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網站 > 電腦硬體知多少

電腦硬體知多少

發布時間:2022-04-15 06:20:59

① 電腦硬體知識

cpu 主頻 前端總頻 二級緩存
主板 cpu 插座類型 北橋晶元組 插槽
內存 容量 頻率
硬碟 容量 轉速 緩存 介面類型
顯卡 顯存 位寬
這些都是要了解的,買電腦 是要注意的

② 電腦硬體常識

一級緩存
高速緩存分為一級緩存(即L1 Cache)和二級緩存(即L2Cache)。CPU在運行時首先從一級緩存讀取數據,然後從二級緩存讀取數據,然後從內存和虛擬內存讀取數據,因此高速緩存的容量和速度直接影響到CPU的工作性能。 一級緩存都內置在CPU內部並與CPU同速運行,可以有效的提高CPU的運行效率。一級緩存越大,CPU的運行效率越高,但受到CPU內部結構的限制,一級緩存的容量都很小。 二級緩存對CPU運行效率的影響也很大,現在的二級緩存一般都集成在中,但有分為晶元內部和外部兩種,集成在晶元內部的二級緩存與CPU同頻率二級緩存(即全速二級緩存),而集成在晶元外部的二級緩存的運行頻率 是CPU的運行頻率的一半(即半速二級緩存),因此運行效率較低。 但是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的大,它究竟有多少好處呢?你得告訴我們經銷商,實際上你得用最普通的話跟他講。所以我們給他們打個比方,說這個就好比你開汽車的時候,後備箱是整個的一級緩存,假如說扶手裡面有一個小箱子,那是你的二級緩存。二級緩存大好在哪裡呢?就是你隨時開車的時候,隨時在裡面都可以取東西了。假如你二級緩存小的話,你還得把車停下來,到後備箱里取東西。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一級緩存。目前所有主流處理器大都具有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少數高端處理器還集成了三級緩存。其中,一級緩存可分為一級指令緩存和一級數據緩存。一級指令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各類運算指令;一級數據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運算所需數據,這就是一級緩存的作用(如果大家對上述文字理解困難的話,可參照下圖所示)。

那麼,二級緩存的作用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說,二級緩存就是一級緩存的緩沖器:一級緩存製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級緩存的作用就是存儲那些CPU處理時需要用到、一級緩存又無法存儲的數據。同樣道理,三級緩存和內存可以看作是二級緩存的緩沖器,它們的容量遞增,但單位製造成本卻遞減。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二級緩存、三級緩存還是內存都不能存儲處理器操作的原始指令,這些指令只能存儲在CPU的一級指令緩存中,而餘下的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和內存僅用於存儲CPU所需數據。

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主流處理器所採用的一級數據緩存又可以分為實數據讀寫緩存和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2種,它們分別被AMD和Intel所採用。不同的一級數據緩存設計對於二級緩存容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兩種一級數據緩存設計的不同之處。

一、AMD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AMD採用的一級緩存設計屬於傳統的「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基於該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主要用於存儲CPU最先讀取的數據;而更多的讀取數據則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做個簡單的假設,假如處理器需要讀取「AMD ATHLON 64 3000+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首先要被讀取的「AMDATHL」將被存儲在一級數據緩存中,而餘下的「ON643000+ISGOOD」則被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假設只是對AMD處理器一級數據緩存的一個抽象描述,一級數據緩存和二級緩存所能存儲的數據長度完全由緩存容量的大小決定,而絕非以上假設中的幾個位元組。「實數據讀寫緩存」的優點是數據讀取直接快速,但這也需要一級數據緩存具有一定的容量,增加了處理器的製造難度(一級數據緩存的單位製造成本較二級緩存高)。

二、Intel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自P4時代開始,Intel開始採用全新的「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基於這種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的數據,而是存儲這些數據在二級緩存中的指令代碼(即數據在二級緩存中存儲的起始地址)。假設處理器需要讀取「INTEL P4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所有數據將被存儲在二級緩存中,而一級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需要存儲的僅僅是上述數據的起始地址(如下圖所示)。

由於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數據,因此「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能夠極大地降CPU對一級數據緩存容量的要求,降低處理器的生產難度。但這種設計的弊端在於數據讀取效率較「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低,而且對二級緩存容量的依賴性非常大。

