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线连接 > 未来电脑用什么处理器

未来电脑用什么处理器

发布时间:2022-04-19 07:40:02

1. 现在电脑最好的处理器是什么

组装电脑用什么CPU比较好,这个问题取决于你的硬盘 显卡等的配置和你想花多少钱去组装电脑。

  1. 目前市面上有的CPU厂商有:intel AMD IBM和Cyrix 国产龙芯等,

    因此对应的CPU热门品牌自然是:Intel AMD, Intel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了

  2. 对应的CPU系列有:酷睿i7|酷睿i5|酷睿i3|奔腾|APU A10|APU A8|APU A6等

  3. 对应的价格区间在500-2000 或2000及以上不等,就目前的市场行情,i7至少在1500元以上

4.个人建议组装的CPU最好是i7,处理速度更快,尤其是在玩大型网游的时候用起来更流畅。

注意点:并不是价格越高,CPU的处理速度越高,组装的电脑就越是好用。还要正确选择硬盘,显卡,内存条等其他硬件,并且为每一个硬件安装厂家给的对应的驱动,否则即使有了一个好的CPU,就像一匹好马 没有配到好鞍,一样也是花冤枉钱。

2.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主要是用哪些CPU

2021年主流笔记本CPU,主要有INTEL的Intel酷睿11系列I3\I5\I7系列,AMD锐龙9及AMD锐龙7和AMD锐龙5系列。
市面上在销售的笔记本则还有从Intel酷睿9系列到10系列的等。

3. 电脑的配置哪个

首先我们要知道电脑是由哪些重要部分组成。(指硬件)

一、输出设备(显示器)

二、输入设备(鼠标、键盘及触控板等)

三、主机(主要部分)

主机是电脑的主体,里面包括:机箱(台式机才有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网卡、声卡、电源、光驱(目前很多笔记本都不带光驱了)等。

这么多部件,能够直接影响电脑速度的大致有:CPU、显卡、内存、硬盘。所以我们只关注这几个硬件的配置即可。

1、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配件。主要功能就是解释电脑的指令以及处理电脑软件中的数据,电脑中所有的操作都是由CPU来负责读取指令的。(相当于人的大脑)

硬盘关注的就是容量的大小和读写速度。普通的机械硬盘容量相对较大,读写速度一般;而新的SSD固态硬盘读写速度极快,但是容量相对较小。(建议以后买电脑,硬盘选择固态硬盘,真的特别快,机械硬盘也会逐渐被淘汰了)

4. 未来电脑硬件配置的发展前景性能提升还有多大的空间

cup的运行速度不是越多越好.所以现在所说最牛b的i7,你看有几个人买,i5已经足够了.个人电脑你弄100个核,也是浪费.
内存大点有好处,现在很多主板已经支持最大32g了.
固态硬盘的普及是早晚的,就好像当初u盘刚出的时候买1gu盘送万元笔记本,现在看来就像笑话一样.所以这都迟早的事.十年前游戏大都是二维或伪三维的,现在游戏都是3d的,而且动不动十几个g那大,这都是趋势.
目前电脑性能,也就是说处理速度的瓶颈是硬盘,所以固态硬盘会带着家用电脑性能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机械硬盘读写一般在每秒百兆上下,,nb的固态硬盘已经1至2g了.,电脑的游戏性能主要是显卡,显存,现在gd5的显存频率4000多,..8年前9600gt至少要1600元,现在150块.对了,还有显卡性能领先普通游戏5年以上.这是我个人体会,因为我用01年的高端显卡可以效果全开跑极品飞车10,这是07年的事.
以上都是个人感言,交流一下.
最后一句,cup现在有瓶颈,速度提升不大了,所以弄出个多核来.内存和显卡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因为目前市场上3000多块的显卡大众化以后,总一天卖千元以内,代替3000价位的东西,大有所在.

