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两台电脑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经过那些步骤
我暂且按我的理解说说吧。
先看一下计算机网络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
│ 应用层 │←第七层
├—————┤
│ 表示层 │
├—————┤
│ 会话层 │
├—————┤
│ 传输层 │
├—————┤
│ 网络层 │
├—————┤
│数据链路层│
├—————┤
│ 物理层 │←第一层
└—————┘
而我们现在用的网络通信协议TCP/IP协议者只划分了四成:
┌—————┐
│ 应用层 │ ←包括OSI的上三层
├—————┤
│ 传输层 │
├—————┤
│ 网络层 │
├—————┤
│网络接口层 │←包括OSI模型的下两层,也就是各种不同局域网。
└—————┘
两台计算机通信所必须需要的东西:IP地址(网络层)+端口号(传送层)。
两台计算机通信(TCP/IP协议)的最精简模型大致如下:
主机A---->路由器(零个或多个)---->主机B
举个例子:主机A上的应用程序a想要和主机B上面的应用程序b通信,大致如下
程序a将要通信的数据发到传送层,在传送层上加上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通信端口号(主机A上不同的应用程序有不同的端口号),如果是用的TCP的话就加上TCP头部,UDP就加上UDP头部。
在传送成加上头部之后继续向往下传到网络层,然后加上IP头部(标识主机地址以及一些其他的数据,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然后传给下层到数据链路层封装成帧,最后到物理层变成二进制数据经过编码之后向外传输。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过许多各种各样的局域网,举个例子:
主机A--->(局域网1--->路由器--->局域网2)--->主机B
这个模型比上面一个稍微详细点,其中括号里面的可以没有也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这个取决于你和谁通信,也就是主机B的位置。
主机A的数据已经到了具体的物理介质了,然后经过局域网1到了路由器,路由器接受主机A来的数据先经过解码,还原成数据帧,然后变成网络层数据,这个过程也就是主机A的数据经过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路由器上面的一个反过程。
然后路由器分析主机A来的数据的IP头部(也就是在主机A的网络层加上的数据),并且修改头部中的一些内容之后继续把数据传送出去。
一直到主机B收到数据为止,主机B就按照主机A处理数据的反过程处理数据,直到把数据交付给主机B的应用程序b。完成主机A到主机B的单方向通信。
这里的主机A、B只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已,可能通信的双方不一定就是个人PC,服务器与主机,主机与主机,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大致都是这样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开网页上网络:
就是我们的主机浏览器的这个应用程序和网络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应用成所用的协议就是HTTP,而服务器的端口号就是熟知端口号80.
大致过程就是上面所说,其中的细节很复杂,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对于非专业人员也没有必要深究。
‘贰’ 组装电脑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组装电脑步骤一
首先是机箱的安装,主要是对机箱进行拆封,并且将电源安装在机箱里,然后进行安装主板,将主板安装在机箱主板上,组装电脑然后进行CPU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装所需的CPU,并且安装上散热风扇,组装电脑中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中。
组装电脑步骤二
接着是显卡的安装,根据显卡总线选择合适的插槽;组装电脑进行声卡的安装,现在市场主流声卡多为PCI插槽的声卡;驱动器的安装,主要针对硬盘、光驱和软驱进行安装;然后就是组装电脑的机箱与主板间的连线,即各种指示灯、电源开关线。PC喇叭的连接,以及硬盘、光驱和软驱电源线和数据线的连接。
组装电脑步骤三
进行组装电脑第三大步,盖上机箱盖,理论上在安装完主机后,是可以盖上机箱盖了,但为了此后出问题的检查,最好先不加盖,而等系统安装完毕后再盖,然后就是输入设备的安装,组装电脑还要进行连接键盘鼠标与主机一体化;输出设备的安装,即显示器的安装;再重新检查各个接线,准备进行测试。
组装电脑步骤四
组装电脑还有给机器加电,若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表明初装已经正确,此时进入BIOS进行系统初始设置。进行了上述组装电脑的步骤,一般硬件的安装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电脑运行起来,还需要进行下面的安装步骤。
组装电脑步骤五
接着就是组装电脑的分区硬盘和格式化硬盘,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统。组装电脑安装操作系统后,安装驱动程序,如显卡、声卡等驱动程序;进行72小时的烤机,如果硬件有问题,在72小时的烤机中会被发现。
‘叁’ 电脑在开机的过程中都在做什么
这个是我以前刚入门时网络来的资料,我也忘了出处....
