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連接 > 日本什麼時候開始普及家用電腦

日本什麼時候開始普及家用電腦

發布時間:2022-05-16 11:45:32

Ⅰ 日本電腦是什麼時候可以網上購物的!

日本電腦是從2004年可以網上購物的。
隨著寬頻上網和手機上網的迅速普及,日本人的消費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誠信問題,制約著網上購物的進一步發展。在2004年,有89.1%的電腦網民在網上購過物。
日本網民一年內人均網上購物8.8次,其中電腦網民每人年均購物額9.5萬日元。手機網民,每人年均購物額3.46萬日元。
電腦網民購買最多的是,圖書雜志以及各類光碟,其次是服裝和裝飾品。手機網民主要購買機票、車票、電影票、體育比賽門票和預訂飯店等。

Ⅱ 日本玩電腦的人多麼占日本人口總數百分之幾

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到2011年3月末,日本的電腦普及率占日本總人口的76.0%。

Ⅲ 日本什麼時候開始普及電腦

2006年左右

Ⅳ 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計算機進化過程 1642至1643年,巴斯卡(Blaise Pascal)為了幫助做收稅員的父親,他就發明了一個用齒輪運作的加法器,叫「Pascalene」,這是第一部機械加法器。 1666年,在英國Samuel Morland發明了一部可以計算加數及減數的機械計數機。 埃尼阿克(4張) 1671年,著名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G.W.Leibnitz)製成了第一台能夠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機械式計算機。 1673年,Gottfried Leibniz 製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圓柱形轉輪的計數機,叫「Stepped Reckoner」,這部計算器可以把重復的數字相乘,並自動地加入加數器里。 1694年,德國數學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製造了一部可以計算乘數的機器,它仍然是用齒輪及刻度盤操作。 1773年,Philipp-Matthaus 製造及賣出了少量精確至12位的計算機器。 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發明了一部與Leibniz相似的乘法計算器。 1786年,J.H.Mueller 設計了一部差分機,可惜沒有撥款去製造。 1801年, 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織布機是用連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編織的樣式。 1854年,George Boole 出版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Thought」,是講述符號及邏輯理由,它後來成為計算機設計的基本概念。 1858年,一條電報線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並且提供了幾日的服務。 1861年,一條跨越大陸的電報線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連接起來。 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 發明了電話並取得專利權。 1876至1878年,Baron Kelvin 製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機及潮汐預測機。 1882年,William S. Burroughs 辭去在銀行文員的工作,並專注於加數器的發明。 1889年,Herman Hollerith 的電動製表機在比賽中有出色的表現,並被用於 1890 中的人口調查。Herman Hollerith 採用了Jacquard 織布機的概念用來計算,他用咭貯存資料,然後注入機器內編譯結果。這機器使本來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得到的人口調查結果,在短短六星期內做到。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計算器被發明。 老式計算機 1895年,Guglielmo Marconi 傳送廣播訊號。 1896年,Hollerith 成立製表機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 1908年,英國科學家 Campbell Swinton ?述了電子掃描方法及預示用陰極射線管製造電視。 1911年,Hollerith 的表機公司與其它兩間公司合並,組成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C-T-R),製表及錄制公司。但在1924年,改名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IBM)。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 Kamerlingh Onnes 在 Leiden Unversity 發現超導電。 1931年,Vannever Bush 發明了一部可以解決差分程序的計數機,這機器可以解決一些令數學家,科學家頭痛的復雜差分程序。 1935年,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tion)引入 "IBM 601」,它是一部有算術部件及可在1秒鍾內計算乘數的穿孔咭機器。 它對科學及商業的計算起很大的作用。總共製造了1500 部。 1937年,Alan Turing 想出了一個 "通用機器」 的概念,可以執行任何的演算法,形成了一個"可計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它同類型的發明為好,因為他用了符號處理symbol 概念。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與 John Berry 製造了一部16位加數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計算的機器。1939年,Zuse 與 Schreyer 開鈶製造了"V2」[後來叫Z2],這機器沿用 Z1的機械貯存器,加上一個用斷電器邏輯(Relay Logic)的新算術部件。但當 Zuse完成草稿後,這計劃被中斷一年。 科學計算器 1946年 ,第一台正式的電腦「埃尼阿克」在美國誕生,但十分耗電。作為第一個通用電子計算機,這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最初是為二戰而設計的,但是直到二戰結束後,第二年才完成。裝設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它的40個獨立的8英尺高的支架和18,000條管子目的是計算彈道軌跡。 埃尼阿克,1946 1954年,一個巨大的計算機化的防空系統,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半自動地面防空警備系統) 旨在幫助空軍實時跟蹤雷達數據,裝置了數據機和圖形顯示技術的進步配備,機器重達300噸,占據一個大樓的一個樓層。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學計算器IBM620研製成功。 1960年,數據處理系統IBM1401研製成功。 1961年,程序設計語言COBOL問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統計算機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完成。 