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和詳細的操作步驟如下:
1、第一步,使用螺絲刀松開計算機底部右側的螺釘,見下圖,轉到下面的步驟掘碰扮。
Ⅱ 如何拆裝電腦主機 圖解
1、首先我們先把主機箱後面的螺絲給擰下來;
Ⅲ 台式機電腦的 主機箱側板如何拆卸
1、首先我們需要拆卸機箱側板,大多數的機箱側板螺絲是主機背後的兩顆螺絲,當然也有在機箱側銀鏈板上面四顆鋒洞孫螺絲的,根據自己機箱自身情況來拆卸吧。
Ⅳ 台式電腦開後蓋電腦主機後蓋如何打開
A. 電腦主機後蓋如何打開
對於使用台式電腦的朋友們來說,當電腦出現問題時總想拆開看看,但是我們該如何拆電腦呢?又如何組裝台式電腦呢?下面就將主機的構造和拆裝方法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1、首先拔掉主機後面所有的線路, 然後擰開旁邊的兩個大螺絲,打開機箱後蓋 ;2、拆內存,用力搬開內存條兩頭的卡鎖,往上使勁拔出內存條;3、拆硬碟, 拔掉硬碟的兩個線頭,擰開固定硬碟的螺絲即可 ;4、拆顯卡,拔掉右下角的卡鎖,擰開螺絲,往上用力就拿出來了5、 拆CPU ,如圖所示的是CPU風扇,我們擰開固定風扇的幾個角,拿掉風扇就看到我們的CPU了,如果再安裝回去的話一定要把風扇擰緊;6、 拆光碟機, 拔掉光碟機的兩個線頭,將其螺絲擰開就可以把光碟機拆下來了;7、 拆電源 ,擰開固定電源的所有螺絲,和大堆的線路一起拿出來;8、 拆主板 ,也就是承接上面硬體的這塊大板,我們將其螺絲擰開,就可以把主板從機箱里拆出了。9、最後,我們參照上面的方法把電腦組裝起來,蓋上機箱蓋,將所有的線頭插好就OK了,詳細的機箱線路如圖所示:注意事項: 對電腦主機構造一竅不通的最好找專業人士維護。
B. 戴爾台式機機箱蓋如何打開
拉扣是可以拌動的
C. 怎麼樣拆電腦主機後蓋
若是簡單清理電腦機箱,將機箱後面的兩個大螺絲擰掉,然後用吹風機將裡面的灰塵吹出即可。若是需要仔細清理電腦各個硬體設備,則拆解步驟如下(非專業人士謹慎操作,最好拆解的時候錄制視頻,避免拆解錯誤導致無法安裝):
1、首先拔掉主機後面所有的線路,然後擰開旁邊的兩個大螺絲,打開機箱後蓋;
D. 電腦主機後蓋如何打開
工具/材料:電腦主機、螺絲刀。
1、首先用螺絲刀擰下電腦主機底部位於右側的螺絲。
E. 聯想電腦主機外殼怎麼拆
聯想台式電腦主機可以通過以下步驟拆解:
1、拔掉主機上所有線路,擰掉機箱後蓋上的螺絲,打開機箱的後蓋。
2、搬開內存條兩頭的卡鎖,然後向上拔出內存條。
3、拔掉硬碟上的兩個線頭,拆掉硬碟。
4、拔掉顯卡下方的卡鎖,將顯卡拔出來。
5、擰開固定風扇的幾個角,拿掉風扇。
6、將風扇下方的CPU拆掉。
7、拔掉光碟機的兩個線頭,將固定光碟機的螺絲擰開,將光碟機拆下來。
8、擰開固定電源的螺絲,拆掉電源,將電源和線路一起拿出來。
9、擰開主板上的螺絲,將主板拆下來。
拓展資料: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也是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主板、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在網路技術中是關於發送與接收信息的終端設備。
F. 聯想台式電腦後蓋怎麼打開
方法和詳細的操作步驟如下:
1、第一步,使用螺絲刀松開計算機底部右側的螺釘,見下圖,轉到下面的步驟。
G. 電腦後蓋怎麼拆開
急急急台式電腦後蓋怎麼拆
2020-09-26 綜合網路 By:admin
台式電腦後蓋拆除方法步驟:
1、拔掉主機後面的線路。
2、擰開兩邊的大螺絲,打開機箱後蓋。
3、拆開內存條兩頭的卡鎖後拔出內存條。
4、拔掉硬碟的線頭,擰開固定硬碟的螺絲取出硬碟。
5、拔掉右下角的卡鎖,擰開螺絲後拆除顯卡。
6、拆除CPU。
7、拆光碟機, 拔掉光碟機的兩個線頭將其拆下。
8、拆電源。
9、拆承接上面硬體的主板即可。
H. hp一體機電腦怎麼打開後蓋
除非找客服幫你打開,否則私自拆機不保修。。。。。。。
這款機器設計的正面還行,背面看散熱。。。。。太差了!
