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脑问题……
在硬盘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常会采用一些类似于强行切断主机电源、疯狂进行分区操作、在Windows系统出现错误时反复开关机等不当甚至是毁灭性的错误操作,加上主机电源质量差、散热不良等外界因素,会导致硬盘出现种种故障。 一、坏道的形成原因及故障表现 (1)众所周知,硬盘坏道可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逻辑坏道的出现通常是指硬盘在写入数据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错误检查和纠正)错误,逻辑坏道也就产生了。至于物理坏道,则是指硬盘物理盘片表面发生了损坏。物理坏道也有软性和硬性之分,磁盘表面物理损坏就是硬性的,无法修复;由于外界影响而造成数据写入错误时,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道,但这种物理坏道是可以修复的。 (2)无论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它们的故障表现都极其相似:开机以后不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Scandisk”自动对盘面进行扫描,按“Esc”键取消后可以进入操作系统;开机后可以看到硬盘盘符但无法正常进入,在BIOS中反复设置均无效果;在读取某些文件或运行某个软件时经常出错,处理速度很慢;由于硬盘磁头不能正常寻道导致读盘时发出刺耳的杂音,这就意味着硬盘上载有数据的某些扇区已被损坏;正常使用机器时频繁无故地出现蓝屏……凡是出现上述表现任意之一者,就说明硬盘已经出现了坏道,但是这个坏道究竟是上面所述的哪一种,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判断。
电脑系统坏了是的原因:
1、系统文件损坏,不能进入操作系统。
2、系统中了病毒,杀毒软件不能处理。
3、系统出现各种错误,修改设置比较麻烦,直接重装系统更便捷。
4、系统运行变慢,各种垃圾文件增多。
5、想要更换为其它版本的系统。
6、更换了新硬件,不能进入系统,比如硬盘、显卡等。
提示:重装系统会把C盘和桌面上的东西全部删除,重装前应备份重要文件。
㈡ 如何才能彻底格式化整个电脑
不是格式化电脑,应该是格式化硬盘。
因为只有硬盘才需要格式化。格式化硬盘有两种情况:
一是重新格式化整个硬盘,这种格式化必须通过启动光盘或者启动u盘启动电脑,利用硬盘格式化工具来对硬盘进行格式化;
二是对在操作系统中的某一个分区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就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但是这种格式化只能对除C盘以外的盘进行:
在桌面打开“我的电脑”窗口,选中你要格式化的盘(除C盘以外的盘),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点击“格式化”,在弹出的“格式化”对话框中,选择好“文件系统”(即FAT32还是NTFS),如果你要快速格式化,在“快速格式化”前打√,然后点击“开始”即可进行格式化硬盘。
U盘和移动硬盘的格式化的方法和硬盘格式化的方法基本相同。将其插入电脑,再在“我的电脑窗”口中进行。
(2)电脑硬盘毁灭模式扩展阅读:
格式化就是为磁盘做初始化的工作,以便我们能够按部就班地往磁盘上记录资料。好比我们有一所大房子要用来存放书籍,我们不会搬来书往屋里地上一扔了事,而是要先在里面支起书架,标上类别,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
我们新购买的磁盘在使用之前,要能让操作系统认得它,要先写入一些磁性的记号到磁盘上的每一扇区,便可在该操作系统下取用磁盘上的数据,这个动作就称为格式化。
㈢ 电脑硬盘被格式化了,以前的东西还能找回来吗
下面提供的easy recover 版本可以设置自定义过滤式恢复,如果你想恢复部分文件,就可以使用这种模式;如果要完全恢复文件夹、甚至分区,那么就要看清界面的选项再操作。
你可能不小心只选择了其中一个文件。
硬盘用第1,2两个软件试试,u盘用第3个恢复,其他数码设备的闪存盘可以用第4个
===========================
一、EasyRecovery Pro v6.10 汉化版
软件大小:34.36 MB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软件类别:汉化软件 / 数据恢复
授权方式:商业版
运行环境:Win2003, WinXp, Win2000, Nt, WinMe, Win9x
更新时间:2005-7-25 0:41:14
软件添加:林逸凡
软件评级:5*
开 发 商:http://www.ontrack.com/
界面:http://www.crsky.com/Viewimg.asp?p=http://img.skycn.com/softimg/2070.gif
浏览:http://www.crsky.com/soft/899.html
下载
EasyRecovery Pro v6.10.07 零售版
http://www.crsky.com/Download.asp?ID=6359
EasyRecovery Pro v6.10.07 汉化补丁
http://www.crsky.com/Download.asp?ID=19626
---------------------------
该软件可以恢复大于 8.4GB 的硬盘。
你的目的可能只是要找几个误删的文件,可软件却列出了成百上千个以前删除了的文件,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文件确实十分麻烦。这里就要使用EasyRecovery独有的文件格式过滤器功能了,在扫描时在过滤器上填好要找文件的扩展名,如“*.doc”,那么软件就只会显示找到的DOC文件了;如果只是要找一个文件,你甚至只需要在过滤器上填好文件名和扩展名(如important.doc),
看看人家怎么说的吧(当然不能保100证%):
1、今天在单位用shift+del误删除了9个MPEG文件,从来没有用过修复的本人第一次修复文件并且用了这个软件,结果是9个文件都修复成功,又可2、以看了,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视频文件啊,要是真没了,我要急死了~~~~~~~
这可是个好东西,但最好用英文原版(英文不佳可配合金山词霸2005用)。扫描全面细致,但也费时间。唯一可与之媲美的就是FinalData 企业版。特点是小巧快捷,两者配合用,最好不过了。
http://www.crsky.com/comment_down.asp?id=899
成功的很多
====================================
二、EasyRecovery Pro v6.10.07 精简版
因程序有自校验,制作引导盘的功能无法汉化。
使用时请在16位色以上的系统中运行。不支持16色及256色
浏览http://www.crsky.com/soft/6155.html
下载
http://down.crsky.com/EasyRecovery_6.10.07H.rar
软件简介:镜像虚拟主机,域名 免费个人主页申请 Excel服务器学习和下载
一款威力非常强大的硬盘数据恢复工具。能够帮你恢复丢失的数据以及重建文件系统。EasyRecovery 不会向你的原始驱动器写入任何东东,它主要是在内存中重建文件分区表使数据能够安全地传输到其他驱动器中。你可以从被病毒破坏或是已经格式化的硬盘中恢复数据。该软件可以恢复大于 8.4GB 的硬盘。支持长文件名。 被破坏的硬盘中像丢失的引导记录、BIOS 参数数据块;分区表;FAT 表;引导区都可以由它来进行恢复。
==============================================
三、万能的修理U盘软件(usbboot) v1.67 免费版
类型: 绿色软件/免费软件
语言: 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 Win9X/WinME/NT/Win2000/WinXP/
大小: 588 KB
软件等级: 5星
界面:
http://www.orsoon.com/Software/Catalog200/2473.html
http://www.orsoon.com/upimages/2005-7/200571426126157.jpg
http://www.orsoon.com/upimages/2005-7/200571426137423.jpg
说明一下,这个软件本来是用来制作WIN98的启动盘的,也就是将U盘直接制作成WIN98的启动盘,但可能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哈哈,修理U盘的功能才是这个软件的价值所在。真是万能的修理U盘软件啊,即使要花钱购买也是值得的,但居然还在免费,真是不可思议。
下载:http://www.orsoon.com/down.asp?id=2541&downid=2
===============================
四、Digital ObjectRescue Pro v3.5
软件大小:2.05 MB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软件类别:汉化软件 / 数据恢复
授权方式:特别版
运行环境:Win2003, WinXp, Win2000, Nt, WinMe, Win9x
更新时间:2006-1-14 7:56:00
开 发 商:http://www.objectrescue.com
下载http://www.crsky.com/soft/3468.html
能够将你的数字视频数据、音频数据、MP3和WMA数据进行恢复的工具,包括硬盘数据、闪存卡、MP3、WMA、PDAs、手机、MMCs卡、SD卡等里的数据。并能储存和添加其他文件格式包括:DOC, XLS, ZIP,AR,JPEG, AVI, MOV,MP3, WMA, WAV等。
====================
如果用快车、影音传送带等软件多线程下载,有时候可能需要在弹出的下载界面引用栏:
填写该浏览页地址才能下载,线程数建议不要高于8,有时候小软件下不动的话,建议改称单线程下,也就是有些下载界面所说的块数:默认一般为2。
================================
这里都是超强的绿色汉化板恢复工具!!!51CT这个好网站上的,前面几个都是五星级评价,而且下载页面上还有软件界面截图,能够恢复格式化后的数据哦!!!
