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連接 > 電腦的術語是什麼意思是

電腦的術語是什麼意思是

發布時間:2022-10-18 23:39:35

❶ 電腦術語!急需~~~~~~~~~~~

復制的。。。

電腦主板就可以稱為電腦的神經系統。主板是一種高科技、高工藝融為一體的集成產品,大家在攢機的時候難免有認知上的迷惑。所以先了解一些主板的基本知識對大家攢機是大有裨益的。 下面, 我就把主板常用的一些術語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

大家喜歡將CPU比作電腦的大腦或心臟,那麼電腦主板就可稱為電腦的神經系統。主板是一種高科技、高工藝融為一體的集成產品,大家在攢機的時候難免有認知上的迷惑。所以先了解一些主板的基本知識對大家攢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把主板常用的一些術語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電腦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是電腦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滿了各種插槽(可連接音效卡/顯卡/MODEM/等)、介面(可連接滑鼠/鍵盤等)、電子元件,它們都有自己的職責,並把各種周邊設備緊緊連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壞對電腦的總體指標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通常也稱為微處理器。它被人們稱為電腦的心臟。它實際上是一個電子元件,它的內部由幾百萬個晶體管組成的,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其工作原理為:控制單元把輸入的指令調動分配後,送到邏輯單元進行處理再形成數據,然後存儲到儲存器里,最後等著交給應用程序使用。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

CMOS:CMOS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它來保護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用戶對某些參數的設定。現在的廠商們把CMOS程序做到了BIOS晶元中,當開機時就可按特定鍵進入CMOS設置程序對系統進行設置。所以又被人們叫做BIOS設置。

晶元組(Chipset):是構成主板電路的核心。一定意義上講,它決定了主板的級別和檔次。它就是「南橋」和「北橋」的統稱,就是把以前復雜的電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幾顆晶元內的晶元組。

北橋:就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一塊晶元,負責與CPU的聯系並控制內存、AGP、PCI數據在北橋內部傳輸。

南橋:主板上的一塊晶元,主要負責I/O介面以及IDE設備的控制等。

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內存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CPU,AGP匯流排和內存。

ICH(I/O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PCI匯流排,IDE設備,I/O設備等。

FWH(firmware controller):固件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存放BIOS。

I/O晶元:在486以上檔次的主板,板上都有I/O控制電路。它負責提供串列、並行介面及軟盤驅動器控制介面。

PCB:也就是主板線路板它由幾層樹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內部採用銅箔走線。一般的PCB線路板分有四層,最上和最下的兩層是信號層,中間兩層是接地層和電源層,將接地和電源層放在中間,這樣便可容易地對信號線做出修正。而好的主板的線路板可達到六層,這是由於信號線必須相距足夠遠的距離,以防止電磁干擾,六層板可能有三個或四個信號層、一個接地層、以及一個或兩個電源層,以提供足夠的電力供應。

AT板型: 也就是「豎」型板設計,即短邊位於機箱後面板。它最初應用於IBM PC/AT機上。AT主板大小為13×12英寸。

Baby-AT板型: 隨著電子元件和控制晶元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應的推出了尺寸相對較小的Baby AT主板結構。Baby AT大小為13.5×8.5英寸。

ATX(AT eXternal)板型:是Intel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結構。它的布局是「橫」板設計,就象把Baby-AT板型放倒了過來,這樣做增加了主板引出埠的空間,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擴展功能。

Micro-ATX板型:是Intel公司在97年提出的主板結構,主要是通過減少PCI和ISA插槽的數量來縮小主板尺寸的。

AT電源:是由P8和P9兩組介面組成,每個介面分別有六個針腳,支持+5.0V,+12V,-5V,-12V電壓,它不支持+3.3V電壓。

ATX電源:ATX電源是ATX主板配套的電源,為此對它增加了一些新作用;一是增加了在關機狀態下能提供一組微電流(5V/100MA)供電。二是增加有3.3V低電壓輸出。

Slot 1:INTEL專為奔騰II而設計的一種CPU插座,它是一狹長的242針腳的插槽,提供更大的內部傳輸帶寬和CPU性能。

Socker 370:INETL為賽揚系列而設計的CPU插座,成本降低。支持VRM8.1規格,核心電壓2.0V左右。

Socker 370 II:INETL為Pentium III Coppermine和Celeron II設計的,支持VRM8.4規格,核心電壓1.6V左右。

Slot A:AMD公司為K7系列CPU定做的,外形與Slot 1差不多。

Socket A:AMD專用CPU插座,462針腳。

Socker 423:INTEL專用在第一代奔騰IV處理器的插座。

Socket 478:Willamette內核奔騰IV專用的CPU插座。

SIMM(Single-In-line-Menory-Moles):一種內存插槽,72線結構。

DIMM(Dual-Inline-Menory-Moles):一種內存插槽。168線結構。

SDRAM(Synchronous Burst RAM):同步突發內存。是168線、3.3V電壓、帶寬64bit、速度可達6ns。是雙存儲體結構,也就是有兩個儲存陣列,一個被CPU讀取數據的時候,另一個已經做好被讀取數據的准備,兩者相互自動切換,使得存取效率成倍提高。並且將RAM與CPU以相同時鍾頻率控制,使RAM與CPU外頻同步,取消等待時間,所以其傳輸速率比EDO DRAM快了13%。SDRAM採用了多體(Bank)存儲器結構和突發模式,能傳輸一整數據而不是一段數據。

DDR RAM(Double Data Rate):二倍數據速度。它的速度比SDRAM提高一倍,其核心建立在SDRAM的基礎上,但在速度和容量上有了提高。對比SDRAM,它使用了更多、更先進的同步電路。而且採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時鎖定迴路)提供一個數據濾波信號(DataStrobe signal)。當數據有效時,存儲控制器可使用這個數據濾波信號來精確定位數據,每16次輸出一次。DDR本質上不需要提高時鍾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讀出數據,因此,它的速度是標准SDRAM的兩倍。

RDRAM(Rambus DRAM):是美國RAMBUS公司在RAMBUSCHANNEL技術基礎上研製的一種存儲器。用於數據存儲的字長為16位,傳輸率極速指標為600MHz。以管道存儲結構支持交*存取同時執行四條指令。

Direct RDRAM:是RDRAM的擴展,它使用了同樣的RSL,但介面寬度達到16位,頻率達到800MHz,效率更高。單個傳輸率可達到1.6GB/s,兩個的傳輸率可達到3.2GB/s。

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就是檢查出錯誤的地方並予以糾正。

PC133:因為Intel P III支持133MHz外頻,需要有與其相適應的內存帶寬,所以就出現了PC133,它的時鍾頻率達到133MHz,數據傳輸率為1.066GB/S。

CACHE:就是緩存,它分為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它是為內存和CPU交換數據提供緩沖區的。只所以大部分主板上都有CACHE晶元或插槽,是因其與CPU之間的數據交換要比內存和CPU之間的數據交換快的多。

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一種磁碟驅動器的介面類型,也稱為ATA介面。是由Compag和Conner共同開發並由Western Digital公司生產的控制器介面,現已作為一種介面標准被廣泛的應用。它最多可連接兩個IDE介面設備,允許最大硬碟容量528兆,控制線和數據線合用一根40芯的扁平電纜與硬碟介面卡連接。數據傳輸率為3.3Mbps-8.33Mbps。

EIDE(Enhanced IDE增強性IDE):是Pentium以上主板必備的標准介面。主板上通常可提供兩個EIDE介面。在Pentium以上主板中,EDIE都集成在主板中。

RAID:一般稱為磁碟陣列,其最主要的用途有二個,一個就是資料備份(Mirroring),或稱資料保全,另一個用途就是加速存取(Stripping)。 一般常聽到RAID 1就是指備份這個功能,而RAID 0就是加速功能,RAID 0+1就是兩者兼具,用白話一點來說,指的就是備份與加速功能。

ULTRA DMA/66:是一種硬碟介面規范,它的突發數據傳輸率為66MB/S,而且它可以減少CPU工作負擔,有利於提高整體系統效率。

ATA100介面:就是擁有100MB/秒的介面傳輸率,使用80針介面電纜,其中有40根地線,可以避免數據收發時的電磁干擾的一種介面標准。ATA 100完全向下兼容傳統的IDE,包括PIO、ATA/33、ATA/66等。

PCI匯流排(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設備互連):屬於局部匯流排是由PCI集團推出的匯流排結構。它具有133MB/S的數據傳輸率及很強的帶負載能力,可支持10台外設,同時兼容ISA、EISA匯流排。