5. 现在电脑最好的CPU是什么

现在最好的CPU也是目前最贵的,所以大家可以通过查找最贵CPU也就可以知道最好的CPU是什么了。就目前而言高端处理器属于Intel的天下,所以如果想了解现在最好的CPU是什么可以先进入电脑百事网:DIY在线装机页面,然后按价格查找最贵的CPU即可知道,如下图:

其实如果对DIY硬件比较了解或者对电脑百事网比较关注的朋友或许也早知道,在之前推荐的一篇:最牛配置啥样?电脑百事网有史以来最牛配置以及可望而不及四万元孤独求败顶级发烧电脑配置推荐一文中均有这款最好的CPU身影。Intel 酷睿i7-3960X处理器虽然不属于2012年最新更先进一代IVY处理器架构,而是去年Intel发布的一款孤独求败最顶级处理器,时至今日即便是2012年发布的最顶级处理器依然拜倒在处理器之下。Intel 酷睿i7 3960X处理器原生内置六核心、十二线程的设计可以在多任务处理时有着优异的表现,作为一款孤独求败产品,对于任何应用基本都可以做到秒杀了。以下是该款处理器基本性能参数:


Intel 酷睿i7 3960X 至尊版最好CPU外观


Intel酷睿i7 3960X至尊版详细参数
适用类型 台式机
CPU系列 酷睿i7 3900至尊版
包装形式 盒装
CPU主频 3.3GHz
最大睿频 3.9GHz
倍频 36倍
CPU插槽 LGA 2011
CPU内核 Sandy Bridge-EP
核心数量 六核心
线程数 十二线程
制作工艺 32纳米
热设计功耗(TDP) 130W
内核电压 0.6-1.35V
一级缓存 6×64KB
二级缓存 6*256KB
三级缓存 15MB
指令集 MMX,SSE(1,2,3,3S,4.1,4.2),EM64T,VT-x,AES,AVX
内存控制器 DDR3-1066/1333/1600
支持最大内存 64GB
超线程技术 支持
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64位处理器 是
Turbo Boost技术 支持

其实通常我们所说的最好的是相对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前最好的产品肯定会被未来产品所取代,就像没有人能够永远做到第一一样,通过本文笔者并不是仅仅想表达现在什么CPU最好,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些查找最好硬件的方法,希望对朋友有所感悟。

满意请采纳。

6. 准备入手一台新电脑选择CPU很纠结

看你主要做什么用途,如果图形渲染之类的,选择AMD的,如果是游戏,建议inter的,但是这还和显卡有关,如果你选择了AMD处理器,建议也用他们家的显卡。

7. 未来的电脑配置

电脑像IPOD 那么小.. 1TB 内存.1024T硬盘.. 东西都是集成.. 都没什么卡了... 独立显卡应该就就爽死了... CPU 是没可能1.8THZ的.. 都像熔岩这么热了.. 最多就是5ghz 不过是1485核处理器..

8. 电脑用那种CPU好

看你主要做什么用的了,玩游戏推荐用AMD的,办公的话用Intel的比较好.

AMD的U更适合运行游戏,因而更受广大游戏玩家喜爱.频率低,但可以超频(会影响寿命,)功耗低,比I省电.AMD的处理器有着相对较低的流水线,运算错误率较低,运行大的游戏(不太依赖CPU二级缓存,即对浮点运算要求不高)就会有优势,但AMD浮点运算能力相对叫弱,因此,视频转换或连续重复行运算时,INTEL更有优势.
Intel的频率高一些,而且也稳定些,所以办公、作图象、工程设计或者是软件开发都爱用.另外,影视用I绝对比A好

