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機的內存有很多種,一般區別是內存類型,內存頻率和內存容量。
1、內存類型有:DDR、DDR2、DDR3;
2、內存頻率常有1066、1200、1333、1600、1800、1866、2000、2133、2200、2400等幾種,常用的是1333和1600;
3、內存容量一般常有單條256MB、512MB、1GB、2GB、4GB、8GB;
單台電腦能裝多大內存一般是有主板決定的,主板一般有2個或者4個內存插槽,現在主流的主板應該都最大支持16GB內存。
電腦內存條不是完全通用和兼容的,目前市面上需求量最大的內存條為3代和4代,這也就是常常說的DDR3和DDR4,DDR3內存條一般有三種電壓型號分別為:1.25V、1.35V和1.5V。
1.5V稱之為標准電壓內存條,1.25V和1.35V稱之為低電壓內存條,低電壓內存條一般標注為DDR3L或PC3L。
四代電腦內存條基本上都是低電壓版本的了,三代和四代內存條的外觀區別就在於金手指缺口位置不一樣,所以,在買電腦內存條的時候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電腦內存條一些信息,最主要就是看內存條的代數和標壓還是低壓。
(1)電腦3代內存條最小是多少擴展閱讀:
電腦的內存條是和CPU有直接的關系,一般雙核CPU內存條發揮作用的極限不超過8G,也就是說雙核的處理器內存條容量只要達到8G的峰值容量即可,當然,想要看著舒服也可以加裝到16G內存,但此時內存條容量嚴重過剩。
如果是四核處理器我認為標准內存條容量大小為16G,峰值內存條容量大小為32G,如果使用最高CPU且顯卡非常厲害的情況下內存條的容量大小64G或128G均可,一般內存條容量為64G或者128G電腦都有特殊的電腦使用需求了,一般人是根本用不上的。
參考資料:網路-內存
Ⅱ 我的電腦是四核處理器需要用多大的內存條
CPU和內存大小關聯不大。一般來講4G可以一般上網,看電影,游戲用了,2G你也省不了幾個錢(2G的也沒多少人用了)。
Ⅲ 怎麼看此內存條的大小是多少G的
KVR16N11/4是內存條的型號,4表示單條4G容量的,KVR表示金士頓的意思,16N表示是DDR3 1600三代內存條。
內存的容量是2的整次方倍
比如64MB、128MB、256MB等,一般而言,內存容量越大越有利於系統的運行。進入21世紀初期,台式機中主流採用的內存容量為2GB或4GB,512MB、256MB的內存已較少採用。 系統對內存的識別是以Byte(位元組)為單位,每個位元組由8位二進制數組成,即8bit(比特,也稱「位」)。按照計算機的二進制方式,1Byte=8bit;1KB=1024Byte;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Ⅳ 內存條大小怎麼選
內存條是電腦必不可少的硬體之一,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腦的運行效率。對於那些電腦內存容量不夠用的人群來說,選購一款合適的內存條來升級內存無疑是最好的出路。那麼電腦內存條怎麼選?買內存條看哪些參數?
在購買內存條前,一定要先安裝魯大師進行一下電腦硬體檢測。查看原裝內存條的具體參數,按照原參數購買基本沒問題。不要啥都不管直接購買,內存條雖不像鑰匙一樣一鎖一鑰匙,但是兼容性等方面還是有區別的。最起碼別筆記本買了台式機內存條。
如何選購內存條?
