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文件 > 東芝電腦基地在哪裡

東芝電腦基地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29 19:26:00

❶ 東芝生產地在哪裡

種類 株式會社
市場情報 東證1部 6502 1949年5月16日上場
大證1部 6502 1949年5月14日上場
名證1部 6502
LSE TOS

本社所在地 日本
〒105-8001
東京都港區芝浦一丁目1番1號
北緯35度39分5.8秒 東経139度45分27.9秒 / 北緯35.651611度 東経139.75775度 / 35.651611; 139.75775
設立 1904年(明治37年)6月25日
(株式會社芝浦製作所)
業種 電気機器
事業內容 デジタルプロダクツ
電子デバイス
社會インフラ
家庭電器
(主な製品も參照のこと)
代表者 佐々木則夫 (東芝)(取締役・代表執行役社長)
資本金 2802億8100萬円
売上高 連結:6兆6545億1800萬円
単獨:3兆2137億6800萬円
(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
営業利益 連結:▲2501億5900萬円
単獨:▲3276億8900萬円
(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
純利益 連結:▲3435億1800萬円
単獨:▲1231億8600萬円
(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
純資產 連結:4473億4600萬円
単獨:6369億5600萬円
総資產 連結:5兆4532億2500萬円
単獨:3兆5460億3500萬円
従業員數 連結:19萬7718人 単獨:33,520人(2009年3月末現在)
決算期 3月31日
主要株主 日本マスタートラスト信託銀行(株)(信託口) 7.95%
日本トラスティ・サービス信託銀行(株)(信託口) 5.16%
第一生命保険相互會社 3.56%
主要子會社 東芝プラントシステム(株) 60.0%
東芝テック(株) 52.4%
ウェスティングハウス・エレクトリック
関系する人物 田中久重(創業者)
藤岡市助(創業者)
石坂泰三
土光敏夫
岩下文雄
玉置敬三
青井舒一
川西剛
西室泰三
町井徹郎
岡村正
外部リンク http://www.toshiba.co.jp/