1963年,BASIC語言問世。 1964年,第三代計算機IBM360系列製成。 SAGE,1954 1965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機PDP-8。 1969年,IBM公司研製成功90列卡片機和系統——3計算機系統。 1970年,IBM系統1370計算機系列製成。 1971年,伊利諾大學設計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計算機。 1971年,第一台微處理機4004由英特爾公司研製成功。 1972年,微處理機基片開始大量生產銷售。 1973年,第一片軟磁碟由IBM公司研製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電腦問世。 1977年,柯莫道爾公司宣稱全組合微電腦PET——2001研製成功。 1977年,TRS——80微電腦誕生。 NEAC 2203,1960 1977年,蘋果——II型微電腦誕生。 1978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應用。 1978年,磁泡存儲器第二次用於商用計算機。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製成第一台手提式微電腦。 1982年,微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 1979年開始計劃製造,1983年蘋果——lisa型電腦上市,她是首個擁有滑鼠和GUI的電腦。 1984年,日本計算機產業著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具有人工智慧的計算機。1984: 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伺服器發布,互連網上有1000多台主機運行。 1984年: Hewlett-Packard發布了優異的激光列印機,HP也在噴墨列印機上保持領先技術。 IBM System/360,1964 1984年1月: Apple 的Macintosh發布。基於Motorola 68000微處理器。可以定址16M。 1984年8月: MS-DOS 3.0、PC-DOS 3.0、IBM AT發布,採用ISA標准,支持大硬碟和1.2M高密軟碟機。 1984年9月: Apple發布了有512Kb 內存的Macintosh,但其他方面沒有什麼提高。 1984年底: Compaq開始開發IDE介面,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傳輸數據,並被許多同行採納,後來更進一步的EIDE推出,可以支持到528MB的驅動器。數據傳輸也更快。 1985年: Philips和Sony合作推出CD-ROM驅動器。 1985年: EGA標准推出。 1985年3月: MS-DOS 3.1、PC-DOS 3.1。這是第一個提供部分網路功能支持DOS版本。 1985年10月17日: 80386 DX推出。時鍾頻率到達33MHz,可定址1GB內存。比286更多的指令。每秒6百萬條指令,集成275000個晶體管。 CDC 6600,1964 1985年11月: Microsoft Windows發布。但在其3.0版本之全面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需要DOS的支持,類似蘋果機的操作界面,以致被蘋果控告。訴訟到1997年8月才終止。 1985年12月: MS-DOS 3.2、PC-DOS 3.2。這是第一個支持3.5英寸磁碟的系統。但也只是支持到720KB。到3.3版本時方可支持1.44兆。 1986年1月: Apple 發布較高性能的Macintosh。有四兆內存,和SCSI適配器。 1986年9月: Amstrad Announced發布便宜且功能強大的計算機Amstrad PC 1512。具有CGA圖形適配器、512KB內存、8086處理器20兆硬碟驅動器。採用了滑鼠器和圖形用戶界面,面向家庭設計。 1987 年:Microsoft Windows 2.0 發布。 1988 年:EISA 標准建立。 DEC PDP-8,1965 1989 年:歐洲物理粒子研究所的Tim Berners-Lee 創立World Wide Web 雛形。通過超文本鏈接,新手也可以輕松上網瀏覽。這大大促進了Internet 的發展。 1989 年3 月:EIDE 標准確立,可以支持超過528MB 的硬碟,能達到33.3MB/s 的傳輸速度,並被許多CD-ROM 所採用。 1989 年4 月10 日:80486 DX 發布。該處理器集成了120 萬個晶體管,其後繼型號的時鍾頻率達到100MHz 。 1989 年11 月:Sound Blaster Card(音效卡)發布。 1990 年5 月22 日:微軟發布Windows 3.0,兼容MS-DOS 模式。 1990 年11 月:第一代MPC(多媒體個人電腦標准)發布。該標准要求處理器至少為80286/12MHz(後來增加到80386SX/16MHz)及一個光碟機,至少150KB/sec 的傳輸率。 1991 年:ISA 標准發布。 介面信息處理器, 1969 1991 年6 月:MS-DOS 5.0 和PC-DOS 5.0 發布。為了促進OS/2 的發展,Bill Gates 說DOS5.0 是 DOS 終結者,今後將不再花精力於此。該版本突破了640KB 的基本內存限制。這個版本也標志著微軟與IBM 在DOS 上合作的終結。 1992 年:Windows NT 發布,可定址2GB 內存。 1992 年4 月:Windows 3.1 發布。 1993 年:Internet 開始商業化運行。 1993 年:經典游戲Doom 發布。 1993 年3 月22 日:Pentium 發布,該處理器集成了300 多萬個晶體管、早期版本的核心頻率為60 ~66MHz 、每秒鍾執行1 億條指令。 1993 年5 月:MPC 標准2 發布,要求CD-ROM 傳輸率達到300KB/s,在320 ×240 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 幀圖像。 Kenbak-1, 1971 1994 年3 月7 日:Intel 發布90 ~100MHz Pentium 處理器。 1994 年:Netscape 1.0 瀏覽器發布。 1994 年:著名的即時戰略游戲Command&Conquer(命令與征服)發布。 1995 年3 月27 日:Intel 發布120MHz 的Pentium 處理器。 1995 年6 月1 日:Intel 發布133MHz 的Pentium 處理器。 1995 年8 月23 日:純32 位的多任務操作系統Windows 95 發布。該操作系統大大不同於以前的版本 ,完全脫離MS-DOS,但為照顧用戶習慣還保留了DOS 模式。Windows 95 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5 年11 月1 日:Pentium Pro 發布,主頻可達200MHz 、每秒可執行4.4 億條指令、集成了550萬個晶體管。 1995 年12 月:Netscape 發布其JavaScript 。 Cray-1, 1976 1996 年1 月:Netscape Navigator 2.0 發布。這是第一個支持JavaScript 的瀏覽器。 1996 年1 月4 日:Intel 發布150 ~166MHz 的Pentium 處理器,集成了310 ~330 萬個晶體管。 1996 年:Windows 95 OSR2 發布,修正了部分BUG,擴充了部分功能。 1997 年:Heft Auto 、Quake 2 和Blade Runner 等著名游戲軟體發布,並帶動3D圖形加速卡迅速崛起。 1997 年1 月8 日:Intel 發布Pentium MMX CPU,處理器的游戲和多媒體功能得到增強。 1997 年4 月:IBM 的深藍(Deep Blue)計算機戰勝人類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1997 年5 月7 日:Intel 發布Pentium Ⅱ,增加了更多的指令和Cache 。 1997 年6 月2 日:Intel 發布233MHz Pentium MMX 。

