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4266内存频率高有什么好处
由于决定内存性能的核心因素有内存容量、带宽和频率,而如果在同代内存,相同容量条件下,内存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
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
内存(Memory)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之一,也称内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它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它是外存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在内存中进行,内存性能的强弱影响计算机整体发挥的水平。
只要计算机开始运行,操作系统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从内存调到CPU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CPU将结果传送出来。
内存的运行也决定计算机整体运行快慢的程度。
内存又称主存。它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特点是存取速率快。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
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
Ⅱ 内存频率高有什么好处
内存条的频率决定了读取速度的快慢,他的实际意义就跟CPU的频率高低以及硬盘的转速一样,是决定内存速度的最重要最直接指标。
由于决定内存性能的核心因素有内存容量、带宽和频率,而如果在同代内存,相同容量条件下,内存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如果是不同代内存,比如DDR3和DDR4内存,如果是相同容量下,DDR4内存性能肯定在DDR3之上,毕竟DDR4内存频率均在DDR3之上,加之新一代内存还在带宽上有升级,功耗更低等。
内存主频是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
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是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667MHz、800MHz和1066MHz的DDR2内存,1066MHz、1333MHz、1600MHz的DDR3内存,2133MHz、2400MHz、2666MHz、2800MHz、3000MHz、3200MHz的DDR4内存。
Ⅲ 内存条的频率有什么作用
如果频率越高那么cpu从内存中调取数据进行处理的速度就要快些,当然速度一快,那你的计算机的反应时间就缩短了,是不是提高了你计算机的性能了呢?
我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个作用了。
Ⅳ 电脑内存频率大小有什么作用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室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以及533MHz和667MHz的DDR2内存。 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DDR内存和DDR2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400/533/667/8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400/533/667/800MHz。 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包含多种意义,在广义上凡是内存工作频率与CPU的外频不一致时都可以称为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首先,最早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出现在早期的主板芯片组中,可以使内存工作在比CPU外频高33MHz或者低33MHz的模式下(注意只是简单相差33MHz),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内存性能或者使老内存继续发挥余热。其次,在正常的工作模式(CPU不超频)下,目前不少主板芯片组也支持内存异步工作模式,例如Intel 910GL芯片组,仅仅只支持533MHz FSB即133MHz的CPU外频,但却可以搭配工作频率为133MHz的DDR 266、工作频率为166MHz的DDR 333和工作频率为200MHz的DDR 400正常工作(注意此时其CPU外频133MHz与DDR 400的工作频率200MHz已经相差66MHz了),只不过搭配不同的内存其性能有差异罢了。再次,在CPU超频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内存拖CPU超频能力的后腿,此时可以调低内存的工作频率以便于超频,例如AMD的Socket 939接口的Opteron 144非常容易超频,不少产品的外频都可以轻松超上300MHz,而此如果在内存同步的工作模式下,此时内存的等效频率将高达DDR 60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顺利超上300MHz外频,我们可以在超频前在主板BIOS中把内存设置为DDR 333或DDR 266,在超上300MHz外频之后,前者也不过才DDR 500(某些极品内存可以达到),而后者更是只有DDR 400(完全是正常的标准频率),由此可见,正确设置内存异步模式有助于超频成功。 目前的主板芯片组几乎都支持内存异步,英特尔公司从810系列到目前较新的875系列都支持,而威盛公司则从693芯片组以后全部都提供了此功能。
Ⅳ 内存条频率高有什么好处
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是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667MHz、800MHz和1066MHz的DDR2内存,1066MHz、1333MHz、1600MHz的DDR3内存,2133MHz、2400MHz、2666MHz、2800MHz、3000MHz、3200MHz的DDR4内存。
由于决定内存性能的核心因素有内存容量、带宽和频率,而如果在同代内存,相同容量条件下,内存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如果是不同代内存,比如DDR3和DDR4内存,如果是相同容量下,DDR4内存性能肯定在DDR3之上,毕竟DDR4内存频率均在DDR3之上,加之新一代内存还在带宽上有升级,功耗更低等。