I. Gateway台式電腦是小機箱怎樣打開蓋子拆除顯卡
摘要4、之後即可成功取出電腦主機裡面的顯卡。
Ⅳ lenovo台式電腦的獨立顯卡在哪個位置
台式電腦獨立顯卡的位置:
一、從主板上看,如下圖褲衫:
獨立顯卡是指以獨立板卡形式存在,可在具備顯扮讓卡介面的主板上自由插拔的顯卡。獨立顯卡具備單獨的顯存,不佔用系統內存,而且技術上領先於集成顯卡,能夠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和運行性能。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喜歡玩游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廳純局說顯得非常重要。
Ⅵ 如何組裝一台電腦
【轉自網路】
主機裡面常常是一團亂糟糟的,所以首先要來找一找方向,表迷路了……已經認識的童鞋就飄過吧
打開機箱側板,一般都能見到下面的景象,可能顏色、大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布局是一樣一樣的。(俺的畫筆字寫的好看么)
第一件事是無視所有的電線,只看實心的東西。
1 CPU散熱器。散熱器下面就壓著CPU,CPU在主板上的位置是雷打不動的。
2 內存。內存細長條的形狀很好認,一般位置也都在這。
3 電腦上的各種輸出介面。包括:鍵盤滑鼠的圓形介面、USB、網線、音響介面等等。 這些介面都是主板提供的,直接從機箱背面露出來。
4 顯卡。獨立顯卡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都在這。如果是集成顯卡的話,那這里就是空的。在顯卡下面還有很多平行的、長短不一的空的插槽,這里可以插各種其它擴展卡,現在用的比較少了。
5 硬碟。像這台電腦裝了兩塊硬碟。
6 電源。這台電腦是電源下置的,很多時候電源也會在主板上面,這跟機箱的設計有關。
現在給一塊主板你能知道它在機箱里的方向了嗎?
認識了五臟六腑,現在就可以造人了
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偶都心若止水~~
這台電腦從硬體安裝的角度看還是很典型的,基本上90%的電腦都跟他差不多或者比他簡單。性能上屬於中高端,先賣個關子,後面有詳細配置介紹~
拉登,開搞!
安裝CPU、散熱器、內存
由於裝散熱器、內存時要一定的力道,如果先把主板定死在機箱里的話,安裝的時候可能會不順手。所以最好先把這三樣東西安上主板。
所有AMD的CPU、散熱器安裝方式都一樣。先把CPU插槽邊的一個「小鍘刀」松開。
裝CPU時一定要對好方向,注意觀察那四個缺口的相對位置
只要位置對准了,CPU應該能只靠重力「掉」進插口裡,用手輕輕按一按確定CPU已經就位了
小鍘刀咔嚓
CPU就算裝好了。可以用手試試,看看能不能把CPU拔出來,如果紋絲不動就說明裝妥了。
Intel的CPU固定方式跟AMD有所不同,但也很簡單。關鍵還是對好方向
接下來,
猜猜這是什末?
