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顯示器怎麼選擇比較好
1.LCD面板分為CCFL(冷陰極熒光燈管)和LED(發光二極體)兩種光源,目前市面上主要以LED光源為主。(在很多廠商的誤導性,很多消費者以為LCD和LED是兩種不同的面板,其實二者只是背光源不同而已!)...
2.量子點(QLED,意思其實就是納米級別的顯示顆粒),但市面上的量子點屏幕其實就是在VA面板上加上了一層QDEF膜,來改變面板的...
3.OLED顯示器主要還是運用在電視屏幕上,原因是成本和良品率暫時不適合使用在電腦顯示器上...
2. 電腦顯示器怎麼選
家用顯示器選擇
家用的顯示器,正常選擇24寸到27寸,解析度選擇的話選擇1080p到2K,如果您喜歡看電影的話,您可以考慮買大一點的顯示器,比如34寸的大顯示器,因為34寸顯示器,獨有21比9的電影比例非常適合看電影,不過家用的電腦顯示器小編建議大家選擇帶有濾藍光的功能顯示器,這種功能可以保護視力。
作圖顯示器的選擇
作圖的顯示器,正常選擇24寸到27寸,要選擇顯示器帶有廣色域這個功能,這個功能能夠讓畫面更逼真,更真實,更細膩。另外升降功能以及旋轉功能,解析度要2K作為起步,這樣的話,畫面才更清晰,作圖顯示器要選擇直面的,曲面的話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玩游戲的顯示器的選擇
玩游戲的顯示器,正常選擇24寸到27寸,解析度選擇1080P到2K之間,不建議選擇過大的話對於玩游戲來說,可能顯卡跟不上就會卡頓掉幀,玩游戲要注意顯示器刷新率,越高越好。直面與曲面看個人愛好;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最好要高於1毫秒。玩游戲顯示器功能越全對於玩游戲的朋友玩游戲就越好。
3. 如何選擇電腦顯示器
一、該選什麼樣的屏幕尺寸?
屏幕尺寸通常以「英寸」(或「吋」)表示,就是屏幕面板對角線的長度,並將厘米換算成英寸(1 吋=2.54 厘米)。
目前24~27吋寬屏幕顯示器是主流,這樣的屏幕尺寸可以讓你擁有更寬闊的辦公面積,滿足分屏辦公的需求——一邊查閱資料,一邊寫文檔,可以較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在選購時有人會進入一個誤區——顯示器越大越好。其實不然。我們先來看看24吋和27吋顯示器究竟有多大差別?
毋庸置疑,27吋顯示器一屏能展示的內容會更多,無論是進行多任務處理還是看電影,體驗感均更佳。但相應的27吋顯示器占據的桌面空間也越大,而且在可視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屏幕越大越需要轉動頭部或者眼睛來適應,這對兩者的負擔都會更大,長時間使用會出現頭暈的現象。
所以如果是作為家用或者普通辦公,24吋顯示器就已經足夠,這樣的尺寸進行多屏拼接也毫無壓力。如果你從事的是剪輯、設計等專業工作,經常需要多窗口辦公,或者你是影音娛樂發燒友,那麼更大尺寸的25~27吋顯示器會更適合你。
二、解析度越高越好嗎?
所謂解析度,即顯示器能顯示多少個「像素點」,如1080p顯示器則有1920*1080個像素點。以同樣尺寸的屏幕來說,解析度愈高,所能呈現的畫面就愈細膩、逼真,一屏呈現的內容也會愈多。
進行解析度選擇時,需要綜合需求、顯卡等進行選定。高解析度對電腦顯卡要求也更高,如果盲目追求高解析度而導致電腦卡頓不流暢,就非常得不償失。其實,對於家用和普通辦公的人來說,23.8吋的1080p顯示器就已經能滿足需求。這樣的組合既能滿足較高的清晰度,又不會導致字太小看不清。而專業用戶使用的25吋以上顯示器,則選擇2k解析度更為合適,這樣有利於看清細節,進行作品精修。
三、IPS/TN/VA屏,究竟哪種更好?