一.计算机启动:
从按下计算机开关启动计算机,到登入到桌面完成启动,一共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 预引导(Pre-Boot)阶段
2. 引导阶段
3. 加载内核阶段
4. 初始化内核阶段
5. 登陆
每个启动阶段的详细介绍
a) 预引导阶段
在按下计算机电源使计算机启动,并且在Windows XP专业版操作系统启动之前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预引导(Pre-Boot)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计算机首先运行Power On Self Test(POST),POST检测系统的总内存以及其他硬件设备的现状。如果计算机系统的BIOS(基础输入/输出系统)是即插即用的,那么计算机硬件设备将经过检验以及完成配置。计算机的基础输入/输出系统(BIOS)定位计算机的引导设备,然后MBR(Master Boot Record)被加载并运行。在预引导阶段,计算机要加载Windows XP的NTLDR文件。
b) 引导阶段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引导阶段包含4个小的阶段。
首先,计算机要经过初始引导加载器阶段(Initial Boot Loader),在这个阶段里,NTLDR将计算机微处理器从实模式转换为32位平面内存模式。在实模式中,系统为MS-DOS保留640kb内存,其余内存视为扩展内存,而在32位平面内存模式中,系统(Windows XP Professional)视所有内存为可用内存。接着,NTLDR启动内建的mini-file system drivers,通过这个步骤,使NTLDR可以识别每一个用NTFS或者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分区,以便发现以及加载Windows XP Professional,到这里,初始引导加载器阶段就结束了。
接着系统来到了操作系统选择阶段,如果计算机安装了不止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多系统),而且正确设置了boot.ini使系统提供操作系统选择的条件下,计算机显示器会显示一个操作系统选单,这是NTLDR读取boot.ini的结果。
在boot.ini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NT="Windows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其中,multi(0)表示磁盘控制器,disk(0)rdisk(0)表示磁盘,partition(x)表示分区。NTLDR就是从这里查找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系统文件的位置的。(*本文不会更详细地讲解boot.ini的组成结构,因为其与本主题关系不大,如果想了解,可以到一些专门的网站处查询相关信息。)如果在boot.ini中只有一个操作系统选项,或者把timeout值设为0,则系统不出现操作系统选择菜单,直接引导到那个唯一的系统或者默认的系统。在选择启动Windows XP Professional后,操作系统选择阶段结束,硬件检测阶段开始。
在硬件检测阶段中,ntdetect.com将收集计算机硬件信息列表并将列表返回到NTLDR,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以后将这些硬件信息加入到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下的hardware中。
硬件检测完成后,进入配置选择阶段。如果计算机含有多个硬件配置文件列表,可以通过按上下按钮来选择。如果只有一个硬件配置文件,计算机不显示此屏幕而直接使用默认的配置文件加载Windows XP专业版。
引导阶段结束。在引导阶段,系统要用到的文件一共有:NTLDR,Boot.ini,ntdetect.com,ntokrnl.exe,Ntbootdd.sys,bootsect.dos(可选的)。
c) 加载内核阶段
在加载内核阶段,ntldr加载称为Windows XP内核的ntokrnl.exe。系统加载了Windows XP内核但是没有将它初始化。接着ntldr加载硬件抽象层(HAL,hal.dll),然后,系统继续加载HKEY_LOCAL_MACHINE\system键,NTLDR读取select键来决定哪一个Control Set将被加载。控制集中包含设备的驱动程序以及需要加载的服务。NTLDR加载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rvice\...下start键值为0的最底层设备驱动。当作为Control Set的镜像的Current Control Set被加载时,ntldr传递控制给内核,初始化内核阶段就开始了。
d) 初始化内核阶段
在初始化内核阶段开始的时候,彩色的Windows XP的logo以及进度条显示在屏幕中央,在这个阶段,系统完成了启动的4项任务:
· 内核使用在硬件检测时收集到的数据来创建了HKEY_LOCAL_MACHINE\HARDWARE键。
· 内核通过引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的默认值复制Control Set来创建了Clone Control Set。Clone Control Set配置是计算机数据的备份,不包括启动中的改变,也不会被修改。
