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連接 > 電腦cpu怎麼選擇

電腦cpu怎麼選擇

發布時間:2022-10-24 09:39:34

筆記本電腦處理器怎麼

建議你看需求買筆記本,先判斷自己需要做什麼用途。




上課,文檔編輯使用一般選擇低壓CPU,散熱好,續航時間長。




玩游戲,偏向畫圖,音視頻剪輯功能的,建議選擇i5/i7 10代,11代以上的標壓cpu。









Ⅱ 玩單機怎麼選CPU

CPU作為電腦的主要部件之一,擇一塊合適的CPU,對於電腦性能和選購其他配件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對於一些經常玩單機游戲的朋友,該怎麼選擇 cpu 呢?下面就讓我教大家玩單機的怎麼選擇CPU。

玩單機選CPU的 方法

明確自己的需求和預算,根據需求預算來選。如果只是用來看看電影,上上網,選的時候可以相對比較隨意。如果是為了玩游戲,則看玩的游戲類型,如果主玩網游,配i3以上級別的CPU,如果玩大型單機,最好配i5以上CPU。如果是用來設計等用途,可以考慮intel至強E系列。當然,玩游戲的話,後面還要考慮顯卡等因素,這個後面在選購其他配件時會提到。

工藝製程選新不選舊,這個主要是從性能和升級方面考慮。一般來說,每新出一代CPU,較上代各方面都有一定提升。有的甚至是質的提升。選購的CPU的原則之一就是盡量選新的,對其他電子產品也一樣。比如現在,一般選擇intel酷睿四代而不是三代。當然,這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上一代產品相當有性價比或者下代產品提升不大,也可以考慮上一代產品。對很多產品而言,新一代將採用全新的介面,要想後面升級換代,選新產品很有必要。像酷睿三代和酷睿四代分別就採用了LGA1155和LGA1150兩種不同的介面,不能兼容。

會不會超頻。為了增強CPU性能和 DIY 的需要。很多CPU都提供了超頻功能,就現階段而言,intel陣營方面,一般超頻CPU,都是酷睿i5以上,後面都會帶K,如i5 4670K,但也有特例,如奔騰G3258(奔騰20周年紀念版,目前唯一能超頻的奔騰CPU)。AMD陣營方面,一個是CPU後面帶K,如A10 5800K,X4 760K,再就是FX系列,幾乎全部支持超頻,如FX6300,FX8350。相對而言,能超頻的CPU價格相對較貴,對主板,內存,供電的要求更高。如果你不會超頻,不喜歡超頻,就要考慮有不有選擇超頻CPU的必要。

功耗和發熱量。同價位和同性能條件下,盡量選擇發熱量較小的CPU。曾經有大神算過一個高功耗CPU和低功耗CPU一年的電費對比,當然這是個笑話。CPU的功耗和發熱量確實需要考慮,因為功耗大確實會更耗電,發熱高也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當然,有時候也需要在性能和發熱量中間作一個選擇。就目前而言,同一等級的產品情況,AMD的CPU發熱量相對較高,超頻性能也更高。

是否需要帶核顯。對於intel陣營而言,除了伺服器級的至強E系列,現在基本上都是帶核顯的。可以忽略不計。對AMD陣營而言,APU都帶核顯,而且性能不弱,如A10 6800K的核顯性能相當於入門級獨顯GT630的性能。但其CPU性能不及不帶核顯FX6300,價格差不多。如果是要配獨立顯卡的朋友,當然是FX6300,而不是A10。

介面兼容性。這個主要針對需要升級CPU的朋友而言,每一代主板都有適用的CPU介面范圍。升級CPU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主板所能支持的最好的CPU。除了介面以外,還要考慮主板的晶元組。如H61主板,最高配到i5三代的CPU,配i7的話,可能發揮不了i7的性能。

支持的指令集。這個不是選購CPU考慮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有指令集的支持,CPU能更快更好的處理相應類型的應用。如奔騰和i3相比,就閹割掉了一部分指令集。



玩單機怎麼選CPU相關 文章 :