这些够你用了吧,基本按等级和下载次数,以及网友下载后的跟帖反馈排序提供给你 ^_^* 希望你能够心想事成!!新年有个好心情,呵呵
前面几个软件都有很强的格式化数据搜索功能,看看介绍吧.
1.R-Studio 3.0 Build 123017 汉化绿色版(超强反删除恢复工具)http://www.51ct.cn/downinfo/799.html
2.Recover My Files(强大数据恢复工具) v3.84 绿色汉化特别版http://www.51ct.cn/downinfo/304.html
3.Unstoppable Copier(强大的数据修复工具 50K) v2.1 汉化绿色版http://www.51ct.cn/downinfo/1030.html
4.Smart Undelete(删除文件恢复工具) v2.5 绿色汉化特别版http://www.51ct.cn/downinfo/305.html
5.Recover4all Pro(100%恢复已删除文件) v2.25 绿色汉化特别版http://www.fishone.cn/dzsk.asp?did=30
(本汉化版修正了某些版本无法恢复文件夹的缺陷——有个2.26版本,有反馈说格式化的只能部分恢复,其余部分需要附加码,可能升级破解出现了问题,要注意)
6.FinalData OEM 2.0简体中文版(最好的硬盘数据恢复工具)http://www.51ct.cn/downinfo/640.html
7.O&O UnErase v2.0.945 汉化版(让恢复被删除的数据变得易如反掌)http://www.51ct.cn/downinfo/630.html
恢复系统分区一定要注意,由于上述软件一般只支持windows系列界面,所以如果系统盘比如c盘的windows一起丢失了,有条件的话最好用另一个带系统的硬盘来引导这类恢复软件,要好在过同一硬盘的另外分区重装系统来引导软件,避免分区数据冲突影响原有数据
恢复前,只要旧数据没有被你用新数据覆盖完,恢复其余部分应该完全没问题,搜索残余信息功能很强哦。不用你都不知道为什么安全部门都需要用麦咖啡一类的焚烧软件来实现彻底删除。建议用完压缩一下,被恶意的黑客找到就。。。。嘿嘿,理论上,对专业的公司来说,多次覆盖删除、甚至物理毁坏都不能彻底毁掉信息
如果想恢复极为“重要!!”的数据,自己恢复不放心,周围有专业的朋友帮忙免费恢复当然好,如果没有最好就求助专业的公司,当然收费恐怕是几百甚至上千元了;如果有坏道,你原来的硬盘商家宁愿给你换,更不要指望他们恢复,换之前自己要试一下。
如果自己做,看看这个文章很有帮助——
========================================================
《数据恢复软件,你如何选择?》——各软件测评(不能不看哦!!!)
http://www.huifu999.org/2004/10-18/18251996667.html
摘录1:
测试结果表明,并没有一款软件在主要的数据恢复工作中占据绝对的优势,但综合以上测试结果,EasyRecovery还是占了不少上风,而且其附带的工具非常具有实用性。我们可从测试结果中看到,当你用一款数据恢复软件恢复数据失败时,不见得就完全没有机会了,试试另外的数据恢复软件也许问题会迎刃而解。
测试中所有的被测软件都暴露了或多或少的问题:EasyRecovery扫描不了格式化以后的NTFS分区,无论是快速格式化还是完全格式化;FinalData和RecoverNT对重分区后的丢失数据基本无能为力;Recover4all完全扫描FAT32分区的时间长得让人痛苦;RecoverNT恢复的数据文件一律被改名;而File Recovery另类的搜索方式导致无法恢复数据文件的正确属性,而且还是测试中唯一频频死锁的软件。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行数据恢复工作时,单一的数据恢复软件显然不够,使用2到3款软件进行互补是非常必要的。从本次测试的结果看,EasyRecovery和FinalData搭配使用可以完成全部的测试项目,而且也可获得最好的恢复效果,应该说是首选。而RecoverNT的表现也不错,主要缺点是其对文件目录名和目录结构的支持太差,另外RecoverNT带有完善的网络数据恢复功能,对于网吧等工作区域的电脑工作者还是非常
有实际意义的,因此EasyRecovery加RecoverNT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Recover4all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对FAT32分区的扫描搜索时间太长,而且也并没有恢复更多的数据以表明等待是值得的。File Recovery明显还不成熟,从其恢复数据时较差的稳定性就可以看出,免费毕竟是有原因的。其扫描搜索方式确实与众不同,所以扫描数据的能力非常强,但恢复的数据能不能用就要看运气了,如果能在恢复数据的能力、程序的稳定性、扫描的能力上作进一步修改增强,假以时日还是很有潜力的。当然作为一款免费软件,笔者仍推荐大家下载一份到自己的硬盘上以备不时之需。
摘录2:
如果遇到因误操作、病毒等因素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最重要的就是注意“保护好现场”,不要往丢失数据所在的分区执行任何写操作,然后再进行数据恢复工作;如果是操作系统主分区上丢失数据,那么最好关机将硬盘取下挂到另一台机器上进行数据恢复工作,以防止操作系统运行时向主分区写入文件,导致数据恢复失败。通常来说,只要硬盘没有出现硬故障,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来恢复数据有不小的机会,如果是硬盘出现毁灭性的硬故障,就只有使用专门的硬盘读写设备了,甚至可找专业人员将故障硬盘开盖,但如此一来成本就很高昂了。
极端的例子,专业公司一般甚至能在删除工具East-Tec Eraser 2002(数据删除助手)的4级删除以内还能找出部分数据。
摘录3:
数据恢复的技巧
1.不必完全扫描
如果你仅想找到不小心误删除的文件,无论使用哪种数据恢复软件,也不管它是否具有类似EasyRecovery快速扫描的方式,其实都没必要对删除文件的硬盘分区进行完全的簇扫描。因为文件被删除时,操作系统仅在目录结构中给该文件标上删除标识,任何数据恢复软件都会在扫描前先读取目录结构信息,并根据其中的删除标志顺利找到刚被删除的文件。所以,你完全可在数据恢复软件读完分区的目录结构信息后就手动中断簇扫描的过程,软件一样会把被删除文件的信息正确列出,如此可节省大量的扫描时间,快速找到被误删除的文件数据。
2.尽可能采取NTFS格式分区
NTFS分区的MFT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硬盘上,这也是EasyRecovery和Recover4all即使使用完全扫描方式对NTFS分区扫描也那么快速的原因——实际上它们在读取NTFS的MFT后并没有真正进行簇扫描,只是根据MFT信息列出了分区上的文件信息,非常取巧,从而在NTFS分区的扫描速度上压倒了老老实实逐个簇扫描的其他软件。不过对于NTFS分区的文件恢复成功率各款软件几乎是一样的,事实证明这种取巧的办法确实有效,也证明了NTFS分区系统的文件安全性确实比FAT分区要高得多,这也就是NTFS分区数据恢复在各项测试成绩中最好的原因,只要能读取到MFT信息,就几乎能100%恢复文件数据。
3.巧妙设置扫描的簇范围
设置扫描簇的范围是一个有效加快扫描速度的方法。像EasyRecovery的高级自定义扫描方式、FinalData和File Recovery的默认扫描方式都可以让你设置扫描的簇范围以缩短扫描时间。当然要判断目的文件在硬盘上的位置需要一些技巧,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硬盘碎片整理程序中的碎片分析程序(千万小心不要碎片整理啊,只是用它的碎片分析功能),在分区分析完后程序会将硬盘的未使用空间用图形方式清楚地表示出来,那么根据图形的比例估计这些未使用空间的大致簇范围,搜索时设置只搜索这些空白的簇范围就好了,对于大的分区,这确实能节省不少扫描时间。
4.使用文件格式过滤器
以前没用过数据恢复软件的朋友在第一次使用时可能会被软件的能力吓一跳,你的目的可能只是要找几个误删的文件,可软件却列出了成百上千个以前删除了的文件,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文件确实十分麻烦。这里就要使用EasyRecovery独有的文件格式过滤器功能了,在扫描时在过滤器上填好要找文件的扩展名,如“*.doc”,那么软件就只会显示找到的DOC文件了;如果只是要找一个文件,你甚至只需要在过滤器上填好文件名和扩展名(如important.doc),软件自然会找到你需要的这个文件,很是快捷方便。
====================================
尤其是后面的4条建议很有帮助!!!!
