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可以。不過很麻煩哦。
因為PC硬碟USB電源帶不動,所以是要電源驅動的,帶個大電源就不是很方便,移動是方便,就是體積受不了,還要到處找220V的電源插頭!
不過可以買個移動硬碟盒,把硬碟裝里邊。如果你的硬碟是ide介面就買並口的。如果是sata就買串口的硬碟盒。到電腦城一問便知,價格在50至120元不等。
B. 台式電腦里的硬碟可以拆下來當u盤用,做啟動盤嗎
台式電腦里的硬碟可以拆下來當U盤用,只需要配備相應的轉接卡,或者安裝為移動硬碟,即可用於製作啟動盤。
無論是U盤還是移動硬碟,都可以用啟動盤製作工具製作為啟動盤,用於安裝系統。台式機的3.5寸硬碟拆下來做成移動硬碟,也可以用來製作啟動盤。但是3.5寸硬碟需要外接供電,所以使用時還要連接電源適配器,相對於2.5寸筆記本硬碟做的移動硬碟,使用起來相對更為不便。
C. 硬碟是否可以當U盤一樣使用應該怎樣做
我們都知道,當U盤插入電腦的時候,電腦顯示U盤的盤符是可移動存儲設備,因此我們可以把U盤當硬碟使用。那麼反過來呢?硬碟是否可以當U盤一樣使用呢?因此便有了以下的實驗。
新買了一個1T都大硬碟,但反復數次做U盤啟動都不成功,首先懷疑自己分區有問題,先後在多個分區工具下分區都不能正確引導,不成功;後認為是啟動軟體有問題,先後換了7、8個啟動軟體都不成功,郁悶呀。
沒辦法只好請教「專家」,到電腦專賣店請專業都維修人員幫忙,結果也沒做成,但給出了兩個方面答復:一部分人說啟動軟體有問題,另一部分人說U盤啟動不支持大硬碟(不能超過320G),如果軟沒問題,難道真是不支持大硬碟?於是開始新的嘗試,終於如願,現便將經驗分享給大家。
首先,將你的1T移動硬碟分區,建立一個小於30G的主分區,其它邏輯分區大小自定,軟體最多支持3個邏輯分區。如果分區不夠可以在做好啟動後用分區工具再調整。
其次,下載杏雨梨雲U盤系統2011
第三,將你的移動硬碟插入電腦,運行杏雨梨雲U盤系統2011程序,彈出安裝窗口,在「請選擇要操作的磁碟」窗口中就會出現你的移動硬碟名稱及容量,在「請選擇安裝方式」中請選擇移動硬碟多分區安裝,然後點擊「繼續」,接下來是分區數量和大小都窗口,第一個是主分區,就是安裝啟動軟體都分區,要小,好像是不能超過30G,安全期間我建議10G以內,畢竟只是啟動軟體,最多幾百兆,再下一步就是格式硬碟,時間需要幾分鍾,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安裝。
第四,製作好後,你將電腦設置成移動硬碟啟動,重啟電腦就可以了。
或許你會覺得我這樣的實驗太過費時費力,其實很多時候實驗的過程是在於其樂趣。在網上有很多把U盤當硬碟使用的成功例子,那麼今天我們也為大家證實了硬碟可以反過來當U盤使用,是不是覺得很有樂趣呢?喜歡探索的朋友們不妨也動手試試吧。
D. 如何把電腦硬碟變成U盤
電腦硬碟是無法變成u盤的,但是可以當作移動硬碟使用。
1
隨著網路和多媒體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經常遇到以gb為單位的大容量數據交換,面對這樣大塊頭的數據,硬碟無疑是最佳的載體,然而普通硬碟是安裝在機箱中,並且安裝了操作系統,因此不易於移動。硬碟盒的作用就是對一塊硬碟起到物理保護作用,同時使用便於移動的連接方式,實現移動硬碟的作用。
2
移動硬碟盒的介面主要有:並口、usb2.0、ieee1394、usb3.0、esata,等。
3
移動硬碟盒分為2.5英寸和3.5英寸兩種標准。這個標準是基於硬碟尺寸的。
E. 硬碟能不能當作U盤用
當然可以,那就要看你的電腦是什麼介面,以前的老闆子是IDE介面,可以接2塊,現在都是串口,基本都可以接4塊,也有接更多的,也有少的 ,總之把硬碟當移動硬碟用,哥們截個圖給你!
