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生沉迷網路游戲,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
初中生沉迷網路游戲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沉迷網路游戲,會影響初中生的學習,會影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初中生的身體健康。初中生沉迷網路游戲,就不會認真學習,整天玩游戲就會熬夜,不休息,就影響身體健康。整天玩游戲,沉迷在虛擬世界裡,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既然危害那麼大,那麼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
一、了解沉迷網路游戲的危害
要讓初中生明白沉迷網路游戲的危害。沉迷網路游戲,有什麼危害,要全告訴初中生。讓初中生知道沉迷網路游戲是有害的,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初中生知道危害這么大,就會對玩網路游戲有所收斂。
總的來說,初中生沉迷網路游戲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處理好初中生沉迷網路游戲的問題,就要讓初中生了解沉迷網路游戲的危害,舉些例子讓他們知道沉迷網路游戲的結果是什麼,關鍵還是要控制好初中生玩網路游戲的時間。
❷ 網路游戲可以滿足人們的什麼心理什麼樣的中學生容易沉迷網路游戲
呃,,網游我也玩,,認真玩的話還玩的不錯,但是沒到沉迷的地步。我不想說什麼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之類的P話,但是就我知道的玩家,大多都和我差不多,只是消磨時間而已,,少數。。。。呃,,可能真的是在生活中不如意吧,,比如說膽小懦弱的人在游戲里只要級別高就會被人尊敬,,被人哥哥姐姐的叫喚,,,很滿足虛榮心的,,呃,,如果非要說我也曾經「沉迷」的話,,那也只是因為游戲里的朋友啊什麼的,,哦,對了,還有,,,好勝的人也比較容易「沉迷」,,,玩家之間拼級別的事是常有的。。沒拿個不想變強的,,而象傳奇之類的垃圾網游根本不需要玩家的什麼技術含量,,升級全靠打怪累計經驗,,浪費大量的時間。。。總的來說,,游戲本身既沒什麼吸引力,,,不足以使人消沉,,,最根本的還是玩家自己的原因吧,,,看樣子提問的像是家長的樣子,,,呃,,多關心關心孩子吧,,,幫他離開網游,,一味的阻止是沒用的,,而且還有反作用,,,重要的是引導,,
❸ 如何對待初中生玩電腦游戲
到這個時候一般比較危險了,,一定要好好學,,管是一定的,但不能太嚴格,現在學生在這個時期比較叛逆,,如果你不讓他玩他可能會出現厭學的情緒,到時候就適得其反了,每天規定一些時間讓他玩,可以採取適當獎勵,,因為快中考了,,在最後一個月要督促,你就告訴他中考考的好,,暑假想怎麼玩都可以,總而言之現在很關鍵,必須好好學,,不能禁止上網,,要有時間限制,,,,
❹ 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影響(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回答)
在我國,上網人員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佔15.8%,休閑娛樂是他們上網的最主要目的,而網路游戲是互聯網休閑娛樂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種類型,網路游戲中角色扮演型對青少年成長產生的影響最大。中國網路游戲作為一種新型產業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在發展運作過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網路游戲不僅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網路游戲影響青少年的內在原因,加強網路游戲的監管力度,給青少年帶來一個純凈的網路文化空間。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一個個網路游戲在帶給他們歡樂的同時,更多的卻是無盡的痛苦和悲哀。時間、金錢的無謂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網路游戲在帶給他們一個虛擬世界的同時,讓他們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種不健康的深淵。
然而,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們與網癮的苦苦鬥爭,一方面是網路游戲商們想盡辦法要讓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場不見銷煙的斗爭背後,誰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誰來幫助他們走出網癮的深淵?又是誰來讓他們在雨季花季的陽光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一些負面影響逐漸表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沉迷於網路游戲,甚至患上了"網路游戲成癮症".網路游戲混淆虛擬游戲與現實生活.網路游戲影響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網路游戲對青少年心理、身體健康、學習等產生不良的影響.網路游戲引來國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對網路行業加強監管,創建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中學生開展預防和救助行動,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加大學校教育投入。
