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是怎樣的一種高科技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電腦的發明者是誰電腦有哪些功能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製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
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擬電子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以資料庫管理系統為基礎,輔助管理者提高決策水平,改善運營策略的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具體包括數據的採集、存儲、加工、分類、排序、檢索和發布等一系列工作。信息處理已成為當代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現代化管理的基礎。據統計,80%以上的計算機主要應用於信息管理,成為計算機應用的主導方向。信息管理已廣泛應用與辦公自動化、企事業計算機輔助管理與決策、情報檢索、圖書館里、電影電視動畫設計、會計電算化等各行各業。
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正在日益改變著傳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推動著社會的科學計算
科學計算是計算機最早的應用領域,是指利用計算機來完成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提出的數值計算問題。在現代科學技術工作中,科學計算的任務是大量的和復雜的。利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高、存儲容量大和連續運算的能力,可以解決人工無法完成的各種科學計算問題。例如,工程設計、地震預測、氣象預報、火箭發射等都需要由計算機承擔龐大而復雜的計算量。
過程式控制制
過程式控制制是利用計算機實時採集數據、分析數據,按最優值迅速地對控制對象進行自動調節或自動控制。採用計算機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動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時效性和准確性,從而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產量及合格率。因此,計算機過程式控制制已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電力等部門得到廣泛的應用。
輔助技術
計算機輔助技術包括CAD、CAM和CAI。
1、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簡稱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利用計算機系統輔助設計人員進行工程或產品設計,以實現最佳設計效果的一種技術。CAD技術已應用於飛機設計、船舶設計、建築設計、機械設計、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等。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可縮短設計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設計質量。
2、計算機輔助製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
計算機輔助製造是利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產品的加工控制過程,輸入的信息是零件的工藝路線和工程內容,輸出的信息是刀具的運動軌跡。將CAD和CAM技術集成,可以實現設計產品生產的自動化,這種技術被成為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有些國家已把CAD和計算機輔助製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計算機輔助測試(Computer Aided Test)及計算機輔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組成一個集成系統,使設計、製造、測試和管理有機地組成為一體,形成高度的自動化系統,因此產生了自動化生產線和「無人工廠」。
3、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系統進行課堂教學。教學課件可以用PowerPoint或Flash等製作。CAI不僅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逼真,能夠動態演示實驗原理或操作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現代化高質量人才提供了有效方法。
翻譯
1947年,美國數學家、工程師沃倫·韋弗與英國物理學家、工程師安德魯·布思提出了以計算機進行翻譯(簡稱「機譯」)的設想,機譯從此步入歷史舞台,並走過了一條曲折而漫長的發展道路。機譯被列為21世紀世界十大科技難題。與此同時,機譯技術也擁有巨大的應用需求。