IPS、TN和VA屏是目前液晶顯示器的主流面板,面板類型關系著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色彩、可視角度、對比度這些重要因素。
IPS屏表面較硬,用手指輕觸屏幕,畫面不會變形。因其色彩表現較為優異,所以現在專業顯示器一般採用IPS屏。此外,178°廣視角是IPS面板的原生優勢,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看清屏幕內容,非常方便與同事進行工作溝通
TN面板優點是響應速度極快、刷新率極高,適合有較高要求的游戲玩家。但這種面板的缺陷也很明顯,畫面色彩偏白、不夠艷麗,可視角度小,從屏幕側面觀看時,會發生色彩飄移、失真現象。
VA面板也是現在中高端液晶顯示器應用的比較多的面板類型。優點在於正面對比度很高,色彩還原准確,黑色顯示純凈,漏光情況少,不過在響應時間和可視角度方面都不及IPS屏。
因此,追求響應速度的電競游戲玩家可選TN屏,其他用戶則建議選色彩更好的IPS或VA屏。
四、介面類型
我們常會關注屏幕本身的表現,卻忽略了它的外接能力。在辦公場景下,我們經常需要接入滑鼠、鍵盤、U盤等眾多外設,因此在選擇顯示器時,應盡可能選擇介面豐富的顯示器,解決介面不夠用的問題。為支持高清流暢傳輸,顯示器最好能配備HDMI1.4或DP1.2的介面。而如果你是mac用戶,最好選擇帶有Type
C介面的顯示器。
五、舒適閱屏很重要!
整天撲在屏幕前,屏幕藍光、閃屏等都在日積月累地給雙眼帶來負擔,因此我們經常會在工作一天後感到眼睛酸澀。除了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還應選擇低藍光、減少頻閃和能夠根據環境光線自動改變屏幕亮度的顯示器。
與使用藍光眼鏡、防藍光眼霜等相比,低藍光顯示器可從根源減少藍光,更為徹底。明基BL2480T面向不同應用場景,設置四種低藍光模式,並採用DC調光技術,減少頻閃,可以將對眼睛的傷害大幅降低。
這里再教大家一個測試頻閃的小方法:打開手機攝像頭對著屏幕,看是否會有條狀波紋出現,一般來說減少頻閃後的顯示器在鏡頭里畫面會流暢無條紋,而普通顯示器則會有明顯條紋,長期使用會影響眼部使用舒適度。
此外,顯示屏和環境光亮度對比過大,也容易加重雙眼負荷,有過熄燈玩手機經驗的應該對此深有體會。環境光線在隨時變化,用戶不可能頻繁手動調節屏幕亮度。為此,明基開發出的專利技術——智慧調光(根據環境光線變化自動調整屏幕亮度)的功能對於用戶就很友好,而這一技術也應用到了明基BL2480T等顯示器中。
*明基智慧調光技術獲得了專利證書(專利號:ZL 201610050704.9 專利種類:發明專利)
久坐屏前,除了眼睛舒適度問題,還會因長時間同姿勢辦公,為頸部帶來很大負擔,這時選擇能高低升降、旋轉的顯示器則顯得很重要,可自主調節高度、角度,很便利。
對於白領、程序員、設計師、電商/新媒體運營人員等,能豎屏的顯示器也將大大便利工作。看報表、豎屏寫代碼、做長圖、瀏覽網頁,一目十行,效率/爽感兼具。
4. 電腦顯示屏怎麼挑選
當電子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同質化現象變得就會越來越嚴峻,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方面,如同手機,如同顯示器。對於消費者,尤其是選擇糾結症晚期的用戶來講,在大一堆「差不多」的產品中,要選對一款適合自己的產品,更是難上加難。由於顯示器可選的范圍比較廣,同一個尺寸大小的顯示器,不同品牌不同型號不同參數會有上百種可供選擇,其實我們只需明確了預算與用途,才可以正確選擇合適自己的顯示器。那麼如何看顯示器參數?下面就和大家聊一下電腦顯示器參數詳解,看完秒懂!
