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也就是中央處理器,是整台電腦的核心。
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
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
CPU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B. 電腦中cPU是什麼功能
中央處理器功能:控制調配、執行通用運算的核心硬體單元;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核心。
中央處理器簡稱CPU,是1971年推出的一個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CPU包含運算邏輯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並具有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等功能。其自產生以來,在邏輯結構、運行效率以及功能外延上取得了巨大發展
(2)電腦配置cpu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央處理器CPU工作過程:中央處理器CPU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並對指令解碼。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後發出各種控制命令,執行微操作系列,從而完成一條指令的執行。指令是計算機規定執行操作的類型和操作數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個位元組或者多個位元組組成,其中包括操作碼欄位、一個或多個有關操作數地址的欄位以及一些表徵機器狀態的狀態字以及特徵碼。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數本身。
C. 電腦cup是什麼
CPU包括運算邏輯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英文Logic components;運算邏輯部件,可以執行定點或浮點算術運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邏輯操作,也可執行地址運算和轉換。查看電腦cpu的配置步驟如下。
1,打開windows10系統,在左下角點擊「開始」,右鍵點擊。
D. CPU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在電腦配置中是否是最重要的
現在大家每個人基本都擁有一台屬於自己的計算機 ,但是可能現在對大家對計算機的一些組成都不太熟悉 ,計算機主要是由五個部分組成 分別是控制器 ,運算器, 存儲器 ,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CPU可以說是中央處理器 ,是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 ,也是電腦的一個核心配件 ,現在學計算機的同學都知道CPU主要他就負責讀取電腦中的一些命令,主要就是執行命令的一個核心部件 ,它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分別就是控制器和運算器,在計算機的結構中,CPU可以說是占據了一個主導的地位,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核心 。
E. 電腦cpu是什麼
CPU也就是中央處理器,是整台電腦的核心。像你的心臟和大腦一樣。代表了計算機的檔次、性能!當然PC機一般有INTEL和AMD公司生產。
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
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
CPU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F. 電腦CPU是什麼,和顯卡有什麼區別
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作用不一樣。CPU是電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顯卡不要,電腦也可以正常運行的。
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稱顯示介面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
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
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民用和軍用顯卡圖形晶元供應商主要包括AMD(超微半導體)和Nvidia(英偉達)2家。現在的top500計算機,都包含顯卡計算核心。在科學計算中,顯卡被稱為顯示加速卡。
G. 配置電腦時怎麼選CPU
裝機時候要根據你的整機預算來選擇CPU,你要是想單純的分辨CPU 的基本類型那麼:
Intel處理器中i3/i5/i7/i9這是CPU的等級,和至強的E3/E5/E7差不多,在等級上面低等級不一定打不過高等級的,被反殺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因為等級而看低某些cpu。
CPU等級後面(i3/i5/i7/i9)會跟著4個數,而這四位數的第一個數字代表著版本,比如i7-8XXX,就是代表i7系列的第8帶版本了。
而cpu版本後面的3位數字就是表示Intel SKU型號,而數字越是大,那麼就是型號就越新,那麼性能自然也就越好了,當初性價比最好的i5-8600的性能就比i5-8500的新能高上許多,而這個也就只是一個數字的差別。