AGP插槽(Accel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圖形埠):它是為提高視頻帶寬而設計的匯流排結構。它將顯示卡與主板的晶元組直接相連,進行點對點傳輸。但是它並不是正規匯流排,因它只能和AGP顯卡相連,故不具通用和擴展性。其工作的頻率為66MHz,是PCI匯流排的一倍,並且可為視頻設備提供528MB/S的數據傳輸率。所以實際上就是PCI的超集。

AGP 1X/2X/4X:AGP 1X的匯流排傳輸率為266MB/s,工作頻率為66MHz,AGP 2X的匯流排傳輸率為532MB/s,工作頻率為133MHz,電壓為3.3V,AGP 4X的匯流排傳輸率為1.06GB/s,工作頻率為266MHz,電壓為1.5V。

AMR(Audio/Modem Riser聲音/數據機插卡):是一套開放的工業標准,它定義的擴展卡可同時支持聲音及Modem的功能。採用這樣的設計,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時解決聲音與Modem子系統目前在功能上的一些限制。

CNR(Commu-nicationNotwork Riser通訊網路插卡):是AMR的升級產品,從外觀上看,它比AMR稍長一些,而且兩著的針腳也不相同,所以兩者不兼容。CNR能連接專用的CNR-Modem還能使用專用的家庭電話網路(Home PNA),具有PC 2000即插即用功能,比AMR增加了對10/100MB區域網功能的支持。

ACR(Advanced Communication Riser高級通訊插卡):是CNR的升級產品,它可以提供區域網,寬頻網,無線網路和多聲道音效處理功能,而且與AMR兼容。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的意義是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它是由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公布的介面標准。SCSI最初的定義是通用並行的SCSI匯流排。SCSI匯流排自己並不直接和硬碟之類的設備通訊,而是通過控制器來和設備建立聯系。一個獨立的SCSI匯流排最多可以支持16個設備,通過SCSII D來進行控制。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它不是一種新的匯流排標准,而是電腦系統接駁外圍設備(如鍵盤、滑鼠、列印機等)的輸入/輸出介面標准。是由IBM、INTEL、NEC等著名廠商聯合制定的一種新型串列介面。它採用Daisy Chain方式進行連接。由兩根數據線,一根5V電源線及一根地線組成。數據傳輸率為12MB/s。

FDD:比IDE插槽稍短一點,專門用來插軟碟機。

並口:就是平常所說的列印口,其實它並不是只能接列印機和滑鼠,它還可以接MODEM,掃描儀等設備。

COM埠:一塊主板一般帶有兩個COM串列埠。通常用於連接滑鼠及通訊設備(如連接外置式MODEM進行數據通訊)等。

PS/2口:是一種滑鼠/鍵盤介面,一般說的圓口滑鼠就接在PS/2口上。

IRQ(INTERRUPTREQUEST):中斷請求。外設用來向計算機發出中斷請求信號。

ACPI電源介面:是Pentium以上主板特有的一種新功能。作用是在管理電腦內部各種部件時盡量做到節省能源。

AC\'97規范:由於音效卡越來越貴,CPU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所以Intel於1996年發布了AC97標准,它把音效卡中成本最高的DSP(數字信號處理器)給去掉了,而通過特別編寫驅動程序讓CPU來負責信號處理,它工作時需要佔用一部分CPU資源。

溫度檢測:CPU溫度過高會導致系統工作不穩定甚至死機,所以對CPU的檢測是很重要的,它會在CPU溫度超出安全范圍時發出警告檢測。溫度的探頭有兩種:一種集成在處理器之中,依*BIOS的支持;另一種是外置的,在主板上面可以見到,通常是一顆熱敏電阻。它們都是通過溫度的改變來改變自身的電阻值,讓溫度檢測電路探測到電阻的改變,從而改變溫度示數。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個人電腦,又稱微型計算機或微機。

NC: Network Computer,網路計算機。

MPC: 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多媒體個人電腦。

MMX: 是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體擴展)的縮寫,是第六代CPU晶元的重要特點。MMX技術是在CPU中加入了特地為視頻信號(Video Signal),音頻信號(Audio Signal)以及圖像處理(Graphical Manipulation)而設計的57條指令,因此,MMX CPU極大地提高了電腦的多媒體(如立體聲、視頻、三維動畫等)處理功能。

Intel Pentium 166MHz MMXTM: Intel Pentium是英特爾(Intel)公司生產的「奔騰」CPU。�意為「Registered」(注冊商標)。166MHz指CPU時鍾頻率,MHz即Mega Hertz的縮寫。MMXTM中的TM是「Trade Mark」的簡寫,意為「注冊商標」。

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所謂「對象」就是一個或一組數據以及處理這些數據的方法和過程的集合。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完全不同於傳統的面向過程程序設計,它大大地降低了軟體開發的難度,使編程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是當今電腦編程的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

28VGA: 28是指彩色顯示器上的黃光網點間距(點距),點距越小的顯示器,圖像就越細膩、越好,這是因為彩色屏幕上的每個像點都是由一組紅、綠、藍光匯聚而成的,由於在技術上三束光還不能100%地匯聚在一點上,因此會產生一種黃光網點的間隔,這種間隔越小,屏幕上顯示的圖像越清晰。VGA是Video Graphics Array(視頻圖形陣列)的縮寫。

FAT: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它的作用是記錄硬碟中有關文件如何被分散存儲在不同扇區的信息。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簡稱,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於1992年宣布了「能源之星」(Energy Star)計劃,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只要啟動電腦,過不了幾秒鍾就能見到屏幕上出現「能源之星」的標志。能源之星的目標是當電腦系統的各個部件不活動時自動進入低功耗狀態,當部件的能動性恢復(即當鍵盤、滑鼠等被使用)時,電腦系統自動回到完全清醒的狀態。對於符合能源之星規范的產品,EPA將發給能源之星標志「EPA POLLUTION PREVENTER」,意為「美國環境保護署認可的防污染的節能產品」。

IC卡:Intelligent Card,智能卡。

ATX:一種新的電腦機箱、主板、電源的結構規范。

IDE:集成電路設備或智能磁碟設備。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動態鏈接庫。

KB:Kilo Byte,KB表示千位元組。K=Kilo,構詞成分,表示「千;千米;公斤;公里」。B=Byte,意為「位元組」,是電腦中最小存貯單位(一個位元組可以存貯一個英文字母,每兩個位元組可以存放一個漢字)。

MB:Mega Byte,MB表示兆位元組。M=Mega,構詞成分,表示「兆;百萬」。

GB:Giga Byte,GB表示千兆位元組。G=Giga,構詞成分,表示千兆;十億」。

CAI:Computer-Asisted Instruction或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將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最受歡迎的教學手段。

CAD:Computer-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7年推出有關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ISO 9000系列國際標准,於1994年又發布了經過修訂的標准。其中,構成ISO 9000系列標準的主要標准分別是:1.ISO 9000-1:19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准—第一部分:選擇和使用指南》。2.ISO 9001:1994《質量體系—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3.ISO 9002:1994《質量體系—最終檢驗和試驗的質量保證模式》。

3DS或3D Studio: Three Dimension Studio,三維攝影室。是美國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套多功能三維動畫軟體,集實體造型、靜態著色和動畫創作於一體,極大地普及了三維造型技術。它能夠與AutoCAD進行圖形信息交換,利用掃描儀輸入圖形,通過VGA與電視轉換介面將動畫輸出至電視或錄像帶。

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又稱投入3D,由空軍模擬飛行裝置演變而來,基本上是利用左、右視覺空間交替變換顯示圖像的原理產生立體效果,實際上已超出圖像處理的范疇,是綜合光、聲、圖像的計算機生成環境,人們能夠像在實際生活中那樣對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互動式操作,虛擬現實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元識別)的縮寫,是指將文字材料通過掃描儀輸入作為計算機圖像文件,通過軟體識別為中文或英文內碼,然後進行文字處理。由於手寫體的隨意性太大,目前OCR主要限於印刷文字的識別。目前代表中文OCR識別准確率最高水平的是清華文通公司出品的TH-OCR NT for Windows。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它是為解決眾多的外部設備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問題而出現的。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設備製造商。

Microsoft OEM: 微軟OEM產品。它是指預安裝在微機上的軟體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98、Windows NT、WorkStation、Windows3.X、MS-DOS。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統。它廣泛地應用於各行各業,國內最有名的管理信息系統有「王特MIS」、「雅奇MIS」、「Quick MIS」。

PNP: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它是Window98的一個重要技術特性。所謂即插即用是指將符合PNP標準的PC插卡等外圍設備安裝到電腦時,操作系統自動設定系統結構的技術。這就是說,當用戶安裝新的硬體時,不必再設置任何跳線器開關,也不必用軟體配置中斷請求(IRQ)、內存地址或直接存儲器存取(DMA)通道,Windows98會向應用程序通知硬體設備的新變化,並會自動協調IRQ、內存地址和DMA通道之間的沖突。