1.清楚主板限制
內存頻率越高,讀寫速度越快,但並不是說我們就要盲目追求高頻率內存。
高頻內存條購買與否,在於我們電腦主板對內存頻率的要求。我們要按照主板要求的內存頻率進行購買。例如主板顯示內存頻率是 2400MHZ,買一個 2666MHzJ 降頻使用還是可以的,如果買一個 3000MHz 那就很浪費了。
電腦主板頻率可以網路搜索相關型號,進行查詢具體頻率要求
2.確定內存類型
內存分為 DDR2 和 DDR3、DDR4 三種不同代的內存,所以購買時一定要檢測或者知道具體內存類型。防止不兼容情況,和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發生。
關於老款 DDR2 型號的內存條,建議到線下電腦店進行選購,方便維修更換。線上購買僅限新款內存
3.確定電腦工作電壓
內存條一般選擇時不太注意這個。但是對於筆記本,特別是推出的省電,低功耗的筆記本。這些工作電壓為 1.35v,也就是說你購買的內存條如果是以 DDR3 為例,筆記本就無法正常運行。工作電壓帶不動。這時你就需要購買 DDR3L,低電壓版的內存條。
內存條選購注意事項
1、看大小:內存的大小要考慮 CPU 和主板,目前主流的主板最高支持 64G 內存,而 64 位 CPU 最大支持的內存是 128G,內存如果超過主板 64G 已經沒什麼意義了。目前主流的內存有 4G、8G、16G 單條,想要獲取更高的內存,就要增加內存條,要看電腦內存卡槽有多少個。
2、看兼容性:在選擇內存條的時候盡量選擇同品牌同頻率的內存條,避免出現不兼容導致電腦無法開機。如果內存與主板或其它硬體兼容性不好的話,輕則導致經常性死機,重則造成無法開機或燒毀。這就需要在經銷商處進行測試安裝。如果無法測試的話,建議使用牌子硬的生產廠家的內存進行購買,如:KINGMAX、超勝、金士頓等。
3、看頻率:頻率要一致。比如原來是 1333 的,最好也找 1333 的內存。頻率如果找不到一致的,DDR3 代內存,可以找相近的頻率。比如 1066 的,一般可以用 1333 的,但不要用 1600 的,很可能不兼容。
Ⅳ 怎麼看此內存條的大小是多少G的
KVR16N11/4是內存條的型號,4表示單條4G容量的,KVR表示金士頓的意思,16N表示是DDR3 1600三代內存條。
內存條是電腦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CPU可通過數據匯流排對內存定址。歷史上的電腦主板上有主內存,內存條是主內存的擴展。以後的電腦主板上沒有主內存,CPU完全依賴內存條。所有外存上的內容必須通過內存才能發揮作用。
內存的容量是2的整次方倍
比如64MB、128MB、256MB等,一般而言,內存容量越大越有利於系統的運行。進入21世紀初期,台式機中主流採用的內存容量為2GB或4GB,512MB、256MB的內存已較少採用。 系統對內存的識別是以Byte(位元組)為單位,每個位元組由8位二進制數組成,即8bit(比特,也稱「位」)。按照計算機的二進制方式,1Byte=8bit;1KB=1024Byte;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內存容量
Ⅵ DDR內存一代到三代單條內存容量最小和最大分別是多少
在計算機誕生初期並不存在內存條的概念,最早的內存是以磁芯的形式排列在線路上,每個磁芯與晶體管組成的一個雙穩態電路作為一比特(BIT)的存儲器,每一比特都要有玉米粒大小,可以想像一間的機房只能裝下不超過百k位元組左右的容量。後來才出線現了焊接在主板上集成內存晶元,以內存晶元的形式為計算機的運算提供直接支持。那時的內存晶元容量都特別小,最常見的莫過於256K×1bit、1M×4bit,雖然如此,但這相對於那時的運算任務來說卻已經綽綽有餘了。
內存條的誕生
內存晶元的狀態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鑒於它存在著無法拆卸更換的弊病,這對於計算機的發展造成了現實的阻礙。有鑒於此,內存條便應運而生了。將內存晶元焊接到事先設計好的印刷線路板上,而電腦主板上也改用內存插槽。這樣就把內存難以安裝和更換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80286主板發布之前,內存並沒有被世人所重視,這個時候的內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64 ~256KB,對於當時PC所運行的工作程序來說,這種內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滿足當時軟體程序的處理需要。不過隨著軟體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體平台的出現,程序和硬體對內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提高速度並擴大容量,內存必須以獨立的封裝形式出現,因而誕生了「內存條」概念。