cpu的最後一位就比較特殊了,不帶字母的就不用管了,是一張普通的cpu,而那些帶字母的有著一些其他含義。
字母B:焊接在主板上的CPU,採用整合封裝,比如i5-8500B,這種處理器適合緊湊型的特定的設備。
字母C:五代酷睿上出現的短命一代,如i7-5775C,表示有最強的核顯Iris Pro 6200。
字母G:Intel和AMD合作的產品,Intel提供CPU核心,AMD提供GPU核心,通常叫Kaby Lake G處理器。
字母H:移動版CPU,支持超線程,比如i5-8400H。
字母HK:移動版CPU才有,在H的基礎上,增加超頻,比如i9-8950HK。
字母HQ:筆記本七代酷睿才有,四核八線程,比如i7-7920HQ
字母K:支持超頻,比如i5-8600K。
字母M:酷睿五代後就沒有了,表示標壓雙核移動版CPU,筆記本常見,比如i5-4310M。
字母R:移動版處理器,和C後綴一樣,封裝不同,比如i7-5775R。
字母T:低功耗版台式CPU,頻率和睿頻都降低,比如i7-8700T。
字母U:低電壓版的筆記本CPU,輕薄本常見,比如i7-8550U。
字母X:發燒級台式處理器,屬於X99、X299平台,比如i9-7900X。
字母XE:高端的發燒級,比如i9-7980XE。
字母Y:超低電壓版本,平板電腦用,用於省電的,效果很明顯性能不好,現在就不再出現了。
Y代表超低電壓的,除了省電,沒別的優點的了,是不能拆卸的;
K表示不鎖倍頻的可以超頻。
H. 什麼是CPU配置
CPU沒有具體配置,只有具體型號。
電腦有配置:
電腦的配置,是衡量一台電腦好壞的標准。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顯示器等。
CPU:
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三級緩存,核心數量。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三級緩存越大,核心越多。速度越快的CPU只有三級緩存影響相應速度。
內存:
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DDR3-1600),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而處理數據的速度主要看內存屬於哪種類型(如DDR就沒有DDR3處理得快)。
主板:
主要還是主板的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硬碟:
硬碟分為固態硬碟(SSD)、機械硬碟(HDD)、混合硬碟(SSHD),固態硬碟速度最快,混合硬碟次之,機械硬碟最差。越大的硬碟存的文件就多,(如存放電影,音樂等)首先硬碟的數據讀取與寫入的速度和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到高速硬碟在筆記本電腦中由於電腦移動振動意外刮傷硬碟碟片以及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顯卡:
要注意顯卡的流處理能力以及顯存大小和顯存位寬,越大越好。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
電源:
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一般300W就足夠一般家庭電腦用功率,500W大部分電腦都沒有問題了),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腦各個電子元件穩定的電壓以及電流都是電腦壽命的關鍵。
顯示器:
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如DVI和VGA介面),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
I. 電腦cpu是什麼有什麼用.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
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具體如下: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計算機的可編程性主要是指對中央處理器的編程。1970年代以前,中央處理器由多個獨立單元構成,後來發展出由集成電路製造的中央處理器,這些高度收縮的組件就是所謂的微處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處理器最為復雜的電路可以做成單一微小功能強大的單元。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器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9)電腦配置cpu是什麼擴展閱讀:
CPU的物理組成部分:
1、邏輯部件
英文Logic components;運算邏輯部件。可以執行定點或浮點算術運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邏輯操作,也可執行地址運算和轉換。
2、寄存器
寄存器部件,包括寄存器、專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點數和浮點數兩類,它們用來保存指令執行過程中臨時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數和中間(或最終)的操作結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處理器的重要部件之一。
3、控制部件
英文:Control unit;控制部件,主要是負責對指令解碼,並且發出為完成每條指令所要執行的各個操作的控制信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央處理器
J. 電腦中的CPU是干什麼用的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負責程序運行。
在向大家介紹CPU詳細的情形之前,務必要讓大家弄清楚到底CPU是什麼?它到底有那些重要的性能指標呢?