圖片上的三角形的區域是現階段十分主流的三種廣色域標准,分別是NTSC、sRGB、Adobe RGB,NTSC的顯示範圍明顯要比sRGB標准更大,一般72%NTSC與100%sRGB是差不多的,所以消費者不能直接用數字來判斷誰更好,畢竟標準是不一樣的。即使這三種標準的最大范圍,我們無法和肉眼看到的顏色對比,只能說它們的值越大,越接近肉眼看到的顏色,也可以理解為屏幕色彩更豐富。
顯示器色域當然是越大越好,色域越大證明顯示器的能顯示的顏色越多,圖片、視頻能展現出來的顏色越豐富,更加討好人眼。不過沒有並沒有必要盲目追求高色域,畢竟與價格掛鉤的,除了平面設計之外,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高色域。
7、顯示器刷新頻率
顯示器刷新頻率就是顯示器一秒鍾可以刷新多少幀的圖像,這對不少游戲玩家來說十分重要,一般普通顯示器基本都是60Hz,而主流電競顯示器熱門的是144Hz,就目前的游戲來說,各種特效已經輕松的突破了60Hz,如果顯示器的刷新頻率跟不上,放大招時就會出現類似於定格動作那種慢動作的感覺,而144HZ會讓整個畫面更流暢,各種特效的過渡也會更自然,加之有2K畫質加持,在玩場景細膩的游戲時,那畫質堪稱完美,很容易讓人會有舔屏的沖動。尤其是FPS類型游戲,會影響游戲的視覺效果,高刷新率的顯示器畫面更加細膩,整體動作更加流暢!比如《絕地求生》游戲中遇到遠方草叢里有敵人,低刷新率的顯示器都未必能看到,所以不少職業游戲玩家會選購高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當然對獨立顯卡的要求也高一些。
最後的碎碎念:玩游戲的話,當下的32英寸真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27英寸的2K視野真心有點小,32英寸如果是平面顯示器的話,視野又有點大,曲屏顯示器剛好完美解決了視野范圍的尷尬;2K解析度雖然不比4K來的爽,但是在32英寸上已經非常細膩,就算是再細心也看不出屏幕上有顆粒感,況且4K對顯卡、內存、處理器都有更高的要求,如果配置不行,4K跑游戲時會變成慢動作動畫,目前好多游戲在4K解析度下跑不出高幀率來,那效果還不如2K的來著爽。
以上就是電腦顯示器常見參數詳解,通過對顯示器參數的學習,讓廣大消費者更好幫助選購顯示器,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
5. 電腦顯示屏怎麼挑選
主要是看需求選擇顯示器,
若是打游戲,建議 選擇電競顯示器,一般是需要IPS面板的,刷新率大於等於144hz的,色域高,響應時間短的,尺寸在27英寸以上。
辦公學習使用的,一般就是解析度是1080p或2k的,刷新率60HZ或者75HZ就可以了。一般24寸左右的就可以。
設計專業用顯示器主要是要求是 廣色域,更佳的色彩准確度,HDR性能,解析度在4K以上。
6. 台式電腦顯示器怎麼選
台式電腦顯示器選擇方法:
1、面板:
TN屏,適合打游戲,尤其是射擊類游戲,刷新率夠高,但不適合做設計,色彩豐富度低。
VA屏,適合打游戲、做設計,但顏色偏暗。
2、IPS屏:適合做設計,玩游戲,但價格昂貴。
3、色域:筆記本顯示屏常見的有45%色域和72色域%,色域越高畫面越色彩豐富。
4、屏幕的材質:霧面屏:表面有霧化、有防眩光功能、但是亮度比較低。
5、鏡面屏:亮度高、色彩好、容易反光刺眼。
現在的筆記本廠商考慮到,長時間使用屏幕對眼睛的刺激,為了提升使用體驗,基本採用霧面屏。
6、解析度:一般普通顯示器的解析度為1080p.還有更高的2K,4k。
相同屏幕尺寸下,屏幕解析度越高,畫面更加細膩清晰。
7、色域:色域表示一款顯示屏,能表達顏色的范圍,無論是圖片、視頻等,通過顯示屏表達時,就相當於畫家手裡畫筆的數量,畫筆越多,能表達的色彩越絢麗。
8、NTSC:這個比較舊的標准,是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由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制定製定的,主要用於電視領域;
9、sRGB:微軟和惠普由1996年提出,但是應用范圍很廣,現在大部分的照相機,你網頁上瀏覽的內容等都是基於srgb標準的,這個跟電腦日常使用關系最大