《数据恢复全解析》 (很全面很专业的文章,自己恢复数据最好看一下)
http://www.shannon-dd.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46&Itemid=96
====================================
《硬盘修理方面的两篇文章——硬盘维修与数据恢复》
http://www.rainbowsoft.org/zblog/post/296.asp
本文全文http://post..com/f?kz=79179491
㈣ 销毁硬盘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处理就电脑的时候什么配件让你最头疼?对我来说应该就是硬盘了。因为老的硬盘不仅容量比较低,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的话还会有许多的坏道,但是直接扔掉的话有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比如说珍藏多年的学习资料)。当然比较新并且坏道不多的话可以自己买一个硬盘盒当作移动硬盘使用,那么那些基本无法正常使用的硬盘应该怎样处理呢……英特尔官方微博今天就针对这个事情出了一个教程,提供了三种销毁硬盘的好方法。
方法一:泡水,注意尽量用脏水。如果拆过机械硬盘的话应该知道硬盘的盘片时需要保证清洁的,所以把硬盘丢到脏水里面之后,水可以破坏硬盘的许多结构,而里面的脏东西可以让这个过程效果更好,所以直接把硬盘丢到拖地之后的水桶里面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方法二:拆开后用火烧,注意不要整个烧,拆散了均匀火烤。简单来说就是生一把火,把硬盘拆开后把盘片扔进去。虽然可能会闻到硬盘的香气,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这里不推荐使用需要加热食品的设备来做。
方法三:拆开后用刀片在此片上划出一道半径,多划几道比较保险。用刀子划不仅可以破坏硬盘上的数据,如果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影响磁头的工作,另外这里还是不建议用切菜的刀来划。
以上就是英特尔提供的三个处理旧硬盘的方法,你学会了么?
㈤ 电脑硬盘无法使用
1·硬盘故障的三个应对办法
2·硬盘接口断针导致故障
3·笔记本硬盘常见故障分析
4·硬盘故障排除两例
5·浅谈IDE硬盘常见故障与维护
6·硬盘逻辑故障解决实例
7·真内存故障造成的假硬盘故障
8·硬盘故障分析与排除
9·硬盘典型故障维修
10·硬盘常见故障判断及处理
11·造成硬盘毁灭性故障的误操作
12·六大伤硬盘软件及应对方案(1)
13·逐步排查 硬盘检测失败故障分析与实战解决
14·硬盘故障两例分析与排除
15·硬盘空间丢失原因及解决办法
16·硬盘维护十五招
17·硬盘的使用技巧与维护
18·硬盘故障两例分析与排除
19·硬盘故障怎么检查呢?
20·硬盘引导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21·硬盘故障处理技巧
22·如何判断故障硬盘是否可保修?
23·移动硬盘故障的5种可能
24·硬盘异响故障的简单解决方法
1.硬盘故障的三个应对办法
你舒服地坐在最喜爱的电脑椅中,啪的一声打开显示器开关,然后按下电源开关。迎接你的是电脑令人安心的喀嘎声,以及冷却风扇转动的呼呼声。你稍微往后躺向椅子的靠背,并且心不在焉地看着你的老朋友开始启动。
你自问过几百次的问题又浮现脑海,为什么电脑这几天的启动速度都这么慢。然后不幸的就发生了。硬盘没完没了地剧烈转动着,最后终于变成巨大且令人揪心的噪音。闪过屏幕的是“Failure Fixed Disk 0”,或者类似的凶讯。你的胃感到一阵下沉——硬盘出麻烦了。
不要怕。我们这里有简易步骤式的指南,能帮助你修复一切硬盘故障,还加上事先防止问题发生秘诀。 在你寻找螺丝起子前,先试试这个。
步骤一:来软的
当你的电脑硬盘发生故障时,第一件该做的事就是检查电脑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如果你的硬盘容量数目不正确,整个系统的联系可能会中断。你也许只要更改一些设置,就能将问题解决。
检查BIOS设定
按下可呼出电脑BIOS设定选项的按键——通常是F2或DEL。根据不同的BIOS制造商,你也许会看见进一步的选项清单,或者直接就进入了你所想要的地方,亦即:标准BIOS选项屏幕。
在标准BIOS选项屏幕中,寻找硬盘或IDE设备选项。先看看你手中的硬盘规格表,然后检查BIOS中SIZE或MB等项目,然后看其中的数字——两者应该非常接近,如果BIOS设置和实际安装在电脑里的硬盘大小不一致,那么请增减一些MB。这些设定值必须正确对应安装在电脑里的硬盘的实际规格。否则BIOS会以为硬盘坏掉了。
若数字不正确。或者在该出现数字的地方,却显示出“未安装”的字样,那么你就必须作一些变更。幸运的是,大多新型的BIOS设定,都有自动辨识已安装硬盘的选择(Auto)。选择这个项目,之后BIOS会检查硬盘,读取硬盘中的设定数据,然后自动将数据填入空白处。
如果这样不奏效…… 如果你尝试了自动辨识(或者你的BIOS自动尝试),但BIOS却无法认识硬盘,那么问题比较严重了。这样就该是关掉电脑、拨起插头、拆开电脑外壳的时候了。 卷起你的袖子,来作几项基本的硬件检查吧。
步骤二:来硬的
在打开你的系统之前,应该先让自己接触一下电脑里的金属框架,以释放出静电,防止伤害系统的零部件。然后拨去电脑的电源插头。(注意:如果你在打开电脑以后又站起来四处走动,你就必须再将电源插头插回去,重新接地,然后再把插头拨掉,以确保你身上没有静电。)
检查硬盘接头
将电脑的外壳拆开,然后拿手电筒检查连接在硬盘上的接头。硬盘本身有两个接头:连接硬盘和电源之间的四线电缆电源接头,以及连接硬盘到主板的数据电缆接头。如果接头松脱了,就再接上——注意别把脚弄弯了。这两个电缆上的接头通常都设计为只能以单方向插入,所以应该不可能会插错。
还要检查尚未连结到硬盘的细长电缆尾端,以确保它接上了主板。如果你发现接头松脱了,就将它插回去。如果它的界面没有为接头松脱了,就将它插回去。如果它的界面没有为接头特别设计过,你就要细心检视板面上是否印有一个小小的“I”。那就是脚1应该正对的地方。
推推挤挤
长时间的电气扩张和收缩,会导致接头内的接脚彼此接触不良,光看是无法察觉的。所以当你打开外壳时,你可以轻轻摇动每个连接在硬盘及主板上的接头——更好的方法,是将每个接头拨开再重新接回去,以恢复其接触状态。 另外,碰碰你的电缆数据线作一下测试。如果它变得很硬,试试看换条新的——有可能是包附在绝缘层里头的某条缆线断掉了。不过要确定你换的是同型的电缆线。 一旦这些事情你都做过了,请将电源插回,启动电脑,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步骤三:终极对策
你用手电筒上上下下照过了电脑内部的一切。你摸索弄过所有的电缆线,重插过接头,甚至换过电线。硬盘却还是一动也不动。
打电话给客户支持部,该是宣布投降并打电话给客户支持部门的时候了。先试试问问你的电脑销售商,或者硬盘制造商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以前就碰过同样的问题,甚至拥有在我们谈过的方法以外的简易解决方案。
不过,万一最后发现令人悲伤的事实是,你的硬盘已经下了地狱的话,请仔细检查下下——即使你的电脑已经过了保质期,硬盘却可能还在保质期之内。虽然大部分的电脑销售商,在销售整机时都提供一至三年的保质期,硬盘制造商却通常提供二到五年的保证。而且他们的保质通常不只对原先购买硬盘的邮寄费用,应该都可以换到一个新的硬盘。
保持你硬盘的健康
最后,就是保持一个健康的硬盘。经常用类似ScanDisk等等的硬盘扫描工具来检查坏的区块,这工具在Windows 95/98的附件里面都有。它可以帮你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或者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就把它们解决掉。
2.硬盘接口断针导致故障
故障现象:前几天笔者的系统(WinXP)突然启动不起来了(笔者的电脑配置:MSI KT333+8233A、西捷酷鱼IV 60G),现象是一直停留在启动画面而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开始笔者也没太在意,认为可能是启动文件有问题,修复一下就成了。可是试了几次都不成。
分析解决:笔者想想可能是病毒在作怪,杀毒后故障依旧。重装系统后启动速度非常慢,并且硬盘灯狂闪。进系统后笔者测了一下硬盘的传输率,发现每秒仅 4MB!笔者想到了传输模式的问题,打开设备管理器,果然硬盘工作在PIO模式下,奇怪的是我手动调整了硬盘工作模式后,重启系统后发现硬盘工作模式居然还是PIO模式!
