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特率是什麼意思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數據速度越快。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
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
信道編碼中,K符號大小的信源數據塊通過編碼映射為N符號大小的碼字,則K/N成為碼率,其中假設編碼前後的符號表沒有變化。
定義:
在通信和計算機領域,比特率(Bit rate,變數Rbit)是單位時間內傳輸或處理的比特的數量。比特率經常在通信領域用作連接速度、傳輸速度、信道容量、最大吞吐量和數字帶寬容量的同義詞。
在數字多媒體領域,比特率是單位時間播放連續的媒體如壓縮後的音頻或視頻的比特數量。在這個意義上講,它相當於術語數字帶寬消耗量,或吞吐量。
比特率規定使用「比特每秒」(bit/s或bps)為單位,經常和國際單位制詞頭關聯在一起,如「千」(kbit/s或kbps),「兆」(Mbit/s或Mbps),「吉」(Gbit/s或Gbps) 和「太」(Tbit/s或Tbps)。
雖然經常作為"速度"的參考,比特率並不測量"距離"/時間,而是被傳輸或者被處理的"二進制碼數量"/時間,所以應該把它和傳播速度區分開來,傳播速度依賴於傳輸的介質並且有通常的物理意義。
在電信和計算機科學中,比特率 (bit rate) 是指信號(用數字二進制位表示)通過系統(設備、無線電波或導線)處理或傳送的速率,即單位時間內處理或傳輸的數據量。
通常單位為「位每秒」( bit/s, b/s),也寫作bps。「b」 應該總是小寫,以避免與「位元組每秒」(Bytes/s, B/s)混淆。——位元組(Byte)是構成信息的單位,在計算機中作為處理數據的基本單位,1位元組等於8位,即 1 Byte = 8 bits。
通信和計算機行業內經常利用「類似國際單位制」的前綴來表示更大的衍生單位:
1000 bit/s = 1 kbit/s (一千位每秒)
1000 kbit/s = 1 Mbit/s (一兆或一百萬位每秒)
1000 Mbit/s = 1 Gbit/s (一吉比特或十億位每秒)。
(此處K和M分別為1000和1000000,而不是涉及計算機存儲器容量時的1024和1048576)
大的比特率,使用國際單位制詞頭:
1,000 bps= 【1kbps】 =1,000 bit/s= 0.97656 Kibi bit/s
1,000,000 bps= 【1Mbps】 =1,000,000 bit/s= 0.95367 Mebi bit/s
1,000,000,000 bps= 【1Gbps】 =1,000,000,000 bit/s= 0.93132 Gibi bit/s
常利用比特率衡量聲音和視頻文件質量。
例子:音頻文件中: 8 kbps 通話質量, 32 kbps 中波廣播質量, 96 kbps FM廣播質量, 128 kbps 普通MP3質量,1411 Kbps 16位CD質量當描述比特率的時候,二進制乘數詞頭幾乎從來不使用而基本使用國際單位制詞頭作為標准,十進制含義,不是舊的計算機初始的二進制含義。
二進制更多的應用於單位位元組/秒(byte/s),而不是電信相關的典型用法。有時在一些特殊的上下文中有必要查找單位的定義。
計算機中: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的數據越大。比特率表示經過編碼(壓縮)後的音、視頻數據每秒鍾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裡面最小的單位,要麼是0,要麼是1。
比特率與音、視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視頻的質量就越好,但編碼後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相反。
計算機中的信息都是二進制的0和1來表示,其中每一個0或1被稱作一個位,用小寫b表示,即bit(位);大寫B表示byte,即位元組,一個位元組=八個位,即1B=8b;前面的大寫K表示千的意思,即千個位(Kb)或千個位元組(KB)。表示文件的大小單位,一般都使用位元組(KB)來表示文件的大小。
Kbps:首先要了解的是,ps指的是/s,即每秒。Kbps指的是網路速度,也就是每秒鍾傳送多少個千位的信息(K表示千位,Kb表示的是多少千個位),為了在直觀上顯得網路的傳輸速度較快,一般公司都使用kb(千位)來表示,如果是KBps,則表示每秒傳送多少千位元組。
1KBps=8Kbps。ADSL上網時的網速是512Kbps,如果轉換成位元組,就是512/8=64KBps(即64千位元組每秒)。
網路-比特率
B. 人腦每秒能處理多少比特信息
人腦的數據:人腦一共有大約14億神經原,其中只有一部分是發展完全的,其他的處於休眠狀態或者很少使用的狀態。 發展完全的神經原,平均大約每個神經原有1萬-2萬個突觸。 每一個神經原,從接受到信號,到被激發而發出信號,所需要的反應時間少於0。1秒。
如果用電腦來模擬神經原的作用機理,數據是:每一個神經原,假設具有1萬個突觸,處理一個突觸變化,假設需要50個CPU周期。
那麼,5G/秒的CPU處理速度,每秒只能處理5000000000/(50*10000)=10000個神經原。
再回到人腦:假設人腦所有的神經原中,2%的神經原是完全發展的,就是說2800萬個;而完全發展的神經原中間,每秒活動的神經原為10%,就是說280萬個,而這280萬個神經原,每秒可以反應10次,那麼,如果用電腦來運算,並且速度同步,需要電腦的速度為:2800000*10/10000*5G=14000G/秒的處理速度。
雖然已經很保守的估算,數據還是比較巨大啊。
C. 用MIPS來衡量的計算機性能指標是什麼 。
一、用MIPS來衡量的計算機性能指標是每秒處理的百萬級的機器語言指令數。
