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年前的電腦能裝固態硬碟嗎老筆記本電腦換個固態硬碟有用嗎
❶ 10年前的筆記本電腦能安裝1t多大內存固態硬碟嗎
10年的筆記本電腦可升級4G內存和256g固態硬碟,對於老式的筆記本電腦,最小的內存應該為4G,並且加裝256g固態硬碟。
❷ 舊電腦能換固態硬碟么
當然可以。我2009年買的780主板的破電腦,目前主板音效卡有小故障,半載網卡報廢(獨立網卡替代),硬碟報廢,但雙11我還是買了個新款SATA3.0的固態硬碟。裝上好使——就是直接啟動不行,主板不認,用U盤啟動後選擇從硬碟啟動——神奇的正常開機了!
老電腦使用SSD,有可能有類似兼容性問題,但一般不是不可解決的
❸ 老筆記本電腦換個固態硬碟有用嗎
那個年代的筆記本電腦採用的是SATA2硬碟介面,雖然速度方面比SATA3慢了一半左右,但換上固態硬碟其實還是可以做到非常流暢的。玩游戲什麼的就不用想了,不過上上網、聊聊天、看看視頻還是可以輕松實現的,將其送給家裡的老人用也非常合適。由於性能方面不抱太大的期望,因此給老爺機選固態硬碟時選擇最便宜的就行了,當然牌子大一點比較好,太便宜的話容易出問題,容量方面建議120G,太小不夠用,太大沒必要。
筆者的老爺機是聯想旭日C467,這台筆記本有多老大家可以自己了解下,假如不換固態硬碟的話裝win10後開機至少需要2-3分鍾才能進行操作,並且操作過程中卡頓頻頻,連最基本的上網體驗都非常的痛苦。換硬碟過程就不贅述了,擰螺絲、換硬碟、擰螺絲。
換硬碟、裝系統的過程非常順利,換好硬碟後跑個分,雖然這樣的分數非常的糟糕,但能出現在已有十多年歷史的古董機上還是非常讓人興奮的。
某數字軟體給出的開機時間是13.33秒,並且將這台換了固體硬碟的古董機鑒定為「五星級神機」。當然這些數字看看就好,參考意義並不大。實際體驗後發現開網頁、看視頻什麼的都非常的流暢,至於游戲根本沒測試,想著換塊固態硬碟就能重新變為游戲神機的話那就太異想天開了。
❹ 十年前老電腦可以裝固態硬碟嗎
10年前的老電腦應該還是IDE介面的機械硬碟,現在的硬碟都是SATA介面的了,不通用!
❺ 台式電腦用十年了裝個固態硬碟還能用幾年
您好,要看怎麼用。
能用5年以上。比如100G的SSD硬碟,可以全盤寫入的次數是3000次,就是30TB的寫入量,按一天寫入硬碟量20G計算,可以用1500天,就是4年,但每天寫入20G的情況基本很少,尤其辦公用;
即使寫入量達到30TB也不是不能用了,只有當替換壞塊的備用塊沒有了,容量就會逐漸減少。所以如果不是那種作為伺服器使用的話,SSD硬碟可以不用考慮磨損的壽命。但如果出現電路元件或固件故障損壞是另一種情況,不過現在好多SSD都保修5年的,所以不用怕壽命的。
❻ 這個電腦10年買的請問能裝SATA2.0介面么,是筆記本就是運行很慢想裝個固態硬碟
可以,sata介面的固態就可以,sata版本互相兼容,就是速度慢點而已
❼ 10年前的老電腦能裝固態硬碟嗎
10年前其實還不算老,b75以上級別的主板都支持sata3.0。
在速度方面不會被影響到。
很多老舊的機器都是靠著固態硬碟提升速度。
❽ 10年前的老電腦能裝固態硬碟嗎
肯定可以,十年前的電腦,基本都是雙核配置了,主板上都帶有sata介面,只是是sata2.0速度,比現在的sata3.0速度慢一倍,實際是只有200M到230M/S(sata3.0普通固態速度達到450M/S左右),但依然比普通機械硬碟的100M/S的速度要快。
❾ 老筆記本有必要升級加固態硬碟嗎有什麼作用呢
基本有必要升級加裝固態硬碟嗎?有什麼作用呢?其實吧,老筆記本也是有必要升級加固態硬碟的,為什麼要加固態硬碟呢?因為固態硬碟是現在市面上一種全新的硬碟,那麼它的讀取速度是比原來的機械硬碟要快上很多,那麼對於我們的電腦使用來說,固態硬碟是能夠保證我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電腦能夠更加快速的作出反應,我們在讀取文件的時候,如果使用固態硬碟存儲文件的話,讀取文件是非常的快的,那麼老筆記本的話使用固態硬碟那麼,老筆記本基本就能夠性能大大的提升,以更加方便的我們日常的工作所需要。