在80286主板剛推出的時候,內存條採用了SIMM(Single In-lineMemory Moles,單邊接觸內存模組)介面,容量為30pin、 256kb,必須是由8 片數據位和1 片校驗位組成1 個bank,正因如此,我們見到的30pin SIMM一般是四條一起使用。自1982年PC進入民用市場一直到現在,搭配80286處理器的30pin SIMM 內存是內存領域的開山鼻祖。
隨後,在1988 ~1990 年當中,PC 技術迎來另一個發展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時代,此時CPU 已經向16bit 發展,所以30pin SIMM 內存再也無法滿足需求,其較低的內存帶寬已經成為急待解決的瓶頸,所以此時72pin SIMM 內存出現了,72pin SIMM支持32bit快速頁模式內存,內存帶寬得以大幅度提升。72pin SIMM內存單條容量一般為512KB ~2MB,而且僅要求兩條同時使用,由於其與30pin SIMM 內存無法兼容,因此這個時候PC業界毅然將30pin SIMM 內存淘汰出局了。
EDO DRAM(Extended Date Out RAM 外擴充數據模式存儲器)內存,這是1991 年到1995 年之間盛行的內存條,EDO DRAM同FPM DRAM(Fast Page Mode RAM 快速頁面模式存儲器)極其相似,它取消了擴展數據輸出內存與傳輸內存兩個存儲周期之間的時間間隔,在把數據發送給CPU 的同時去訪問下一個頁面,故而速度要比普通DRAM快15~30%。工作電壓為一般為5V,帶寬32bit,速度在40ns以上,其主要應用在當時的 486及早期的Pentium電腦上。
在1991 年到1995 年中,讓我們看到一個尷尬的情況,那就是這幾年內存技術發展比較緩慢,幾乎停滯不前,所以我們看到此時EDO DRAM有72 pin和168 pin並存的情況,事實上EDO 內存也屬於72pin SIMM 內存的范疇,不過它採用了全新的定址方式。EDO 在成本和容量上有所突破,憑借著製作工藝的飛速發展,此時單條EDO 內存的容量已經達到4 ~16MB 。由於Pentium及更高級別的CPU數據匯流排寬度都是64bit甚至更高,所以EDO DRAM與FPM DRAM都必須成對使用。
SDRAM時代
自Intel Celeron系列以及AMD K6處理器以及相關的主板晶元組推出後,EDO DRAM內存性能再也無法滿足需要了,內存技術必須徹底得到個革新才能滿足新一代CPU架構的需求,此時內存開始進入比較經典的SDRAM時代。
第一代SDRAM 內存為PC66 規范,但很快由於Intel 和AMD的頻率之爭將CPU外頻提升到了100MHz,所以PC66內存很快就被PC100內存取代,接著133MHz 外頻的PIII以及K7時代的來臨,PC133規范也以相同的方式進一步提升SDRAM 的整體性能,帶寬提高到1GB/sec以上。由於SDRAM 的帶寬為64bit,正好對應CPU 的64bit 數據匯流排寬度,因此它只需要一條內存便可工作,便捷性進一步提高。在性能方面,由於其輸入輸出信號保持與系統外頻同步,因此速度明顯超越EDO 內存。
不可否認的是,SDRAM 內存由早期的66MHz,發展後來的100MHz、133MHz,盡管沒能徹底解決內存帶寬的瓶頸問題,但此時CPU超頻已經成為DIY用戶永恆的話題,所以不少用戶將品牌好的PC100品牌內存超頻到133MHz使用以獲得CPU超頻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一些超頻用戶需求,市場上出現了一些PC150、PC166規范的內存。
盡管SDRAM PC133內存的帶寬可提高帶寬到1064MB/S,加上Intel已經開始著手最新的Pentium 4計劃,所以SDRAM PC133內存不能滿足日後的發展需求,此時,Intel為了達到獨占市場的目的,與Rambus聯合在PC市場推廣Rambus DRAM內存(稱為RDRAM內存)。與SDRAM不同的是,其採用了新一代高速簡單內存架構,基於一種類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理論,這個理論可以減少數據的復雜性,使得整個系統性能得到提高。