❷ 東芝是哪個國家的

東芝在日本東京都的總部大樓東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亦是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隸屬於三井集團旗下。東芝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株式會社芝浦製作所和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合並而成;從1875年開創至今,已經走過了133年的漫長歷程。 公司名稱:東芝有限公司 口號:Leading Innovation [1]成立時間:1875年7月 合並時間:1904年6月 注冊資本: 280,300,000,000日元(截至2008年7月底) 資產總額: 5,361,055百萬日元(59,567百萬美元)(截至2010年) 公司總部: 東京都港區芝浦1-1-1 員工人數: 199,000員工(截至2010年8月) 年銷售額: 439,901百萬日元(4,8888百萬美元)(2010年) 總流通股數量:32億3760萬股(截至2008年7月底) 股東人數:530,703人(截至2009年6月30日) 股東利益:725,592百萬日元(8,062百萬美元)(2010年) 編輯本段 集團簡介 80年代以來,東芝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2]子電器企業。進入90年代,東芝在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東芝已成功地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的先鋒。 2000年,東芝半導體的銷售額繼INTEL之後,位居世界第二位。筆記本電腦的市場佔有率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至2000年底,IT產值在東芝總產值中所佔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4%。 東芝是由兩家日本公司於1939年合並成的。 兩家公司中第一個成立的是田中製造所,那是日本國內第一家電報設備製造公司;是由田中久重於1875年創立的。在1904年公司更名為芝浦製作所。在20世紀初期,公司以供應日本國內的重型機電製造為主業;在明治維新之後,公司更躍升為世界的工業大廠之一。 第二家公司原名白熱舎,創立於1890年是日本第一家製作白熱電燈泡台燈的公司。這家公司之後有生產各種不同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於1899年易名為東京電器。 在1939年東京電器與芝浦製作所正式合並成為今日的東芝,新名字分別為兩家公司的開頭字。而其英文名也是依照日語的拼音合並而來;To代表日語東的發音,Shiba代表芝的發音。不過公司一直到了1984年才正式開始使用東芝這個新品牌名稱。 東芝通過收購其他公司快速擴張,在40-50年代東芝購買許多重型機械的製造商與工業相關的公司。不過在70年代後東芝開始成立子公司,將收購的公司與核心產業分開。這些子公司包括:東芝EMI (1960年)、東芝電子設備(1974年)、東芝化學(1974年)、東芝照明科技(1989年)、東芝美國資訊系統(1989年)以及東芝搬運裝置(1999年)。 東芝筆記本 東芝在 東芝筆記本許多產品上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出的廠商,例如:雷達(1942年)、晶 體管電視與微波爐(1959年)、彩色影像電話(1971年)、日文字處理器(1978年)、筆記型電腦(1986年)、DVD(1995年)、HD DVD (2005年). 在1987年,東芝被指控違法販售螺旋槳予蘇聯軍方,供應其製作非常安靜的潛水艇。這項交易違反冷戰時期的CoCom協議。美國和日本的關系也因此事 東芝DVD刻錄機 而受挫。最後東芝的兩名資深經理人被起訴逮捕,而東 東芝DVD刻錄機芝也遭受兩國的罰款制 裁。 在2001年東芝與Orion電子簽約,這家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影像相關電子產品的代工廠與元件供應商。東芝請他們代為製造消費性的電視及錄放影機產品;以應付北美市場的需求。 在2004年12月,東芝宣布停止生產傳統的映像管電視。在2006年東芝結束等離子電視的生產。Orion身為東芝的最大代工廠,順勢接手東芝的映像管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技術規格,改以自有品牌(Orion)販售。東芝為了強化未來在數位薄型化電視上的競爭力,他們已經在SED顯像技術上投入可觀的經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東芝是三井財閥的成員之一。今天的東芝則是屬於三井系列(鬆散的集團組織),東芝與系列中的企業保有優先的合作關系,例如說三井銀行。不過相較於三菱集團中公司的緊密聯系,東芝與三井系列中另一大企業-豐田汽車卻保有相當的自由。 在2005年7月BNFL決定將西屋出售,預估售價達18億美金。這一個出售方案引起許多廠商的關注,包括東芝、奇異電器以及三菱重工。最後結果是東芝在2006年1月以50億美金買下西屋。這一項出售案引起多方的討論;許多專家認為在世界能源需求持續增加之時,尤其像中國、美國及英國等大國都預期會加碼核能發電的投資,BNFL卻將全球最大的核子反應爐製造商賣出,他們認為出售西屋非明智之舉。 東芝是世界上晶元製造商中的重要成員。在80年代東芝與NEC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半導體製造商。自90年代至今東芝一直是世界排名前5的晶元廠。在2008年東芝排名第3,僅次於英特爾和三星,但排在德州儀器和意法之前。 到今年,東芝在中國的事業已經開展了38年,始終不變的是"與中國共同發展"的決心與努力。現在東芝所涉足的數碼產品,電子設備與零部件,社會基礎設施,家電事業領域都在中國有業務開展。 1995年,東芝(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強化了東芝對在華企業的綜合管理職能和戰略制定職能。迄今為止,東芝在中國設立合資、獨資公司達64家,投資總額逾80億人民幣,員工總數約23,000人,2005年事業規模(在華銷售額+對華出口額)約570億人民幣。 東芝全球市場除日本外分為四大區域:歐洲、美洲、亞洲、中國,中國是惟一以國家為單位的市場,也是繼日、美之後,東芝最大的獨立市場。經營產品種類包括東芝全線產品,經營模式涉及研發、采購、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環保等諸多業務。對東芝來說,2003年的海外市場份額中美國最多,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國,約佔20%。預計,到2008年東芝在中國的事業規模將與美國持平甚至超出。中國已經毋庸置疑地成為東芝全球事業的重要支柱。 支持東芝在華事業不斷高速發展的是中國當地的優秀人才和戰略合作夥伴。對人才的培養和大膽任用,體現了東芝對本地員工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而與中國企業建立的雙贏關系,則使東芝獲得了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 編輯本段 東芝集團發展歷程 1875:田中久重在東京的新橋開設電信設備廠。 1890:藤崗市助和三吉正一在東京的京橋開設白熱舍。製造日本第一批白熾電燈泡。 1894:製造日本第一台水輪式發電機(60kW)。 1895:製造日本第一台感應電動機。 1899:白熱舍改名為東京電氣株式會社。 1921:發明電燈泡技術的6大發明之一的雙燈絲電燈泡。 1930:製造日本第一批電動洗衣機和電冰箱。 1939: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和芝浦製作所合並,成立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 1954:為東京大學開發日本第一台[3]數字式計算機TAC。 1955:開始銷售日本第一批電飯煲。 1959:開發日本第一批晶體管電視機。 1963:製成日本第一台12,500kW的核動力透平發電機。開發衛星通信用的發射台。 1967: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郵政編碼自動識別裝置。 1970:開發世界上第一台彩色電視電話。 1971:開始銷售世界上第一批高集成電路化彩色電視機。 1972: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帶黑色條紋陰極射線管的彩色電視機。 1978:開始銷售日本第一批文字處理機。 1979:製成世界上第一批光碟式文件生成系統。 1983: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能夠識別漢字的光學字元識別技術的實用化。 1984:公司名稱改名為株式會社東芝。 1985:開發百萬位的CMOS隨機存取存儲器。開發並銷售世界上第一批膝上型個人電腦。 1989:開發並銷售筆記本型個人電腦「DynaBook」。 1991:開發世界上第一批4百萬位的與非型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 1995:開發高密度光碟DVD。實行DVD標准化。 1999:空調部門脫離公司總部與開利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東芝開利公司」。採用內部公司的體制。開發世界上速度最快的128位中央處理器。 