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脑棋手中毫不犹豫的原因是什么
电脑棋手的出子都是用代码写过的,里面包含了成千上万种走法
2. “更深的蓝”战胜了什么
北京时间1997年5月12日凌晨4时50分,当“深蓝”将棋盘上的兵走到C4位置时,卡斯帕罗夫推坪认负。至此轰动全球的第二次人机大战结束,“深蓝”以3.5∶2.5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那么“深蓝”是何许人也?卡斯帕罗夫又是何许人也?
“深蓝”是美国IBM公司生产的一台超级国际象棋电脑,重1270千克,有32个大脑(微处理器),每秒钟可以计算2亿步。“深蓝”输入了一百多年来优秀棋手的对局两百多万局。
卡斯帕罗夫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棋手,在国际象棋棋坛上他独步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前世界冠军卡尔波夫号称是唯一能与其抗衡的棋手,但在两人交战史上,每次都是卡斯帕罗夫取胜。可是,在临近世纪末的1997年,孤独求败的卡斯帕罗夫不得不承认自己输了,而战胜他的是一台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电脑。也许这是一件偶然的事件,可是,这件事使人类看到了一个自己不愿看到的结果:人类的工具终于有一天会战胜自己。
“深蓝”和卡斯帕罗夫曾于1996年交过手,结果卡斯帕罗夫以4∶2战胜了“深蓝”。经过一年多的改进,“深蓝”有了更深的功力,因此又被称为“更深的蓝”。“更深的蓝”与一年前的“深蓝”相比具有了非常强的进攻性,在和平的局面下也善于捕捉杀机。
卡斯帕罗夫与“更深的蓝”的较量,引来了全世界无数棋迷和非棋迷的关注。人们对此次人机大战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各种新闻媒体都竞相报道和评论此次人机大战,显然不只是出于对国际象棋的热爱,事实上,许多关心比赛的记者和读者都是棋盲,是因为这场比赛所蕴涵的机器与人类智慧的较量的特殊意义吸引了他们。
卡斯帕罗夫输掉这场人机大战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对此深感悲观,甚至惊恐不安,就像一些人对克隆技术感到可怕一样;另外一些人则只是对这一结果感到不愉快,但他们认为这未必不是好事。首先,比赛的结果不足以说明电脑就战胜了人脑,因为电脑的背后上是包括美籍华裔谭崇仁、许峰雄等一大批计算机专家。这些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培养出来一个世界超级电脑棋手。电脑的进步表明人类对人脑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科学意义上讲,人机大战只是一项科学实验。其次,虽然电脑在棋盘上战胜了人类,但这并不会封杀国际象棋艺术,相反许多棋坛人士从人机大战中看到了国际象棋的新机遇。他们认为,如果在今后的国际象棋比赛中,棋手们可以使用计算机,通过高科技手段检验我们认为天才而又过分大胆的棋着。
不错,我们已经发明了比我们跑得快的、举得重的、看得远的机器,如汽车、起重机、望远镜等,它们只能成为人类的一种工具,并没有影响到人的本质。人类发明的机器或许可以分为两类:“体能机器”和“智能机器”。体能机器如汽车、飞机等,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赞许,但智能机器却得到完全不同的反应。向来都自以为智商最高的人类,却在智力游戏中输掉了,于是有人惊呼,今天我们输掉了最伟大的棋手,明天我们还将输掉什么!
3. 通过我与电脑棋手对局你有什么发现呢
通过我与电脑棋手对决,你有么发现我认为通过我与电脑棋手对局,我发现电脑上的七首走的棋是非常的好的
4. 9 电脑棋手中的 怪棋 是什么意思
因为电脑的程序设计问题吧,可能是要的穷举法,每一步棋都要把整个棋盘搜索一遍,而且要考虑很多层,计算量是很大的。而且不像人的思维是连贯性的,一个计划是一气呵成的,想好以后如果都在意料中,那么接下来数步都会比较快,而对它来说,每一步都是重新开始。
5. 《电脑棋手》课文中的怪棋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正常的下法,它有特殊的技能。
怪者奇也!令对手感到意外之着。
与常人不一样的思路。野路子棋。
0000000 查看更多答案。
6. 通过我与电脑棋对局,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你脑洞开了,能认为别人会发现你玩游戏的隐私。
7. 曾有过一位国际象棋大师由于多次击败电脑棋手,最终被发怒的电脑电死!请问是谁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记得以前报道苏共某象棋大师和电脑对弈
结果决胜局棋盘通电被电死了
当年被渲染为电脑恼羞成怒才出此下策
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
那是1989年世界犯罪史里记载的一件真实案件。前苏联着名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德科夫于莫斯科挑战一台巨型电脑,比赛在一副漂亮的金属棋盘上进行。几经争夺,古德科夫逐渐适应了电脑的棋路,直杀得电脑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双方整整鏖战了6天,记分牌上显示出3:0,人类大师连胜三局。
裁判示意增赛一局,给电脑一个挽回“面子”的机会。古德科夫春风得意,频频挥手向观众致意。电脑的指示灯不停闪动,似乎十分恼怒。随着开局哨声鸣响,电脑先下第一手,古德科夫看也不看,伸手去抓他的棋子……一声惨叫惊呆了场上观众,人们看到古德科夫重重地倒在金属棋盘上,身上冒出缕缕青烟。赛场一片混乱,工作人员立即切断电源。等到医生赶到时,这位前全苏冠军早已毙命身亡。
刑警在电脑专家的配合下反复检查机器,证明这部超级电脑本身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短路故障。经过取证落实后,前苏联警方对电脑提出指控,罪名是“蓄意谋杀”。警方认定,这部杀人电脑在输棋后恼羞成怒,自行改变了程序,向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故意击杀了对手。法院接受了指控,初步决定于第二年春,将电脑作为罪犯押上法庭,破天荒地开庭审理人类历史中首例“电脑谋杀”案。
据说,前苏联专家沙尼柯夫等人认为:“机器已具备了人的智能,在屡次败北的形势下,难免会产生报复性谋杀念头。”而美国和日本的电脑专家却一致反对这种说法。他们为电脑辩解说:即使电脑有了人的情感,它也不会莫名其妙蠢到会去杀人!只要是稍有头脑的人,谁都知道,在赛场上把对手杀死,裁判绝不会判杀人者获胜。
不管怎么说,假若电脑真的会因为“愤怒”而残酷地杀人,那可了不得!那一年,笔者从报刊上看到这则新闻时,也不禁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幸而不久后,一些专家再次对此案作深入调查,终于发现杀人的罪魁祸首不是电脑,而是外来的电磁波,即有害的“电子雾”,是它干扰了电脑程序,从而造成机器动作失误。有人指出,早在1981年,日本就发生过一例因电磁波干扰,使机器人突然动作起来,误杀操作工人的案件。因此,所谓“古德科夫谋杀案”是一个冤案,人们总算是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