在了解了一級緩存、二級緩存的大致作用及其分類以後,下面我們來回答以下硬體一菜鳥網友提出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二級緩存越大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但這並不是說二級緩存容量加倍就能夠處理器帶來成倍的性能增長。目前CPU處理的絕大部分數據的大小都在0-256KB之間,小部分數據的大小在256KB-512KB之間,只有極少數數據的大小超過512KB。所以只要處理器可用的一級、二級緩存容量達到256KB以上,那就能夠應付正常的應用;512KB容量的二級緩存已經足夠滿足絕大多數應用的需求。

這其中,對於採用「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的AMD Athlon 64、Sempron處理器而言,由於它們已經具備了64KB一級指令緩存和64KB一級數據緩存,只要處理器的二級緩存容量大於等於128KB就能夠存儲足夠的數據和指令,因此它們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並不大。這就是為什麼主頻同為1.8GHz的Socket 754 Sempron 3000+(128KB二級緩存)、Sempron 3100+(256KB二級緩存)以及Athlon 64 2800+(512KB二級緩存)在大多數評測中性能非常接近的主要原因。所以對於普通用戶而言754 Sempron 2600+是值得考慮的。

反觀Intel目前主推的P4、賽揚系列處理器,它們都採用了「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架構,其中Prescott內核的一級緩存中只包含了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16KB一級數據緩存,而Northwood內核更是只有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8KB一級數據緩存。所以P4、賽揚系列處理器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是非常大的,賽揚D 320(256KB二級緩存)與賽揚 2.4GHz(128KB二級緩存)性能上的巨大差距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而賽揚D和P4 E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同樣十分明顯。

最後,如果您是狂熱的游戲發燒友或者從事多媒體製作的專業用戶,那麼具有1MB二級緩存的P4處理器和具有512KB/1MB二級緩存的Athlon 64處理器才是您理想的選擇。因為在高負荷的運算下,CPU的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近乎「爆滿」,在這個時候大容量的二級緩存能夠為處理器帶來5%-10%左右的性能提升,這對於那些要求苛刻的用戶來說是完全有必要的。

電腦配置清單+電腦硬體知多少導學案

顯示器:21.5寸三星屏高清超薄寬屏窄邊ips電腦液晶顯示器led蘋殼完美22 ¥699.00
電源:先馬省電王400 額定400W 背板走線主式PFC 175.00
機箱:SAMA/先馬突襲者1 台式游戲機箱 usb3.0/完美背線 139.0
鍵鼠:黑爵 背光鍵鼠套裝 usb線鍵盤滑鼠套裝 99.00
主板:Gigabyte/技嘉 B75-D3V B75板 599.00
顯卡:迪蘭恆進 HD7750 恆金二代 1G DDR5 512SP/128Bit 599.0
或者:技嘉GV-N660OC-2GD 技嘉GTX660 2G/DDR5 游戲顯卡 1285.0
CPU:Intel/英特爾 三代酷睿i5 3470 盒裝CPU 主頻3.2G 四核 1170.0
內存:金士頓DDR3 1600 4G (2)470.0
硬碟:希捷 1TB / 7200 轉/ 390.0

④ 電腦硬體知多少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對整個計算機硬體系統的介紹,針對初中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對計算機的本質進行介紹,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計算機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學習後續知識時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計算機硬體系統是同學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天天看到卻不了解他們,針對這一情況本節課主要介紹計算機由哪些硬體組成及其各個部件的功能。 本節課採用情境導入法、演示法、小組討論法、談話法以及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幫爸爸去電腦城挑選並配置電腦的情節,貼近實際生活,學生易於接受。 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小組,各小組分別討論如何挑選與配置電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之間的集體榮譽感。

(2)在新課講授環節,我事先准備了計算機的各個硬體,分配到每一個小組,小組成員可以零距離觀察計算機硬體,討論其功能。這樣使學習更加的直觀、清晰。同時我採用教與問相結合的方法,逐步細化,重點分布遞進,難點層層化解,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各個知識點。通過實物與文字的介紹,使課堂不會枯燥乏味,啟發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認識計算機內部的各個部件及其功能,

(3)在鞏固環節,引導學生查看自己電腦的配置並與小組其他成員的計算機配置進行對比。准備5台舊電腦方便學生練習組裝計算機硬體。最終解決了幫爸爸配置電腦的難題。

(4)在課堂小結部分,我通過引導各小組學生分別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將各小組總結的內容進行對比與加工,最終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完整、系統的總結。