編輯本段 2000東芝拒賠中國顧客事件 2000年5月,日本東芝公司宣布「只賠美國人不賠中國人」,東芝公司最終承擔1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用於向美國用戶支付和解金、發放購物券及支付原告律師費。同樣的問題,在中國的處理辦法則是:在東芝的網頁上公布了一個補丁軟體,這個軟體可以免費下載,安裝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從東芝筆記本事件至今,有多少類似的羞辱國人的事件在重演? 2002:與松下電器成立合資企業,統一液晶顯示器業務。在世界上首次開發嵌入式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系統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的65-納米CMOS處理技術。 2003:導入「設置委員會公司」體系。 2004:加入聯合國全球協議。開發世界上最小的0.85英寸硬碟驅動器。開發世界上最小、輸出能量100毫瓦的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和佳能公司一起開發新一代的平板顯示器SED(表面導電電子發射顯示器)。 2005:和SanDisk公司一起採用70納米工藝技術開發8千兆位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公布和IBM、索尼、索尼計算機娛樂公司共同開發的單元寬頻處理器的技術細節。 編輯本段 東芝品牌介紹 東芝手機 東芝 東芝手機電器營銷株式會社的具有高附加值的電冰箱、洗衣機、小型家用電 器、滿足了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需要,並且提高了生活的質量。公司還面向日本市場經銷影像設備及其他數碼產品,公司在鞏固發展日本市場優勢的同時,並通過與國際夥伴的戰略性結盟促進海外事業的擴展。東芝電器營銷株式會社還理順並支持了照明設備,空調,一次性電池和售後服務的四項事業和有關企業:東芝照明技術公司,東芝開利公司和東芝電池公司,東芝服務 東芝吸塵器 與工程公司。 主要產品:手機;電冰箱;洗衣機;微 東芝吸塵器波爐;吸塵器;電熨 斗;電飯煲和自動洗碗機;照明和照明系統;房間、大樓與商用空調產品、系統和技術;一次性電池;電池動力等家用電器。東芝泰格的前身是東芝復印機,主要業務是生產和經營數碼復合機,通過提供高工作效率、降低辦公成本,為企事業單位量身定製文印解決方案。 編輯本段 東芝集團經營理念 東芝集團以尊重人為根本,力爭成為能創造豐富的價值並能為全人類的生活、文化作貢獻的企業集團。 尊重人,東芝集團通過健全的事業活動,尊重顧客、股東、員工以及所有的人。 創造豐富的價值,東芝集團以電子和能源為中心推進技術革新,創造豐富的價值。 為社會作貢獻,東芝集團為創造更好的地球環境而努力,作為優秀的企業居民為社會的發展貢獻。 編輯本段 東芝HD DVD HD DVD HD DVDHD DVD(或稱:High Definition DVD)是一種數字光儲存格式的藍色 光束光碟產品,現已發展成為高清DVD標准之一,由HD DVD推廣協會(HD DVD Promotion Group)負責制定及開發。HD DVD與其競爭對手藍光光碟(Blu-ray Disc)相似,碟片均是和CD同樣大小(直徑為120毫米)的光學數字儲存媒介,使用405納米波長的藍光。 HD DVD由東芝、NEC、三洋電機等企業組成的HD DVD推廣協會負責推廣,惠普(同時支持BD)、微軟及英特爾等相繼加入HD DVD陣營,而主流片廠環球影業亦是成員之一。 但在2008年,隨著原先支持HD DVD的華納公司宣布脫離HD DVD,以及美國數家連鎖賣場決定支持藍光產品,東芝公司終在2月19日正式宣布將終止HD DVD事業。 編輯本段 東芝ApriPoko機器人 ApriPoko ApriPoko東芝目前正在研究一個會說話的機器人,可以用來作為語音激活遙控 器。這個5磅重,11英寸高的機器人叫做ApriPoko,它能通過你的行為和對你相關的動作提出問題來學會怎麼控制電器。當你用到紅外線的時候,它就會感知到信號並問使用者「你剛才做了什麼?」。如果你回答類似「我打開電視」,它就會把這個命令記到內存里,然後你就可以通過聲音操作它了。 編輯本段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 到今年,東芝在中國的事業已經開展了38年,始終不變的是"與中國共同發展"的決心與努力。現在東芝所涉足的數碼產品,電子設備與零部件,社會基礎設施,家電事業領域都在中國有業務開展。 1995年,東芝(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強化了東芝對在華企業的綜合管理職能和戰略制定職能。迄今為止,東芝在中國設立合資、獨資公司達64家,投資總額逾80億人民幣,員工總數約23,000人,2005年事業規模(在華銷售額+對華出口額)約570億人民幣。 東芝全球市場除日本外分為四大區域:歐洲、美洲、亞洲、中國,中國是惟一以國家為單位的市場,也是繼日、美之後,東芝最大的獨立市場。經營產品種類包括東芝全線產品,經營模式涉及研發、采購、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環保等諸多業務。對東芝來說,2003年的海外市場份額中美國最多,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國,約佔20%。預計,到2008年東芝在中國的事業規模將與美國持平甚至超出。中國已經毋庸置疑地成為東芝全球事業的重要支柱。 支持東芝在華事業不斷高速發展的是中國當地的優秀人才和戰略合作夥伴。對人才的培養和大膽任用,體現了東芝對本地員工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而與中國企業建立的雙贏關系,則使東芝獲得了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 編輯本段 具體年歷 1875年--成立東芝的前身田中工廠 1895年--東芝在日本第一家開始製造馬達、現在已有107年的歷史 1966年--開始從事電梯自動扶梯的製造和銷售 1977年--開始銷售微電腦控制的電梯群管理系統 1978年--提供高速電梯 1980年--採用可控硅控制方式(Static Ward-Leonard system)的直流無齒輪電 梯1號機交貨 1985年--交頻控制高速無齒輪電梯問世(世界首台) 1987年--智能化大樓使用的高速無齒輪電梯交貨(梅田中心大樓) 1989年--模糊理論群管理商品化(Command-A1) 1992年--超高速電梯商品化 --接受540米/分變頻控制高速無齒輪電梯的訂單 1993年--向梅田天空大樓提供空中自動扶梯 1994年--通過ISO-9001認定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九十四。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九十一。 編輯本段 服務與支持 東芝已開通的全國統一售後服務電話如下: 東芝筆記本售後服務電話:800-820-2048 東芝映像系統(投影機、數碼)售後服務電話:800-810-7218 東芝電視機售後服務電話:800-810-5796,800-820-5796 東芝冰箱、洗衣機售後服務電話:400-888-6666 東芝空調售後服務電話:800-988-0208,400-888-0208 東芝醫療系統售後服務電話:800-810-1313,400-810-1313 編輯本段 東芝全球首款雙碟750GB的2.5英寸硬碟 標准規格尺寸 本次東芝推出的全球首款雙碟750GB 2.5英寸硬碟(以下簡稱:MK7559GSXp),其採用雙碟片設計,750GB的超大容量,能完美滿足DIY用戶和娛樂影音發燒友們對數據信息存儲量的要求。MK7559GSXp在擁有超大容量的存儲量的前提下,其規格大小仍保持普通筆記本硬碟的9.5mm厚度,長寬均為標準的100.0mm、69.85mm,完美兼容目前所有的常規筆記本及娛樂筆記本。 超大存儲容量 750GB!750GB簡直就是現今2.5英寸硬碟市場上的魔獸。自2.5英寸筆記本硬碟問世以來,「外型小、儲存量大、安全系數高」這三點便一直是東芝硬碟研究與開發的目標與宗旨。東芝秉著不斷創新、開拓進取的研發精神,屢創2.5英寸硬碟,1.8英寸硬碟的新高,今年首發雙碟750GB超大容量筆記本硬碟,更是證明了東芝在小盤方面的實力與在市場開拓的信心。技術方面,東芝採用「先進磁區格式化技術(advanced Sector Format Technology)」。該技術採用每個扇區格式化4K位元組,使表面儲存上的運用更有效率。產品設計上,東芝秉持一貫的環保精神,採用低耗電技術、減少使用有害的化學葯劑、物質、復合物,且無鹵素成分,完全符合RoHS規范。 讀取速率高效 MK7559GSXp採用最新的Serial-ATA 2.0介面,理論傳輸速度能夠高達3Gb每秒。相信DIY發燒友們也知道,Serial-ATA 2.0介面支持熱插拔、傳輸速度快、執行效率高等優點,並支持「實際資料傳送速率+支援真正的SATA指令排序(NCQ)+2M」(NCQ被稱為「全速命令隊列(Native Command Queuing,NCQ)」。全速命令隊列是SATA II最先進和最令人期待的特性,是SATAⅡ規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SATAⅡ規范唯一與硬碟性能相關的技術。NCQ是一項強大的介面/硬碟技術,它通過在硬碟內部優化作業的執行順序來提升硬碟性能和使用壽命)連接線。也只有先進的Serial-ATA 2.0介面支持埠選擇器(PS)機制允許不同的兩個主機埠連接到一個硬碟之上,從而為該硬碟設立一條路徑。而另外一項技術是埠倍增器(Port Multiplier),PM機制可以使一個處於活動狀態的主機與多個硬碟互通信息。這些性能與技術優勢為廣大DIY發燒友們提供了旗艦級的新硬碟! 編輯本段 東芝業務領域 數碼產品 電子設備與部件 社會基礎設施 家電與其他產品

