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板跳线和硬盘跳线的原理和作用
跳线”从外观上看就是镶嵌在主板、声卡、硬盘等设备上的小金属棍(跳线柱),以及套在这些金属棍上的小夹子(跳线夹)。跳线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主板电压、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等。当跳线夹同时套上两根跳线柱的时候,就表明将这两根跳线柱连通了,如果只套上一根或没有套上,就说明是断开的。调整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跳错了,轻则死机,严重的甚至可以烧毁整个设备,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
原理是开关的原理,跳线套住的两根金属棍,形成通路。
这样设计是为了缩小体积,节省材料,并且可以在很小的面积上实现多样化switch
❷ 电脑硬盘如何跳线
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
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跳线相对比较简单。
1、硬盘跳线: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硬盘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是不相同的,但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Master”、“Slave”、“Cable Select”(简称CS)三种硬盘跳线设置。
① Master(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
② Slave(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
③ Cable Select(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
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使电脑不能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不兼容的情况不多。
硬盘跳线没有统一的标准,设置硬盘跳线必须线看主流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有硬盘跳线说明图示。
1、硬盘跳线设置——Seagate(希捷)硬盘。
Seagate硬盘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在盘体的反面,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
① 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②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③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
④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
⑤ 无跳线: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2、硬盘跳线设置——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
Western Digital硬盘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在盘体的正面,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黑色长方块,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
①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② 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当前盘为主盘,同时存在从盘。
③ Single or Master: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3、硬盘跳线设置——IBM硬盘。
IBM硬盘跳线特别复杂,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在接口上方,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
① Device 0(Master):主盘。
② Device 1(Slave):从盘。
③ Cable Select:电缆选择。
④ Forcing DEV 1 Present:即设备0强制设备1存在,如果从盘比较旧,不能告之系统总线自己的存在,就应该将主盘设置为本跳线。
以上四种设置方式又可分别设置四种不同的状态:
① 15 Heads:个别系统要求系统使用15 Heads的设置,硬盘的容量保持不变。
② 16 Heads:硬盘的默认设置是16 Heads。
③ 2/32GB CLIP:对于DJNA模式的硬盘,如果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
对于容量小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但硬盘在LBA模式中显示的柱面值并不改变。
对于容量大于等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BIOS的LBA模式与扇区数大于66055248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个扇区,管理3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32GB的硬盘使用。
④ Auto Spin Disable:允许硬盘在等待状态中被唤醒。
当电脑不识别新的硬盘时,建议先将默认的“16 Heads”设置修改成“15 Heads”设置,不成功再修改成“2/32GB CLIP”设置。
硬盘跳线的类型:
1、硬盘跳线——键帽式跳线:键帽式跳线是由底座和键帽两部分组成。底座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
2、硬盘跳线——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也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
3、硬盘跳线——软跳线:软跳线不需要再打开机箱,没有实质的跳线,对CPU相关的设置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进行设置的。
❸ 硬盘跳线是什么意思
(转)硬盘跳线是指将硬盘上的跳线帽拔掉或更改位置来达到不同的需求。如果你是装了双硬盘,就应将其中的一硬盘上的跳线帽拔掉使之成为从盘。若果你是一个硬盘,只需将跳线帽对应插入Master/slave选项,这个你可以在硬盘上印的说明上看到。只有这样才会进入系统,电脑才能正常启动。(注:跳线帽在硬盘数据线插口和电源线插口中间那个插口上,有个小盒子,用牙签可以轻松将其取下)
❹ 硬盘跳线是什么意思,怎么设置
硬盘跳线是对于串口硬盘(ide)硬盘而言的前提是你电脑里有俩块硬盘此时你要对这两块硬盘进行设置把一个作为主盘一个作为从盘这样才能正常使用,这就是跳线跳线方法是再硬盘接口出有相应的地方说明主盘为master另一个就是从盘
❺ 一个电脑装两个硬盘如何跳线
硬盘跳线这应该是IDE接口硬盘才有的,跳线说明一般都会印在磁盘背面的说明上,仔细找找就能看到,我画了一个示意图,如下所示:
1、当跳线跳在背离电源接口的第一位置时表示当前硬盘是主板,拨下这个跳线则表示当前硬盘是从盘,跳线横跳没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硬盘跳成从盘时,会把跳线横跳保存以防止以后更改时找不到跳线;
2、当跳线跳在背离电源接口的第二位置时表示主从模式由硬盘线自行选择,IDE硬盘一共有三个接口,一个独立的是插在主板上,另个两个相近的则用于连接硬盘,最外面的一个连接主盘,中间的一个连接从盘。
不过现在的硬盘都是SATA硬盘了,这种硬盘已不分主从,一根数据线只能接一块硬盘,一般主板都至少会提供4个硬盘接口,分别用SATA1、SATA2、SATA3、SATA4表示。
❻ 硬盘跳线接法详细图解
如果你是想在一台电脑上接多个硬盘的话!!!跳线口在数据接口的旁边,有标记master slave auto,
❼ 电脑在接个老硬盘跳线怎么设置带图
只有IDE接口的硬盘需要跳线帽的,而且是在一条IDE数据线上接二块硬盘才需要跳线的
❽ 如何设置硬盘跳线
很简单,你这情况,是用一根线接了光驱和硬盘,你大概主板比较新,IDE只有一个,如果你有2个IDE口,你可以用2根线分开接,如果只有一个IDE口,请拆下你的硬盘,你的硬盘背面有跳线介绍,你自己看好MASTER这个是怎么接的,而接好后,在把光驱的跳线拔掉,拔了后是默认从,这样即可
❾ 硬盘跳线是怎么回事
跳线是硬盘在电脑中的地位的标志。一个硬盘上通常有三四种跳线组合。主要的是Master、Slave,Csel。在一个主板或多功能卡的IDE/EIDE接口内,如果一个设备(硬盘或光驱)设置成Master(主设备),意味着该设备最先被系统检测和使用,然后是被设置成Slave(从设备)的设备。Csel是电缆线自动选择的设置,它直接被电缆所选择,有些类似软驱数据线可以自动定位主设备和从设备。现在Csel(Cable SELECT电缆选择)几乎没有人使用,因为需要特殊的数据线。有的硬盘上的主设备设置有两种,一种是单独一个主硬盘,没有从设备的设置,另外一种是有从设备的主硬盘设置。这里的跳线同时适合IDE/EIDE光驱。
❿ 硬盘的跳线怎么设置
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ave
device)。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
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图1
酷鱼ⅳ硬盘跳线说明
不同的硬盘间的跳线方法可能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以一块希捷酷鱼ⅳ(7200转)和一块迈拓星钻一代(5400转)为例,讲解一下跳线的设置方法。
图2
星钻一代硬盘跳线说明
首先我们要分别看一下两个硬盘的跳线说明,这个说明一般位于硬盘的正面或反面(如图1、图2)。然后按说明将希捷酷鱼ⅳ设为主盘(如图3)
,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如图4)(注:如果两个硬盘各使用一条数据线,则可以不进行跳线设置)。完成跳线设置后,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到机箱内相应的位置,并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在连接数据线时要注意将蓝色一端与主板的ide接口相连,但如果你使用的是早期的dma/33数据线,则无此要求。完成这一步后,硬件上的安装工作就全部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并进入主板的bios,可以看到bios已自动检测出了两个硬盘的容量及主从关系,这说明双硬盘已安装成功。
图3
将酷鱼ⅳ设为主盘
数据线选择
从图1、2中我们看到,硬盘上除了带有master和slave跳线外,还有一个enable
cable
select跳线。如果用户设置了这个跳线,那么硬盘间的主从关系就会由数据线所决定。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从盘设置方法。
图4
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
但此时就不能将两块硬盘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主从盘跳线设定了,而需要两块硬盘都将跳线改动到“enable
cable
select”的状态。而接线的时候就必须注意,无论采用40芯的dma/33线,还是80芯的dma/66线,远离主板的硬盘接口总是接驳主盘,而靠近主板的接口上的硬盘总是被认做从盘。其实采用数据线设置的方法来确定主从盘关系,是安装双硬盘时很灵活的手段。比如,你可以将两块硬盘都做成可引导的启动盘,当主盘出现硬件故障时,只需将硬盘换接到master接口上,它就成了系统盘。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经常来回更换硬盘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