(5)本節課的作業要求學生們回家查看自家電腦的配置,並嘗試給家長提出合理化的更換硬體配置建議。 通過這節課,我收獲了許多,總結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1) 學生整堂課的表現很好,小組討論氣氛熱烈,積極發言,課堂氣氛很融洽。 (2) 導入環節選取生活中幫爸爸配置電腦的實例導入,更加貼近生活,學生身臨其境,興趣格外濃厚。 (3) 本節課利用5台舊電腦,學生親手配置了實物,對於知識的掌握更加鞏固。印象更加深刻。 (4) 在教學中,我精心備課,每個環節仔細推敲,反復琢磨。
同時這節課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
(1) 對於教學語言的使用要更加嚴謹,在以後的教 學中要不斷改善自己的課堂語言,做到精煉、准確。
(2) 要多舉一些學生層面的實例,便於學生接受。
(3) 由於教學環境的限制,本節課我准備了5台舊電腦,平均8個人一台電腦,小組的人數有些多,個別學生不能完全投入到動手實踐中。
(4) 課堂上對於個別同學的回答,我沒有及時作出評價,今後在課堂評價上要多下功夫。
(5) 在書寫板書的過程中,字跡有些潦草,導致整個板書很不美觀。
(6) 在存儲單位的換算部分,沒有合理安排好時間,導致講解快速,部分學生對這部分的內容沒有理解透徹,下節課要抽出時間鞏固這方面內容。 針對以上所發現的優點與不足,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一定繼續發揚優點並積極努力改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爭取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人民教師。

⑤ 電腦硬體知識

你可以訂閱《電腦愛好者》,看多了就會對電腦略知一二了。
現在電腦主要看顯卡、顯示器和外設,而不是像以前看CPU、硬碟、主板。
顯卡是貶值最快的電腦硬體!

⑥ 電腦硬體知識

硬體知識大全
分類: 硬體 | 修改 | 刪除 | 轉自 陪狼逛街的羊 | 被144人轉藏 | 2009-10-22 17:33:09

關注我!每天都有新笑話

主板

之所以把這東西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作為它太重要。
我們常見的主板是ATX主板。它是採用印刷電路板(PCB)製造而成。是在一種絕緣材料上採用電子印刷工藝製造的。市場上主要有4層板與6層板二種。常見的都是4層板。用6層PCB板設計的主板不易變形,穩定性大大提高。如果你有幸買到了6層板,那可絕對超值啊!哈!在主板的每層都布滿了電路,所以,如果PCB板燒壞,比較輕的憑借我們工程師高超的技術,可以通過搭明線維修,比較嚴重的話,這片主板的生命也就到此結束了!
主板上面的零件看起來眼花繚亂,可他們都是非常有條有理的排列著。主要包括一個CPU插座;北橋晶元、南橋晶元、BIOS晶元等三大晶元;前端系統匯流排FSB、內存匯流排、圖形匯流排AGP、數據交換匯流排HUB、外設匯流排PCI等五大匯流排;軟碟機介面FDD、通用串列設備介面USB、集成驅動電子設備介面IDE等七大介面。
一、主板上的主要晶元
1、 北橋晶元 MCH 在CPU插座的左方是一個內存控制晶元,也叫北橋晶元、一般上面有一鋁質的散熱片。北橋晶元的主要功能是數據傳輸與信號控制。它一方面通過前端匯流排與CPU交換信號,另一方面又要與內存、AGP、南橋交換信號。北橋晶元壞了以後的現象多為不亮,有時亮後也不斷死機。如果工程師判定你的北橋晶元壞了,再如果你的主板又比較老的話,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維修的價值了
2、 南橋晶元 ICH4 南橋晶元主要負責外部設備的數據處理與傳輸。比ICH4早的有ICH1、ICH2、ICH3,但它不支持USB2.0 。而ICH4支持USB2.0 。區分它們也很簡單:南橋晶元上有82801AB 82801BB 82801CB 82801DB 分別對應ICH1 ICH2 ICH3 ICH4 。南橋晶元壞後的現象也多為不亮,某些外圍設備不能用,比如IDE口、FDD口等不能用,也可能是南橋壞了。因為南北橋晶元比較貴,焊接又比較特殊,取下它們需要專門的BGA儀,所以一般的維修點無法修復南北橋。
3、 BIOS晶元 FWH 它是把一些直接的硬體信息固化在一個只讀存儲器內。是軟體和硬體之間這重要介面。系統啟動時首先從它這里調用一些硬體信息,它的性能直接影響著系統軟體與硬體的兼容性。例如一些早期的主板不支持大於二十G的硬碟等問題,都可以通過升級BIOS來解決。我們日常便用時遇到的一些與新設備不兼容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升級來解決。如果你的主板突然不亮了,而CPU風扇仍在轉動,那麼你首先應該考慮BIOS晶元是否損壞。
4、 系統時鍾發生器 CLK 在主板的中間位置有個晶振元件,它會產生一系列高頻脈沖波,這些原始的脈沖波再輸入到時鍾發生器晶元內,經過整形與分頻,然後分配給計算機需要的各種頻率。
5、 超級輸入輸出介面晶元 I/O 它一般位於主板的左下方或左上方,主要晶元有Winbond 與ITE,它負責把鍵盤、滑鼠、串口進來的串列數據轉化為並行數據。同時也對並口與軟碟機口的數據進行處理。在我們的維修現場,諸如鍵盤與滑鼠口壞,列印口壞等一些外設不能用,多為I/O晶元壞,有時甚至造成不亮的現象。
6、 音效卡晶元 因為現在的主板多數都集成了音效卡,而且集成的多為AC』97音效卡晶元。當然,也有CMI的8738音效卡晶元等。如果你的集成音效卡沒有聲音,這兒壞了的可能性最大。
二、主板上主要的插座