❸ 求國內筆記本的代工廠

廣達
仁寶
緯創
英業達
神基
大眾
志和
精英
倫飛
LG
華碩
三星
神達
建基
華宇
藍天
達豐

另:
目前,在台灣,排名前10位的代工廠是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華碩、志合;大眾、華宇、神基、致勝。

這些廠商都做OEM,其代工訂單幾乎囊括了當今市場上所有的國際品牌,如IBM、戴爾、惠普、東芝、索尼、富士通等等。...美國筆記本電腦75%由台商代工製造,大陸包括聯想、紫光、方正等在內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全部來自台灣的OEM。

下面是國際著名IT廠商筆記本電腦代工關系表:

宏基現在已經拆分出來;分為偉創,建基,國基(國基已經給鴻海收購了),而現在宏基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叫OEM工廠代工的,有些是在中山組裝。 台灣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雖然居世界第一,但真正擁有自有品牌的產品不多,只有倫飛、華碩、宏基、仁寶少數幾家廠商,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在數量上與代工總量相比顯然不成比例。在筆記本電腦市場剛剛啟動的1995年,倫飛就是當時市場上的當紅品牌,也是最早進入內地的台灣筆記本最知名品牌,曾與IBM、Toshiba等國際品牌名列前三甲,但進入大陸並不順利,2001年就被擠出了前10名之外。華碩自有品牌筆記本曾預期在國內市場上拿下18-20%的佔有率,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同一個工廠出來的不同品牌筆記本電腦,質量和性能並不一樣。不同的品牌的設計架構不同,選擇的配件也不一樣,檢測標准自然更不相同。比如,同是英業達生產的筆記本電腦,HP的產品使用鋁美合金外殼,而國內另一種產品使用的是工程塑料。誰造的筆記本,不等於就是誰的產品,貼誰的牌子,其內質和性能也大有講究。

2005年第二季度我國台灣省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到1088萬台,佔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的81.2%。其中前六大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華碩、志和佔了大約86%的份額。廣達的出貨量高達420萬台,佔38.6%。而2005年第二季度整個中國內地的筆記本電腦銷量只有69.8萬台,廣達7月份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為160萬台,比整個中國內地筆記本電腦銷量總和的2倍還多20萬台。 這些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同樣有能力左右筆記本電腦的價格。誰的下單數量大,代工廠的重視程度就高,報價就會低。相反下單數量少,被忽視還不說,還要承受高昂的報價。對廣達、仁寶、緯創這樣的代工廠來說,只有惠普和戴爾才算是大客戶,其他廠家的下單量可能不到惠普下單量的1%,甚至0.1%,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可想而知。...

而對志和這樣的代工廠來說,神舟就是一個大客戶。不僅備受重視,價格還好商量。大廠的技術實力是好一些,但是要看是對待什麼樣的客戶了。小廠的技術實力差一些,但是如果努力的話,品質也不會和大廠差太多。大廠和小廠的格局也不會一成不變,志和在得到富士康資助後,2005年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預計可以達到200萬台以上,已經和華碩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出貨量相當,從寂寂無名的小廠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大廠,股票連續上漲。英業達第三的位置已經被緯創超越,並且還在不斷地下滑。
代工不是見得不人的醜事,代工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也是很神秘的。國內廠家一直對自己的代工廠守口如瓶,不過只要是做了的事,自然就會有人知道。我們就來指出這些幕後英雄是誰。

聯想

在2000年時開始大舉進軍筆記本電腦和主板領域,當時聯想的主要代工夥伴是大眾電腦,大眾電腦不僅為聯想代工筆記本電腦,同時還代工名為QDI的主板。2000年大眾為聯想生產了8萬台筆記本電腦,占聯想筆記本電腦總銷量的2/3,2001年為聯想生產了18萬台筆記本電腦,占聯想筆記本電腦總銷量的70%左右。從2002年開始,聯想開始分散代工夥伴,聯想曾經有5個代工夥伴,分別是神基、大眾、廣達、緯創、仁寶。仁寶在2002年左右出局。大眾的競爭力在2003年和2004年都有所下降,大眾整個集團擴展速度過快,導致大眾電腦要為整個集團輸血,最終也被聯想剔出代工夥伴名單。最後剩下神基、廣達、緯創三個合作夥伴。神基專注於軍用筆記本電腦,對民用筆記本電腦興趣不大,加之聯想要求苛刻,付款周期長,神基最終不願意為聯想代工,代工數量日益下降,聯想的昭陽系列以前大部分是神基代工。
聯想目前的代工夥伴主要是仁寶、緯創和廣達。緯創將代工生產15英寸寬屏幕機種,預計2005年9月間出貨,預計年出貨量約50萬台;廣達則獲得14英寸寬屏幕機種訂單,預計年出貨量近40萬台。仁寶為聯想代工的是那款很出名的旭日150C。聯想也委託富士康開發了一款筆記本電腦,這款筆記本電腦硬體部分由鴻海關聯廠家志和製造,結構件和外殼由富士康製造,部分軟體由聯想開發。但是富士康的下游廠家是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如果富士康也做筆記本電腦代工,必然和下遊客戶形成競爭關系,並且筆記本電腦代工遠不如富士康外殼和構件利潤來得高,因此富士康最終也沒有為聯想代工筆記本電腦。
根據我國台灣省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代工廠家所述,聯想對代工廠家比較嚴格,收購IBM的PC部門後更是如此,因此願意為聯想代工筆記本電腦的廠家不多 ,廣達是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聯想和IBM的全部訂單也不及惠普給廣達下單量的1/6,廣達自然不會太看重聯想和IBM的訂單。據了解,IBM的T系列和X系列由廣達代工。緯創客戶單一,主要就是惠普、戴爾、宏基、IBM和聯想。前三者2005年下單量估計都在100萬台左右,IBM和聯想下單量大約為150萬台,其中IBM 100萬台。因此,緯創會比較看重和聯想的關系。IBM的R系列和12英寸筆記本電腦由緯創代工,緯創最擅長12英寸筆記本電腦的代工。

北大方正

自然也是全線委託代工的廠家,PDA委託中環、顯卡委託撼訊、主板委託精英,筆記本電腦早期委託藍天,後來因為不滿意藍天的散熱設計轉投其他廠家。2003年方正和藍天、精英、緯創簽訂了一年15萬台的筆記本電腦訂單。目前方正的代工夥伴有廣達、仁寶、神基和志和。方正的T6600M、A760和3600系列由廣達代工,方正頤和S2600和E800由志和打造,H320則由仁寶製造。