Ⅳ 電腦是什麼時間開始流行的

1977年,TRS--80微電腦誕生。 1977年,蘋果--II型微電腦誕生。 1978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應用。 1978年,磁泡存儲器第二次用於商用計算機。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製成第一台手提式微電腦。 1982年,微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計算機產業著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具有人工智慧的計算機。 1982開始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開始廣泛也就是你說的流行了~

Ⅵ 2009年中國、美國、日本三國電腦普及率對比是多少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訊 (記者崔雷、陳健、宋陽) 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3.38億人,但與互聯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還處於較低水平,網路信息化的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今天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人,較2008年底增長13.4%,上網普及率達到25.5%。網民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普及率平穩上升。

從全球范圍來看,韓國的上網普及率達到了76.% ;美國為74.7;日本為73.8%;中國的上網普及率低於巴西與俄羅斯水平,略高過世界平均水平。

Ⅶ 家用電腦什麼時候開始普及

在中國97年左右,買台電腦是尋常事

截至1997年10月,我國2.45%的城市家庭擁有計算機,總量為153.1萬台。而同期美國家用電腦普及率已達到55%。中國要達到55%的普及率,按年增長40%將需要9年多,按每年翻番也需半。另據CNNIC於1998年底統計,我國上網用戶數已達210萬,但這只相當於美國一個中型ISP的用戶數