CPU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我們翻譯成中文也就是中央處理器。CPU(微型機系統)從雛形出現到發壯大的今天(下文會有交代),由於製造技術的越來越現今,在其中所集成的電子元件也越來越多,上萬個,甚至是上百萬個微型的晶體管構成了CPU的內部結構。那麼這上百萬個晶體管是如何工作的呢?看上去似乎很深奧,其實只要歸納起來稍加分析就會一目瞭然的,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而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數據)後,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器)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 CPU作為是整個微機系統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種檔次微機的代名詞,如往日的286、386、486,到今日的奔騰、奔騰二、K6等等,CPU的性能大致上也就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在這里我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些CPU主要的性能指標:
第一、主頻,倍頻,外頻。經常聽別人說:「這個CPU的頻率是多少多少。。。。」其實這個泛指的頻率是指CPU的主頻,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英文全稱:CPU Clock Speed,簡單地說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主頻越高,一個時鍾周期裡面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當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CPU它們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非所有的時鍾頻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樣。至於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的:主頻=外頻x倍頻。
第二:內存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Memory-Bus Speed。CPU處理的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呢?學過一點計算機基本原理的朋友們都會清楚,是從主存儲器那裡來的,而主存儲器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了。一般我們放在外存(磁碟或者各種存儲介質)上面的資料都要通過內存,再進入CPU進行處理的。所以與內存之間的通道棗內存匯流排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性能就顯得很重要了,由於內存和CPU之間的運行速度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因此便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通信速度。
第三、擴展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Expansion-Bus Speed。擴展匯流排指的就是指安裝在微機系統上的局部匯流排如VESA或PCI匯流排,我們打開電腦的時候會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就是擴展槽,而擴展匯流排就是CPU聯系這些外部設備的橋梁。
第四:工作電壓,英文全稱是:Supply Voltage。任何電器在工作的時候都需要電,自然也會有額定的電壓,CPU當然也不例外了,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286棗486時代)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那是因為當時的製造工藝相對落後,以致於CPU的發熱量太大,弄得壽命減短。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近年來各種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以解決發熱過高的問題。
第五: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簡單地說就是CPU到底能夠使用多大容量的內存。16位的微機我們就不用說了,但是對於386以上的微機系統,地址線的寬度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訪問4096 MB(4GB)的物理空間。而今天能夠用上1GB內存的人還沒有多少個呢(伺服器除外)。
第六:數據匯流排寬度。數據匯流排負責整個系統的數據流量的大小,而數據匯流排寬度則決定了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內存以及輸入/輸出設備之間一次數據傳輸的信息量。
第七:協處理器。在486以前的CPU裡面,是沒有內置協處理器的。由於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機CPU的浮點運算性能都相當落後,相信接觸過386的朋友都知道主板上可以另外加一個外置協處理器,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浮點運算的功能。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置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於增強浮點運算,含有內置協處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類型的數值計算,某些需要進行復雜計算的軟體系統,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協處理器支持。
第八:超標量。超標量是指在一個時鍾周期內CPU可以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像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486以下的CPU屬於低標量結構,即在這類CPU內執行一條指令至少需要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時鍾周期。
第九:L1高速緩存,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對會提高不少,所以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爭加大L1級高速緩沖存儲器容量的原因。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第十:採用回寫(Write Back)結構的高速緩存。它對讀和寫操作均有效,速度較快。而採用寫通(Write-through)結構的高速緩存,僅對讀操作有效.
第十一:動態處理。動態處理是應用在高能奔騰處理器中的新技術,創造性地把三項專為提高處理器對數據的操作效率而設計的技術融合在一起。這三項技術是多路分流預測、數據流量分析和猜測執行。動態處理並不是簡單執行一串指令,而是通過操作數據來提高處理器的工作效率。
動態處理包括了棗1、多路分流預測:通過幾個分支對程序流向進行預測,採用多路分流預測演算法後,處理器便可參與指令流向的跳轉。它預測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位置的精確度可以達到驚人的90%以上。這是因為處理器在取指令時,還會在程序中尋找未來要執行的指令。這個技術可加速向處理器傳送任務。2、數據流量分析:拋開原程序的順序,分析並重排指令,優化執行順序:處理器讀取經過解碼的軟體指令,判斷該指令能否處理或是否需與其它指令一道處理。然後,處理器再決定如何優化執行順序以便高效地處理和執行指令。3、猜測執行:通過提前判讀並執行有可能需要的程序指令的方式提高執行速度:當處理器執行指令時(每次五條),採用的是「猜測執行」的方法。這樣可使奔騰II處理器超級處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提升軟體性能。被處理的軟體指令是建立在猜測分支基礎之上,因此結果也就作為「預測結果」保留起來。一旦其最終狀態能被確定,指令便可返回到其正常順序並保持永久的機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