清華紫光

在1999年就開始委託我國台灣省廠家代工筆記本電腦了,最早的代工夥伴是倫飛和志和,當時倫飛相當強大,紫光自己都承認受了倫飛不少的刁難。隨著紫光的進一步發展和倫飛的進一步衰落,紫光也拋棄了倫飛,轉投仁寶的懷抱。志和也是紫光的合作夥伴,紫光T150就是志和的作品。 清華同方和北大方正都選擇了廣達做代工夥伴,清華同方的V系列就是廣達的作品。X系列則委託LG代工,而現在LG也出筆記本電腦,顯然不可能再為同方代工。同方的F5600則是藍天代工的。同方目前的代工夥伴主要就是廣達和藍天。

海爾

不是剛開始進入筆記本電腦領域的,2002年海爾就推出了游龍系列筆記本電腦,雖然只賣了數千台,但是以當時的市場規模,仍然不算少。2002年年底,海爾退出筆記本電腦領域,2004年3月又重回筆記本電腦領域。海爾與緯創、仁寶和大眾簽訂了代工協議,三家試探性地各為海爾製造了一批筆記本電腦。並且找來華碩華南負責人雷師凱充當電腦部主管,雖然後來此人離開,但是華碩一樣成為海爾的代工合作夥伴,海爾的H12就是華碩代工。H230則由仁寶製造。精英也為海爾代工筆記本電腦。緯創為海爾製造了H101,這是和戴爾700M一樣的筆記本電腦。大眾也為海爾代工,H270就是大眾代工的。海爾有5個合作夥伴,三星可能也是海爾的代工夥伴。

TCL

和海爾一樣,TCL也在2002年進入筆記本電腦領域,但是TCL從未退出,一直堅持。在2002年12月,TCL和當時我國台灣省第三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英業達簽訂了代工合同,委託英業達生產筆記本電腦,後來雖然雙方關系解除,但是後來TCL的智能手機還是委託英業達子公司英華達代工。TCL找過很多代工廠家,但是比較明智的是,TCL從未和那些超級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合作,否則的話,成本會相當高。TCL第一款寬屏筆記本電腦委託神達生產,型號為L9100,原型機為神達8060。後來TCL又找上大眾,TCL的L9000就是大眾的作品。再後是藍天,TCL的L9200是藍天代工的,使用的模具是藍天為同方代工的F5600。12英寸筆記本電腦還是緯創做得好,所以TCL的X200就找緯創做,也是和戴爾700M一樣的筆記本電腦。TCL經典作品K10使用的是志和的245Ⅱ准系統,自然就是委託志和生產的,和K10 一樣使用245Ⅱ准系統的方正E800就沒有那麼幸運,一直是半溫不火。TCL的T10則使用志和的223Ⅱ准系統,同樣紫光的T510D也採用了這個准系統。

神舟

志和自2003年2月開始為神舟出貨,雙方首度合作的產品涵蓋高、中、低階產品線; 神舟當時開始銷售的「天運系列」全部由志和負責設計量產。志和2003年3~4月每月為神舟出貨4000~5000台筆記本電腦。
天運系列最引人矚目的是寫下內地筆記本電腦市場新低價的「天運P170C系列」,採用Celeron 1.7GHz微處理器、14.1英寸FT LCD面板、128MB內存和20GB硬碟,價格只要5980元。
雖然志和很不錯,但是考慮到志和還有聯想、方正、紫光這幾個大客戶,神舟很不快,神舟很快找了建基做合作夥伴,開發了型號為天運M150E的筆記本電腦,用的是855GME的晶元組; CPU採用C-M 1.5G,硬碟40G,電池鋰14.8V 4400mAHr,顯卡採用ATi M10 9600 64M獨立顯卡。
雖然建基的准系統設計得很好,但是建基專注於電腦外設產品,算不上嚴格意義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因此神舟又找了早年做筆記本非常出名的倫飛,依照倫飛的N14PA模具和准系統設計了承龍A211C。

夏新

雖然夏新的手機很出名,但是夏新的筆記本電腦並不出名,和手機一樣,夏新的筆記本電腦也是代工的,本來筆記本電腦就比手機的代工比例高很多。夏新的代工夥伴是華宇,這家公司的子公司華冠是全球知名的手機代工大戶,為索尼愛立信大量代工手機。夏新在2003年8月開始進軍筆記本電腦市場,試驗性地委託華宇生產了很少一批筆記本電腦。2004年3月,夏新大規模下單華宇,下單量高達2萬台。不過對於華宇來說這個下單一點兒也不大,華宇每月出貨量大約為10~12萬台。

長城

也很有可能委託華宇代工筆記本電腦,其T2000與夏新V7 驚人相似,細心人發現,都來自華宇同一個原型機M620。T2000電池上華宇的「M620」標識還在,既然是長城自己產的,T2000上怎麼會這么巧合有個「M620」的標識呢?當然也許我們的判斷是錯誤的。

明基

早期的明基很風光,雖然出貨量非常低,但是明基在顯示器、手機、光碟機三個領域都具備比較強的實力。明基的關聯公司友達是我國台灣省第一大液晶面板廠家,明基的品牌推廣工作在我國台灣省IT企業里做得相當不錯。所以當明基在2002年開始進軍筆記本電腦領域時,廣達、仁寶、緯創全球前三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都同意接受明基的訂單,盡管這些訂單不到他們最小客戶的10%的出貨量。

在2003年形勢發生了變化,明基的出貨量遠不能讓這些超級代工大廠滿意,同時考慮到競爭關系,宏基暗示這些代工大廠不再接受明基的訂單,否則就拿不到宏基的訂單,因此前三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都基本停止了和明基的合作。無奈之下,明基找到英業達,兩者在當時成立了聯盟,英業達為明基代工筆記本電腦,明基為英業達提供液晶面板。英業達的客戶結構相當簡單,東芝和惠普各佔50%,明基的出貨量和這兩個客戶比起來差距較大。

即便是英業達,也算得上筆記本電腦代工一線大廠,水平並不次於廣達、仁寶和緯創。而明基由於出貨量太低,導致價格比較高。明基最大的優勢在屏幕,擁有友達這樣的面板資源。2004年下半年開始,筆記本電腦市場已經呈現價格戰態勢。明基為應對價格戰,找到了神基這樣的代工夥伴。明基的低價筆記本電腦大部分都是神基代工的。明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有35款產品,其中21款價格在10000元人民幣以上,佔60%,而明基的銷售主力卻是低價格的2100系列。2100系列的性價比遠比那21款10000元人民幣以上的產品性價比高,消費者對其高端產品的認同還需要一些時日。