到这里基本的问题已经找到,硬盘失去对DMA工作模式的支持了。笔者去西捷的官方网站下载专用的更改硬盘工作模式的工具,可是检测出硬盘此时的默认模式就是DMA,又使用西捷硬盘的专用查错工具进行全面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笔者开始感觉故障可能是硬件引起的。仔细检察硬盘后终于发现问题了,硬盘的 IDE接口居然断了一根针。笔者赶紧用梅花口的改锥拧下螺丝,将西捷硬盘外的金属防护板及海绵取下,露出电路板,从其他地方找到一根跳线针,补到原来少针的地方并焊好。然后将硬盘复原,重装系统后故障解决。
3.笔记本硬盘常见故障分析
启动故障
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电脑无法启动的问题。引起系统启动故障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很多都与硬盘有关。一般情况下,当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BIOS会给出一些英文提示信息。由于不同厂家主板或不同版本的BIOS,其给出的提示信息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我们就以使用较为常见的Award BIOS为例,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其给出的提示信息,判断并处理硬盘不能启动故障的方法。
1.Hard disk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控制器失效)。这是最为常见的错误提示之一,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仔细检查数据线的连接插头是否存在着松动、连线是否正确或者是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2.Date error(数据错误)。发生这种情况时,系统从硬盘上读取的数据存在有不可修复性错误或者磁盘上存在有坏扇区。此时可以尝试启动磁盘扫描程序,扫描并纠正扇区的逻辑性错误,假如坏扇区出现的是物理坏道,则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尝试修复。
3.No boot sector on hard disk drive(硬盘上无引导扇区)。这种情况可能是硬盘上的引导扇区被破坏,一般是因为硬盘系统引导区已感染了病毒。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先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彻底查杀系统中存在的病毒,然后,用诸如KV3000等带有引导扇区恢复功能的软件,尝试恢复引导记录。如果使用WinXP系统,可启动“故障恢复控制台”并调用FIXMBR命令来恢复主引导扇区。
4.Reset Failed(硬盘复位失败)、Fatal Error Bad Hard Disk(硬盘致命性错误)、DD Not Detected(没有检测到硬盘)和HDD Control Error(硬盘控制错误)。当出现以上任意一个提示时,一般都是硬盘控制电路板、主板上硬盘接口电路或者是盘体内部的机械部位出现了故障,对于这种情况只能请专业人员检修相应的控制电路或直接更换硬盘。
坏道故障
通过上面的学习,阿King对硬盘不能启动故障的解决有所了解了,接下来阿King想知道的当然是如何对付自己那已经有坏道的硬盘了。老师这期就为阿King介绍一下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的故障和相应的维修。但在开讲之前,老师就提醒阿King,做这项工作一定要慎重仔细。
逻辑坏道
出现逻辑坏道是在电脑的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现的一种硬盘故障,逻辑坏道实际上就是磁盘磁道上面的校验信息(ECC)与磁道的数据和伺服信息不匹配。出现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因为一些程序的错误操作,或者是该处扇区的磁性介质开始出现不稳定现象的先兆。逻辑坏道在一般电脑使用中的表现,就是文件存取时出错或做硬盘克隆时,当到达出错部位后,因弹出出错信息窗口而不能继续下去。 消除这种逻辑坏道的方法比较简单,很多专用软件如:DM、NORTON的DISK DOCTOR等都能做到,但最常用的还是Windows自带的“磁盘扫描”功能。对于FATl6或FAT32分区来说,可以在DOS实模式下用Scandisk扫描磁盘,此时系统可将逻辑出错的扇区标注出来,以后在进行存取操作时就会避开这些扇区。由于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较为简单且也多有介绍,在这里也就不过多地讲解了。
但是,假如采用的是NTFS分区且安装Windows XP系统,由于它没有Scandisk这个工具,故只能使用Chkdsk这个工具了。Chkdsk工具会基于所用的文件系统,创建和显示磁盘的状态报告。另外Chkdsk还能够列出并纠正磁盘上的错误。不过如果不带任何参数的话,chkdsk将只显示当前驱动器中磁盘的状态,而不会修正任何的错误,要修正错误则必须包括/f参数。
物理坏道
硬盘物理坏道是比较常见的硬盘故障。实际上它是因为震荡、划伤等“硬”原因,导致—些扇区的磁介质失去了磁记忆能力而造成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损坏修复起来都比较麻烦。因为,在硬盘内部的磁道列表中,这个扇区是被标记为正常的,而坏道也是物理性存在的。所以,它无法通过扫描、格式化、低格或者激活扇区的方法来加以消除,必须将这个扇区加入到设置在硬盘内部的系统保留区,告诉磁盘这些磁道已经不能使用了,才能在硬盘控制系统的可见范围内消除这个坏道。当然,这样做需要使用一些专用软件,对普通用户来讲维修有些困难。
不过有些硬盘厂商会提供原厂的工具软件,如IBM/日立的DFT和西部数据的Data LifeGuard Diagnostics。这些原厂的工具软件不但扫描速度快,而且辨别准确率也很高,能够对付较为普遍的硬盘物理坏道故障。因此对硬盘内部进行操作还是原厂的软件较为可靠,除非原厂工具不能解决问题,否则不推荐使用第三方的工具软件。
相对于上面这种比较高级的隐藏方式,对于那些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说,则可以通过“坏盘分区器 ”FBDISK (http://www.mydown.com/soft/78/78897.html)和Disk Genius(http://www.mydown.com/soft/53/53403.html)这一对软件的组合,完成将坏道所在位置做成分区隐藏起来的任务。其具体的操作简要介绍如下:
首先,将下载来的软件复制到一台正常使用的电脑的C盘根目录下,再把出现物理坏道的硬盘作为第2硬盘挂接在该电脑上。接着启动到DOS的实模式下,并运行Disk Genius的可执行程序Diskgen,然后按“Ctrl+Alt”组合键,选择“硬盘”菜单下的“第2硬盘”。这时就可以看到第2硬盘的具体分区情况了。假如要重新规划这块硬盘,就可以把所有分区都删除掉,随后存盘退出。
接着运行FB Disk,选择要检测的硬盘后按“Y”开始扫描。如果硬盘存在坏道,则FB Disk会自动显示出它在哪个扇区和磁道。扫描完成后它可以把所有的坏道都罗列出来,并询问是否要写入硬盘。如果按“Y”将会自动将坏道隐藏起来,最后按Esc键退出。
随后再次运行Diskgen,这时就可以看出经过FB Disk处理后的磁盘情况,此时坏道处会呈现—种灰白色。通过Diskgen再稍微将隐藏物理坏道的分区扩大一些。最后,将这些坏道全部隐藏在一个分区里,修复工作即告结束。
两款软件配合使用是因为,经过FBDisk处理后的硬盘可能会有很多分区,而受软件自身最多4个主分区的限制,会导致硬盘利用率不高的后果。而通过Diskgen的配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㈥ 如何 让硬盘更快,让系统更稳定
由于现在的新硬盘大部分都属于7200转,所以现在硬盘在机箱中成为发热量仅次于CPU的硬件,但是现在很少有机箱中会单独为硬盘安装一个散热风扇的,硬盘可能会由于温度过高而造成系统死机。
有的朋友会想到为硬盘安装一个专用的散热风扇,但是在安装风扇时也要注意,不要选择那些震动较大的风扇,以免因为震动而造成硬盘损坏,其次是不要在机箱内安装过多的风扇,以免造成空气流动紊乱,反而影响散热。另外,在安装双硬盘时也要注意,一定要在硬盘留出一定的散热空间,以免造成散热不良。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不用安装风扇,就可以加强硬盘散热的小技巧:首先我们准备一些散热硅胶,为了提高硅胶的导热性,还可以在硅胶中加入少许磨细的铅笔粉末,然后分别在硬盘与硬盘架接触的左右两个边上均匀的涂上硅胶,再将硬盘安装到硬盘架上。
这样硬盘就可以在硅胶的帮助下通过与硬盘架的接触将热量传到机箱,再通过机箱把热量释放出来,如果硬盘与硬盘架的接触不太紧密,还可以找一个铝制易拉罐,用剪刀剪开后,再用砂纸打光,然后涂上硅胶,塞入硬盘与软驱架的空隙中就可以了。经过上述的处理之后,硬盘的温度就不会太高了。
2、电源问题
现在的新硬盘由于是在7200转的高速度下运行,所以它们的功耗都比较大,这样升级硬盘之后,特别是双硬盘系统,对原先的老电源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负担,很可能会由于原先电源功率不足,而引起硬盘出现读写错误的故障,从而造成系统蓝屏、硬盘发出异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硬件损坏。
当遇到这种情况之后,如果是使用的双硬盘系统,可以尝试将原先的旧硬盘取下,然后再检查系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如果仍然无法正常工作,就只能考虑更换电源了。一般情况下,一个300W电源就可以让两个以上的硬盘正常工作了。在更换硬盘的时候,要注意新电源是否可以安装到机箱里去。