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對象連接與嵌入,簡稱OLE技術。OLE不僅是桌面應用程序集成,而且還定義和實現了一種允許應用程序作為軟體「對象」(數據集合和操作數據的函數)彼此進行「連接」的機制,這種連接機制和協議稱為部件對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簡稱COM。OLE可以用來創建復合文檔,復合文檔包含了創建於不同源應用程序,有著不同類型的數據,因此它可以把文字、聲音、圖像、表格等組合在一起。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樂器數字介面。它是多媒體的基本術語之一,MIDI文件是用電子樂器如:電子琴、吉它、薩克斯等演奏並錄制下來的,它能在大多數的多媒體計算機聲音卡上播放,即使不去創建自己的MIDI文件,也可以使用現有的MIDI文件,作為多媒體演示的背景音樂。MIDI文件儲存的只是對聲音的描述,依靠聲音卡的合成器(FM或者波形表)來產生人們想聽的真實聲音。

MPEG:是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縮寫,意即「運動圖像專家組」,它是多媒體計算機中的一種活動圖像及其伴音的壓縮編碼標准,即人們通常所說的MPEG標准。它包括三部分:MPEG音頻、MPEG視頻、和MPEG系統。

❷ 請問有關電腦配置的術語有哪些,都有什麼含義

比較多哦,看不看得完?

1394介面
1394介面,全稱IEEE 1394介面,也稱火線介面(Firewire),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計算機,通信以及家庭數字娛樂的高速低成本的數字介面。IEEE 1394介面最早是由美國蘋果公司開發的Firewire用於網路互聯,後由IEEE標准化組織進行標准化而形成現行標准。

3D Sound
3D即數字混響、數字錄音和數字製作。3D SOUND是指採用數碼技術進行混響、錄音和製作,用以保證能夠充分發揮多媒體音響的3D環繞立體聲技術。 全面採用帶有3D SOUND立體聲的音效卡,將家電的技術引入高科技的計算機領域,使筆記本聲音表現更加逼真。

AC Adapter
即AC適配器。AC是Alternating Current,的縮寫,即交流電。按照規律性的時間間隔改變其流動方向的電流。AC適配器用來將外部交流電的電壓轉化為IT設備中工作所需的額定電壓以供應設備電力需要。

ACPI
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1997年由INTEL/MICROSOFT/TOSHIBA提出的新型電源管理規范,意圖是讓系統而不是BIOS來全面控制電源管理,使系統更加省電。 其特點主要有:提供立刻開機功能,即開機後可立即恢復到上次關機時的狀態,光碟機、軟碟機和硬碟在未使用時會自動關掉電源,使用時再打開;支持在開電狀態下既插即拔,隨時更換功能。 ACPI主要支持三種節電方式,1、(suspend即掛起)顯示屏自動斷電;只是主機通電。這時敲任意鍵即可恢復原來狀態。2、(save to ram 或suspend to ram 即掛起到內存)系統把當前信息儲存在內存中,只有內存等幾個關鍵部件通電,這時計算機處在高度節電狀態,按任意鍵後,計算機從內存中讀取信息很快恢復到原來狀態。3、(save to disk或suspend to disk即掛起到硬碟)計算機自動關機,關機前將當前數據存儲在硬碟上,用戶下次按開關鍵開機時計算機將無須啟動系統,直接從硬碟讀取數據,恢復原來狀態。

AGP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的縮寫,即「加速圖形埠」,是英特爾開發的新一代局部圖形匯流排技術。AGP技術的兩個核心內容是:一、使用PC的主內存作為顯存的擴展延伸,這樣就大大增加了顯存的潛在容量;二、使用更高的匯流排頻率66MHz、133HZ甚至266MHz,極大地提高數據傳輸率。AGP匯流排是一種專用的顯示匯流排,並且將顯示卡從POI:上獨立出去,使得PCI音效卡、SCSI設備、網路設備、I/S設備等的工作效率隨之得到提高。從AGP中受益最大的是以3D游戲為主的一些3D程序。 其發展已經經歷了AGP 1×,AGP 2×,AGP 4×,AGP 8×幾個階段。

All-In-One
即全內置設計。1997年開始流行的一種新的筆記本設計標准,軟盤、硬碟、光碟機、數據機等部件均可同時內置在A4紙張大小的超薄主機結構中,不需抽換或外接,功能齊全直逼台式機型。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重,維護升級不是很方便,若有一個配件有問題可能要整台送修。

BB,本本
這是筆記本電腦愛好者對筆記本電腦的愛稱。

BIOS
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PC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在計算機開機後微處理器啟動計算機使用的一種程序。它還負責管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與外設之間的數據傳輸。

筆記本電腦電池
目前一般筆記本電腦電池使用約2-4小時,若長時間使用可選擇具有省電功能設計或准備備份電池,即可有效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電池可分為鎳鎘(NI-Cd)電池、鎳氫(Ni-Mh)電池、鋰(Li)電池,Ni-Cd 有嚴重的記憶效應,Ni-Mh電池改善很多,而Li電池則沒有記憶效應。目前市面上常見筆記本電腦型號多採用智能型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可正確顯示電池剩餘容量,連續使用時間也比較持久。

筆記本電腦內存
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內存與台式機的內存是不一樣的,價位上也比台式機要高一些,有些機型的筆記本電腦機器內已經有On Board RAM用來滿足用戶擴充內存的需要,一般機器上有一個到兩個的插槽。有些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內存是專用的,所以價位上會比通用的SDRAM內存高很多,所以購買時要問清楚經銷商。
筆記本電腦顯示器
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目前絕大部分是TFT-LCD,以解析度作為主要技術指標來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

VGA:英文全稱是Video Graphics Array,這種屏幕現在一般在本本裡面已經絕跡了,是很古老的本本使用的屏幕,支持最大像素為640×480,但現在仍有一些小的便攜設備還在 使用這種屏幕。

SVGA:全稱Super Video Graphics Array,屬於VGA屏幕的替代品,最大支持800×600像素,屏幕大小為12.1英寸,現在仍有部分本本還在使用。

XGA:全稱Extended Graphics Array,現在最常見的本本屏幕,80%以上的本本採用這種屏幕,支持最大1024×768像素,屏幕大小有10.4英寸、11.3英寸、12.1英寸、13.3英寸和14.1英寸。其升級版本為SXGA,即Super XGA,支持最大1400×1050像素。

UVGA:全稱Ultra Video Graphics Array,也有被稱作UXGA(Ultra Extended Graphics Arry),這種屏幕應用在15英寸的屏幕的本本上,支持最大1600×1200像素,價格也是比較昂貴。

WXGA:全稱Wide Extended Graphics Array,按16:10比例的加寬本本屏幕,適合於DVD影片的長寬比,所以看DVD時不會有圖象變形或兩邊圖象顯示不出來的問題,這種屏幕支持1280×800和1680×1050兩種像素的15.4英寸的屏幕,現在大多數寬屏幕的本本採用這種屏幕。

筆記本電腦硬碟
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硬碟是2.5英寸,而台式機為3.5英寸,價格上也比台式機高一些。由於應用程序越來越龐大,硬碟容量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因此在選購機器時,硬碟的容量應有一個擴展的考慮。硬碟是筆記本電腦最脆弱、最易壞的部件,平時使用中要格外注意防震防摔,多做備份。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硬碟來說,不但要求其容量大,還要求其體積小。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普遍採用了磁阻磁頭(MR)技術或擴展磁阻磁頭(MRX)技術,MR磁頭以極高的密度記錄數據,從而增加了磁碟容量、提高數據吞吐率,同時還能減少磁頭數目和磁碟空間,提高磁碟的可靠性和抗干擾、震動性能。

但是筆記本硬碟的性能目前跟台式機硬碟的性能差距仍然是巨大的,在台式機硬碟已經達到7200轉的主流轉速時,筆記本硬碟仍然是只有4200轉的主流轉速,硬碟成為了絕大多數的筆記本的性能瓶頸。為了追求更加的輕薄,已經有1.8英寸的筆記本硬碟出現了,東芝的Portege R100正是採用了這種硬碟才實現了極限的輕薄,但是1.8寸硬碟的性能更加慘不忍睹。

筆記本電腦主板
筆記本電腦的主板與台式機不同,筆記本電腦採用All-in-One設計, 只有一塊主板,集中安裝了CPU、顯示控制器、軟硬碟控制器、輸入輸出控制器等一系列部件。它與筆記本專用CPU一起,通過高性能散熱技術,保證筆記本電腦的正常運轉。