1. 玩大型游戲什麼cpu好

2. 組裝電腦如何選cpu

3. 玩游戲用什麼CPU好

4. 台式電腦怎麼選CPU

5. 單核cpu能玩什麼游戲

6. 什麼cpu玩游戲最好

Ⅲ 電腦怎麼挑選CPU

你還是自己去組裝一部比較好,像你這樣的新手,買品牌機,真心不建議,而且水也挺深的。更何況品牌主機的主板,都不怎麼樣,可擴展性能不怎麼好。

Ⅳ cpu如何選

1、根據需求買u,玩游戲選高主頻的,壓視頻選核心多的,辦公選節能的,掛機選靜音的。既不想玩游戲也不想壓視頻,更不想節能和靜音,那就選amd。

2、4.0GHz是指cpu主頻,4.0GHz代表它的最大速度,同架構下,主頻越高,性能越好,如果要給它進行量化的話,大致可以說3.6GHz以上的酷睿cpu在玩游戲方面就幾乎不存在瓶頸了。
3、移動版由於需要兼顧功耗,性能通常比桌面版的低不少,你可以簡單的認為,移動版i7=桌面版i5,移動版i5=桌面版i3,移動版i3=桌面版pentium G(當然,移動版也有不少很強力的U,但整體來說是遠遜於桌面版的)
現在有了桌面雲,提供的CPU超高的,可以滿足高配置電腦的需求
4、簡單的選擇標准:輕量級辦公一顆pentium G足矣,網游什麼的高頻率i3,大型單機游戲i5,極限性能i7,帶k的能超頻新手沒啥必要買,e3在i5和i7中間

5、你是打游戲還是工作站?打游戲少核心、高主頻;工作站,中等主頻,多核心;
6、強大的CPU一定適合工作站,但真的不適合打游戲;
7、PS和LR真的不需要太高的主頻,新版本下多核心可以有效提高LR的導入、導出速度;提高PS的對高像素圖片的處理速度,不用迷信高主頻;

Ⅳ 筆記本電腦CPU怎麼選,四核好,還是雙核好,主要看什麼,選什麼,四核一定比雙核好嗎

每個品牌的cpu選什麼系列比較合適?

英特爾的cpu從低端到高端分為「凌動(atom)」、「賽揚(celeron)」、「奔騰(pentium)」、「酷睿(core)」、「至強(xeon)」等系列,凌動、賽揚以及奔騰系列處理器性能相對來說孱弱,適合辦公和普通家用,至強系列則主要面向伺服器市場,所以酷睿系列是比較合適也是最主流的選擇。

從銳龍R7-3700X的名字裡面我們能了解到:

「銳龍」代表CPU的系列;

「R7」代表CPU在該系列的級別,R9大於R7大於R5大於R3。AMD銳龍的R3、5、7、9系列直接對標Intel Core(酷睿)的I3、5、7、9。

數字「3」是幾代銳龍標識,代表這是銳龍系列的第三代。

「700」代表SKU數值,同代CPU產品中,SKU數值越大,性能越高;

「X」是產品後綴,不同產品後綴意義不同。X後綴表示可超頻,U後綴表示超低功耗,G後綴表示集成Vega核心顯卡。

NO.3:怎樣選出合適的cpu型號

此處還是以Intel酷睿系列和AMD銳龍為例,來講一些挑選CPU型號的小妙招。

1、買新不買老:目前市場上在售英特爾的酷睿系列cpu產品以九代和八代為主,八代和九代的性能遠超過之前的1-7代(已經停產了),不要買老產品。而目前在售的銳龍主流是二代和三代,建議優先選擇3代。

2、買強不買弱:Intel酷睿系列的同代產品中,i9性能強於i7,i7強於i5,i5強於i3;不同代產品中,相同sku數字的產品,一般來說代數越高,性能越強 (如i7 9700k強於i7 8700k,i7 8700k也強於i7 7700k)。AMD銳龍系列的同代產品中,r9性能強於r7,r7強於r5,r5強於r3;不同代產品中,相同sku數字的產品,一般來說代數越高,性能越強(如r7 3700x強於r7 2700x)。

3、買好不買貴:銳龍cpu同等級別要比英特爾便宜。銳龍系列cpu多核心比英特爾有優勢。銳龍系列目前一共出了三代,第一代銳龍已經全面碾壓7代的酷睿系列,8代和9代酷睿現在和銳龍2代、3代相庭抗禮。

Ⅵ 裝機如何選擇匹配cpu主板

我們在自己組裝電腦要如何選擇與自己電腦匹配的CPU主板,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有關CPU怎麼樣匹配主板,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選擇CPU

