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型號為486 ,486指什麼 是計算機類型 還是CPU速度
486指的是電腦處理器,全名80486處理器。接班者就是後來的奔騰處理器。
❷ 人們常說的386、486、586計算機是指計算機的什麼
指的都是CPU的型號。
386是1985年10月17日80386DX正式發布 27.5W個晶體管 最初12.5MHz後提升到20MHz.25MHz.33MHz外加少量40MHz產品。
486是1989年推出的80486 集成了120W個晶體管 1微米的製作工藝 最初的25MHz提升到33MHz.40MHz.50MHz。
586,九十年代中期 586問世 INTEL公司把它命名為Pentium(奔騰)以示區別 而AMD和Cyrix也分別推出了K5和6x86處理器 。
❸ CPU是486的意思是什麼
Intel i486 (又稱486, 80486) 是Intel公司的一款CISC架構的x86 CPU。 i486的前身是 Intel 80386 處理器。與80386比較從軟體的觀點來看,i486家族的指令集與80386非常相似,只有增加少量的指令。
i486的結構有很大的突破。它有內置資料快取晶元,一個浮點運算處理器(只有DX型才擁有),和多重管線。在最佳的條件下, i486的核心可以提供一個時間周期內處理一個指令。
這會提供大約二倍同時脈的80386的效能。然而,有些低等級的i486實際上會比最高速的386還要慢,這在i486 SX型會格外的明顯。
(3)486電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486之前,CPU的主頻還處於一個較低的階段,CPU的主頻一般都等於外頻。而在486出現以後,由於CPU工作頻率不斷提高,而PC機的一些其他設備(如插卡、硬碟等)卻受到工藝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頻率,因此限制了CPU頻率的進一步提高。
因此出現了倍頻技術,該技術能夠使CPU內部工作頻率變為外部頻率的倍數,從而通過提升倍頻而達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倍頻技術就是使外部設備可以工作在一個較低外頻上,而CPU主頻是外頻的倍數。
❹ 486電腦是什麼電腦
20年前的電腦。
486是代表當時的代數是第4代的X86架構的電腦。
8086、286、386、486、586、奔騰1~4、雙核、四核、八核~~~~~~(不完全。)
這就是CPU的大概發展過程。
❺ 談到電腦時,提到486是什麼意思
奔騰的CPU型號還沒有出現之前,有286 386 486,三個型號,那時還沒有AMD做CPU的只有IN,
CPU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CPU從雛形出現到發展壯大的今天,由於製造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其集成度越來越高,內部的晶體管數達到幾百萬個。雖然從最初的CPU發展到現在其晶體管數增加了幾十倍,但是CPU的內部結構仍然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性能,因此CPU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 CPU主要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點:
第一: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一個時鍾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至於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笨笨熊註:我們購買計算機主要看CPU的主頻)
第二:內存匯流排速度或者叫系統總路線速度,一般等同於CPU的外頻。內存匯流排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性能來說很重要,由於內存速度的發展滯後於CPU的發展速度,為了緩解內存帶來的瓶頸,所以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工作頻率。
第三:工作電壓。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386、486)由於工藝落後,它們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奔騰等是3.5V/3.3V/2.8V等),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經採用1.6V的工作電壓了。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這對於筆記本電腦尤其重要。(笨笨熊註:新賽揚是1.5V)
第四:協處理器或者叫數學協處理器。在486以前的CPU裡面,是沒有內置協處理器的。由於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機CPU的浮點運算性能都相當落後,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置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於增強浮點運算。現在CPU的浮點單元(協處理器)往往對多媒體指令進行了優化。比如Intel的MMX技術,MMX是「多媒體擴展指令集」的縮寫。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為增強Pentium CPU在音像、圖形和通信應用方面而採取的新技術。為CPU新增加57條MMX指令,把處理多媒體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笨笨熊註:現在「銅礦」PⅢ還有MMX2技術,將來還會有三代、四代MMX技術,名稱可能不同,意思是一樣的)
第五:流水線技術、超標量。流水線(pipeline)是 Intel首次在486晶元中開始使用的。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象工業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後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後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行,這樣就能實現在一個CPU時鍾周期完成一條指令,因此提高了CPU的運算速度。超流水線是指某型 CPU內部的流水線超過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 pro的流水線就長達14步。將流水線設計的步(級)數越多,其完成一條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適應工作主頻更高的CPU。超標量是指在一個時鍾周期內CPU可以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像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這是因為現代的CPU越來越多的採用了RISC技術,所以才會超標量的CPU。
