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筆記本電腦配置常識
購買筆記本電腦主要需要看到的9個配置常識:
1.需要看筆記本的cpu,cpu作為筆記本電腦的核心,關繫到電腦的運行速度。
2.需要看筆記本的內存,內存容量越大,可以同時處理的程序越多,使用更流暢。
3.需要看筆記本的硬碟容量,硬碟容量越大,可以保存的程序數據也就越多。
4.需要看筆記本配備的硬碟種類,固態硬碟速度快,耗電低,但是同等價位下固態硬碟的容量比機械硬碟的要低很多。
5.需要看筆記本電腦的顯卡,為了移動辦公需要減少耗電量,筆記本多選用集成顯卡,玩大型的單機游戲或網路游戲,效果不太好。
6.需要看筆記本電腦的屏幕,一般選用tn屏的較多,高檔的都會選擇ips屏。
7.需要看筆記本電腦的模具設計,筆記本的集成度很高,對散熱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模具設計很重要。
8.需要看筆記本電腦的重量,筆記本電腦需要更強的便攜性,所以需要更輕的重量。
9.需要看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容量,電池容量是保證筆記本電腦續航的最重要參數。
❷ 了解電腦配置知識
一、處理器CPU知識
①CPU的分類
CPU品牌有兩大陣營,分別是Intel(英特爾)和AMD,這兩個行業老大幾乎壟斷了CPU市場,大家拆開電腦看看,無非也是Intel和AMD的品牌(當然不排除極極少山寨的CPU)。而Intel的CPU又分為Pentium(奔騰) 、Celeron(賽揚)和Core(酷睿)。其性能由高到低也就是Core>Pentium>Celeron。AMD 的CPU分為Semporn(閃龍)和Athlon(速龍),性能當然是Athlon優於Semporn的了。
二:顯卡知識
①有人說GPU是顯卡的靈魂,為何這樣說?
GPU是顯卡的核心,負責大部分圖形設計工作,直接決定了顯卡的整體性能水平。說它是顯卡靈魂,一點都不過分。現在酷睿i3等的CPU還集成了GPU,相當於cpu中集成了顯卡。
②顯存是衡量顯卡十分重要的指標,簡單介紹一下
顯存對顯卡性能發揮很大影響。MHZ是顯存的單位。顯存也分為GDR、 GDR2和 GDR3,和現在的GDR5四種,將來還有更高的。顯存速度單位是ns。顯存位寬指顯存在一個時鍾周期內所能傳遞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傳輸數據量越大。顯存容量有共享內存和實際顯存之分。共享顯存是利用虛擬內存的容量,而虛擬內存則是使用硬碟的容量。實際顯存性能大於共享顯存的性能,這點很容易混淆,也是JS忽悠我們的地方。性能上目前 GDR5>GDR3>GDR2>GDR,目前市場上能看到的對數的GDR3與GDR5顯卡,GDR3以下級別顯卡均已淘汰。
三:內存知識
①電腦弄個內存用來干什麼的?
由於內存的速度比硬碟快,當CPU開始工作後,會將部分常用的信息寫入內存,需要使用時再從內存中讀取,而不是從硬碟中讀取。這樣讀取速度明顯快去硬碟的讀取速度,提高了效率,因此弄個內存是必要的!
②經常看到例如DDR2 800 以及 DDR3 1333 這些代表什麼?
DDR2指的是2代的內存,內存分為DDR(1代)、DDR2(2代)、DDR3(3代),當然性能對比,3代性能>2代的>1代的。至於類似於DDR2 800 這里的800指的就是內存匯流排頻率,內存匯流排頻率決定主板前端匯流排頻率,如DDR2 800 內存,主板的前端匯流排也只能達到800MHZ的速度,DDR3 1333為內存匯流排頻率1333MHZ。
四:主板知識
①提到主板時難免要接觸南 北橋晶元,這是干什麼的?如何區分?
北橋晶元主要功能是控制內存。通常情況,主板上離CPU最近的晶元就是北橋晶元了。
還有個南橋晶元,很容易和北橋晶元混淆啊!南橋晶元的功能是負責I/O匯流排之間的通信,如鍵盤控制器,現在主流的主板已經不存在南橋晶元了。
②COMS電池是什麼回事?