……
錯! 這是導熱硅脂
在裝散熱器前要均勻的塗上一層,保證與散熱器良好接觸
一般的低端或者原裝散熱器安裝非常簡單,先把一端的搭扣扣上,再使勁把對面的另一個搭扣也扣上
再把一個小扳手扳一下(如果有的話),這樣散熱器就徹底壓緊了
CPU風扇的介面一般位於CPU插槽周邊,是4個插針的,很容易找
一些高端散熱器由於比較重,尺寸較大,廠商會自己設計扣具。比如這台電腦用的利民True Spirit。
先要把原來的AMD標准扣具拆除
然後將散熱器就位。利民的扣具是通過X形交叉的兩根鋼條將散熱器底座壓在CPU上的。各品牌的扣具不盡相同,具體要看散熱器說明書。
同樣別忘了插風扇線
然後內存比較簡單,將兩端的搭扣往外扳開。注意方向,內存條下邊的缺口,和插槽的缺口要對上
然後雙手按住內存條的兩端,用力向下壓,兩個搭扣會自動彈回來把內存扣住。(我右手拿相機沒辦法)
到這兒第一階段就完成了,主板先扔一邊
電源
電源本身的安裝非常方便,麻煩的是那些供電介面的連接
電源風扇一般是朝下的。對於這種電源下置的機箱,風扇朝上也完全可以
由於這款機箱底部有防塵網,且機箱內部散熱條件不錯,我就讓電源風扇朝下吸風了。 把機箱背面的四個螺絲上緊就完事了
前面這些除了CPU散熱器有一定難度外都很簡單。下面才真正進入高潮階段
主板
裝主板之前,要先把一塊機箱背部介面擋板裝好,這塊擋板是主板提供的。由於不同的主板提供的背部介面不同,所以這塊擋板上的開口也不同
普通主板是靠六~九個螺絲固定在機箱上的。像這塊主板屬於ATX大板(非標准),六個螺絲基本上均勻分布。如果是Micro-ATX小主板的話,螺絲位置會稍有不同,到時候自己觀察一下很容易找
這些螺絲的具體構造是這樣的:先是一個銅柱裝在機箱上,然後主板放在銅柱上,再用螺絲把主板固定。所以主板其實是被銅柱架空的
安裝主板時,建議先不要急著上螺絲。趁主板還自由的時候,先把24針主板供電介面接上(電源線里最粗最硬的那根)。因為這個介面需要較大的力量,如果主板定死了就不好使勁了。這也是除了散熱器以外最後一個需要使勁插的介面…
注意下圖的主板還沒就位,只是放在機箱里
然後再把主板就位,上螺絲,妥妥的~~
接著可以先連插一些線,也可以到後面在插。
CPU供電介面一般在CPU插槽周圍。在電源線里找這種由兩個4針介面拼成的8針介面。有的主板上是4針的插口,那就把電源線的8針拆成兩個4針,隨便挑一個插即可
機箱風扇介面形狀與CPU風扇很相似,不過是3針的。主板一般會提供兩三個,位置比較飄逸,要靠意識找了。有的風扇也提供那種大4針介面,可以直接在電源線里找到
硬碟
把硬碟帶標簽的那面朝上,塞到硬碟架上,螺絲孔位置對准後上螺絲即可。也可以用機箱提供的免螺絲扣具固定(如果有的話)
硬碟有兩個介面,一長一短,都是這種片狀的。長得那個(本圖)是硬碟電源介面,從電源線里找。
短的那個是數據傳輸介面(SATA介面),是主板提供的。數據線沒有方向,一頭插硬碟,一頭插主板上任意一個同樣形狀的介面(下下圖中藍色的)
每塊硬碟都是這樣連接。可以的話建議硬碟之間隔開一格,有利於散熱。(話說下面的那塊扛巴子有人認識么)
顯卡
顯卡一般裝在離CPU最近的那個長條形介面(PCIE介面)。裝之前要把顯卡對應的機箱背部擋板拆掉,顯示器數據線要從這里跟顯卡連接
顯卡插上後,擋板應該正好跟機箱吻合,然後擋板頂端用螺絲固定。這塊顯卡佔用了兩個擋板的寬度。對於一些低端顯卡只需要佔用一個擋板的寬度,一顆螺絲就行了
顯卡輔助供電介面在顯卡的邊角上,一般是6針的介面(個別頂級顯卡會有8針介面)。這塊顯卡是雙6針介面。在電源線里找相應的介面插上
如果電源沒有這種介面,或者數量不夠,顯卡一般會提供大4針轉6針轉接線
輔助供電插上後顯卡就裝完了
光碟機
如果直接把機箱光碟機位擋板拆掉就能裝的話最好。如果擋板拆不掉,或者裡面還有障礙物,那就按下面的步驟來。
很多機箱首次安裝光碟機、或者清洗灰塵的時候需要把整個機箱的前臉拆下來。
把手伸到底下這個菊花里,用力往外扯