你来这里看看
目前INTEL和AMD的CPU的区别之处,以及由于区别之处所带来的性能和效率的差异有以下简要几点,仅供参考:
1。从单晶硅工艺上:INTEL:0。09(降低成本,加大晶体管数量),AMD:0。13(成本比0。09的高),所以导致在都降低相同比例的价格后,INTEL还是挣钱,而AMD最起码不会挣太多的钱啦,搞不好还会陪钱(亏损),虽然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尽而导致最近的AMD诉讼案的发生
2。从流水线上:INTEL:31级(可以提升到更高的主频,但带来更大的发热量:例如P4-670超到7。4G,但得用液氮来散热,而且容易造成指令执行效率低下,所以搞出个超线程来弥补);AMD:20级(指令执行的效率比31级强,但频率提升有限而发热量相对要低,效率和频率是2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主要看使用者的选择了)
3。缓存:INTEL:1级16K,2级1M-2M(整数运算以及游戏性能没有AMD的快(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起作用,后面再讲),但对于网络和多媒体(浮点运算)的应用比对手强
AMD:1级128K,2级:512K(整数运算快,游戏性能好,但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稍微逊色)
4。内存管理架够:INTEL的内存管理架够还是采用传统的由主板上的南北桥方式来管理(造成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延时大,对于游戏执行效果没有AMD的好,但对于日后升级成本有所降低)AMD是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减少了CPU与内存数据传输的延时,(对于游戏性能的提升有相当大的作用,也是前面所说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弥补了2级只有512K的所对多媒体应用的不足,但加大了对日后升级的成本的增加:要升级的话您只好把CPU和内存以及主板全都换掉)
5。指令集 INTEL:MMX,SSE,SSE2,SSE3,EM64T
(大多数游戏以及软件基于INTEL的指令,对于INTEL有所优化,但64位指令对于现在新的64位系统有兼容性的缺点,所以最近不得不兼容于AMD的X86-64指令,CPU的步进值也从E0变到G1)AMD:3DNOW+,MMX,SSE,SSE2,SSE3,X86-64(在所支持的SSE3中少了2条指令,但问题不大,因为那2条是专门针对INTEL超线程技术的,没有也罢,反正AMD也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由于AMD的64位技术源于DEC公司的Alpha技术(64位技术之一),再加上AMD自己的2次开发,所以导致64位技术快速的在民用市场的出现,微软64位系统也不得不基于AMD的X86-64位开发(谁叫AMD先推出民用的64位呢),为了尽快消除对于64位的WINDOWS兼容性的问题,INTEL也被迫开始兼容AMD的64位指令(不是INTEL没有技术开发64位,是由于它的市场策略导致其非常被动,错过了推出64位的最佳时机,让AMD就64位而言站了上风,谁让这2家公司最终还得看微软的脸色呢,从这点上讲,他们还没完全达到市场垄断的地位---硬件厂商还得看软件巨头的脸色,真悲哀!)

综上所诉:现在谁的性价比更高是要看使用者的应用范围(也必然由应用范围来决定),而并不是简单的由价格来决定的,我更不同意所谓的穷人才用AMD的说法(我哥们现在的个人资产有500多万,算是有点钱的吧?!可他装的电脑用的AMD的3000+,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电脑发烧友,对电脑的知识也不是太懂,他个人认为够用就好,但也得跟的上点潮流,如果他是个发烧友的话去买INTEL的XEON或者AMD的OpteronCPU也很难说的哦,由于INTEL感觉来自AMD的压力所以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做出了重大的决策的改变(从一味追求频率到追求性能的转变,也不得不放弃由INTEL公司自己创造出来的摩尔定律这个神话,全面转向CPU性能的提升,CPU在3。8G这个频率上画上了个小小的句号,让10G的目标成为了泡影;具可靠的消息:INTEL以后的CPU架够将是基于现在移动CPU的技术上,并且提出了性耗比的概念(而非性价比)并且近期已经成功研发出样品,就性能而言将是现在P4的3倍--5倍,而功耗从笔记本的CPU的5W到台式机CPU的35W到服务器CPU的65W,核心将是双核心或者是4核心,前端总线为: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不再有超线程技术(因为没有必要了,超线程技术的出现主要是来弥补由于流水线过长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新的INTEL的CPU不会再用31级流水线,可能只有不到20级或者更底),频率不会超过现有的频率(这意味着3。8G将是INTEL现在乃至以后最高频率)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的大较量(INTEL和AMD)中将一决高下,到时候谁胜谁负,谁好谁坏,谁的性价比或者性毫比更高将一目了然,说实话有点为AMD担心(AMD近期曾表示不会对现有的CPU架够改变)但更为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龙芯着急!我还是相信那句话:时间会说明一切的!谁将是消费者最应该期待的产品呢?相信在不远的时间里将会出现!

