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15寸是用800x600,17寸用1024x768比較多。
屏幕解析度是指屏幕顯示的解析度。屏幕解析度確定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多少信息的設置,以水平和垂直像素來衡量。
屏幕解析度低時(例如 640 x 48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少,但尺寸比較大。屏幕解析度高時(例如 1600 x 120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多,但尺寸比較小。
(1)電腦屏幕選高刷還是解析度擴展閱讀:
4:3 是最常見屏幕比例,從電視時代流傳下來的古老標准。在近代寬屏幕興起前,絕大部分的屏幕解析度都是照著這個比例的。
VGA(640x480) - 「VGA」 其實本來不是個解析度的規格,而是 IBM 計算機的一種顯示標准。在規范里有 320x200 / 256 色、320x200 / 16 色、640x350 / 16 色、640x480 / 16 色等多種模式,甚至還有 80x25 和 40x25 等文字模式。
只是最後因為官方支持的最高解析度是 640x480,所以 VGA 就成為了 640x480 的代名詞。VGA 的重要地位在於它是所有顯卡都接受的基準解析度,Windows 在載入顯卡驅動程序之前(BIOS 之後)的畫面,那個畫面就是在 VGA 解析度下的。
SVGA(800x600) - SVGA 的情況和 VGA 有點像,也是以一種「規格」的身份起家的,只是最後好像變成無論規格如何,所有比 VGA 強的顯示器都自稱自已是 Super VGA,或 SVGA。在解析度上,SVGA 專指 800x600 的解析度 -- 即使當年標榜自已是 SVGA 的屏幕其實常常可到達 1024x768,或更高。
XGA(1024x768) - 到了 SVGA 的年代,IBM 已經失去了市場的獨占性,PC界也正式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IBM 雖然定義出了XGA 的規格,但實際上它只是當年多種 Super VGA 規格中的一種。XGA 最後成為 1024x768 這個解析度的代名詞。
SXGA+(1400x1050) - SXGA+ 是大約 2003 年~2007 年間偶爾會在筆記本電腦上看到的解析度。不過隨著寬屏幕大行其道,這個解析度很難看到了。
UXGA(1600x1200) - UXGA 又稱為 UGA,解析度剛好是SVGA 的四倍。UXGA 是許多 4:3 的 20" 和 21" 屏幕的析度,不過隨著4:3 屏幕愈來愈少見,要買到這個解析度的屏幕是愈來愈困難了。
QXGA(2048x1536) - QXGA 的解析度是 XGA 的四倍,也是大部分 4:3屏幕支持的極限。
更高的 4:3 解析度,比如 QUXGA,只是個理論上的名字。在真實世界沒有採用這個解析度的產品存在。
網路-電腦解析度
B. 電腦屏幕解析度越高越清晰嗎
不是的,只有匹配的才是最清晰的。
清晰度與顯示器,顯卡都有關聯。
首先要先選擇與顯示器匹配的解析度。其次就是看顯卡能帶動的解析度了。
獨立顯卡的話1024*768是比較清晰的,如果是集成顯卡找適合顯示器的就可以了。
C. 現在電腦屏幕最高支持多少赫茲刷新率和解析度
最高的是240赫茲,電腦顯示屏解析度最高是1600*1200。
顯然刷新率越高越好,但是建議你不要讓顯示器一直以最高刷新率工作,那樣會加速CRT顯像管的老化,一般比最高刷新率低一到兩檔是比較合適的,建議85Hz。
而液晶顯示器(LCD)的發光原理與傳統的CRT是不一樣的,由於液晶顯示器每一個點在收到信號後就一直保持那種色彩和亮度,恆定發光,而不象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那樣需要不斷刷新亮點。
因此,液晶顯示器畫質高而且絕對不會閃爍,把眼睛疲勞降到了最低。而刷新率對CRT的意義比較突出,有時,LCD刷新高了,反而會影響其使用壽命,一般保持在60-75就可以了。
液晶顯示器的刷新頻率,就使用操作系統默認的60Hz,不要改(不管系統默認多少都不要改)。LCD不是CRT顯示器,它的內部不是陰極射線管,不是靠電子槍去轟擊顯像管上的磷粉產生圖像。
LCD顯示器是靠後面的燈管照亮前面的液晶面板而被動發光,只有亮與不亮、明與暗的區別。所以,液晶顯示器沒有電子槍逐行及隔行掃描屏幕的原理(LCD顯示器工作時,每個像素點自始至終都發光,不存在閃爍的現象),也就不存在刷新頻率的概念,改不改都一個樣,刷新頻率對所有的LCD均不起作用。
顯示卡對顯示器有自適應功能,當你插上顯示器後,顯卡會和顯示器通信確認顯示器能顯示的最佳刷新率與解析度,通常情況下無法在系統中設置超過顯示器極限的解析度與刷新率。
部分顯卡驅動程序提供了超頻選項,可人為設置超出顯示器規格的解析度與率與刷新率,但這么做可能會導致顯示器無法顯示。
D. 電腦屏幕解析度越高越好嗎
電腦分辯率不是越高越好,關鍵是要合適你的顯示器.舉個例子:
17純平的分辯率應設為:1024*768
17液晶就能設到:1280*1024
這時大小相同,就要看它是純平的還是液晶的了.