CPU的選擇對於DIY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選好了 CPU才能選到一個適用的平台。

本人覺得購買電腦之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明確自己購買電腦的最主要用途和目的。總的原則是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求高端,因為CPU的升級換代實在是太快了,CPU這種東西是最不保值增值的,幾乎天天都在降價。

1. 辦公上網型

適合辦公打字用戶、不喜歡玩大型游戲的MM、老年人和一些開電腦打字復印店追求低成本的用戶。使用電腦的主要用途是上網和做一些簡單的辦公打字。這部份用戶一般不會維修,不追求高性能,要的是低價和喜歡安靜。

P4賽揚1.7—2.4G和AMD的Sempron2200+---2800+系列應該是這類用戶合適的選擇。畢竟發熱量低,安全又穩定嘛,成本也比較低。本人比較推薦賽楊4的2.0---2.4G,AMD的2600+和2800+,性價比較高。

2.學生用機

對於大多數學生不說,由於裝機資金較緊,又要追求高性能,還喜歡玩超頻。這部份用戶應把有限的資金主要花到CPU和顯卡上。賽揚D系列和AMD新閃龍系列具有良好的超頻能力和很高的性價比,是這部份用戶明智的選擇。在這個檔次,最好的選擇是賽楊D320、 AMD的新閃龍2600+、2800+。

3. 綜合型

大多數人使用電腦屬於綜合型的,既用於辦公上網,也用於看電影玩游戲。現在主流的CPU都能滿足方面要求。這類用戶對CPU的選擇主要看預算和主要用途。一般預算在5000---6000元的,選用賽楊D或AMD閃龍系列有利於整機性能的綜合平衡。預算在6000-----10000元的,選P4C 、E系列或AMD754介面的64位2800+--3000+ 或939介面的3000+---3200+,

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在用途上側重家庭影院、視頻處理的,選用P4系列比較適合;而側重遊戲性能的用戶,應該選擇AMD的CPU。在這個檔次,個人比較看好賽楊D320(2.4G)、P4 2.4C、 2.8---3.0C或E,AMD的閃龍2600+----2800+,64位754介面的2800+,64位939介面的3000+

4.游戲型

電腦娛樂游戲是絕大多數男生購買電腦的原動力,千萬不要騙自己,說什麼用來學習PS,什麼OFFICE,這其實都是假的^_^ 在用電腦的過程中你一定會潛移默化的熟悉掌握甚至於精通。這類用戶大多數對電腦都比較熟悉,追求的是高性能。對於資金不是很充足的游戲用戶,最好的選擇當然是AMD64位(754介面)的2800+了,其不足千元的價格和強勁的超頻能力吸引了不少年青人的視線。對於有充足資金的用戶當然是選擇939介面的3000+了或P4 EE了,一個字:爽;二個字:強、爽。值得注意的是,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又細分為高端的Athlon64FX和Athlon64兩種,前者採用0.13微米工藝製造(Sledgehammer核心),二級緩存高達1MB,性能自然更為出色,共有FX51、53和55三種,價格相當昂貴。後者針腳數雖然不變,但採用0.09微米工藝,只是頻率普遍略低。Athlon64的二級緩存一般為512KB,性能略低但價格還能被家庭用戶接受,是游戲玩家升級的首選CPU之一。

我們都知道,內存的多少對系統的速度有很大的影響,增加內存成為系統升級的首選,很多用戶都想為自己的愛機增加內存。內存容量當然是越大越好,但大部份人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啊!裝機需要多大的內存呢?下面介紹一個定量測量你的電腦需要多少內存的方法,以保證你愛機的內存達到夠用好用的標准,而且不產生不必要的浪費。

大家喜歡將CPU比作電腦的大腦或心臟,那麼電腦主板就可稱為電腦的神經系統。現在的CPU種類繁多,什麼370、423、462、478、774、775、939、940等等,對初次裝機的新手來說好似密碼一樣,其實它們是CPU的針腳介面類型;同一介面類型又分為不同的系列和頻率,如此繁多的CPU該如何與主板搭配呢?決定選用什麼平台,使用哪款CPU後,主板的選擇就是重中之重了。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不能買夠快的CPU和夠勁的顯卡,那麼最起碼也要有一塊使用穩定的主板,讓你不會經常碰到煩心的兼容性問題。