对AMD来说,其最受人欢迎的地方,就是它良好的超频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这是它目前占有处理器市场份额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的优势。在我们选择时,如果是DIY高手,那选择AMD是肯定没错,能花较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性能,价格上同主频的AMD与Intel,前者价格只是后者的一半左右,而且现在AMD的处理器的主板大多数都有傻瓜超频的软件,虽然不能把超频发挥到极限,但也能过一下超频的瘾。而AMD的发热问题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然,现在AMD的处理器多加入了过热保护的芯片,所以发热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不必顾虑。
在购买AMD的产品时要注意,由于它良好的超频性能,使一些奸商们开始出售低频版本超频后再打磨的产品,如何识别是不是打磨过的产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处理器的L2和L3金桥有没有人为切割或焊接的痕迹。如果仍不放心,那么盒装三年质保的AMD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就是风扇的选择,AMD处理器超频后的发热问题(注:超频后发热与不超频时发热不同),一直是DIYer们最关心的,所以选择一个好的风扇也是至关重要的。
Intel则向来以稳定着称,对多媒体有较好的指令支持,比较适合一些多媒体爱好者、办公室装机、以及一些不太懂电脑的家庭装机。从超频上来看,由于所有Intel处理器都是锁倍频的,所以在超频上显不出多大优势来,虽然锁了倍频,但也还是能超,只是超频的范围较小,笔者在不改电压的情况下,将一块P4 2.4 BG的超到了3.0G,且在一些3D游戏中如FIFA 2004时能稳定运行,所以Intel的稳定性还是值得我们信耐的。价格上来说,Intel的处理器比起AMD来说可算是高高在上,虽然IT行业里一分钱一分货,但也不乏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在里面,但是它优异稳定的性能,使得不少电脑爱好者在装机时,仍然将其设为首选。也正是因为它的稳定,所以许多品牌电脑大多采用了Intel的处理器,可见Intel的稳定性非同一般。这样,在一个不太懂电脑的家庭装机和商用装机机,Intel的处理器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够买Intel的处理器时,由于都锁了倍频,无论是散装还是盒装都可以放心购买,不会出现像AMD那样的打磨产品。但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购买盒装产品时,一些奸商往往用散装处理器配上假冒Intel风扇,重新包装后来当盒装产品销售,鉴别的方法单从外观上很难辨别,主要就是看里面的硬塑料包装是否有拆开过的痕迹,再看说明书是印刷品还是复印的,假冒的一般都是复印品。还有就是可以看盒装产品里面赠送的小徽标(就是品牌机外面都贴着印有的Intel Inside的小贴片),真品的小徽标厚而硬,外面有一层较硬的塑料,假货则比较薄,用手指也能把上面的图案刮下来,有的假货甚至没有小徽标。现在散装的Intel处理器与盒装的价格相差不到几十块,而且盒装产品还赠送一个原装风扇,不必在单独购买风扇,所以购买盒装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AMD与Intel的产品线概述
AMD目前的主流产品线按接口类型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基于Socket 754接口的中低端产品线和基于Socket 939接口的中高端产品线;而按处理器的品牌又分为Sempron、Athlon 64、Opteron系列,此外还有双核的Athlon 64 X2系列,其中Sempron属于低端产品线,Athlon 64,Opteron和Athlon 64 X2属于中高端产品线。这样看来,AMD家族同一品牌的处理器除了接口类型不同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核心,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以说AMD现在的产品线是十分混乱的。与AMD复杂的产品线相比,Intel的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清晰的。Intel目前主流的处理器都采用LGA 775接口,按市场定位可以分成低端的Celeron D系列、中端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高端的Pentium 4 6xx系列、双核的Pentium D系列。除了Pentium D处理器以外,其他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处理器都是基于Prescott核心,主要以频率和二级缓存的不同来划分档次,这给了消费者一个相当清晰的印象,便于选择购买。(鉴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CPU产品都已经全面走向64位,32位的CPU无论在性能或者价格上都不占优势,因此我们所列举的CPU并不包括32位的产品。同样道理,AMD平台的Socket A接口和Intel的Socket 478接口的产品都已经在两家公司的停产列表之上,而AMD的Athlon 64 FX系列和Intel的Pentium XE/EE系列以及服务器领域的产品也不容易在市面上购买到,因此也不在本文谈论范围之内。)

2. AMD与Intel产品线对比
双核处理器可以说是2005年CPU领域最大的亮点。毕竟X86处理器发展到了今天,在传统的通过增加分支预测单元、缓存的容量、提升频率来增加性能之路似乎已经难以行通了。因此,当单核处理器似乎走到尽头之际, Intel、AMD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家的双核处理器解决方案:Pentium D、Athlon 64 X2!

