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設置 > 電腦交付過程有哪些動作

電腦交付過程有哪些動作

發布時間:2022-04-25 07:54:34

『壹』 兩台電腦在網路中的數據傳輸經過那些步驟

我暫且按我的理解說說吧。
先看一下計算機網路OSI模型的七個層次:
┌—————┐
│ 應用層 │←第七層
├—————┤
│ 表示層 │
├—————┤
│ 會話層 │
├—————┤
│ 傳輸層 │
├—————┤
│ 網路層 │
├—————┤
│數據鏈路層│
├—————┤
│ 物理層 │←第一層
└—————┘

而我們現在用的網路通信協議TCP/IP協議者只劃分了四成:

┌—————┐
│ 應用層 │ ←包括OSI的上三層
├—————┤
│ 傳輸層 │
├—————┤
│ 網路層 │
├—————┤
│網路介面層 │←包括OSI模型的下兩層,也就是各種不同區域網。
└—————┘

兩台計算機通信所必須需要的東西:IP地址(網路層)+埠號(傳送層)。

兩台計算機通信(TCP/IP協議)的最精簡模型大致如下:

主機A---->路由器(零個或多個)---->主機B

舉個例子:主機A上的應用程序a想要和主機B上面的應用程序b通信,大致如下

程序a將要通信的數據發到傳送層,在傳送層上加上與該應用程序對應的通信埠號(主機A上不同的應用程序有不同的埠號),如果是用的TCP的話就加上TCP頭部,UDP就加上UDP頭部。
在傳送成加上頭部之後繼續嚮往下傳到網路層,然後加上IP頭部(標識主機地址以及一些其他的數據,這里就不詳細說了)。
然後傳給下層到數據鏈路層封裝成幀,最後到物理層變成二進制數據經過編碼之後向外傳輸。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經過許多各種各樣的區域網,舉個例子:

主機A--->(區域網1--->路由器--->區域網2)--->主機B

這個模型比上面一個稍微詳細點,其中括弧裡面的可以沒有也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這個取決於你和誰通信,也就是主機B的位置。

主機A的數據已經到了具體的物理介質了,然後經過區域網1到了路由器,路由器接受主機A來的數據先經過解碼,還原成數據幀,然後變成網路層數據,這個過程也就是主機A的數據經過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在路由器上面的一個反過程。
然後路由器分析主機A來的數據的IP頭部(也就是在主機A的網路層加上的數據),並且修改頭部中的一些內容之後繼續把數據傳送出去。

一直到主機B收到數據為止,主機B就按照主機A處理數據的反過程處理數據,直到把數據交付給主機B的應用程序b。完成主機A到主機B的單方向通信。

這里的主機A、B只是為了書寫方便而已,可能通信的雙方不一定就是個人PC,伺服器與主機,主機與主機,伺服器與伺服器之間的通信大致都是這樣的。

再舉個例子,我們開網頁上網路:
就是我們的主機瀏覽器的這個應用程序和網路的伺服器之間的通信。應用成所用的協議就是HTTP,而伺服器的埠號就是熟知埠號80.

大致過程就是上面所說,其中的細節很復雜,任何一個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書,對於非專業人員也沒有必要深究。

『貳』 組裝電腦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組裝電腦步驟一
首先是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然後進行安裝主板,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組裝電腦然後進行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安裝上散熱風扇,組裝電腦中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組裝電腦步驟二
接著是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組裝電腦進行音效卡的安裝,現在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然後就是組裝電腦的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組裝電腦步驟三
進行組裝電腦第三大步,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然後就是輸入設備的安裝,組裝電腦還要進行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准備進行測試。
組裝電腦步驟四
組裝電腦還有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進行了上述組裝電腦的步驟,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組裝電腦步驟五
接著就是組裝電腦的分區硬碟和格式化硬碟,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統。組裝電腦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叄』 電腦在開機的過程中都在做什麼

這個是我以前剛入門時網路來的資料,我也忘了出處....

