性導致背光板上的光線不但可以垂直透過液晶像素射入人眼,還可以以其它角度透過旁邊的液晶像素,當超過一定的視線角度來觀看液晶屏幕時,將出現畫面的對比度和色彩失真,嚴重的出現陰陽顛倒畫面.雖然市面上很多液晶顯示器標稱可視角度高達水平160度,垂直120度,這些參數往往是廠商利用了不同的標准來衡量的,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⒋響應時間太長.液晶的響應時間包括上升時間(Tr)和下降時間 (Tf).由於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是取決於液晶分子運動時間,所以液晶技術發展到現在,如何減小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課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液晶顯示器整體響應時間一般為40-60ms,這樣的指標導致液晶顯示器在回放視頻畫面或顯示游戲動態畫面時,存在明顯的尾影拖曳現象.市面上不少廠商經常利用液晶顯示器的上升時間當做整體響應時間來蒙蔽消費者.
⒌最大顯示色彩數不足.目前市面上的液晶顯示器通過FRC技術使液晶像素的每個基色最多可以表現8位色,即2的8次方=256色,則每組像素可以表現最大的顏色數為256*256*256=16777216種顏色.可以看出,液晶顯示器在顏色的還原上與可以全色化的CRT顯示器還有不小的一段距離.
如果液晶顯示器能在這些方面上大大改善的話,相信淘汰CRT顯示器就不再是一個口號了.
各種結構顯示器性能對比表
液晶顯示器 柱面顯示器 平面直角顯示器 蔭罩式純平顯示器 蔭柵式純平顯示器
文本 優 好 好 好 中
色彩 好 優 中 中 優
全平面 優 中 差 中 好
安規 優 好 中 優 優
塗層 -- 好 中 優 優
非線性失真 優 優 中 差 中
幾何失真 優 好 中 中 中
邊角聚焦和會聚 -- 優 優 好 好
功耗 優 差 差 差 差
輻射 優 中 中 好 好

『玖』 純平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哪個更好

當然是液晶的好拉,對人體沒多大輻射,擔有一點就是亮度不太好,維修費也高,有的還不能維修了,台式的就是維修方便,技術也成熟了,

『拾』 液晶顯示器與純平顯示器什麼區別,哪個比較好

區別:CRT是一種使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的顯示器,陰極射線管主要有五部分組成: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i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及玻璃外殼。它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顯示器之一,CRT純平顯示器具有可視角度大、無壞點、色彩還原度高、色度均勻、可調節的多解析度模式、響應時間極短等LCD顯示器難以超過的優點,而且現在的CRT顯示器價格要比LCD顯示器便宜不少。
CRT的工作原理: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的核心部件是CRT顯像管,其工作原理和我們家中電視機的顯像管基本一樣,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圖像更加精細的電視機。經典的CRT顯像管使用電子槍發射高速電子,經過垂直和水平的偏轉線圈控制高速電子的偏轉角度,最後高速電子擊打屏幕上的磷光物質使其發光,通過電壓來調節電子束的功率,就會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光點形成各種圖案和文字。

圖為:彩色顯像管屏幕上的每一個像素點都由紅、綠、藍三種塗料組合而成

彩色顯像管屏幕上的每一個像素點都由紅、綠、藍三種塗料組合而成,由三束電子束分別激活這三種顏色的磷光塗料,以不同強度的電子束調節三種顏色的明暗程度就可得到所需的顏色,這非常類似於繪畫時的調色過程。倘若電子束瞄準得不夠精確,就可能會打到鄰近的磷光塗層,這樣就會產生不正確的顏色或輕微的重像,因此必須對電子束進行更加精確的控制。

最經典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顯像管內側,磷光塗料表面的前方加裝蔭罩(Shadow Mask).這個蔭罩只是一層鑿有許多小洞的金屬薄板(一般是使用一種熱膨脹率很低的鋼板),只有正確瞄準的電子束才能穿過每個磷光塗層光點相對應的屏蔽孔,蔭罩會攔下任何散亂的電子束以避免其打到錯誤的磷光塗層,這就是蔭罩式顯像管。

圖為:相對

相對的,有些公司開發蔭柵式顯像管,它不像以往把磷光材料分布為點狀,而是以垂直線的方式進行塗布,並在磷光塗料的前方加上相當細的金屬線用以取代蔭罩,金屬線用來阻絕散射的電子束,原理和蔭罩相同,這就是所謂的蔭柵式顯像管。

這蔭罩和蔭柵這兩種技術都有其利弊得失,一般來說,蔭罩式顯像管的圖像和文字較銳利,但亮度比較低一點;蔭柵式顯像管的較鮮艷,但在屏幕的1/3和2/3處有水平的阻尼線陰影(阻尼線是用來減少柵狀蔭罩震動的一條橫向金屬線)橫過。