COMS電池為BIOS晶元供電,保護其存在的信息。這個COMS電池是圓形的紐扣電池,在主板上,很容易區分。其左右主要為電腦時鍾和bios在斷電的情況下供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電腦把電源插頭拔里,下次開機電腦的時間依然的正常的原因。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中文全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這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塊Rom晶元。在開機時按del鍵看到藍藍的屏幕就是這個BIOS了(絕大部分為英文界面)。當需要U盤裝系統等都需要對bios進行設置才可以。
五:電腦硬碟知識
①IDE、SATA指硬碟的什麼東西?
硬碟的介面類型分為IDE、SATA和SCSI,前兩者用於家用電腦,後者用於伺服器。IDE介面已經退出市場了,目前SATA的介面是硬碟的主流。
②目前硬碟的容量有哪些?
目前來說,硬碟主流容量都是320GB、500GB、1TB等。現在的硬碟也很便宜,500GB的2三百快足矣,320G硬碟已經慢慢退出了我們的視線,隨著2T以上容量硬碟上士,1T硬碟將成為主流。
顯示器知識
①顯示器分哪幾種類型?
顯示器類型分兩種,CRT顯示器(陰極射線管)和LCD顯示器(也就是液晶顯示器),CRT顯示器已經老掉牙了。
②什麼是顯示器的帶寬?
顯示器的帶寬是反映顯示器的顯示能力,帶寬越大、顯示器的響應速度越快,信號失真越少。
計算帶寬的公式,帶寬=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最大刷新率損耗系數(一般為1.5)。
③買顯示器時難免要提可視角、亮度、響應時間和對比度等,這些啥來的?
可視角度:就是大家站在位於屏幕正前方的某個位置,仍能清晰看見屏幕影像時的最大角度。從最左側能高清楚到最右側能看清畫面所形成的角度,角度越大可視角度越好。一般目前的LED顯示器角度多數在160度左右。
亮度:一般來說,LCD顯示器亮度越高越好。
對比度:直接決定LCD顯示器色彩是否豐富的參數。
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是指LCD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的反映速度,越短越好,目前比較出色的顯示器響應時間在1.5ms左右。
機箱電源知識
機箱電源知識一直是大家不怎麼重視的環節,也是商家利潤最多環節之一,在電腦誠裝機大家往往喜歡選用商家推薦的機箱電源組合,其實大家有沒去仔細研究下,商界口頭說給你不如350w電源,其實都是最便宜的山寨電源,實際額定功率肯定不足300w,成本不過60左右,賣價基本是翻倍給你。不純凈的電源會為電腦各種故障埋下伏筆,以前我們也一再強調了這個問題,所以筆者推薦電源盡量購買一些有口碑的穩定性要好,功率必須能夠滿足整機需求。
電源的功率有三種,請注意區分,很容易被JS忽悠的一點!分別有:額定功率、最大輸出功率和峰值功率。PFC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更節能。3C:通常電源都標明的,山寨冒牌除外(當然也可以偽造,其實就貼個標簽),3C就是指中國強制性認證。
❸ 怎樣學習電腦配置
對當前主流產品及性價比配件的了解,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對於一些新硬體的評測多做一些了解,CPU,內存,主板,顯卡,固態硬碟幾個大件更新最多的,然後收集這些產品中最常見的主力型號和高性價比型號,了解下最新的性能和價格換算比,M.2固態看產品評論測速截圖(比官方靠譜),顯示器方面也進行一些精選整理,然後產品的測評結果和根據是什麼,存檔。
基本裝機知識點了解:什麼CPU搭配什麼主板,什麼內存適合什麼樣的平台,內存看有沒有超頻潛力(現在主板超頻都很簡單),有沒有不兼容的情況(一般評論會有),在電源上對整機的功耗進行常規極限計算,做一個充分評估,不然電腦開不了機就尷尬了,如果夜間使用較多,希望噪音較小在電源方面可以提高一點預算,減少發熱,風扇轉速降低。顯示器選擇上,也要看是否可以吃掉顯卡的所有性能,比如你上個2080ti卻買個1080的普通顯示器,就很尷尬了,這種級別上個2K解析度的144電競完全輕松。
❹ 電腦配置知識
首先必須掌握:
一、主板的分類、性能、及品牌性價比
二、CPU的分類、性能、及品牌性價比
三、內存條的分類、性能、及品牌性價比
四、硬碟的分類、性能、及品牌性價比
五、顯卡是游戲玩家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必須更清楚的分類、性能、及品牌性價比
六、顯示器的分類、性能、及品牌性價比
七、機箱、電源、鍵鼠等的分類、性能、及品牌性價比
其次還須掌握:
1、BIOS設置
2、硬碟分區、格式化
3、系統、驅動安裝
4、應用程序的安裝使用等等吧!!!!!