Adobe RGB色彩空間是一種由Adobe Systems於1998年開發的色彩空間。開發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在CMYK彩色印刷中利用計算機顯示器等設備的RGB顏色模式上囊括更多的顏色,列印和ps等應用。
DCI-P3或DCI / P3是美國電影業數字電影投影的常見RGB色彩空間,是電影行業,工作室,高清內容製作上的色域空間標准;
一般的標準是72%NTSC約等於100%sRGB,約等於93% DCI-P3。100%Adobe RGb在照片方面有更大的優勢;一般選擇72%NTSC和100%sRGB就可以了。
10、刷新率:簡單的解析刷新率是屏幕每秒畫面被刷新的次數,刷新率越高,眼睛感受到的畫面動態效果越穩定。同樣高刷新率也需要高性能帶動。目前常見的游戲本刷新率標配144HZ。
響應時間;用ms表示。數值越低,響應越快。
11、色深:用bit表示。色深值越高,屏幕所能表現的色彩也越多,更容易區分比較相近的色彩,使顯示更具層次感,不容易出現斷層現象。也更加細膩自然。
12、色准:用△E來表示。色准值越小,顏色准確度越高。一般情況下,選擇△E小於3,能夠准確的顯示顏色。如有更高的色彩要求,可以選擇△E小於2的顯示器。
13、防藍光:根據科學研究,屏幕對眼睛的傷害主要來源於大量藍光。為了更加護眼,可以選擇支持藍光過濾的顯示器。
7. 台式電腦的顯示器怎麼選
作為一個相當於科普類的文章,我不太想將文章寫成品牌帶貨,所以我更偏向於對各類參數進行解說,讓大家能更了解怎麼選,哪些參數是購買前需要重點關注,而哪些參數不用太注意。
對於顯示器有以下常用參數:
1、尺寸 屏幕大小
2、解析度 屏幕圖像的精細程度
常見解析度:
1080p:1920x1080
2k:2560x1440
4k:3840x2160
3、屏幕比例 屏幕長與寬的比例,即屏幕的形狀
4、刷新率 屏幕流暢度,通俗理解就是在快速切換畫面時的流暢程度。一般為60hz,玩 游戲 當然是越高越好,不過144hz已經足夠了。
5、響應時間 大致與刷新率的作用相同
6、介面類型
接下來就不是太常用的參數:
1、色域 可顯示的顏色范圍
2、色准 顏色顯示是否准確
總結: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用戶來說,只要注意尺寸、解析度和刷新率就可以了,不用太糾結於品牌,只要照著上面提到的三個需求在京東自營店裡挑選比較即可。
畢竟屏幕只要達到21寸、1080p,60hz,就已經夠了,其他都是在預算充足時的補充選項。
8. 電腦顯示器怎麼選 電腦顯示器選擇技巧
1、顯示器的比例
顯示器的比例可目前比較普及的顯示器比例有16:9、16:10、21:9這三種,但是16:9是目前的主流,21:9的顯示器屬於超寬屏,稱之為帶魚屏。我們可以看到,21:9的顯示器比常規的比例寬出一部分,玩游戲可以獲得更寬的視角,多窗口任務也更方便一些。
2、顯示器的面板材質
主流的是IPS、VA、TN這三種。其中IPS面板又稱硬屏,色彩還原出色,是目前市場主流選擇。
3、響應時間:
輸出信號的反應速度,液晶顆粒由暗變亮的時間,如果時間太長就會看多拖影的現象,灰階響應時間越短越好。
4、刷新率:
顯示器每秒鍾刷新圖像的次數,主流顯示器是60hz刷新率,玩游戲時候,刷新率越高畫面越穩定,越順暢。
5、解析度:
目前主流解析度是1920*1080(1080P),喜歡高解析度可以考慮2K和4K。
9. 如何根據參數選擇電腦顯示器
我們在選擇顯示器時會面臨很多的顯示器參數,設計方面:色域覆蓋、色彩模式、色准、色差、色深、解析度、對比度、亮度均勻度、介面、支架表現、可視角度等; 游戲 方面:尺寸、解析度、刷新率、對比度、HDR表現、防撕裂技術等;面對如此多的各類參數,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心儀的顯示器設備,本文分別從尺寸、寬高比、解析度、面板種類、直曲屏、刷新率、響應時間、G-Sync和FreeSync、色域、色准、色深、HDR十二個參數進行了參數的講解和建議,希望能夠幫到想對顯示器做初步了解和選購的用戶,整體篇幅比較長,大家也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位置閱讀查看,話不多說,開始正文。