一.計算機啟動:
從按下計算機開關啟動計算機,到登入到桌面完成啟動,一共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1. 預引導(Pre-Boot)階段
2. 引導階段
3. 載入內核階段
4. 初始化內核階段
5. 登陸
每個啟動階段的詳細介紹
a) 預引導階段
在按下計算機電源使計算機啟動,並且在Windows XP專業版操作系統啟動之前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預引導(Pre-Boot)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計算機首先運行Power On Self Test(POST),POST檢測系統的總內存以及其他硬體設備的現狀。如果計算機系統的BIOS(基礎輸入/輸出系統)是即插即用的,那麼計算機硬體設備將經過檢驗以及完成配置。計算機的基礎輸入/輸出系統(BIOS)定位計算機的引導設備,然後MBR(Master Boot Record)被載入並運行。在預引導階段,計算機要載入Windows XP的NTLDR文件。
b) 引導階段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引導階段包含4個小的階段。
首先,計算機要經過初始引導載入器階段(Initial Boot Loader),在這個階段里,NTLDR將計算機微處理器從實模式轉換為32位平面內存模式。在實模式中,系統為MS-DOS保留640kb內存,其餘內存視為擴展內存,而在32位平面內存模式中,系統(Windows XP Professional)視所有內存為可用內存。接著,NTLDR啟動內建的mini-file system drivers,通過這個步驟,使NTLDR可以識別每一個用NTFS或者FAT文件系統格式化的分區,以便發現以及載入Windows XP Professional,到這里,初始引導載入器階段就結束了。
接著系統來到了操作系統選擇階段,如果計算機安裝了不止一個操作系統(也就是多系統),而且正確設置了boot.ini使系統提供操作系統選擇的條件下,計算機顯示器會顯示一個操作系統選單,這是NTLDR讀取boot.ini的結果。
在boot.ini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NT="Windows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其中,multi(0)表示磁碟控制器,disk(0)rdisk(0)表示磁碟,partition(x)表示分區。NTLDR就是從這里查找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系統文件的位置的。(*本文不會更詳細地講解boot.ini的組成結構,因為其與本主題關系不大,如果想了解,可以到一些專門的網站處查詢相關信息。)如果在boot.ini中只有一個操作系統選項,或者把timeout值設為0,則系統不出現操作系統選擇菜單,直接引導到那個唯一的系統或者默認的系統。在選擇啟動Windows XP Professional後,操作系統選擇階段結束,硬體檢測階段開始。
在硬體檢測階段中,ntdetect.com將收集計算機硬體信息列表並將列表返回到NTLDR,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以後將這些硬體信息加入到注冊表HKEY_LOCAL_MACHINE下的hardware中。
硬體檢測完成後,進入配置選擇階段。如果計算機含有多個硬體配置文件列表,可以通過按上下按鈕來選擇。如果只有一個硬體配置文件,計算機不顯示此屏幕而直接使用默認的配置文件載入Windows XP專業版。
引導階段結束。在引導階段,系統要用到的文件一共有:NTLDR,Boot.ini,ntdetect.com,ntokrnl.exe,Ntbootdd.sys,bootsect.dos(可選的)。
c) 載入內核階段
在載入內核階段,ntldr載入稱為Windows XP內核的ntokrnl.exe。系統載入了Windows XP內核但是沒有將它初始化。接著ntldr載入硬體抽象層(HAL,hal.dll),然後,系統繼續載入HKEY_LOCAL_MACHINE\system鍵,NTLDR讀取select鍵來決定哪一個Control Set將被載入。控制集中包含設備的驅動程序以及需要載入的服務。NTLDR載入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rvice\...下start鍵值為0的最底層設備驅動。當作為Control Set的鏡像的Current Control Set被載入時,ntldr傳遞控制給內核,初始化內核階段就開始了。
d) 初始化內核階段
在初始化內核階段開始的時候,彩色的Windows XP的logo以及進度條顯示在屏幕中央,在這個階段,系統完成了啟動的4項任務:
· 內核使用在硬體檢測時收集到的數據來創建了HKEY_LOCAL_MACHINE\HARDWARE鍵。
· 內核通過引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的默認值復制Control Set來創建了Clone Control Set。Clone Control Set配置是計算機數據的備份,不包括啟動中的改變,也不會被修改。
· 系統完成初始化以及載入設備驅動程序,內核初始化那些在載入內核階段被載入的底層驅動程序,然後內核掃描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下start鍵值為1的設備驅動程序。這些設備驅動程序在載入的時候便完成初始化,如果有錯誤發生,內核使用ErrorControl鍵值來決定如何處理,值為3時,錯誤標志為危機/關鍵,系統初次遇到錯誤會以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重新啟動,如果使用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啟動仍然產生錯誤,系統報告啟動失敗,錯誤信息將被顯示,系統停止啟動;值為2時錯誤情況為嚴重,系統啟動失敗並且以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重新啟動,如果系統啟動已經在使用LastKnownGood值,它會忽略錯誤並且繼續啟動;當值是1的時候錯誤為普通,系統會產生一個錯誤信息,但是仍然會忽略這個錯誤並且繼續啟動;當值是0的時候忽略,系統不會顯示任何錯誤信息而繼續運行
· Session Manager啟動了Windows XP高級子系統以及服務,Session Manager啟動控制所有輸入、輸出設備以及訪問顯示器屏幕的Win32子系統以及Winlogon進程,初始化內核完畢。
e) 登陸
· Winlogon.exe啟動Local Security Authority,同時Windows XP Professional歡迎屏幕或者登陸對話框顯示,這時候,系統還可能在後台繼續初始化剛才沒有完成的驅動程序。
· 提示輸入有效的用戶名或密碼。
· Service Controller最後執行以及掃描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ves來檢查是否還有服務需要載入,Service Controller查找start鍵值為2或更高的服務,服務按照start的值以及DependOnGroup和DepandOnService的值來載入。
只有用戶成功登陸到計算機後,Windows XP的啟動才被認為是完成,在成功登陸後,系統拷貝Clone Control Set到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完成這一步驟後,系統才意味著已經成功引導了。

電視機啟動:
啟動過程:

脈動的正300V電壓經開關變壓器T904的(9)(4)繞組加到IC901的1腳內部開關管集電極上,另一路經啟動電阻R902 R903加到IC901的3腳內接開關管基極,從而使開關管開啟導通並在關變壓器的同名端5腳產生同樣的正電壓,此電壓通過反饋電阻R904 C905,加到開關管V1的基極,從而使V1進一步導通增強,於是強烈的正反饋使V1迅速進入飽和狀態。

開關管進入飽和狀態,僅由啟動電阻提供的電流遠不能維持開關管的飽和,要依靠電容C905的充電電流來維持,隨著C905充電時間常數的變化,在電容的兩端充得一正一負的電壓,負電壓使開關管基極電位下降,這將引起正反饋電流減少,最後難以維持開關管的飽和狀態。開關管退出飽和區,則T901(9)(4)間的電流減小,從而使T901各繞組中感應電動勢極性變反,T901的(5)端的負電壓,再次經R904、C905加到V1的基極,使V1迅速進入截止狀態。

T901的6、3繞組為自激振盪取樣繞組,經D901整流,C908濾波在負端產生約-7V的基準電壓。IC901的9腳為-7.3V,8為-0.5V。

引用:
http://hi..com/wen4414/blog/item/824ece83578e1eaa0cf4d2da.html
結論:
用我的話來說...電視機啟動是顯像管...和計算機比??那是天壤之別哦...
好比電視機是猿人時代,計算機是文明時代...就這個差距....