❺ 電腦配置基本知識
有一種說法是:買東西要想不被坑,首先要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這話雖然有些無奈,但某種意義上卻是實情。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了解自身需求之後,下一步就需要對筆記本有一定得了解。
1.CPU型號怎麼看?
CPU是一台電腦的核心,而目前筆記本市場基本被Intel(英特爾)的CPU壟斷。而Intel的CPU型號命名還算比較有規律,如圖:
以i7-6920HQ為例,藍色部分是處理器系列的型號重點看綠色的部分:
四位數的頭一個數字是6指的是代際,也就是是英特爾第六代處理器。目前英特爾在市面上是4、5、6三代處理器並存。老於4代的處理器現在比較少見,一般也不推薦。
920是它的SKU值,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編號。用來區分不同性能的CPU型號。
數字後面緊跟著的字母是H,代表的是處理器的功耗/性能類別。類似的有U(超低功耗15W)、M(僅出現在5代以前)、H(高性能35W/45W)。需要注意的是:功耗大不僅意味著更大的耗電量,也表示CPU的發熱量越大。進而對筆記本的散熱系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主打高性能的筆記本(比如游戲本),幾乎沒有輕薄、長續航的。
最後一個產品線後綴,有Q(四核處理器)、K(開放超頻)兩種情況。而雙核、不可超頻的處理器沒有這個後綴,也是最常見的。
什麼?看完了還是不懂怎麼選?簡單來說,如果你在乎功耗(省電)的話,代際越新越省電。比如6代比4代更省電。而在同一代中,U比H省電,而H又比HQ/HK省電。
關於電腦性能
如果你想了解性能的話,這就有些麻煩了。
諸如i7>i5>i3這樣的說法,基本不靠譜。因為這種說法僅僅在同一代處理器,同一功耗級別下才成立。如果跨代、跨系列地比較,就會出現諸如i5-6300HQ性能強於i7-6600U、i3-6100H和i7-4610Y性能差不多,這樣不太好理解的情況。所以光看型號判斷性能真的是不太靠譜。為了方便起見,我推薦一個方便(但並非完全嚴謹)的方法給大家:查Passmark評分
Passmark評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處理器的性能水平,Passmark評分越高代表CPU的性能越強,可以作為大家選購的參考。如果你還是沒什麼概念的話,根據我自己的經驗,Passmark評分在3000左右,就可以保證基本的上網、辦公、看全高清視頻流暢。不過還是那句,這個評分僅僅作為一種簡捷的判斷、選購依據,並非完全嚴謹的。
另外從2015年開始,英特爾又推出了Core M(酷睿M)系列處理器,主打超低功耗(4.5W),無需風扇散熱。m系列的命名規則跟i系列類似。相信大家可以觸類旁通,這里就不贅述了。
真™麻煩,當我沒說
3.顯卡型號怎麼看?
和英特爾相似,筆記本上的獨立顯卡大部分來自NVIDIA(英偉達)。不過相比之下NVIDIA顯卡的命名就簡單得多,如圖:
中間綠色部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型號,也就是960M。其中9是代際,也就是第九代NVIDIA顯卡。目前市面上的筆記本以9系列為主,也有一定數量的8系列。
後面兩位數代表的是等級,一般是從10到80,數字越大性能越強,相應也越耗電。後綴M表示針對筆記本優化(性能低於桌面版,所以功耗和發熱也更低)。今年NVIDIA還增加了MX後綴的顯卡,可以理解為小改款,性能比M的版本小有提升。而GTX的前綴,只有850M、950M或者以上的顯卡才有,是高性能的代表。顯卡和CPU類似,顯卡性能越高,功耗、發熱量也越高。
4.關於內存
一般我們只需要關注3個參數即可:內存的容量、內存的代際、內存的頻率。容量大家都好理解,代際和頻率可能需要簡單提一下。目前筆記本中常見的,一般是DDR3 1600(第三代DDR內存,頻率1600MHz)和DDR4 2133(第四代DDR內存,頻率2133MHz)。前者更加普遍,而後者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❻ 電腦基礎配置知識
不建議為了買電腦而普及這些知識。就算你學習這些一個月之後,再去買電腦,碰到奸商他們也不會因為你知道cpu主頻和倍頻的區別,而不騙你..所以你要買筆記本,我建議你自己先明確:
1.