1、CPU插座 目前所有的主板都採用了socket系列零拔力插座。早期的P3採用的socket370插座,現在的P4多採用socket478 插座,早期的P4也有採用socket423插座的,intel 的伺服器CPU 如:至強(Xeon)則採用了socket603插座。Intel 對CPU封裝格式的不斷變化讓我們這些fan 們給他送了不少錢啊!不過近日聽說intel下一代CPU的封裝格式還是採用socket478的格式,這對於不斷追求性能的DIYer們來說可是一個好消息啊。

2、內存匯流排插座 現在市場上我們能見到的內存有SDRAM、DDR SDRAM、RAMBUS三種。SDRAM內存由於DDR內存的價格下調已經逐漸淡出市場,它採用168線插座,中間與左邊有兩個防反插斷口;DDR SDRAM由於非常高的性價比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它採用184線插座,在中間只有一個防反插斷口;RAMBUS內存雖然性能好,但是價格一直高踞不下,加上intel已經放棄了對它的支持,所以它的前途至今還只是一個懸念!它的插座採用184線RIMM插座,是在中間有兩個防反插斷口。
有些客戶多次反映在845主板上有時內存認不全的現象,這是因為Iintel 845系列主板只能支持4個Bank (一個Bank可以理解為內存條的一面),在845系列主板上一般設有三個內存插槽,而第二個插槽與第三個插槽共享二個Bank。所以,如果你在第二個與第三個插槽插的內存條為雙面的256M,那麼就只能認到一個256M。
3、AGP圖形匯流排插座 它位於CPU插座的左邊,呈棕色。它的頻率為64MHZ。從速度上分為AGP2X,現在的多為AGP4X,也有一些主板已經支持AGP8X。由於不同的速度所需要的電壓不同,所以一些主板不亮主要是用戶把老的AGP2X顯卡插在的新的AGP2X主板上,從而把AGP插座燒壞!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新的主板已經在主板上集成了電壓自動調節裝置,它可以自動識別顯卡的電壓。

4、PCI匯流排插座 它呈現為白色,在AGP插座的旁邊,因主板不同,多少不等。它的頻率為32MHZ。多插網卡,音效卡等其它一些外設。
5、IDE設備介面 它一般位於主板的下面。有四十針八十線。兩個IDE口並在一起,有時一個呈綠色,表示它為IDE1。因為系統首先檢測IDE1,所以IDE1應該接系統引導硬碟。現在的主板多已支持ATA100,有得支持ATA133,但更高端的主板已經支持串列ATA,它是在並行傳輸速率無法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新的、具有更高傳輸速度的技術,也將是下一代的主流技術。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我已經口乾舌燥了,大家再看看自己的主板,是不是感覺它比以前熟悉了多了?哈哈!我們也到說再見的時候了,即然今天說主板,那麼我就再說一個關於主板的消息吧,我們技服中心近日接受了一批維修的板子,我們的工程師維修起來特別困難,後來經知情人士指點,才發現這批主板的PCB板邊緣都有一個針眼大小的缺口。不仔細看根本分辨不出來。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個小口中,它是聯想對報廢主板打的專門的印記!我們居然修復了好多片,我都不得不偑服我們的技術水平了!這可不是自誇的喲!所以,大家買二手主板時可一定要小心啊!

