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兼容机
兼容机,一般是相对于品牌机来讲的。
所谓兼容机,可以随意的升级电脑的个个硬件功能,并可以随意升级电脑性能!
当然,品牌机也可以升级性能,不过在质保期内不能拆机,不然就没有质量保证了
2. 请问兼容机是什么意思
兼容机就是组装机,自己组装硬件,兼容性方面有时会出些问题,质保也比较麻烦
品牌机是厂家根据大众需要统一配置生产的电脑,因经过长时间测试,兼容性应该不成问题,质保也方便些。品牌机一般比兼容机贵,就贵在售后服务上,新手建议买品牌机
3. 什么是PC兼容机
兼容机就是指组装机,自己选配件,板卡组装面成的电脑就叫兼容机。
4. 兼容机什么意思
你好
许多电脑是与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电脑界的“篮色巨人”)相兼容的,各机之间软件、硬件基本上都是兼容的,都是可以互用的。但苹果公司(Apple)的MAC电脑与目前使用的大部分电脑并不兼容,软、硬件基本上不能通用。因为它们不是兼容机,操作系统相差很大。
名牌电脑厂家生产的电脑,叫作原装机,也可以叫品牌机,如康柏、IBM、虹志(AST)等厂家的产品,也包括国内名牌电脑,如联想、长城等大公司生产的1+1星座系列和金长城各种系列电脑。
购买这些电脑质量有保障,开机合格率高,售后服务好,而且便于以后电脑的更新换代。当前,进口原装机的价格仍较贵。
有些电脑也叫作原装机,是为了区别于组装机。组装机又叫兼容机,即小公司组装的杂牌机, 这些杂牌机可能比原装机便宜两三千元,配置也较为灵活,但整体性能很难保证,故障率相对较高。
5. 兼容机是啥是组装机吗笔记本有兼容机没
兼容机这个名词是在不断地改变中的,现在的说法是指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简单点说,就是自己的机器,也就是非厂家原装,而改由个体装配而成的机器,其中的元件可以是同一厂家出品,但更多的是整合各家之长的计算机
。(这是一种现在的比较通俗和能接受的说法!) 其实早期的兼容机概念是不一样的。 IBM公司于1983年采用了INTEL公司生产的8088芯片作为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器),生产出了一种个人计算机。由于当时许多软件是基于8088设计的,因此许多硬件生产厂家均采用与INTEL公司生产的8088芯片兼容的CPU。鉴于IBM公司在此领域的先进地位,因此人们把IBM公司生产的采用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作为CPU的计算机为原装机,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则称为
兼容机。
到90年代慢慢就把打上牌子整机出售的都叫品牌机,把自己购买配件或装机店推荐配置组装的电脑,都称为兼容机了。中国国内其实没有一家可以算真正PC品牌机制造商,包括联想和方正等,因为电脑核心技术都控制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里,生产线也多在外国,国内的基本是来料加工和组装,然后打上自己的品牌出售。
IBM
PC兼容机,是指与IBM的PC机兼容的个人电脑。早期的IBM兼容机主要是基于x86系列CPU,使用ISA总线,能够运行PC-DOS/MS-DOS系统。
“IBM PC兼容机”一般用于指80486及之前的PC机,之后渐渐代之以“标准PC”的说法。
1980年代初期,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同标准的个人电脑,例如Apple机、TRS-80机、日本的PC-9801机等。1981年8月,IBM推出了IBM
PC。 1982年,IBM公开了IBM 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从而形成了PC机的“开放标准”,使不同厂商的标准部件可以互换。开放标准聚拢了大量板卡生产商和整机生产商,大大促进了PC机的产业化发展速度。到1990年代初,个人电脑市场上仅剩下IBM PC兼容机和麦金塔电脑(Macintosh)两个主要系列,并且IBM兼容机数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随着IBM兼容机的发展,计算能力的大大提高,甚至蚕食了小型机的市场份额。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电子工业部主持清华大学等几家单位攻关,研制出中华学习机的Apple的兼容机。
不过,中国早期“研制”的计算机都已经销声匿迹,包括所谓的龙芯(国家花了巨资奖励的)。
现在家用计算机就是PC机和苹果机了。不过苹果机没有兼容机了。
6. 什么是兼容机啊电脑都分为哪几种呢~~~