『肆』 電腦啟動過程的步驟

■冷啟動:在系統沒加電的情況下進行啟動,稱為冷啟動。系統加電後,機器自動進行檢查,先檢查顯示器、鍵盤、軟盤驅動器(先檢查A驅動器,再檢查B驅動器),然後檢查硬碟驅動器,最後檢查主機內存。如果機器內存是640KB,機器檢查的最後內存數應是640KB,並報640KB OK,若內存是1兆的,則機器檢查的最後內存數應是1024KB,在屏幕上顯示1024KB OK,檢查完畢後主機的喇叭會發出「嘟」的一聲,以表示檢查通過。此時將DOS操作系統盤放入A驅動器(假設機器硬碟中沒有DOS系統),則A盤驅動器燈亮,隨後輸入時間,機器進入DOS操作系統狀態(在屏幕每行行首顯示A>符號),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有關的操作了。若機器裝有硬碟,並且硬碟上有DOS系統,機器會自動到硬碟上尋找到操作系統,並啟動系統程序。對於NT內核的windows,會直接引導Windows系統。

■熱啟動:機器在使用過程中,不關掉電源而使機器重新啟動的過程稱為熱啟動,它是指主機電源已經開始工作的情況下的系統啟動。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要重新啟動機器,這就不必關掉機器,只須用手按住「CTRL」鍵和「ALT」鍵不放,再去按「DEL」鍵(Ctrl+Alt+Del),機器就進入啟動狀態。這時機器仍然要去檢查顯示器、鍵盤、軟碟機動以及硬碟等,但不顯示內存儲器的容量,只能看見游標在屏幕左上方不斷地閃爍,然後開始讀軟碟機動器,若在軟碟機動上讀不到信息,則立即轉到硬碟上去讀取信息,讀完信息後就出現上棕冷啟動時出現的情境。有時機器在運行某個程序時會出現機器不動作,這時按任意鍵都不起作用,這種情況我們就稱之為「死機」,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採用冷啟動的方式了。

■復位啟動:有些機器,特別是286系列以上的機器,在機器正面有一個「RESET」按鈕,這是強行復位按鈕,若熱啟動失敗,則可按此按鈕,這個按鈕的作用相當於(但不等於)關機再開機,這個按鈕的級別比「Ctlr」和「Alt」和「Del」三個鍵的級別要高一些。有些機器不但在主機正面板上設置了這個按鈕,同時在鍵盤的右側面也設置了這個按鈕,這是廠家為用戶使用方便而設置的。使用這個強行復位鍵復位,比冷啟動要好得多,避免了冷啟動時電流對機器帶來的沖擊,因而使得機器的壽命有所延長。

■當機器啟動後並在讀取軟盤或硬碟上的數據時,特別要注意此時不要隨便關機。如果此時關機,則容易造成磁碟被機器讀寫磁頭劃傷乃至遭到磁碟被徹底破壞的危險。

■機器被啟動後,不要隨意反復拔動主機和顯示器電源開關,以免損壞硬碟。

■冷啟動對計算機的損傷比熱啟動大。

『伍』 電腦主機組裝步驟是什麼

電腦主機組裝步驟如下:

1、拆機箱包裝,打開機箱蓋子,螺絲釘什麼的准備好。

2、拆主板包裝,根據主板上螺絲孔和機箱背板上螺絲孔的分布,安裝好機箱背板上的固頂螺母和塑料卡子,保證能剛好對准主板上的相應孔。

3、拆CPU包裝,拆內存包裝,將CPU和內存事先固定在主板上(主板都裝進機箱後再裝也可以,不過不那麼方便操作)。

4、將安裝好CPU和內存的主板裝入機箱,對准螺絲孔,該穿上塑料卡子的穿上,該上螺絲釘的上螺絲釘。當然,順便得把主板附帶的不銹鋼背面介面背板安上。

5、拆硬碟包裝、拆光碟機包裝,將二者裝如機箱。之所以先裝這兩個,是因為有些大顯卡裝入機箱後會干擾硬碟和光碟機的安裝,不太方便。拆電源包裝,裝入機箱上的電源倉位,方向別整反了,裝的時候當然少不了上幾個螺絲釘。

6、拆顯卡包裝,將機箱後面需要用到的板卡插槽位的擋板取下丟垃圾桶,將顯卡裝入對應PCIE插槽,上螺絲釘。有音效卡順便也裝上。

7、接線纜。主要就是主板供電介面,注意別插反了。以及CPU附近輔助供電插口、顯卡輔助供電插口、SATA硬碟和光碟機數據線。機箱上的電源、蜂鳴器、重啟、硬碟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前置USB數據線、前置音頻線等等接在主板對應針腳上,注意按主板說明書操作。線纜都接好了後,OK,萬事大吉,裝上機箱側板,主機就完工了。

『陸』 買筆記本電腦的時候要怎樣驗機步驟是什麼主要驗哪些部見,

1、看包裝。包裝要完整,沒有凹凸的感覺。如有有明顯的凹凸感,說明在運貨過程中被撞過,有理由相信裡面的機子難免有破損。

2、看包裝的封口塑膠。封口塑膠要圓滑、平整。封口塑膠上的信息要清晰可鑒。如果封口塑膠有明顯的改動(如二次粘貼等)或者上面的信

息很模糊。應當保持高度警惕,直接要求換一台。註:封口塑膠應由自己用刀片劃開,而不是店員!非JS流都會主動要求你自己劃開封口塑膠

3、先不忙看機子,找到裝箱單,核實配件等是否齊全,不齊全可要求換機或者商家拿一個新的(主要是看缺少什麼)