現在市面上主流純平CRT顯示器所採用的是顯像管主要包括LG」未來窗」,三星」丹娜管」,索尼」特麗瓏」,三菱」鑽石瓏」,台灣」中華管」和日立」銳利瓏」等。各個廠商的純平顯像管在技術上均有其獨到之處,在性能上也是各有特色。

液晶顯示器(LCD):英文全稱為Liquid Crystal Display,它一種是採用了液晶控制透光度技術來實現色彩的顯示器。和CRT顯示器相比,LCD的優點是很明顯的。由於通過控制是否透光來控制亮和暗,當色彩不變時,液晶也保持不變,這樣就無須考慮刷新率的問題。對於畫面穩定、無閃爍感的液晶顯示器,刷新率不高但圖像也很穩定。LCD顯示器還通過液晶控制透光度的技術原理讓底板整體發光,所以它做到了真正的完全平面。一些高檔的數字LCD顯示器採用了數字方式傳輸數據、顯示圖像,這樣就不會產生由於顯卡造成的色彩偏差或損失。完全沒有輻射的優點,即使長時間觀看LCD顯示器屏幕也不會對眼睛造成很大傷害。體積小、能耗低也是CRT顯示器無法比擬的,一般一台15寸LCD顯示器的耗電量也就相當於17寸純平CRT顯示器的三分之一。
目前相比CRT顯示器,LCD顯示器圖像質量仍不夠完善。色彩表現和飽和度LCD顯示器都在不同程度上輸給了CRT顯示器,而且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也比CRT顯示器長,當畫面靜止的時候還可以,一旦用於玩游戲、看影碟這些畫面更新速度塊而劇烈的顯示時,液晶顯示器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畫面延遲會產生重影、脫尾等現象,嚴重影響顯示質量。

介紹幾個LCD特有的術語:

1.黑白響應時間:所謂黑白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內施加電壓,使液晶分子扭轉與回復)。常說的25ms、16ms就是指的這個響應時間,響應時間越短則使用者在看動態畫面時越不會有尾影拖曳的感覺。一般將黑白響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時間(Rise time)和下降時間(Fall time),而表示時以兩者之和為准。

CRT顯示器中,只要電子束擊打熒光粉立刻就能發光,而輝光殘留時間極短,因此傳統CRT顯示器響應時間僅為1~3ms。所以,響應時間在CRT顯示器中一般不會被人們提及。而由於液晶顯示器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轉控制光的通斷,而液晶分子的扭轉需要一個過程,所以LCD顯示器的響應時間要明顯長於CRT。CRT的的各種顏色、灰度都是瞬時的,不存在轉換的問題,但是對於LCD來說,不止是黑白的變化過程,灰度,色彩都會對響應時間有影響。所以對於響應時間來說,下一個概念更具有實際意義。

2.灰階響應時間: 說到灰階響應時間,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灰階。我們看到液晶屏幕上的每一個點,即一個像素,它都是由紅、綠、藍(RGB)三個子像素組成的,要實現畫面色彩的變化,就必須對RGB三個子像素分別做出不同的明暗度的控制,以「調配」出不同的色彩。這中間明暗度的層次越多,所能夠呈現的畫面效果也就越細膩。以8 bit的面板為例,它能表現出256個亮度層次(2的8次方),我們就稱之為256灰階。

由於液晶分子的轉動,LCD屏幕上每個點由前一種色彩過渡到後一種色彩的變化,這會有一個時間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響應時間。因為每一個像素點不同灰階之間的轉換過程,是長短不一、錯綜復雜的,很難用一個客觀的尺度來進行表示。因此,傳統的關於液晶響應時間的定義,試圖以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之間的轉換速度作為液晶面板的響應時間。由於液晶分子「由黑到白」與「由白到黑」的轉換速度並不是完全一致的,為了能夠盡量有意義的標示出液晶面板的反應速度,傳統的響應時間的定義,基本以「黑—白—黑」全程響應時間作為標准。

但是當我們玩游戲或看電影時,屏幕內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與最白之間的切換,而是五顏六色的多彩畫面,或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這些都是在做灰階間的轉換。事實上,液晶分子轉換速度及扭轉角度由施加電壓的大小來決定。從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臨最大的扭轉角度,需施以較大的電壓,此時液晶分子扭轉速度較快。但涉及到不同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換,實現起來就困難了,並且日常在顯示器上看到的所有圖像,都是灰階變化的結果,因此黑白響應的測量方式已經不能正確的表達出實際的意義,為此,灰階響應時間的概念就順應而出了。

3.解析度

LCD液晶顯示器和傳統的CRT顯示器,解析度都是重要的參數之一。傳統CRT顯示器所支持的解析度較有彈性,而LCD的像素間距已經固定,所以支持的顯示模式不像CRT那麼多。LCD的最佳解析度,也叫最大解析度,在該解析度下,液晶顯示器才能顯現最佳影像。