· 系统完成初始化以及加载设备驱动程序,内核初始化那些在加载内核阶段被加载的底层驱动程序,然后内核扫描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下start键值为1的设备驱动程序。这些设备驱动程序在加载的时候便完成初始化,如果有错误发生,内核使用ErrorControl键值来决定如何处理,值为3时,错误标志为危机/关键,系统初次遇到错误会以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重新启动,如果使用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启动仍然产生错误,系统报告启动失败,错误信息将被显示,系统停止启动;值为2时错误情况为严重,系统启动失败并且以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重新启动,如果系统启动已经在使用LastKnownGood值,它会忽略错误并且继续启动;当值是1的时候错误为普通,系统会产生一个错误信息,但是仍然会忽略这个错误并且继续启动;当值是0的时候忽略,系统不会显示任何错误信息而继续运行
· Session Manager启动了Windows XP高级子系统以及服务,Session Manager启动控制所有输入、输出设备以及访问显示器屏幕的Win32子系统以及Winlogon进程,初始化内核完毕。
e) 登陆
· Winlogon.exe启动Local Security Authority,同时Windows XP Professional欢迎屏幕或者登陆对话框显示,这时候,系统还可能在后台继续初始化刚才没有完成的驱动程序。
· 提示输入有效的用户名或密码。
· Service Controller最后执行以及扫描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ves来检查是否还有服务需要加载,Service Controller查找start键值为2或更高的服务,服务按照start的值以及DependOnGroup和DepandOnService的值来加载。
只有用户成功登陆到计算机后,Windows XP的启动才被认为是完成,在成功登陆后,系统拷贝Clone Control Set到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完成这一步骤后,系统才意味着已经成功引导了。
电视机启动:
启动过程:
脉动的正300V电压经开关变压器T904的(9)(4)绕组加到IC901的1脚内部开关管集电极上,另一路经启动电阻R902 R903加到IC901的3脚内接开关管基极,从而使开关管开启导通并在关变压器的同名端5脚产生同样的正电压,此电压通过反馈电阻R904 C905,加到开关管V1的基极,从而使V1进一步导通增强,于是强烈的正反馈使V1迅速进入饱和状态。
开关管进入饱和状态,仅由启动电阻提供的电流远不能维持开关管的饱和,要依靠电容C905的充电电流来维持,随着C905充电时间常数的变化,在电容的两端充得一正一负的电压,负电压使开关管基极电位下降,这将引起正反馈电流减少,最后难以维持开关管的饱和状态。开关管退出饱和区,则T901(9)(4)间的电流减小,从而使T901各绕组中感应电动势极性变反,T901的(5)端的负电压,再次经R904、C905加到V1的基极,使V1迅速进入截止状态。
T901的6、3绕组为自激振荡取样绕组,经D901整流,C908滤波在负端产生约-7V的基准电压。IC901的9脚为-7.3V,8为-0.5V。
引用:
http://hi..com/wen4414/blog/item/824ece83578e1eaa0cf4d2da.html
结论:
用我的话来说...电视机启动是显像管...和计算机比??那是天壤之别哦...
好比电视机是猿人时代,计算机是文明时代...就这个差距....
‘肆’ 电脑启动过程的步骤
■冷启动:在系统没加电的情况下进行启动,称为冷启动。系统加电后,机器自动进行检查,先检查显示器、键盘、软盘驱动器(先检查A驱动器,再检查B驱动器),然后检查硬盘驱动器,最后检查主机内存。如果机器内存是640KB,机器检查的最后内存数应是640KB,并报640KB OK,若内存是1兆的,则机器检查的最后内存数应是1024KB,在屏幕上显示1024KB OK,检查完毕后主机的喇叭会发出“嘟”的一声,以表示检查通过。此时将DOS操作系统盘放入A驱动器(假设机器硬盘中没有DOS系统),则A盘驱动器灯亮,随后输入时间,机器进入DOS操作系统状态(在屏幕每行行首显示A>符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关的操作了。若机器装有硬盘,并且硬盘上有DOS系统,机器会自动到硬盘上寻找到操作系统,并启动系统程序。对于NT内核的windows,会直接引导Windows系统。
■热启动: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关掉电源而使机器重新启动的过程称为热启动,它是指主机电源已经开始工作的情况下的系统启动。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要重新启动机器,这就不必关掉机器,只须用手按住“CTRL”键和“ALT”键不放,再去按“DEL”键(Ctrl+Alt+Del),机器就进入启动状态。这时机器仍然要去检查显示器、键盘、软驱动以及硬盘等,但不显示内存储器的容量,只能看见光标在屏幕左上方不断地闪烁,然后开始读软驱动器,若在软驱动上读不到信息,则立即转到硬盘上去读取信息,读完信息后就出现上棕冷启动时出现的情境。有时机器在运行某个程序时会出现机器不动作,这时按任意键都不起作用,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之为“死机”,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采用冷启动的方式了。
■复位启动:有些机器,特别是286系列以上的机器,在机器正面有一个“RESET”按钮,这是强行复位按钮,若热启动失败,则可按此按钮,这个按钮的作用相当于(但不等于)关机再开机,这个按钮的级别比“Ctlr”和“Alt”和“Del”三个键的级别要高一些。有些机器不但在主机正面板上设置了这个按钮,同时在键盘的右侧面也设置了这个按钮,这是厂家为用户使用方便而设置的。使用这个强行复位键复位,比冷启动要好得多,避免了冷启动时电流对机器带来的冲击,因而使得机器的寿命有所延长。