3、主从盘的设置问题
由于一般的主板上只有两个IDE接口,这样当我们要使用超过两个的IDE设备时,比如使用一个光驱再加上两个硬盘,这样只能在一个IDE接口上连接两个硬盘了,而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利用硬盘上的跳线,来确定硬盘的主、从状态,从而让硬盘按照我们的设计的方案来运行。
硬盘的主从盘跳线一般都设置在硬盘的电源线插孔和数据线插孔之间的地方,通常由三到四组跳线再加上一到两跳线帽组成,在硬盘正面或反面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只要按照图示的跳线方法,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设置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或者从盘。
4、无法识别硬盘全部空间的问题
无法识别新硬盘的全部硬盘,是大家在升级硬盘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由于主板的BIOS的版本太旧,从而无法识别新硬盘的全部硬盘空间。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将用主板的BIOS程序升级到最新版,提供对大硬盘的支持;如果找不到新的BIOS升级程序,也可以利用硬盘生产厂家提供的大容量硬盘分区工具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并且接管BIOS对硬盘的控制,从而达到使用硬盘的全部容量的目地。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先在另一台可以正常使用新硬盘的电脑上对这个硬盘进行分区,然后再装到自己的电脑上,安装好windows(对于超过80G的硬盘,最好使用WIN2000和WINXP系统,并且每个分区的大小不要大于30G),此时尽管在DOS下您只能使用硬盘的一部分空间,但是进入windows后,由于windows对硬盘采用的32位甚至48位管理方式,也可以使用硬盘的全部空间。
5、盘符交错的问题
在使用WIN98的系统上,如果安装了第二块硬盘,就会造成原先系统的盘符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一些软件无法正常工作,而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几种方法来解决这种盘符交错的问题。
方法一:将系统升级到WIN2000或WINXP。由于WIN2000和WINXP采用了全新的48位管理方式,在这两种系统上安装第二级硬盘,就不会再出现盘符交错问题了。
方法二:在CMOS中只设置第一硬盘,而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即将CMOS菜单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一项中第二硬盘设置为"None",然后选"Save & Exit Setup"退出CMOS即可。这样,在Windows系统中就会按IDE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DOS模式下无法访问第二块硬盘。
方法三:对第二块硬盘进行重新分区,先删掉第二硬盘上的所有分区,再把它的所有空间建立成一个扩展 DOS 分区(不能建立主 DOS 分区 - Primary DOS Partition),再根据需要划分逻辑分区。经过这样处理后,第二块硬盘的所有分区就会排在第一块硬盘的后面,这样也就不会造成盘符交错了,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破坏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6、操作系统无法支持137G以上大容量硬盘的问题
很多朋友在使用超过137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时,虽然主板的BIOS已经可以支持大容量硬盘,但是仍然出现频繁丢失数据的问题,这是由于操作系统无法识别这些大容量硬盘。
由于超过137GB的硬盘都采用了48bit LBA模式,所以必须使用支持48bit的操作系统才能够使用硬盘的全部空间,早期的Windows 95/Windows 98/98 SE/Me都不支持48bit LBA模式,无法提供对137GB以上容量的支持;而目前比较新的WIN2000和WINXP操作系统虽然都支持48bit LBA模式,能够正确识别超过137GB的硬盘,但是默认情况下并没有启用对48bit LBA模式的支持,需要在安装操作系统后再安装补丁程序,才能保证硬盘数据不会丢失,只有使用WIN2000+SP4补丁和Windows XP+SP1补丁,才能保证硬盘的正确识别与使用。
此外如果我们使用的是WIN2000系统,尽管WIN2000能够向下兼容识别FAT32格式,但是WIN2000却无法提供对超过30GB容量的FAT32格式分区的支持,只要分区容量超过30GB,分区格式为FAT32格式,WIN2000均无法识别多余的容量,但是对于NTFS格式的分区来说,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使用大容量硬盘时,应该尽量采用NTFS格式。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使用超过137GB以上硬盘,最好把超过137G的空间分成NTFS分区,在安装WIN2000和WINXP系统时,在升级补丁安装之前,千万不要访问盘符排在最后面的分区,否则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或分区表错误,所以我们也不要将重要文件和驱动程序以及常用软件备份到最后面的分区中,以免在使用时造成麻烦。
7、大容量硬盘分区的问题
在使用大容量硬盘之后,原先的很多硬盘分区工具都无法在这些大容量硬盘上正常运行,利用它们对硬盘进行分区,难免会造成硬盘空间的损失,或者是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其实最佳的分区方法,是利用WinMe上自带的FDISK程序或者Win2000/XP启动光盘,来对大容量硬盘进行分区,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硬盘连接到一个安装了WIN2000或者是WINXP的系统上,然后利用 "磁盘管理器"来对新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和数据的安全。
四、如何快速移动旧硬盘的数据
安装了新硬盘之后,很多朋友都需要将原先硬盘上的数据拷贝到新硬盘上,并且还需要重新在新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而要转移数十G的数据并且重新安装所有的软件,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好方法。
这里我们需要利用GHOST这个常用的硬盘克隆软件,首先我们将两块硬盘都接连到电脑上,将旧硬盘设置成主盘,把新硬盘设置成从盘,然后引导系统到DOS模式下,再运行运行GHOST软件,选择"Local--Disk--To Disk"(注意:这是关键的一步,要确定硬盘连接无误,否则会造成硬盘数据的全部丢失)。
这时GHOST会将旧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包括分区信息)原封不动的拷贝到新硬盘,等到数据拷贝完毕后,再关闭电脑,将新硬盘设备为主盘,再重新启动电脑后,这时新硬盘就已经可以启动系统了,并且分区的情况与原先的旧硬盘一样,但是硬盘还有一部分空间没有使用,这时我们再利用FDISK以及"磁盘管理器",将未使用的空间划分成几个分区,这样新硬盘的所有空间就都可以使用了。
㈦ 电脑硬盘坏了有什么症状
在硬盘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常会采用一些类似于强行切断主机电源、疯狂进行分区操作、在Windows系统出现错误时反复开关机等不当甚至是毁灭性的错误操作,加上主机电源质量差、散热不良等外界因素,会导致硬盘出现种种故障。当故障难以用一般方法修复时,有的朋友就希望能够通过低级格式化(简称低格)来达到修复的目的。可是,你的硬盘真的需要低格吗?
一、坏道的形成原因及故障表现
众所周知,硬盘坏道可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逻辑坏道的出现通常是指硬盘在写入数据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错误检查和纠正)错误,逻辑坏道也就产生了。至于物理坏道,则是指硬盘物理盘片表面发生了损坏。物理坏道也有软性和硬性之分,磁盘表面物理损坏就是硬性的,无法修复;由于外界影响而造成数据写入错误时,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道,但这种物理坏道是可以修复的。
无论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它们的故障表现都极其相似:开机以后不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Scandisk”自动对盘面进行扫描,按“Esc”键取消后可以进入操作系统;开机后可以看到硬盘盘符但无法正常进入,在BIOS中反复设置均无效果;在读取某些文件或运行某个软件时经常出错,处理速度很慢;由于硬盘磁头不能正常寻道导致读盘时发出刺耳的杂音,这就意味着硬盘上载有数据的某些扇区已被损坏;正常使用机器时频繁无故地出现蓝屏……凡是出现上述表现任意之一者,就说明硬盘已经出现了坏道,但是这个坏道究竟是上面所述的哪一种,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判断!
㈧ 怎样使用mhdd软件
前面是命令 如果你知道的话就不需要看了!!