19純平設的:1280*960
19液晶寬屏:1440×900
這時就要看它屏幕的長寬比例了.
E. 電腦顯示器刷新率和解析度哪個重要
我們普通的顯示器的刷新率都是60Hz,高刷新率的144Hz,甚至是240Hz的顯示器都被稱為是電競顯示器,也就是電子競技的專用顯示器。作為普通用戶來說,使用高刷新率的顯示器並不會對體驗有很大的改善,不如選擇色彩更好的 IPS 屏幕(電競顯示器多為 TN 屏幕,因為屏幕的響應時間短,只有1ms)或者更高解析度(2K或4K)的顯示器體驗效果更好。作為電子競技選手,或者競技游戲的愛好者來說,一個高刷新率的顯示器就十分必要了。尤其是《CS:GO》和《守望先鋒》的玩家,對游戲體驗的改善非常大。因為在這類游戲中,視野經常需要大范圍移動,畫面轉換速度快,高刷新率的屏幕能夠讓玩家看清楚每一個細節,讓畫面更流暢,更好地預判敵人下個時刻的位置,這也會讓操作變得更容易。所以綜合來說,如果不玩競技類游戲的話,完全不需要高刷新率顯示器(普通游戲使用60Hz的顯示器就足夠了);如果經常玩競技類游戲,最優選擇就是高刷新率的顯示器,因為你會明顯感覺到操作體驗的改善,會更容易上分。
F. 關於電腦屏幕解析度和刷新率的問題
17寸液晶一定要設置為1280*1024@60HZ,其他的都是不對的
每種液晶顯示器都有自己最佳的解析度,15寸LCD對應的是1024×768,17寸的是1280×1024。在這種解析度下,顯示效果是最好的。
但17寸液晶顯示器下,如果解析度是1280×1024,有一個問題,就是字體太小了,看著很費力。查閱資料,常用的方法是修改DPI,設置成「大尺寸(120DPI)」。方法是:桌面上點右鍵,「屬性」——「設置」——「高級」,在「常規」下設置DPI為120。 這樣圖形既清楚,字體也合適
17寸液晶如果用1024*768最初感覺有點模糊,不過用幾個小時候就習慣了。習慣了就好
電腦屏幕解析度是由顯卡和顯示器來決定的。顯卡是決定你顯示內容的讀取數據速度的,而顯示器的質量和大小才是決定你的解析度的。也就是說,只有當顯示器和顯卡都支持某一種解析度和刷新率模式時,操作系統才能設置出這種屏幕的解析度和刷新率。
也就是說,屏幕解析度的高低取決於正確識別顯卡和顯示器並正確安裝驅動,此外還需要在操作系統中進行正確的設置。
(7)電腦屏幕選高刷還是解析度擴展閱讀
屏幕解析度就是Windows桌面的大小。常見的設定有640x480 、800x600 、1024x768等。
以 17" 的屏幕為例,若原本有一 640x480 的影像呈現在屏幕上,由於特定屏幕的顯示尺寸是不會改變的 ( 或者說,被視為固定的大小 ) 。
當我們將屏幕解析度由 640x480 調整成 1024x768 時, 17" 的屏幕上必須容納更多的像點,所以,原本的影像看起來會更加地細致,但尺寸則縮小為桌面的 40% 。
屏幕解析度的調整能力取決於特定的廠牌、機種、配接卡及屏幕的大小,一般而言:
15" 的屏幕最佳的選擇設定為 640x480 、 800x600 。
17" 的屏幕最佳的選擇設定為 800x600 、 1024x768 。
19" 的屏幕最佳的選擇設定為 1024x768 、 1280x1024 。
在調整屏幕解析度時,亦得注意屏幕更新 ( 整理 ) 頻率的設定,根據 VESA 組織的建議,最好將屏幕更新頻率設定在 72Hz 以上,眼睛才不會因為受到視訊的更新整理而感到勞累。想要同時得到較高的屏幕解析度及更新頻率,就得仰賴於較高級的屏幕機種及視訊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