4、檢查機子外觀。1、小心的拿出筆記本放在桌上,觀察下上面除了你的指紋是否有其他指紋或油脂這類的,如果有,就要小心了!質問商

家它們的來源!要求換機。2、打開屏幕觀察屏幕、鍵盤、觸摸板是否有油質這類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一看小5的喇叭,新機喇叭那個金屬網肯定是

干凈且沒有一點灰塵在裡面的(本本的廠家在組裝本本的時候幾乎都是無塵環境)二看小5最外面一圈,因為小5最外面一圈是包在小5機身上的,有

大概2頁紙那麼厚的空隙,看看裡面是否干凈,沒有灰塵顆粒。三看小5攝像頭和攝像頭旁邊幾個橡膠墊是否干凈無塵。四看各介面是否有用過的痕

跡。最後試試屏幕是否松動,用成都話來說就是看看屏幕是不是活搖活甩的...五看小5顯示器和機身交接的地方 那裡面最難打整也最容易被忽略 購新

機一定要看看裡面是否干凈!六看電源,新電源接頭(接在機身上的那個)一定是干凈的,使用過的接頭,內圈有明顯的黑色油脂

5、核對SN碼。首先核對包裝箱和機器底部的SN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直接要求換機!然後開機進入bios再次核對SN碼

6、第一次使用

windows系統會讓你輸入用戶信息,系統信息等資料。准備系統會等待大概10分鍾。如果沒有這一步可以直接要求換機。二、使用驗機軟體查看配

置(使用軟體Everest)查看各項信息是否與官網的信息一致。最好用魯大師檢測,魯大師顯示的信息非常全,強烈推薦。
三、檢查硬碟通電時間。正常應在5-7小時左右,新機怎麼也不應該超過20小時!(使

用軟體HD Tune Pro 3.10)四、檢查屏幕是否有亮點、暗點、壞點等(小弟用的是NTEST2)。五、檢查顯卡、內存這些組件的信息(使用軟體GPU-

Z.0.1.9chs和Everest。註:以上2-5步不要著急慢慢來,一定要確認所有的信息正確)。六、檢查鍵盤、USB介面、喇叭是否工作正常(測試鍵盤使用

軟體BordTest),USB介面可以用U盤等介質測試,最好把U盤插上然後在使用滑鼠等看是否會出現滑鼠失靈的情況。喇叭最好是用鋼琴曲、搖滾樂等

音樂把喇叭開到最大。七、檢測按鈕是否有效,所有的燈光是否正常開啟,如果右邊的聲音調節

五沒有問題,掏出你的血汗錢,買下吧

最後,不要忘記給我加分哦

『柒』 電腦城裝機人員裝機全流程

一般情況下裝機人員在銷售員拿單子上來的時候先對單子點一下貨。看東西是否齊全,不對的或者是少東西應該及時向銷售員說明。安裝習慣視個人習慣而定。對玩完東西確保硬體沒有少的可以進行裝機了在裝WIN7 U盤版的系統的時候首先確保自己有一個已經做好的U盤啟動程序和一個WIN7的鏡像,一般的WIN7的鏡像隨便找個WIN7的盤都可以找到。 裝機開始:拿出主板,裝上CPU,<INTER OR AMD>的裝法差不多,AMD的CPU要看好針腳,一般CPU上有個三角的針腳,對著主板上的CPU插槽的左下方上好就可以了,INTER的也是一樣,安裝CPU風扇別說不會,那樣就真的杯具了!=============然後插上內存,正反要分清,插不上去不要強壓,看清楚金手指方向再插,要是插不上就換個內存試試。然後拆開機箱,安裝主板螺絲,一般都是那種螺紋的五邊形螺絲,看好主板是大板還是小板,安裝的位置不一樣,一般主板下面的五邊形螺絲有6個,安裝好主板螺絲後再安裝主板的擋板,對好主板的介面後安裝就可以了。===============在連接主板跳線,一般的主板跳線有6個,不會安裝的可以根據主板說明書來安裝,USB和ADUIO是連在一起的,有的機箱是分開的,看看主板說明書就可以了,很簡單的。基本上是對號入座。安裝好主板跳線後再把主板進箱,安上螺絲,最小的那種螺絲,一般的主板上6個就可以了===============然後上硬碟,目前有卡口的安裝和螺絲安裝兩種,找那個比主板螺絲要大一號的螺絲安裝兩個就可以了,反面的也要安裝,光碟機先要把機箱的前置面板拆一個下來,再把光碟機放上去。找那個主板一樣的螺絲安裝就可以了,也是正反上兩個就可以了,但是光碟機上一面有四個介面,只需要安裝兩個就可以了。然後安裝電源,找最大的螺絲。有花紋的那種。上四個就可以了。=============然後是接線,主板上有24PIN的電源介面,把電源線上最寬大的一排介面按上去就可以了,那個電源上有卡扣,對准主板上的卡扣壓下去就可以了,壓緊。然後安裝主板的4PIN電源介面,也是一樣,把多餘的線打結或者是用扎帶紮好。然後是接硬碟和光碟機的SATA供電線。電源上的串口線很多。看好安裝。=============然後安裝硬碟和光碟機的主板信號線,就是傳說中的SATA線怎麼走線自己安排,反正走好看點就可以了,就在主板上有哪個SATA1和SATA2的介面,分別插上硬碟和光碟機就OK了 =================================================================================裝機的時候有的人願意把硬體組件在機箱安裝,做完系統後再進箱,這樣也可以,有問題可以直接換東西,不需要安裝螺絲,售後也好說點。最後只需要進箱,點亮就OK了。==================最後來安裝系統了,查下U盤,開機簡單設置下關閉F1選項和硬碟光碟機的啟動順序,還有部分主板要在BIOS裡面調聲道,不會的話參看主板說明書就可以了。設置完保存退出就可以了==========調出電腦的第一啟動項,選擇U盤啟動,進入U盤後分區,安裝系統就可以了,要是有硬體沒有識別出來就安裝下驅動,不熟的驅動和不懂的可以請教下身邊的高手,最後重新啟動一次以確保沒有任何問題後封裝機箱,電源線,驅動盤和贈送的東西全部點齊打包就算完成了。 這些東西都是我的個人經驗,其實看著很多,做的時候很簡單,這個東西其實就是要自己多動手學下,跟先來的師傅們學下,基本上都是靠經驗來的。我說的只是我的方法,或許我還有很多不足,希望可以給你小小的幫助。另外別怕花錢,你才去的時候別人可能不願意教你,別吝嗇你的錢,買點水去請他們下,多看多記。我朋友的技術都是在請人喝水的時候學的。,我的是我朋友教我的, 另外你要做那個U盤的WIN7系統需要找幾個軟體,自己先上網去找下,我有個,但是不太好,PQ還有一鍵分區有時候常常失靈。你要的話可以傳給你,裡面WIN7,XP的鏡像都有,不喜歡的可以自己去下個。反正現在的盜版盤到處都是。希望可以幫到你。