在AMD與Intel的競爭中,這個時候是屬於頻率競備時代,所以這個時候CPU的主頻在不斷提升,Intel為了蓋過AMD,推出高頻PentiumⅢ以及Pentium 4 處理器,因此Rambus DRAM內存是被Intel看著是未來自己的競爭殺手鐧,Rambus DRAM內存以高時鍾頻率來簡化每個時鍾周期的數據量,因此內存帶寬相當出色,如PC 1066 1066 MHz 32 bits帶寬可達到4.2G Byte/sec,Rambus DRAM曾一度被認為是Pentium 4 的絕配。
盡管如此,Rambus RDRAM 內存生不逢時,後來依然要被更高速度的DDR「掠奪」其寶座地位,在當時,PC600、PC700的Rambus RDRAM 內存因出現Intel820 晶元組「失誤事件」、PC800 Rambus RDRAM因成本過高而讓Pentium 4平台高高在上,無法獲得大眾用戶擁戴,種種問題讓Rambus RDRAM胎死腹中,Rambus曾希望具有更高頻率的PC1066 規范RDRAM來力挽狂瀾,但最終也是拜倒在DDR 內存面前。
DDR時代
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簡稱DDR,也就是「雙倍速率SDRAM」的意思。DDR可以說是SDRAM的升級版本, DDR在時鍾信號上升沿與下降沿各傳輸一次數據,這使得DDR的數據傳輸速度為傳統SDRAM的兩倍。由於僅多採用了下降緣信號,因此並不會造成能耗增加。至於定址與控制信號則與傳統SDRAM相同,僅在時鍾上升緣傳輸。
DDR 內存是作為一種在性能與成本之間折中的解決方案,其目的是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市場空間,繼而一步步在頻率上高歌猛進,最終彌補內存帶寬上的不足。第一代 DDR200 規范並沒有得到普及,第二代PC266 DDR SRAM(133MHz時鍾×2倍數據傳輸=266MHz帶寬)是由PC133 SDRAM內存所衍生出的,它將DDR 內存帶向第一個高潮,目前還有不少賽揚和AMD K7處理器都在採用DDR266規格的內存,其後來的DDR333內存也屬於一種過度,而DDR400內存成為目前的主流平台選配,雙通道DDR400 內存已經成為800FSB處理器搭配的基本標准,隨後的DDR533 規范則成為超頻用戶的選擇對象。
DDR2時代
隨著CPU 性能不斷提高,我們對內存性能的要求也逐步升級。不可否認,緊緊依高頻率提升帶寬的DDR遲早會力不從心,因此JEDEC 組織很早就開始醞釀DDR2 標准,加上LGA775介面的915/925以及最新的945等新平台開始對DDR2內存的支持,所以DDR2內存將開始演義內存領域的今天。
DDR2 能夠在100MHz 的發信頻率基礎上提供每插腳最少400MB/s 的帶寬,而且其介面將運行於1.8V 電壓上,從而進一步降低發熱量,以便提高頻率。此外,DDR2 將融入CAS、OCD、ODT 等新性能指標和中斷指令,提升內存帶寬的利用率。從JEDEC組織者闡述的DDR2標准來看,針對PC等市場的DDR2內存將擁有400、533、 667MHz等不同的時鍾頻率。高端的DDR2內存將擁有800、1000MHz兩種頻率。DDR-II內存將採用200-、220-、240-針腳的FBGA封裝形式。最初的DDR2內存將採用0.13微米的生產工藝,內存顆粒的電壓為1.8V,容量密度為512MB。
內存技術在2005年將會毫無懸念,SDRAM為代表的靜態內存在五年內不會普及。QBM與 RDRAM內存也難以挽回頹勢,因此DDR與DDR2共存時代將是鐵定的事實。
PC-100的「接班人」除了PC一133以外,VCM(VirXual Channel Memory)也是很重
要的一員。VCM即「虛擬通道存儲器」,這也是目前大多數較新的晶元組支持的一種內存標准,VCM內存主要根據由NEC公司開發的一種「緩存式DRAM」技術製造而成,它集成了「通道緩存」,由高速寄存器進行配置和控制。在實現高速數據傳輸的同時,VCM還維持著對傳統SDRAM的高度兼容性,所以通常也把VCM內存稱為VCM SDRAM。VCM與SDRAM的差別在於不論是否經過CPU處理的數據,都可先交於VCM進行處理,而普通的SDRAM就只能處理經CPU處理以後的數據,所以VCM要比SDRAM處理數據的速度快20%以上。目前可以支持VCM SDRAM的晶元組很多,包括:Intel的815E、VIA的694X等。
3.RDRAM
Intel在推出:PC-100後,由於技術的發展,PC-100內存的800MB/s帶寬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而PC-133的帶寬提高並不大(1064MB/s),同樣不能滿足日後的發展需求。Intel為了達到獨占市場的目的,與Rambus 公司聯合在PC市場推廣Rambus DRAM(DirectRambus DRAM)。