■80年代出現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80年代初在我國掀起了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1981年,中央電視台、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普及委員會和中央電大聯合舉辦計算機知識普及講座,由我向全國講授BASIC語言,當年收看人數超過100萬人,次年起年年重播,收看人數超過300萬人。在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度里掀起這樣規模壯闊的群眾性的普及計算機知識的活動,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

在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中,普及的對象主要是以下三種人;(1) 大學中非計算機專業的師生; (2) 部分在職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3) 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學生。普及的內容偏重於計算機知識,尤其是計算機高級語言。通過十年的努力,己經在大學的所有專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結束了大學畢業生仍然屬於「計算機盲」的歷史。大家取得如下共識:計算機知識是當代知識分子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90年代出現第二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從90年代初,在我國掀起了全國性的第二次計算機普及高潮。如果說第一次高潮的普及對象主要是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識分子,那末第二次高潮的對象已擴展到廣大公務人員、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一般知識分子,包括所有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中的人員。涉及的對象范圍比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廣泛得多。這次普及帶有職業和崗位的特點,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成為人們求職的重要條件,各地各部門都制定了對工作人員在晉升職務、職稱和工作考核中在計算機方面的要求,並要求通過相應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普及的內容主要是文字處理以及常用的一些應用軟體。

經過第二次計算機普及高潮,我們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縮小了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對這十年在計算機普及方面的成果應當有足夠估計。

■新世紀初出現新的計算機普及第三次高潮
剛剛進入21世紀,人們已經清楚地看到在我國己開始出現了一次新的計算機普及高潮。這次高潮的普及的對象是一切有文化的人。

Ⅷ 電腦是什麼時候步入中國 又是什麼時候傳到日本的 是日本先有電腦還是中國先有電腦

樓上不懂不要亂說,你的答案才是笑話,實際上日本電腦的發展和中國差不多,如果不算PC98的話,中國還要稍微早點,至於你說的普及率,當時日本計算機普及大集體公司是出了力氣的,一般會社都要配備電腦,但是在計算機小型化前在日本也並不普及 !