一、尺寸
顯示器的尺寸指的是屏幕的對角線長度,單位:英寸,1 英寸=2.54 厘米
市面顯示器常見尺寸如下:
23英寸以下,除了特殊需求,一般選購的很少
24英寸左右(23.8/24/24.5),目前的1080P熱門尺寸
27英寸左右(27/28),2K熱門尺寸
30英寸(普遍為帶魚屏)
32英寸左右(31.5/32),4K熱門尺寸
34英寸(普遍為帶魚屏)
二、寬高比
目前市面主流寬高比16:9,基本上所有尺寸的顯示器寬高比都是此類。我們熟知的數字電視解析度標准:高清1280*720,全高清1920*1080,也都是這個比例。
另一類的帶魚屏超寬屏寬高比一般主流在21:9,適合用來看寬屏電影,玩 游戲 。
帶魚屏優點:
1、玩 游戲 視野廣,對部分 游戲 有物力外掛之稱,這個玩 游戲 的都懂。
2、一屏多用,分屏模式,可以做到一心二用,在實際使用中體驗非常好。
3、觀看電影非常爽,觀看寬屏電影資源,相當於迷你影院了。
缺點:
1、人的視角是有限的,這就導致部分場景使用中,因帶魚屏比較寬,人的頭部和眼睛需要持續左右晃動,尤其是部分 游戲 ,長時間會比較累。
2、對不支持帶魚屏的 游戲 和電影,屏幕兩側會出現黑邊,目前支持帶魚屏寬屏電影資源相對較少。
3、帶魚屏的解析度要求較高,價格相對較高。
當然隨著帶魚屏的熱度不斷上升,本著沒有最寬,只有更寬的原則,帶魚屏還有32:9的尺寸,當然體驗更好,價格也更貴。
三 、 解析度
顯示器的解析度指的是在橫向和縱向有多少個像素點。像素點是屏幕顯像的最基本單位,在相同的尺寸內解析度越大,像素點密度越高,畫面呈現出來就越細膩。
目前市場上主流顯示器的解析度如下:
16:9的顯示器解析度:1920*1080、2K:2560*1440、4K:3840*2160
21:9的顯示器(帶魚屏)解析度:2560*1080、3440*1440、5120*2160
當然,合適的解析度搭配合適的尺寸,才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具體搭配建議如下:
16:9寬高比
1920*1080解析度建議買24寸左右
2K:2560*1440解析度建議購買24-27寸,27寸為佳
4K:3840*2160解析度建議購買27-31.5寸,31.5寸為佳
21:9帶魚屏
2560*1080解析度建議買29寸
3440*1440解析度市面上基本都是34寸
5120*2160解析度市面上為34寸和40寸,根據個人喜好購買
因解析度個人感官影響比較大,有人就是想要24寸的4K顯示器,所以具體還是要看個人喜好選購。
四:面板種類
目前市場上面板種類主要是LCD面板,根據其技術細節不同簡單分為三種IPS、VA、TN。
IPS面板:
IPS面板的色彩表現是最好的,色彩的呈現范圍和還原度都非常優秀,廣視角、可視角度很大,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不會產生色偏,對比度一般,響應速度一開始是中等,自從LG的nanoIPS面板和友達的Fast-IPS面板問世後,相應速度提升很多,目前中高端電競顯示器已經開始普及快速IPS面板。但是因IPS屏幕需要更多的背光燈來提高亮度,控制不好就會產生漏光問題,這個也是現在IPS屏的通病。
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色彩的呈現范圍和還原度都非常優秀,廣視角、可視角度大,側看無色偏,響應速度較高。
缺點:漏光是IPS屏的通病。
VA面板
VA屏屬於軟屏,最大的有點就是對比度高,但是在色彩表現上不如IPS,可視角度也是略遜於IPS,響應時間是這三種中最差的,玩 游戲 的時候,特別是FPS類 游戲 ,可能會出現拖影問題,影響 游戲 體驗,即使現在三星的顯示器在極快的響應時間情況下,也會出現拖影的現象存在。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對比度高,廣視角、可視角度略差於IPS,色彩表現不如IPS。
缺點:響應時間最差
TN面板