詳細介紹:
普通硬碟+硬碟盒=移動硬碟
從介面來看,現在市場上有兩種主流介面:USB1.1與USB2.0。USB1.1的傳輸速度是12Mbps,而USB2.0可以達到480Mbps,由於這兩種介面的傳輸速度相差巨大,因此一定注意考慮自己的需求;如果經常需要傳送大容量的數據,USB2.0是必要的選擇。當然了,是否購買USB2.0硬碟也應當考察你的主板能否支持USB2.0,如果不能支持,USB2.0就算白買了。現在,這兩種不同傳輸速度的硬碟盒在同一品牌上的差價大約50~100元。建議主板能支持USB2.0的消費者,以優先購買USB2.0硬碟盒為佳,而且USB2.0介面在各種移動設備、數碼設備上也越來越普及,各主板廠商的新款主板產品也紛紛把USB2.0作為標准配置,USB1.1已經趨於淘汰。
從介面卡的規格來看,硬碟盒分大板、小板兩種。這兩種板子採用的介面晶元也是不一樣的。也許是成本方面的原因,小板連接方式有一定問題,它連接硬碟是直接插裝的,所以時間長了可能會有松開問題,而且,小板的硬碟盒的盒體較薄。大板的硬碟盒比較緊湊,盒體也較厚。一般,大板硬碟盒比小板硬碟盒貴50左右。
從硬碟盒的材料來看,主要有鋁合金與塑料兩種。鋁合金散熱較好,而且外觀更為時尚;塑料材質的硬碟盒卻有價格優勢。所以要依自身情況購買。DIY嘛,自己喜歡才行。
現在,市場上還有一些硬碟盒+硬碟的完整組裝產品,並且具有自己的品牌,這種品牌移動硬碟與前面提到的DIY移動硬碟就像品牌機和兼容機的區別一樣。這種產品售後服務較有保障,但價格也高了不少。
需要強調的是,前面我們對筆記本硬碟的選購一帶而過,但是讀者朋友們卻不能忽視硬碟選購問題,因為現在IBM筆記本硬碟還是有水貨或者返修貨。
移動硬碟使用中可能會遇到兩種問題:
1、兼容性問題。多數情況下是由於主板BIOS的問題,只要即時升級一般都能夠解決。
2、供電不足問題。某些情況下,主板USB口(特別是筆記本電腦)的驅動能力不夠,這時候就可能要從PS/2介面取電了。當然,如果外接電源後都無法解決問題最好回到銷售商那裡要求更換。
怎麼樣選購"移動硬碟盒"?
至今日,移動硬碟盒的發展也已經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了。從最早的並口移動硬碟盒,到現在應用最廣泛的USB2.0+IEEE1394介面移動硬碟盒;從當初的抽屜式硬碟盒,到現在更為方便的外置式移動硬碟盒。可以看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給我們消費者帶來的便利,還會越來越多。
不過,由於介面越多,相應的功能就越多;而生產產品的成本就會越高,這自然就會影響到成品的價格也會隨之上漲。但如今的市場里,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是最高的,因此在選購上還是要看清楚自己到底應該選擇什麼,然後再出手!