MHDD命令详解
EXIT(热键Alt+X):退出到DOS。
ID:硬盘检测,包括硬盘容量、磁头数、扇区数、SN序列号、Firmware固件版本号、LBA数值、支持的DMA级别、是否支持HPA、是否支持AAM、SMART开关状态、安全模式级别及开关状态……等)。
INIT:硬盘初始化,包括Device Reset(硬盘重置)、
Setting Drive Parameters(设定硬盘参数)、
Recalibrate(重校准)。
I(热键F2):同时执行ID命令和INIT命令。
ERASE:快速删除功能,每个删除单位等于255个扇区(数据恢复无效)。
AERASE:高级删除功能,可以将指定扇区段内的数据逐扇区地彻底删除(比ERASE慢,数据恢复同样无效),每个删除单位等于1个扇区。
HPA:硬盘容量剪切功能,可以减少硬盘的容量,使BIOS检测容量减少,但DM之类的独立于BIOS检测硬盘容量的软件仍会显示出硬盘原始容量。
NHPA:将硬盘容量恢复为真实容量。
RHPA:忽略容量剪切,显示硬盘的真实容量。
CLS:清屏。
PWD:给硬盘加USER密码,最多32位,什么也不输入表示取消。被锁的硬盘完全无法读写,低格、分区等一切读写操作都无效。如果加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
Security一项后面有红色的ON。要注意,设置完密码后必须关闭电源后在开机才会使密码起作用;
UNLOCK:对硬盘解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DISPWD:解除密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在用DISPWD之前必须先用UNLOCK命令解锁。要注意,除了用UNLOCK和DISPWD命令可以解密码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而且一旦将密码遗忘(或输入错误),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如果解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灰色的OFF。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RPM:硬盘转速度量(非常不准,每次测量数值都不同)。
TOF:为指定的扇区段建立映像文件(最大2G)。
FF:从映像文件(最大2G)恢复为扇区段。
AAM:自动噪音管理。可以用AAM(自动噪音管理)命令“所听即所得”式的调节硬盘的噪音。按F2键后如果有
AAM字样,就表示硬盘支持噪音调节。键入AAM命令后,会显示出当前硬盘的噪音级别,并且可以马上就听到硬盘的读写噪音,要注意硬盘的噪音和性能是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性能越高,反之亦然。进入AAM命令后,按0键可以关闭AAM功能,按M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小(性能最低),按P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大(性能最高),按+加号和-减号可以自由调整硬盘的噪音值(数值范围从0到126),按L键可以获得噪音和性能的中间值(对某些硬盘如果按+加号和-减号无效,而又不想让噪音级别为最大或最小,可以按L键取噪音中间值),按D键表示关闭AAM功能,按ENTER键表示调整结束;
FDISK:快速地将硬盘用FAT32格式分为一个区(其实只是写入了一个MBR主引导记录),并设为激活,但要使用还需用FORMAT完全格式化。
SMART:显示SMART参数,并可以对SMART进行各项相关操作。SMART ON可以开启SMART功能,SMART OFF可以关闭
SMART功能,SMART TEST可以对SMART进行检测。
PORT(热键Shift+F3):显示各IDE口上的硬盘,按相应的数字即可选择相应口的硬盘,之后该口会被记录在/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中,1表示IDE1口主,2表示IDE1口从,3表示IDE2口主,4表示IDE2口从,下次再进入MHDD后此口就成了默认口,编辑MHDD.CFG文件改变该值就可以改变MHDD默认的检测端口。所以,如果进入MHDD后按F2提示Disk Not Ready,就说明当前硬盘没有接在上次MHDD默认的那个口上,此时可以使用PORT命令重新选择硬盘(或更改MHDD.CFG文件)。
CX:对昆腾CX和LCT(包括LA、LB、LC)系列硬盘进行寻道测试,可以考验这两类硬盘上的飞利浦TDA5247芯片的稳定性(因为质量不好的5247芯片在频繁寻道时最容易露出马脚)。按ESC键停止。此命令也可用在其他硬盘上,它主要通过频繁随机寻道来提升硬盘电机驱动芯片的温度,从而测试硬盘在强负荷下的稳定性。
WAIT:等待硬盘就位。
STOP(热键Shift+F4):关闭硬盘马达。
IBME:查看IBM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IBM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FUJLST:查看富士通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FUJ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MAKEBAD:人为地在某个指定区域内制造坏道。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RANDOMBAD:随机地在硬盘的各个地方生成坏道,按ESC键停止生成。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BATCH(热键F5):批处理。
R(热键F3):硬盘复位。比如使用了PWD加密码后,为了使密码马上生效,可以用此命令。
FUCKFUJ、KILLFUJ、AKILLFUJ:都是刻意破坏富士通硬盘的命令,一定谨慎使用,否则硬盘将被彻底损坏,无法修复。某一切正常的富士通硬盘,在使用FUCKFUJ命令后,仅一、两秒种,就提示破坏成功,重新启动后,连自检动作都消失了,主板检测不到,硬盘彻底报废。
SCAN(热键F4):盘面扫描,可以用特定模式来修复坏扇区,其中:
[Scan in: CHS/LBA]:以CHS或LBA模式扫描。CHS只对500M以下的老硬盘有效。
[Starting CYL]:设定开始扫描的柱面。
[Starting LBA]:设定开始扫描的LBA值。
[Log: On/Off]:是否写入日志文件。
[Remap: On/Off](重新映像):是否修复坏扇区。
[Ending CYL]:设定终止扫描的柱面
[Ending LBA]:设定终止扫描的LBA值。
[Timeout(sec)]:设定超时值,从1到200,默认值为30。
[Advanced LBA log](高级LBA日志):此项不支持。
[Standby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硬盘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机还是加电的(属于无人职守功能)。
[Loop the test/repair]:循环检测和修复,主要用于反复地修复顽固型坏道。
[Erase WAITs](删除等待):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而且修复效果要比REMAP更为理想,尤其对IBM硬盘的坏道最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Erase 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
Erase WAITS的时间默认为250毫秒,数值可设置范围从10到10000。要想设置默认时间,可以打开/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修改相应项目即可更改Erase WAITS数值。此数值主要用来设定MHDD确定坏道的读取时间值(即读取某扇区块时如果读取时间达到或超过该数值,就认为该块为坏道,并开始试图修复),一般情况下,不必更改此数值,否则会影响坏道的界定和修复效果。
屏幕第一行的左半部分为为状态寄存器,右半部分为错误寄存器;在屏幕第一行的中间(在BUSY和AMNF之间)有一段空白区域,如果硬盘被加了密码,此处会显示
PWD;如果硬盘用HPA做了剪切,此处会显示HPA;
屏幕第二行的左半部分为当前硬盘的物理参数,右半部分为当前正在扫描的位置;
屏幕右下角为计时器,Start表示开始扫描的时间,Time表示已消耗的时间,End表示预计结束的时间,结束后会再显示Time Count,表示总共耗费了多长的时间;
在扫描时,每个长方块代表255个扇区(在LBA模式下)或代表63个扇区(在CHS模式下);
扫描过程可随时按ESC键终止;
方块从上到下依次表示从正常到异常,读写速度由快到慢。正常情况下,应该只出现第一个和第二个灰色方块;
如果出现浅灰色方块(第三个方块),则代表该处读取耗时较多;
如果出现绿色和褐色方块(第三个和第四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异常,但还未产生坏道;
如果出现红色方块(第六个,即最后一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吃力,马上就要产生坏道;
如果出现问号?,则表示此处读取错误,有严重物理坏道,无法修复。
注1:有些读写速度奇慢的硬盘如果用MHDD的F4 SCAN扫描并把EraseWAITS打开就可以看到,要么均匀分布着很多W,要么就是遍布着很多五颜六色的方块,这说明这类硬盘之所以读写速度奇慢,就是因为大量的盘片扇区有瑕疵,造成读写每个扇区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综合到一起就导致了整个硬盘读写速度奇慢。
注2:老型号硬盘(2、3G以下)由于性能较低、速度较慢,因此在F4 SCAN检测时很少出现第一个方块,而出现第二和第三个方块,甚至会出现第四个方块(绿色方块),这种情况是由于老硬盘读写速度慢引起的,并不说明那些扇区读写异常。
在扫描时使用箭头键可以灵活地控制扫描的进程,很象VCD播放机:↑快进2%;↓后退2%;←后退0.1%;→快进0.1%。灵活运用箭头键,可以对不稳定、坏道顽固的区段进行反复扫描和修复;
不要将MHDD放在您要测试硬盘上运行。
所有对硬盘的操作要完全独占端口执行,不需要任何BIOS支持,也不需要使用任何中断!所有的事情都是直接完成的。所以不管被检的硬盘测驱动器上安装的是何种OS对MHDD效果都是一样的。她能够独立地访问硬盘驱动上包括从第一个扇区到最后一个扇区的所有扇区而不论上面有任何信息。
不要尝试在CD上其它写保护的设备上运行MHDD。
第一步。
在选择硬盘驱动器(命令是SHIFT+F3)以后 我们进入命令行状态[ mhdd > ] 。
在MHDD时是没有"菜单"可供选择的,所有信息都通过指令输入。
通过组合键可以简单自动输入命令。
屏幕上方从这些命令上面一点的地方闪着的提示可以知道。
左边是状态寄存器,这里显示的是硬盘的状态。
最重要的位:
BUSY - 硬盘忙且对指令不反应,
WRFT - 写入失败,
DREQ - 硬盘需要和主机(PC)交换数据,
ERR - 上一步的操作结果有错误。
当这个闪亮指示闪起来, 注意屏幕的右上角,错误类型型显示在那里。
AMNF - 地址标志没找到,
T0NF - 0磁道没找到,
ABRT - 指令被中止,
IDNF - 扇区ID没找到,
UNCR - 不可纠正的错误。
在这两个区域的正中间,有一块空的地方。如果硬盘被密码加锁了,这里会出现一个加亮的“PWD”字样。如果使用了HPA功能修改过容量,那么这里会出现加亮的“HPA”字样。
这些加亮的提示下面都有下划线,是一行的硬盘参数。左边显示的是硬盘的当前参数,当扫描时右边显示的是当前的磁头位置。
在使用(SCAN)命令开始磁盘表面检测时,右边会显示出一个窗口。
在这个窗口第一行显示的是当前磁盘表面检测的工作速度,最后会显示出两个百分数值。
第一个百分值显示当前测试完成的百分比,而第二个百分值显示磁头从0 柱面到最后一个
柱面剩余的百分比。
在表面测试期间,在LBA 测试方式下,屏幕显示的一个块表示实际的255个扇区,而在测试在CHS模式下,表示是是硬盘参数中的扇区数HDD (通常它的值是63) 。
黑色块 - 表示读取这个块代表的扇区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即读取速度慢。如果出色颜色块,那就意味着硬盘没有分配它的工作间隔时间。颜色块显示表面的一个不正常情况(但仍然不算是"坏区" 。
红颜色- 标志着这个位置已经差不多要变成坏区了。
一切比"?" 更低级的是表面故障或错误(坏区) 。如果在测试期间出现了这些标志,就表示硬盘表面有物理缺陷了。
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注意,那些旧硬盘工作慢也许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
所以,如果你检测那些旧硬盘(2-3G以下的),绿色块是正常的。
命令行可用的指令说明:
=====================================================================
exit S 退出程序
id S 检测驱动器
scan S 磁盘表面扫描
Log = mhdd.log 扫描过程记录保存到mhdd.log
[Remap: On/Off] 重新分配备用块来替换坏块.