CPU

主要談談頻率。
1.凡是懂得點電腦的朋友,都應該對'頻率'兩個字熟悉透了吧!作為機器的核心CPU的頻率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直接影響機器的性能。那麼,您是否對CPU頻率方面的問題了解得很透徹呢?
所謂主頻,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時的時鍾頻率,從理論上講CPU的主頻越高,它的速度也就越快,因為頻率越高,單位時鍾周期內完成的指令就越多,從而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由於各種CPU內部結構的差異(如緩存、指令集),並不是時鍾頻率相同速度就相同,比如PIII和賽揚,雷鳥和DURON,賽揚和DURON,PIII與雷鳥,在相同主頻下性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差異。目前主流CPU的主頻都在600MHz以上,而頻率最高(注意,並非最快)的P4已經達到1.7GHz,AMD的雷鳥也已經達到了1.3GHz,而且還會不斷提升。

⑦ 用問卷星對電腦硬體知多少進行評價

對硬體幾乎沒有要求,只有一個瀏覽器就好了,這種是以後流行的SaaS服務。

⑧ 電腦硬體知多少 教案

大概是關於計算機的組成及簡單的工作原理,我這有份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計算機系統教案

科目:信息技術 課題:計算機系統
授課時間:20分鍾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學習計算機的組成,各部件的作用,計算機程序的概念以及計算機工作的基本原理.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各組成部件名稱及作用.
2.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
3.學生知道什麼是計算機軟體,了解計算機軟體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師生互動教學法、情景法、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
難點:計算機工作原理.
教學活動:
一.導入: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包括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計算機硬體系統是指構成計算機的所有實體部件的集合,通常這些部件由電路(電子元件)、機械等物理部件組成。直觀地看,計算機硬體是一大堆設備,它們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計算機進行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計算機軟體發揮作用、施展其技能的舞台。

⑨ 電腦硬體有哪些

我們在基本配置中已經認識了主機箱、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和話筒。這些我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設備就是我們常常說起的"硬體",它就好比我們人類的大腦和身體,是物質的,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 鍵盤、滑鼠和話筒都是給計算機送信號的,於是我們叫它們"輸入設備",而顯示器、音箱是為計算機向外界傳達信息的,於是我們叫它們"輸出設備"。這就好像我們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是給我們以視覺、聽覺、嗅覺信息的,而我們的嘴、面部表情和四肢是表達我們的看法和感情的。是否還有其他的輸入和輸出設備呢?不但有,而且還非常多。事實上,正是各種功能各異的外圍設備使我們的計算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主要的輸入設備還有掃描儀、數碼相機甚至影碟機,輸出設備有各種列印機

外部設備的連接

你可能剛剛買來一部引以為豪的電腦,可面對各個部件卻束手無策。這一部分就教你如何把計算機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主機箱背面的插槽(見圖-4)。

圖-4是主機箱的背面,機箱背面的介面大致可分為三個區。一區是兩個電源線介面,為三相針型和槽型;二區是主板與外圍設備連接的串並口,一般連接列印機、滑鼠、鍵盤、數據機等設備;三區是擴展槽中的板卡,如音效卡、顯示卡的對外介面,連接音箱、顯示器等。根據擴展槽上板卡的多少和類型的不同,介面有所區別。各種機箱三個區域安排的位置大同小異,一般是電源介面和板卡介面分別在上下(立式機箱)或左右(卧式機箱)兩端,串並口在中間位置。 連接計算機各部分設備的電纜兩端各有兩個接頭,分別與機箱和設備連接。各接頭對應的介面是惟一的,不正確的接頭插不進介面,因此您可以放心按以下步驟連接。
⑴ 將鍵盤插頭插入機箱背面串並口區的鍵盤插口。
⑵ 將滑鼠插頭插入機箱背面串並口區的滑鼠插口。
⑶ 將顯示器的電源線一端與顯示器相連,一端連到機箱背面電源區的顯示器電源插口,或者直接接到電源上(顯示器電源與主機相連,打開主機,顯示器同時被打開;顯示器直接接電源,則須單獨按下顯示器開關才能打開顯示器)。
⑷ 將顯示器的數據線連接到機箱背面的顯示卡介面上。
⑸ 將音箱插頭連接到音效卡露出的SPEAKER插頭上。
⑹ 如果有列印機,根據列印機類型,將其接頭連到並口LPT1或串口COM1上。
⑺ 將主機電源線一頭連到機箱電源插口上,另一頭接電源。 至此連接完畢。