Bluetooth
即藍牙技術,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遵循IEEE 802.x標准,最大傳輸速度為1Mb/s,傳輸距離為10米,使用增益天線可擴大為100米。利用藍牙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和行動電話手機等移動通信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能夠成功地簡化以上這些設備與Internet之間的通信,從而使這些現代通信設備與網際網路之間的數據傳輸變得更加迅速高效,為無線通信拓寬道路。

BNC
區域網中同軸電纜介面,但只有在10M網中才用,現100M網只用RJ45介面。目前絕大多數區域網都是使用RJ45介面,BNC極少被使用。

BTO
Build To Order,即產品按照客戶訂單生產,按照用戶的需求製作。這是由Intel領頭的一個大規模的計劃,這種攜帶型系統通常允許系統集成商根據客戶的要求,加入處理器、內存和硬碟以實現按需求生產,可以升級,可以定製,並且以後還將過渡到機型外殼和顏色也自由選擇。整款機器將是完全在Intel構架上組裝完成,使用Intel的Mobile移動處理器、使用Intel的晶元組主板。

Cache
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與主內存間的一種容量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由於CPU的速度遠高於主內存,CPU直接從內存中存取數據要等待一定時間周期,Cache中保存著CPU剛用過或循環使用的一部分數據,當CPU再次使用該部分數據時可從Cache中直接調用,這樣就減少了CPU的等待時間,提高了系統的效率。Cache又分為一級Cache(L1 Cache)和二級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現在也都集成在CPU內部,常見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CardBus
一種32位個人計算機卡的工業標准匯流排。它允許用戶通過32位介面使用FastEtherent和高速SCSI及圖像捕捉等技術。Cardbus可使32位PCI設備包裝成16位PC卡形式,以插進PC卡插槽。Cardbus在33MHz匯流排上達到132M/s的傳輸速率。16位PC卡介面提供的modem和10MbDsLAN連接不能適應快速乙太網技術。Cardbus插槽使用3.3V技術,以提高筆記本電池的使用壽命。

CD-ROM/CD-R/CD-RW
CD-ROM是只讀光碟是一種能夠存儲大量數據的外部存儲媒體,一張壓縮光碟的直徑大約是4.5英寸,1/8英寸厚,能容納約660兆位元組的數據。所有的CD-ROM盤都是用一張母盤壓制而成,然後封裝到聚碳酸酯的保護外殼里。記錄在母盤上的數據呈螺旋狀,由中心向外散開,磁碟表面有許許多多微小的坑,那就是記錄的數字信息。讀CD-ROM上的數據時,是利用激光束掃描光碟,根據激光在小坑上的反射變化得到數字信息。CD-ROM驅動器的速率以「X倍速」表示,其速率的標准有2倍速,4倍速,8倍速等,目前可達到52倍速。但CD-ROM已經趨於淘汰,逐漸被DVD-ROM所代替。

CD-R即可寫入式CD光碟,可以對其進行寫入操作,但不能擦寫已寫入的內容;CD-RW則既可以寫入,又可以擦寫,但可擦寫的次數是有限的。對CD-RW進行寫入和擦寫操作需要使用CD-RW驅動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CD刻錄機。刻錄機也可以寫入CD-R碟片。

CDMA無線上網卡
CDMA是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技術的縮寫,是近年來在數字移動通信進程中出現的一種先進的無線擴頻通信技術。CDMA無線上網卡類似於GPRS無線上網卡,採用PC卡介面,可以插入筆記本電腦實現無線Internet接入。在一般環境下最快的可達153K,幾乎是GPRS速度的四倍。雖然CDMA 1X比GPRS快了數倍,但目前由於國內CDMA 1X網路尚不是很成熟,往往達不到這個速度。

Centrino Mobile Technology
即迅馳移動技術。2003年1月9日,英特爾正式宣布即將推出的無線移動計算技術的品牌名稱:迅馳移動計算技術。這一全新品牌代表了英特爾為筆記本電腦提供的最佳技術,基於全新移動處理器微架構和無線連接功能,並在電池壽命、輕薄外形和移動性能方面具有增強特性。

迅馳並非是一款CPU,而是一整套的技術,包括三大組成部分:
一個微處理器:代號Banias,沒有採用傳統的P-3,P-4的標記,而是直接被稱為Pentium-M,主頻從1.3GHz起,目前最高的為1.7GHz。
與P-M處理器配套的Intel I855晶元組
Intel Pro/Wireless LAN無線網卡

以上三者欠缺或修改了任何一項都不能被稱為迅馳筆記本。迅馳品牌是英特爾首次將一系列技術用一個名字來命名。

觸摸屏
為了操作方便,人們用觸摸屏代替滑鼠或鍵盤,根據手指觸摸的圖標或菜單位置來定位選擇信息輸入。觸摸屏由觸摸檢測部件和觸摸屏控制器組成;觸摸檢測部件安裝在顯示器屏幕前面,用於檢測用戶觸摸位置,接受後送觸摸屏控制器,然後把接受的信息送主機。目前,在高級PDA(如PALM和PPC)上,已經幾乎全部使用觸摸屏作為顯示和輸入設備,在少部分DV和DC上,也可以找到觸摸屏的身影。

COMBO光碟機
COMBO是結合體的意思,COMBO光碟機是結合了CD-ROM,CD-R,CD-RW,DVD-ROM等多種功能的新型光碟機,目前在中高端筆記本電腦中常見這種光碟機。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是電腦中的核心,中央處理器在計算機的功能就如同人的大腦。在筆記本電腦內部產生熱量的大戶,除了硬碟之外就是CPU了,而使用低電壓工作的CPU所產生的熱量比較少,計算機也比較穩定,所以雖然都同為Pentium IV的CPU,但台式機與筆記本電腦所用的中央處理器是不同的。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是低電壓的CPU。有些高檔機型使用的是專為筆記本電腦設計的Pentium-M中央處理器。

CPU主頻
處理器主頻以每秒處理器周期可運行的百萬次計算。通常,帶有較高MHz或GHz的處理器能夠提高電腦運行創新、娛樂、通信和生產力應用的性能。但主頻只是影響系統整體性能的一個方面,並非越高的主頻就一定帶來越高的機器整體性能。

DC 電源
直流電,即使用各類電池為數碼設備供電。

讀卡器
讀卡器是一種專用設備。有插槽可以插入存儲卡,有埠可以聯接到計算機。把適合的存儲卡插入插槽,埠與計算機相連並安裝所需的驅動程序之後,計算機就把存儲卡當作一個可移動存儲器,從而可以通過讀卡器讀寫存儲卡。讀卡器分為專用讀卡器和復合型讀卡器,專用讀卡器只能讀寫某種特定存儲卡,而復合型讀卡器可以讀寫多種存儲卡。目前,已經有8合一的讀卡器。

DVD光碟機
指讀取DVD光碟的設備。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七倍,可以存儲133分鍾電影,包含七個杜比數字化環繞音軌。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 目前的DVD光碟機多採用EIDE介面,能像CD-ROM光碟機一樣連接到IDE1或IDE2口上。

Enhanced Port Replicator II/III
增強型埠轉接器II/III。一種介面設備,使到許多外設的一點連接成為可能,並提供附加的埠和插槽。

解析度
解析度是指構成一個圖像的像素[Pixels]總數。對於顯示設備,如電腦顯示器,PDA的LCD顯示屏,我們以X*Y的格式表示其顯示解析度,1024*768即表示顯示設備的長邊上有1024個像素,而寬邊上有768個像素,總像素數為1024*768。以640* 480為例,即將整個屏幕分為640個水平點乘以480個垂直點。若以800 * 600來看,可將整屏分為800個水平點乘以600個垂直點。由上例可知解析度愈高,我們可看到的圖像愈細膩。

Fn-esse
可讓你將筆記本電腦的某項功能賦予熱鍵的東芝實用程序。目前其他廠商也都有類似的程序。

Function Keys
功能鍵。標有F1到F12的鍵,用於通知計算機執行某項功能。如一般的,F1鍵用於打開應用程序中的幫助文件。

GPRS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是一個無線通信標准,其傳輸速率為115Kbps;而目前的全球通(GSM)系統的傳輸速率僅為9.6Kbps。GPRS是專門為了在更大地區內發送數據而設計的。目前一些專門為筆記本電腦設計的GPRS無線上網卡可以使得筆記本電腦具有在只要有GSM手機信號的地方都能實現Internet接入的功能。