从2.8版开始支持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R”键很方便地Reset硬盘,这在检测硬盘过程中意外挂起时很有用。这也提供了尝试刻录那些读取困难或已经损坏的扇区的可能。ERASE WAITS命令用在IBM硬盘的坏区时是非常方便的。 因为它具有数据毁灭的效果 , 所以要小心使用。
aerase S 逐扇区清空一个硬盘,不过非常缓慢。
hpa S 保留区域,用于减少硬盘容量。
rhpa S 显示工厂设定的 HPA (即显示硬盘的真实容量).
cls S 清屏
pwd S 设置密码对硬盘加锁
unlock S 解除硬盘驱动器的密码保护
dispwd S 取消驱动器的加锁密码。在解除之前,需要先使用UNLOCK命令先解开密码保护。
rpm S 硬盘主轴电机的转速(转/分钟).
ff S 将映像文件写回磁盘(最大支持2GB)
nhpa S 还原硬盘的全部容量
aam S 自动调节硬盘的噪音.
tof S 从硬盘上创建磁盘映像文件(最大支持2GB)
init S 初始化硬盘驱动器
fdisk S 在当前驱动器上创建一个卷(只有一个分区)
smart S 只输入"smart"命令不带参数显示这个命令的联机帮助
port S 选择驱动器
stop S 停止
i S 驱动器自检、初始化
cx S 寻道检测直到按键结束
erase S 清空硬盘驱动器的数据
ibme B IBM硬盘的浏览器。 可以列出IBM硬盘的缺陷列表
fujlst B FUJITSU硬盘的浏览器。 可以列出FUJITSU硬盘的缺陷列表。
工作环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MHDD放在需要检测及修复的硬盘上,另外,MHDD也无法在打开了写保护的软盘、硬盘及光盘上正常工作。
运行MHDD后,MHDD首先同样要检测系统中的所有硬盘并给出连接图示。我们随时可以按“shift+F3”键重新扫描硬盘连接状态。
选择需要处理的硬盘后,就进入了MHDD的主界面。最上面一行为状态行,主要是显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盘(或硬盘某个扇区)或软件的当前状态。在状态行下面,是当前硬盘的磁头、柱面、扇区等参数。再往下则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将mhdd所认到的坏道分为三类:1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以下的;(少量绿色图标也可修复)
2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和红色图标;
3维修进程中的繁体字符、W、以及少量?号
scan命令:用于磁盘表面介质扫描与修复。MHDD将从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区来取代新发现的坏扇区,并将坏扇区的物理地址写入G-list表。所以硬盘总容量不会减少。这种修复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层的方法。MHDD并不是通过主板的BIOS来控制硬盘,而是直接读取硬盘的所有物理扇区。
运行scan命令后,MHDD首先会报告当前硬盘的型号、串号、固件版本、支持的数据传输模式等参数(运行其它命令同样如此),然后进入scan状态。
在扫描硬盘在前,我们还必须设置扫描配置。主要选项有扫描寻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结束的柱面或扇区、超时时限、清零时限、及是否重复扫描/修复。为了达到修复效果,建议打开remap(坏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复扫描/修复)及 Erase WAITs等选项。设置完成后按“F4”就可开始磁盘扫描。
扫描时,在屏幕的右侧将显示磁盘表面各种状态的数量统计。“?”上面的灰度块表示磁盘表面状态正常,而彩色块表示此处的磁盘有潜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红色块,则很容易转化我物理坏道。而“?”以下的状态表示此处的磁盘介质有损坏或有坏道。
以上只是对一些坏道较少的硬盘的处理,此方法修复范围:(西捷、富士通、IBM、昆腾、迈拓、西数、IBM笔记本硬盘)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3百分之零)
同样,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一遍,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是选择LBA模式,remap项OFF,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其余项ON,选择完毕CTRL+ENTER执行扫描,
扫描完毕,执行上面操作,选CHS模式,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Erase WAITs项OFF,其余项选ON,选择完毕,执行扫描,OK!!!大家切记不要直接用高级模式进行扫描,有些朋友为了急于求成,就直接用高级
模式对硬盘进行操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直接用高级模式扫的话,一次好不了的话,那么MHDD对其就无可奈何了,要么认不到硬盘,要么坏道无法修复)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七十,3类坏道百分之十)
下面这个方法,没耐心的朋友就不必看了。同上,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十遍以上,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在一般模式下将Loop the test/repair项选ON,执行扫描
扫描至少10遍以后,ESC退出,重复操作,选择高级模式执行扫描,OK!!!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八十,3类坏道百分之六十)
以上方法对?号和W坏道的修复好象还不是太完美,现在我们利用MHDD的一些命令进行辅助和配合,IBM、富士通、西数这些可以查看硬盘缺陷的,最好先执行IBME、FUJLST等命令,然后执行一般模式扫描,扫描到
W或者?这些难以修复的坏道时按ESC退出,用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进行坏道标记,反复操作,坏道多的话可以标记坏扇区段,标记完以后执行高级模式扫描。还有就是修改硬盘容量法,你比如说,IBM的低格程序
中就有一项可以改硬盘容量,会低格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里,大家先把硬盘容量改为最小(这里的最小不是0M或者1M,而是硬盘总容量的整百M位,比如10G就改为100M,20G就改为200M),然后在用MHDD进行扫描修复
然后用MHDD的rhpa和nhpa恢复实际容量再进行扫描,完了再改为硬盘容量的一半,继续扫描,恢复容量扫描,最后把硬盘改为原始大小进行高级扫描一遍OK~!!!而且MHDD和很多修复软件可以配合使用,效果相当不错
你比如HDDREG,HDDL,HDDSPEED都可以很好的和MHDD配合用。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大家研究。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区进行清零处理,不过速度会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别显示及恢复硬盘的全部真实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换硬盘的性能及噪音状态,有127级(0~126)状态可供设置,“126”表示最高性能,不过此时硬盘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盘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术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检测硬盘转速,不过有些硬盘不支持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强行为硬盘的一些扇区加上坏扇区标志。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别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盘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给硬盘加解锁,这种硬盘加入密码的方式很奇特,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了密码(如果真的忘了或者解不了你可以用HDLOCK这个硬盘锁把硬盘再锁一次,然后用它自带的UNLOCK和DISPWD解密,死马当活马医呗)
㈨ 我的硬盘有问题吗
根据提示正确判断 硬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在PC电脑中,硬盘出现故障的机率并不大,一块正常使用中的硬盘,如果不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使用五、六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有些时候,由于使用不当,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将硬盘的电路板烧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故障都是由于硬件设备引起的,与其它的配件产品一样,硬盘在出现问题后,我们要按照先软后硬盘的步骤进行排除,彻底找到故障的根源。由于硬盘的特殊性(PC电脑中唯一的存储设备),因此我们平时要做好数据备份的好习惯,一旦硬盘出现毁灭性故障不可修复时,我们的重要数据不至于丢失。
由于系统在启动时,要激活硬盘上的启动区,并加载硬盘的上的数据,因此如果找不到硬盘或硬盘的启动区被破坏,系统是无法正常启动的。因此,硬盘出现故障后,表现相当的直观,我们可以从电脑的提示中,找到问题的所在。