『捌』 電腦自檢過程都有哪幾步,詳細描述。

電腦的啟動過程中有一個非常完善的硬體自檢機制。對於採用Award BIOS的電腦來說,它在上電自檢那短暫的幾秒里,就可以完成100多個檢測步驟。
首先,先來了解兩個基本概念:
⒈ BOIS,既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BIOS實際上就是被固化在計算機硬體中,直接與硬體打交道的一組程序,計算機的啟動過程是在主板BIOS的控制下進行。
⒉內存的地址。
通常計算機中安裝有32M、64M、128M或更多的內存,為了方便CPU訪問,這些內存的每一個單位元組都被賦予了一個地址。32M的地址范圍用十六進制數表示就是0~1FFFFFFH,其中0~FFFFFH的低端1M內存非常特殊,因為我們使用的32位處理器能夠直接訪問的內存最大隻有1M,因此這1M中的低端640KB被稱為基本內存,而A0000H~BFFFFH則是保留給顯卡的顯存使用的。C0000H~FFFFFH是保留給BIOS使用,其中系統BIOS一般佔用最後64KB或更多一點的空間,顯卡BIOS一般在C0000H~C7FFFH處。
了解這兩個基本概念之後呢,我們再來仔細看看計算機的啟動過程。

當我們按下電源開關時,電源開始向主板和其他設備供電,此時的電壓並不穩定,主板控制晶元組會向CPU發出一個Reset信號,讓CPU初始化。當電源開始穩定供電後主板控制晶元組撤去Reset信號,CPU馬上就從地址FFFF0H處開始執行指令,這個地址在系統BIOS的地址范圍內,無論是Award BIOS 還是 AMI BIOS,放在這里的只是一條跳轉指令,跳到系統BIOS中真正的啟動代碼處。

在這一步中,系統BIOS的啟動代碼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進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 既 加電自檢)POST的主要任務是檢測系統中的一些關鍵設備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內存、顯卡等。由於POST的檢測過程在顯示卡初始化之前,所以在POST自檢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致命錯誤,如沒有發現內存或內存有問題時(POST只檢查640KB常規內存)是無法在屏幕上顯示出來的,這時系統POST會通過喇叭發聲來報告錯誤情況,聲音長短和次數反映了錯誤類型。

接下來系統BIOS開始查找顯示卡的BIOS,存放顯示卡BIOS的ROM晶元的起始地址通常在C0000H處,系統BIOS找到顯卡BIOS之後調用它的初始化代碼,由顯卡BIOS來完成顯示卡的初始化。大多數顯示卡在這個過程通常會在屏幕上顯示出一些顯示卡的信息,如生產廠商、圖形晶元類型、顯存容量等內容,這就是我們開機看到的第一個畫面,不過這個畫面幾乎是一閃而過的,也有顯卡有延時功能,以便用戶看清顯示的信息。接著系統BIOS會查找其他設備的BIOS程序,找到之後同樣要調用這些BIOS內部的初始化代碼來初始化這些設備。

查找完所有其他設備的BIOS之後,系統BIOS開始顯示它自己的啟動畫面,其中包括有系統BIOS的類型、序列號、版本號等內容。同時屏幕左下角會出現主板信息代碼,包含BIOS日期、主板晶元組型號、主板的識別編碼及廠商代碼等。

接著系統BIOS開始檢測CPU的類型和工作頻率,並將檢測結果顯示在屏幕上,這就是我們開機看到的CPU類型以及主頻。然後BIOS開始檢測主機上所有內存的容量,並同時在屏幕上顯示測試的數值,就是大家熟悉的在屏幕上飛速翻滾的內存計數器。
內存通過測試之後,系統BIOS開始檢測系統中安裝的一些標准硬體設備,這些設備包括:硬碟、CD ROM、軟碟機、串列匯流排控制器(就是大家熟悉的USB介面)等連接設備。另外,絕大多數新版本的系統BIOS在這一過程中還會自動檢測和設置內存的相關參數和硬碟參數及訪問模式等。