網游成癮,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醫學專家表示,從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於網路游戲中的青少年往往長時間面對電腦,保持著同樣的姿勢,眼睛盯著屏幕,精神完全沉浸於虛幻的游戲世界,這些都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網游沉溺對青少年的視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植物神經系統等都會產生危害,嚴重時,甚至會直接導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靈的腐蝕。北京林業大學的心理學系老師方剛認為,不良網路游戲往往充斥著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對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強者通吃的原則,對於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現,諸如此類內容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許多專家表達了社會、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盡快行動的迫切性。他們認為,就法制而言,應強烈呼籲未成年人網路權益保護法的出台。我國現今的立法程序是醞釀到出台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這與網路的發展速度是不相符的。未成年人的判斷力,自我控制力等都無法和成年人相比,在某種程度上,未成年人便成為網路社會里亟待保護的弱勢群體。就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現有的教育模式。好玩、好奇與好勝是青少年的天性,教育工作者應該好好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把教育軟體、知識等融合到游戲中去,如果只是枯燥的應試教育,那麼在這場社會與不良游戲商的孩子爭奪戰中,很難把孩子拉回到課堂中來。
當然,更多的專家呼籲首先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由社會和公眾參與的管理體系,其次,加快建立有關標准,管理措施及產業政策等,再次,要動員社會力量和廣大公眾對管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而家長們更要多學習一些信息網路知識,做孩子健康上網的指導者,有關機構盡快出台國家標準的網路游戲分級制度,對現有網路游戲進行分級,指導青少年和家長按照等級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網路游戲。
應當承認,現在一些電子游戲確實很誘人,不僅可以從中感受到其他娛樂形式無法感受的美妙、驚險與刺激,游戲人還可以通過操作、干預改變游戲進程和結果,從中體驗到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得到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自我肯定,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但是由於未成年人是非觀念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孩子一接觸這類游戲,常常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與此同時,關於痴迷網游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報道頻現報端。二者之間有沒有關聯?誰也不敢輕言定論,因為這必然被游戲迷的口水淹沒。
我曾看到一篇報道:國外醫學專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一些未成年人經常看暴力電影,後來觀察發現,這些孩子們更傾向於暴力化的玩耍,生活中不少動作都在模仿影片中的暴力行為。這項實驗表明,過多的暴力場景和畫面對人的潛移默化,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存在的,而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尤甚。專家認為,過多的殺人游戲會讓他們形成對生命的漠視和麻木。更可怕的是,這些心理、生理都未成熟的孩子,一旦在現實中遇到矛盾和沖突,諸多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中,暴力,這一最熟悉的方式,就成了首選。在游戲中失去好壞對錯辨別能力的青少年,與自己親人的一次普通口角,最後卻被游戲的簡單粗暴演變成了一起驚天慘劇,,這樣的事已屢見不鮮。
對於絕大多數網路游戲迷來說,游戲只是游戲。但是,玩網路游戲上癮,甚至到了難以與真實世界相區分的程度,就是一種病態。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我國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在網民中網癮比例最高,大學生網路成癮率達到9%以上;北京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網路成癮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網路成了最大的推手。數年前當網路游戲開始風靡的時候,就有人驚呼「電子海洛因」正在毒害著我們的青少年。在獨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個網癮少年的背後是幾個家庭的苦難。當那些網路游戲的開發商和網吧老闆在數著白花花的銀子的時候,豈知那是多少家庭的血汗?誰又去在乎上面浸著多少網癮少年的父母無奈的眼淚?
