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未來世界的電腦有什麼變化
第五代個人電腦
這是一種新型的個人計算機。你端坐在家中或辦公室里,按動鍵盤,它便以悅耳的聲音告訴你:「電台正在廣播一篇文章,也許你會感興趣。」說話間,激光列印機已經無聲無息地把那篇文章列印出來。這種新的個人電腦,稱為第五代個人電腦。
它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產物,是一種能夠識別聲音、圖像,具有學習和推理功能的計算機。
第五代個人電腦配有一種像人那樣能聽會說的電腦附件,與電腦一起使用,能聽懂兩萬個單詞。因此,這種電腦能將人們口述的信件列印出來;能將人們囑咐它的事記錄下來,辦好以後又能向你通報。當電腦掌握了辨認聲音的本領時,就有可能通過電話遠距離地控制電器。例如,你外出旅行時,遇到刮風下雨,可打電話關照電腦發出控制命令,把門窗關好;讓電飯煲將飯燒好,好讓你們到家就能吃飯。
這種電腦還具有容量驚人的微型存貯器及大量軟體,使電腦能一「心」多用。它能邊做復雜的計算或其他工作,邊通過程序指導操作者。比如,教育軟體能讓電腦指導你做作業;外語教學軟體則能教學生正確地發音;愛好藝術的人還能通過電腦剪接錄像帶,自製電視節目等。
第五代個人電腦具有過人的記憶功能。大到網路全書、《辭海》,小到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和親友的生日等都能存儲在電腦里,需要時,按下撳鍵,電腦便能顯示出來,它能自動撥通電話,還能及時提醒你過生日。
這種電腦還可代你寫文章和起草文件。你只要通過鍵盤將自己的構思輸入電腦,顯示在熒光屏上,經過文字處理機處理,就可整理成精採的文章。待你審查滿意後,可以由配套的激光印刷機印製成文件或書刊。
增強智慧的智能機
現有的計算機雖然一直被人們稱為「電腦」,但它只能代替大腦的一部分功能,與人腦差距甚遠。人的思維過程,包括對信息的攝取、組合、傳遞和輸出,都是在神經網路中進行的。當一組外界信息輸入人腦後,幾乎所有的神經元都會同時參與處理,充分體現了人腦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然而現在的計算只能在上一步運算輸出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運算。因此,科學家正在創造各種各樣的智能機,例如,能自己讀懂大學課程的學習機,會聯想的計算機,以及具有廣博知識的專家計算機等。
美國耶魯大學的專家們曾製造一部智能機,它可以閱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的報紙,並且能作出簡明的文章摘要。1978年,報紙上刊登了人類學家瑪格雷特逝世的消息,這架智能機閱後作了這樣的摘要:「人類學家瑪格雷特米德因患癌症去世,這年76歲。」
有了這種智能機,還要給大腦與計算機建立起一座橋梁,使它們的信息能互相交流。也就是說,讓計算機及時了解大腦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才能主動地提供各種資料,幫助大腦記憶、推理、計算,使大腦的潛在智力得到開發。
科學家正在研究腦電圖抬取器和腦磁圖拾取器,計算機通過腦電波的波型變化和相應的磁場變化,可以掌握大腦活動的腦信息。美國科學家已研製出一種腦磁測量儀,並得到人腦活動的磁圖。根據大腦各部分的磁信號,編製成特定的程序,傳輸給計算機,讓計算機懂得這些信號。另一位科學家還發明了一種極細微的「神經電話」,通過微電極、計算機的信號就能直接傳給大腦,解決大腦所需的技術性問題,以便集中力量進行創造性思維,解決最有價值的問題。
也許將來有一天,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只要戴上腦磁圖拾取器,接通「神經電話」,大腦中就會涌現種種發明創造的畫稿,智能機會替大腦記憶、思考、運算、回憶、比較和選擇,使人類的創造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比電腦更「聰明」的光腦
光腦是由光導纖維與各種光學元件製成的計算機。它不像普通電腦靠電子在線路中的流動來處理信息,而是靠一小束低功率激光進入由反射鏡和透鏡組成的光迴路來進行「思維」的,但同樣具有存儲、運算和控制等功能。
計算機的「本領」大小,主要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計算機部件的運行速度;二是它們的排列緊密程度。從這兩方面看,光比電優越得多。光子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東西,每秒達30萬公里,並且光束可以相互穿越而不產生影響。電子就不行,它在半導體內的運動速度約每秒60—500公里,最高也達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另外,超大型集成電路中,一些片狀器件的線腳已達300多隻,排列密度受到限制,而光束的這種互不幹擾特性,使得科學家能夠在極小的空間內開辟很多的信息通道。例如,貝爾實驗室的光學轉換器就可做得那麼小,以致在不到2毫米直徑的器件中,可裝入2000多個通道。