標准設備檢測完畢後,系統BIOS內部用於支持既插既用的代碼將開始檢測和配置系統中安裝的既插既用設備。找到每一個設備之後,系統會在屏幕上顯示出設備的型號、名稱等信息,同時為該設備分配中斷、DMA通道和I/O埠等資源。

到這一步為止,所有硬體都已經檢測並配置完畢,系統BIOS會重新清屏,並在屏幕上方顯示出一個系統配置列表,其中簡略地列出系統中安裝的各種標准設備,以及它們的使用資源和相關的工作參數。

硬體自檢過程結束。

『玖』 計算機設備運維周期完畢後交付哪些資料

計算機設備日常維護必備:
本文所述的三步如下:

第一步:備份注冊表。

注冊表是Windows系統及其應用程序的信息倉庫,幾乎任何信息,包括硬體的配置信息、用戶安裝使用各種時輸入的名字密碼以及每個應用程序需要存儲的信息等都保存在注冊表中。注冊表的損壞,輕則某些程序不能正常運行,嚴重的引起死機,甚至不能正常啟動電腦。但注冊表又顯得驕貴,經常由於應用程序的安裝、卸載、沖突、bug、兼容性、某些硬體的品質、病毒的攻擊以及用戶的誤操作等都可能導致注冊表的破壞。系統雖然本身會自動備份注冊表,但利用系統本身的自動備份與恢復功能很多時候效果不是很令人滿意,故有必要經常性的對注冊表進行備份。

簡單的方法是,用導出法備份。在「開始」菜單中,打開「運行」對話框,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regedit」,單擊「確定」即可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單擊注冊表編輯器的「文件」菜單,單擊「導出」,在導出注冊表文件對話框中選擇存儲備份注冊表文件的路徑和文件名,單擊「保存」即可。對話框中的導出范圍採用默認,即「全部」。文件名可取4位數字,即月日各兩位數字。一個星期左右,或更改電腦的設置後,即應備份注冊表。

第二步:使用「Windews優化大師」維護。

從桌面優化、菜單優化、網路優化、優化、安全設置,從注冊表清理到垃圾文件掃除,從黑客搜索到系統檢測,該都能給您比較全面的解決方案。利用這款對電腦的日常維護,主要是注冊表的清理、垃圾文件的清理。在進行GHOST備份前也應對電腦先進行優化大師的維護。

第三步:用「GHOST」備份系統分區。

當恢復注冊表不能解決電腦故障時,只好用GHOST恢復系統,不過也挺簡單,費時不多。

如果沒有使用UPS電源的計算機用戶,本人建議花上不多的錢為你的愛機裝扮裝扮,絕對是物有所值的。

台式電腦日常保養

防高溫高濕:電腦理想的工作溫度在10--35攝氏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配件的壽命,相對濕度為30--80%,天氣較為潮濕時,最好每天開機使用一會兒,1--2小時左右。

防灰塵:灰塵太大,天長日久會腐蝕電腦各配件的電路板,要經常對電腦進行除塵。

開關機順序:先打開列印機,掃瞄器等外部設備的電源,再打開電腦主機的電源,關機順序:先關掉主機的電源,再關閉各種外部設備的電源(讓列印機,掃瞄器等外設對電腦的影響減到最小)關機後一段時間,不要頻繁地開關機,至小間隔10秒以上。

當電腦工作時,請勿關機,以免損壞正在讀取數據的驅動器,電腦工作時,盡量避免搬動機器,過大的振動會對硬碟等造成損害。在應用運行時請勿關機,如需關機,請先關閉所有的程序,再按正常的順序退出。在卸載文件時,不要刪除共享文件,這些共享文件可能被系統或者其他程序使用,刪除後會造成運行或啟動系統時死機。

盡量少用測試版的,有些測試版的,由於本身的BUG,使用後會導致系統的崩潰。在WIN95/98/2000中盡量少用DOS和WIN3.1/3.2的應用程序,有些程序會修改WIN95/98的系統文件而使系統無法啟動。盡量不要使用盜版的游戲,程序,以免感染病毒,病毒輕則影響機器速度,重則破壞文件造成死機,嚴重的會影響主板硬碟等主要配件,如果已經安裝,應及時用防病毒查殺病毒。妥善保存顯卡、音效卡、MODEM、網卡、顯示器等配件和列印機、數碼相機、掃瞄器等外部設備的驅動程序以備用。有些驅動程序可不太好找哦。

一般故障:遇到電腦故障不用急,一般電腦的故障大部分是使用過程中的軟故障,靜下心來大部分故障你可以自已解決,首先檢查主機上的各種連線是否有松動、脫落,如果完好,再檢查應用,修改或重裝,重新啟動計算機後一般可以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再檢查WINDOWS系統,大部分問題在完善系統或重裝系統後都可解決,最後才是硬體的兼容性或故障問題,請及時送修。

電腦日常維護

你要知道,電腦如果工作不正常,不一定就是染上了病毒,也有可能是硬體或方面的問題。所以,遇到問題我們要全面考慮,時間長了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出來了。