機譯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語言間的隔閡,堪稱高科技造福人類之舉。但機譯的譯文質量長期以來一直是個問題,離理想目標仍相差甚遠。中國數學家、語言學家周海中教授認為,在人類尚未明了大腦是如何進行語言的模糊識別和邏輯判斷的情況下,機譯要想達到「信、達、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這一觀點恐怕道出了制約譯文質量的瓶頸所在。
多媒體應用
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有能力把文本、音頻、視頻、動畫、圖形和圖像等各種媒體綜合起來,構成一種全新的概念—「多媒體」(Multimedia)。在醫療、教育、商業、銀行、保險、行政管理、軍事、工業、廣播、交流和出版等領域中,多媒體的應用發展很快。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由一些獨立的和具備信息交換能力的計算機互聯構成,以實現資源共享的系統。計算機在網路方面的應用使人類之間的交流跨越了時間和空間障礙。計算機網路已成為人類建立信息社會的物質基礎,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和快捷,如在全國范圍內的銀行信用卡的使用,火車和飛機票系統的使用等。可以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路——Internet上進行瀏覽、檢索信息、收發電子郵件、閱讀書報、玩網路游戲、選購商品、參與眾多問題的討論、實現遠程醫療服務等。
⑵ 計算機的高科技應用有哪些
1.科學計算 在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等方面的數學計算問題稱為科學計算。計算機是為科學計算的需要發明的,科學計算的特點是計算量大、求解精確度高、結果可靠。利用計算機的高速性、大存儲量、連續運算能力,可以進行繁瑣而復雜、人工難以完成甚至根本無法完成的各種科學計算問題。例如建築設計中的計算;各種數學、物理問題的計算;氣象、水文預報中的數據計算;宇宙空間探索、人造衛星軌道的計算;對多種計算方案進行比較,選取最佳方案等。
2.數據處理數據處理又稱信息處理,是目前計算機應用的主要領域。據統計,在計算機的所有應用中,數據處理方面的應用約佔全部應用的75%以上。信息處理是指用計算機對各種形式的數據如文字、圖像、聲音等收集、存儲、加工、分析和傳輸的過程,常泛指非科學計算方面、以管理為主的所有應用。數據處理是現代管理的基礎,廣泛地應用於情報與圖書檢索、文字處理、企業管理、決策系統、辦公自動化等方面。數據處理的應用已全面深入到當今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3.過程式控制制過程式控制制也稱為實時控制,是指用計算機作為控制部件對單台設備或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其基本原理為:將實時採集的數據送入計算機內與控制模型進行比較,然後再由計算機反饋信息去調節及控制整個生產過程,使之按最優化方案進行。用計算機進行控制,可以大大提高自動化水平,減輕勞動強度,增強控制的准確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在工業生產的各個行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衛星、導彈發射等國防尖端技術領域,更是離不開計算機的實時控制。
4.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指用計算機幫助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設計工作。採用CAD可以使設計工作半自動化或自動化,不僅可以大大縮短設計周期,節省人力物力,而且能降低生產成本,達到最佳設計效果,保證產品質量。以飛機設計為例,過去從制定方案到畫出全套圖紙,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兩年半到三年時間才能完成,採用CAD之後,只需三個月就可以完成。當前,CAD已廣泛應用於機械、電子、建築、航空、服裝、化工等行業,成為計算機應用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⑶ 中國的高科技有哪些
1、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發射升空,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於2011年首批確定的五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
⑷ 電腦有哪些功能
電腦的功能包括網路功能、多媒體應用功能、翻譯功能、數值計算功能、自動控制功能、計算機輔助設計功能等。
一、網路功能
計算機在網路方面的應用使人類之間的交流跨越了時間和空間障礙。可以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路——Internet上進行瀏覽、檢索信息、收發電子郵件、閱讀書報、玩網路游戲、選購商品、參與眾多問題的討論、實現遠程醫療服務等。
二、多媒體應用功能
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有能力把文本、音頻、視頻、動畫、圖形和圖像等各種媒體綜合起來,構成一種全新的概念—「多媒體」(Multimedia)。在醫療、教育、商業、銀行、保險、行政管理、軍事、工業、廣播、交流和出版等領域中,多媒體的應用發展很快。
三、翻譯功能
機譯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語言間的隔閡,堪稱高科技造福人類之舉。1947年,美國數學家沃倫·韋弗與英國物理學家、工程師安德魯·布思提出了以計算機進行翻譯(簡稱「機譯」)的設想,機譯從此步入歷史舞台,並走過了一條曲折而漫長的發展道路。