目前15英寸LCD的最佳解析度為1024×768,17~19英寸的最佳解析度通常為1280×1024,更大尺寸擁有更大的最佳解析度。

LCD顯示器呈現解析度較低的顯示模式時,有兩種方式進行顯示。第一種為居中顯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顯示SVGA 800×600的畫面時,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個像素被呈現出來,其它沒有被呈現出來的像素則維持黑暗,目前該方法較少採用。另一種稱為擴展顯示:在顯示低於最佳解析度的畫面時,各像素點通過差動演算法擴充到相鄰像素點顯示,從而使整個畫面被充滿。這樣也使畫面失去原來的清晰度和真實的色彩。

由於現在相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的最大解析度通常是一致的,所以對於同尺寸的LCD的價格一般與解析度基本沒有關系。

4.刷新率:是顯示器每秒刷新屏幕的次數,單位為Hz。場頻越低,圖像的閃爍、抖動越厲害,但LCD顯示器畫面掃描頻率的意義有別於CRT,指顯示器單位時間內接收信號並對畫面進行更新的次數。由於LCD顯示器像素的亮滅狀態只有在畫面內容改變時才有變化,因此即使掃描頻率很低,也能保證穩定的顯示,一般有60Hz就足夠了,但在部分行業應用如醫療、監控中,要求液晶的刷新率能夠達到70Hz甚至85Hz,主要是要求能夠以較快的頻率讀取數據進行顯示。

5.可視角度: 它是指用戶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清晰地觀察屏幕上所有內容的角度。由於提供LCD顯示器顯示的光源經折射和反射後輸出時已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超出這一范圍觀看就會產生色彩失真現象,CRT顯示器不會有這個問題。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LCD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都是左右對稱的,但上下就不一定對稱了,常常是上下角度小於左右角度。當我們說可視角是左右80度時,表示站在始於屏幕法線(就是顯示器正中間的假想線)80度的位置時仍可清晰看見屏幕圖像。視角越大,觀看的角度越好,LCD顯示器也就更具有適用性。

6.介面類型

顯示器通常有15針D-Sub和DVI介面兩種:

15針D-Sub輸入介面:也叫VGA介面,CRT彩顯因為設計製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擬信號輸入,最基本的包含RGBHV(分別為紅、綠、藍、行、場)5個分量,不管以何種類型的介面接入,其信號中至少包含以上這5個分量。大多數PC機顯卡最普遍的介面為D-15,即D形三排15針插口,其中有一些是無用的,連接使用的信號線上也是空缺的。除了這5個必不可少的分量外,最重要的是在96年以後的彩顯中還增加入DDC數據分量,用於讀取顯示器EPROM中記載的有關彩顯品牌、型號、生產日期、序列號、指標參數等信息內容,以實現WINDOWS所要求的PnP(即插即用)功能。幾乎所有的CRT都有這種介面。

DVI數字輸入介面: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數字視頻介面)是近年來隨著數字化顯示設備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顯示介面。普通的模擬RGB介面在顯示過程中,首先要在計算機的顯卡中經過數字/模擬轉換,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傳輸到顯示設備中,而在數字化顯示設備中,又要經模擬/數字轉換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後顯示。在經過2次轉換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信息的丟失,對圖像質量也有一定影響。而DVI介面中,計算機直接以數字信號的方式將顯示信息傳送到顯示設備中,避免了2次轉換過程,因此從理論上講,採用DVI介面的顯示設備的圖像質量要更好。另外DVI介面實現了真正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免除了在連接過程中需關閉計算機和顯示設備的麻煩。現在大多數高檔液晶顯示器都採用了該介面,而一般的LCD顯示器還是利用D-SUB來傳遞數據的
液晶省電環保,但顯示效果不如純平的,如果家庭和辦公用,建議用液晶,如果做設計,還是最好用純平的

閱讀全文

與電腦屏幕純平好還是液晶的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開機手機提示 瀏覽:554
電腦開機屏幕畫面是斜的 瀏覽:548
筆記本電腦聲音沒了 瀏覽:747
電腦連接瀏覽器如何設置 瀏覽:594
w7版本台式電腦怎麼連Wifi 瀏覽:599
電腦qq後台怎麼設置 瀏覽:551
女孩子電腦安裝 瀏覽:38
一般電腦磁碟內存是多少 瀏覽:3
電腦無線控制手機 瀏覽:6
戴爾筆記本電腦i7 瀏覽:620
家用電腦配置辦公 瀏覽:85
電腦為什麼反應那麼慢 瀏覽:560
抖音井川里予33秒免費網站 瀏覽:920
電腦不能用打不開軟體 瀏覽:13
怎麼做手機變電腦系統 瀏覽:507
電腦qq放在u盤會打不開嗎 瀏覽:648
廣電運通電腦開機需要密碼 瀏覽:235
筆記本怎樣重裝電腦系統 瀏覽:625
電腦主板加固態硬碟安裝教程 瀏覽:241
wifi與電腦連接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