用途,買了做什麼
2.
價位,能出多少錢如果是辦公或者游戲,就買ThinkPad (以前叫ibm,現在是聯想lenovo),基本都是物有所值
5分鍾教你看懂電腦配置基礎知識!
因為受疫情的影響,高考延期,學長的時間觀念也產生了偏差,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8月份了,又到了各位準大學生選電腦的時期了。
但很多小夥伴都是電腦小白,也看不太懂電腦的配置。今天,學長就帶大家一起看懂電腦配置基礎知識哦!來到這里讓你選機無憂哦!
電腦的配置是衡量一台電腦好壞的標准。主要看CPU、顯卡、內存、硬碟等。
各種硬體配置可謂是五花八門。但是對於電腦小白來說,看懂這些參數是很困難的。
下面搞機君給大家科普一下電腦配置的知識,5分鍾就能教你看懂。
Intel的CPU型號怎麼看
CPU是一台電腦的核心,它決定你玩大型游戲還是小型游戲。最常見的酷睿系列i7、i5、i3,分別對應高、中、低三檔。至於該如何選擇,這取決於您計算機的主要用途。
如果您只是在家中進行一些日常使用,例如瀏覽網頁,播放音樂和視頻,玩一些普通的游戲,那麼i3處理器已經足夠。
Intel Core i3
優秀的功耗節能,順暢的流媒體傳輸
支持全屏4K及VR體驗
適合家庭日常及學習使用
完美的視覺效果,沉浸式娛樂,可輕松進行多任務處理
如果您的計算機使用的時候開啟多重任務,例如在播放音樂或視頻的同時製作電子數據,進行圖像編輯或一些簡單的影像製作,以及運行普通的游戲。那麼您需要選擇i5處理器。
Intel Core i5
配備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2.0
電池壽命更持久,充電速度更快
支持全屏4K及VR體驗
較快的啟動速度
如果您的電腦是用於特定工作,需要更高效的進行視頻編碼,更穩定的運行3D建模程序,或者您熱衷於高性能的游戲,那麼i7處理器是最佳選擇。
Intel Core i7
配備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2.0
為高清流媒體和娛樂帶來身臨其境的完美4K和VR體驗。
快如閃電的Thunderbolt 3數據傳輸速度
總的來說也就是:
日常普通使用 選 i3處理器
普通多重任務 選 i5處理器
高效特定工作 選 i7處理器
至於AMD的CPU,搞機君今天先不說了,這段時間會花時間專門做一篇推文去給大家詳細介紹的!
顯卡怎麼看
顯卡的功能是將電腦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正確顯示。
集成顯卡、核心顯卡的好處在於體積小、功耗低、發熱小,如果我們平時就上網、看電影、玩一些配置不高的游戲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但你要希望玩游戲、設計的時候有更好的體驗,這時就要講到獨立顯卡了.