■当机器启动后并在读取软盘或硬盘上的数据时,特别要注意此时不要随便关机。如果此时关机,则容易造成磁盘被机器读写磁头划伤乃至遭到磁盘被彻底破坏的危险。
■机器被启动后,不要随意反复拔动主机和显示器电源开关,以免损坏硬盘。
■冷启动对计算机的损伤比热启动大。
‘伍’ 电脑主机组装步骤是什么
电脑主机组装步骤如下:
1、拆机箱包装,打开机箱盖子,螺丝钉什么的准备好。
2、拆主板包装,根据主板上螺丝孔和机箱背板上螺丝孔的分布,安装好机箱背板上的固顶螺母和塑料卡子,保证能刚好对准主板上的相应孔。
3、拆CPU包装,拆内存包装,将CPU和内存事先固定在主板上(主板都装进机箱后再装也可以,不过不那么方便操作)。
4、将安装好CPU和内存的主板装入机箱,对准螺丝孔,该穿上塑料卡子的穿上,该上螺丝钉的上螺丝钉。当然,顺便得把主板附带的不锈钢背面接口背板安上。
5、拆硬盘包装、拆光驱包装,将二者装如机箱。之所以先装这两个,是因为有些大显卡装入机箱后会干扰硬盘和光驱的安装,不太方便。拆电源包装,装入机箱上的电源仓位,方向别整反了,装的时候当然少不了上几个螺丝钉。
6、拆显卡包装,将机箱后面需要用到的板卡插槽位的挡板取下丢垃圾桶,将显卡装入对应PCIE插槽,上螺丝钉。有声卡顺便也装上。
7、接线缆。主要就是主板供电接口,注意别插反了。以及CPU附近辅助供电插口、显卡辅助供电插口、SATA硬盘和光驱数据线。机箱上的电源、蜂鸣器、重启、硬盘指示灯、电源指示灯、前置USB数据线、前置音频线等等接在主板对应针脚上,注意按主板说明书操作。线缆都接好了后,OK,万事大吉,装上机箱侧板,主机就完工了。
‘陆’ 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要怎样验机步骤是什么主要验哪些部见,
1、看包装。包装要完整,没有凹凸的感觉。如有有明显的凹凸感,说明在运货过程中被撞过,有理由相信里面的机子难免有破损。
2、看包装的封口塑胶。封口塑胶要圆滑、平整。封口塑胶上的信息要清晰可鉴。如果封口塑胶有明显的改动(如二次粘贴等)或者上面的信
息很模糊。应当保持高度警惕,直接要求换一台。注:封口塑胶应由自己用刀片划开,而不是店员!非JS流都会主动要求你自己划开封口塑胶
3、先不忙看机子,找到装箱单,核实配件等是否齐全,不齐全可要求换机或者商家拿一个新的(主要是看缺少什么)
4、检查机子外观。1、小心的拿出笔记本放在桌上,观察下上面除了你的指纹是否有其他指纹或油脂这类的,如果有,就要小心了!质问商
家它们的来源!要求换机。2、打开屏幕观察屏幕、键盘、触摸板是否有油质这类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看小5的喇叭,新机喇叭那个金属网肯定是
干净且没有一点灰尘在里面的(本本的厂家在组装本本的时候几乎都是无尘环境)二看小5最外面一圈,因为小5最外面一圈是包在小5机身上的,有
大概2页纸那么厚的空隙,看看里面是否干净,没有灰尘颗粒。三看小5摄像头和摄像头旁边几个橡胶垫是否干净无尘。四看各接口是否有用过的痕
迹。最后试试屏幕是否松动,用成都话来说就是看看屏幕是不是活摇活甩的...五看小5显示器和机身交接的地方 那里面最难打整也最容易被忽略 购新
机一定要看看里面是否干净!六看电源,新电源接头(接在机身上的那个)一定是干净的,使用过的接头,内圈有明显的黑色油脂
5、核对SN码。首先核对包装箱和机器底部的SN码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直接要求换机!然后开机进入bios再次核对SN码
6、第一次使用
windows系统会让你输入用户信息,系统信息等资料。准备系统会等待大概10分钟。如果没有这一步可以直接要求换机。二、使用验机软件查看配
置(使用软件Everest)查看各项信息是否与官网的信息一致。最好用鲁大师检测,鲁大师显示的信息非常全,强烈推荐。
三、检查硬盘通电时间。正常应在5-7小时左右,新机怎么也不应该超过20小时!(使
用软件HD Tune Pro 3.10)四、检查屏幕是否有亮点、暗点、坏点等(小弟用的是NTEST2)。五、检查显卡、内存这些组件的信息(使用软件GPU-
Z.0.1.9chs和Everest。注:以上2-5步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要确认所有的信息正确)。六、检查键盘、USB接口、喇叭是否工作正常(测试键盘使用
软件BordTest),USB接口可以用U盘等介质测试,最好把U盘插上然后在使用鼠标等看是否会出现鼠标失灵的情况。喇叭最好是用钢琴曲、摇滚乐等
音乐把喇叭开到最大。七、检测按钮是否有效,所有的灯光是否正常开启,如果右边的声音调节
五没有问题,掏出你的血汗钱,买下吧
最后,不要忘记给我加分哦
‘柒’ 电脑城装机人员装机全流程
一般情况下装机人员在销售员拿单子上来的时候先对单子点一下货。看东西是否齐全,不对的或者是少东西应该及时向销售员说明。安装习惯视个人习惯而定。对玩完东西确保硬件没有少的可以进行装机了在装WIN7 U盘版的系统的时候首先确保自己有一个已经做好的U盘启动程序和一个WIN7的镜像,一般的WIN7的镜像随便找个WIN7的盘都可以找到。 装机开始:拿出主板,装上CPU,<INTER OR AMD>的装法差不多,AMD的CPU要看好针脚,一般CPU上有个三角的针脚,对着主板上的CPU插槽的左下方上好就可以了,INTER的也是一样,安装CPU风扇别说不会,那样就真的杯具了!=============然后插上内存,正反要分清,插不上去不要强压,看清楚金手指方向再插,要是插不上就换个内存试试。然后拆开机箱,安装主板螺丝,一般都是那种螺纹的五边形螺丝,看好主板是大板还是小板,安装的位置不一样,一般主板下面的五边形螺丝有6个,安装好主板螺丝后再安装主板的挡板,对好主板的接口后安装就可以了。===============在连接主板跳线,一般的主板跳线有6个,不会安装的可以根据主板说明书来安装,USB和ADUIO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机箱是分开的,看看主板说明书就可以了,很简单的。基本上是对号入座。