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电脑上建立新的本地磁盘,求具体步骤!
1.按住组合键Win+R打开运行窗口,在运行窗口中输入如下命令并执行
compmgmt.msc;
B. 怎样在“我的电脑”中添加一个新的“本地磁盘”
如果你还有空间没有被分配的话,就直接在桌面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新建磁盘分区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空间的话,就先删除磁盘分区再新建,新建的时候可以选择分区容量,没分完就可以一直新建下去。
平常办公用的比较多的Word、Excel,大一点的软件就是LR和PS,基本不玩游戏,所以性能一直没感觉有致命短板,唯一让我不满意的就是笔记本的硬盘差了点,具体表现是操作电脑时机械硬盘加速时的动静有点大,特别是晚上做文案时,忍受了半年左右,剁手了个SSD自己换上搞定了,下面把改造升级过程给大家分享下。
换SSD之前先去官网查了参数,这款笔记本的主板上硬盘接口为SATA3,光驱接口为SATA,所以作业时为了保证速度,要把SSD安装到主板上,把机械硬盘换到光驱位置。笔记本原光驱的厚度为9.2mm,选支架时一定要注意厚度,如果厚了会放不进去的,ssd的厚度不太要紧,因为里面原来放机械硬盘的空间比较大。
笔记本加装 ssd固态硬盘的方法/步骤:
用到的工具有螺丝刀、撬棒、翘片,螺丝刀用的小动X1,优点是动力不错,能达到6KG,家里的螺丝基本都能搞定,缺点是不支持自锁。
联想天逸310的拆解资料网上没有,我也咨询过联想客服,结果客服也没有官方的拆解资料,网络也找不到这个版本的拆解帖子,所以,我这个算是网上的首拆帖子。拆解时要用翘片先把键盘拆开,拆键盘时要注意,从我图示的位置拆最容易,键盘用了多个卡扣固定的。
键盘松动之后接着用撬棒把键盘的排线分离,排线在左下角,拆键盘时要注意别有太大的动作幅度。
键盘拆下来是这样子的,网上有带背的键盘,如果愿意折腾可以自己换上。
键盘下面的螺丝是固定底壳的,只有拆下这颗螺丝,底壳才能拆下来。
接着开始拆背面的底壳,这一颗拆的是光驱,后面要把光驱换成机械硬盘。
拆光驱,现在光驱用的不多了,但是因为出于刻录光盘的需要,我特地选的这款带光驱的,后面把光驱拆下来之后用易驱线做成移动光驱用。
背壳上的螺丝全拆下来了,螺丝按照原来的位置进行摆放,后面安装时不会搞错,磁吸板用的是wowstick家的。
现在开始拆D壳,D壳包围着C壳,所以拆的时候要从正面开拆,还是用翘片沿边开始转一圈,到了拐角处要费力一些,不过大胆搞就行,搞不坏的。
分享C壳和D壳时一定要慢点、轻点,因为两壳之间还有一根排线,看下图,就是中间那根,这根排线是电源线,而且是焊死的。
看一下笔记本的主板结构,主板集中在左侧,拆解起来比较麻烦,后面清灰时有一定难度,所以这次拆开之后我接着清了一下灰。
主板板载了4GB内存,还预留了一条内存插口,后面升级时可以加一条内存,内存最大支持16GB。
把排线伸展到最长的状态,右上是机械硬盘,也是这次作业的主要目标,把机械硬盘拆下来,换成SSD,为啥要换在这呢?前面提到过,只有这里是SATA3,光驱那只是SATA。
下面是我购入的产品,SSD用的朗科的,选这个品牌因为那段时间全网就这个品牌便宜;硬盘支架用的ORICO家的,易驱线用的同样是ORICO家的,可以把拆下来的光驱变成移动光驱用,不用浪费。
这款光驱支架可以放多种尺寸的硬盘。
光驱支架背面藏着一把小螺丝刀,可以用来安装硬盘。
小螺丝刀抽出来时这样子,一头是平头、另一头是十字花头。
拆下来的光驱和笔记本支架对比,厚度一样的,其它地方也非常相似,只是缺少挡板和后面的小尾巴。
为了可以让光驱支架更好的固定,我还是把原来光驱上的小尾巴拆下来安装到支架上去
原来笔记本的机械硬盘与SSD的对比,厚度是一样的。
把机械硬盘的支架拆下来安装到SSD上。
安装SSD,把螺丝悉数固定上。
安装完SSD就可以收工了,安装时记得要把电源线扣回线槽里,否则后面会把电源线夹断。
安装就是拆的逆过程,只不过比拆更简单一些,安装好开机上电。
接着用鲁大师跑分看一下,因为这款笔记本本身配置并不高,所以这个分数已经让我比较满意,日常的办公、娱乐足够,磁盘跑分为9570,显着比机械硬盘有提升,现在的短板就是内存了,后面考虑加个4GB内存,不过要等内存便宜了之后才能搞了。
D. 怎样给电脑加装硬盘
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
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
顺便说一下,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
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
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
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
1.如果两块硬盘上都有主DOS分区,可在CMOS中只设置第一硬盘,而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这样,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下无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盘。
2.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
E. 怎样重新安装电脑里的本地磁盘C
重装系统的步骤
1、 找一张带光盘启动的WIN98 或WIN ME或WIN 2000的光盘,然后在准备一张XP的安装盘!