四、數值計算功能
計算機廣泛地應用於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計算,這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基本方面,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如:人造衛星軌跡計算,導彈發射的各項參數的計算,房屋抗震強度的計算等。
五、自動控制功能
自動控制也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生產過程中,採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人們工作條件,節省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產成本等。
六、計算機輔助設計功能
(Computer AidedDesign,簡稱CAD)是藉助計算機進行設計的一項實用技術,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過程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不僅可以大大縮短設計周期,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降低生產成本,節省人力物力,而且對保證產品有重要作用。
⑸ 電腦 究竟是什麼高科技
電腦就是一個可以處理數據,處理應用程序的機器,與其他電子設備比起來,它有這很多的優點。
這個社會都越來越離不開這種高科技的玩意了~~·
⑹ 高科技電腦基礎知識講解
電腦作用很多,也是現代 社會 各界辦公的必備神器。在日常的工作跟學習中人們都離不開電腦。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電腦到底裡面裝了些什麼,今天呢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咱們常用的電腦。
一、電腦按種類可分為以下幾種:1,台式電腦。2,筆記本電腦。3,平板電腦。4,一體機電腦。
二、電腦有如下幾個部分組成:1,顯示器。2,主機。3,滑鼠。4,鍵盤。5,適配器。
三、電腦主機也有如下幾個部分組成:1,電源模組部分。2,驅動。3,硬碟(機械和固態)。4,顯卡。5,音效卡。6,內存條。7,CPU(中央處理器)。8,電源管理IC。9,南北極晶元。10,備用電池。11,軟體IC。12,網線介面處理IC。13,音頻處理IC。15,BGA插口。16,高清插口。17,各種電阻、電容、MOS管、三極體、排插槽、等等。
⑺ 電腦主板是不是高科技技術含量有多高
如果光說電腦主板上那些零零散散的部件,確實沒有多少高 科技 含量的東西,PCB板、電容電感、內存和顯卡插槽市場上都有成熟的供應鏈,單價也不高,即使是那些音頻晶元和網路晶元一抓也是一大把,唯一最有 科技 含量的晶元還是英特爾和AMD的晶元組,但是放到現在來看,這顆晶元更多的就像一顆主控,之前的高端功能都集成到CPU內部了。
但是因此就說主板沒有 科技 含量也是不對的,對於華碩、技嘉和微星這類主板廠商,高端產品甚至能賣到5000元以上,有人買自然是因為有值得買的技術,其中最主要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bios,主板bios可是影響著主板整體功能和穩定性的關鍵所在,雖說只有幾十mb的晶元,但是卻是考驗主板廠商實力的最直觀體現。華碩、微星都擁有上百人的bios研發團隊,bios更新也是非常及時的。
你可能看到一些二三線品牌主板在同樣的價格下主板配置可以做到很高,看似性價比高,但是它們設計的bios往往很難用,穩定性也不如一線廠商好,超頻設置也更為簡陋,這些都是一開始看不到的東西,也就是主板廠商之間的技術水平的差距。
此外,像主板廠商也會自行研發一些功能晶元,比如提高性能和節省功耗的管理晶元,華碩還有神光同步功能,這些都少不了晶元方面的研發,也同樣是體現技術水平差異的地方。
電腦主板的構造原理,線路板分層設計的優化設計,怎麼排布更加合理高效,這些方面算是高 科技 的一小部分。
而已經設計好的主板,製作焊接之類就是人工問題了。2003的時候,在廣東就有大量的農村作坊僱傭閑散勞動力製作主板和顯卡,也沒有什麼品牌,就是超級便宜。經常有裝不起電腦又懂點裝機知識的人去碰運氣,說實話,那個時候,每五六張主板或者顯卡就有一張有問題,而內存條更離譜,說是湊合都能用,可是幾乎每個都會容易讓電腦藍屏,大約20-30條內存里邊只有1條能通過完整的內存壞塊檢測……
當然,現在就完全不同了,從2016年吧,大約,從那邊小作坊過來的內存,幾乎每個都能通過檢測,由於質量過硬,就很多開始貼名牌的商標…賣高價……
唉,電子市場就被這樣毀了。
所以,主板,很一般……
電腦本身就是高 科技 而且還是兼容性很強的高 科技 ,只是這種高 科技 用的人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就會覺得也就那樣了。
電腦主板屬於高密度的集成電路板,一塊電腦主板裡面含有多種IC元件和控制晶元。電腦主板往往都是有好幾層的線路一般都在3-4層集成線路板有些高達7-8層,比一般的電器電路高級的多
電腦主板其實也是集成電路的一類。
技術含量其實類似於組裝。你就想像一下,主板上有很多大小的IC和器件。這些器件搭建在一起工作,就是主板製作的難點。但是相比晶元內部的難點,更上游的電子產品技術含量越高,越難。
電腦主板其實也是集成電路的一類。
技術含量其實類似於組裝。你就想像一下,主板上有很多大小的IC和器件。這些器件搭建在一起工作,就是主板製作的難點。但是相比晶元內部的難點,更上游的電子產品技術含量越高,越難。
電腦主板的技術含量在晶元以及各晶元之間的進程調度,比如內存,CPU,南北橋,現在流行散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