安装好主板跳线后再把主板进箱,安上螺丝,最小的那种螺丝,一般的主板上6个就可以了===============然后上硬盘,目前有卡口的安装和螺丝安装两种,找那个比主板螺丝要大一号的螺丝安装两个就可以了,反面的也要安装,光驱先要把机箱的前置面板拆一个下来,再把光驱放上去。找那个主板一样的螺丝安装就可以了,也是正反上两个就可以了,但是光驱上一面有四个接口,只需要安装两个就可以了。然后安装电源,找最大的螺丝。有花纹的那种。上四个就可以了。=============然后是接线,主板上有24PIN的电源接口,把电源线上最宽大的一排接口按上去就可以了,那个电源上有卡扣,对准主板上的卡扣压下去就可以了,压紧。然后安装主板的4PIN电源接口,也是一样,把多余的线打结或者是用扎带扎好。然后是接硬盘和光驱的SATA供电线。电源上的串口线很多。看好安装。=============然后安装硬盘和光驱的主板信号线,就是传说中的SATA线怎么走线自己安排,反正走好看点就可以了,就在主板上有哪个SATA1和SATA2的接口,分别插上硬盘和光驱就OK了 =================================================================================装机的时候有的人愿意把硬件组件在机箱安装,做完系统后再进箱,这样也可以,有问题可以直接换东西,不需要安装螺丝,售后也好说点。最后只需要进箱,点亮就OK了。==================最后来安装系统了,查下U盘,开机简单设置下关闭F1选项和硬盘光驱的启动顺序,还有部分主板要在BIOS里面调声道,不会的话参看主板说明书就可以了。设置完保存退出就可以了==========调出电脑的第一启动项,选择U盘启动,进入U盘后分区,安装系统就可以了,要是有硬件没有识别出来就安装下驱动,不熟的驱动和不懂的可以请教下身边的高手,最后重新启动一次以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后封装机箱,电源线,驱动盘和赠送的东西全部点齐打包就算完成了。 这些东西都是我的个人经验,其实看着很多,做的时候很简单,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要自己多动手学下,跟先来的师傅们学下,基本上都是靠经验来的。我说的只是我的方法,或许我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可以给你小小的帮助。另外别怕花钱,你才去的时候别人可能不愿意教你,别吝啬你的钱,买点水去请他们下,多看多记。我朋友的技术都是在请人喝水的时候学的。,我的是我朋友教我的, 另外你要做那个U盘的WIN7系统需要找几个软件,自己先上网去找下,我有个,但是不太好,PQ还有一键分区有时候常常失灵。你要的话可以传给你,里面WIN7,XP的镜像都有,不喜欢的可以自己去下个。反正现在的盗版盘到处都是。希望可以帮到你。
‘捌’ 电脑自检过程都有哪几步,详细描述。
电脑的启动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硬件自检机制。对于采用Award BIOS的电脑来说,它在上电自检那短暂的几秒里,就可以完成100多个检测步骤。
首先,先来了解两个基本概念:
⒈ BOIS,既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实际上就是被固化在计算机硬件中,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一组程序,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是在主板BIOS的控制下进行。
⒉内存的地址。
通常计算机中安装有32M、64M、128M或更多的内存,为了方便CPU访问,这些内存的每一个单字节都被赋予了一个地址。32M的地址范围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就是0~1FFFFFFH,其中0~FFFFFH的低端1M内存非常特殊,因为我们使用的32位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内存最大只有1M,因此这1M中的低端640KB被称为基本内存,而A0000H~BFFFFH则是保留给显卡的显存使用的。C0000H~FFFFFH是保留给BIOS使用,其中系统BIOS一般占用最后64KB或更多一点的空间,显卡BIOS一般在C0000H~C7FFFH处。
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之后呢,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开始向主板和其他设备供电,此时的电压并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一个Reset信号,让CPU初始化。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主板控制芯片组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 还是 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在这一步中,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进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 既 加电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的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显卡等。由于POST的检测过程在显示卡初始化之前,所以在POST自检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如没有发现内存或内存有问题时(POST只检查640KB常规内存)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这时系统POST会通过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情况,声音长短和次数反映了错误类型。