如何判斷你的電腦是否中毒

下面我就再來講講關於電腦的維護的知識,這樣,你就可以處理一些日常遇到的電腦故障了。

首先,我們先來講講「磁碟碎片整理程序」,它是用來整理磁碟碎片的。

硬碟經過長時間使用後,如果經常存檔和刪除文件,那麼文件的存放位置就可能變得七零八碎,不是連續在一起,使硬碟讀取文件變慢,而經過整理後,會使文件讀寫更快捷一些。

咱們先看看Windows 98中磁碟碎片整理程序的用法。打開「開始」菜單,選擇「程序」,「附件」,「系統工具」中的「磁碟碎片整理程序」。

首先出現的窗口是驅動器選擇窗口,你可以在這個下拉列表中選擇要整理的驅動器,可以選一個驅動器,也可以選擇最下面一項「整理所有硬碟」,選好後按「確定」,就開始整理你所選擇的驅動器了。

這個「停止」和「暫停」按鈕分別停止和暫停整理過程,點這個「顯示資料」按鈕可以查看整理過程的詳細進展;上面的那個百分數顯示整理的進度。

有一點你要注意,在整理硬碟之前,最好把其它的程序都關閉,因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程序讀寫硬碟,「磁碟碎片整理程序」會重新開始,浪費你很多寶貴時間的。

除了整理磁碟,Windows還有一個程序可以修復硬碟錯誤。當然如果磁碟真的是物理損壞,那麼再好的也不可能將其修復,不過它能夠盡量將磁碟損壞部分中的信息讀出,然後再寫到磁碟的其它地方,這樣,你就可以及時地將有用的信息保存到其它地方,避免丟失,還有,如果因為不正常關機造成硬碟文件的混亂丟失,也需要它來修理。

我們還是看看怎麼使用它吧!打開「附件」中的「系統工具」,選擇「磁碟掃描程序」。屏幕上出現「磁碟掃描程序」窗口。

這一項是讓我們選擇要掃描的驅動器;這個「掃描類型」是指定掃描的方式,一般只需要選擇「標准」,只檢測文件及文件夾的錯誤就可以了,這么做速度比較快;如果你覺得硬碟工作不正常,懷疑有損壞的地方,那麼可以選為「完全」,包括「標准」檢測和磁碟表面檢測。

下面的「自動修復錯誤」是指定在發現磁碟錯誤時是否自動修復。

選好驅動器後點「開始」按鈕就開始掃描磁碟了。

最後再講一點,就是對待電腦死機的辦法,首先要先試試熱啟動,即同時按Ctrl、 Alt和Del鍵,這樣電腦不需自檢就可重新啟動了。

有些時候電腦死機時會封鎖鍵盤,熱啟動就不管用了,那麼這時就需按一下電腦主機上的Reset鍵,即復位鍵,電腦就會重新啟動。

但開關電腦時強大的電流會對電腦內的部件產生一定的沖擊,所以在需要重新啟動電腦時盡量使用Reset鍵,而不要關機再開機。

但是因為死機後重啟的電腦並不是正常關機,所以,電腦啟動時,系統有可能會自動啟動DOS下的磁碟掃描程序Scandisk來檢測硬碟,你也不要覺得奇怪。

另外,電腦一旦關機後,不要馬上開機,要等主機內運動的部件停穩後再重新開機,否則,對硬碟和風扇等運動部件會產生不良影響。

還有,如果你需要暫時離開,那麼不必關機,因為關一次再開一次對電腦的傷害要比多開一會兒大的多。

剛才說的這些雖然簡單,但如果你學會了使用,那麼平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就難不住你,學習電腦就會更加輕松。

電腦日常維護的誤區

當電腦使用的時間久了,就需要進行維護與保養,這點相信大家都已知道。可現在電腦的家庭維護與保養卻存在著一些小誤區,這可能是大家平常容易忽略的。

誤區一:用清洗盤清潔軟碟機和光碟機

常見的清洗盤有所謂的清洗軟盤和清洗光碟。清洗軟盤是一種用綿紙做盤面的3英寸軟盤,把它放進軟碟機,用滑鼠點擊「A驅動器」,使軟碟機讀盤旋轉盤面,就可利用綿紙擦洗磁頭。可這種綿紙做的盤面有太多纖維,用它來清洗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綿紙上的纖維在盤面旋轉中容易脫落而纏繞在磁頭上,而導致讀盤能力的下降或磁頭的損壞。現在軟碟機的使用率並不高,通常用不著經常清洗,如果實在是歲月久遠,乾脆拆開軟碟機,用脫脂棉蘸取清洗錄音機磁頭的清洗液親自擦洗。

還有一種清洗光碟,盤面上有兩排小刷子,用來清洗光碟機激光頭的。這種清洗光碟原本是用來清洗VCD機的,可筆者也見過有人用它來清洗電腦光碟機。如果你使用的是倍速、四倍速等(好古老啊!)老式低速光碟機,那玩意可能還管點用,因為VCD機使用都是低速光碟機。而現在大多數用戶使用的是高速光碟機,三十倍速、四十倍速或更高,當光碟在光碟機中如此高速的旋轉時,本來用來清洗光碟的刷子就會成為了激光頭的殺手,不僅會劃傷激光頭,而且有可能撞歪激光頭,使之徹底無法讀盤。

誤區二:用有機溶劑清潔電腦顯示屏

通常用戶在清洗自己的愛機時,會使用各種有機溶劑,比如說無水酒精。因為有機溶劑能夠溶解一些不易除去的污垢,便於用戶清洗。可是電腦的有些地方是很「嬌嫩」的,在使用有機溶劑時一定要小心。

顯示器屏幕就不宜用有機溶劑擦洗。現在的顯示器都比較高檔,為使之有更好的顯示效果和保護視力功能,其表面都塗有特殊的塗層,而有機溶劑則會溶解特殊塗層,使之效能降低或消失。光碟機的激光頭也不能用有機溶劑清洗,其原因是因為有些激光頭所用材料是類似有機玻璃的物質,而且有的還有增強折射功能的塗層,若用有機溶劑擦洗,會溶解這些物質和塗層,導致激光頭受到無法修復的損壞。其實用普通的鏡頭紙直接擦去顯示器和激光頭上的灰塵就可以了。