我们现在用的电脑都是兼容机(包括苹果),使用了一套X86指令集作为CPU的标准,这样系统与硬件的平台得到了统一,微软是推动X86指令集统一的动力,在这之前个人电脑叫微型机,机器之间除了打印机以外的硬件都不能通用,不同型号的电脑之间系统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品牌,电脑看上去就像一台小霸王游戏机运行的都是独占软件,发行的电脑型号众多,带来的问题是配套的软件少,厂家会提供一些基本的软件但远远不够。所以当时的微机都会带有独占的BASIC,编出的程序也只能用在该型号的微机上运行而且效率很低。苹果的设备就是以前微机的路子,自己出硬件和软件还有一些付费的第三方独占软件,但是用的X86指令集所以也可以装别的系统所以还是归类为兼容机。
以前电脑分为大型机、小型机、微机、终端机(严格来说不是电脑,这是个提供会话的机器用于登录操作主机,当时的主机意思是现在的服务器,提供多人同时登陆操作使用因为那个年代电脑太贵而且使用率不高)。
现在电脑只分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它们之间高性能产品单台的算力和容量差距不是很大只是运行方式结构设计面向两种应用场景。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都用的是CS构架,客户端 服务端,当带宽高于用户性能时采用线上,当带宽低于用户性能时采用本地。现在有个200万G的模拟飞行游戏使用的就是线上,个人电脑安装游戏会话界面类似与终端,服务器存放地图供用户读取,这就是带宽高于性能的方案。
7. 什么是兼容机什么叫双核处理器
兼容机就是品牌机。台式电脑只有两种:品牌机和组装机(兼容机)。
双核处理器: 双核就是2个核心,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从双核技术本身来看,到底什么是双内核?毫无疑问双内核应该具备两个物理上的运算内核,而这两个内核的设计应用方式却大有文章可作。据现有的资料显示,AMD Opteron 处理器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添加第二个内核,两个CPU内核使用相同的系统请求接口SRI、HyperTransport技术和内存控制器,兼容90纳米单内核处理器所使用的940引脚接口。而英特尔的双核心却仅仅是使用两个完整的CPU封装在一起,连接到同一个前端总线上。可以说,AMD的解决方案是真正的“双核”,而英特尔的解决方案则是“双芯”。可以设想,这样的两个核心必然会产生总线争抢,影响性能。不仅如此,还对于未来更多核心的集成埋下了隐患,因为会加剧处理器争用前端总线带宽,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瓶颈,而这是由架构决定的。因此可以说,AMD的技术架构为实现双核和多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MD直连架构(也就是通过超传输技术让CPU内核直接跟外部I/O相连,不通过前端总线)和集成内存控制器技术,使得每个内核都自己的高速缓存可资遣用,都有自己的专用车道直通I/O,没有资源争抢的问题,实现双核和多核更容易。而Intel是多个核心共享二级缓存、共同使用前端总线的,当内核增多,核心的处理能力增强时,就像现在北京郊区开发的大型社区一样,多个社区利用同一条城市快速路,肯定要遇到堵车的问题。
HT技术是超线程技术,是造就了PENTIUM 4的一个辉煌时代的武器,尽管它被评为失败的技术,但是却对P4起一定推广作用,双核心处理器是全新推出的处理器类别;HT技术是在处理器实现2个逻辑处理器,是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双核心处理器是集成2个物理核心,是实际意义上的双核心处理器。其实引用《现代计算机》杂志所比喻的HT技术好比是一个能用双手同时炒菜的厨师,并且一次一次把一碟菜放到桌面;而双核心处理器好比2个厨师炒两个菜,并同时把两个菜送到桌面。很显然双核心处理器性能要更优越。按照技术角度PENTIUM D 8XX系列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双核心处理器,只是两个处理器集成,但是PENTIUM D 9XX就是实际意义上双核心处理器,而K8从一开始就是实际意义上双核心处理器。
8. 电脑兼容性是什么意思
你好
兼容性
由于PC机的方便组装和易扩充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电脑的普及,而电脑配件制造商们自然也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正因为我们使用的电脑(特别是兼容机)是由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它们相互之间难免会发生“摩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兼容性,所谓“兼容机”一词,也源自于此。
其实说白了
就是看硬件之间能不能相互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