扯下前臉以後,隨便你裝啥拆啥都很方便了
把該拆的擋板都拆掉,光碟機就位
跟硬碟一樣,用螺絲或者機箱自帶的扣具固定
最後,也是最蛋疼菊緊胸悶的階段——
各種前面板的線
前置音頻介面(耳機、麥克風)
中低端主板這個介面一般位於集成音效卡晶元周圍,兩排針腳里缺一個。下面一般標有「F_Audio」、「J_Audio」之類的字樣。特別注意要用「HD Audio」那個插頭,不要用AC97
前置USB介面
這個介面一般位於主板的下邊緣,也有個別的會在靠上一點的區域,由南橋或者第三方USB晶元提供。很多機箱需要不止一個,反正全部插上
最後,也是最最最郁悶的——開關、重啟、硬碟燈、電源燈
主板的PCB上一般會印有提示,哪個針腳插哪個。如果沒有,那在主板說明書里也會有
如果裝完開機發現硬碟燈不亮,或者電源指示燈不亮,那有可能正負極插反了,掉個個重新插一下一般都會好
我日!喝口水……
至此,一台嶄新的機機就裝好呢~
這款機箱還比較低端,內部空間有限看上去亂糟糟的,不像第一張圖里那麼清爽。其實多數人也沒必要苛求什麼理線,只要電線別打到風扇,別碰到高溫的散熱片就行了
配置介紹:
談不上高端,但也算強勁(全是網購)。當然,那些電腦城裝機,或者電腦雜志上的推薦配置就靠邊站了。
CPU:AMD PhenomII X6 1100T(默認頻率)
六核,3.4GHz,帶6MB三級緩存。由四核速龍640開核而來。淘寶上賣七百出頭一點。
散熱器:利民 True Spirit
兩百元以內性能最強。其實就是U120改進版。
六核CPU毫無壓力,一般應用不超過40度,用拷機軟體滿載不超過50度。當然夏天可能會高個幾度。
和原裝散熱器的罩杯對比
內存:芝奇DDR3 1333 8GB 1.5V (兩條4GB)
內存屬於夕陽產業,都是白菜價,所以4G、8G其實無所謂的。
這款內存性價比挺高,4GB一條150元。而且體質不錯,超頻後實際運行在DDR3 1512(1.5V,時序9-9-9-24-30 1t)
主板:技嘉GA-870A-USB3L
主板的挑選具有比較強的專業性,兩三行很難講清楚…
只能說這塊主板很平庸,但是夠用。唯一的亮點是具有USB3.0
主硬碟:西部數據 迅猛龍 450GB 10000轉 淘寶530元
尋道時間7.1毫秒。450G是由600G屏蔽內圈而來,性能比600G的更強。
說白了這是目前千元內性能最強的機械硬碟。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Raid 0隻能加快硬碟的持續傳輸性能,並不能提升隨機存取能力。所以兩塊普通硬碟Raid 0並不是眼下的最優方案,在開機、進程序速度等方面是干不過單塊迅猛龍硬碟的。
固態硬碟存在使用壽命短、昂貴、性能隨時間衰減等問題,只能屬於玩具的范疇,普通用戶要慎入。
倉庫盤:西部數據 2TB綠盤
2TB五百元,不多解釋了(速度很慢,別用它做系統盤)
顯卡:華碩 GTX460 1GB
關於460有個典故,去年NVidia由於GTX480次品率過高,光靠470不足以消化次品,所以又推出了GTX465。(465、470都是480的次品,由480降低性能而來)。由於465性能已經很低了,已經和原本這個區間的460打架了。所以NVidia被迫調低460的頻率和流處理器數量。
換句話說,所有的460都可以隨意的將核心頻率調到800MHz以上(默認是675MHz)。這不算超頻,因為你買的460本來就經過了降頻處理。
機箱:酷冷至尊 挑戰者
這款機箱防塵做的很好,電源位、前進氣口都有防塵網。
五百元以內的機箱,要是沒方向就買酷冷至尊的。
電源:安鈦克 VP450
主要是安靜,別的都中規中矩。
前些天裝了台低端配置,用的航嘉冷靜王鑽石版我徹底震驚了,這鳥貨居然也敢拿靜音作為賣點!
光碟機:普通DVD
個人建議買外置的,一台光碟機多台電腦合用。但機主說要傳統的,那就照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