所以說你如果想要將老筆記本還能夠正常使用的話,必然是要加裝固態硬碟的,因為固態硬碟能夠提升了筆記本的運行速度,提取文件的速度,這些都是固態硬碟給老電腦帶來的性能上的提升
❿ 10年老電腦加裝固態硬碟8G內存能裝W10嗎卡
內存和固態確實可以增加系統的流暢度,但如果處理器的性能無法滿足系統需求仍然會卡頓。
10年前的電腦如果是intel 雙核以上的奔騰、酷睿系列的處理器就可以完全流暢使用win10系統;如果是AMD的處理器則需要 四核以上規格的處理器才可以流暢使用win10.
『貳』 為老古董筆記本加裝固態硬碟該如何選擇
隨著技術進步,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也越來越短。諸如手機、筆記本這類產品,可能一年之間會推出很多個版本的更新,所以說「追新」這件事兒,還是要量力而行。
我想看這篇文章的你,應該已經知道「SSD固態硬碟」對於筆記本性能有著怎樣的提升,這里也沒必要在這部分多講。下面就來和大家聊聊,為「老古董」筆記本加裝固態硬碟,該如何選擇。
換硬碟的時候,容量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出發點。按照正常的思路,指定是容量越大越好,不過就目前而言,大容量固態硬碟的價格還是偏高。個人建議,如果你的本確實有些年頭了,最好選擇256GB以下的,畢竟「再戰五年」應該夠嗆,著實沒必要投入太多。
去京東看了一圈,我選擇來用這塊「浦科特」的固態硬碟作為示例,來說下選擇它的原因。
首先是價格,300-500價格區間內,可以接受;另外一個就是品牌,目前做固態硬碟的廠商並不在少數,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不過從歷來的口碑以及品控來看,Intel、三星、浦科特、鎂光這幾家是排在第一梯隊的廠商,包括售後在內各方面相對有所保證,如果對固態硬碟不是特別了解,建議考慮大品牌。
和其它產品一樣,如果不是你身邊有朋友用過,可以提供最為實際的參考建議,很多時候我們了解它的方法只能通過一些評測文章或者官方給出的參數配置表,來獲取相應的信息。上圖是我從京東截取的一張數據相對比較詳細的配置表,但有時候你會發現它給出的配置表有些數據沒有列出來(如下圖),這時候就需要根據產品型號去官網自行查詢了。
下面來重點說下,面對一張完整的「固態硬碟」參數表,我們應該關注的,也可以說用來大致判斷這塊硬碟是否值得入手的幾個關鍵性數據。首先你需要看介面類型,這也是選擇硬碟的前提。當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筆記本主板支持的介面類型。
之前看有人說可以直接用「魯大師」來查看介面類型,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嚴謹。它所得出的測試結果,只是顯示你當前硬碟的介面類型,並非是主板本身的介面類型,不要混為一談。如果怕麻煩,懶得自己拆機,最簡單的辦法是通過「HD Tune」軟體來查看。基本的信息搞定之後,繼續往下走。
軟體名稱:魯大師(硬體檢測) v5.15.16.1055 綠色去廣告版 綠色精簡版軟體大小:26.9MB更新時間:2016-07-11
容量大小沒啥說的,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鑒於很多用戶容易被廠商在「讀寫速度」這一項上所迷惑,有必要和大家詳細解釋下。無論你看哪塊硬碟的參數,連續讀寫速度的數據總是寫的相當漂亮,但實際上這部分並沒有太大參考價值,而4K隨機讀寫速度(單位為IOPS)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IOPS越高,硬碟的讀寫速度也相應越快。