從理論上講,光腦的運算速度可提高到1萬億次,比現代的電腦還要快上千倍;其次,光學器件還有信息量大的優點,一束光可以同時傳送數以千計的通道的信息。然而,光腦的製造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作為第一步,科學家利用光計算機驅動能量小的特點,把電子轉換器同光結合起來,製造一種光與電「雜交」的計算機,然後再改變光腦的「配角」作用,使它成為信息技術革命的主力軍。
❷ 未來世界的電腦是什麼樣子的
1.第五代個人電腦
這是一種新型的個人計算機。你端坐在家中或辦公室里,按動鍵盤,它便以悅耳的聲音告訴你:「電台正在廣播一篇文章,也許你會感興趣。」說話間,激光列印機已經無聲無息地把那篇文章列印出來。這種新的個人電腦,稱為第五代個人電腦。
它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產物,是一種能夠識別聲音、圖像,具有學習和推理功能的計算機。
第五代個人電腦配有一種像人那樣能聽會說的電腦附件,與電腦一起使用,能聽懂兩萬個單詞。因此,這種電腦能將人們口述的信件列印出來;能將人們囑咐它的事記錄下來,辦好以後又能向你通報。當電腦掌握了辨認聲音的本領時,就有可能通過電話遠距離地控制電器。例如,你外出旅行時,遇到刮風下雨,可打電話關照電腦發出控制命令,把門窗關好;讓電飯煲將飯燒好,好讓你們到家就能吃飯。
這種電腦還具有容量驚人的微型存貯器及大量軟體,使電腦能一「心」多用。它能邊做復雜的計算或其他工作,邊通過程序指導操作者。比如,教育軟體能讓電腦指導你做作業;外語教學軟體則能教學生正確地發音;愛好藝術的人還能通過電腦剪接錄像帶,自製電視節目等。
第五代個人電腦具有過人的記憶功能。大到網路全書、《辭海》,小到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和親友的生日等都能存儲在電腦里,需要時,按下撳鍵,電腦便能顯示出來,它能自動撥通電話,還能及時提醒你過生日。
這種電腦還可代你寫文章和起草文件。你只要通過鍵盤將自己的構思輸入電腦,顯示在熒光屏上,經過文字處理機處理,就可整理成精彩的文章。待你審查滿意後,可以由配套的激光印刷機印製成文件或書刊。
2.增強智慧的智能機
現有的計算機雖然一直被人們稱為「電腦」,但它只能代替大腦的一部分功能,與人腦差距甚遠。人的思維過程,包括對信息的攝取、組合、傳遞和輸出,都是在神經網路中進行的。當一組外界信息輸入人腦後,幾乎所有的神經元都會同時參與處理,充分體現了人腦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然而現在的計算只能在上一步運算輸出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運算。因此,科學家正在創造各種各樣的智能機,例如,能自己讀懂大學課程的學習機,會聯想的計算機,以及具有廣博知識的專家計算機等。
美國耶魯大學的專家們曾製造一部智能機,它可以閱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的報紙,並且能作出簡明的文章摘要。1978年,報紙上刊登了人類學家瑪格雷特逝世的消息,這架智能機閱後作了這樣的摘要:「人類學家瑪格雷特米德因患癌症去世,這年76歲。」
有了這種智能機,還要給大腦與計算機建立起一座橋梁,使它們的信息能互相交流。也就是說,讓計算機及時了解大腦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才能主動地提供各種資料,幫助大腦記憶、推理、計算,使大腦的潛在智力得到開發。
科學家正在研究腦電圖抬取器和腦磁圖拾取器,計算機通過腦電波的波型變化和相應的磁場變化,可以掌握大腦活動的腦信息。美國科學家已研製出一種腦磁測量儀,並得到人腦活動的磁圖。根據大腦各部分的磁信號,編製成特定的程序,傳輸給計算機,讓計算機懂得這些信號。另一位科學家還發明了一種極細微的「神經電話」,通過微電極、計算機的信號就能直接傳給大腦,解決大腦所需的技術性問題,以便集中力量進行創造性思維,解決最有價值的問題。
3.比電腦更「聰明」的光腦
光腦是由光導纖維與各種光學元件製成的計算機。它不像普通電腦靠電子在線路中的流動來處理信息,而是靠一小束低功率激光進入由反射鏡和透鏡組成的光迴路來進行「思維」的,但同樣具有存儲、運算和控制等功能。
❸ 未來電腦會是什麼樣的
