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說的電腦配置,也就是常說的裝機配置,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CPU
2、顯卡
3、內存
4、硬碟
5、主板
6、顯示器
7、電源
8、機箱、鍵盤滑鼠、光碟機
決定電腦性能的主要是CPU、主板、顯卡和內存。
主要看cpu顯卡內存主板硬碟電源
cpu相當於大腦 顯卡相當於眼睛 主板相當於身體 內存相當於短時間內能記得東西 硬碟相當於能記多少東西 電源相當於心臟
首先要看干什麼事情,如果是軟體設計的話,cpu好點就是大腦好點處理得快,顯卡沒必要太好,如果主玩游戲的話就顯卡好點眼睛好點看的特效多,cpu不用太好,現在內存至少要4g,更大的更好,硬碟500g或1t的就行了,主板方面看cpu,什麼大腦用什麼身體,電源當然要名牌而且額定功率最好400瓦以上,還有就是顯示器大小決定顯卡的顯存大小,一般23寸以下包括23寸1g顯存足夠以上2g顯存,總之看預算了,什麼預算配什麼電腦
不管你打算裝機還是看現成的機器,請仔細閱讀以下幾條建議:
一、關於CPU,Intel口碑比AMD好,個人也認為Intel的功耗控制的好,所以穩定性更可靠;CPU看的是主頻高低和核心數量。核心數量越多,主頻越高越好。這里有一個常識,例如I5 3450除第一個3表示三代外,基本上同位置上的數字越大性能就越好,當然也越貴。比如,I5 3450 1239可是I5 3470就1300了。除了上面的主頻高低,CPU還要看的是插槽,因為CPU要跟主板的插槽保持一致,不然就插不進去咯。
二、主板,需要研究的是品牌,用料(比如固態電容,USB3.0),支持內存雙通道?支持內存DDR3多少頻率?一般都選華碩,技嘉,華擎,微星,當然最重要是跟你選的CPU插槽類型一致。
三、內存,沒什麼好說的,研究過主板就都沒啥值得看了,看品牌,看價格~
四、顯卡,你要是圖片、影像處理,玩兒游戲等,就弄一塊好點的顯卡。一般來說好點的顯卡是指合適的顯卡,這個「合適」不能量化,是根據你的CPU性能來搭配選的,簡單說如果你的CPU買成800塊,那你也就再看800塊左右的顯卡吧!當然500元和1200元的顯卡也能用,不過你要弄一塊2000的,就不值當了,自己把握。
五、硬碟,容量越大越好,一般來說1T的足夠了,硬碟不能圖便宜,太影響數據讀寫了。
六、光碟機,機箱,看個人喜好,反正夠使就行~~如果你不嫌佔地方,盡量買大點的機箱。裝進去的東西有空間散熱,太小的話可能裝不上顯卡,或者也太擠不利於走線和散熱;
七、電源,這個很重要哦~~ 盡量大一點的,一般家用或者游戲影音,450W夠用了~為什麼這么重要,網路上都有,我就不重復了。
八、顯示器,滑鼠鍵盤音響等外設,根據自己需要吧。我經常打開大的圖紙,就弄了一個27英寸的……一般來說屌絲選19寸,小資選23寸。。。
全部手打……………………………………………………
Ⅱ 現在筆記本電腦的基本配置
1。電腦的配置一般是指電腦的硬體配件的高檔程度、性價比等,電腦的性能好壞主要決定於
(1)CPU:決定運行速度,比如賽揚D2.66G,其中「2.66G」是指它的運算速度,但是這里的單位「G」跟硬碟的「G」不同,不是大小,CPU的「G」是「GHZ」是頻率,就是每秒可以運算2.66G次
(2)主板:決定運算速度和穩定性,由於主板應用的晶元不同,可分為很多種,如845、865、895、815等,
(3)硬碟:決定讀、存數據速度和大小,如80G/7200/0.8M,其中80G是大小,7200是轉速,轉速決定讀存數據的速度,還有0.8M是硬碟的緩存,還決定速度
(4)顯卡:決定畫面顯示效果的好壞與顯示速度,它的性能指數一般看它的顯存及位數,如人們常說的雙128,就是說內存和位數都是128的
上面幾項最能決定配置高檔的程度,其它的就都是次要的啦,而且現在一般的主板都集成網卡、音效卡等,都影響不大!