Acer

Acer在選擇代工夥伴的時候非常明智,Acer選擇的代工夥伴是全球前三大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在這前三大的代工廠中,Acer的出貨量至少排到第三。這就是Acer的三三原則。所以Acer不可能分散代工訂單,Acer的代工夥伴主要的就是廣達、仁寶和緯創。Acer的筆記本電腦代工訂單大約 35%在廣達,30%在仁寶,30%在緯創,還有5%的非計劃產品由英業達代工。

Acer的三三原則讓Acer具備較高的性價比,尤其在中高端產品,性價比居於第一位置。4100/4600/3000系列就是最佳例子,這些都屬於SONOMA平台。Acer的SONOMA平台產品開發最早,而其他廠家則更關注Napa。Acer的SONOMA產品不僅推出早,性價比也是第一,同樣配置即便是神舟都無法與之對抗。但是SONOMA產品整體價格偏高,而中國內地市場還是低價機銷量最大,因此Acer的整體銷量很差,但是和去年比已經有不少起色。而全球范圍內,單論SONOMA平台的筆記本電腦,Acer銷量僅次於戴爾,全球第二。

Acer對三大代工廠的定位也不相同,廣達主要代工強調穩定性能的商務筆記本電腦,仁寶主要代工強調娛樂性能的寬屏筆記本電腦,緯創則代工其最擅長的12英寸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

Acer依靠三三原則也使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事業迅速發展,Acer在歐洲市場、亞洲的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大洋洲的澳大利亞都占據銷量第一的位置。在筆記本電腦最大的北美市場,Acer剛剛開始發力,成長空間非常大,預計2006年Acer的筆記本電腦銷量將超過100萬台。

索尼

索尼目前的產品分A/B/T/S/FS/Y六大系列,大約有一半在日本本土製造,一半在我國台灣省代工。T系列是10.6英寸屏幕,S系列是 13.3英寸屏幕,這兩種屏幕采購來自東芝松下顯示技術公司和日立顯示公司,生產基地自然在日本。A系列是不計成本製作,自然在日本生產。索尼在挑選代工夥伴的時候也很明智,索尼知道以自己的出貨量,將訂單分散出去的話,任何一家一線筆記本電腦代工大廠都不會很重視索尼這個大客戶的。因此索尼只選擇了兩個代工夥伴,分別是華碩和廣達。

之所以選擇華碩是因為華碩為索尼代工PS2游戲機,已經通過了索尼的質量體系驗證。華碩為索尼代工的PS2出貨量超過2千萬部,雙方合作關系密切。選擇廣達的原因很簡單,廣達是全球最好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之一。

B系列是商務筆記本電腦,自然由廣達代工比較好,基本上全球筆記本電腦大廠的商務系列筆記本電腦都是廣達代工的。FS系列都是15.4英寸寬屏產品,由華碩代工。Y系列是12英寸產品,由廣達代工。

NEC

NEC曾經是日本第一大筆記本電腦廠家。NEC的筆記本電腦業務架構在2005年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化。此前,NEC是將日本總部和海外市場分開的,海外市場由NEC CI負責。兩套結構,導致效率低下,市場佔有率節節下滑,不過NEC已經做出改動。NEC總部將直接負責包括中國的東亞市場,NEC CI則只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迫於價格壓力,NEC也逐漸擴大代工比例,不過仍然低於50%。NEC CI的代工夥伴是大眾、華宇、神基、廣達。NEC日本總部的代工合作夥伴只有廣達和仁寶。因為NEC總部主要的市場在日本。

NEC目前電腦業務改組工作尚在進行。筆者估計,一旦徹底改組完成,NEC日本總部控制中國市場,那麼目前市面上NEC的低價位筆記本電腦恐怕要少些。

NEC CI的代工夥伴主要是大眾和廣達。大眾早期是聯想的代工夥伴,為配合聯想,大眾曾巨資打造中國生產基地。NEC看重大眾的中國基地,與大眾展開合作, 2003年代工出貨量大約70萬台。2004年大約90萬台。不過廣達是全球第一代工廠家,降價能力也是全球第一,2004年中期後,大眾就基本退出 NEC CI的代工夥伴名單。華宇的子公司華冠是NEC手機的代工廠家。華宇還為NEC代工伺服器和主板以及桌面PC,因此也獲得了部分筆記本電腦代工訂單,訂單數量相當少,都是計劃外訂單。神基與NEC在PDA領域早有合作,神基還是日本夏普筆記本電腦最大代工廠,因此神基在2005年成為NEC CI最主要的代工夥伴。不過NEC改組後,筆記本電腦的代工夥伴可能只有廣達、仁寶。

在分析了國產廠商與代工廠商合作的情況以後,我們不妨看看國際品牌與代工廠商合作的情況。因為不論是誰,在這個高度分工的時代,都離不開與製造廠商的合作。

富士通·西門子

富士通·西門子是筆記本電腦大廠中對外代工比例最低的,因為無論是西門子還是富士通,兩個廠家都對代工持懷疑態度,除非迫不得已才代工。富士通·西門子對外代工的思路與眾不同,富士通·西門子認為自己的訂單數量小,找廣達這樣的大廠不劃算,得不到重視。至於小廠,富士西門子通認為可以培養成大廠。富士通·西門子就將一個小廠培養成一個大廠,那就是志合。

志合是我國台灣省惟一沒有上市的筆記本電腦廠家。早期的志合致力於開拓德國渠道經銷商所謂的白牌市場,陸續取得德國IT渠道商第一名Actebis 和第二名Gericom的訂單。第一名Actebis的筆記本電腦品牌TARGA,也在2005年進入了中國。同樣身處德國的西門子對志合的產品相當滿意,有意培養志合。同時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零組件廠家鴻海持股志合16%的股份,成為志合的大股東,並且給與志合全面幫助。鴻海是全球筆記本電腦開模數量第一、技術第一的廠家,同時擁有遍布全世界的生產基地。鴻海不僅幫志合開模,同時幫志合生產主板,甚至讓出一部分SMT生產線讓志合用。

志合在2003年得到富士通·西門子大約40萬台筆記本電腦的訂單,型號是AMILO L和AMILO D,2004年訂單數量達到大約100萬台,大部分是消費類寬屏筆記本電腦。2005年可能超過130萬台。富士通·西門子也成為志合第一大客戶,單論代工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志合也從默默無聞的第十大一躍成為我國台灣省第五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超過華碩、神基、華宇、藍天、微星、倫飛。