十年後的計算將會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和今天一樣,端端正正坐在電腦桌面前,撥號或者用寬頻上網,抓著拖尾巴的滑鼠,老老實實打開操作系統,按部就班啟動……如果還抱著這種觀念,那麼你已經落伍啦,未來計算絕非你所想像。
你想過上網就像打手機一樣方便么?不管你在喧囂都市還是在僻靜鄉野高山大川,只要打開筆記本、平板PC或者任何相關的掌上設備便能夠以極高的速度進行沖浪,你無需使用各種介質的麻煩網線。OK,這就是Wi-Fi技術;在野外,我們的計算設備要想工作必須藉助於電池,想過讓筆記本的電池時間超過10小時么?別急,未來的迅馳技術與燃料電池技術將提供高性能之下的真正便攜。我們日常所用的顯示器都只強調顯示功能,未來,智能化技術將讓它學會察言觀色、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自動調整,給你最舒適的視覺體驗。嗯,顯示器有了,那麼主機呢?還是碩大無比樣子醜陋的機箱?NO,如果你看了微軟的Athens概念機,未來的電腦會讓你愛得死心塌地。如果你覺得樣子次要,那麼可靠性重要吧?相信大家都有過重裝系統病毒襲擊數據丟失之類的麻煩,可靠計算將讓它成為歷史。
看點一Wi-Fi無線互聯
Wi-Fi是基於802.11b的無線網路接入技術,它使用2.4GHz頻段,將提供11Mbps的高速互聯網接入,這種接入方式是以無線的方式存在的,比如說,在機場,在咖啡屋,在酒吧,在圖書館,甚至在路上,只要打開電腦,我們便能夠通過Wi-Fi盡情上網沖浪。簡言之,你可以像使用手機那樣上網——這個時候,「上網」這個詞彙恐怕會進入古董堆了吧?!不能Wi-Fi上網的電腦,就好像不能連接GSM/CDMA網路的手機一樣呆頭呆腦。
目前,Wi-Fi仍處於起步階段,在日本、歐美地區較為流行,但流行的場所也僅限於機場、車站、咖啡店、圖書館等人員較密集的地方,離無處不在的Wi-Fi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而國內的Wi-Fi建設仍處於概念階段,只有很少數的五星級賓館、豪華酒店中提供Wi-Fi服務,價格自然高得驚人!這種現狀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隨著移 動設備的大量增加,尤其是筆記本電腦的快速普及,人們的無線上網需求將愈來愈迫切,而這正是Wi-Fi大顯身手的時刻,用戶數量增加,平均費用自然降低。
看點二高性能移 動計算
按照常識,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如果不接電源的話只能用上短短2~3個鍾頭,顯然,這個問題若不解決,即便未來Wi-Fi系統組建完畢,而人們也只能在外面使用2~3個小時,花費巨資建設Wi-Fi將會變得毫無意義。電池時間短促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隨著部件工作頻率的提升,筆記本電腦的功耗也一直在提高,電池時間難以得到延長;第二,鋰電池技術發展空間有限,難以在小體積的條件下提供更大的容量。今天,人們已著手開始解決這兩大問題:Intel推出的Centrino平台便是以低功耗作為第一訴求,而燃料電池的出現讓我們看到高容量電池的曙光。
燃料電池由來已久,它是一種將氫和氧的化學能通過電極反應轉換成電能的裝置。雖然號稱「燃料」電池,但它在反應過程中並不真正燃燒產生熱能,而是將能量轉化為我們所需要的電能。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高達60%~80%,為普通內燃機的2~3倍;而且它的生成物是水,不會存在什麼環保方面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燃料電池具有很高的容量,而且燃料豐富、使用便捷,因此也被譽為21世紀上半葉最具有意義的科技。
東芝燃料電池可提供理想的容量,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容量比鋰電池多一倍——為了生動說明,東芝特地展出不同電池驅動的同一種筆記本電腦,其中鋰電池只能保持運行2.5小時左右,而燃料電池維持了5個多小時,使用高容量的燃料盒後,更支持了長達10個小時——顯然,如果使用低功耗的迅馳平台,這個數字可能還要翻番!何況這只是第一代燃料電池的水準,東芝表示它還具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看點三夢幻的計算時代
Smart顯示器並不是未來計算機的全部,如果你看過微軟與HP合作的Athens(雅典)概念機,必然會為它的魅力折服——Athens科幻式的卓越設計思想,所表現出來的完全是未來生活情態!那麼,Athens為何如此充滿著魅力?