所谓双核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

处理器协作机制:
AMD Athlon 64 X2
Athlon 64 X2其实是由Athlon 64演变而来的,具有两个Athlon 64核心,采用了独立缓存的设计,两颗核心同时拥有各自独立的缓存资源,而且通过“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统请求接口,简称SRI)使Athlon 64 X2两个核心的协作更加紧密。SRI单元拥有连接到两个二级缓存的高速总线,如果两个核心的缓存数据需要同步,只须通过SRI单元完成即可。这样子的设计不但可以使CPU的资源开销变小,而且有效的利用了内存总线资源,不必占用内存总线资源。

Pentium D
与Athlon 64 X2一样,Pentium D两个核心的二级高速缓存是相互隔绝的,不过并没有专门设计协作的接口,而只是在前端总线部分简单的合并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不足之处就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的CPU周期。即当一个核心的缓存数据更改之后,必须将数据通过前端总线发送到北桥芯片,接着再由北桥芯片发往内存,而另外一个核心再通过北桥读取该数据,也就是说,Pentium D并不能像Athlon 64 X2一样,在CPU内部进行数据同步,而是需要通过访问内存来进行同步,这样子就比Athlon 64 X2多消耗了一些时间。
二级缓存对比:

二级缓存对于CPU的处理能力影响不小,这一点可以从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线上的高低端产品当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二级缓存做为一个数据的缓冲区,其大小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越大的缓存也就意味着所能容纳的数据量越多,这就大大地减轻了由于总线与内存的速度无法配合CPU的处理速度,而浪费了CPU的资源。

事实上也证明了,较大的高速缓存意味着可以一次交换更多的可用数据,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高速缓存失误情况的出现,以及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使整体的性能更高。 就目前而言,AMD的CPU在二级高速缓存的设计上,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还是比较小,高端的最高也只达到2M,不少中低端产品只有512K,这对于数据的处理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处理的数据量较大的时候。Intel则相反,在这方面比较重视,如Pentium D核心内部便集成了2M的二级高速缓存,这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高端产品中,甚至集成4M的二级高速缓存,可以说是AMD的N倍。在一些实际测试所得出来的数据也表明,二级缓存较大的Intel分数要高于二级缓存较小的AMD不少。

内存架构对比:
由Athlon 64开始,AMD便开始采用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核当中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周期,以前都是采用内存控制器集成于北桥芯片组的设计,改成集成于CPU核心当中,这样一来CPU无需通过北桥,直接可以对内存进行访问操作,在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北桥芯片的设计难度,使主板厂商节约了成本。不过这种设计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一个是兼容性问题,由于内存控制器集成于核心之内,不像内置于北桥芯片内部,兼容性较差,这就给用户在选购内存的时候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内存兼容性较差之外,由于采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的缘故,对于内存种类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制约。就现在的内存市场上来看,很明显已经像DDR2代过渡,而到目前为止Athlon 64所集成的还只是DDR内存控制器,换句话说,现有的Athlon 64不支持DDR2,这不仅对性能起到了制约,对用户选择上了造成了局限性。而Intel的CPU却并不会有这样子的麻烦,只需要北桥集成了相应的内存控制器,就可以轻松的选择使用哪种内存,灵活性增强了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如若用户采用集成显卡时,AMD的这种设计会影响到集成显卡性能的发挥。目前集成显卡主要是通过动态分配内存做为显存,当采用AMD平台时,集成在北桥芯片当中的显卡核心需要通过CPU才能够对内存操作,相比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延迟要长许多。