某些專家稱,將網路成癮納入到精神疾病范疇是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規定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確定一個疾病要同時具備以下兩條: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痛苦;社會功能受損。而精神疾病的特徵是個體的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的改變,並伴有痛苦體驗和功能損害。我們是把網路成癮納入到「精神疾病」范疇,並不是有些人說的「精神病」范疇。前者是一個疾病分類學的科學概念,而後者是老百姓對其不全面的通俗理解。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疾病一般分為輕型與重型兩大類。輕型是指患者對自身的精神異常有一定的自知力,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能保持與環境適應的能力,如神經症。重型是指患者對自身的精神異常表現沒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喪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能正常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對於網路成癮患者是否屬於精神疾病的判定,一定要依據《標准》由醫生來執行。
為了更好地幫助網路成癮患者告別網癮、健康回歸社會,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的我國首個《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准》在京通過專家論證。玩游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這一標準的通過結束了我國醫學界長期以來無科學規范網路成癮診斷標準的歷史,為今後臨床醫學在網路成癮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據。
如今,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走進網路世界學習知識、享受樂趣,也有許多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路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極大傷害,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深感憂慮。網路是把「雙刃劍」,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路,是全社會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五城市青少年互聯網狀況及影響的調查報告中顯示:青少年上網的用戶中,男生略多(56.6%),年級越高,用戶比例越高。其中,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學生佔小學生的25.8%。在用戶總體中,初中生所佔比例最高,為42%,其次是小學生和高中生。調查還顯示,父母學歷越高,其子女用戶比例越高。
過分迷戀網路游戲,對孩子們的健康是有害的,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游戲屏幕聲畫並茂,鮮艷的色彩對眼睛的刺激,容易患上色弱、怕光、近視等眼疾;其機身攜帶的輻射容易造成大腦疲勞,還會影響睡眠,嚴重地導致休克。另外,長時間保持一種坐姿,容易造成脊椎骨損傷、壓迫內臟等一系列對孩子們健康成長百害無一利的不良影響。有的孩子迷戀網路游戲不能自拔,整日沉湎於網路中。上課精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不惜逃學,整日泡在網吧,荒廢學業,辜負了家長對孩子們的滿腔期望。 「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社會功能極度缺失。」從事網路成癮治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任擔憂地說:「更可怕的是一旦他們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惡性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隱患。朱爾澄常委呼籲:學校、家庭、社會要齊抓共管,共同為青少年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和成長氛圍,讓健康之花在每一個孩子的心底綻放。
我呼籲大家在網路的世界裡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未來社會的和諧。
❺ 中學生玩電腦游戲的利大於弊
有利又有弊
利; 比爾蓋次就是因為喜歡電腦游戲才經營電腦產業而成為世界首富的,網路游戲不是憑空出現的,他是以現實社會為基礎的,換言而之,通過玩網路游戲,也可以接觸社會,鍛煉人們的社交能力。
弊; 如果自控能力差,就會沉迷於網路游戲,從而對身體,學習,精神等方面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就這樣了!!!
❻ 初中生每個星期六晚給他三個小時玩電腦游戲影響學習嗎
很重要的第一點就是,對於學生,游戲永遠別幾個小時或者多少分鍾,中途很難讓他們停下來,應該根據游戲而定,比如回合制,你可以說玩多少局以後關。其次,玩游戲能影響學習嗎?很難說,對游戲的態度決定影不影響學習,如果說一天都在想游戲里的場景,你就是一年不讓玩,一樣學不好。朋友一孩子,從來不上補習班,作業學校寫完,上課聽講認真,每天回家都玩一會游戲,成績一直在年級前10,但主要的問題是現在這樣的孩子很少。你的孩子而且正在青春期,如果真的對游戲十分飢渴的話,禁止不是最好的辦法,引導才是妙計。你可以從音樂和美術兩方面引導,經常放放鋼琴曲或者往牆上貼各種畫,對於初中生,漫畫可能不錯。但是千萬別直接往他房間貼,你往自己房間貼,音樂也在自己房間放,他在休閑的時候會好奇會來看的,對青春期學生,主動往他房間添加或者減少東西會被反感的。總之,讓他知道,他自己的人生,建議他不要自己浪費。
❼ 初中生玩電腦游戲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適當的玩游戲是可以減壓的,但是過度的玩游戲會上癮,然後無法自拔
❽ 中學生迷戀網路游戲導致不良後果的案例
當今社會,網路技術迅猛發展,但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現在,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日益成為他們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的重要空間。然而互聯網特別是網路游戲也成為部分中學生荒廢學業,逃避現實,畸形生活,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險灘暗流。