接下来系统BIOS开始查找显示卡的BIOS,存放显示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在C0000H处,系统BIOS找到显卡BIOS之后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完成显示卡的初始化。大多数显示卡在这个过程通常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显示卡的信息,如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显存容量等内容,这就是我们开机看到的第一个画面,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的,也有显卡有延时功能,以便用户看清显示的信息。接着系统BIOS会查找其他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这些设备。
查找完所有其他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开始显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版本号等内容。同时屏幕左下角会出现主板信息代码,包含BIOS日期、主板芯片组型号、主板的识别编码及厂商代码等。
接着系统BIOS开始检测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我们开机看到的CPU类型以及主频。然后BIOS开始检测主机上所有内存的容量,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测试的数值,就是大家熟悉的在屏幕上飞速翻滚的内存计数器。
内存通过测试之后,系统BIOS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包括:硬盘、CD ROM、软驱、串行总线控制器(就是大家熟悉的USB接口)等连接设备。另外,绝大多数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会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相关参数和硬盘参数及访问模式等。
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用于支持既插既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既插既用设备。找到每一个设备之后,系统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型号、名称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并配置完毕,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系统配置列表,其中简略地列出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设备,以及它们的使用资源和相关的工作参数。
硬件自检过程结束。
‘玖’ 计算机设备运维周期完毕后交付哪些资料
计算机设备日常维护必备:
本文所述的三步如下:
第一步:备份注册表。
注册表是Windows系统及其应用程序的信息仓库,几乎任何信息,包括硬件的配置信息、用户安装使用各种时输入的名字密码以及每个应用程序需要存储的信息等都保存在注册表中。注册表的损坏,轻则某些程序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引起死机,甚至不能正常启动电脑。但注册表又显得骄贵,经常由于应用程序的安装、卸载、冲突、bug、兼容性、某些硬件的品质、病毒的攻击以及用户的误操作等都可能导致注册表的破坏。系统虽然本身会自动备份注册表,但利用系统本身的自动备份与恢复功能很多时候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故有必要经常性的对注册表进行备份。
简单的方法是,用导出法备份。在“开始”菜单中,打开“运行”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单击“确定”即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单击注册表编辑器的“文件”菜单,单击“导出”,在导出注册表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存储备份注册表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单击“保存”即可。对话框中的导出范围采用默认,即“全部”。文件名可取4位数字,即月日各两位数字。一个星期左右,或更改电脑的设置后,即应备份注册表。
第二步:使用“Windews优化大师”维护。
从桌面优化、菜单优化、网络优化、优化、安全设置,从注册表清理到垃圾文件扫除,从黑客搜索到系统检测,该都能给您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利用这款对电脑的日常维护,主要是注册表的清理、垃圾文件的清理。在进行GHOST备份前也应对电脑先进行优化大师的维护。
第三步:用“GHOST”备份系统分区。
当恢复注册表不能解决电脑故障时,只好用GHOST恢复系统,不过也挺简单,费时不多。
如果没有使用UPS电源的计算机用户,本人建议花上不多的钱为你的爱机装扮装扮,绝对是物有所值的。
台式电脑日常保养