TN屏的最大優點就是響應速度最快,即使現在也是很多FPS競技 游戲 玩家的首選,但是在其他方面,就完全放飛自我了,色彩表現差,可視角度糟糕,稍微偏一點看,顏色就會出現失真。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響應速度最快
缺點:色彩表現最差,可視角度糟糕
以上所說的優缺點都是在同等價位上進行的優缺點對比。結合各面板的特性,對應的適應人群總結如下:
IPS屏
適合:辦公人群,影音人群,所有類型單機 游戲 玩家,所有類型網遊玩家,專業需求人群
VA屏
適合:辦公人群,影音人群
勉強適合:單機 游戲 玩家、ARPG網遊玩家、MOBA網遊玩家
不合適:FPS網遊玩家、專業需求人群
TN屏
適合:重度FPS電競玩家、職業FPS電競玩家
不適合:除了適合的,都不建議
五:直曲屏
曲面屏帶有略微彎曲的弧度,相比較直面屏能夠給人更好的環繞式觀感,更有沉浸式感覺,
目前市面中低端的曲面屏都是VA屏,這也是因為VA屏是軟屏,比較適合曲面屏。
曲面屏的常見曲率有1000R,1500R,1800R,超過1800R的也有,比如3000R、4000R,但是弧度太小了,還不如買個直面屏。其中1000R的意思就是沿著顯示器的弧度把這個圓補齊,最終會形成一個半徑為1米的圓,1500R最終會形成一個半徑為1.5米的圓,1800R最終會形成一個半徑為1.8米的圓,也就是說曲率越小,包圍感和沉浸感越強。
需要注意的是曲面屏不適合專業人群,如果對於曲面屏沒有概念的,建議找實體店先體驗一下,再決定是否購買。
六 、 刷新率
刷新率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幀率,幀率就是我們常說FPS,指的是每一秒幀數量,單位是幀/每秒,幀率越大,每秒包含的靜態圖像就越多,所組成的動態畫面就越流暢。
刷新率指的是顯示器每秒能刷到的幀數,單位是赫茲(HZ),60HZ的刷新率就是每1/60秒刷新一張靜態畫面,所以顯卡每秒可以產生多少幀數,就是幀率,顯示器每秒能播放出來的幀數就是刷新率,所以顯示器的刷新率越高,所能承載的幀率就越高,幀率越高,畫面就越流暢,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刷新率有60HZ,75HZ,100HZ,120HZ,144HZ,155HZ,165HZ,200HZ,240HZ,360HZ。60HZ和70HZ顯示器屬於常規顯示器的刷新率,其他的都屬於高刷顯示器,我們在選購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實際需求進行選購,專業人士對高刷新率需求不大, 游戲 玩家尤其是FPS類競技類 游戲 高刷肯定是首要的,一般144HZ起步,當然,不同人對於刷新率的敏感性不一樣,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進行選購,所以,預算是第一位,如果可以拋開預算,那跟著感覺走就行了。
七 、 響應時間
上面我們說的刷新率是指刷新一副靜態畫面所需要的時間,響應時間是指,這幅靜態畫面上,每一個像素點在切換顏色時所需要的時間,簡單理解,刷新率是面,響應時間是點。
響應時間分為黑白響應時間和灰階響應時間GTG。
黑白響應時間指的是像素點在純黑和純白的兩個極端之間的轉換時間。
灰階響應時間指的是從一個中間顏色到另一個中間顏色的轉換時間。比如灰變藍,藍變紅等。
平時我們在玩 游戲 或者看電影時,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各種彩色之間來回變換的,如果灰階響應時間不夠快,我們在玩 游戲 時就會出現拖影現象,影響 游戲 體驗,目前市場上高刷屏宣傳的1MS灰階響應,0.5MS灰階響應,甚至更低的灰階響應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玩文字 游戲 ,都是採用作弊的方式自檢測試出來的,不具備參考價值,一般來說TN高刷屏可以做到實際3MS的灰階響應時間已經非常優秀了,IPS高刷屏能做到實際5MS的灰階響應時間已經非常好了,響應時間這個參數,對於普通用戶優先順序不是很大,一般只要是高刷顯示器,響應時間都能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如果是重度或者職業FPS 游戲 玩家需要重視響應時間這個參數,響應時間越快越好。