如果你想看看自己電腦的配置,那就單擊「開始」--》「程序」--》「附件」--》「系統工具」--》「系統信息」裡麵包括硬體版本,性能指數,軟體版本信息等,都在裡面了!
一般來講,電腦的速度的響應並不能說某單個硬體對它的影響,它們之間需要相互匹配(下同此理),當然,硬體佔主要因素,二是軟體的優化設置:
先從硬體來講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未來CPU將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響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233,DDR2-533,DDR3-800),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有是有一些影響的,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硬碟近年來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將會快些。
5、顯卡:這項對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也就OK啦。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請查閱顯示設備相關技術資料)。
Ⅲ 請問配置電腦時各部件分別佔多少錢
對的,是主板CPI顯卡佔大頭,但是其餘300塊是絕對買不到的哦
2G內存,行貨130,500G硬碟 290 電源 150以上,機箱便宜的都要100 .光碟機 130
算算吧,
CPU主板顯卡不能定位具體價格.E3200 280 E7800 680
主板 G41便宜點的要300多,貴點的600多,如果用P45那價格更高
所以不能算百分比,只能看配置給錢,這個就是組裝機的好處。
Ⅳ 電腦如何配置才合理
電腦配置也存在適不適合?是的,無論是組裝機還是品牌機,都存在有各個部件的配置是否合理,以及合理的情度如何的問題。正如不能用如今的P4配搭以前的EDO內存、PCI顯卡一般,只是本文將為大家更細致地分析現今電腦各部件配置的關系和規律,以方便大家分析自己所用的電腦的配置是否合理,同時讓准備購機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而在一台電腦中,速率的快慢,性能的優劣主要處決於CPU、主板、內存、顯卡和硬碟這五個主要部件,它們也是電腦組成的核心,其配置是否合理都將直接影響到電腦的性能。這是由於電腦的整體性符合「木桶效應」──最矮的木條決定整個桶的容量,因此有必要分析出電腦間的配置是否適合。本文就針對這五個主要部件的配置關系進行說明。一、CPU與內存我們知道,在一台電腦中主板是起著連接、支持的作用,顯卡相對來說則是獨立的,它們沒有太多配置速率的關系,只有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速率最為緊密,是一台電腦是否配置合理的重點。而在一台電腦中,是否能真正發揮、榨取CPU的全部性能,也主要取決於內存。因此,CPU與內存的速率和帶寬是否配合,直接影響兩者之間數據交換的速度,也就是說對電腦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們還知道,CPU和內存之間都有一個匯流排帶寬的關系,這個是它們兩者之間數據傳輸的能力和范圍。我們在配置電腦時,就應該盡量讓兩者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相等)。其中,CPU和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我們可以從其基本的數據中計算出來(註:這些數據可以從說明書或網上查詢了解,也可以用如圖1所示的EVEREST等硬體測試軟體中得到),CPU匯流排帶寬的計算方法是「外頻×N倍速×64位匯流排位寬/8」,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方法是「匯流排寬度×一個時鍾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匯流排頻率」。例如外頻為133MHz的賽揚D系列CPU,其前端匯流排(FSB)是533MHz(具有4倍速),而匯流排帶寬則是4.2GB/s(533×64/8)。單通道DDR400(200MHz外頻×2次數據交換)內存的匯流排帶寬則是3.2GB/s(400MHz×8個匯流排頻率)。