一、降低能力,影響學業
據調查表明,上網的中小學生有80%以上是打游戲,15-16%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詢資料用於學習的為數極少。一方面,上網佔用了青少年學習、休息的部分時間,造成青少年學習壓力大、時間分配緊張等情況;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由於深陷網路的虛擬世界,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想著網上空間,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況。曾經有一個中學生,游戲上癮,夜不能寐,晚上11點多了,又起來跑去游戲廳,一直玩到天亮,早上上課昏昏欲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導致成績下降。
二、心理病變——孤獨症
青少年長時間上網,不僅影響學業,而且對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教學中可以發現,有些學生迷上網吧以後,不僅成績下降,而且變得目光呆滯,沉默寡言,孤僻怪異,易暴易躁,讓人不可捉摸,也不再與同學說笑玩耍了,經常一個人獃獃地發愣。舉個例子,一個重點中學的尖子生,自從迷上網路游戲以後,一天短則二小時,長則四五小時,花錢不少不說,問題是從此他就象換了一個人,一離開電腦,回到現實生活中就感到孤獨,感到周圍的人都很陌生,不願再與他人交往,心理學家認為他患了一種「自閉症」。
三、晝夜泡吧,摧殘身體
青少年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如果不知飢渴、不分晝夜地泡吧,對其身體的危害不亞於大麻、白粉等毒物,這並非危言聳聽。一名13歲中學生從家裡偷出300元錢,在網吧玩游戲連續4天4夜,由於網路游戲的激烈刺激和驚心動魄的打鬥,使他血壓升高,心跳過速,又加上過度疲勞,最後猝死網吧。典型的表現是:厭食、失眠、精神萎靡、冷漠、孤僻、喪失興趣。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念頭和自殺行為。中學生常見的網路心理障礙主要有孤獨抑鬱、游戲成癮、色情成癮、網戀等。
四、網上交友,上當受騙
據一項調查顯示,有70%的青少年在網上結識新朋友,其中50%的青少年網上會與網友見面、通信、打電話等。網路專家指出,由於網路具有跨國界的特性,因而各種騙術層出不窮。中學生思想單純,與網友交談時往往實話實說,結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致上當受騙。
五、吸取糟粕,走向墮落
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尚未形成,他們的鑒別能力和抵禦能力較弱,加上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往往經不住誘惑,懷著好奇心理去尋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東西閱讀。一旦陷入其中,後果不堪設想。還有上網吧是要花錢的,沒有錢玩游戲,就向家長要!向同學借!慢慢地學會了說謊,乃至去偷!去搶!
網路的危害案例
案例一:2006年4月17日,三個12-14歲的學生因上網沒錢,將一個看大門的老人打死,搶走67.36元錢。作案後,回到網吧繼續上網。
案例二:2006年7月14日,某市的一個15歲的青年因上網成癮,整天迷戀於網路游戲,平時少言寡語,精神呆滯,長時間逃學。其母見兒子如此沉迷,多次勸阻無效,同其父商量好後,將兒子鎖在家中。五日後,這個青年因網癮大發,開始焦躁不安,同其母爭吵幾句後,便將其母殺死,造成血案。
案例三:2007年3月,某縣兩個高中學生經常上網聊天。男生甲以女生的身份約男生乙在某處約會,乙生信以為真,半夜翻過學校院牆,不幸將左腿摔折。後來,乙生知悉此事,為報復將甲生打成輕傷。
案例四.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事後,小新投案自首。
兩年前,小新開始沉浸在網路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初中還沒有畢業便輟學。
因擔心兒子整天沉迷於網吧,小新的媽媽讓他照看家裡的檯球桌。小新把看檯球桌掙的錢拿去上網。後來家裡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小新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僅僅幾天後,上網的慾望又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此時,爸爸月初給奶奶生活費時說的一番話浮現出來。「爸爸說爺爺那兒有4000多塊錢,當時聽了也沒太注意,後來就想去偷爺爺的錢。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爺爺家,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
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爺爺受傷後逃出家門。小新翻箱倒櫃也沒有找到那4000元錢,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兩元錢。事後,小新的爺爺說,那是奶奶為孫子准備的早點錢。小新捏著兩元錢在村口的一個洞里躲了起來。思來想去,還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訴記者,奶奶從小最疼愛他,有什麼好吃的都惦記著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當時只想著拿到錢後就去網吧,根本沒想後果。如果讓我在上網和奶奶之間重新選擇,我肯定選擇奶奶。」說到這里,他痛哭流涕起來
綜上所述,沉迷網路使中學生身心不能健康的發展,學校和家庭必須正確教育、引導。同時同學們必須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提高辨別能力、選擇能力,必須學會合理合時的正確使用電腦,發揮電腦應有的作用,真正學有所成。
❾ 初中生玩多了使命召喚系類的游戲心理會怎麼樣
我就是高中生,從使命召喚5一直到使命召喚9一部也沒漏,全部通關。可我到現在也沒覺得自己心理有什麼問題。你可以兩種游戲穿插著玩,比如玩玩一會2K玩一會使命召喚,使命召喚裡面不算血腥,真正影響人心理發育的游戲比他牛多了。。光GTA4就甩他好幾條街。但如果自己覺得心理真跟以前不一樣的話,就先放下一會游戲。推薦你本小說《狼群》,老書了,寫的很好而且不會讓你有那種心理,當想玩游戲的時候,坐下來拿本書看看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