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问题 > 电脑开机供电流程

电脑开机供电流程

发布时间:2022-05-23 07:03:30

❶ 台式机主板开机启动过程中使用到哪些电路,简述各电路工作的时序! 求告知啊

主板开机电路工作原理
由于主板厂商的设计不同,主板开机电路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电路原理相同,即经过主板开机键触发主板开机电路工作,开机电路将触发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向电源第14脚发出低电平信号,将电源的第14脚的高电平拉低,触发电源工作,使电源各引脚输出相应的电压,为各个设备供电(即电源开始工作的条件是电源接口的第14脚变为低电平)。
主板开机电路的工作条件是:为开机电路提供供电、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具备这三个条件,开机电路就开始工作。其中供电由ATX电源的第9脚提供,时钟信号由南桥的实时时钟电路提供,复位信号由电源开关、南桥内部的触发电路提供。
下面根据开机电路的结构分别讲解开机电路的详细工作原理。
1.经过门电路的开机电路
经过门电路的开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7所示。
图中,1117为稳压三级管,作用是将电源的SB5V电压变成+3.3V电压,Q21为三极管,它的作用是控制电源第14脚的电压,当它导通时,电源第14脚的电压变为低电平。74门电路是一个双上升沿D触发器,此触发器在时钟信号输入端(第3脚CP端)得到上升沿信号时触发,触发后它的输出端的状态就会翻转,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或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74触发器的时钟信号输入端(CP端)和电源开关相连,接收电源开关送来的触发信号,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南桥的触发电路中,向南桥发送触发信号。它的作用是代替南桥内部的触发器发出触发信号,使南桥向电源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当电脑的主机通电后,ATX电源的第14脚输出+5V电压,ATX电源的第14脚通过一个末级控制三极管和一个二极管连接到南桥的触发电路中,由于74触发器没有被触发,南桥没有向三极管Q21输出高电平,因此三极管Q21的b极为低电平,三极管Q21处于截至,电源的各个针脚没有输出电压。
同时ATX电源的第9脚输出+5V待命电压。+5V待命电压通过稳压三极管(1117)或电阻后,产生+3.3V电压,此电压分开成两条路,一条直接通向南桥内部,为南桥提供主供电,而另一条通过二极管或三极管,再通过COMS的跳线针(必须插上跳线帽将他们连接起来)进入南桥,为CMOS电路提供供电,这时南桥外的32.768KHz晶振向南桥提供32.768KHz频率的时钟信号。
另外,ATX电源的待命电压又分别连接到74触发器(为触发器供电)和电源开关的其中一个针脚上(电源开关的另一个针脚接地),使开机键的电压为高电平。
在按下电源开关键的瞬间,开机键的电压变为低电平,此时74触发器没有被触发,其输出端保持原状态不变(输出高电平),南桥内部的触发电路没有工作。
在松开开机键的瞬间,开机键的电压变为高电平,此时开机键的电压由低变高,向74触发器的时钟信号输入端(CP端)输送一个上升沿触发信号,74触发器被触发,输出端向南桥输出低电平信号,这时南桥接到触发信号后向三极管Q21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1导通,由于三极管的e极接地,因此ATX电源第14脚的电压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ATX电源开始工作,电源的其它针脚分别向主板输送相应电压,主板处于启动状态。
当关闭计算机时,在按下开机键的瞬间,开机键再次变为低电平,各个电路保持原状态不变。
在松开开机键的瞬间,开机键的电压变为高电平,此时74触发器再次被触发,触发器的输出端向南桥发送一个高电平信号,这时触发电路向三极管Q21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21截止,这时ATX电源第14脚的电压变为+5V,ATX电源停止工作,主板处于停止状态。
2.经过南桥的开机电路。
3.经过I/O芯片的开机电路。
4.经过开机复位芯片的开机电路。