光軟互換機型
「光軟互換」是光碟機和軟碟機是可以互換使用的,用機器上的同一個插槽,

光軟外掛機型
「光軟外掛」是光碟機和軟碟機均通過介面和機器相連,使用時均須外接。

Hot dock/undock
熱插/拔。在計算機的電源為開啟狀態時連接或斷開一個設備。

Hotkey
熱鍵。筆記本電腦上最常見的熱鍵組合即Fn鍵加其他鍵(能夠與Fn進行組合使用的鍵多被用特殊顏色標記,並以圖示或文字顯示其功能在鍵帽上)的組合,可被用來設定系統參數,如揚聲器音量。

Hotspot
即無線熱點,是指在公共場所提供無線區域網(Wi Fi)接入Internet服務的地點。這類地點多數是咖啡館、機場、商務酒店、高等院校、大型展覽會館等。這些熱點有的是收費的提供無線寬頻接入服務,有的則是免費的。在無線熱點覆蓋的地區,用戶可以通過使用裝有內置或外置無線網卡的筆記本電腦和PDA,來實現對Internet的接入。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英特爾SpeedStep技術使您能夠在您的筆記本電腦上定製高性能計算。當筆記本電腦連接到AC輸出口時,移動式電腦能夠運行最為復雜的商業和 互聯網應用,同時速度可以達到台式機系統的水平。當採用電池供電時,處理器頻率將自動降低(通過改變匯流排速率),同時能耗也相應降低,從而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延長電池壽命。手動設置能夠使您在採用電池時將頻率調整到最高。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即增強型英特爾SpeedStep技術,是SpeedStep技術的升級版本,能夠根據處理器需要在兩種性能模式之間實時進行電壓和頻率的動態切換。這主要是通過切換系統匯流排比率、內核工作電壓以及核心處理器的速度而無需重新設置系統實現的。

IrDA
IrDA是一種利用紅外線進行通信的點對點通信的技術。這個無線協議是由紅外線數據標准協會制訂的無線協議(紅外線數據標准協會成立於1993年)。IrDA也經歷了一段不短的發展時間,傳輸速率已經從開始時候的FIR的4Mbps上升為現在最新的VFIR的16Mbps。接收角度也由傳統的30度擴展到了120度。

擴展塢/擴展底座
一些輕薄機型的特有裝備,可以安裝在機器底部,用以擴展因小巧的體積而缺失的各類介面以及軟碟機,光碟機等。

LAN & WAN
區域網(LAN)是分布於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的用以連接工作站和個人計算機的計算機網路。它使用戶能夠相互通信、共享數據或訪問設備,如激光列印機等。當幾個LAN通過電話線或無線電波連接在一起時,就成為我們熟知的廣域網(WAN)。支持LAN的新興無線網路標準是 IEEE 802.11a ,其數據傳輸速率可達到54Mbps,另一標准IEEE802.11b的數據速率可達到11Mbps。 802.11a能夠同時支持更多無線用戶和增強的移動多媒體應用,如數據流視頻。此外,802.11a標准在無阻塞的5GHz頻帶上運行,從而減少了與無繩電話之間的干擾。

藍色快車
IBM筆記本電腦的服務品牌,是高質量快速度IT服務的代表。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中文多稱「液晶平面顯示器」或「液晶顯示器」。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電時排列變得有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說簡單點就是讓液晶如閘門般地阻隔或讓光線穿透。常見的液晶顯示器按物理結構分為四種:

(1)扭曲向列型(TN-Twisted Nematic);
(2)超扭曲向列型(STN-Super TN);
(3)雙層超扭曲向列型(DSTN-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
(4)薄膜晶體管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

而目前市面上的LCD液晶顯示器主要有兩類:DSTN(al-scan twisted nematic,雙掃描交錯液晶顯示)和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體管顯示),也就是被動矩陣(無源矩陣)和主動矩陣(有源矩陣)兩種。

LPT口
列印口,一般列印機用LTP1口,列印介面模式可在BIOS下調動,有EPP,ECP等模式。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列印機採用了USB介面,LPT口已經逐漸被淘汰。

Memory Stick
即記憶棒,是索尼公司單獨研發的新一代移動存儲介質,體積為50mm×21.5mm×2.8 mm,凈重4克,使用10針介面。索尼公司的全線產品,包括大屏幕特麗瓏彩電、VAIO筆記本、CLIE掌上電腦、Net Walkman、DC、DV等,幾乎都配備了記憶棒插槽。記憶棒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普通的藍條,簡稱「藍棒」;另一種是具備版權保護功能(即使用了MagicGate版權保護技術)的白條,簡稱「白棒」,一般用於索尼公司的數碼隨身聽。

Memory Stick Duo
Memory Stick Duo存儲卡體積比傳統的記憶棒更小,是專為小型攜帶型裝置設計的產品,每張卡的重量僅2克。Memory Stick Duo的尺寸為20×31×1.6毫米,其長度只有傳統Memory Stick的60%左右,體積為其33%左右。

Memory Stick Pro
Memory Stick的升級版本,突破了128MB的容量限制,且不向下兼容Memory Stick。

OLED
OLED 全名叫做有機發光二極體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與 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產品。國外又有稱 OLED 為有機電激光顯示 (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OLED的特性是自己發光,不像 TFT LCD 需要背光,因此可視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電壓需求低且省電效率高,加上反應快、重量輕、厚度薄,構造簡單,成本低等,被視為 21世紀最具前途的產品之一。

PCI
英特爾開發的外設組件互連(PCI)是一個本地匯流排標准。匯流排是用於傳輸往返(輸入/輸出)於計算機和外設間的數據的通道。大多數電腦通常都採用32位PCI匯流排,主頻為33MHz,吞吐率可達到133MBps。

PCMCIA
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個人計算機存儲卡協會又稱PC card。有Type I、Type II Typelll三種標准,分別規定了所用PC卡的尺寸及相應的電路等。在擴展卡標准出台前,許多外設都是專用的,不能與其他廠家產品互換。因而我們需要一種通用的擴展方案,以便對計算機的擴展能力標准化,PCMCIA應運而生。它規定了內存卡的物理設計方案、計算機插槽設計方案、電器介面及相關軟體,並一直推動現在被稱為「PC」卡的標准。PC卡現已應用於多種場合,包括幾種類型的RAM內存、預編程ROM卡、Modem卡、音效卡、軟盤控制器、硬碟控制器、CDROM和SCSI控制器、全球定位系統(GPS)、數據採集卡等。目前有三種PC卡標准:TYPE I 、II、III,TYPE I 最薄,厚3.3mm,TYPE III最厚,為10.3mm,TYPE I以前幾乎是在內存中應用,但現在Modem和其他設備也開始用TYPE I標准。TYPE II是當今主流的一種標准,用於大多數設備。TYPE III主要用於硬碟驅動器。

Pixels
即像素,是構成一個圖像的最小顯示單元。

RJ11介面
標準的電話線介面。

RJ45介面
區域網中雙絞線介面,是目前區域網中最常用的網卡介面。

S/PDIF
S/PDIF(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索尼和飛利浦數字介面的英文縮寫)是由SONY公司與PHILIPS公司聯合制定的一種數字音頻輸出介面。廣泛應用在CD,音效卡及家用電器等方面。其主要作用就是改善CD音質,給我們更純正的聽覺效果。

S/PDIF有輸入與輸出兩種埠,其中輸入介面比較少見。在一些強調多媒體性能的筆記本電腦上,一般配有一個S/PDIF輸出埠。通過這個埠,配合以支持S/PDIF音效的播放軟體(如PowerDVD),可以獲得更加真實震撼的的聲音輸出效果。

S-Video
一種視頻輸出介面,即S端子。實際上是一種五芯介面,由兩路視頻亮度信號、兩路視頻色度信號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線共五條芯線組成(實際上還有與其配套的亮度、色度分離器)。採用S端子的亮度和色度分離輸出可以提高畫面質量,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將其稱為「高清晰度輸出」的緣故。

TCP
TCP是指主板自動散熱技術,可根據CPU工作的快慢來自動調節散熱,滿足主板散熱的特殊需要。 電腦性能越好,對散熱的要求就越高。散熱技術是實現奔騰筆記本電腦的關鍵技術,1994年東芝宣布了世界第一台採用TCP技術的奔騰筆記本電腦T4900。TCP是指主板自動散熱技術,可根據CPU工作的快慢來自動調節散熱的需要。東芝公司還發明了一種新的散熱方法--冷板方法,比大多數PC廠商使用的方法散熱效率提高6.5倍,1995年5月第一次將冷板方法用於Portege650。目前,東芝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所以東芝最新推出的Satellite系列全內置結構筆記本電腦,既沒有增加重量,同時也很好地延長了筆記本電腦的使用壽命。