防高温高湿:电脑理想的工作温度在10--35摄氏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配件的寿命,相对湿度为30--80%,天气较为潮湿时,最好每天开机使用一会儿,1--2小时左右。
防灰尘:灰尘太大,天长日久会腐蚀电脑各配件的电路板,要经常对电脑进行除尘。
开关机顺序:先打开打印机,扫瞄仪等外部设备的电源,再打开电脑主机的电源,关机顺序:先关掉主机的电源,再关闭各种外部设备的电源(让打印机,扫瞄仪等外设对电脑的影响减到最小)关机后一段时间,不要频繁地开关机,至小间隔10秒以上。
当电脑工作时,请勿关机,以免损坏正在读取数据的驱动器,电脑工作时,尽量避免搬动机器,过大的振动会对硬盘等造成损害。在应用运行时请勿关机,如需关机,请先关闭所有的程序,再按正常的顺序退出。在卸载文件时,不要删除共享文件,这些共享文件可能被系统或者其他程序使用,删除后会造成运行或启动系统时死机。
尽量少用测试版的,有些测试版的,由于本身的BUG,使用后会导致系统的崩溃。在WIN95/98/2000中尽量少用DOS和WIN3.1/3.2的应用程序,有些程序会修改WIN95/98的系统文件而使系统无法启动。尽量不要使用盗版的游戏,程序,以免感染病毒,病毒轻则影响机器速度,重则破坏文件造成死机,严重的会影响主板硬盘等主要配件,如果已经安装,应及时用防病毒查杀病毒。妥善保存显卡、声卡、MODEM、网卡、显示器等配件和打印机、数码相机、扫瞄仪等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以备用。有些驱动程序可不太好找哦。
一般故障:遇到电脑故障不用急,一般电脑的故障大部分是使用过程中的软故障,静下心来大部分故障你可以自已解决,首先检查主机上的各种连线是否有松动、脱落,如果完好,再检查应用,修改或重装,重新启动计算机后一般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再检查WINDOWS系统,大部分问题在完善系统或重装系统后都可解决,最后才是硬件的兼容性或故障问题,请及时送修。
电脑日常维护
你要知道,电脑如果工作不正常,不一定就是染上了病毒,也有可能是硬件或方面的问题。所以,遇到问题我们要全面考虑,时间长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了。
如何判断你的电脑是否中毒
下面我就再来讲讲关于电脑的维护的知识,这样,你就可以处理一些日常遇到的电脑故障了。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它是用来整理磁盘碎片的。
硬盘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如果经常存盘和删除文件,那么文件的存放位置就可能变得七零八碎,不是连续在一起,使硬盘读取文件变慢,而经过整理后,会使文件读写更快捷一些。
咱们先看看Windows 98中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用法。打开“开始”菜单,选择“程序”,“附件”,“系统工具”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首先出现的窗口是驱动器选择窗口,你可以在这个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整理的驱动器,可以选一个驱动器,也可以选择最下面一项“整理所有硬盘”,选好后按“确定”,就开始整理你所选择的驱动器了。
这个“停止”和“暂停”按钮分别停止和暂停整理过程,点这个“显示资料”按钮可以查看整理过程的详细进展;上面的那个百分数显示整理的进度。
有一点你要注意,在整理硬盘之前,最好把其它的程序都关闭,因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程序读写硬盘,“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会重新开始,浪费你很多宝贵时间的。
除了整理磁盘,Windows还有一个程序可以修复硬盘错误。当然如果磁盘真的是物理损坏,那么再好的也不可能将其修复,不过它能够尽量将磁盘损坏部分中的信息读出,然后再写到磁盘的其它地方,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将有用的信息保存到其它地方,避免丢失,还有,如果因为不正常关机造成硬盘文件的混乱丢失,也需要它来修理。
我们还是看看怎么使用它吧!打开“附件”中的“系统工具”,选择“磁盘扫描程序”。屏幕上出现“磁盘扫描程序”窗口。
这一项是让我们选择要扫描的驱动器;这个“扫描类型”是指定扫描的方式,一般只需要选择“标准”,只检测文件及文件夹的错误就可以了,这么做速度比较快;如果你觉得硬盘工作不正常,怀疑有损坏的地方,那么可以选为“完全”,包括“标准”检测和磁盘表面检测。
下面的“自动修复错误”是指定在发现磁盘错误时是否自动修复。
选好驱动器后点“开始”按钮就开始扫描磁盘了。
最后再讲一点,就是对待电脑死机的办法,首先要先试试热启动,即同时按Ctrl、 Alt和Del键,这样电脑不需自检就可重新启动了。
有些时候电脑死机时会封锁键盘,热启动就不管用了,那么这时就需按一下电脑主机上的Reset键,即复位键,电脑就会重新启动。
但开关电脑时强大的电流会对电脑内的部件产生一定的冲击,所以在需要重新启动电脑时尽量使用Reset键,而不要关机再开机。
但是因为死机后重启的电脑并不是正常关机,所以,电脑启动时,系统有可能会自动启动DOS下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来检测硬盘,你也不要觉得奇怪。
另外,电脑一旦关机后,不要马上开机,要等主机内运动的部件停稳后再重新开机,否则,对硬盘和风扇等运动部件会产生不良影响。
还有,如果你需要暂时离开,那么不必关机,因为关一次再开一次对电脑的伤害要比多开一会儿大的多。
刚才说的这些虽然简单,但如果你学会了使用,那么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就难不住你,学习电脑就会更加轻松。