由此我們即可分析出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了,以及知道如果用533MHz FSB的CPU與單通道DDR400內存相配,則不能完全讓CPU發揮全部性能。這里採用雙通道的DDR266內存更加適合(匯流排帶寬剛好也是4.2GB/s)。不過,這里提示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CPU和內存之間的匯流排帶寬相乎,就忘記了其100:133的配置關系。例如不能用外頻為100MHz的CPU配置外頻為200MHz的DDR400內存。其實,CPU和內存之間匯流排帶寬的計算也過於理論化,很多時候配置的內存略低或略高一個檔次,與相同的CPU相配合也影響不大,具體還要視乎所用的CPU和內存的整體性能而定。當然,如果有條件的,最好還是盡量讓CPU和內存之間配置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畢竟這是它們傳輸數據速率優異與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二、顯卡在顯卡方面,其配置比較隨便和自由。這是因為現在顯卡中的GPU(顯卡圖形核心晶元)已經可以完全脫離CPU,而獨立負責運算圖形圖像的相關數據信息,而且顯卡中也有充足的顯存來讓GPU進行運算,因此在一台電腦中顯卡可以說是完全獨立的,在運算和數據傳輸速率方面不受CPU、內存的制約。有的文章介紹顯卡的結構時,將GPU形容為主機的CPU,顯存形容為內存,其他部件也比試主機各部件,正是說明顯卡在一台電腦中,無形中具有獨立性,是一個獨立的運算個體。然而,雖說顯卡具有獨立的特性,已經可以不受其他部件的制約。但是,這只是在其自身的運算能力方面而已,具體它還要有適當的CPU、內存、主板相配合。換句話說,雖然顯卡與CPU、內存和主板沒有直接的數據傳輸、運算速率的關系,卻避不開其間接的關系,畢竟它也是一台電腦的其中主要部件之一。例如CPU和內存的能力太差,即使顯卡再強也是不能發揮它應有的能力,或者顯卡的性能過低,拖累了整機的速度和性能。其中顯卡的顯存大小和速率多少,以及GPU的性能如何都會影響整機性能,顯卡介面傳輸速率與系統速率的相配也是決定因素之一。我們知道,顯卡埠已經從80年代ISA介面的8.33MB/s速率,到90年代PCI介面的133MB/s速率,再到進入顯卡3D時代的AGP介面,經過AGP1X/2X/4X和8X階段的發展,將傳輸速率提升至2.1GB/S的高端速率了。然而從上面的「CPU和內存」中可以發現,現在的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已經遠遠超過了AGP 8X的2.1GB/s(66MHz×8次數據交換×32bit/8)的傳輸速率(現在匯流排帶寬達11.4GB/s的CPU也已經出現了),因此具有8GB/s傳輸速率(還可以更高)的PCI Express埠也隨著出現了,以解決顯卡與CPU、內存之間的數據連接速率的瓶頸。從中,我們即可知道,雖然顯卡具有自身數據運算的獨立性,但具體的數據交換之間也需要與系統速率相配合。其次,如果是主板集成的顯卡,更與內存有直接的關系了,內存的優劣與容量的大小,都將直接影響到顯卡的性能。其中,怎樣的顯卡與怎樣的CPU、內存、主板相配合才適合(讓顯卡發揮全部性能)呢?這里其實也沒有規定的,具體應該視乎自己的需要,例如平時只用於辦公、上網的,只用市面上低端的顯卡即可,如果主要用於玩游戲等對顯卡要求較高的,則用高端一些。這是因為在一塊主板中已經大致規定使用怎樣的CPU、內存和顯卡相配合,例如沒有可以使用P4 CPU的主板還可以配用以前的EDO內存一般(配用SDRAM內存的主板也很少,現在市面上也沒有了)。至於CPU和內存,只要在差不多的范圍即可,顯卡或低端些或高端些,只看自己具體的需要。例如如果顯卡相對於CPU和內存要低端一些,不過是在顯示圖像方面的能力稍遜,但對於要求不高的用途,卻正是適當的。而如果顯卡偏高端些,在相同的CPU和內存的情況下,卻也大致能讓顯卡充分地發揮,只要不偏離太遠即可。例如用賽揚366和SDRAM 32MB內存的低端配置,去配128MB DDR顯存的GeForce4 Ti4600系列顯卡,或者用P4 CPU與DDR內存去配PCI顯卡,這樣將會浪費了顯卡或CPU、內存的性能。三、主板與CPU、內存、顯卡在一台主機中,主板是用於連接各部件的,主要起到連接、支持的作用,就如日常生活中的橋的作用一般。其中,對CPU與內存之間配置關系的支持尤為重要。例如,選擇了怎樣的CPU和內存,就要用適當的主板來配套,否則只支持某端,電腦就配置不成了,或為某端提供的性能不足,也限制浪費了另一端的性能。舉個例說,原本想用一個533MHz FSB的P4 CPU和雙通道DDR266的組合,但選用的主板卻不支持533匯流排的CPU或雙通道的內存,這樣就配置不成了。