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連接 > 電腦人聰明到什麼程度

電腦人聰明到什麼程度

發布時間:2022-04-25 18:45:04

『壹』 人腦和計算機誰更聰明

作為人工智慧的產物,電腦最終戰勝人腦證明了人的厲害。電腦能勝人腦不只是技術問題。計算機專家吳文虎認為,關鍵是讓電腦模仿人的思考,賦予機器思維。而將抽象的理念轉化成具體的程序,正是體現了人的智慧。歸根結底,只有人才能發現人的弱點,進而戰勝人自己。 沒有思維的電腦怎樣像人一樣下棋。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NEC百萬象素手機1元拍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2004車展大飽眼福 北京時間12日晚,中國首次人機對弈有了結果。國際特級大師諸宸再次敗給了筆記本電腦「紫光之星」,加上8日已經輸給「紫光之星」一盤,在兩局的人機較量中,諸宸完敗。 賴俊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在和棋後諸宸的比賽中,他有幸一直坐在諸宸對面———他負責操作「紫光之星」。他清楚地記得,當諸宸大勢已去,在43手走了一步臭棋後,電腦突然跳出一個對話框:「這是一步壞棋,是悔棋還是繼續?」因為是代替諸宸走棋,賴俊選擇「繼續」。「給人感覺很無厘頭。」賴俊說。即便是在取勝關頭還不忘幽默一把似乎只有電腦才會干出來。因為通過復雜的計算,電腦看到了人的思維沒有觸及到的幾十步甚至幾百萬步之後,在數百萬種的選擇中已經確定了勝勢。而人卻無法精確預料到那麼遠,即便是再強的大師也無能為力。 「『紫光之星』之所以強大,有賴於它的軟硬體的強力組合。」清華紫光的邱聚興表示。 「紫光之星」採用了世界領先的64位核心處理器,軟體則是國際上最好的國際象棋軟體弗力茨。據說在短時間內能精確算出勝率極高的第13步布局運算,相當於國際等級分高達2600分,超過諸宸約100分。 「還有一點很重要,關鍵是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計算機專家、清華大學的吳文虎教授認為。 超級計算機下棋的原理有兩種,先是根據自身存儲的棋譜庫進行搜索,找出最佳方案;但如果找不到,它就會根據棋類規則自己思考,而這個思考速度是人類大腦所無法比擬的。 比如「深藍」,它下棋的原理是:把所有的可能性化成樹形圖,計算每種可能的走法,把分數付給樹形圖的每個端點,分數越高局面越好。然後把分類回送到起始局面。得分最高的樹杈對應著計算機的走法,而得分最低的樹杈則對應對手的走法,程序確定了一步「好」棋後,一旦算出其他招兒法會導致較差的局面,就終止考慮這一招兒法。 曾經發明了「七星大師」中國象棋軟體的趙德志認為,國際象棋每個局面平均有38 種合法招兒法,如果想完全徹底地解決則至少要分別生成和分析38 的40 次方個局面。如此巨大數量,人類目前可知的宇宙都不需要這么大的尺度去衡量。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也得花費許多世紀。因此顯然計算機的棋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搜索深度,正如棋諺所雲,多算為勝。 怎樣讓電腦像大師一樣思考。 卡斯帕羅夫在和「深藍」的對決中,曾由衷地說「『深藍』的許多妙手就像是上帝下的棋。」吳文虎教授評價說,電腦之所以強大,關鍵是讓電腦模仿人的思考,給機器賦予大師的思維。 據介紹,心理學家們在研究和認識優秀棋手和普通棋手水平差異的時候發現,大師們在下盲棋時並不是他們腦中有生動形象的棋盤,而是通過諸如子力關系等抽象概念來記住局面。 心理學家還發現,大師們作為一個群體其平均智商和記憶力都和普通人群無任何明顯差異,並且大師的信息處理方式和弱手屬同一類型。