當你第一眼看到Athens,你會驚奇它16:9的17英寸寬LCD顯示屏,LCD左邊緣懸掛著立體聲音箱,右邊框伸出一個攝像頭,採用藍牙技術的無線鍵盤和無線滑鼠擺放在桌面上……整套系統設計得非常迷人,簡潔明快,充滿科幻的風格,讓人不僅以為這是22世紀的產物。那麼,主機呢?平常那個碩大無比沉重得難以搬動且後面纏繞著一堆線纜的主機呢?設計師將Athens的主機縮成一個簡簡單單的小盒子,不經意地擺放在桌面上,還以為是個漂亮的小裝飾——當然,如果你樂意也可以把它扔得遠遠的,Athens使用的可是Smart顯示器!
我們在Athens概念機中沒有看到一根線纜,甚至連電源線也沒有找到(雖然電源線必不可少),所有這一切都是以無線技術為基礎,隨時隨地計算的概念得到充分展現。我們也沒有發現USB 2.0、IEEE1394之類炙手可熱的高速介面,Athens所體現的完全是下一代的計算理念,它張揚著未來、個性與桀驁不馴的概念——不知道未來的人們在使用Athens或類似Athens的電腦之後,會怎樣看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古董電腦」?!
看點四智能排除故障
如果問計算機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可以肯定幾乎所有人都會回答是高故障率——計算機的故障五花八門,說得上來、說不上來的,加起來恐怕不下萬種。
圖1
科幻風格與無線技術的和諧應用讓Ahtens概念機具有令人難以抵擋的魅惑。
有的計算機用戶中,具有獨立維修能力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群體,剩下這些人只好四處求人或者花錢請人維修。曾有一位初級用戶對我說,早知道計算機這么麻煩不如不買了……這種心態頗反映出計算機的大問題;高故障率。
圖2
東芝燃料電池,更高的能量與更強的動力。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容量比鋰電池多一倍。
可靠計算(Trustworthy Computing)將成為這些故障的殺手,該計劃的提出就是為了杜絕計算機故障存在的可能,即便將要發生故障計算機也要具有預先警報功能並採取自動防護措施——可靠計算不是一項技術,而是一整套技術體系,它包括硬體與軟體兩大層級,這兩大層級又包含數百萬計的相關廠商,可以說是一項極其龐大的計劃。Intel和微軟是可靠計算的鼓吹者,前者提供「可靠的」硬體以及制定相關標准,後者則負責Windows操作系統的安全機制。
前瞻計算無所不在
在計算機領域,技術從來都是催動應用的直接驅動力,未來也是如此。在滿足基本的計算需求之後,人們將注意力轉移到科技的人性化角度:如何更方便使用電腦?如何更有效率工作?如果更愉快地享受生活?以及如何降低那該死的故障率?所有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答,答案只有一個:需求決定之下的技術研究。在個人電腦發展三十年之後,我們終於可以從那該死的頻率競爭中歇一口氣、冷靜想想我們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Any Time&&Any Room,這個想法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心聲,換句話說,未來的計算將無所不在、無處不存!
❹ 未來的計算機會發展成什麼樣
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一:微型化
什麼是微型化?簡單來說微型化就是計算機體積更小了。對於那些需要經常攜帶計算機出門工作的人來說,計算機如果太重了,攜帶出門是非常累的一件事,而目前計算機的體積顯然是還沒有達到人們心中理想的重量。小編來和大家舉個例子,辦公計算機總共有兩個尺寸,一個是13英寸左右,體積重量大概是1365g;而另一個是15英寸以上,體積重量基本上不會超過1500g。所以,關於計算機的體積,小編認為這是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之一,小編希望未來計算機體積可以控制在500g左右。
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二:巨型化
所謂巨型化,是指計算機的反應速度更快、儲存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可靠性更高。現如今,計算機已在各個方面都有運用,比如電子、人工智慧、軍事等等,計算機應用領域可以說是非常廣泛的,由此則可反映出一個現象,人們對於計算機的要求也更高了,如果計算機的更新換代速度緩慢的話,則會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小編認為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在更新換代速度上,需要再次加快腳步,這就是巨型化。
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三:智能化
智能化不用多說了,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計算機更加智能,與人類接軌,可以模擬人的感覺和思維過程。舉個例子,假如有人需要上網查找資料,搜索出來的結果通常有很多,這需要人們一個一個的看下來,才能找出自己想要的資料;而如果計算機搜索引擎可以模擬人的感覺和思維,自動識別出人們想要的資料,把它排在第一位,這樣的話就可以節省人們很多時間,而且非常方便。因此,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小編認為智能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❺ 未來的電腦是什麼樣子呢