誤區三:在機箱通風口安裝稠密的濾塵罩

有些用戶非常注重電腦的清潔問題,而比較輕視散熱問題。於是,為了保持清潔的機箱或減少開箱擦洗的次數,在機箱通風口安裝柵格比較稠密的罩子,或者在原來的罩子上纏繞麻繩。這些方法的確是擋住了灰塵,可也大大降低了通風散熱的效果。在夏天大部分時間天氣比較炎熱,如果機箱內持續高溫,輕則會造成經常死機,重則會燒毀CPU等易積熱的零部件。其實如果你是家庭用戶,只要維持好放置電腦的大環境衛生,就不用使用過於稠密的濾塵罩。在炎熱的天氣里,與灰塵相比,散熱問題更重要。

筆記本電腦日常維護指南

筆記本電腦是一件精密的數碼設備,雖說不至於象豆腐一樣矜貴,但為了讓它能夠長期正常的為你效勞,讓他可以在長時間使用後不至於變成「黃臉婆」,保持你使用的舒適度,必要的保養措施還是要注意的。筆記本電腦的日常維護重點在於對筆記本電腦的愛護和定期的必要維護!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些簡便易行的保養措施,讓大家的愛機歷久長新,舒適使用。

筆記本電腦日常維護之環境篇

筆記本電腦能否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和你的使用環境和使用習慣有很大的關系,良好的使用環境和習慣能夠減少維護的復雜程度。筆記本電腦最忌震動,包括跌落、沖擊、拍打和放置在較大震動的表面上面使用,這些惡劣環境很容易造成筆記本電腦的外殼、硬碟和屏幕損壞,不過放在腿上使用則不在此禁忌之列,只要不是一邊跳Disco一邊使用筆記本電腦。其他諸如在行駛的車輛上使用筆記本電腦也容易造成硬碟的損壞。

強烈的電磁干擾也將會造成對筆記本電腦的損害,不過筆記本電腦的外殼大都有屏蔽塗層。這種情況一般是發生在設計不完善的筆記本電腦上或者電磁干擾特別強烈的地方,例如電信機房,強功率的發射站以及發電廠機房等地方,有些電磁屏蔽設計不良的筆記本電腦在這些地方會頻繁死機或者停滯,但是一般的個人用戶都不會遇到這樣的環境。

此外,潮濕的環境也對筆記本電腦有很大的損傷,包括將水和飲料潑到筆記本電腦上,以及在濕度很大的地方使用筆記本電腦,目前市場上的民用筆記本電腦基本上沒有防水設計(除IBM的筆記本電腦),潑到筆記本電腦上的液體會順著鍵盤的空隙流入主板,然後就是一縷輕煙上西天……類似的情況還有將在低溫環境下(例如空調強勁的房間)的筆記本電腦移動到溫暖的環境,機器內將會產生一些凝結的露水,也有可能造成主板的短路以致損壞,所以在筆記本電腦的旁邊最好不要放置液體,將機器從低溫環境下移動到溫暖的環境時,要先關機然後靜置20分鍾左右讓機器內的結露蒸發,以免造成損壞, 對筆記本電腦有較大損害的還包括在灰塵和煙霧較重的環境工作,灰塵和煙霧中的顆粒會隨著風扇帶起的散熱氣流污染筆記本電腦的散熱系統,造成散熱能力下降,灰塵嚴重時會造成短路甚至是卡死風扇(不是誇張,我見過的)。實際使用中最容易為人忽略的就是桌面的灰塵也會被散熱風扇吸入筆記本電腦中,因此請注意桌面的清潔。

『拾』 如果查看電腦執行過哪些動作

有很多種方法的:
1.給自己的電腦用戶設置個密碼,離開時按下win+L,鎖定電腦
2.設置個屏保密碼,屏保時間1分鍾,你等到屏保出現的時候再離開電腦
3.下載個掛機鎖屏的軟體,網上有很多類似的軟體
4.把你的重要文件給加密隱藏,可以使用很多加密軟體的
5.如果是逼近本可以使用一個顯示器關閉工具,離開的時候可以雙擊關閉顯示器,並且設定為鎖定鍵盤滑鼠,只有按下正確的快捷鍵才會解除
6.可能還有其他方法、、、

閱讀全文

與電腦交付過程有哪些動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戰神平板電腦中毒了該怎麼辦 瀏覽:81
組裝電腦無線網 瀏覽:396
蘋果電腦cad安裝 瀏覽:795
電腦開機時出現個橫桿怎麼搞 瀏覽:32
蘋果手機制定牆紙軟體 瀏覽:64
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指標 瀏覽:315
電腦屏幕條紋截屏 瀏覽:600
蘋果電腦cd一個文件夾 瀏覽:748
做歌軟體蘋果 瀏覽:40
電腦中照片刪除如何復原 瀏覽:513
電腦屏幕受撞擊後黑半邊屏了 瀏覽:294
電腦上不去網了怎麼辦 瀏覽:318
手機鎖屏後軟體 瀏覽:239
藍牙連接電腦安裝什麼驅動 瀏覽:676
電腦視頻軟體下載 瀏覽:828
蘋果系統電腦升級 瀏覽:697
電腦反復提示讓我更新win10 瀏覽:273
蘋果手機免費製作賀卡軟體 瀏覽:242
在電腦上如何創建30天的表格 瀏覽:333
如何電腦篩選大於300的數字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