八 、 G-Sync和FreeSync
G- Sync和FreeSync簡單來說是針對幀數和刷新率的一種平衡兩者關系達到防撕裂效果的技術,我們在玩 游戲 的時候有時會遇到畫面撕裂的情況,為啥會出現畫面撕裂的情況,首先要從顯示器的刷新原理來說,簡單來說,一台60HZ的顯示器,顯卡把畫好的幀傳遞給顯示器,顯示器在接收到顯卡的靜態畫面後,並不是一瞬間就把整個畫面直接呈現到顯示器上,而是從上到下一行一行的像素把這個靜態畫面畫出來,這是就會產生問題,顯示器的刷新頻率是不變的,一台60HZ的顯示器,固定每1/60秒能把這個靜態畫面顯示完,但是在玩 游戲 的時候,顯卡輸出的幀率他是不斷變化的,場景復雜的時候,輸出就慢點,場景簡單的時候,輸出就快點,所以當顯卡的輸出幀率高於顯示的刷新率時,就會發生畫面撕裂,比如,顯示器在刷新顯卡給的第一個靜態畫面,剛刷新了1/3的畫面,顯卡就把第二幅靜態畫面畫好了,然後強塞給顯示器第二幅靜態畫面,這是顯示器就只能放棄第一個靜態畫面,從1/3處開始畫第二幅靜態畫面,但是當顯示到2/3畫面時,顯卡第三幅又強塞過來,顯示器就只能放棄第二幅,開始顯示第三幅,這樣最終就顯示出來了一張畫面由3個不同靜態畫面組成的畫面撕裂現象。
當 游戲 幀率低於刷新率的時候,也會發生畫面撕裂,當顯示器把顯卡第一幅畫完的時候,顯卡第二幅還沒有出來,那顯示器沒事干,就只能再重復刷新第一幅畫面,但是當第一幅畫面二次刷新到一半的時候,顯卡第二幅畫面出來了,並強塞給了顯示器,那顯示器就只能放棄第一幅畫面,從剛才顯示的位置繼續顯示第二幅畫面,這樣也會形成畫面撕裂,也就是說,只要是幀率和顯示器的刷新頻率有差異,就會出現畫面撕裂,幀率和刷新率差距越小,畫面撕裂越輕微,幀率和刷新率差距越大,畫面撕裂越嚴重,為了解決畫面撕裂的問題,垂直同步技術就應運而生了,垂直同步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讓顯示器給顯卡發號施令,強制顯卡輸出幀率和顯示器刷新率同步,也就是說,顯卡必須等顯示器畫完了,再給顯示器第二幅畫面,不接受強塞的情況。不管顯卡幀率是高是低,都要憋著等顯示器一副畫面畫好後才能輸出第二幀。這樣看上去就解決了畫面撕裂的問題,但是雖然解決了畫面撕裂的問題,卻導致了畫面延遲,單機 游戲 還好,對於FPS競技 游戲 玩家對這種延遲時候受不了的,寧願頂著畫面撕裂,也不會選擇垂直同步。所以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一方面顯示器不斷推出高刷顯示器,以解決畫面延遲問題,另外一方面,顯卡也在不斷更新,2014年英偉達發布了G-Sync技術,顯示器廠商想要加入G-Sync大家庭,需要向英偉達購買獨家的G-Sync晶元,加裝在顯示器上,並且接受英偉達的嚴格認證,2015年AMD跟著發布了FreeSync技術,直接免費而且不需要額外加裝任何晶元,視頻電子標准協會(VESA)更是直接吧FreeSync納入了DP介面標准,這就使得FreeSync以低門檻低標准受大部分廠商認證,畢竟免費的。這兩種技術都能夠解決當前 游戲 幀率低於顯示器刷新率時產生的撕裂現象,並且不增加延遲,解決的方法都是基於VRR(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刷新率,讓顯卡命令顯示器,讓顯示器的刷新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顯卡的命令更改顯示器的實時刷新率,在顯示器最高刷新率內進行變換。這兩種技術都是解決顯卡幀率低於顯示器刷新率時產生的撕裂問題,當幀率高於顯示器的刷新率如何解決,一般有三種解決方式,第一種,給 游戲 鎖幀,鎖到比刷新率低一點,比如144HZ顯示器鎖到142HZ,第二種,購買更高刷新率的顯示器,第三種,無視撕裂問題,繼續玩。
G-Sync和FreeSync各自分為三檔,G-Sync分為G-Sync終極版、G-Sync版、G-Sync兼容版,G-Sync終極版採用出色的G-Sync模塊,經過了無偽影驗證,300+的嚴格認證訓練,栩栩如生的HDR。