第五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指具有人工智慧的新一代計算機,它具有推理、聯想、判斷、決策、學習等功能。計算機的發展將在什麼時候進入第五代?什麼是第五代計算機?對於這樣的問題,並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說法。日本在1981年宣布要在10年內研製「能聽會說、能識字、會思考」的第五代計算機,投資千億日元並組織了一大批科技精英進行會戰。這一宏偉計劃曾經引起世界矚目,並讓一些美國人恐慌了好一陣子,有人甚至驚呼這是「科技戰場上的珍珠港事件」。現在回頭看,日本原來的研究計劃只能說是部分地實現了。到了今天還沒有哪一台計算機被宣稱是第五代計算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未來社會中,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將會三位一體化。新世紀的計算機將把人從重復、枯燥的信息處理中解脫出來,從而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給人類和社會拓展了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當歷史的車輪駛入二十一世紀時,我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未來計算機。能識別自然語言的計算機 未來的計算機將在模式識別、語言處理、句式分析和語義分析的綜合處理能力上獲得重大突破。它可以識別孤立單詞、連續單詞、連續語言和特定或非特定對象的自然語言(包括口語)。今後,人類將越來越多地同機器對話。他們將向個人計算機「口授」信件,同洗衣機「討論」保護衣物的程序,或者用語言「制服」不聽話的錄音機。鍵盤和滑鼠的時代將漸漸結束。高速超導計算機 高速超導計算機的耗電僅為半導體器件計算機的幾千分之一,它執行一條指令只需十億分之一秒,比半導體元件快幾十倍。以目前的技術製造出的超導計算機的集成電路晶元只有3—5平方毫米大小。激光計算機 激光計算機是利用激光作為載體進行信息處理的計算機,又叫光腦,其運算速度將比普通的電子計算機至少快1000倍。它依靠激光束進入由反射鏡和透鏡組成的陣列中來對信息進行處理。與電子計算機相似之處是,激光計算機也靠一系列邏輯操作來處理和解決問題。光束在一般條件下的互不幹擾的特性,使得激光計算機能夠在極小的空間內開辟很多平行的信息通道,密度大得驚人。一塊截面等於5分硬幣大小的棱鏡,其通過能力超過全球現有全部電纜的許多倍。
❻ 未來的電腦會是什麼樣子
寫作思路:寫作時從大處著手,盡量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思想,全面詳細的解答問題,並且緊扣問題的中心,把要表達的內容完整表述出來。
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種電腦.它的功能奇異,主要有七大特點,竟是些什麼特點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它的第一特點是它不用手操做,只要說就可以了;
第二特點是他沒有笨重的身體,它的外形只是個耳機,上面連這個電腦眼鏡,你戴上它會很舒服;
第三特點是它可以折疊,如果不用了可以把它折疊後裝起來,只需要一個一立方分米的盒子;
第四特點是它既能打電話也能無限上網;
第五特點是它可以當雷達,可以發現什麼東西靠近你了,是用衛星發射的;
第六特點是當它調到車內狀態時,它可以發現近一公里以內所有的警察以及攝相頭,你發現它亮了,你就開慢點,預防被警察罰超速,或被攝像頭拍下來,也是用衛星發射的;
第七特點是它可以無限收看全球各個台,未來的電腦。
有了這種電腦,那生活將是多麼多姿多彩呀!它能給人帶來許多方便之處。但是,它是需要人去發明的。不論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論多少年,我相信,它一定會被發明出來的。
未來的東西一定都很奇妙,也許不久就會有更先進、更完美的電腦被人們發明出來。
❼ 未來的電腦會是怎樣的它的體積到底能縮到多小
為了電腦在形態上肯定會做改變,做成微型電腦微型電腦的一個設想,就是說像手錶一樣或者是眼鏡一樣,他能夠直接利用虛擬的現實技術,在你的視網膜之前做出一個營造,讓你感覺這個畫面很清晰,但實際上你的前面並沒有任何固定的物體。
科技的發展是擁有無限的動力的,真正有需求的時候它就有無限的動力,因為誰先研究出來這種技術,那一定是獨占鰲頭的,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的,因為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絕對不是電腦性能上一點點的那個進步,而是形式上做了一個根本的變革,那自然會引起社會的轟動,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在裡面驅動。
❽ 將來的電腦將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境界呢
最近最熱門的電腦發展趨勢是結合文字、圖形、影像及聲音的多媒體技術。多媒體產品雖已上市,但價格仍居高不下。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般人也有能力通過結合高質量電視屏幕、最先進的音響設備及個人電腦,自行游覽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或是在學習加拿大歷史的同時,聆聽加國領袖本人的聲音,並且檢視過去所發生過的重大事件。
簡單地說,如果你能夠理解,在現今的技術背景之下,有多少資訊被轉換成電子訊號,並通過傳輸線到達屏幕或音響,你就能明白負載如此大量訊息傳輸的空間需求越來越大。這對種類繁多的傳播媒體來說,是一項嚴重的問題,包括電話、電腦通訊、電視及廣播,都己被指定使用某一部分的電磁波段,而最大問題在於,當各種傳播媒體不斷增加的同時,物理頻譜卻不能增加,頻譜的范圍是固定的,我們所處的宇宙便是如此,沒有迴旋的餘地。
這是傳播科技所要面對的問題,牽涉到電子、物理以及材料科學的領域。傳播媒體互相重疊所造成的干擾,對使用者雙方都產生影響,例如,你可能曾經從收音機中聽到地方警察利用無線電傳遞消息的聲音。對於遠距離傳播系統來說,不論是從太陽表面的太陽火焰到電擊,任何東西造成的干擾,都是存在已久的困擾。
在這個時候,高科技便通過光學通信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光速通常比電流的速度快,並且在一個單位時間內可傳遞比電訊訊號更多的訊息,光學通訊的另一個優點是,它不會受機械或閃電造成的電子干擾所影響。通過光纖通信,電腦可以利用綿延數里的纜線,承載大量的資訊。如今,在辦公室內使用光纖,或在鄰里間架設光纖網路,已是相當平常的事了,這種網路通常被稱為區域網,不久的將來,它將會擴展到整個城市,以及地理區域劃分的范圍。現在,任何一個擁有電話線、有線電視線、收音機與電視天線的典型現代家庭,將來可能只需要一條線就能提供所有的服務。