一位象棋棋王看到一副殘局,對於其各子所擺的位置可以過目不忘,但同樣數目的棋子隨機擺在棋盤上,這位棋王在記憶上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這些實驗結果表明大師的超人記憶力是象棋特指的,而不是一般性能力。高級棋手可以識別大量的子力組合,而這些組合可作為知覺枝幹。大師在很短時間內可以記住4 或5 個枝幹而不是4 或5 個棋子。而一個枝幹一般包含3或4個棋子。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師對有意義局面的超群記憶能力了。因此,人類棋手的水平是建立在兩種通過學習獲得的高度發達的能力基礎之上的,即模式識別能力和高速信息抽取能力。 可以設想,在設計「電腦棋手」的專家系統,如程式工程師教電腦下棋時,如果充分利用這樣的概念,將「大師」的認知系統轉化為一種思考模式,電腦也就很像一個大師了。 電腦的優勢是它永遠沒有情感,永遠不會沮喪。這更像一個心理素質過硬的冷麵殺手。 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葉江川在比賽現場評棋時說:「今天我不知道怎麼來解說這台機器,我也判斷不了這台機器怎麼想的,今天好像有些不對等,因為人是有體力的,還有心理因素,還有榮辱感;而電腦統統沒有。」 記憶容量和計算速度是超級電腦的絕招兒。 「人的優勢是一些不合理的走法根本不會考慮,只會思考有用的下法,而電腦卻恰恰相反,什麼都必須考慮。」葉江川說。 對於葉江川這樣的高手來說,這些超級電腦在一秒鍾內所考慮的絕大多數變化,都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否則,「深藍」根本不需要具備每秒鍾解析兩億個局面的能力———如果足夠強大,一步就可以致敵於死地。 「嚴格說,這不是一場『公平』的比賽,諸宸也沒有輸給電腦,他是輸給了一大幫超級棋手。」吳文虎開玩笑說。 因為,「紫光之星」擁有大量的儲備棋譜。它輸入了200多萬盤棋譜,研究並輸入了諸宸的所有對局,諸宸恐怕一輩子也下不了這么多,一天下一盤也才1萬多盤。 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葉江川這樣的棋手自稱一般每走一步只能預測三四步。「超級電腦」的水準是對手下一步,它就能往前看到幾十步的可能性。而國際象棋每一步都有幾十步可能的連鎖反應,形成擴張非常快速的復雜體系,這種「計算暴力」當然是超級棋手無法取勝的。 據介紹,1989年,超級計算機的思考速度還只是200萬步/秒,如今這個數字就已經達到了600萬步/秒。 比拼計算速度,人永遠不是電腦的對手。人的長項是可以就某步棋在非常長時期內的質量進行判斷。聰明的葉江川認為,如果諸宸在戰術上頂住了「紫光之星」的戰術進攻,在戰略上就有機會戰勝電腦。 關鍵是讓電腦擁有學習能力。「要想使得電腦越來越強大,最可靠的還是讓電腦擁有學習能力。」吳文虎說。 電腦的學習功能能使它從每盤棋的實戰勝負中去不斷修正內部程式,建立「去輸存贏」的回饋系統,不斷增強自己的「武功」。 在當年「深藍」和卡斯帕羅夫的比賽中,卡斯帕羅夫對「深藍」有了足夠的了解後,他想到了一個高明的主意,他知道「深藍」程序中帶有一個收集了20世紀各位著名國際象棋大師所下的數千個棋局的資料庫,電腦所有的分析數據都來自這些對局。如果他能夠出新出奇的話,那麼電腦就可能會找不到判斷局面的依據,而出現錯誤。胸有成竹的卡斯帕羅夫採取了聰明的策略,他在後兩局的較量中盡量走一些「模糊」的招兒法,讓電腦無從計算。此招兒果然奏效,他最後連勝兩局,贏得了人機大戰的第一場勝利。 葉江川說,電腦的弱點之一,是它不了解人類犯錯,把對手的每步棋都看做是精心設計的好棋,結果有時被誤導而應對無招兒。那時人就可以戰而勝之。 人為什麼要跟電腦較勁?其實,人一直在和人自己較勁。因為電腦是人工智慧的產物。也只有在和人的較量中,才會發現人的局限。葉江川的一番話很有哲學意味,他說:從棋的發展來看,即使有一天,電腦擊敗了人類棋手,棋也依然沒有失去它的魅力,本身電腦就是人製造的,所以它依然沒有失去對抗目的。「並且計算機不會體會到人類在下棋中體會到的樂趣,它仍然是一台機器」。