目前市面上的移動硬碟盒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持筆記本硬碟的2.5英寸的硬碟盒(還分為薄盤和厚盤);另一種是支持普通3.5英寸硬碟的硬碟盒。本文將首先以可支持筆記本硬碟的2.5英寸移動硬碟盒為例,來為大家介紹移動硬碟盒在購買之前您所應該知道的事情。
●移動硬碟盒的介面
目前主流2.5英寸移動硬碟盒的介面主要有兩種:USB、IEEE1394。
USB介面的移動硬碟盒是目前的主流產品,其最大優點是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和即插即用, 在Windows Me/2000/XP下無須安裝驅動程序即可正常工作。根據標準的不同,USB介面分為1.1和2.0標准,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傳輸速度的不同,USB1.1介面的傳輸速度只有12Mbps,而USB2.0介面的傳輸速度高達480Mbps。因為USB標準的向下兼容,所以目前所有主板上的USB介面都可以支持1.1標准,但2.0標准只在最新的主板上才提供。盡管USB2.0標準的硬碟盒價格比1.1標準的要貴100元左右,但其速度性能的提高是質的飛躍(當傳輸較大的數據時,1.1標准介面那種漫長的等待實在讓人心煩)。因此請盡量購買USB2.0介面的移動硬碟盒,就算你的主板不支持,也可以為今後的升級留下餘地或者再配一塊USB2.0介面卡。
IEEE1394俗稱「火線」,這種介面的數據傳輸率理論上可達到400Mbps。但由於IEEE1394介面在如今的主板上並不普及,因此往往需要配備一塊價格不菲的專用IEEE1394介面卡才能工作。因此,這種選擇導致付出的成本較高,且不同的計算機之間不易通用,不適合於大部分普通用戶。但在某些從事制圖、動畫、美工工作的消費者來講,在MAC機和PC機上移動數據,還是非常需要「火線」介面的幫助的。
選購TIPS:熟知您的使用環境,然後決定購買什麼介面的硬碟盒,是您需要做的第一步。
●移動硬碟盒的電源
關於硬碟盒的電源,這一點主要是針對選擇USB介面的移動硬碟盒的朋友的。由於USB口的最大供應電流為500毫安,在某些時候,不能滿足一些2.5英寸硬碟工作的要求。如果硬碟長期在低於額定電流下工作,那麼就很容易出錯甚至損壞。其表現為硬碟經常丟失數據、格式化時無法完成顯示出錯、以及在某些計算機(尤其是筆記本電腦)上無法使用。
如果這樣,你只能選擇可以使用外接電源的硬碟盒或購買一條USB-PS2介面取電線來解決,不過有的硬碟盒採用低溫內置電源的設計,這可以免去額外攜帶外置變壓器的麻煩。如果你是使用舊式筆記本硬碟,也要留意此問題,早期型號的筆記本硬碟耗電量往往偏高,使用電流為700毫安~1200毫安的均有。
選購TIPS:朋友們在選購硬碟盒的時候,一定要事先注意察看一下配套筆記本硬碟對電流的需求。
●移動硬碟盒所用的晶元
畢竟組建移動硬碟的目的,是要讓其中的數據「動起來」的。因此那些用來控制數據「吞吞吐吐」的「USB2IDE」橋接主晶元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不可否認,好的晶元在傳輸速度上就是要快不少。目前市面上能見到的用於移動硬碟傳輸的晶元,主要有GL811晶元、CS8813系列晶元、ALi M5621晶元、ALiM5642晶元、NEC晶元、Oxford晶元、ISD300晶元(In-System)等。
據硬碟盒市場里資深人士分析,移動硬碟盒的價格高低,和其所用晶元有非常直接的關系。我們大致可把這些晶元分為高、中、低三大類。高檔方面,上述晶元中就有NEC、Oxford晶元,它們單晶元的平均成本價大約在70~110元左右。中檔方面,有ALi的晶元,成本價在20~50元之間。而低檔方面,則有GL811、CS8813等晶元,成本價也就10元~20元之間。