在某些城市,使用行動電話的情形並不普遍。行動電話技術帶動了地方基地台的產生,將電波轉換成傳統的電話、網路,進而將訊息傳送到電話的另一端,雖然價格高昂,但與現有的電話系統比較,的確方便許多。若能在部分沒有電話系統的第三世界國家中,以行動電話技術來建立電話網路,將不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的投資與多年的努力,這樣的技術引進,肯定會大幅度帶動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增長,如此一來,最先進的新技術將會使未開發國家跨越工業革命,以相同的姿態與已開發國家共同邁向21世紀。
換一個角度來看,電子與傳播科技也能幫助肢體殘障的朋友!現在,有說話障礙的人,可以藉由一種具特殊功能的電話,將談話內容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有聽覺障礙的人,則可藉助助聽器來輔助。另外,已有研究嘗試在受損的神經系統內,植入電子環來改善聽覺,或者藉由適當的電腦控制,可幫助脊椎受傷的患者重新擁有行走的能力。雖然這些技術仍在開發階段,尚未成熟,但是電子技術在輕薄短小與價格低廉的兩大優勢下,未來很有可能完全解決殘障朋友的困難。
❾ 以後電腦的發展趨勢會是什麼樣的
一、電腦的發展 人類所使用的計算工具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計算工具相繼出現了如算盤、計算尺、手搖機械計算機、電動機械計算機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誕生。這台計算機共用了18000多個電於管組成,佔地170m2,總重量為30t,耗電140kw,運算速度達到每秒能進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 電子計算機在短短的50多年裡經過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IC)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四個階段的發展,使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計算機方向發展。 1.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第一代電於計算機是從1946年至1958年。它們體積較大,運算速度較低,存儲容量不大,而且價格昂貴。使用也不方便,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所編制的程序的復雜程度難以表述。這一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只在重要部門或科學研究部門使用。 2.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第二代計算機是從1958年到1965年,它們全部採用晶體管作為電子器件,其運算速度比第一代計算機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體積為原來的幾十分之一。在軟體方面開始使用計算機演算法語言。這一代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還用於數據處理和事務處理及工業控制。 3.第三代電子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是從1965年到1970年。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為電子器件,並且出現操作系統,使計算機的功能越來越強,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它們不僅用於科學計算,還用於文字處理、企業管理、自動控制等領域,出現了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信息管理系統,可用於生產管理、交通管理、情報檢索等領域。 4.第四代電子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是指從1970年以後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為主要電子器件製成的計算機。例如80386微處理器,在面積約為10mm X l0mm的單個晶元上,可以集成大約32萬個晶體管。 第四代計算機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是以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71~1973年,微處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製出MCS4微型計算機(CPU為4040,四位機)。後來又推出以8008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階段是1973~1977年,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和改進階段。微處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產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為8080,八位機)。後期有TRS-80型(CPU為Z80)和APPLE-II型(CPU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風靡世界。 第三階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計算機代表產品是IBM-PC(CPU為8086)。本階段的頂峰產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計算機。 