第六:亂序執行和分枝預測,亂序執行是指CPU採用了允許將多條指令不按程序規定的順序分開發送給各相應電路單元處理的技術。分枝是指程序運行時需要改變的節點。分枝有無條件分枝和有條件分枝,其中無條件分枝只需要CPU按指令順序執行,而條件分枝則必須根據處理結果再決定程序運行方向是否改變,因此需要「分枝預測」技術處理的是條件分枝。第七:L1高速緩存,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採用回寫(Write Back)結構的高速緩存。它對讀和寫操作均有可提供緩存。而採用寫通(Write-through)結構的高速緩存,僅對讀操作有效。在486以上的計算機中基本採用了回寫式高速緩存。
第八:L2高速緩存,指CPU外部的高速緩存。Pentium Pro處理器的L2和CPU運行在相同頻率下的,但成本昂貴,所以Pentium II運行在相當於CPU頻率一半下的,容量為512K。為降低成本Intel公司曾生產了一種不帶L2的CPU名為賽揚。(笨笨熊註:現在銅礦及新賽揚的L2緩存與CPU同頻,所以高端1G以上的晶元大戰中Intel暫時領先於L2隻有主頻一半或三分之一的AMD的K7)
第九:製造工藝, Pentium CPU的製造工藝是0.35微米, PII和賽揚可以達到0.25微米,最新的CPU製造工藝可以達到0.18微米,並且將採用銅配線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CPU的集成度和工作頻率。
❻ 486 586 是什麼電腦
1、486電腦是80年代末期,以CPU型號命名的計算機;586電腦是90年代中期,以CPU型號命名的計算機。
2、486處理器它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由25MHz逐步提升到50MHz 。80486是將80386和數字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個晶元內,並在X86系列中首次使用了 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可以在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速度,由於這些改進,80486的性能比帶有80387協處理器的80386提高了4倍。
3、90年年代中期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處理器問世,為了擺脫486時代處理器名稱混亂的困擾,最大的CPU製造商Intel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產品命名為Pentium(奔騰)以示區別。就是初代的奔騰處理器
❼ 486電腦是什麼電腦
Intel i486(又稱486,80486)是Intel公司的一款CISC架構的x86CPU。 i486的前身是 Intel80386處理器。
早期的486分為有協處理器的486DX和無協處理器的486SX兩種,其價格也相差許多。隨著晶元技術的不斷發展,CPU的頻率越來越快,而PC機外部設備受工藝限制,能夠承受的工作頻率有限,這就阻礙了CPU主頻的進一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 出現了CPU倍頻技術,該技術使CPU內部工作頻率為處理器外頻的2-3倍,486DX2、486DX4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7)486電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電腦種類
1、台式機也叫桌面機,是一種獨立相分離的計算機,相對於筆記本和上網本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設備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台上。
2、電腦一體機又可以叫一體台式機,它將台式機的主機部分集成到了顯示器里,再將鍵盤和滑鼠連接 到顯示器上,就能使用了。它的晶元、主板與顯示器集成在一起,顯示器就是一台電腦。
3、筆記本電腦也稱手提電腦,是一種可方便攜帶的電腦,有滑鼠觸控點和觸控板,還有鍵盤,可以更 好的定位,現在的筆記本電腦越小越輕,功能卻很強大。
❽ 486機是指
簡單的說就是裝了80486處理器的電腦。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80486處理器面市,它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由25MHz逐步提升到50MHz 。80486是將80386和數字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個晶元內,並在X86系列中首次使用了 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可以在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速度,由於這些改進,80486的性能比帶有80387協處理器的80386提高了4倍。早期的486分為有協處理器的486DX和無協處理器的486SX兩種,其價格也相差許多。
Intel i486 (又稱486, 80486) 是Intel公司的一款CISC架構的x86 CPU。 i486的前身是 Intel 80386 處理器。
與80386比較從軟體的觀點來看,i486家族的指令集與80386非常相似,只有增加少量的指令。
不過從硬體的觀點來看,i486的結構有很大的突破。它有內置資料快取晶元,一個浮點運算處理器(只有DX型才擁有),和多重管線。在最佳的條件下, i486的核心可以提供一個時間周期內處理一個指令。這會提供大約二倍同時脈的80386的效能。然而,有些低等級的i486實際上會比最高速的386還要慢,這在i486 SX型會格外的明顯。
25MHz i486於1989年4月問世,其次33MHz的版本在1990年5月出現,然後50MHz在1991年6月出現i486的型號 Intel 80486SX - 沒有FPU支援的i486。由於早期的i486的FPU具有缺陷而將FPU功能關起來,但後期為了降低成本和減少晶元面積而將FPU完整拿掉。 Intel 80486DX - 具有FPU的i486。 Intel 80486DX2 - 以2倍倍頻來運行的處理器。 Intel 80486SX2 - 與i486DX2相同,但是沒有FPU功能。 Intel 80486SL - 低耗電的i486DX,主要用於可攜式電腦。 Intel 80486SL-NM - 低耗電的i486SX。 Intel 80487 - 給予i486SX使用的運算處理器。 Intel 80486 OverDrive - 內部運算速度比較快的處理器。 Intel 80486DX4 - 以3倍倍頻來運行的處理器(不是4倍)。 i486的時脈有16、20、25、33、40、50、66、75、100MHz。
❾ 電腦中的486和586是指什麼意思
指的是早期CPU的型號。
1、486處理器面世於20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它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由25MHz逐步提升到50MHz 。並在X86系列中首次使用了 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
影響CPU能的指標主要有主頻、 CPU的位數以及CPU的緩存指令集。所謂CPU的主頻,指的就是時鍾頻率,它直接的決定了CPU的性能,因此要想CPU的性能得到很好地提高,提高CPU的主頻是一個很好地途徑。而CPU的位數指的就是處理器能夠一次性計算的浮點數的位數,通常情況下,CPU的位數越高,CPU 進行運算時候的速度就會變得越快。
對於中央處理器來說,可將其看作一個規模較大的集成電路,其主要任務是加工和處理各種數據。傳統計算機的儲存容量相對較小,其對大規模數據的處理過程中具有一定難度,且處理效果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