『貳』 電腦會越來越聰明嗎

據科學家推斷,現在的人腦容量與幾百萬年以前的人腦容量相當,也就是說,在這幾百萬年的時間里,人腦的變化不大。電腦則在短短的幾百年甚至幾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腦的「進化」速度,與人腦進化的速度相比,真可謂是狂飆突進。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電腦孕育、誕生及成長簡史。

1642年,法國人帕斯卡製造了人類第一台機械式計算機——加法機。

與此同時,古代中國流行的計數器——算盤早已被成千上萬個店鋪使用。

在西方,德國的萊布尼茨最早提出了二進制運演算法則,並於1674年發明了乘法機。

與電腦里的人工生命對話,或許會成為未來人們交際的一個方面進入20世紀,美國現代國防商用機器公司(IBM)創始人赫爾曼·赫里特發明的機電式製表機,採用了機電式的自動計數裝置。這標志著人類開始朝著機器計數的方向邁進。

這一進程在20世紀30年代取得了突破。德國的朱斯研製成功著名的Z系列計算機,其中Z-3型計算機是第一台採用電磁繼電器進行程序控制的通用自動計算機。

1944年製造的「馬克I號」大型計算機是一種完全機電式的計算機,一共使用了三千多個繼電器代替前輪轉動的機械結構,並採用十進制。

5年之後,「馬克Ⅲ」號大型計算機由美國的艾肯研製成功。它首先使用了磁鼓作為存儲器。

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實驗室里,誕生了人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它體積龐大,十分笨重,但身手卻異常敏捷,運算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形式的計算機。這台電子計算機總共用了1800個電子管。

同一時期,「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的馮·諾伊曼改變了使用十進制的做法,提出在計算機中應用存儲程序和採用二進制系統。

20世紀50年代,美國IBM公司生產的IBM704型計算機是第一代全部採用電子管的計算機。1959年,該公司生產出一種全部採用晶體管的電子計算——IBM7090。

5年之後,世界第一台採用集成電路可通用的計算機IBM360系統研製成功。

1976年,「蘋果」公司開始推出自己設計的電腦,這為微型電腦走進千家萬戶開了先河。

現在,第六代電子計算機開始採用神經集成電路模仿人腦的神經細胞結構。新型的DNA電腦正在開發之中,經過特殊培養後製成的生物晶元可作為一種新型高速計算機的集成電路。

『叄』 為什麼說電腦是最聰明的工具

一談到計算機很多人就想到了袖珍計算器,計算器是用來進行數值計算的,你可以用它來算賬,進行數值的加減乘除。而計算機的用途則要廣泛得多,它不僅可以用來進行數值計算,還可以用來進行事務管理、文字處理、圖像處理,自動控制、數據處理等。所以要用信息加工或信息處理的概念去了解計算機,科學計算僅是計算機廣闊應用領域的一個方面。

剛接觸計算機的人,往往被它的種種神奇功能所折服。它能夠在浩瀚的太空中,使太空梭准確地捕捉住衛星;它能夠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迅速查到所需的數據;能夠對不測的風雲及時作出預報;能夠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作出正確決策;不僅能對科學、技術課題進行復雜精確的計算,還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全面細致的管理;不僅能夠繪畫、作曲,還能同世界棋王對奕。總之,它幾乎無所不能,它使人類長期的夢想一件件變為現實。

然而,對如此神通廣大的東西細加剖析,可以看到計算機又是異常平凡,甚至可以說是最「笨」的東西。因為它無論如何神機妙算,無論能進行多麼復雜的計算和推理,歸根結底都必須變換成「0」和「1」這兩個數值的運算。就是說,計算機用的是二進制運算。

而且對「0」和「1」這兩個數值,也還只能做「加法」和「移位」這兩種運算。因此,可以說計算機是夠「笨」的了。然而這么笨的傢伙,怎麼就變得那麼了不起呢?關鍵在於它的運算速度比人要快千萬倍、甚至幾百億倍。

譬如,一個孩子聰明伶俐,告訴他求25+76,他花0.1秒鍾時間便能心算得出結果是101。另一個孩子笨頭笨腦不會心算,只會數豆子。告訴他求25+76,他要先數25個豆子,再數76個豆子,然後把它們放在一起,再從頭數起,才知道答案是101。這樣,他總共要數202次豆子才能得出答案。但是,假如他數得非常快,每秒鍾能數2萬次豆子,因此他只要0.01秒,便能得出正確答案。所以,從客觀效果看,後一個孩子反而比前一個孩子聰明。