又或者想用800MHz FSB的P4配DDR400,但主板對內存卻只支持雙通道DDR333,這樣也就限制了內存的檔次了。這些配置不當的主板(主晶元)在市面上也時有發現,因此用戶在配搭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別選用了不當的配置組合或配置不當的主板。其實,熟悉組裝電腦的朋友,往往都是准備購買哪些CPU、內存和主板一起想的,即便不清楚具體購買哪些廠商的部件,也已經大致規劃好購買的CPU、內存和主板的規格種類,清楚它們之間的性能關系。知道選用了某些CPU,就只能選一定范圍內的內存和主板,反之選用了某內存或主板後,也只能選用一定范圍內的CPU。例如清楚地挑選了用怎樣的CPU與內存相組合,然後再去配適當的主板(主晶元)。至於主板與顯卡的配置則可以很隨便,只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出低、中或高端的產品即可。不過,一般來說,如果選用的CPU和內存都是高端產品,則也應該相應地選用高端的顯卡,反之如果CPU和內存是低端的,也應該選用低端的顯卡,配件之間的高、中、低端成正比,以讓頗此之間能夠充分發揮之餘又不浪費性能。其實只要挑選了相應檔次的CPU和內存,也會相應支持適當范圍的顯卡的,主板的搭配基本可讓顯卡和CPU、內存之間不會相偏太遠,尤其是現在支持AGP 8X和PCI Express埠的主板(雖然還是有些差距,但只要記住保持配件之間檔次的正比,基本也就適合的了)。四、主板與硬碟各部件主板與硬碟各部件,主要是指主板南橋的南北橋傳輸速率。它負責包括硬碟、PCI、AGP、PCI Express、USB、IEEE1394和PS/2等設備的應用。就如硬碟,目前常見的最小都要100MB/s的傳輸速率,也即是說單就一個硬碟,就已經佔用了南北橋傳輸的100MB/s的資源了,如果再用多幾個PCI設備(每個PCI設備佔用133MB/s的資源),就要有相當高的傳輸速率才行。如果是早期Intel的南橋ICH5,僅有266MB/s的南北橋傳輸速率,是有瓶頸的可能的。不過,如今的主板南北橋傳輸速率都在800MB/s或以上了(Intel的ICH6達到了2GB/s,如圖2),這種速率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如今南橋與電腦硬碟等各部件的需要了。當然,隨著PCI Express的發展,以及千兆網等高端設備廣泛的應用和技術的日益更新,這些速率也是逐漸不夠,只是到那時南北橋的傳輸速率也許再會提升到另一個檔次。最後提示一點,其實在目前的電腦配置中,一台沒有瓶頸的電腦是不存在的,因為硬碟的傳輸速率僅有100MB/s,即使是即將普及的SATA硬碟也只有150MB/s,這一速率還是目前電腦的瓶頸。而且這一速率還是純理論上的,具體還要視乎硬碟的內部傳輸率。當然,從這個方面來看,配用SATA硬碟更適合一些。因此,如今的PC,硬碟是各部件配置速率之間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我們明白了電腦裡面各部件的配置關系,對於組裝電腦和選購品牌機都可加深了解,以充分合理的運用和配置好現有的計算機資源。
Ⅳ 萬元主機配置
1、處理器和主板
CPU直接上英特爾i7級別,型號為i7 9700K,8核心8線程,三級緩存12MB,主頻輕松睿頻到4.6Ghz,超頻到5.0GHz跟玩一樣,信仰品牌滿分。
主板為技嘉的Z390 GAMING X,是目前銷量很好的主板,8+4pinCPU供電,雙路M.2固態介面,低調且奢華。
2、內存和硬碟
內存上RGB系列,推薦用宇瞻NOX DDR4 2666 8G兩條,燈帶的表面積很大,燈光很驚艷 ,組成16G容量直播游戲都夠用了。
硬碟方面推薦用三星的981 M.2 256GB,目前來說性價比最高的固態,讀寫速度上千,別去考慮什麼金士頓SSD了,有些過時。如果覺得容量不夠,直接加裝1T機械硬碟。
3、顯卡和散熱
萬元級別的電腦,顯卡都是RTX2070 Surper起步,這次用的是索泰至尊Plus系列,8G顯存,魯大師性能跑分直接干到30多萬,性能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過剩的。
散熱使用九州風神大雙塔RGB系列即可,逼格和散熱性能都有了。
4、電源和機箱
電源用酷冷至尊的額定600W MWE600,銅牌系列,用料豪華,價格在400元左右。
機箱可以選擇較多,建議300到500元左右價位,推薦為追風者P416、安鈦克暗黑系復仇者等。
最後總結這套電腦,在配置上面無論你是玩大型游戲還是游戲多開,甚至是游戲直播都是沒有太大壓力的,在保證的性能的同時,顏值也是相當的高,配合上索泰至尊的燈效,在夜晚是炫酷的。全套下來這套電腦價格在9500元左右,並且還有後續的升級空間,如果感覺性能不夠,還能直接上9900K處理器,顯卡也能升級到RTX2080,只需要把電源換成額定650W以上電源即可。