电脑开机详细过程

第1步:首先给ATX电源加电,加电后,ATX电源开始输出待机工作电压(SB5V),接着实时时钟开始工作,向CMOS电路和开机电路发送32.768kHz的实时时钟信号。
第2步:接着按下电源开关开始启动电脑,在按下电源开关的瞬间,电源开关向南桥芯片或I/O芯片发出开机触发信号,触发开机电路工作,此时电源接头的第14引脚变为低电平,ATX电源开始工作。
第3步:ATX电源开始工作后,电源接头的各个引脚向主板的各大系统和各个硬件输出相应的电压。
第4步:在所有供电输出无误后的100ms~500ms后,ATX电源会由第8引脚向主板发出3V~5V的PG信号,此信号分别提供给CPU、北桥和南桥,其中进入南桥的PG信号作用在内部的复位模块上,另外,PG信号经过现桥连接到系统时钟芯片的RST#端,作为RST#信号(复位信号)。
第5步:在有了RST#信号(复位信号)后,时钟芯片开始工作,并向主板发送各种频率的时钟信号,有了时钟信号南桥内部的复位模块开始工作。
第6步:此时北桥和CPU等主板的硬件设备开始复位,在结束复位后,CPU开始工作,至此电脑的硬启动结束,进入软启动过程。
第7步:在CPU开始工作后,首先需要进行自检,即开始读取POST自检程序,而自检程序在BIOS中存放,所以CPU通过前端总线的Ao~A31地址线发送寻址信号寻找自检程序。在发送寻址信号前,要先检测前端总线是否被占用,CPU会检测DBSY#(总线忙信号引脚)是否为低电平,进行判断,低电平为空闲,高电平为忙。
第8步:如果前端总线空闲,则通过前端总线向北桥发送32位/64位寻址信息,北桥接收到寻址信息后,经过译码和电压转换后,再发送给南桥(发送时,北桥向南桥发送IRDY#主设备好信号,南桥再发送TRDY#从设备准备好信号给北桥,同时还发送FRAME#帧周期信号,这时北桥开始发送寻址信息)。
第9步:南桥收到寻址信息后经过PCI总线译码后发给ISA总线,再由ISA总线控制器经过地址译码、频率转换和电压转换后,发送给BIOS芯片。
第10步;BIOS接到寻址信息后,通过Do~D7输出自检程序。自检程序首先送到ISA总线缓冲区,再转换为16位数据,转给ISA总线控制器。
第11步:ISA总线控制器经过译码、转换后,再将数据发送给PCI总线。PCI总路线以过译码后,产生32位的数据再发送给北桥芯片。
第12步:北桥接到数据后转换为64们数据,再经过前端总线发送给CPU,CPU接到数据后,开始安装程序开始自检硬件设备,自检完成后,启动计算机系统,整个启动过程完成。

❸ 计算机从加电到完成启动的过程,能讲多详细就多详细。

对于电脑用户来说,打开电源启动电脑几乎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但计算机在显示这些启动画面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大多数用户都未必清楚了。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从打开电源到出现Windows 9X的蓝天白云,计算机到底干了些什么工作。
电脑的启动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硬件自检机制。对于采用Award BIOS的电脑来说,它在上电自检那短暂的几秒钟里,就可以完成100多个检测步骤。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第一步: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初始化。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也只是短暂的瞬间),芯片组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动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第二步: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的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和显卡等。由于POST的检测过程在显示卡初始化之前,因此如果在POST自检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时(POST过程只检查640K常规内存),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这时系统PIOS可通过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情况,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这个过程。
第三步:接下来系统BISO将查找显示卡的BIOS,存放显示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在C0000H处,系统BIOS找到显卡BIOS之后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完成显示卡的初始化。大多数显示卡在这个过程通常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显示卡的信息,如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显存容量等内容,这就是我们开机看到的第一个画面,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的,也有的显卡BIOS使用了延时功能,以便用户可以看清显示的信息。接着系统BIOS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这些设备。
第四步: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同时屏幕底端左下角会出现主板信息代码,包含BIOS的日期、主板芯片组型号、主板的识别编码及厂商代码等。
第五步: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我们开机看到的CPU类型和主频。接下来系统BIOS开始测试主机所有的内存容量,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数值,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屏幕上半部份那个飞速翻滚的内存计数器。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在BIOS设置中选择耗时少的"快速检测"或者耗时多的"全面检测"方式。
第六步: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包括:硬盘、CD-ROM、软驱、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等连接的设备,另外绝大多数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第七步: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第八步: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系统配置列表,其中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第九步:按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一小块特殊的RAM,由主板上的电池来供电)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进行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机器时我们都能够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它自己的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转换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机器时,即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又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机器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计算机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Update ESCD... Success"信息的原因。
第十步:ESCD数据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盘、硬盘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分区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IO.SYS,这是DOS和Windows 9x最基本的系统文件。Windows 9x的IO.SYS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就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ndows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如果系统这中安装有引导多种操件系统的工具软件,通常主引导记录将被替换成该软件的引导代码,这些代码将允许用户选择一种操作系统,然后读取并执行该操作系统的基本引导代码(DOS和Windows的基本引导代码就是分区引导记录)。
上面介绍的便是计算机在打开电源开关(或按Reset键)进行冷启动时所要完成的各种初始化工作,如果我们在DOS下按Ctrl+Alt+Del组合键(或从Windows中选择重新计算机)来进行热启动,那么POST过程将被跳过去,直接从第三步开始,另外第五步的检测CPU和内存测试也不会再进行。无论是冷启动还是热启动,系统BIOS都会重复上面的硬件检测和引导过程,正是这个不起眼的过程保证了我们可以正常的启动和使用计算机