电脑日常维护的误区
当电脑使用的时间久了,就需要进行维护与保养,这点相信大家都已知道。可现在电脑的家庭维护与保养却存在着一些小误区,这可能是大家平常容易忽略的。
误区一:用清洗盘清洁软驱和光驱
常见的清洗盘有所谓的清洗软盘和清洗光盘。清洗软盘是一种用绵纸做盘面的3英寸软盘,把它放进软驱,用鼠标点击“A驱动器”,使软驱读盘旋转盘面,就可利用绵纸擦洗磁头。可这种绵纸做的盘面有太多纤维,用它来清洗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绵纸上的纤维在盘面旋转中容易脱落而缠绕在磁头上,而导致读盘能力的下降或磁头的损坏。现在软驱的使用率并不高,通常用不着经常清洗,如果实在是岁月久远,干脆拆开软驱,用脱脂棉蘸取清洗录音机磁头的清洗液亲自擦洗。
还有一种清洗光盘,盘面上有两排小刷子,用来清洗光驱激光头的。这种清洗光盘原本是用来清洗VCD机的,可笔者也见过有人用它来清洗电脑光驱。如果你使用的是倍速、四倍速等(好古老啊!)老式低速光驱,那玩意可能还管点用,因为VCD机使用都是低速光驱。而现在大多数用户使用的是高速光驱,三十倍速、四十倍速或更高,当光盘在光驱中如此高速的旋转时,本来用来清洗光盘的刷子就会成为了激光头的杀手,不仅会划伤激光头,而且有可能撞歪激光头,使之彻底无法读盘。
误区二:用有机溶剂清洁电脑显示屏
通常用户在清洗自己的爱机时,会使用各种有机溶剂,比如说无水酒精。因为有机溶剂能够溶解一些不易除去的污垢,便于用户清洗。可是电脑的有些地方是很“娇嫩”的,在使用有机溶剂时一定要小心。
显示器屏幕就不宜用有机溶剂擦洗。现在的显示器都比较高档,为使之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和保护视力功能,其表面都涂有特殊的涂层,而有机溶剂则会溶解特殊涂层,使之效能降低或消失。光驱的激光头也不能用有机溶剂清洗,其原因是因为有些激光头所用材料是类似有机玻璃的物质,而且有的还有增强折射功能的涂层,若用有机溶剂擦洗,会溶解这些物质和涂层,导致激光头受到无法修复的损坏。其实用普通的镜头纸直接擦去显示器和激光头上的灰尘就可以了。
误区三:在机箱通风口安装稠密的滤尘罩
有些用户非常注重电脑的清洁问题,而比较轻视散热问题。于是,为了保持清洁的机箱或减少开箱擦洗的次数,在机箱通风口安装栅格比较稠密的罩子,或者在原来的罩子上缠绕麻绳。这些方法的确是挡住了灰尘,可也大大降低了通风散热的效果。在夏天大部分时间天气比较炎热,如果机箱内持续高温,轻则会造成经常死机,重则会烧毁CPU等易积热的零部件。其实如果你是家庭用户,只要维持好放置电脑的大环境卫生,就不用使用过于稠密的滤尘罩。在炎热的天气里,与灰尘相比,散热问题更重要。
笔记本电脑日常维护指南
笔记本电脑是一件精密的数码设备,虽说不至于象豆腐一样矜贵,但为了让它能够长期正常的为你效劳,让他可以在长时间使用后不至于变成“黄脸婆”,保持你使用的舒适度,必要的保养措施还是要注意的。笔记本电脑的日常维护重点在于对笔记本电脑的爱护和定期的必要维护!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保养措施,让大家的爱机历久长新,舒适使用。
笔记本电脑日常维护之环境篇
笔记本电脑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和你的使用环境和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使用环境和习惯能够减少维护的复杂程度。笔记本电脑最忌震动,包括跌落、冲击、拍打和放置在较大震动的表面上面使用,这些恶劣环境很容易造成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硬盘和屏幕损坏,不过放在腿上使用则不在此禁忌之列,只要不是一边跳Disco一边使用笔记本电脑。其他诸如在行驶的车辆上使用笔记本电脑也容易造成硬盘的损坏。
强烈的电磁干扰也将会造成对笔记本电脑的损害,不过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大都有屏蔽涂层。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设计不完善的笔记本电脑上或者电磁干扰特别强烈的地方,例如电信机房,强功率的发射站以及发电厂机房等地方,有些电磁屏蔽设计不良的笔记本电脑在这些地方会频繁死机或者停滞,但是一般的个人用户都不会遇到这样的环境。
此外,潮湿的环境也对笔记本电脑有很大的损伤,包括将水和饮料泼到笔记本电脑上,以及在湿度很大的地方使用笔记本电脑,目前市场上的民用笔记本电脑基本上没有防水设计(除IBM的笔记本电脑),泼到笔记本电脑上的液体会顺着键盘的空隙流入主板,然后就是一缕轻烟上西天……类似的情况还有将在低温环境下(例如空调强劲的房间)的笔记本电脑移动到温暖的环境,机器内将会产生一些凝结的露水,也有可能造成主板的短路以致损坏,所以在笔记本电脑的旁边最好不要放置液体,将机器从低温环境下移动到温暖的环境时,要先关机然后静置20分钟左右让机器内的结露蒸发,以免造成损坏, 对笔记本电脑有较大损害的还包括在灰尘和烟雾较重的环境工作,灰尘和烟雾中的颗粒会随着风扇带起的散热气流污染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造成散热能力下降,灰尘严重时会造成短路甚至是卡死风扇(不是夸张,我见过的)。实际使用中最容易为人忽略的就是桌面的灰尘也会被散热风扇吸入笔记本电脑中,因此请注意桌面的清洁。
‘拾’ 如果查看电脑执行过哪些动作
有很多种方法的:
1.给自己的电脑用户设置个密码,离开时按下win+L,锁定电脑
2.设置个屏保密码,屏保时间1分钟,你等到屏保出现的时候再离开电脑
3.下载个挂机锁屏的软件,网上有很多类似的软件
4.把你的重要文件给加密隐藏,可以使用很多加密软件的
5.如果是逼近本可以使用一个显示器关闭工具,离开的时候可以双击关闭显示器,并且设定为锁定键盘鼠标,只有按下正确的快捷键才会解除
6.可能还有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