緩存在固態硬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平衡SSD和內存之間的速度差異,當內存需要把數據寫入SSD時,不會出現因SSD速度較慢而等待的問題。它的存在延長了晶元的使用時間,一定程度上提高讀寫能力,但由於SSD的速度已經足夠快,在讀取大文件會有差別,讀取小文件的時候有沒有緩存差異並不大,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固態硬碟並沒有緩存。
當然,從我們作為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肯定還是有緩存更好(價格也相應高一些),但沒有必要去追求大容量緩存。平時自己使用的話,128M或者256M就足夠了。
相比以上我們說的幾個參數,其實對於一塊固態硬碟而言,主控以及顆粒才是真正決定其是否足夠出色的兩項標准。主控晶元簡單來講,充當著CPU的角色,自然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由於它對技術有著較高要求,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幾家做主控的品牌主要有:Intel、三星、Marvell、SandForce、Indilinx、東芝、Silicon Motion、Phison、JMicron。
Silicon Motion、Phison、JMicron由於成本價格相對較低,很多中低端固態主控晶元很多都出自這幾家。做主控比較強勢的是Marvel、Intel、三星以及SandForce,從各方面表現來看,這幾家都做的不錯,不過個人更看好Marvel,很有實力。
相比更具技術性的主控,顆粒的選擇直接決定著一塊固態硬碟的壽命長短,而目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顆粒類型分為兩種:MLC以及TLC。當然,一定會有人反駁說還有SLC呢!!!之所以我沒有把它放進來,是因為SLC顆粒更多的用在企業級產品中,而且價格較為昂貴,平時並不常見,自己買固態的時候,基本接觸不到,所以沒必要拿來說。
理論上來說,MLC要比TLC顆粒更好,主要是從兩方面來講。其一是MLC顆粒的讀寫速度較之TLC顆粒正常情況下要更快一些,不過倒也沒有太大的差距;另外一個原因是更為主要的,就是壽命問題。MLC的P/E(可以達到的完全擦寫)次數至少有3000-5000次,而TLC公認的P/E指標是1000次,或者再往上有一些能上1500次,但也僅此而已。
所以個人建議,還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去選擇MLC顆粒的固態硬碟,起碼數據安全能夠獲得保證。至於說質保這事兒,廠商能夠提供更長時間的質保,確實會讓人很放心,但你不能抱著我這東西壞了有人幫我搞定的態度去吧,送修過程麻煩不麻煩放一邊,用著好好的硬碟壞了,還是挺糟心。
嗯,說到這兒,基本固態硬碟的幾項規格參數也就捋清楚了。用一段話來總結選擇筆記本固態硬碟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點,主控排第一位,選擇一個NB的大腦很重要;顆粒排第二位,身子骨要夠硬朗,盡量選擇MLC顆粒;這兩項是最重要的。再多,緩存算一個,不過128MB以上就行,不用太過糾結大小,這東西沒那麼重要。
最後的最後多說幾句,凡事都沒有絕對的,文章中所說到的方法也只是單純從數據角度來看,畢竟我們了解一款不了解的新品,往往也只通過官方給出的數據來有個大概的判斷。如果你非要按照田忌賽馬的方式來比,那真就不好說了。還是文章開始說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一些對筆記本固態硬碟並不是很了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