平台带宽对比: 随着主流的双核处理器的到来,以及945、955系列主板的支持,Intel的前端总线将提升到1066Mhz,配合上最新的DDR2 667内存,将I/O带宽进一步提升到8.5GB/S,内存带宽也达到了10.66GB/S,相比AMD目前的8.0GB/S(I/O带宽)、6.4GB/S(内存带宽)来说,Intel的要远远高出,在总体性能上要突出一些。

功耗对比: 在功耗方面,Intel依然比较AMD的要稍为高一些,不过,近期的已经有所好转了。Intel自推出了Prescott核心,由于采用0.09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多的L2缓存,晶体管更加的细薄,从而导致漏电现象的出现,也就增加了漏电功耗,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带来了功耗及热量的上升。为了改进Prescott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的问题,Intel便将以前应用于移动处理器上的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移植到目前的主流Prescott核心CPU上,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降低功耗及发热量。

而AMD方面则加入了Cool ‘n’ Quiet技术,以降低CPU自身的功耗,其工作原理与Intel的SpeedStep动态调节技术相似,都是通过调节倍频等等来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实际上,Intel的CPU功率之所以目前会高于AMD,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远远要比AMD的CPU多得多,再加上工作频率上也要比AMD的CPU高出不少,这才会变得功率较大。不过在即将来临的Intel新一代CPU架构Conroe,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实Conroe是由目前的Pentium M架构变化而来的,它延续了Pentium M的绝大多数优点,如功耗更加低,在主频较低的情况下已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等等这些。可以看出,未来Intel将把移动平台上的Conroe移植到桌面平台上来,取得统一。

流水线对比: 自踏入P4时代以来,Intel的CPU内部的流水线级要比AMD的高出一些。以前的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的流水线为20级,相对于当时的PIII或者Athlon XP的10级左右的流水线来说,增长了几乎一倍。而目前市场上采用Proscott核心CPU流水线为31级。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要加长流水线呢?其实流水线的长短对于主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流水线越长,频率提升潜力越大,若一旦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话,所耽误的延迟时间越长,为此在Netburst架构中,Intel将8级指令获取/解码的流水线分离出来,而Proscott核心有两个这样的8级流水线,因此严格说起来,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有28级流水线,而Proscott有39级流水线,是现在Athlon 64(K8)架构流水线的两倍。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较长流水线不足之处,不过,是否有了解过较长流水线的优势呢?在NetBurst流水线内部功能中,每时钟周期能够处理三个操作数。这和K7/K8是相同的。理论上,NetBurst架构每时钟执行3指令乘以时钟速度,便是最后的性能,由此可见频率至上论有其理论基础。以此为准来计算性能的话,则K8也非NetBurst对手。不过影响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分支预测失败、缓存不中、指令相关性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CPU都会遇到,只是各种解决方法及效果存在着差异而已。而NetBurst天生的长流水线既是它的最大优势,也是它的最大劣势。如果一旦发生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情况,Prescott核心就会有39个周期的延迟。这要比其他的架构延迟时间多得多。不过由于其工作主频较高,加上较大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NetBurst架构的不足之处。不过流水线的问题在Intel的新一代CPU架构Conroe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样子以来,大容量的高速缓存,以及较低的流水线,配合双核心设计,使得未来的Intel CPU性能更加优异。

“真假双核”
在双核处理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AMD宣扬自己的双核Opteron和Athlon-64 X2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双核处理器准则,并隐晦地表示Intel双核处理器只是“双芯”,暗示其为“伪双核”,声称自己的才是“真双核”,真假双核在外界引起了争议,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不便。

AMD认为,它的双核之所以是“真双核”,就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晶片(或称DIE)上,与单核相比,它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System Request Interface,SRI)和“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它们的作用据AMD方面介绍应是对两个核心的任务进行仲裁、及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资源争抢,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让双核能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与自己的“真双核”相对应,AMD把英特尔已发布的双核处理器——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处理器采用的双核架构称之为“双芯”。AMD称,它们只是将两个完整的处理器核心简单集成在一起,并连接到同一条带宽有限的前端总线上,这种架构必然会导致它们的两个核心争抢总线资源、从而影响性能,而且在英特尔这种双核架构上很难添加更多处理器核心,因为更多的核心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总线带宽争抢。