一、首先介紹IntelSocket478介面的P4、賽楊D、賽楊4CPU適用的主板

Socket478介面的P4、賽楊D、賽楊4是 Intel經典的CPU,但隨著925/915平台的逐步普及,這種介面的主板正在變成午後的太陽-----雖然還很熱,但畢竟是在走下坡路了。與其配套晶元組主要包括Intel的875P、865P/PE/G/GV、848P和845PE/GE,此外還有VIA推出的PT880/PT800等晶元組。G代表有內建繪圖晶元、V表示無法外接獨立圖形晶元或顯卡來加以升級、P象徵效能。

875P最大的特點是支持800MHz前端匯流排、雙通道內存技術和超線程技術,此外,875晶元組具備的PAT技術能夠優化信號在北橋和內存之間的傳輸效率,而且該功能能夠在各種外頻下工作,對提高系統效能有一定的幫助。875P晶元組的南橋通常選用ICH5R,支持2路SATA介面和2路PATA介面,還可以組建SATA RAID模式,此外還

支持8個USB2.0高速埠和CSA高速千兆網卡連接,而ICH5南橋則不具備組建RAID的功能。

與875P相比,865P/PE除了不提供對PAT技術的支持,其他方面則與875基本相同,南橋可以搭配ICH5R或ICH5,價格要便宜些。總體而言,875P、865P/PE還是目前裝機的主流產品,打算選購Socket478介面的P4與P4E的朋友可以考慮採用這三款晶元組的主板,其中865P/PE相對較便宜,價格在450---1400元都有。875P稍稍貴一些(大概比865P/PE貴150元左右)。

848P是繼875P、865P/PE主板之後發布的低端主板,它被Intel用來鎖定低端Socket478 P4與Socket478賽楊D,能夠很好的支持Prescott核心的P4E和賽楊D,除了不支持雙通道內存技術外,其他方面與865P/PE基本相同,價格更便宜,適合與賽楊4D搭配。

至於845PE,則是845系列的最後一個版本,主板廠商經過改良同樣提供了對賽楊D的支持,但是前端匯流排最高只能達到533MHz,僅支持單通道DDR266的內存,不過價格更有優勢,目前主要與C4進行搭配。

奔騰4(2.4G以上,800FSB) 賽楊D -----875P,865PE,865G,848P,PT800

奔騰4、C4-D(2G以上,533或者400FSB)-----848P,845PE,845E,PT800

奔騰4(2G以下)賽揚4 ----845E,845D,845GE,845G,845GV、845GL,P4X400,P4M266,P4X266E

二、支持775介面的主板

Socket 775又稱為Socket T,是目前應用於Intel LGA775封裝的CPU所對應的處理器插槽,能支持LGA775封裝的Pentium 45XX、Pentium 4 6XX系列、Celeron D等CPU。支持LGA775 P4的主板主要有Intel的915P/925X/875P/865P等晶元組,其中以925X/915P為主。

Intel將LGA775介面作為其未來CPU平台發展的方向,目前Intel的高端主板是925晶元組,它是接替前一代875P的產品。925晶元組可以細分為925X和925XE,前者只支持到800MHz前端匯流排而後者高達1066MHz。

先看看桌面平台中高端的925X晶元組。925X晶元組支持PCI ExpressX16顯示匯流排,雙向帶寬高達8GB/s,是以往單向帶寬僅為2GB/s的AGP8X顯示匯流排的4倍,雖然目前對3D加速的作用還不明顯,但為今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並提供了更廣泛的擴展空間。其次,925X支持雙通道的DDR2內存,頻率高達533MHz,同樣能夠提供8.5GB/s的匯流排帶寬來與前端匯流排匹配,此外,925X的南橋已經升級為ICH6R,支持更多的SATA介面和SATA RAID模式,最新的Intel High Definition Audio標准能夠實現高品質7.1聲道環繞輸出和192KHz的音頻采樣,8個USB2.0高速介面完全能夠滿足人們對數字多媒體生活的追求。

至於925XE晶元組,它主要將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正式提高到1066MHz,能與CPU建立高達8.5GB/s的快速通道,用來配合更高端的P4EE。

915晶元組則對內存的支持上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可以使用目前最熱門的DDR400內存,因此更適合家庭用戶使用。它包括