Touch PAD
即觸摸板,是筆記本電腦上的標准配置。由一塊能夠感應手指運行軌跡的壓感板和兩個按鈕組成,兩個按鈕相當於標准滑鼠的左右鍵。觸摸板的是沒有機械磨損,控制精度也不錯,使用起來很方便,初學者很容易上手。

Track Point
指點桿,是由IBM發明的,目前常見於IBM和Toshiba的筆記本電腦中,它有一個小按鈕位於鍵盤的G、B、H三鍵之間,在空白鍵下方還有兩個大按鈕,其中小按鈕能夠感應手指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並由此來控制滑鼠的移動軌跡,而大按鈕相當於標准滑鼠的左右鍵。

TV-OUT
即TV信號直接輸出介面。TV輸出(TV out)是一種相對新的多媒體功能,它使PC用戶能夠在家用電視機而不是顯示器上顯示PC的內容。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列匯流排。但這不是一種新型的匯流排標准,而是電腦系統接駁外圍設備(如鍵盤、滑鼠、列印機等)的輸入/輸出介面標准。USB使用一個四針的插頭作為標准插頭,採用菊花鏈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設連接起來。

USB介面廣泛應用於連接各種電腦外設,是當今個人電腦的必配的介面之一。第一代的USB 1.0/1.1的最大傳輸速率為12Mbps,而第二代的USB 2.0的最大傳輸速率高達480Mbps。USB 1.0/1.1與USB 2.0的介面是相互兼容的。

❸ 電腦術語有什麼

可以下載個魯大師或者是驅動精靈,之後可以看下主要的電腦配置術語(紅色方框內的名稱都可以算作是術語)。

以下簡單介紹下主要的內容:

1、cpu: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目前主流的為P4,性能好,在速度上占優勢,對需要安裝較復雜的應用軟體的用戶來說,雖然價格高也值得考慮;目前不少廠商使用台式機的P4處理器代替P4—M以減輕成本,P3處理器的筆記本已處於清理存貨階段,價格較低,對於處理普通文檔,編輯報表等已足夠;另外在低端市場里較便宜的則是Celeron處理器。

2、顯示屏幕:液晶顯示器是筆記本電腦中最為昂貴的一個部件。屏幕的大小主流為14.1英寸,也有15英寸的,如果用戶經常出差的話,建議選擇一些超薄、超輕型筆記本,屏幕在12寸~13寸,如果用戶是坐辦公室,不妨選擇大一點,這樣看起來比較舒適。
3、內存:雖然128MB已是很夠用了,但是如果加裝到256MB,跑WinXP就比較順了,目前內存均以ddr為主流。
4、硬碟容量:目前筆記本的容量基本都在10GB以上,而主流機型則搭配20GB或是30GB不等。但如果有多媒體檔案要儲存,就要選擇盡量大容量的硬碟。
5、軟碟機:全內置型筆記本軟碟機在電腦裡面;但在某些超薄型機種里,沒有軟碟機或是外接式的,最好選擇USB介面,即插即用,不用時就不連接,既可以節省空間,又不影響使用。
6、光碟驅動器:目前流行搭配DVD-ROM,甚至加CD-RW(可刻錄)。從使用和經濟的角度,選擇CD-ROM就可以了。要注意光碟機讀盤的穩定性、讀盤聲音、讀盤時的糾錯能力、光碟機速度等。
7、電池和電源適配器:盡可能選購鋰電池,而對於電源適配器AC Adapter,在選購時要應該注意在長時間工作以後,如果溫度太高就不正常。
8、網路功能:近來的新款筆記本電腦,把網路功能列為標配了:包括56K數據機(modem),以及10/100M的乙太網網卡。如果是選購的,建議加裝,因為 modem上網對筆記本電腦來說還是很方便的,而網卡可以方便的連上區域網,或者是internet。
9、擴充性:應充分考慮產品的擴充性能和可升級性。使用最頻繁的USB介面,有多個較好用,可以很輕易地接上數字相機、掃描儀、滑鼠等各種外設。
10、是否預裝操作系統:沒有預裝操作系統,就是所說的「裸機」。這樣對系統的穩定性有一定影響。
11、品牌:買筆記本電腦最好不要只求便宜,或規格高。品牌保證在購買筆記本電腦時是有意義的,因為一般品牌形象好的公司,通常會在技術及維修服務上有較大的投資,並反應在產品的價格上。此外,在軟體以及整體應用的搭配、說明文件、配件等也會較為用心。

❹ 關於計算機的術語

在學習Windows 7的操作系統的過程中,會碰到一系列電腦的術語,如下:
滑鼠指針:用手握住滑鼠在滑鼠墊上輕輕滑動,你會發現屏幕上有一個箭頭也跟著移動,這個箭頭就叫滑鼠指針。
單擊: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滑鼠左鍵,馬上松開,叫做單擊滑鼠。
右鍵的單擊操作:我們說的單擊滑鼠或單擊,一般指單擊滑鼠左鍵,其實右鍵也可以有單擊操作。單擊滑鼠右鍵是用中指快速按一下滑鼠右鍵,馬上松開。
雙擊:用食指快速地按兩下滑鼠左鍵,馬上松開,可聽見兩聲連貫的咔嚓聲,這個動作注意掌握好節奏,按鍵動作自然連貫,叫做雙擊。
拖拽和拖動:把滑鼠指針移到要拖動的目標上,按住左鍵不放,並移動滑鼠到其它位置,最後松開滑鼠,目標就會被移到當前滑鼠指針所在的位置。
組合鍵:在操作電腦時我們不僅可以按下各種功能鍵,還可以把幾個鍵同時按下,以實現某種功能,叫做組合鍵。
桌面:我們成功啟動Windows 7後,會出現Windows 7的桌面。我們把文件和文具都放在電腦台的檯面上,在Windows 7操作系統中,你也可以把應用程序、文件夾和文檔的圖標放在桌面上面,所有的操作都在桌面上完成。
窗口:在Windows 7中,無論用哪種方法啟動,每個應用程序的執行都要打開一個窗口。所謂窗口,就是顯示屏幕上的一個框,一塊矩形區域。Windows 7窗口中包含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地址欄、搜索欄、導航窗格、細節窗格、正文窗口和邊框等幾個元素。
對話框:Windows 7具有非常友好的用戶交互界面,對話框是專門為人機交互而設計的小型窗口,是運用程序操縱電腦的另一種必須掌握的手段。它的大小是不可調節的。
菜單:菜單是應用程序的操作命令集,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分為幾個菜單組。Windows 7的菜單分為下拉菜單和彈出式菜單兩種。
任務欄:任務欄是桌面工作區下麵包括【開始】按鈕的長條。從左到右,分為【開始】按鈕,快速啟動區、應用程序按鈕區、通知區和【顯示桌面】按鈕。
分區:硬碟分區實質上是對硬碟的一種格式化,然後才能使用硬碟保存各種信息。創建分區時,就已經設置好了硬碟的各項物理參數,指定了硬碟主引導記錄(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簡稱為MBR)和引導記錄備份的存放位置。而對於文件系統以及其他操作系統管理硬碟所需要的信息則是通過之後的高級格式化,即Format命令來實現。 其實完全可以只創建一個分區使用全部或部分的硬碟空間。但不論劃分了多少個分區,也不論使用的是SCSI硬碟還是IDE硬碟,必須把硬碟的主分區設定為活動分區,才能夠通過硬碟啟動系統。

❺ 電腦中的一些基本術語都有什麼啊 都是什麼意思

電腦是模塊化標准設計的

顯卡就是處理圖形顯示的那個模塊。插在主板上,連接顯示器

音效卡是管聲音的,插主板上,連接音箱耳機
網卡是管網路的,插主板上,連接網
鍵盤滑鼠是管輸入的,也插主板上,管輸入

把機箱打開就能看到

有些電腦不用插顯卡音效卡網卡是因為都集成在主板里了

顯卡,音效卡等都是按照符合一定的標准做的

有標準的介面

這樣,不一樣的卡可以用在同一塊板上,一塊卡也可以用在不同的主板上

網卡音效卡現在一般都是PCI的

顯卡有AGP的,PCI-E的。

❻ 計算機術語CPI是什麼

cpi是滑鼠的解析度,是選擇一款滑鼠的主要依據之一。一款滑鼠性能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就在於其滑鼠內部的解碼裝置所能辨認的每英寸長度內的點數,也就是一般人們所說的解析度,單位是DPI或CPI。其意思是指滑鼠移動中,每移動一英寸能准確定位的最大信息數。解析度是衡量滑鼠移動精確度的標准,分為硬體解析度和軟體解析度,硬體解析度反映滑鼠的實際能力,而軟體解析度是通過軟體來模擬出一定的效果。dpi是dots per inch的縮寫,意思是每英寸的像素數,這是目前最常見的解析度單位。cpi是count per inch的縮寫,這是由滑鼠核心晶元生產廠商安捷倫定義的標准,意思是每英寸的采樣率。dpi和cpi都可以用來表示滑鼠的解析度,但是dpi反應的是個靜態指標,用在列印機或掃描儀上顯得更為合適。由於滑鼠移動是個動態的過程,用cpi來表示滑鼠的解析度更為恰當。