二、舉例說明:
Intel80386 電腦可以每秒處理3百萬到5百萬機器語言指令,即我們可以說80386是3到5MIPS的CPU。MIPS只是衡量CPU性能的指標。
三、解釋:
MIPS:單字長定點指令平均執行速度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縮寫,每秒處理的百萬級的機器語言指令數。
(3)電腦每秒處理多少比特擴展閱讀
MIPS是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種RISC處理器。MIPS的意思「無內部互鎖流水級的微處理器」其機制是盡量利用軟體辦法避免流水線中的數據相關問題。它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斯坦福(Stanford)大學Hennessy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來的。MIPS公司的R系列就是在此基礎上開發的RISC工業產品的微處理器。這些系列產品為很多計算機公司採用構成各種工作站和計算機系統。
D. 1Gbit/s =多少 bit/s
如果按10的3次方計算:
1GB/S=1,000,000,000B/S(這個計算不正確);
如果按1,024計算:
1GB/S=1,024MB/S=1,024×1,204KB/S=1,024×1,024×1,024B/S=1,073,741,824B/S(這個計算正確)。
(4)電腦每秒處理多少比特擴展閱讀:
這個單位是數據傳輸速度的單位,表示單位時間里,傳輸多少個位元組的數據。
比特(BIT,Binary
digit),計算機專業術語,是信息量單位,是由英文BIT音譯而來。同時也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單位,為信息量的最小單位。在需要作出不同選擇的情況下把備選的刺激數量減少半所必需的信息。即信號的信息量(比特數)等於信號刺激量以2為底數的對數值。L.哈特萊1928年認為對信息量選用對數單位進行度量最合適。
二進制數系統中,每個0或1就是一個位(bit),位是數據存儲的最小單位。其中8bit就稱為一個位元組(Byte)。計算機中的CPU位數指的是CPU一次能處理的最大位數。例如32位計算機的CPU一次最多能處理32位數據。
Bit,是Binary digit(二進制數)位的縮寫,是數學家John Wilder Tukey提議的術語(可能是1946年提出,但有資料稱1943年就提出了)。
由於轉換成二進制後長度會發生變化,不同數制下一位的信息量並不總是一個二進位,其對應關系為對數關系,例如八進制的一位數字,八進位,相當於3個二進位。除二進位外,在電腦上常用的還有八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的八進位,十進位,和十六進位等。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 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每秒傳送數據就越多,畫質就越清晰。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 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
信道編碼中,K符號大小的信源數據塊通過編碼映射為N符號大小的碼字,則K/N成為碼率,其中假設編碼前後的符號表沒有變化。
比特率(bit rate)又稱「二進制位速率」,俗稱「碼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傳送比特的數目。用於衡量數字信息的傳送速度,常寫作bit/sec。根據每幀圖像存儲時所佔的比特數和傳輸比特率,可以計算數字圖像信息傳輸的速度。
E. 比特率和碼率是什麼
1、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 second)也可表示為b/s,比特率越高,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量(位數)越大。計算機中的信息都用二進制的0和1來表示,其中每一個0或1被稱作一個位,用小寫b表示,即bit(位)。大寫B表示byte即位元組,1個位元組=8個位,即1B=8b。表示文件的大小單位,一般都使用千位元組(KB)來表示文件的大小[1]。
2、視頻碼率就是數據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位數,一般用的單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取樣率,單位時間內取樣率越大,精度就越高,處理出來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
比特率的應用
每秒鍾通過信道傳輸的信息量稱為比特傳輸速率,單位是比特/秒(b/s),簡稱比特率(bitrate)。比特率經常在通信領域用作連接速度、傳輸速度、信道容量、最大吞吐量和數字帶寬容量的同義詞。
比特率越高,傳送的數據越大。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數字聲音由模擬格式轉化成數字格式的采樣率,采樣率越高,還原後的音質就越好。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采樣率。
F. MIPS是計算機運算速度的度量單位嗎
MIPS是計算機運算速度的度量單位。
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通常是指每秒鍾所能執行的加法指令數目,常用MIPS表示。MIPS是衡量CPU速度的一個指標。