第四階段便是從1983年開始為32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相繼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計算機是初期產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稱P5(中文譯名為「奔騰」)的微處理器,它具有64位的內部數據通道。現在Pentium III(也有人稱P7)微處理器己成為了主流產品,預計Pentium IV 將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見,微型計算機的性能主要取決於它的核心器件——微處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將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和人工智慧結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能力。它的系統結構將突破傳統的馮·諾依曼機器的概念,實現高度的並行處理。 二、計算機的特點 計算機的基本特點如下: 1、記憶能力強 在計算機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儲裝置,它不僅可以長久性地存儲大量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信息資料,還可以存儲指揮計算機工作的程序。 2、計算精度高與邏輯判斷准確 它具有人類無能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務。也具有可靠的判斷能力,以實現計算機工作的自動化,從而保證計算機控制的判斷可靠、反應迅速、控制靈敏。 3、高速的處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運算速度,其速度以達到每秒幾十億次乃至上百億次。例如,為了將圓周率兀的近似值計算到707位,一位數學家曾為此花十幾年的時間,而如果用現代的計算機來計算,可能瞬間就能完成,同時可達到小數點後200萬位。 4、能自動完成各種操作 計算機是由內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將事先編制好的應用程序輸入計算機,計算機就能自動按照程序規定的步驟完成預定的處理任務。 1.3 計算機應用領域和發展方向 一、計算機應用領域 目前,計算機的應用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計算(或稱為數值計算) 早期的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目前,科學計算仍然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如高能物理、工程設計、地震預測、氣象預報、航天技術等。由於計算機具有高運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邏輯判斷能力,因此出現了計算力學、計算物理、計算化學、生物控制論等新的學科。 2.過程檢測與控制 利用計算機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某些信號自動進行檢測,並把檢測到的數據存入計算機,再根據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這樣的系統稱為計算機檢測系統。特別是儀器儀表引進計算機技術後所構成的智能化儀器儀表,將工業自動化推向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3.信息管理(數據處理) 信息管理是目前計算機應用最廣泛的一個領域。利用計算機來加工、管理與操作任何形式的數據資料,如企業管理、物資管理、報表統計、帳目計算、信息情報檢索等。近年來,國內許多機構紛紛建設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MIS);生產企業也開始採用製造資源規劃軟體(MRP),商業流通領域則逐步使用電子信息交換系統(EDI),即所謂無紙貿易。 4.計算機輔助系統 1)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是指利用計算機來幫助設計人員進行工程設計,以提高設計工作的自動化程度,節省人力和物力。目前,此技術已經在電路、機械、土木建築、服裝等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是指利用計算機進行生產設備的管理、控制與操作,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並且還大大改善了製造人員的工作條件。 3)計算機輔助測試(CAT)是指利用計算機進行復雜而大量的測試工作。 4)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指利用計算機幫助教師講授和幫助學生學習的自動化系統,使學生能夠輕松自如地從中學到所需要的知識。 二、計算機的發展方向 未來的計算機將以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基礎,向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更高、存儲容量更大、功能更強。目前正在研製的巨型計算機其運算速度可達每秒百億次。 2.微型化 微型計算機已進入儀器、儀表、家用電器等小型儀器設備中,同時也作為工業控制過程的心臟,使儀器設備實現「智能化」。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筆記本型、掌上型等微型計算機必將以更優的性能價格比受到人們的歡迎。 3.網路化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特別是家用計算機越來越普及,一方面希望眾多用戶能共享信息資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計算機之間能互相傳遞信息進行通信。 計算機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己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銀行系統、商業系統、交通運輸系統等。 4.智能化 計算機人工智慧的研究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之上。智能化是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新一代計算機,將可以模擬人的感覺行為和思維過程的機理,進行「看」、「聽」、「說」、「想」、「做」,具有邏輯推理、學習與證明的能力。