G-Sync版採用G-Sync模塊,經過了無偽影驗證,300+的嚴格認證訓練,栩栩如生的HDR。
G-Sync兼容版無G-Sync模塊,經過了無偽影驗證,兼容FreeSync。
FreeSync分為FreeSync基礎版、FreeSync高級版、FreeSync高級專業版。
FreeSync基礎版標准:無撕裂、低屏閃、低延遲。
FreeSync高級版標准:無撕裂、低屏閃、低延遲、至少120HZ刷新率、至少1920*1080的解析度、具FreeSync高級專業版備低功率補償功能。
FreeSync高級專業版標准:無撕裂、低屏閃、低延遲、至少120HZ刷新率、至少1920*1080的解析度、具FreeSync高級專業版備低功率補償功能、支持HDR效果、支持HDR 游戲 、通過DisplayHDR400色彩認證、HDR和SDR下低延遲特性。
總結來說,G-Sync技術就是需要經過英偉達的嚴格認證,保障樂產品的質量和效果,但是增加了顯示器成本,其中G-Sync終極版的價格就遠遠超過了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范圍。FreeSync是門檻低、成本低,價格親民,但是因為門檻低,所以也會造成魚龍混雜,具體在選擇顯示器時是否需要帶Sync功能顯示,還是要看預算和 游戲 幀數,比如ARPG 游戲 、戰略 游戲 、卡牌 游戲 ,幀數可以穩定在顯示器刷新率附近,也就沒必要非要買帶Sync顯示,如果經常玩FPS 游戲 ,幀率要求高並且和顯示器刷新率差距大,可以買帶Sync改善 游戲 體驗。
九 、 色域
色域也叫色彩空間,就是顯示器所能呈現的色彩范圍,目前主要的色域宣傳主要是1996年發布的sRGB色域標准,也是目前電腦和互聯網的通用標准,現在我們看到的幾乎所有網頁、圖片、視頻都是基於sRGB色域標准
近幾年興起的DCI-P3,與sRGB相比加強了紅色和綠色的覆蓋范圍,有美國的數字電影倡導聯盟定義,由電影電視工程學會於2010年發布,主要為數字電影領域准備的。
最後是Adobe RGB色域標准,印刷採用的是CMYK四色,為了解決sRGB與CMYK之間轉化不暢的問題,Adobe公司於1998年開發了自己專屬的Adobe RGB色域標准,一直沿用至今。
色域標准還有其他的一些標准,這里就不多說了,我們在選購顯示器時,會遇到有宣傳120%sRGB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說的就是色域容積,而不是色域覆蓋,如果120%sRGB色域覆蓋是90%sRGB,因為我們都知道目前網路顯示行都是基於sRGB色域標准,這樣即使色域容積再高,但是色域覆蓋低,也會造成色彩失真的負面影響,另外,如果顯示器沒有進行出廠校色的,那顯示器最終的顯示效果也會出現無法准確顯示想要表達的色彩,導致色彩失真。所以在選擇顯示器參數是,一定要注意是色域容積還是色域覆蓋,目前很多顯示器宣傳的都是100%以上的sRGB,給人一種色彩豐富的錯覺和誤導,所以我們在選擇顯示器色域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是色域覆蓋。
適應人群:
普通用戶(看電視、辦公、玩 游戲 )優先追求sRGB的色域覆蓋,再談其他的色域覆蓋。
設計從業者(平面設計、網頁涉及、視頻剪輯)至少95%以上的sRGB色域覆蓋,99%更好
印刷從業者(書刊雜志印刷、影視後期調色)選擇至少95%以上的Adobe RGB色域覆蓋的顯示器,99%更好
電影發燒友(觀看4K HDR數字電影)選擇至少95%以上的DCI-P3色域覆蓋顯示器
十 、 色准
色準是衡量顯示器色彩准確度的重要指標,用ΔE表示,ΔE越小,色彩越准,顯示器因為面板特性,背光亮度等原因,是無法100%的保障色彩的准確度,所以除了選擇優秀的面板以外,出廠校色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顯示器沒有進行出廠校色,當在想要頂端紅色的時候,最終可能顯示的是頂端紅色附近的顏色,這樣就導致了色彩不準確,如果進行了出廠校色,最終顯示的顏色就會更加接近想要的顏色顯示
一般平均Δ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