而根据前面我们提到CMP的概念,笔者认为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处理器,以及它们未来的多核处理器实际上都属于CMP架构。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或标准,业界并无明确定义,称双核处理器存在“真伪”纯属AMD的一家之言,是一种文字游戏,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目前业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并没有共同标准或定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真伪之分。CMP的原意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在这一点上AMD与英特尔并无分别,不能说自己的产品集成了仲裁等功能就是“真双核”,更没有理由称别人的产品是“双芯”或“伪双核”。此外在不久前AMD举办的“我为双核狂”的活动中,有不少玩家指出,AMD的双核处理器在面对多任务环境下,无法合理分配CPU运算资源,导致运行同样的程序却会得到不同的时间,AMD的双核并不稳定。从不少媒体的评测还可以看到,AMD的双核在单程序运行的效率要高于Intel处理器,但是在多任务的测试中则全面落后!

由此可见,对于真假双核之说,笔者认为只是一种市场的抄作,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性能表现。从真正的双核应用上来看(双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各种程序的同时运行,即多程序同时运行的要求),Intel的双核更符合多程序的发展需求。

9. 未来的计算机是什么样的

计算机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其他的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有力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使自己迅速成长。在您看来,未来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否会愈来愈紧密?
李国杰院士:我在看待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时,通常是把它分为三维考虑。一维是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90年代初,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达到100万门以上,从VLSI开始进入ULSI,即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而且由于RISC技术的成熟与普及,CPU性能年增长率由80年代的35%发展到90年代的60%。到后来出现奔腾系列,到现在已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一个计算机中可能不只用一个处理器,而是用几百个几千个处理器,这就是所谓并行处理。也就是说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器件速度,二是并行处理。与前所述,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等),采用纳米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通用计算机已采用上万台计算机并行,美国的ASCI计划已经完成每秒12。3万亿次并行机。目前正在研制30万亿次和100万亿次并行计算机。美国另一项计划的目标是2010年左右推出每秒一千万亿次并行计算机(Petaflops计算机),其处理机将采用超导量子器件,每个处理机每秒100亿次,共用10万个处理机并行。专用计算机的并行程度比通用机更高。IBM公司正在研制一台用于计算蛋白质折叠结构的专用计算机,称做兰色基因(Blue Gene)计算机,一块芯片中就包括32个处理机,峰值速度达每秒一千万亿次,计划2004年实现。将几千几万台计算机连结起来构成一台并行机,就如同组织成千上万工人生产一个产品一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高效率地把大量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即各处理机之间的高速通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使之协调工作,这就是并行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如何处理高性能与通用性以及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矛盾也是研制并行计算机必须面对的技术选择,也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另一个方向就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国外称这种趋势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叫无处不在的计算。举个例子,问你家里有多少马达,谁也说不清。洗衣机里有,电冰箱里有,录音机里也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谁也不会去统计它。未来,计算机也会像现在的马达一样,存在于家中的各种电器中。那时问你家里有多少计算机,你也数不清。你的笔记本,书籍都已电子化。包括未来的中小学教材,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可能学生们上课用的不再是教科书,而只是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所有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都在里面。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从中查到想要的资料。而且这些计算机与现在的手机合为一体,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相互交流信息。所以有人预言未来计算机可能像纸张一样便宜,可以一次性使用,计算机将成为不被人注意的最常用的日用品。
第三个方向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的重要课题,同时人机界面更加友好。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也可以用手写的文字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来与计算机沟通,使人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子计算机从诞生起就致力于模拟人类思维,希望计算机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做一些复杂的事情,而且能做一些需“智慧”才能做的事,比如推理、学习、联想等。自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以来,计算机在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不尽人意。科学家多次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期目标都没有实现,这说明探索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随着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近几年来计算机识别文字(包括印刷体、手写体)和口语的技术已有较大提高,已初步达到商品化水平,估计5-10年内手写和口语输入将逐步成为主流的输入方式。手势(特别是哑语手势)和脸部表情识别也已取得较大进展。使人沉浸在计算机世界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21世纪将更加迅速的发展。
说到计算机科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我认为有几个学科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关系很密切。从技术的角度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通信技术中的很多设备就是一台专用的计算机。另外是各种工业制造中也离不开计算机。例如,将来的汽车、飞机中的大量部件都是计算机构成的。未来一部汽车主要的成本可能不是车身、轮子、发动机,而是其中的微处理器芯片和软件。从科学的角度说,我认为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科学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每隔四五十年就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来拉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最近二三十年是以是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浪潮。这一段时期预计到2020年基本结束。下一次科技浪潮将是以生物技术为标志的科学的飞跃。而与以生物信息学为代表的生物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正在蓬勃地兴起。例如用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科学,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学计算机的人去从事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这是未来研究的一大热点。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其他学科反过来也会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用的几乎都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但现在人们也在努力研究基于其他材料的计算机,如超导计算机,光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生物芯片技术。但目前的生物芯片还只是作测试用,还不能够用来计算。虽然这些技术现在还都不成熟,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但可以预计这些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科学的前景更加美好。
记 者: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计算机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它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是我们知道,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您认为当前计算机科学发展遇到的主要困难什么?
李国杰院士:当前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首先是复杂性的问题。计算机科学的实质是动态的复杂性问题。一个芯片的晶体管有上亿甚至几十亿个,这个数目已和大脑里的神经元的数目一样多,如何保证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而不出现错误,这已不止是一般的测量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功耗。当前功耗似乎不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不是重要问题,但再过十几年它就会变得十分重要。根据摩尔定律,大约每隔一年半,芯片的性能翻一翻,但是性能翻一翻可能会造成功耗也翻一翻。功耗越大,放热越多。现在一个芯片可能放热一两百瓦,还可以用风扇来散热,但再翻一翻几百瓦,相当于一个电炉了。这时的散热就十分困难了。所以,如何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不增大功耗甚至减小功耗是当前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功耗问题极为复杂,由于集成电路的微型化,将来的工艺达到0.1微米以下,每一层芯片只有几个原子,这时的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已经极高了。所以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早期就有一位着名的科学家说过计算机科学是制冷的科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智能化的问题。现在网上有很多信息,如何让计算机把这些信息变成你所需要的知识。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不是说简单的我点一个网站,里面能搜索到与我输入的字符匹配的内容,而是说计算机要将收集到的知识系统化。比如,你想找一个人,你问计算机:"拉登是什么人?" 未来的计算机有这个能力,它能在千千万万的网页中找到与拉登是什么人相关的内容,组织一篇文章来告诉你答案。再如,你想知道什么是纳米技术,你就可以问计算机什么是纳米技术,计算机就会为你搜索网页,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