Ⅸ 家用電腦什麼時候發明的

第一台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在美國誕生。提出程序存儲的是美國的數學家 馮^諾依曼, 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與1943年開始了ENIAC的研製,1946年完成; 一、機械計算機的誕生 在西歐,由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大變革,極大地促進了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長期被神權壓抑的創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 。而在這些思想創意的火花中 ,製造一台能幫助人進行計算的機器則是最耀眼、最奪目的一朵。從那時起,一個又一個科學家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的夢想而不懈努力著。但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多數試驗性的創造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運: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後人在享用這些甜美成果的時候,往往能夠從中品味出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滋味…… 1614 年:蘇格蘭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年)發表了一篇論文 ,其中提到他發明了一種可以進行四則運算和方根運算的精巧裝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製作了一個能進行6 位數以內加減法運算,並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鍾」。該裝置通過轉動齒輪來進行操作。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發明計算尺。 1668 年:英國人Samuel Morl(1625 ~1695 年)製作了一個非十進制的加法裝置,適宜計算錢幣。 1671 年:德國數學家Gottfried Leibniz 設計了一架可以進行乘法運算,最終答案長度可達16位的計算工具。 1822 年:英國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其設計理論非常超前,類似於百年後的電子計算機,特別是利用卡片輸入程序和數據的設計被後人所採用。 1834 年:Babbage 設想製造一台通用分析機,在只讀存儲器(穿孔卡片)中存儲程序和數據 。Babbage在以後的時間里繼續他的研究工作,並於1840 年將操作位數提高到了40 位,並基本實現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儲程序的設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據條件進行跳轉,能在幾秒內做出一般的加法,幾分鍾內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國數學家George Boole 創立二進制代數學,提前近一個世紀為現代二進制計算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國人口普查部門希望能得到一台機器幫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後來他的公司發展成了IBM 公司)借鑒Babbage 的發明,用穿孔卡片存儲數據,並設計了機器。結果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確的人口統計數據(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時間)。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創辦了IBM 公司的前身。 二、電子計算機問世 在以機械方式運行的計算器誕生百年之後,隨著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由機械向電子時代的過渡,電子器件逐漸演變成為計算機的主體,而機械部件則漸漸處於從屬位置。二者地位發生轉化的時候,計算機也正式開始了由量到質的轉變,由此導致電子計算機正式問世。下面就是這一過渡時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國人Lee De Forest 發明電子管,為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24 年2 月:IBM 公司成立,從此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公司誕生。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機。這是一台能在一秒鍾內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計算機 。這台機器無論在自然科學還是在商業應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約製造了1500 台。 1937 年:英國劍橋大學的Alan M.Turing(1912 ~1954 年)出版了他的論文 ,並提出了被後人稱之為「圖靈機」的數學模型。 1937 年:Bell 試驗室的George Stibitz 展示了用繼電器表示二進制的裝置。盡管僅僅是個展示品,但卻是第一台二進制電子計算機。 1940 年1 月:Bell 實驗室的Samuel Williams 和Stibitz 製造成功了一個能進行復雜運算的計算機。該機器大量使用了繼電器,並借鑒了一些電話技術,採用了先進的編碼技術。 1941 年夏季:Atanasoff 和學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線性代數方程的計算機,取名叫「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電容作存儲器 ,用穿孔卡片作輔助存儲器 ,那些孔實際上是「燒」上去的,時鍾頻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運算用時一秒。 1943 年1 月:Mark I 自動順序控制計算機在美國研製成功。整個機器有51 英尺長 、5 噸重 、75萬個零部件。該機使用了3304 個繼電器 ,60 個開關作為機械只讀存儲器 。程序存儲在紙帶上 ,數據可以來自紙帶或卡片閱讀器。Mark I 被用來為美國海軍計算彈道火力表。 1943 年9 月:Williams 和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 」,後來命名為「ModelⅡ Re-lay Calculator 」的計算機。這是一台可編程計算機,同樣使用紙帶輸入程序和數據。它運行更可靠,每個數用7 個繼電器表示,可進行浮點運算。 1946 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誕生 ,這是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子計算機。開始研製於1943 年,完成於1946 年,負責人是John W.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噸,用了18000 個電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於計算彈道和氫彈的研製。 三、晶體管計算機的發展 真空管時代的計算機盡管已經步入了現代計算機的范疇,但因其體積大、能耗高、故障多、價格貴,從而制約了它的普及和應用。直到晶體管被發明出來,電子計算機才找到了騰飛的起點。 1947 年:Bell 實驗室的William B.Shockley 、 John Bardeen 和Walter H.Brattain 發明了晶體管,開辟了電子時代新紀元。 1949 年:劍橋大學的Wilkes 和他的小組製成了一台可以存儲程序的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仍是紙帶。 1949 年: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電子離散變數自動計算機)——第一台使用磁帶的計算機。這是一個突破,可以多次在磁帶上存儲程序。這台機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議建造的。 1950 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Yoshiro Nakamats 發明了軟磁碟 ,其銷售權由IBM公司獲得 。由此開創了存儲時代的新紀元。 1951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完成了高級語言編譯器。 1951 年:UNIVAC-1 ——第一台商用計算機系統誕生,設計者是J.Presper Eckert 和JohnMauchly 。被美國人口普查部門用於人口普查,標志著計算機進入了商業應用時代。 1953 年:磁芯存儲器被開發出來。 1954 年:IBM 的John Backus 和他的研究小組開始開發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 ,1957 年完成。這是一種適合科學研究使用的計算機高級語言。 1957 年:IBM 開發成功第一台點陣式列印機。 四、集成電路為現代計算機鋪平道路 盡管晶體管的採用大大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降低了價格 、減少了故障 ,但離用戶的實際要求仍相距甚遠,而且各行業對計算機也產生了較大的需求,生產性能更強、重量更輕、價格更 低的機器成了當務之急。集成電路的發明解決了這個問題。高集成度不僅使計算機的體積得以減小,也使速度加快、故障減少。從此,人們開始製造革命性的微處理器。 1958 年9 月12 日:在Robert Noyce(Intel 公司創始人)的領導下,集成電路誕生 ,不久又發明了微處理器。但因為在發明微處理器時借鑒了日本公司的技術,所以日本對其專利不承認,因為日本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益。過了30 年,日本才承認,這樣日本公司可以從中得到一部分利潤。但到2001 年,這個專利就失效了。 1959 年:Grace Murray Hopper 開始開發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語言 ,完成於1961 年。 1960 年:ALGOL ——第一個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推出。 1961 年:IBM 的Kennth Iverson 推出APL 編程語言。 1963 年:DEC 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計算機——PDP-8 。 1964 年:IBM 發布PL/1 編程語言。 1964 年:發布IBM 360 首套系列兼容機。 1964 年:DEC 發布PDB-8 小型計算機。 1965 年:摩爾定律發表,處理器的晶體管數量每18 個月增加一倍,價格下降一半。 1965 年:Lofti Zadeh 創立模糊邏輯,用來處理近似值問題。 1965 年:Thomas E.Kurtz 和John Kemeny 完成BASIC(Beginner 』s All-purpose SymbolicIn-struction Code)語言的開發。特別適合計算機教育和初學者使用,得以廣泛推廣。 1965 年:Douglas Englebart 提出滑鼠器的設想,但沒有進一步研究,直到1983年才被蘋果電腦公司大量採用。 1965 年:第一台超級計算機CD6600 開發成功。 1967 年:Niklaus Wirth 開始開發PASCAL 語言,1971 年完成。 1968 年:Robert Noyce 和他的幾個朋友創辦了Intel 公司。 1968 年:Seymour Paper 和他的研究小組在MIT 開發了LOGO 語言。 1969 年: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計劃開始啟動,這是現代Internet 的雛形。 1969 年4 月7 日:第一個網路協議標准RFC 推出。 1970 年:第一塊RAM 晶元由Intel 推出,容量1KB 。 1970 年:Ken Thomson 和Dennis Ritchie 開始開發UNIX 操作系統。 1970 年:Forth 編程語言開發完成。 1970 年:Internet 的雛形ARPANet 基本完成,開始向非軍用部門開放。 1971 年11 月15 日:Marcian E.Hoff 在Intel 公司開發成功第一塊微處理器4004,含2300個晶體管,字長為4 位,時鍾頻率為108KHz,每秒執行6 萬條指令。 1972 年:1972 年以後的計算機習慣上被稱為第四代計算機。基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及後來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這一時期的計算機功能更強,體積更小。此時人們開始懷疑計算機能否繼續縮小,特別是發熱量問題能否解決。同時,人們開始探討第五代計算機的開發。 1972 年:C 語言開發完成。其主要設計者是UNIX 系統的開發者之一Dennis Ritche。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語言,特別受人喜愛。 1972 年:Hewlett-Packard 發明了第一個手持計算器。 1972 年4 月1 日:Intel 推出8008 微處理器。 1972 年:ARPANet 開始走向世界,Internet 革命拉開序幕。 1973 年:街機游戲Pong 發布,得到廣泛歡迎。發明者是Nolan Bushnell(Atari 的創立者)。 1974 年:第一個具有並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CLIP-4 推出。 五、當代計算機技術漸入輝煌 在此之前,應該說計算機技術還是主要集中於大型機和小型機領域的發展。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技術的進步,計算機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技術障礙逐漸被突破。特別是在Intel公司發布了其面向個人用戶的微處理器8080 之後,這一浪潮終於洶涌澎湃起來,同時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信息時代的弄潮兒,如Stephen Jobs(史締芬