MIPS是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種RISC處理器。MIPS的意思「無內部互鎖流水級的微處理器」,其機制是盡量利用軟體辦法避免流水線中的數據相關問題。它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斯坦福大學Hennessy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來的。
(6)電腦每秒處理多少比特擴展閱讀
MIPS是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種RISC處理器。MIPS的意思「無內部互鎖流水級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其機制是盡量利用軟體辦法避免流水線中的數據相關問題。
它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斯坦福(Stanford)大學Hennessy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來的。MIPS公司的R系列就是在此基礎上開發的RISC工業產品的微處理器。這些系列產品為很多計算機公司採用構成各種工作站和計算機系統。
MIPS技術公司是美國著名的晶元設計公司,它採用精簡指令系統計算結構(RISC)來設計晶元。和英特爾採用的復雜指令系統計算結構(CISC)相比,RISC具有設計更簡單、設計周期更短等優點。
可以應用更多先進的技術,開發更快的下一代處理器。MIPS是出現最早的商業RISC架構晶元之一,新的架構集成了所有原來MIPS指令集,並增加了許多更強大的功能。
MIPS處理器是八十年代中期RISC CPU設計的一大熱點。MIPS是賣的最好的RISC CPU,可以從任何地方,如Sony, Nintendo的游戲機,Cisco的路由器和SGI超級計算機,看見MIPS產品在銷售。
隨著RISC體系結構遭到x86晶元的競爭,MIPS有可能是起初RISC CPU設計中唯一的一個在本世紀盈利的。和英特爾相比,MIPS的授權費用比較低,也就為除英特爾外的大多數晶元廠商所採用。
G. 電腦傳輸速度如何換算
電腦傳輸速度通常用bps(比特率來表示),有些地方也會出現Bps做單位
Kbps是千比特每秒,不是位元組,位元組是大寫的B
8bit=1B
這里的bit代表位,而8b=B
B代表位元組,也就是說一個位元組是8位.
我們電腦硬碟的存儲單位一般是GB.
具體換算如下: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H. 計算機網路中數據傳輸速率即比特率(bps)指的是
計算機網路中數據傳輸速率即比特率(bps)指的是指數據在信道中傳輸的速度。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的數據越大。
Kbps:首先要了解的是,ps指的是/s,即每秒。Kbps指的是網路速度,也就是每秒鍾傳送多少個千位的信息(K表示千位,Kb表示的是多少千個位),為了在直觀上顯得網路的傳輸速度較快,一般公司都使用kb(千位)來表示,如果是KBps,則表示每秒傳送多少千位元組。1KBps=8Kbps。ADSL上網時的網速
是512Kbps,如果轉換成位元組,就是512/8=64KBps(即64千位元組每秒)。
基本的演算法是:【碼率】(kbps)=【文件大小】(位元組)X8/【時間】(秒)/1000
I. 電腦下載速度6.7mb/s等於多少m
電腦下載速度6.7mb/s就是6.7m。
如果換算成帶寬
1、1MB=8Mb,即1兆位元組等於8兆比特;
2、6.7MB/s即為6.7*8=53.6Mb/s,用帶寬表示為53.6Mbps。
網速的表示
網速是通俗的叫法,專業的叫法是帶寬。 帶寬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常用的表示帶寬的單位是bps(bit per second)。即每秒多少比特。
比特是一個傳輸單位,是數字信號的最小描述單位。通常用小寫的b表示。
而數據的存儲最小單位是位元組(Byte),通常用大寫的B表示。
1Byte(位元組)=8bit(比特/位),在計算機中每8位為1位元組,也就是1Byte=8bit。
1Mbps (Million bits per second),表示每秒傳輸百萬位(比特)數量的數據。
因此Mbps與Mb/s 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即每秒傳輸百萬位的數據量。
而MB是計算機數據的存儲單位,表示1MB( Million Byte) 即百萬位元組。
按照上面的換算方法,1Mbps = (1/8)M/s。
下行帶寬
運營商所說的帶寬100M實際是指寬頻的下行帶寬是100Mbps, 而非100MB/s。
之所以會被大家誤解,是因為大家為了好記,把100Mbps的寬頻直接簡稱100M, 而用戶誤以為是100MB/s。
所以 ,100Mbps的帶寬換算成存儲單位就是 (100/8)MB/s = 12.5MB/s。
有關下行寬頻和上行寬頻的解釋,請參考程序員學網路:1.阿里雲的上行帶寬和下行帶寬科普。
路由器帶寬
通常我們買路由器的時候,也有千兆路由器,400M路由器等,這里的單位都指傳輸單位Mbps。
實際網速與理論網速
上面我們所說的100M寬頻的網速為12.5MB/s, 僅僅是理論值。 在實際使用中還會產生網路信號抖動、無線信號干擾等因素,往往實際值低於理論值。
在實際家庭使用中,如果採用無線wifi的方式上網,損耗值更大,如果跨越牆體等障礙物後,信號衰減,網速也會下降。
因此 ,100M寬頻在正常情況下能達到10MB/s的下載速度,基本說明運營商沒有騙你。
而且,下載的速度快慢也不完全由你家裡的寬頻速度決定, 還取決於您要下載的資源伺服器上行帶寬和伺服器的數據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