10. 平板电脑目前或未来最好的处理器和GPU分别是

最好的当然是刚出来的四核。tegra3它采用的是自家的geforce gpu.还有就是i9300的 Exynos 4412采用的高频mali-400gpu比tegra3要厉害些。还有就是高通msm8960是双核但是比tegra3四核还要厉害,它采用的a9和a15混合架构。即将上市的是高通四核这将是今年最强的cpu采用的adreno320这比现在的a9架构的四核整体性能要强上近一倍.苹果a5x的gpu和i9100的性能差不多,但是比起高通的adreno320还是要差上不少

阅读全文

与未来电脑用什么处理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苹果电脑下lol 浏览:198
电脑开机加速清理 浏览:357
拼音手机软件 浏览:515
平板助手电脑版 浏览:952
剪映电脑版剪辑大文件的时候死机 浏览:720
在苹果浏览器下载软件怎么设置 浏览:869
苹果xs为什么下载软件要付费 浏览:457
海贼王990集动漫免费网站 浏览:852
苹果炫酷表盘软件 浏览:254
平板电脑触摸笔哪个牌子好 浏览:239
电脑怎么设置1280960分辨率 浏览:554
电脑QQ在哪里登录 浏览:612
电脑嗡嗡响是怎么回事 浏览:258
教务系统抢课手机好还是电脑好 浏览:281
为啥电脑开机速度会变慢 浏览:95
平板电脑阅读器下载 浏览:495
电脑硬盘读取很慢 浏览:496
电脑装xp有声音win7没声音 浏览:273
电脑需要啥配置打游戏差不多的 浏览:906
电脑小游戏盒子有哪些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