Ⅵ 一台電腦的主機中需要有多少配件
電腦主要硬體的作用
(01)電源:
電源是電腦最重要的部件,相當於人體的心臟,向所有的零部件輸送「血液」,是電腦各部分的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證。
沒有了「電」,所有其它的硬體都無法發揮出一絲作用。
許多故障往往就是由電源引起的,所以,給電腦配備一台有足夠功率、精工細作、高品質的電源是微機正常運行的前提。
(02)CPU:
是電腦硬體系統的核心,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譯為中央處理器。
是採用具有運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製成的晶元的微處理器。
微處理器在微機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是微機的「大腦」、「司令部」,神經中樞,構成了整個系統的控制中心,對各部件進行統一協調和控制。
(03)主板
主板是電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是整個電腦工作的基礎,也可以說是微機的主體。
也許可以作這樣的比喻:主板是猶如人的缺損的軀體,必須把「心臟」電源接上,它才能血液流通,把「腦」CPU裝進顱殼,它才能思維和指揮,主機箱所有的重要硬體如同人的各部分器官,都要直接插上主板或同主板連接,才能發揮作用。
直接插在主板上的硬體有:CPU、內存條、顯卡、音效卡、網卡等等。
直接同主板連接的硬體有:機箱電源、硬碟、光碟機、軟碟機和外設件鍵盤、滑鼠等等。
顯示器是通過顯卡與主板相連的。
由於提高微機的集成化,設計人員可以把顯卡、音效卡、網卡等融入主板,如果採用集成顯卡,顯示器直接同主板連接。
(04)內存條
它是主板上的存儲部件。
在電腦里,CPU直接與內存溝通,用來存儲數據,存放當前正在使用的(即執行中)的數據和程序。
它的物理實質就是一組或多組具備數據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
內存只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一旦關閉電源或發生斷電,其中的程序和數據就會丟失。
應當指出,外存通常是指磁性介質或光碟,像硬碟,軟盤,磁帶,CD等硬體,它們能長期保存信息,並且不依賴於電來保存信息。
(05)硬碟
硬碟是電腦最重要的外存儲器,與其他記錄介質相比,它的速度快、容量大,成為計算機中最重要的存儲設備。
(06)顯卡
顯卡全稱是顯示器適配卡,現在的顯卡都是3D圖形加速卡,它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
顯卡的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
(07)音效卡
是多媒體電腦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包含記錄和播放聲音所需的硬體。
(08)網卡
網路介面卡,又稱網路適配器,簡稱網卡。
網卡用於實現聯網計算機和網路電纜之間的物理連接,為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提供一條物理通道,並通過這條通道進行高速數據傳輸。
以上三種卡可以很簡單地從它們的插口類型加以區分:網卡帶有網線插口,音效卡帶有耳機、音箱和麥的插孔,顯卡一般帶散熱片,帶顯示器介面。
09)軟碟機和軟盤
軟盤驅動器是電腦一個不可缺少的部件,在必要的時候,它可以為我們啟動計算機,還能用它來傳遞和備份一些比較小的文件。
軟盤容量小,容易出錯,可靠性差,所以普通軟碟機讀盤速度很慢。
(10)光碟機
光碟驅動器,是一個結合光學、機械及電子技術的產品。
不同類型的光碟機有不同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的光碟機都有讀取外部數據(光碟)的功能,只不過讀取的格式和附加的功能不一樣而已。
目前,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11)鍵盤
鍵盤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輸入設備,通過鍵盤,可以將英文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等輸入到計算機中,從而向計算機發出命令、輸入數據等。