❼ 電腦有那些常用語那些常用語包含什麼意思

選購筆記本電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CPU: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目前主流的為P4,性能好,在速度上占優勢,對需要安裝較復雜的應用軟體的用戶來說,雖然價格高也值得考慮;目前不少廠商使用台式機的P4處理器代替P4—M以減輕成本,P3處理器的筆記本已處於清理存貨階段,價格較低,對於處理普通文檔,編輯報表等已足夠;另外在低端市場里較便宜的則是Celeron處理器。

2、顯示屏幕:液晶顯示器是筆記本電腦中最為昂貴的一個部件。屏幕的大小主流為14.1英寸,也有15英寸的,如果用戶經常出差的話,建議選擇一些超薄、超輕型筆記本,屏幕在12寸~13寸,如果用戶是坐辦公室,不妨選擇大一點,這樣看起來比較舒適。

3、內存:雖然128MB已是很夠用了,但是如果加裝到256MB,跑WinXP就比較順了,目前內存均以DDR為主流。

4、硬碟容量:目前筆記本的容量基本都在10GB以上,而主流機型則搭配20GB或是30GB不等。但如果有多媒體檔案要儲存,就要選擇盡量大容量的硬碟。

5、軟碟機:全內置型筆記本軟碟機在電腦裡面;但在某些超薄型機種里,沒有軟碟機或是外接式的,最好選擇USB介面,即插即用,不用時就不連接,既可以節省空間,又不影響使用。

6、光碟驅動器:目前流行搭配DVD-ROM,甚至加CD-RW(可刻錄)。從使用和經濟的角度,選擇CD-ROM就可以了。要注意光碟機讀盤的穩定性、讀盤聲音、讀盤時的糾錯能力、光碟機速度等。

電池和電源適配器:盡可能選購鋰電池,而對於電源適配器AC Adapter,在選購時要應該注意在長時間工作以後,如果溫度太高就不正常。

8、網路功能:近來的新款筆記本電腦,把網路功能列為標配了:包括56K數據機(modem),以及10/100M的乙太網網卡。如果是選購的,建議加裝,因為 modem上網對筆記本電腦來說還是很方便的,而網卡可以方便的連上區域網,或者是internet。

9、擴充性:應充分考慮產品的擴充性能和可升級性。使用最頻繁的USB介面,有多個較好用,可以很輕易地接上數字相機、掃描儀、滑鼠等各種外設。

10、是否預裝操作系統:沒有預裝操作系統,就是所說的「裸機」。這樣對系統的穩定性有一定影響。

11、品牌:買筆記本電腦最好不要只求便宜,或規格高。品牌保證在購買筆記本電腦時是有意義的,因為一般品牌形象好的公司,通常會在技術及維修服務上有較大的投資,並反應在產品的價格上。此外,在軟體以及整體應用的搭配、說明文件、配件等也會較為用心。

在詢問價格的同時,還應關注保修及日後升級服務的內容。尤其是保修服務方面,有些公司提供一年,有些公司則是三年的保修服務;有些公司設有快速維修中心,有些則沒有;而保修期間的維修、更換零件是否收費各品牌也不盡相同。

❽ 電腦上的專業術語什麼意思

電腦上的專業術語-----是指電腦用的名詞用語,專指電腦

❾ 電腦術語中的PC是什麼意思啊

電腦術語中的PC是個人電腦的意思。


PC(personalcomputer),個人計算機一詞源自於1981年IBM的第一部桌上型計算機型號PC,在此之前有Apple II的個人用計算機。

個人計算機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是一種能獨立運行,完成特定功能的設備。

硬體系統:是指計算機的物理設備如電源、主板、CPU、內存、硬碟等。

l軟體系統: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而設計的程序,軟體系統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指的是主要用於控制和管理計算機資源的程序,如操作系統、編譯系統等。應用軟體指各種可以運行在操作系統中的程序,如游戲軟體、工作軟體等。

個人計算機不需要共享其他計算機的處理、磁碟和列印機等資源也可以獨立工作。從台式機(或稱台式計算機、桌面電腦)、筆記本電腦到上網本和平板電腦以及超級本等都屬於個人計算機的范疇。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的普及,絕大多數人可能已經更青睞那種觸動手指即可完成的辦公娛樂方式。最近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有不少「專家」認為在不久的某一天里傳統PC會被更為便攜的手機和平板所替代。

❿ 電腦術語有哪些

內存類型
SDRAM:SDRAM,即Synchronous 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曾經是PC電腦上最為廣泛應用的一種內存類型,即便在今天SDRAM仍舊還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既然是「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那就代表著它的工作速度是與系統匯流排速度同步的。SDRAM內存又分為PC66、PC100、PC133等不同規格,而規格後面的數字就代表著該內存最大所能正常工作系統匯流排速度,比如PC100,那就說明此內存可以在系統匯流排為100MHz的電腦中同步工作。
與系統匯流排速度同步,也就是與系統時鍾同步,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周期,減少數據存儲時間。同步還使存儲控制器知道在哪一個時鍾脈沖期由數據請求使用,因此數據可在脈沖上升期便開始傳輸。SDRAM採用3.3伏工作電壓,168Pin的DIMM介面,帶寬為64位。SDRAM不僅應用在內存上,在顯存上也較為常見。

DDR SDRAM:嚴格的說DDR應該叫DDR SDRAM,人們習慣稱為DDR,部分初學者也常看到DDR SDRAM,就認為是SDRAM。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縮寫,是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的意思。DDR內存是在SDRAM內存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仍然沿用SDRAM生產體系,因此對於內存廠商而言,只需對製造普通SDRAM的設備稍加改進,即可實現DDR內存的生產,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SDRAM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只傳輸一次數據,它是在時鍾的上升期進行數據傳輸;而DDR內存則是一個時鍾周期內傳輸兩次次數據,它能夠在時鍾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傳輸一次數據,因此稱為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DDR內存可以在與SDRAM相同的匯流排頻率下達到更高的數據傳輸率。

與SDRAM相比:DDR運用了更先進的同步電路,使指定地址、數據的輸送和輸出主要步驟既獨立執行,又保持與CPU完全同步;DDR使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時鎖定迴路提供一個數據濾波信號)技術,當數據有效時,存儲控制器可使用這個數據濾波信號來精確定位數據,每16次輸出一次,並重新同步來自不同存儲器模塊的數據。DDL本質上不需要提高時鍾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讀出數據,因而其速度是標准SDRA的兩倍。

從外形體積上DDR與SDRAM相比差別並不大,他們具有同樣的尺寸和同樣的針腳距離。但DDR為184針腳,比SDRAM多出了16個針腳,主要包含了新的控制、時鍾、電源和接地等信號。DDR內存採用的是支持2.5V電壓的SSTL2標准,而不是SDRAM使用的3.3V電壓的LVTTL標准。

DDR2的詳解

RDRAM:RDRAM(Rambus DRAM)是美國的RAMBUS公司開發的一種內存。與DDR和SDRAM不同,它採用了串列的數據傳輸模式。在推出時,因為其徹底改變了內存的傳輸模式,無法保證與原有的製造工藝相兼容,而且內存廠商要生產RDRAM還必須要迦納一定專利費用,再加上其本身製造成本,就導致了RDRAM從一問世就高昂的價格讓普通用戶無法接收。而同時期的DDR則能以較低的價格,不錯的性能,逐漸成為主流,雖然RDRAM曾受到英特爾公司的大力支持,但始終沒有成為主流。

RDRAM的數據存儲位寬是16位,遠低於DDR和SDRAM的64位。但在頻率方面則遠遠高於二者,可以達到400MHz乃至更高。同樣也是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傳輸兩次次數據,能夠在時鍾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傳輸一次數據,內存帶寬能達到1.6Gbyte/s。

普通的DRAM行緩沖器的信息在寫回存儲器後便不再保留,而RDRAM則具有繼續保持這一信息的特性,於是在進行存儲器訪問時,如行緩沖器中已經有目標數據,則可利用,因而實現了高速訪問。另外其可把數據集中起來以分組的形式傳送,所以只要最初用24個時鍾,以後便可每1時鍾讀出1個位元組。一次訪問所能讀出的數據長度可以達到256位元組。
處理器系列型號