蘋果

蘋果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是外包的,包括台式機、iPod和筆記本電腦。最早在2000年蘋果就開始外包生產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產品,最早委託的是我國台灣省致勝公司。2001年年底,主板大廠精英花60億元台幣買下致勝公司中壢廠,蘋果的訂單隨之變成精英的訂單。2003年3月底,華碩以台幣30億元買下中壢廠,蘋果的訂單隨之成為華碩的訂單。蘋果也看到我國台灣省企業並購不斷,有可能對自己的外包造成影響,因此在2003年的時候增加廣達這個新的代工夥伴。廣達負責Power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華碩負責i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今年4月,廣達以低價格搶單華碩,將本來屬於華碩的14英寸寬屏 i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50萬台訂單收入囊中,這使得華碩坐卧難安。本來華碩既有代工又有品牌,可以接的訂單就很少,蘋果的訂單一向是十拿九穩的,都被奪去,華碩不甘心。6月初,華碩負責代工業務的子公司威碩總經理鄭定群率領公司高層專程到美國與蘋果公司談判,終於在6月中旬奪回了訂單。代價就是更低的價格,蘋果則漁翁得利。

東芝

2004年年底之前,東芝擁有3個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分別在日本青梅廠、杭州東芝和菲律賓東芝。2004年年底,東芝關閉了菲律賓工廠,原因是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虧損嚴重。2005年5月,東芝關閉青梅廠,青梅廠轉為試驗產品生產線,青梅廠以前以生產13英寸以下的筆記本電腦為主,目前這些產品將由杭州廠生產。東芝的舉動表明,如果杭州廠的競爭力不夠,那麼也會關閉,全部外包生產。

東芝預測2005年其筆記本電腦銷量大約650萬~700萬台。目前杭州的基地年產能大約為300萬台。東芝有大約有400萬~450萬台需要外包。東芝最大的代工夥伴是仁寶,其次是英業達,最後是廣達。仁寶最大的客戶也就是東芝,東芝給仁寶的訂單大約為250萬~300萬台之間,包括大部分商務機型、彩色外殼的M50、A3等。英業達和東芝合作由來已久,但是英業達有下滑的趨勢,因此東芝只是將少數消費類筆記本電腦訂單交給英業達,如寬屏的 M30。總量大約在100萬台左右。東芝給廣達的訂單是試探性的,只有1款15英寸筆記本電腦,總量大約為70萬台。也許是東芝看到廣達客戶都是超級大廠的原因,所以才下單這么少。此外,全球10大筆記本電腦廠家中,東芝是最後一個下單給廣達的。

IBM

IBM的PC事業部被聯想買了之後,基本上代工合作夥伴沒有變。最早IBM筆記本電腦委託專業EMS大廠四海電子和LG電子製造,後來明顯感到競爭力不如我國台灣省,2003年停止和四海電子的合作,2004年停止和LG電子的合作。現在IBM筆記本電腦代工合作夥伴有3家,分別是緯創、廣達和長城國際。長城國際主要負責最後的組裝。主板級生產都是緯創和廣達來完成。

IBM第一大代工夥伴是緯創,2005年IBM給緯創的訂單大約在150萬~180萬台之間,給廣達的訂單大約有100萬台。這和聯想沒有入主之前沒有什麼變化。緯創2005年預計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大約為500萬台,IBM也是緯創的第一大客戶。緯創前身是宏基的系統整機製造部門,後獨立成為緯創,具備穩定的質量控制體系,微軟的XBOX本來委託全球第一大EMS廠偉創力和緯創生產,後來發現緯創品質更優秀,基本上全部轉給緯創生產。緯創為IBM生產R、X系列整機和T系列的主板。R系列生產集中在崑山。早先的R系列是由LG電子代工的。X、T系列則在我國台灣省本土生產。

廣達最擅長的是商務筆記本電腦的生產,IBM的商用系列主要是T系列。IBM把一部分T系列的主板委託緯創製造,然後由長城國際組裝。另外一部分T系列則委託廣達生產。

隨著緯創崑山基地產能的進一步加大,將來長城國際很可能沒有訂單。

惠普

惠普主要的代工夥伴有4家,分別是緯創、仁寶、廣達和英業達。惠普的代工策略不同其他廠家。惠普將同一市場區分2款產品線給2家供應商,哪家廠商價格便宜,便讓其生產較大量訂單,至於現有機種即便已到產品生命周期終點,只要廠商能夠繼續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改款,依然可以繼續出貨,因此,惠普的下單數量是不固定的。誰的設計能力強,誰就是贏家。

廣達和仁寶是惠普的主要代工夥伴。2005年廣達負責低價位消費類筆記本電腦,這是比較少見的,通常廣達都是生產商務筆記本電腦。實際惠普的消費類筆記本電腦通常是仁寶的,但是廣達以低價搶單,不過後來仁寶也低價搶單,把屬於廣達的商務筆記本電腦訂單搶了回來。目前廣達手頭有惠普絕大部分消費類筆記本電腦如 Presario 2100, Pavilion ze 40000, ze 50000, Pavilion ze 70000訂單,同時還有15英寸商務筆記本電腦Taos的訂單。

緯創是公認的12英寸筆記本電腦王者,惠普的12英寸筆記本電腦自然委託緯創生產,同時惠普刻意扶植緯創來制衡廣達和仁寶。惠普給緯創的訂單比2004年多了5倍。英業達則主要負責生產特殊機種,如14英寸寬屏筆記本電腦。

戴爾

戴爾是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廠家,其筆記本電腦全部外包生產,代工夥伴有3家,就是全球前3大廣達、仁寶和緯創。

在代工策略上,戴爾是最難捉摸的。廣達一直掌握著戴爾公司主流商用筆記本電腦的訂單,而仁寶則一直負責戴爾低價消費性及高單價筆記本電腦產品線。 2005年4月前後,戴爾通過左右手互換,將廣達及仁寶雙方與自身的合作關系完全作了交換。即仁寶取得了戴爾2006年商用筆記本訂單,而廣達則獲得低、高價消費性筆記本訂單。本來廣達認為消費性筆記本電腦不可能由自己代工,但是為了壓低仁寶的報價,當戴爾詢價時自然報出超低價格,同樣仁寶也是如此,認為自己不可能代工主流商用筆記本電腦,但是為了壓低廣達的利潤,報出低價。沒想到戴爾竟然放棄慣例,左右互換,致使兩家自食其果,而戴爾則從中漁翁得利。

不過2005年,這個格局還是不變,廣達還是負責生產主流商用筆記本電腦Latitude系列與Inspiron的低價位系列,主要是 Inspiron 600M,Inspiron 500M,Latitude D610,Latitude D510。仁寶負責生產消費性筆記本電腦,主要是Inspiron 9300、Inspiron 6000。緯創還是為戴爾生產12英寸筆記本電腦,主要是inspiron 700m。戴爾也在刻意扶植緯創,向緯創提供更多的支持,以此制衡廣達和仁寶。 三星