(12)滑鼠
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繁瑣的指令。
滑鼠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機械滑鼠和光電滑鼠。
(13)顯示器
顯示器是電腦中的基本輸出設備,是人與電腦對話的窗口。
(14)音箱
音箱指將音頻信號變換為聲音的一種設備。通俗的講就是指音箱主機箱體或低音炮箱體內自帶功率放大器,對音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後由音箱本身回放出聲音。
(15)麥克風
麥克風,學名為傳聲器,由Microphone翻譯而來。
傳聲器是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能量轉換器件,傳聲器也稱話筒,麥克風,微音器。
Ⅶ 一套完整的台式電腦有哪些配置
一台電腦的完整組裝包括軟體和硬體兩方面,而我們通常說的攢機一般指的是硬體方面。
電腦硬體,包括電腦中所有物理的零件,以此來區分它所包括或執行的數據和為硬體提供指令以完成任務的軟體。 電腦硬體主要包含:
一、主板
主板上承載著CPU(即中央處理器)、內存(隨機存取存儲器)和為擴展卡提供的插槽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二、顯卡
顯卡全稱顯示介面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稱為顯示適配器(Video adapter),顯示器配置卡簡稱為顯卡,是個人電腦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
三、CPU
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是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四、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五、硬碟
硬碟(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c Drive 簡稱HDD 全名 溫徹斯特式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
(7)電腦配置部件佔比擴展閱讀:
台式機,是一種獨立相分離的計算機,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無聯系,相對於筆記本和上網本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設備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為台式機。
組成部分:
「軟體部分」組成:「軟體部分」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等。
「硬體部分」組成:
「硬體部分」包括機箱(電源、硬碟、磁碟、內存、主板、CPU-中央處理器、光碟機、音效卡、網卡、顯卡)顯示器、鍵盤、滑鼠等等(另可配有音箱、列印機等)。
特點:
散熱性
台式機具有筆記本計算機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台式機的機箱具有空間大、通風條件好的因素而一直被人們廣泛使用。
擴展性
台式機的機箱方便用戶硬體升級,如光碟機、硬碟。如現在台式機箱的光碟機驅動器插槽是4-5個,硬碟驅動器插槽是4-5個。非常方便用戶日後的硬體升級。
保護性
台式機全方面保護硬體不受灰塵的侵害。而且在防水性就不錯的筆記本中這項發展不是很好。
明確性
台式機機箱的開、關鍵重啟鍵、USB、音頻介面都在機箱前置面板中,方便用戶的使用。
Ⅷ 電腦的基本配置有哪些
電腦整體來說分為:顯示器,主機,外接設配(滑鼠鍵盤等)。
一,顯示器
1. 鍵盤:主要有機械鍵盤,塑料薄膜式鍵盤,導電膠式鍵盤,無接點靜電電容鍵盤四種
2. 滑鼠:主要有滾球滑鼠,光電滑鼠,無線滑鼠等、
3. 其他:列印機,攝像機,麥克風,傳真機,音響等。
Ⅸ 電腦由哪些配件組成
顯示器
機箱
音箱(喇叭、耳機)
鍵盤、滑鼠
光碟機
【其他外設:路由器、列印機、掃描儀、攝像頭、麥克風、傳真機】
===========================
部件:
CPU
內存
顯卡
音效卡
主板(或是集成顯卡、音效卡、網卡)
電源(就是變壓器)
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