❹ 请问电脑开机流程要怎么写不就是一个电源键的吗干吗要搞那么复杂啊

第一步:ATX电源通电后,ATX电源开始输出待机工作电压(SB5V),接着实时时钟开始工作,向CMOS电路和开机电路发送32.768KHz实时时钟信号.
第二步:按下电源开关开始启动电脑,在按下电源开关的瞬间,电源开关向NQ芯片或I/O芯片发出开机触发信号,触发开机电路工作,此时电源接口的第14针变为低电平,ATX电源开始工作。
第三步:ATX电源开始工作后。电源接口的各个引脚开始向主板的个大系统和各个硬件输出相应的工作电压。
第四步:在所有供电输出无误100ms-500ms后,ATX电源会由第8针向主板发出3V-5V的PG信号,次信号分别提供给CPU.BQ和NQ,其中进入NQ的PG信号作用在内部的复位模块上,另外.PG信号经NQ连接到系统时钟芯片的RST#端作为RST#信号(复位信号)。
第五步:在有了RST#信号(复位信号)后,时钟芯片开始工作,并向主板发送各种频率的时钟信号,有了时钟信号NQ内部的复位模块开始工作。
第六步:此时BQ和CPU等主板的硬件设备开始复位,在结束复位后,CPU开始工作,至此电脑的硬启动完成。

❺ 电脑开机的步骤

电脑启动过程详解
1.当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这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生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些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查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电脑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实际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
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2.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查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内存有问题
(此时只会检查640KB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嗽叭发生声音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的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3.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超始地址通常设在C0000H,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会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4.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SO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5.接着系统BIOS将检查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然后开始测试所有RAM,并同时在屏莫显示内存测试的速度,用户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6.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M,串口,并口,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7.标准设备检查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8.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多数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表格,其它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9.接下来系统BIOS会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电脑时都能够看到"updata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
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dnwo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dnwos 9x在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修改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时,既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也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修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电脑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机器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的原因。
10.ESCD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件,硬件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IO.SYS这是DOS和widnows 9x的IO.SYS(或NT的NTLDR)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将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dnwos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❻ 电脑开机上电的顺序,是先主板后,在风扇

电脑开机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电源在交流线通电后,输出一个电压+5VSB到主板,主板上的少部分线路开始工作,并等待开机的操作,这叫做待机状态;当按下主机开关时,主板就把PS_ON#信号变成低电平,电源接到低电平后开始启动并产生所有的输出电压,(风扇是12V,开始工作了)在所有输出电压正常建立后的0.1~0.5秒内,电源将会把P.G信号变成高电平传给主板,表示电源已经准备好,然后主板开始启动(主要是进行各部件的复位)和运行。

❼ 电脑开机是怎样的一套流程或程序。

计算机启动过程详解

1 system power on(启动电源开关)
2 early chipset initialization(早期芯片初始化,在主板上)
3 memory detection test(内存条检测)
4 decompressing bios image to ram(把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指令解压到直接存储器中)
5 initializing keyboard controller
6 test vga bios
7 processor initialization
8 testing rtc
9 initalizing vedio interface
10 bios sign on
11 testing base and extended memory
12 assign resource to all isa
13 initializing hard driver controller
14 initializing fdd controller
15 boot attempt
16 os booting
+++++++++++++++++++++++++
打开电源启动机器几乎是电脑爱好者每天必做的事情,面对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幅启动画面,我们一点儿也不会感到陌生,但是,计算机在显示这些启动画面时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呢?相信有的朋友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就来介绍一下从打开电源到出现Windows 9x的蓝天白云时,计算机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第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是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底层代码,它为操作系统提供了控制硬件设备的基本功能。BIOS包括有系统BIOS(即常说的主板BIOS)、显卡BIOS和其它设备(例如IDE控制器、SCSI卡或网卡等)的BIOS,其中系统BIOS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角,因为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正是在它的控制下进行的。BIOS一般被存放在ROM(只读存储芯片)之中,即使在关机或掉电以后,这些代码也不会消失。