915G、915GV與915P晶元組, 915晶元組從規格來看幾乎與925X/XE相當,它們的區別僅體現在內存的優化方面,925X在內存方面增加了ECC校驗與降低內存延遲功能,在性能上比915P稍好些。在這三款915晶元組中,915P最適合渴望擁有當前硬體最高性能,未來2年內不用升級但價格又不會太高的家庭用戶。由於915G內置顯示輸出,並提供對DX9.0標準的支持,它能夠滿足一般家庭的游戲和多媒體需要,配775介面的新賽楊D比較合適;而GV則取消了外接顯卡的功能,一般不推薦作DIY裝機使用。

還有一些經過“變種”的875P和865P晶元組,這兩款Intel的主板晶元組原本只支持Socket478介面的P4,但經過改良後同樣也能支持LGA775介面的P4E。它的優點就是價格便宜,可以讓用戶在不升級顯卡的情況下輕松擁有LGA775介面的P4E,缺點則是穩定性問題值得考慮,同時升級空間也不大。

三、與AMD CPU搭配的常規主板

(一) K7平台:Socket462介面的Barton,Athlon XP,Athlon,Duron,Sempron

這種介面伴隨我們已經走過了多個年頭,那些我們熟悉的Athlon、AthlonXP和Duron、Sempron都採用了這種介面,即使在今天從兼容性和速度的角度上看,這類CPU仍然能夠給我們服務一到兩年而沒多大問題。其搭配的主板晶元主要有NForce 2全系列,KT880,KT600,KT400/A ,KT400,KM400,KT333,KM266

具體為:

Barton,Athlon XP,Athlon,Duron,Sempron ---NForce 2全系列,KT880,KT600,KT400/A

Duron ----KT400,KM400,KT333,KM266

(二)K8、K9平台

1、K8平台:AMD Socket754介面的Athlon64和Socket 754的新閃龍用主板

Socket 754介面的Athlon64的最大區別是只支持單通道內存技術,目前多採用0.13微米工藝進行生產,其中2800+、3000+和3200+採用的是二級緩存為512KB的Newcastle核心,雖然Socket754介面的Athlon 64從性能上看與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有少許差距,但價格上卻完全能被DIYer接受。

2、K9平台(非官方的稱呼):AMD Socket939介面Athlon64

Athlon64一共提供了Socket939、940、754三個介面。其中Socket939介面的的Athlon 64目前最熱門,其性能表現異常出色,具有64位處理功能且支持雙通道內存技術。

3、AMD面向伺服器的Socket940介面Athlon64

Socket940介面的Athlon64面世時間最長,其針腳數為940,雖然與Socket939相比只多了一根,但兩者介面並不兼容,這種CPU主要面向伺服器,並且價格高昂。

4、適合Socket939/754介面的nForce3/ nForce4和K8T800、K8T890晶元組主板

Athlon64將內存控制器集成到CPU內部後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中之一就是主板的北橋功能減少從而有機會與南橋進行合並,主板成本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其次,相同的主板晶元組能夠支持不同介面的CPU,

比如nVIDIA推出的nForce3晶元組既能支持Socket939也支持Socket754介面的Athlon64,是否支持雙通道技術完全交給CPU來負責。

在Athlon64平台中,我們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最近剛剛上市的nForce4晶元組,其最大的特點是提供了對PCI-E顯卡的支持,與Intel平台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nForce4主板晶元組細分為nForce4 Ultra、nForce4 SLI和nForce4三種,其中nForce4 Ultra支持1GHz的Hyper Transport匯流排與CPU實現更高速連接,並支持用戶通過改變匯流排頻率來超頻。支持Socket939的Athlon64。此外,還內建了千兆網路連接和硬體防火牆功能,支持多種功能的SATA RAID模式,USB2.0介面數提升到了10個。nForce4 SLI則在Ultra的基礎上多提供了兩個PCI-EX16介面,通過特殊的轉換來實現雙顯卡協同工作的SLI模式,進一步提高了顯卡的3D加速能力。nForce4 SLI可以支持Socket939的Athlon64。nForce4則只支持800MHz的Hyper Transport匯流排,而且不允許用戶通過改變此匯流排來超頻,因此只適合與Socket754的Athlon64進行搭配。