(5)电脑内存频率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电脑内存由第一代的DDR,发展到最新的DDR4,可以看到,越是最新的内存,频率往往更高,通过内存频率,有时候也基本可以判断内存是第几代的产品。
DDR2内存 频率:333MHz/400MHz/667MHz/800MHz/1066MHz 工作电压1.8V;
DDR3内存 频率:1066MHz、1333MHz、1600MHz、2133 工作电压1.5V;
DDR4内存:频率:2133MHz、2400MHz、3000MHz、3200 工作电压1.2V;
可以看到,越是新一代内存,频率越高,并且工作电压由于工艺的提升,电压更低,功耗还更低。
Ⅵ 内存频率什么用
内存的频率
也就是说内存的频率越高,内存的读写速度越快,那么内存和cpu之间的通信就越快
所以电脑的整体速度也就随之增快。
Ⅶ 电脑内存频率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
内存频率是指内存主频,是指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分别是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等效频率不同,DDR内存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DDR2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因为DDR 内存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都传输数据,而DDR2 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运行。频率也可以看作传输标准,传输标准也是内存速度的参数,传输标准是内存的规范,如果内存采用了此传输标准就说明完全符合该规范,所以传输标准也代表着该内存的速度[1] 。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400/533/667/8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400/533/667/800MHz。
Ⅷ 电脑内存条的频率有什么作用
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包含多种意义,在广义上凡是内存工作频率与CPU的外频不一致时都可以称为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首先,最早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出现在早期的主板芯片组中,可以使内存工作在比CPU外频高33MHz或者低33MHz的模式下(注意只是简单相差33MHz),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内存性能或者使老内存继续发挥余热。其次,在正常的工作模式(CPU不超频)下,目前不少主板芯片组也支持内存异步工作模式,例如Intel
910GL芯片组,仅仅只支持533MHz
FSB即133MHz的CPU外频,但却可以搭配工作频率为133MHz的DDR
266、工作频率为166MHz的DDR
333和工作频率为200MHz的DDR
400正常工作(注意此时其CPU外频133MHz与DDR
400的工作频率200MHz已经相差66MHz了),只不过搭配不同的内存其性能有差异罢了。再次,在CPU超频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内存拖CPU超频能力的后腿,此时可以调低内存的工作频率以便于超频,例如AMD的Socket
939接口的Opteron
144非常容易超频,不少产品的外频都可以轻松超上300MHz,而此如果在内存同步的工作模式下,此时内存的等效频率将高达DDR
60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顺利超上300MHz外频,我们可以在超频前在主板BIOS中把内存设置为DDR
333或DDR
266,在超上300MHz外频之后,前者也不过才DDR
500(某些极品内存可以达到),而后者更是只有DDR
400(完全是正常的标准频率),由此可见,正确设置内存异步模式有助于超频成功。
Ⅸ 内存的频率有什么作用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室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以及533MHz和667MHz的DDR2内存。
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DDR内存和DDR2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400/533/667/8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400/533/667/800MHz。
Ⅹ 内存条频率对电脑有什么影响
内存条的频率越高,速度越快,帧数也越高,但内存条的频率也不是越高就越好。
内存条的频率(MHz)兆赫代表每秒的传输速度,常见的内存条频率有2133、2400、3000、3200四种,其中2400是最为常见的。CPU在工作时只能对内存条中的数据进行运算,所以内存条就起到了一个临时接收并储存硬盘数据的作用,假如CPU的性能很好,而内存条的频率过低,传输数据速度慢,就很难完整的发挥出CPU的能力。
相反的,如果内存条频率高,传输数据快,而CPU性能低,运算不过来,电脑的性能同样发挥不全面。在CPU足够好的情况下,内存条频率越高则帧数也越高,前提是内存条的频率和CPU是兼容的。
评价内存条的性能指标一共有四个:
(1) 存储容量:即一根内存条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如常用的168线内存条的存储容量一般多为32兆、64兆和128兆。而DDRII3普遍为1GB到8GB。
(2) 存取速度(存储周期):即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又称为存储周期,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取周期一般为60纳秒至100纳秒。
(3) 存储器的可靠性: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可以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4)性能价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储器容量、存储周期和可靠性三项内容,性能价格比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对于不同的存储器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