❿ 未來世界的電腦是怎樣的
第五代個人電腦
這是一種新型的個人計算機。你端坐在家中或辦公室里,按動鍵盤,它便以悅耳的聲音告訴你:「電台正在廣播一篇文章,也許你會感興趣。」說話間,激光列印機已經無聲無息地把那篇文章列印出來。這種新的個人電腦,稱為第五代個人電腦。
它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產物,是一種能夠識別聲音、圖像,具有學習和推理功能的計算機。
第五代個人電腦配有一種像人那樣能聽會說的電腦附件,與電腦一起使用,能聽懂兩萬個單詞。因此,這種電腦能將人們口述的信件列印出來;能將人們囑咐它的事記錄下來,辦好以後又能向你通報。當電腦掌握了辨認聲音的本領時,就有可能通過電話遠距離地控制電器。例如,你外出旅行時,遇到刮風下雨,可打電話關照電腦發出控制命令,把門窗關好;讓電飯煲將飯燒好,好讓你們到家就能吃飯。
這種電腦還具有容量驚人的微型存貯器及大量軟體,使電腦能一「心」多用。它能邊做復雜的計算或其他工作,邊通過程序指導操作者。比如,教育軟體能讓電腦指導你做作業;外語教學軟體則能教學生正確地發音;愛好藝術的人還能通過電腦剪接錄像帶,自製電視節目等。
第五代個人電腦具有過人的記憶功能。大到網路全書、《辭海》,小到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和親友的生日等都能存儲在電腦里,需要時,按下撳鍵,電腦便能顯示出來,它能自動撥通電話,還能及時提醒你過生日。
這種電腦還可代你寫文章和起草文件。你只要通過鍵盤將自己的構思輸入電腦,顯示在熒光屏上,經過文字處理機處理,就可整理成精彩的文章。待你審查滿意後,可以由配套的激光印刷機印製成文件或書刊。
2增強智慧的智能機
現有的計算機雖然一直被人們稱為「電腦」,但它只能代替大腦的一部分功能,與人腦差距甚遠。人的思維過程,包括對信息的攝取、組合、傳遞和輸出,都是在神經網路中進行的。當一組外界信息輸入人腦後,幾乎所有的神經元都會同時參與處理,充分體現了人腦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然而現在的計算只能在上一步運算輸出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運算。因此,科學家正在創造各種各樣的智能機,例如,能自己讀懂大學課程的學習機,會聯想的計算機,以及具有廣博知識的專家計算機等。
美國耶魯大學的專家們曾製造一部智能機,它可以閱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的報紙,並且能作出簡明的文章摘要。1978年,報紙上刊登了人類學家瑪格雷特逝世的消息,這架智能機閱後作了這樣的摘要:「人類學家瑪格雷特米德因患癌症去世,這年76歲。」
有了這種智能機,還要給大腦與計算機建立起一座橋梁,使它們的信息能互相交流。也就是說,讓計算機及時了解大腦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才能主動地提供各種資料,幫助大腦記憶、推理、計算,使大腦的潛在智力得到開發。
科學家正在研究腦電圖抬取器和腦磁圖拾取器,計算機通過腦電波的波型變化和相應的磁場變化,可以掌握大腦活動的腦信息。美國科學家已研製出一種腦磁測量儀,並得到人腦活動的磁圖。根據大腦各部分的磁信號,編製成特定的程序,傳輸給計算機,讓計算機懂得這些信號。另一位科學家還發明了一種極細微的「神經電話」,通過微電極、計算機的信號就能直接傳給大腦,解決大腦所需的技術性問題,以便集中力量進行創造性思維,解決最有價值的問題。
也許將來有一天,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只要戴上腦磁圖拾取器,接通「神經電話」,大腦中就會涌現種種發明創造的畫稿,智能機會替大腦記憶、思考、運算、回憶、比較和選擇,使人類的創造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3比電腦更「聰明」的光腦
光腦是由光導纖維與各種光學元件製成的計算機。它不像普通電腦靠電子在線路中的流動來處理信息,而是靠一小束低功率激光進入由反射鏡和透鏡組成的光迴路來進行「思維」的,但同樣具有存儲、運算和控制等功能。
計算機的「本領」大小,主要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計算機部件的運行速度;二是它們的排列緊密程度。從這兩方面看,光比電優越得多。光子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東西,每秒達30萬公里,並且光束可以相互穿越而不產生影響。電子就不行,它在半導體內的運動速度約每秒60~500公里,最高也達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另外,超大型集成電路中,一些片狀器件的線腳已達300多隻,排列密度受到限制,而光束的這種互不幹擾特性,使得科學家能夠在極小的空間內開辟很多的信息通道。例如,貝爾實驗室的光學轉換器就可做得那麼小,以致在不到2毫米直徑的器件中,可裝入2000多個通道。
從理論上講,光腦的運算速度可提高到1萬億次,比現代的電腦還要快上千倍;其次,光學器件還有信息量大的優點,一束光可以同時傳送數以千計的通道的信息。然而,光腦的製造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作為第一步,科學家利用光計算機驅動能量小的特點,把電子轉換器同光結合起來,製造一種光與電「雜交」的計算機,然後再改變光腦的「配角」作用,使它成為信息技術革命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