第二个基本概念是内存的地址,我们的机器中一般安装有32MB、64MB或128MB内存,这些内存的每一个字节都被赋予了一个地址,以便CPU访问内存。32MB的地址范围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就是0~1FFFFFFH,其中0~FFFFFH的低端1MB内存非常特殊,因为最初的8086处理器能够访问的内存最大只有1MB,这1MB的低端640KB被称为基本内存,而A0000H~BFFFFH要保留给显示卡的显存使用,C0000H~FFFFFH则被保留给BIOS使用,其中系统BIOS一般占用了最后的64KB或更多一点的空间,显卡BIOS一般在C0000H~C7FFFH处,IDE控制器的BIOS在C8000H~CBFFFH处。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吧。

第一步: 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此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测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从前面的介绍可知,这个地址实际上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第二步: 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测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此时只会检查640K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第三步: 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设在C0000H处,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第四步: 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第五步: 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然后开始测试所有的RAM,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进度,我们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者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第六步: 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M、串口、并口、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多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第七步: 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第八步: 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多数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表格,其中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第九步: 接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一小块特殊的RAM,由主板上的电池来供电)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机器时我们都能够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它自己的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修改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机器时,即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也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机器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机器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的原因。

第十步: ESCD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盘、硬盘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分区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IO.SYS,这是DOS和Windows 9x最基本的系统文件。Windows 9x的IO.SYS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就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ndows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❽ 哪些配件损坏会开机黑屏无主板信息 电脑开机流程是怎么样的 请高手

开机黑屏,是有很多种原因造成的,当然主板出现问题也是其中之一,但当主板真得出了问题,你是无法解决的,哪是要维修人员才能检修的,我把常见的原因写出来,你对照着去处理,下面也有处理方法:
第一个原因:有可能你的主机和显示器的连线接触不良(特别是接口处没有插好),还有可能这个连接数据线出现问题,所以才会不显示,黑屏,所以你要重新连接数据线,或者更换数据线
第二个原因:就是你的内存和显卡和主板的插槽接触不良,造成无法开机,自然就黑屏了,处理方法:关闭电源,打开机箱,取下内存和独立显卡,用橡皮擦对准内存的金手指(也就是有铜片的部位)两面擦上几下,然后都插回,独立显卡也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一下,然后把机箱装好,插好连线,一般这样处理,就可以OK,
第三个原因:就是显卡的显存出现虚焊,主芯片性能下降,显卡BIOS出现错乱,控制电源IC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显卡无法正常工作,也就是显卡坏了,自然电脑就无法显示,开机就黑屏了,建义修理显卡,或者更换显卡。
第四个原因:电源的问题,当电源的滤波电容出现鼓包,漏液,就会出现漏电,当开机后由于供电不足,没有足够让主机起动的电压和电流,电源自我保r电路启动自我保护,断电,没有电,自然就是黑屏了,处理方法,哪就只能更换电源。
第五个原因:如果主机是正常的,连接线也正常,还是黑屏,哪就是液晶显示的问题,当电源电路,高压板电路,驱动板电路,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大滤波电容鼓包,开关管断路,高压包开路,灯管损坏,MCU芯片损坏,供电稳压器损坏,屏线接触不良,等等,都会让液晶显示器出现黑屏,所以这个时候,只能修理显示器了。(如果在保修期及进送售后服务)
第六个原因:就是主板的开机电路出现问题,或者CPU供电不正常,北桥损坏了,等等,等等都会造成开机,黑屏,主机没有反应,处理方法:就是修理主板,(如果在保修期及进送售后服务)
你的很可能是第二个的原因,你刚才打开机箱了,所以可以按上面的第二种的方法处理一下,就解决了。

❾ 电脑开机(台式),什么地方最先供电.第二步又是那里,一步一步 最后到电脑正常开机. 求 资深电脑人解答.