三星電機的產品很多,但是並不是什麼都生產,比如筆記本主要就是交由廣達和華碩生產.高端型號給華碩,中低端型號就交由廣達.
參考資料:http://219.159.238.198:8080/dispbbs.asp?boardid=24&id=7451

❹ toshiba簡介

東芝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株式會社芝浦製作所和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合並而成;從1875年開創至今,已經走過了126年的漫長歷程。
80年代以來,東芝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進入90年代,東芝在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東芝已成功地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的先鋒。
2000年,東芝半導體的銷售額繼INTEL之後,位居世界第二位。筆記本電腦的市場佔有率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至2000年底,IT產值在東芝總產值中所佔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4%。

日本東芝公司

1875年--成立東芝的前身田中工廠
1895年--東芝在日本第一家開始製造馬達、現在已有107年的歷史
1966年--開始從事電梯自動扶梯的製造和銷售
1977年--開始銷售微電腦控制的電梯群管理系統
1978年--提供高速電梯
1980年--採用可控硅控制方式(Static Ward-Leonard system)的直流無齒輪電
梯1號機交貨
1985年--交頻控制高速無齒輪電梯問世(世界首台)
1987年--智能化大樓使用的高速無齒輪電梯交貨(梅田中心大樓)
1989年--模糊理論群管理商品化(Command-A1)
1992年--超高速電梯商品化
--接受540米/分變頻控制高速無齒輪電梯的訂單
1993年--向梅田天空大樓提供空中自動扶梯
1994年--通過ISO-9001認定
continue...

❺ 東芝晶元工廠在日本什麼地方

您好,根據你的敘述,東芝公司在日本國內擁有10座晶元工廠,並在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各擁有一家晶元廠。
東芝製造的晶元被廣泛應用於個人電腦、數碼相機和行動電話等電子產品中。
您還可以到京東商城英特爾旗艦店查詢更多產品信息。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

❻ 東芝移動硬碟哪裡產的,買了個V5 320G的,上面寫著MADE IN CHINA!

是在中國代工的啊···,東芝在日本本土生產的配件很少,大部分在國內代工,毫無懸念;硬碟也是在中國代工生產的,而代工點在中國分別有上海和杭州,各個代工廠商生產不同的東芝產品。其實國際的眾多大品牌比如惠普、蘋果、Sony、DELL大部分配件,組裝都是在國內代工,原產的很少,不過像富士通、西門子就沒有在國內代工。
2004年年底之前,東芝擁有3個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分別在日本青梅廠、杭州東芝和菲律賓東芝。2004年年底,東芝關閉了菲律賓工廠,原因是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虧損嚴重。2005年5月,東芝關閉青梅廠,青梅廠轉為試驗產品生產線,青梅廠以前以生產13英寸以下的筆記本電腦為主,目前這些產品將由杭州廠生產。東芝的舉動表明,如果杭州廠的競爭力不夠,那麼也會關閉,全部外包生產。

東芝預測2005年其筆記本電腦銷量大約650萬~700萬台。目前杭州的基地年產能大約為300萬台。東芝有大約有400萬~450萬台需要外包。東芝最大的代工夥伴是仁寶,其次是英業達,最後是廣達。仁寶最大的客戶也就是東芝,東芝給仁寶的訂單大約為250萬~300萬台之間,包括大部分商務機型、彩色外殼的M50、A3等。英業達和東芝合作由來已久,但是英業達有下滑的趨勢,因此東芝只是將少數消費類筆記本電腦訂單交給英業達,如寬屏的 M30。總量大約在100萬台左右。東芝給廣達的訂單是試探性的,只有1款15英寸筆記本電腦,總量大約為70萬台。也許是東芝看到廣達客戶都是超級大廠的原因,所以才下單這么少。此外,全球10大筆記本電腦廠家中,東芝是最後一個下單給廣達的。

❼ 東芝液晶電視的廠家在哪裡

東芝液晶電視的廠家原來在大連生產,現在東芝液晶電視已全權委託位於廣東省惠州市的TCL公司生產和銷售。
專供日本國內的大連液晶電視工廠將在12月底停產,這是該公司對持續低迷的電視機業務進行結構改革的一部分,東芝力爭通過削減成本來改善業績。
那麼目前東芝自有的電視機生產基地將僅剩印尼1處工廠。

❽ 有人知道杭州東芝這個公司怎麼樣嗎

你問的有問題,杭州沒有「杭州東芝公司」,與東芝有關的有三個公司:
一是位於杭州下沙的東芝信息機器(杭州)有限公司,是東芝筆記本唯一海外生產基地,生產出來的筆記本大多出口,裡面的待遇、培訓、保險等一般,跟松下在下沙的生產廠差不多。
二是杭大路嘉華國際商務中心5樓的東芝電腦(上海)有限公司杭州辦事處,主要負責東芝筆記本在浙江地區的銷售。如果你在這個機構里做銷售,應該是不錯的,雖然工資不會很高,但能撈到外快,因為有經銷商求你幫忙的。
三是位於教工路的杭芝機電,是杭州和東芝合資建立的一家企業,裡面的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

閱讀全文

與東芝電腦基地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我的電腦安裝不了ps 瀏覽:581
修復電腦是哪個軟體好 瀏覽:877
電腦配置低怎麼辦 瀏覽:232
電腦話筒怎麼設置聲音 瀏覽:422
平板電腦移動上網卡嗎 瀏覽:900
電腦不要錢的恢復數據軟體 瀏覽:168
蘋果電腦怎麼設置休眠 瀏覽:199
組裝電腦時所謂的平台什麼意思 瀏覽:818
手機仿音軟體 瀏覽:310
電腦游戲進不去顯示黑屏有聲音 瀏覽:716
不知道用哪個軟體玩電腦 瀏覽:354
電腦上如何操作下一格 瀏覽:94
電腦刷新一下文件圖標變成空白 瀏覽:226
資歷章排列手機軟體 瀏覽:286
如何給電腦限制網速 瀏覽:109
電腦與電腦之間快速傳輸文件無線 瀏覽:675
筆記本電腦重新啟動黑屏怎麼回事 瀏覽:360
蘋果電腦好還是微軟好 瀏覽:254
將電腦和列印機連接 瀏覽:233
如何解密電腦文件密碼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