Ⅹ 日本和中國都是什麼時候普及的電腦最早普及電腦的是那個國家什麼時候

基本上電腦出來後中國和日本肯定是有人有的,看中國人口,擁有電腦多的國家應該是中國,但是論密集的話日本應該較高

閱讀全文

與日本什麼時候開始普及家用電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可以在線重裝系統嗎 瀏覽:874
紅米3手機如何連接電腦 瀏覽:974
手機網游輔助軟體 瀏覽:948
電腦槍戰按什麼按鍵換槍 瀏覽:920
推薦筆記本電腦2016 瀏覽:522
電腦硬碟基礎教學 瀏覽:728
電腦修改鎖屏密碼設置 瀏覽:67
pds2000軟體對電腦要求 瀏覽:640
四核性價比最高的電腦配置 瀏覽:95
微信在電腦上按哪個鍵發送 瀏覽:947
聯想筆記本電腦鍵盤燈怎麼開啟 瀏覽:623
電腦顯示小屏幕 瀏覽:830
使用電腦的免費網站 瀏覽:710
怎麼查看電腦無線的ip地址 瀏覽:82
電腦桌面窄win10 瀏覽:1
電腦所有硬碟詳解 瀏覽:716
辦公室電腦桌面用什麼 瀏覽:590
筆記本電腦螺絲滑絲怎麼辦 瀏覽:151
平板電腦黑屏顯示滑鼠 瀏覽:677
電腦里的攝像頭是干什麼用的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