先是插线板通电,然后电源风扇将220V转换为直流电,分别供电给主板,硬盘,光驱等硬件,主板供电给内存,CPU之内的。

笔记本电脑启动过程和如何根据电流表指针判断故障

当按下电源开关,如供电系统正常(3.3V和5V和CPU供电正常输出),电源芯片就会产生出PG(电源好)信号分别送往南北桥和CPU。当南桥接收到PG信号后,就会产生出两路时钟控制信号PCISTOP和CPUSTOP送往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产生出的时钟信号,其中一路PCI时钟送往南桥,当南桥收到接到时钟信号后,就会产生出两路复位信号:PCIREST(信号复位)和DRVREST(设备复位)去复位主板上的各部分电路,其中一路PCIREST去复位北桥,当北板收到复位信号后,就会产生出CPUREST去复位CPU,当CPU收到复位信号后(这时CPU供电,时钟复位条件都具备了),标志着这台机器的硬起动过程已经完成,接下来将进行软起动。
CPU执行POST指令的过程:
1:检测一二级缓存和南北桥的完整性
2:检测640K基本内存是否完好
3:检测显卡,查找显卡的BIOS,并调用它们的初始化相关设备
4: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并调用它们的初始化代码,初始化相关设备。
5:查找完其它设备的BIOS后,系统BIOS将显示自己的启动画面,并开始检测扩展内存并赋予相应地址。
6:检测一些标准设备,包括硬盘,光驱,串口,并口,软驱等。
7:标准设备检测完后,系统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的即插即用设备,并为这些设备分配中断地址,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8:所有硬件检测完后,并都分配了中断地址,也就是所有的硬件建立起了一个硬件系统,这时将生成一个“ESCD”文件(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存在CMOS中),CPU会把生成的ESCD和上次的ESCD进行比较,发现差别时,会更新ESCD中的数据。
9:ESCD更新后,CPU也就把POST和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接着将进行系统的自举程序。
使用可调电源如何判断机器故障
1:插上可调电源,电流表指针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a:电流表指针无任何变化:主供电无输出,查待机和保护隔离电路,适配器接口
b:电流表指针摆到1A左右就不停地左右摆动:主供电电容漏电
c:电流表指针一直打到最大:主供电短路,查电容,二极管,和需用主供电的所有芯片,充电单元,CPU供电等
d:电流表指针有轻微摆动:说明保护和待机正常
2:待机正常后,按下开机键:
a:电流表指针不动:一般是无3.3V和5V输出
b:电流表指针摆到0.8A回落,又掉以原来位置(0.1A),说明系统供电性能不良,(如MAX1632,ADP3421),另一种可能为开机信号不持续,查信号端,也就是开机电路的好坏。
C:电流表指针应摆到0.8A,但到了0.4A就不动了(查时钟电路,有未工作的元件,造成无电流消耗.
d:电流表指针打到底,电压被拉低(3.3V和5V或CPU供电输出有短路,先断电,用万用表对地打阻值)
e: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处不动了(硬起动正常,上面说的第一步自检没过)
f: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后,摆动了一下就不动了(基本内存未过或第一步自检中有坏件)
g: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后,摆动了两下就不动了(内存或显卡坏)
h: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后,摆动了三下,机器依然不亮(显卡坏或屏部分未工作,外接显示器试试

阅读全文

与电脑开机供电流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怎么转换系统账户 浏览:701
看4k60帧视频电脑配置 浏览:820
电脑主机的风扇多少v的 浏览:585
孩子用电脑耳机哪个牌子好 浏览:972
电脑能安装两种显卡驱动 浏览:257
去除广告的电脑软件 浏览:792
电脑开机按f11怎么删除 浏览:750
电脑里有什么计算机二级的软件 浏览:612
昂达平板电脑白屏 浏览:707
电脑怎么绑定无线网 浏览:19
最烂的电脑配置 浏览:514
电脑系统总是崩溃 浏览:536
电脑开机不显示pxe为什么还是进不了系统 浏览:294
电脑卡住然后黑屏了无信号 浏览:740
微信电脑版怎么用啊 浏览:494
安卓数据传到苹果用什么软件好 浏览:600
笔记本电脑带有独立显卡要多少钱 浏览:26
电脑连手机wifi密码错误 浏览:186
mac电脑屏幕旋转90黑屏 浏览:111
苹果检测睡眠软件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