在這里,「快」可以一俊遮百丑,「快」是使笨人反而顯得聰明的奧秘。只要能夠靈活、嫻熟地運用最基本的簡單動作,便能演出一場場精彩的好戲;只要快到一定程度就能使笨變得聰明。

計算機,顧名思義就是用於計算的機器。自從出現了人類社會以來,人們就一直在提高自身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地創造和發明工具。一般的工具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計算機則是把人們從復雜的腦力勞動中解脫出來,計算機可代替人腦進行繁雜的腦力勞動,因此,計算機又俗稱「電腦」。

把電子計算機叫電腦,是因為電子計算機有許多功能,如記憶、計算、識別功能,這和人的大腦很相像。人的大腦大約有150億個腦神經細胞,相當於銀河系中恆星的總數。它們時刻產生著千變萬化的電信息、化學信息。大腦的信息貯存量比最大刑的計算機多100萬倍。大腦的思考能力、判斷力、邏輯推理能力、想像力,都是計算機無法比的。

目前我們接觸最多的是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由微處理器、存儲器、輸人輸出設備等構成微處理器也叫中央處理器,就是我們常說的CPU。存儲器,包括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又叫內存,外存儲器通常指磁碟,包括軟盤和硬碟。輸人輸出設備有監視器、鍵盤、滑鼠、列印機等。

當前,計算機已廣泛運用於社會各個領域,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各行各業使用計算機,計算機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並成為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步人信息社會起牽引作用的核心技術之核心,其經濟和社會地位都不可動搖。

60年代初期,當第一部高能且具一般使用功能的電腦開發成功時,科學家們不再討論電腦的操作守則,轉而討論電腦語言。將電腦語言比喻為一種「語言」是完全正確的,因為電腦「語言」有特定的語法、敘述方式、執行動作與問問題的方式。

最早的電腦語言是機器語言,因為它是依照機器運作的方式來形成架構,運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仔細地編成機械碼,簡單來說,「A與B相加結果為C」,可能被編寫為「取得輸入值A,移至記錄1;取得輸入值B,移入記錄2;將記錄1與記錄2相加,存儲於記錄3,取出記錄3並列印為值C」。較新的機械語言並非自新的硬體發展出來,而是來自於新的組織思維與表達方式,由於數學邏輯是構成許多電腦語言的模式,數學家們對這方面一直擁有獨到的洞察力,至今亦然。電腦語言的下一波演進,便是易於使用,人們只要用簡易的英語即可撰寫程序,之後再由一種稱為解讀器的程序解讀指令,並將其譯成機器語言。機器語言至今仍被普遍使用,不過電腦用戶並不易見到,因其僅供電腦本身讀取。

盡管如此,電腦程序設計仍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電腦語言與釋義的終極目標,便是自然語言的程序設計,如此一來,操作者僅需與電腦交談,而其所下的指令便會自動轉譯為電腦所能了解的版本。

『肆』 人能造出電腦,為啥電腦比人腦聰明,到底是人聰明還是電腦聰明。

應該是人聰明,因為電腦只是一種機械行為智商,他只是預先在自身的程序內進行運算,一切都是按照一定規則處理的,人就不一樣,人可以發揮想像,也許一道提只有一個答案,可是人總會想出其他答案...
人可以再生創造,而機器不能...機器沒有思想的...所以人比機器聰明!
希望我的回答你會滿意!

『伍』 電腦使人聰明還是笨拙

長期使用電腦會讓人腦某些能力大大加強(變聰明),比如視力敏銳能力,手指靈活度,邏輯思維能力,還有計算機網路獲取的知識面和知識量也是相當驚人的。

但是反之電腦也會讓人變笨,比如經常用拼音打字的朋友,可以試著寫寫漢字,你會發現大量漢字你已經寫不出來了,好多好多常見的字你都要想很久很久還是先不出來是怎麼寫的(本人就是),因為用拼音打字根本就不用考慮字是怎麼寫的,只需要知道字是怎麼念的就行了,這跟英文打字比起來有很大的區別,當然打五筆的就不會了

使聰明人更加聰明
愚笨人更加愚笨.