nForce3晶元組推出的時間要早一些,雖然其不支持PCI-E顯卡,但在速度和穩定性方面還是有著明顯的優勢,該晶元組細分為nForce3 150、nForce3 250、250Gb和250Ultra四種。nForce3 150屬於nForce3系列首作,它並不成功,上市不久就慘被淘汰,大家選購時要注意。

nForce3 250系列支持800MHz Hyper Transport匯流排;內建SATA控制器直接支持兩個SATA介面並保留兩個SATA MAC可供與外置PHY配合實現另兩個SATA。主板廠商主要用它來支持Socket754介面的Athlon64。

nForce3 250GB版本新增加了內建千兆乙太網MAC並具備硬體防火牆功能;提供的USB2.0介面數目提升到8個。主板廠商主要用它來支持Socket754/939介面的Athlon64和Socket 754的新閃龍。

nForce3 250Ultra在上述產品的基礎上再次改良,把Hyper transport匯流排速度提高到了1GHz。主板廠商主要用它來支持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

在AMD平台,除了nVIDIA以外,我們還有另一個選擇---—VIA。在支持Socket754/939 Athlon64方面,VIA主推K8T800、K8T800Pro和K8T890芯組。K8T800適合於754介面的K8平台;K8T800Pro能夠支持Socket939介面的Athlon64,而且在K8T800的800MHz Hyper transport匯流排的基礎上增加到1GB,價格與nVIDIA的同類產品基本相當。

K8T890是VIA第一款支持PCI Express的K8晶元組。分為三個型號: K8T890、K8T890PRO及K8M890。其中K8T890屬於標准版,支持Athlon 64/Sempron/Opteron處理器,支持1GHz的Hypertransport技術,提供一條PCI-EX16顯卡插槽,四條PCI-E×1插槽。

K8T890PRO支持Athlon 64/Sempron/Opteron處理器,支持1GHz的Hypertransport技術, DualGFX Express,北、南晶元同樣採用Ultra V-Link技術。 K8T890PRO晶元組採用最新的VT8251南橋,最大可以提供一條PCI CE X16顯卡插槽,1條兼容PCI-EX16顯卡的PCI CE X4插槽,二條PCI-E×1插槽,同時搭載Vinyl 音頻晶元和Velocity千兆乙太網卡。

K8M890屬於K8T890標准版的整合版本。其也支持Athlon 64/Sempron/Opteron處理器,支持1GHz的Hypertransport技術,與VT8237南橋搭配,提供一條PCI-E X16顯卡插槽、2條PCI-E X1插槽。其最大特點是整合了一款支持DX9的DeltaChrome IGP圖形核心,支持DuoView顯示技術,具有DVI/TV-out介面。

現在大部分的板子上都集成了音效卡、網卡,就算是比較高檔的板子也有。音效卡,我覺得用集成的就行,現在好一點兒的板子都可以支持到6.0或以上,不是專業用戶夠用了。集成的網卡有好用的,也有不好用的。筆者的華碩主板集成的網卡就很好用,與獨立網卡在速度上感覺不出什麼差別;而另一台磐正865PE晶元的主板集成的網卡,經測試下載速度比獨立網卡慢了一倍!!!這些細節都是選購主板時需要注意的。

至於集成顯卡,在高檔的板子上是不會出現的。如果希望游戲玩的爽,顯卡是一定要獨立的。集成顯卡的板子一般只適合初級用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選不能升級顯卡的GV系列小板,免得以後升級不便。

總的來說,選一塊好的板卡首先要看他的擴充性,具體說來AGP、PCI、USB、IDE、IEEE 1394等等。第二看做工,著重看他的北橋晶元組 電解容及供電線路和布局,還有全局的排列,各個跳線做工是否精細。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提供的質保。

Ⅶ 選cpu主要看什麼

中央處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縮寫,即CPU,CPU是電腦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麼大,幾十張紙那麼厚,但它卻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選 cpu 主要看什麼的內容,歡迎閱讀!

選cpu主要看什麼?