主流一線品牌顯卡晶元廠商就是我們熟悉的英偉達和AMD兩家。
英偉達
前綴 其中GTX定位最高端,GT次之;代數越大越新,10表示是10系的顯卡,是目前最新的消費級顯卡,10後面的50/60/70/80表示定位;後綴帶TI的性能要強於不帶後綴,帶MAX-Q的性能低於不帶後綴的。
AMD
AMD的命名方式比起英偉達稍微復雜點,以RX系列為例:由前綴、世代、性能等級以及後綴構成,前綴中又以RX為主流,R9、R7都是兩年前的產品,世代性能的話數字越大等級越高,後綴是最有玄機的部分,可以說從這里可以直接看出顯卡的性能好壞。
除了顯卡的級別,玩游戲,做設計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那就是顯存。
很多同學認為顯存越大,顯卡性能就越好,其則不然。商家都將不少的游戲顯卡的大顯存作為賣點,但其實這裡面隱藏著一些誤區。
決定顯卡性能的因素有很多,顯存只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因素,但並不代表全部。
所以選擇的時候一定不要只看數值來判斷一款電腦顯卡的好壞,要知道決定顯存性能的不僅是容量,還有顯存類型,如DDR3 GDDR5 HBM2等、顯存位寬、顯存帶寬、顯存頻率等等。
只有當顯存類型、流處理器、顯存位寬、帶寬、頻率一樣的兩塊顯卡,顯存越大,才能說顯卡性能就越好。
內存怎麼看
電腦運行速度快不快看的是內存的大小。現在一般標配是8G,但是除去系統還有一些其它亂七八糟的軟體數據,剩下的內存也足夠日常的辦公和學習了,所以一般建議購買8G內存的版本就夠了,沒有必要花更多的錢去買一些幾乎用不太上的內存。
但是不少大型游戲特別喜歡吃內存和顯存,所以為了游戲的流暢,對於喜歡玩大型游戲的建議選擇16G或者疊加到以上的容量。
硬碟怎麼選
我們電腦上所有的東西,包括系統、數據等都要存儲在硬碟里。所以硬碟要選得好,電腦性能才能發揮得出。
現在的硬碟大致分為三種:機械硬碟(HDD)、固態硬碟(SSD)和混合硬碟(HDD+SSD)。
硬碟分類
機械硬碟:但存取速度較慢,容量大
固態硬碟:存儲速度非常快,容量小
混合硬碟:機械硬碟+固態硬碟的結合
到底應該怎麼選擇,主要是取決於個人的使用需求。
對於主流用戶來說,據自己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容量。一般家用、辦公、游戲用戶,選擇1T或者2T容量的機械硬碟就夠了。
而喜歡存儲一些喜歡的電影、電視劇、歌曲、圖片、游戲,或者學習、工作需要用到的文檔,256GB及以上的固態硬碟用起來更爽更省心。
當然如果想讓系統啟動和運行速度更快的話,就考慮選擇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的配置。這樣一來可以把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上,其它的數據則可以保存到大容量機械硬碟上。
所有的硬碟容量越大越好。
屏幕參數怎麼選
不同牌子的屏幕,價格天差地別,即便是同牌子,還有好屏,壞屏之分。
以下給大家幾個看屏幕好壞幾個的參數供大家參考。
色域
直接決定畫面色彩好壞,低於50色域以下的屏幕一般不考慮,而70以上色域的屏幕還是較為理想的。
解析度
目前主流都是1080P,有些稍微高端一點的筆記本已經開始用2k解析度的屏幕了,甚至有的產品用上了4K屏,但其實普通玩家基本用不上4k屏,一般1080p的高清屏幕就已經夠用了。
尺寸大小
1.只用於日常辦公,做做文檔,看看電視或者需要經常帶電腦外出辦公,對筆記本電腦的便攜性要求較高,一般建議選購 13.3 英寸或者 14 英寸輕薄本。
2.對於平面設計類、軟體開發類、游戲發燒友,則適合大屏幕的使用,對便攜性要求不高,一般建議選購 15.6 英寸或者 17.3 游戲本。
刷新率
刷新率這個對於愛玩游戲的小夥伴來說就比較重要了,電腦屏幕的刷新率一般會以120hz的格式出現在電腦的簡介上,一般筆記本的屏幕刷新率都是60hz,這些年的游戲本電腦屏幕的刷新率都在120hz以上,電腦屏幕刷新率越高,相應的給玩家帶來的游戲體驗也會更好。
以上就是電腦配置基礎知識,了解這些基本參數再去選購電腦就能避開不少坑。
❼ 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
組裝電腦可以按照自己的預算和用途來搭配電腦硬體,用戶可以個人自由的選擇不同硬體、不同品牌,自由度更高、性價比更為出色。那麼電腦硬體有哪些?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組裝一台電腦需要哪些配件詳解,本文是電腦硬體基礎知識。
光碟機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組裝一台電腦需要哪些配件詳解,還有顯示器、外設等小編就不一一介紹了,希望文本能夠幫助到大家,讓大家更好的學習電腦硬體基礎知識。
❽ 了解台式電腦配置知識
你想了解什麼呢,電腦的話,主要的部件是主板cpu顯卡,這三大件。也是比較費錢的。其他的還有內存,硬碟,電源,機箱,散熱等。買電腦得考慮供電問題,主板和cpu是否搭配問題,顯卡和cpu搭配是否性價比比較高問題,機箱尺寸問題,你如果想搭配,可以去網路貼吧圖拉丁吧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