因為聰明人把電腦當為成工的工具.
愚笨人把電腦當成玩物喪志的捷徑!

『陸』 電腦和人誰最聰明

電腦目前只是運算速度快捷方便不會轉彎的,人腦能啊,呵呵!

人腦比電腦聰明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往往電腦做起事來要比人快N倍,就拿IBM得超級電腦來說運算速度比全地球人加起來還要快N倍。但速度並不代表它就一定聰明。聰明這個詞的解釋是非常廣義的但歸根就底可以理解為:

在獨立思考下隨機應變做出最有利於現況的決定,從而事半功倍

比如說三國中的諸葛亮幫劉備獻計把曹操殺的大敗,我們說諸葛亮聰明,而不是劉備聰明。

同樣的道理電腦進行的所有運算都取決於程序中的函數命令,當A發生時b跟著發生。這些指令都是人編好的。

現在隨然電腦發展得很快但是仍然不具備並且永遠不會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電腦所作出的所有判斷都是根據感應器收到的指標,發送給程序分析所得出的解果。例如測謊儀。

再者語音輸入打字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什麼要收集你的聲音哪?

即便做了訓練有時還會出現錯誤,而且嗓子啞了就很難被識別了。所以電腦不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隨然電腦不會犯錯,而且能分析的分毫不差但這些隨機應變的指令都是事先編程者想好的。如果編成者遺漏了什麼就會產生bug,所以電腦始終無法超越人腦,甚至它根本不應該被稱為腦,因它所作的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連鎖反應,而沒有任何思考。但它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工具可以突破人類很多方面的極限,而且沒有感情可以做到鐵面無私。

當然是人腦聰明咯!電腦是人發明的!電腦的程序是人編制的!

『柒』 利用電腦能讓人變聰明嗎

可以的。因為電腦本身是工具,可以提供信息。
當然經常瀏覽重復,碎片化的內容,不經過系統學習實踐,效果就很差了。

『捌』 電腦有人腦聰明嗎

兩個不是一類事物,所以很難比較

不過要真做個比較的話,不妨細說一下。
電腦以其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和計算能力吸引人們,但是他沒有自己的意識
而人腦是以主觀能動性為主要特徵的,他又自己的意識。他能夠按照一定程序讓電腦為其所用,
那你說是利用的人聰明還是被利用的聰明呢。

『玖』 人比電腦聰明嗎聰明在哪

感覺大家說的都是歪理。憑著人創造電腦,就以為人是聰明的。可實際電腦比人聰明。人的腦袋無法記憶太多的東西。但是電腦行。人愛虛偽。電腦可不愛虛偽。默默的為你們貢獻。我們做為人。應該以事實為主,不要去想些歪理。看人家問的問題:人比電腦聰明嗎?
不是電腦是誰創造的。
答案很簡單。人沒電腦聰明。人雖然會創造它。但卻比不上它。如果人比電腦聰明了。那還要電腦做什麼?用腦袋嘛。

閱讀全文

與電腦人聰明到什麼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筆記本電腦連接wifi顯示沒有圖標 瀏覽:710
聯想電腦怎樣升級到Win10 瀏覽:501
小米3無線連接電腦 瀏覽:548
修圖什麼電腦 瀏覽:274
現在電腦硬碟格式 瀏覽:463
台式電腦有電容聲 瀏覽:147
有趣的手機軟體推薦 瀏覽:735
電腦上的日期文件 瀏覽:606
軟體下載在u盤可以在電腦用嗎 瀏覽:154
車載u盤能不能插在網吧電腦上 瀏覽:284
在電腦檢索中查東西按哪個鍵 瀏覽:837
台式電腦卡屏 瀏覽:72
電腦真三國無雙哪個版本最經典 瀏覽:534
win10自帶電腦游戲嗎 瀏覽:163
電腦什麼零件要1500以上 瀏覽:733
舊台式機換新電腦配置 瀏覽:510
電腦很卡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瀏覽:493
快否電腦版安裝 瀏覽:340
榮耀的電腦配置單 瀏覽:593
電腦桌面自由擺放位置怎麼設置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