主要參考以下幾個因素:

看CPU的架構信息:

架構就是CPU廠商給屬於同一系列的CPU產品定的一個規范,簡單的理解就是每一代產品的架構都不同,架構越新肯定會越優秀,比如酷睿比奔騰好,奔騰比賽揚要好。

看主頻:

一般來說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

看緩存:

一般來說二級緩存越大越好,這也是為什麼賽揚系列的CPU主頻雖然比較高,但是在實際應中卻沒有奔騰系列要好的原因。

二級緩存對於英特爾的產品來說很重要,但二級緩存對於AMD來說就不像英特爾那麼重要,因為AMD除了有二級緩存之外還有三級緩存。

製作工藝:

現在很多都是28、22納米的CPU了,工藝當然是數字越小越好,在發熱和穩定性上都要強很多。

核心數:

核心數,當然核心越多越好,但是要考慮耗電量和發熱量的問題,核心數越大發熱量和耗電量也就越大。

當然不是核心數越大在實際使用當中就一定有更好的體驗,特別是現在游戲的設計中對於多核CPU的優化都不夠好,所以在玩游戲的時候只有一個CPU得到充分使用, 其它 的核心處於閑置狀態,所以玩游戲還是首選英特爾的CPU,因為在單核性能上英特爾比AMD要強,不過價格要貴許多。

相關 閱讀推薦 :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對稱多處理結構的簡稱,是指在一個計算機上匯集了一組處理器(多CPU),各CPU之間共享內存子系統以及匯流排結構。在這種技術的支持下,一個伺服器系統可以同時運行多個處理器,並共享內存和其他的主機資源。像雙至強,也就是所說的二路,這是在對稱處理器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至強MP可以支持到四路,AMD Opteron可以支持1-8路)。

也有少數是16路的。但是一般來講,SMP結構的機器可擴展性較差,很難做到100個以上多處理器,常規的一般是8個到16個,不過這對於多數的用戶來說已經夠用了。在高性能伺服器和工作站級主板架構中最為常見,像UNIX伺服器可支持最多256個CPU的系統。構建一套SMP系統的必要條件是:支持SMP的硬體包括主板和CPU;支持SMP的系統平台,再就是支持SMP的應用軟體。為了能夠使得SMP系統發揮高效的性能, 操作系統 必須支持SMP系統,如WINNT、LINUX、以及UNIX等等32位操作系統。

即能夠進行多任務和多線程處理。多任務是指操作系統能夠在同一時間讓不同的CPU完成不同的任務;多線程是指操作系統能夠使得不同的CPU並行的完成同一個任務。要組建SMP系統,對所選的CPU有很高的要求,首先、CPU內部必須內置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單元。

Intel 多處理規范的核心就是高級可編程中斷控制器(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APICs)的使用;再次,相同的產品型號,同樣類型的CPU核心,完全相同的運行頻率;最後,盡可能保持相同的產品序列編號,因為兩個生產批次的CPU作為雙處理器運行的時候,有可能會發生一顆CPU負擔過高,而另一顆負擔很少的情況,無法發揮最大性能,更糟糕的是可能導致 死機 。

看了選cpu主要看什麼 文章 內容的人還看:

1. 什麼cpu支持虛擬化

2. cpu虛擬化技術有什麼用

3. cpu虛擬化有什麼用

4. 什麼程序比較消耗cpu

5. 為什麼不能拿CPU速度來比較計算機的性能

6. 使用超線程提升處理器性能

7. CPU是如何在WINDOWS下處理多任務的

8. 用虛擬機玩游戲怎麼玩

9. 如何辨別筆記本的CPU

閱讀全文

與電腦cpu怎麼選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把電腦e盤設置成了桌面 瀏覽:316
電腦寄什麼好 瀏覽:606
電腦不能連接web的wifi 瀏覽:870
移除硬碟插電腦上找不到 瀏覽:593
新聞傳播需要電腦哪些軟體 瀏覽:342
電腦安裝系統後連不上wifi 瀏覽:658
電腦中毒重裝系統沒用 瀏覽:476
哪個軟體可以顯示電腦實時溫度 瀏覽:321
最新台式機電腦配置 瀏覽:723
蘋果更新軟體要原來的號碼驗證 瀏覽:183
手機里的軟體怎麼隱藏 瀏覽:942
神舟電腦散熱在哪裡 瀏覽:943
怎麼讓電腦發無線信號 瀏覽:783
電腦假死黑屏按什麼鍵恢復 瀏覽:976
cs15中文電腦安裝顯示內存 瀏覽:57
系統錯誤電腦 瀏覽:392
平頂山二手筆記本電腦 瀏覽:783
手機免費聽評書軟體 瀏覽:583
電腦中斷安裝後卡住了怎麼辦 瀏覽:253
筆記本電腦桌面小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