一、开机会出现HARD DISK FAILURE的错误提示。如果有时开机后检测硬盘失败,并出现:“HARD DISK FAILURE”,而有时则能检测通过正常启动,并且在检测失败后有时在BIOS中能用AUTO DETECT重新设置,有时AUTODETECT又找不到硬盘。 这重情况一般是由于硬盘的供电不足或是IDE数据线损坏或硬盘上的IDE接口出现问题所导致的,一般表现为硬盘的电源供电接口或数据线接口松动所致,这里请按以下顺序检查:检查硬盘线是否松动;换一根好的硬盘线试试。 把硬盘换到其他机器上试试, 换一块主板--确认IDE口没问题。 也有可能是电源导致的问题,换一个质量好一些的电源。认真检查硬盘的PCB,如果PCB板有烧坏的痕迹,就得请尽快送修。
如果主板检测到了硬盘的话,请先确认一下检测到的硬盘的容量和其他的参数是否和实际的硬盘参数是相同的。若检测到的硬盘容量和实际的不同,说明系统一定出现故障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硬盘、主板、甚至是硬盘数据线。可以用替换法加以确认。
总之一旦在自检时出现“HARD DISK FAILURE”之类的提示,请迅速用替换法,确定硬盘是否有故障。如果怀疑硬盘出现物理故障,则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硬盘。
二、开机会出现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的错误提示。这种故障叫做调进操作系统错误,这类故障是在读取分区引导区(BOOT区)出错时提示的。其原因可能一是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比如由于误操作而把分区表项的起始扇区号(在第三字节)由1改为0,因而INT 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二是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三是驱动器读电路故障。
如果出现这类的提示,则证明故障的根本原因出现在故障上,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低格工具,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另外,如果是硬盘的读电路故障所引起的,那么就只能尽快送修了。
三、BIOS设置和安装问题。如果BIOS里硬盘参数设置不对,自检不会通过,硬盘是无法正常使用的。首先检查BIOS里硬盘参数的设置,一般来说,486以后的计算机都会有自动检测硬盘型号的功能,进入BIOS里,找到IDE HDD AUTO DETECTION一项后,会自动检测到硬盘型号。
如果您的硬盘大于528MB,请注意,在BIOS里设置时,将它的模式设为“LBA”,在Pentium以后的计算机里,默认的硬盘模式是“LBA”。如果设置为其他的模式,在读写硬盘时会出现错误,甚至会导致硬盘数据丢失。安装时常见的故障,可能是因为IDE电缆线接触不良或者也可能是电缆接口接反了。如果信号电脑接反,你会发现,机箱上的硬盘指示灯长亮。
四、系统找不到SATA硬盘。这种故障比较常见的是在新装机后安装系统的时候,出现找不到硬盘的提示。大家知道,由于SATA硬盘的主机在安装系统时,需要首先安排SATA驱动程序,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软驱启动后安装完SATA驱动程序,才能够正常的使用SATA硬盘,而目前大部分用户不会再去购买软驱。其实现在大部分的主板在安装SATA硬盘后是不需要从驱动启动后安装SATA驱动程度的。这里我们只要进入主板的BIOS设置当中,将软驱关闭,即可以像使用PATA硬盘一样使用你的SATA串口硬盘。
五、系统出现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ST310210A提示。前面谈到现在硬盘都采取了多项容错技术,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S.M.A.R.T技术。如果屏幕显示“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ST310210A”然后是警告:“Immediately back-up your date and replase your hard disk drive. A failure mauy be immnent.”此时,须按F1才能继续, 这是S.M.A.R.T技术诊测到你的硬盘可能出现了故障或不稳定情况,警告你需要立即备份数据并更换硬盘。出现这种提示后,除了更换新盘外,没其他解决方法。
六、开机会系统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错误。这种提示的是指无效的驱动器号。如果一个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里的相应表项已不存在,那么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这种故障问题一般出现在分区表。修复这类故障,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区表的备份。例如,Pctools9.0、KV3000等都有这项功能。如果你之前没有对分区表进行备份,那么只能利用低格工具,对硬盘重新分区,划分新的分区表后,才能够正常使用。
七、开机会显示“Starting Windows…〃 然后死机。一般来说,这是由于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执行文件本身已经损坏,使得系统在执行到此文件是死机。这个故障非常简单,但因为没有什么故障信息,一般人很容易做出误判。当出现这种现象,并且确信系统本身是完好的时,可以去掉这两个文件,或者在屏幕上出现以上信息时,快速按下F8键,然后选择单步执行,找出已经损坏的文件即可。
八、C�drive failure硬盘C驱动失败。RUN SETUP UTTLITY(运行设置功能)Press to Resume(按键重新开始):这种故障一般是因为硬盘的类型设置参数与格式化时所用的参数不符。由于IDE硬盘的设置参数是逻辑参数,所以这种情况多数是由软盘启动后,C盘也能够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启动。
九、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统盘或磁盘错误,重新换盘后按任意键)。DOS引导区中的引导程序执行后发现错误,报此信息。可能导致该错误的原因有:硬盘根目录区第一扇区地址出界(在540MB之后),读盘出错。这类故障大多为软件故障,如果BPB表损坏,即用软盘启动后,硬盘不能正常读写,可以用NDD修复;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简单的SYS C:传送系统就可引导。
十、 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 调进操作系统错误。这类故障是在读取分区引导区(BOOT)出错时提示的,其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例如,由于误操作而把分区表项的起始扇区号(在第三字节)由1改为0,因而INT 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二是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三是驱动器读电路故障。
十一、由声音判断硬盘的机械故障。若没有检测到硬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硬盘了,硬盘只要一加电,就在不停的运转着, 而且每分钟都是五千转以上的速度,这些机械结构难免要出现故障。可以在CMOS中检测硬盘的时候,听一下硬盘发出的声音,如 果声音是:“哒…哒…哒……”然后就恢复了平静,就有比较大的把握 判断硬盘大概没有问题;如果声音是“哒…哒…哒……”,然后又是连 续几次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的话,有很大的可能是硬盘出问题了。最坏的情况是自检时硬盘出现“达、达、达”之类的周期性噪音,则表明硬盘的机械控制部分或传动臂有问题,或者盘片有严重损伤。 为了进一步判断,您可以将硬盘拆下来,接在其他的电脑上,然 后进入到CMOS中检测一下,如果也是检测不到的话,那就可以断定, 真的是硬盘问题了。
十二、超频后硬盘出错。超频后出现“硬盘读写失败”,这很可能就是硬盘的毛病。很多硬盘在高外频下工作会有一些问题,轻则无法启动,重则数据丢失,你可以试试将其降为MODE 3,并尽量缩短硬盘排线的长度。100M的采用异步总线,即对PCI来说是三分频(33M),因此对硬盘并没有特殊要求, 。对于非异步总线而言,极限外频大约在92M(即PCI速度在46M),在此条件下几乎所有硬盘都无法承受。
十三、硬盘电路板或芯片烧毁。硬盘一旦由于电源反接等原因,将造成损坏(BIOS已不认),硬盘的电路板肯定烧毁了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伤及盘体,只要能找到相同型号的电路板更换(运气好的话只需更换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硬盘修复的可能性应在80%以上,一般修复后数据都还在。若无法修复,盘上数据又确实宝贵,可以找专业人士将硬盘拆开,取出盘片,只要盘体无损伤,大部分数据可用专门的读盘机将内容读出。硬盘电路板烧毁,属于电脑配件的“非正常损坏”, 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属于保修范围,只有自认倒霉。
十四、电源管理设置问题。有时候电脑会出现,硬盘忽然停转 我的硬盘有时会无故“嘟”一声停了,然后又立即启动,可以明显听到硬马达起动的声音。 如果硬盘没有别的毛病话,那应该是BIOS设置的问题,请检查BIOS设置中,“power management”中的“ HDD PowerDown”项,将其Disable掉。
在BIOS中Power Manager Setup 选项中曾改过东西,进入CMOS中发现 Power Management Setup 中的Power Management被设置成MAX Saving(硬盘在1分钟内无数如就进入Power Down供电停止状态),这表示有时当读写命令传输时,有时硬盘已处于停止状态,需要重新“启动”进入工作状态,所以硬盘表现为时快时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