CPU廠商會給屬於同一系列的CPU產品定一個系列型號,而系列型號則是用於區分CPU性能的重要標識。英特爾公司的主要CPU系列型號有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 4、Pentium-m、Pentium XXX(如Pentium530)、Celeron、Celeron II、Celeron D、Xeon等等。而AMD公司則有K5、K6、K6-2、Duron、Athlon XP、Sempron 、Athlon 64等等。

處理器核心

核心(Die)又稱為內核,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元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硅以一定的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匯流排介面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為了便於CPU設計、生產、銷售的管理,CPU製造商會對各種CPU核心給出相應的代號,這也就是所謂的CPU核心類型。

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會有不同的核心類型(例如Pentium 4的Northwood,Willamette以及K6-2的CXT和K6-2+的ST-50等等),甚至同一種核心都會有不同版本的類型(例如Northwood核心就分為B0和C1等版本),核心版本的變更是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錯誤,並提升一定的性能,而這些變化普通消費者是很少去注意的。每一種核心類型都有其相應的製造工藝(例如0.25um、0.18um、0.13um以及0.09um等)、核心面積(這是決定CPU成本的關鍵因素,成本與核心面積基本上成正比)、核心電壓、電流大小、晶體管數量、各級緩存的大小、主頻范圍、流水線架構和支持的指令集(這兩點是決定CPU實際性能和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功耗和發熱量的大小、封裝方式(例如S.E.P、PGA、FC-PGA、FC-PGA2等等)、介面類型(例如Socket 370,Socket A,Socket 478,Socket T,Slot 1、Socket 940等等)、前端匯流排頻率(FSB)等等。因此,核心類型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CPU的工作性能。

一般說來,新的核心類型往往比老的核心類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頻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 1.8A 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 1.8GHz性能要高),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新核心類型剛推出時,由於技術不完善或新的架構和製造工藝不成熟等原因,可能會導致新的核心類型的性能反而還不如老的核心類型的性能。例如,早期Willamette核心Socket 423介面的Pentium 4的實際性能不如Socket 370介面的Tualatin核心的Pentium III和賽揚,現在的低頻Prescott核心Pentium 4的實際性能不如同頻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等等,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CPU製造商對新核心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新核心的中後期產品的性能必然會超越老核心產品。

CPU核心的發展方向是更低的電壓、更低的功耗、更先進的製造工藝、集成更多的晶體管、更小的核心面積(這會降低CPU的生產成本從而最終會降低CPU的銷售價格)、更先進的流水線架構和更多的指令集、更高的前端匯流排頻率、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集成內存控制器等等)以及雙核心和多核心(也就是1個CPU內部有2個或更多個核心)等。CPU核心的進步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有意義的就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性能更強的CPU。
前端匯流排頻率

匯流排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匯流排的種類很多,前端匯流排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計算機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由CPU和北橋晶元共同決定的。

北橋晶元負責聯系內存、顯卡等數據吞吐量最大的部件,並和南橋晶元連接。CPU就是通過前端匯流排(FSB)連接到北橋晶元,進而通過北橋晶元和內存、顯卡交換數據。前端匯流排是CPU和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匯流排的數據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匯流排,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最高到1066MHz。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北橋晶元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晶元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目前的主流產品均採用這些技術。
擴展插槽是主板上用於固定擴展卡並將其連接到系統匯流排上的插槽,也叫擴展槽、擴充插槽。擴展槽是一種添加或增強電腦特性及功能的方法。例如,不滿意主板整合顯卡的性能,可以添加獨立顯卡以增強顯示性能;不滿意板載音效卡的音質,可以添加獨立音效卡以增強音效;不支持USB2.0或IEEE1394的主板可以通過添加相應的USB2.0擴展卡或IEEE1394擴展卡以獲得該功能等等。

目前擴展插槽的種類主要有ISA,PCI,AGP,CNR,AMR,ACR和比較少見的WI-FI,VXB,以及筆記本電腦專用的PCMCIA等等。歷史上出現過,早已經被淘汰掉的還有MCA插槽,EISA插槽以及VESA插槽等等。未來的主流擴展插槽是PCI Express插槽。

PCI插槽是基於PCI局部匯流排(Pedpherd Component Interconnect,周邊元件擴展介面)的擴展插槽,其顏色一般為乳白色,位於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其位寬為32位或64位,工作頻率為33MHz,最大數據傳輸率為133MB/sec(32位)和266MB/sec(64位)。可插接顯卡、音效卡、網卡、內置Modem、內置ADSL Modem、USB2.0卡、IEEE1394卡、IDE介面卡、RAID卡、電視卡、視頻採集卡以及其它種類繁多的擴展卡。PCI插槽是主板的主要擴展插槽,通過插接不同的擴展卡可以獲得目前電腦能實現的幾乎所有功能,是名副其實的「萬用」擴展插槽。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在PCI匯流排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針對圖形顯示方面進行優化,專門用於圖形顯示卡。AGP標准也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從最初的AGP 1.0、AGP2.0 ,發展到現在的AGP 3.0,如果按倍速來區分的話,主要經歷了AGP 1X、AGP 2X、AGP 4X、AGP PRO,目前最新片版本就是AGP 3.0,即AGP 8X。AGP 8X的傳輸速率可達到2.1GB/s,是AGP 4X傳輸速度的兩倍。AGP插槽通常都是棕色(以上三種介面用不同顏色區分的目的就是為了便於用戶識別),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它不與PCI、ISA插槽處於同一水平位置,而是內進一些,這使得PCI、ISA卡不可能插得進去當然AGP插槽結構也與PCI、ISA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插錯的
PCI-Express是最新的匯流排和介面標准,它原來的名稱為「3GIO」,是由Intel提出的,很明顯Intel的意思是它代表著下一代I/O介面標准。交由PCI-SIG(PCI特殊興趣組織)認證發布後才改名為「PCI-Express」。這個新標准將全面取代現行的PCI和AGP,最終實現匯流排標準的統一。它的主要優勢就是數據傳輸速率高,目前最高可達到10GB/s以上,而且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PCI Express也有多種規格,從PCI Express 1X到PCI Express 16X,能滿足現在和將來一定時間內出現的低速設備和高速設備的需求。能支持PCI Express的主要是Intel的i915和i925系列晶元組。當然要實現全面取代PCI和AGP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就象當初PCI取代ISA一樣,都會有個過渡的過程
在選購主板產品時,擴展插槽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是決定購買的一個重要指標。有多種類型和足夠數量的擴展插槽就意味著今後有足夠的可升級性和設備擴展性,反之則會在今後的升級和設備擴展方面碰到巨大的障礙。這點對初學者尤其重要。例如不滿意整合主板的游戲性能想升級為獨立顯卡卻發現主板上沒有AGP插槽;想添加一塊視頻採集卡卻發現使用的PCI插槽都已插滿等等。但擴展插槽也並非越多越好,過多的插槽會導致主板成本上升從而加大用戶的購買成本,而且過多的插槽對許多用戶而言並沒有作用,例如一台只需要做文本處理和上網的辦公電腦卻配有6個PCI插槽而且配有獨立顯卡,就是一種典型的資源浪費,這種類型的電腦只用整合型的Micro ATX主板就能完全滿足使用要求。所以在具體產品的選購上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購,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閱讀全文

與電腦的術語是什麼意思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寫java代碼的軟體 瀏覽:434
三四千的筆記本電腦哪個牌子好 瀏覽:642
電腦wifi怎麼關 瀏覽:228
電腦插網線和無線那個好 瀏覽:815
電腦刻錄速度8速是什麼意思 瀏覽:695
電腦terraria為什麼進不去 瀏覽:201
微信如何關聯電腦版 瀏覽:258
電腦鍵盤怎改按鍵設置 瀏覽:333
w7電腦系統怎麼樣讓電腦不息屏 瀏覽:577
有哪些神器可以使用在電腦上 瀏覽:141
無線投屏器電腦手機通用蘋果 瀏覽:220
蘋果電腦的壁紙 瀏覽:26
電腦版穿越火線什麼模式升級快 瀏覽:23
美國蘋果電腦的售價 瀏覽:550
電腦查翻新機的序列號是哪個 瀏覽:98
華為手機如何把文件發到電腦上 瀏覽:566
電腦開機按f1進入了系統 瀏覽:610
廣告攔截軟體手機 瀏覽:79
電腦連接的無線網老是自動斷開 瀏覽:973
如何設置電腦啟動載入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