Rambus DRAM是:Rambus公司最早提出的一種內存規格,採用了新一代高速簡單內存架構,基於一種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理論,從而可以減少數據的復雜性,使得整個系統性能得到提高。Rambus使用400MHz的16bit匯流排,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可以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同時傳輸數據,這樣它的實際速度就為400MHz×2=800MHz,理論帶寬為 (16bit×2×400MHz/8)1.6GB/s,相當於PC-100的兩倍。另外,Rambus也可以儲存9bit位元組,額外的一比特是屬於保留比特,可能以後會作為:ECC(ErroI·Checking and Correction,錯誤檢查修正)校驗位。Rambus的時鍾可以高達400MHz,而且僅使用了30條銅線連接內存控制器和RIMM(Rambus In-line MemoryMoles,Rambus內嵌式內存模塊),減少銅線的長度和數量就可以降低數據傳輸中的電磁干擾,從而快速地提高內存的工作頻率。不過在高頻率下,其發出的熱量肯定會增加,因此第一款Rambus內存甚至需要自帶散熱風扇。
DDR3時代
DDR3相比起DDR2有更低的工作電壓, 從DDR2的1.8V降落到1.5V,性能更好更為省電;DDR2的4bit預讀升級為8bit預讀。DDR3目前最高能夠達到2000Mhz的速度,盡管目前最為快速的DDR2內存速度已經提升到 800Mhz/1066Mhz的速度,但是DDR3內存模組仍會從1066Mhz起跳。
一、DDR3在DDR2基礎上採用的新型設計:
1.8bit預取設計,而DDR2為4bit預取,這樣DRAM內核的頻率只有介面頻率的 1/8,DDR3-800的核心工作頻率只有100MHz。
2.採用點對點的拓樸架構,以減輕地址/命令與控制匯流排的負擔。
3.採用100nm以下的生產工藝,將工作電壓從1.8V降至1.5V,增加非同步重置(Reset)與ZQ校準功能。
Ⅶ 2014年筆記本電腦使用的三代內存條
14年的電腦,台式和筆記本電腦都是ddr3的3代內存。
計算機內存技術一直由固態技術協會(JEDEC)在推動,熟悉電腦的用戶一定不陌生,簡而言之DDR3就是第三代電腦內存,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一直是最主流的電腦內存型號。
內存條是CPU可通過匯流排定址,並進行讀寫操作的電腦部件。內存條在個人電腦歷史上曾經是主內存的擴展。隨著電腦軟、硬體技術不斷更新的要求,內存條已成為讀寫內存的整體。我們通常所說電腦內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內存條的總容量。
Ⅷ 怎樣挑選和自己電腦兼容的內存條。1,2,3代內存都各有多大的
現在1代內存已經很少了,1代的最大單根支持1Gb,2代的目前還有許多人在用,最大單根4Gb吧,目前3代的比較盛行,現在配電腦的都3代了最大單根至少應該有32gb
pc的話基本上用不了這么多內存。
選擇內存跟你的主板有很大關系,基本由主板決定(主板決定是1代還是2代還是3代)
Ⅸ 電腦內存條,一般多少錢一個
電腦內存條有二、三、四代。有不同容量的內存。4G、8G等。不同牌子的價格也相差很大。4代內存8G的現在一般在600-900元左右。牌子不同價格不同,不過大部分1G的價格在150-210之間, 2G的在240-350之間 。
而且不是什麼內存都適合使用的電腦。要看電腦適合幾代的內存才能購買什麼樣的內存。
內存條作用:
內存條在電腦中的作用相當於一座橋梁,用以負責諸如硬碟、主板、顯卡等硬體上的數據與處理器之間數據交換處理。
所有電腦數據傳輸到處理器都是通過內存條與處理器進行傳輸處理的,可能有的朋友會想為什麼數據不直接與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器與交換呢。
其實大家只要了解內存就知道,內存的讀取速度與存儲速度是最快的,直接與主板上數據匯流排交換速度很慢,大家也可以將內存看作數據緩存區,擁有高速緩存區,也更有利於電腦處理數據的速度。
Ⅹ 電腦最小的內存是多少,1g的好用嗎內存對電腦本身有多大影響。
現在新出的電腦最好也有2G,以前最舊的電腦125M都有,1g現在來說如果是玩游戲不是很滿足,電腦內存對電腦是一個很關鍵的東西,多或少相差很大與運行速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