目前公認最好的USB/IEEE1394橋接晶元,應該說就是Oxford的OXFW922晶元了。它不僅兼容性好,而且傳輸速率高,更有網友說,這是目前唯一可支持到200GB硬碟的USB橋接晶元。而我們所看到的OXFW911晶元, 作為Firewire-IDE晶元,事實上也已經成為了存儲行業的標准了。NEC的晶元,在市場里則很少能見到。但這並不是說它名聲不好,而是它的價格成本很高,一般下游廠商礙於成本限制,通常都不會去選擇NEC的晶元產品。可是作為國際IC大廠,它的產品品質在業界還是被普遍公認的。而in-system的ISD300晶元,則是屬於第一批通過USB-IF認證測試的USB2.0控制晶元,資歷比較老。能用上它的移動硬碟盒設備,一般也都可能屬於高檔產品。
ALi晶元產品,是由台灣老牌IC製造商揚智科技所生產的。ALi一直標榜自己是一家中國企業,據說其部分產品研發也已經牽到了上海附近,喜歡國貨的朋友有得選擇了。揚智科技在產品成本控制上一向有其獨到之處,因此產品的性價比很不錯。使用此類晶元的硬碟盒往往價格比較低廉一些。
GL811和CS8813晶元都屬於比較廉價的晶元,但在市場里它們也都是可支持USB2.0規范的晶元。(事實上以上所有的晶元都可支持USB2.0規范,USB1.1的已經很少見了)由於有不少的移動硬碟盒都習慣於採用這些晶元來降低成本,所以在市面上,它們的份額也還是蠻高的。
選購TIPS:對於普通用戶,可能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關注晶元。不過對於比較「斤斤計較」的發燒友來言,這甚至也是樂趣所在。
F. 各位大俠 電腦硬碟可以做U盤用嗎
不可以
筆記本的硬碟可以做U盤
只要在硬碟外邊做個外接USB埠就行
價格在15塊左右
G. 硬碟可以當U盤用嗎可以的話怎樣連接到電腦用USB介面連接!
硬碟可以當U盤使用,但確切地說應當叫移動硬碟,要連接在U口上需要這樣操作。
1、買個硬碟盒子回來。其線纜一定要與硬碟介面相同。
2、把硬碟安裝到硬碟盒子里。再把相對應的線纜接插上。
3、用硬碟盒子自帶數據線一關接在硬碟盒子上,一頭接在電腦U口上。
4、打開我的電腦看下識別出來沒有,如識別出來了,且能打開,就成功了。
H. 電腦硬碟可以當U盤嗎
可以!只要買一個移動硬碟盒,把硬碟裝到盒子里後,讓硬碟也像U盤一樣通過USB介面連接電腦了!
I. 台式電腦主機拆下來來的硬碟能裝到硬碟盒裡當優盤用嗎
舊電腦上拆下來的硬碟可以做移動硬碟用。這就是您說的當u盤用吧。
不需要改裝,只要將硬碟拆下來,裝進移動硬碟盒,然後通過USB介面插到電腦上就能用了,即插即用。
移動硬碟盒的作用就是對一塊硬碟起到物理保護作用,同時使用便於移動的連接方式,實現移動硬碟的作用。
(9)電腦硬碟能當u盤用嗎擴展閱讀:
移動硬碟盒選購注意事項
1、需要選擇兼容性強的硬碟盒,能夠支持USB3.0標准,其理論傳輸速度最高達5Gbps(640MB/s),相比傳統的主控晶元方案傳輸速率翻倍,也能向下兼容USB2.0。
2、挑選帶獨立電源供電回介面的設備,沒有帶獨立電源供電的常見情況下傳輸一切正常,但是連接大功率設備時會出現讀取不穩定等現場,那是供電不足產生的原因,配備獨立供電電源,更能快速識別答和穩定使用,其實這也是選擇穩定性的一個要素。
3、在選購硬碟盒還要考慮安裝和更換硬碟的便利性,最好的設計當然是不需要看說明書就能嫻熟使用,對應連接所有能看見的線和介面,即插即用不需要費力看說明書,這才是易用的硬碟盒打開的正確方式。
J. 硬碟可以當U盤使用嗎
閑置硬碟可以利用轉接設備,將其與電腦相連,作為U盤使用。這些設備有:
1、移動硬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