2、 现在电脑里下载好冲击波和震荡波病毒的免疫补丁,并保存在除C区外的分区里,比如D E都可以 。
3、 重启电脑,插入WIN98光盘(以WIN98盘为例子,其他一个道理),当电脑重启后,一直狂点DEL键,进如BIOS,选择“Advavced BIOS Features”,进去后,有3个要特别需要设置的,把“First Boot Device”后边的设置为CDROM,把“Second Boot Device”后边的设置为HDD-0或者HDD-1,把“Third Boot Device”后边的设置为FLOPPY,然后按一下键盘左上角的ESC键,再按一下F10键,再一次按Y,意思就是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 。
4、 电脑保存上一部BIOS设置后会自动重启,然后会出现3个选项(有的不出现),选择WITH CD-ROM…… 此时进入纯DOS。
5、 现在我不知道你的分区是多少个,光驱又是什么符盘,假设你的硬盘是CDEF,光驱是G,现在输入“H:”回车,打“dir”,这是读盘命令,应该会出现很多,其中有一个“format”,此时你打“format c: /q”回车,“Y”回车~~~~开始格式化你的C盘!(输入H:那里依次类推,假如你光驱是H,那就输I:)
6、 格式化完后,它要求输入卷标,其实就是叫你给你已经格式化的C盘取一个名字,此时只需要按回车即可
7、 插入WINXP的盘,CTRL+ALT+DEL重启电脑,此时一直按回车,然后WIN XP会自动安装了,如果是自启动的XP光盘就需要选“安装XP”得选项了,然后你一直跟着提示走吧~~~~~~安好后,BIOS里的设置不需要改动,我告诉你的设置是最佳状态。
8、 系统装好后,要装驱动程序,驱动程序主要是装主板驱动程序、声卡驱动程序、显卡驱动程序、USB驱动,其他都可以不装!
F. 怎样在我的电脑添加个本地磁盘
增加盘只是把你其他的盘的空间分配给新盘,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你可以试试换一块大一点的硬盘,如果实在想加一个的话,只能用虚拟磁盘了。因为即使是现在的装机工作人员也只能是把电脑分为四个分区
G. 怎么把Win8PE,win10PE安装到电脑本地硬盘
需要工具:Diskgenius(或者分区助手等其它分区工具),UltraISO(或者其它的ISO编辑工具,当然这个最好),Bootice(这个最关键),要安装的PE原ISO文件。
首先,用分区工具给PE划分一个单独的ESP分区,大小根据PE文件大小决定,如果要额外安装软件再多留一点。这一步可以省略,把PE跟操作系统装一起也是可以的,只是那样的话一旦任何一个系统重装的时候,另一个也得跟着重装。
其次,用UltraISO把要安装的PE安装iso文件提取到前一步做好的ESP分区里,找到其中的efi启动文件。
最后,根据上一步里的efi启动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使用bootice添加一个启动项(但不要变成默认启动项)。
另外还有部分PE系统自带硬盘安装程序,那就不必这么折腾了。
H. 急啊,如何在我的电脑里再设立新的本地磁盘
分区操作比较复杂,搞不好会损失硬盘空间,最好请有过分区经验的人从旁指导。如果你要自己分区的话,也一定要注意屏幕上的提示,遇到不懂的英文,查一查字典,搞清大致含义在操作。
重新分区的方法:请用可以驱动光驱的启动软盘启动电脑(这样的启动软盘可以在安装了WIN98第二版的电脑的控制面板中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并在制作启动盘标签里制作),在运行了FDISK之后的第一屏选Y,然后会出现有四个选项的菜单,各项的含义如下:
第一项:建立分区
第二项:激活分区
第三项:删除分区
第四项:显示分区状态
先用第三项删除现有的分区,删除的步骤是先删除逻辑盘符(Logical),再删除扩展分区(Extended),最后删除主分区(Primary);然后用第一项建立分区功能按需要分区,步骤是先建立主分区,再建立扩展分区,最后建立逻辑盘符;分区做完之后,重新启动电脑,这样分区结果才会生效,最后用format [盘符]命令格式化各新建的硬盘分区。
值得一提的是,DOS只允许每个硬盘有两个分区,一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主分区只允许一个盘符,即C盘,而扩展分区中可以再细分给多个逻辑盘符,所以即使你要将硬盘分成3个区,在分完主分区之后,分扩展分区的时候也要使用硬盘剩余的全部空间,否则就会有一部分硬盘空间被浪费掉;在给扩展分区赋予盘符的时候再分D和E分区。光驱不用分区。
分区完成之后,再用启动软盘启动电脑,键入你的光驱盘符(例如光驱是E盘,那么键入e:回车),再键入setup命令,回车之后,就是Windows的安装向导了,按向导的提示逐步进行下去,在这个时候你最好准备齐所有的硬件驱动盘,需要哪个硬件的驱动,就放哪个驱动盘。显卡驱动可能要等系统装完之后才能装,你可以看看显卡驱动盘里是不是有setup,有的话,直接运行就可以;没有的话,需要右击桌面选属性,在设置标签里点高级按钮,再在适配器标签里点更改按钮,再按向导提示进行。此外,所有驱动请注意与操作系统版本的对应关系,因为很多驱动盘中都提供了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一定要选对,主要看文件夹的名字。
I. 怎么安装本地磁盘
这不是安装的,是在你的硬盘分区的时候你自己做的,你想要几个盘符就分几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