UPS

計算機如果遇到突然斷電的情況,比如突然停電,就會丟失所有沒存檔的數據,這往往會造成很糟糕的後果。UPS的出現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它是突然斷電的剋星,可以在斷電之後,發出蜂鳴聲告警,並繼續給計算機維持約10分鍾的電力,使操作者有時間進行必要的處理,避免令人頭疼的後果。這就是UPS--持續不間斷電源。

中央處理單元(CPU)

CPU這三個字母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中文意思是"中央處理器"。CPU讀起來省事又好記,所以,很少有人說它的中文全名了。 中央處理器,顧名思義,就是"把數據收集到一起集中進行處理的器件"。CPU是一個電子元件,直接處理計算機的大部分數據,它處理數據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著整台電腦性能的發揮,所以人們把CPU形象地比喻為電腦的心臟。 CPU的速度是用什麼來表的呢?我們常常聽人這樣說:"這個CPU的主頻是166兆赫茲。"CPU有主頻、倍頻、外頻三個重要參數,它們的關系是:主頻=外頻×倍頻,主頻是CPU內部的工作頻率,外頻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倍頻是它們相差的倍數。CPU的運行速度通常用主頻表示,以赫茲(Hz)作為計量單位。兆是10的6次方,"兆赫茲"寫作"MHz"。CPU的工作頻率越高,速度就越快,性能就越好,價格也就越高。目前的CPU最高工作頻率已達到1500MHz以上。
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在二十幾年中在全世界迅速普及,主要原因是它功能的強大、操作的簡便化和價格的直線下降。而計算機功能的每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是由於CPU功能的大幅度改進。我們常說的286、386、486到今天的586、Pentium Ⅱ都是CPU的型號。CPU的主要生產廠商Intel公司用"80X86"系列作為自己生產的CPU名稱,例如,486就是80486的簡稱。 90年代以後,由於其他CPU廠家的CPU型號也是用486、586來表示的,這就使很多人誤以為凡是標明為486、586的CPU都是Intel公司的產品。為了與其他廠家區別開來,Intel 公司將自己的586改名為"Pentium",中文譯為"奔騰"。近年來,Intel公司又相繼推出了Pentium MMX和Pentium Ⅱ。CPU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帶來相應的名稱變化和計算機速度的大幅度提高。 目前,著名的CPU生產廠家除了Intel公司外,還有AMD公司、Cyrix公司等,他們的CPU性能也不錯,同等檔次的產品價格較Intel公司的低一些。

內存與硬碟

您可能經常聽別人說,某台電腦的內存不夠了,硬碟太小了之類的話。這里的"不夠"、"太小"都指的是它們的容量,而不是他們的數量或幾何形狀的大小。內存和硬碟都是計算機用來存儲數據的,它們的單位就是我們剛剛談過的"Bytes"。 那麼,為什麼一個叫內存,一個叫硬碟呢?我們知道,計算機處理的數據量是極為龐大的,就好比一個人在堆滿了穀物的倉庫里打穀子,那怎麼施展得開,工作效率又怎會高呢?於是,人們把穀子堆在倉庫中,自己拿了一部分穀子到場院中去打,打完了再送回去。這下子,可沒什麼礙事的東西了,打穀子的速度快多了,內效率提高了。計算機也是這樣解決了同類的問題。它把大量有待處理和暫時不用的數據都存放在硬碟中,只是把需要立即處理的數據調到內存中,處理完畢立即送回硬碟,再調出下一部分數據。硬碟就是計算機的大倉庫,內存就是它幹活的場院。 內存簡稱RAM,是英文Random Accessmemory的縮寫。在個人計算機中,內存分為靜態內存(SRAM)和動態內存(DRAM)兩種,靜態內存的讀寫速度比動態內存要快。目前市面上的內存條以"MB"為單位,比如32MB的和64MB的內存條。硬碟容量要比內存大得多,現在以"GB"為單位已屬常見。當然了,內存和硬碟容量都是越大越好。可是容量越大,價錢就越高。重要的是,我們要選購夠用而又不造成浪費的內存條和硬碟。如圖-5所示為一塊硬碟。

硬碟的分區

把硬碟的容量作一下分配,再分配給不同的邏輯驅動器,就叫做硬碟分區。 比如說,我有一塊20G的硬碟,用Fdisk命令把它分成三個區,並將驅動器指定為三個邏輯驅動器,分別驅動三個區。一個叫做C盤驅動器,容量設定為4GB,專門存放字處理和圖表軟體;一個叫做D盤驅動器,容量是6GB,專門存放影像和動畫製作軟體;另一個叫做E盤驅動器,容量為6GB(1GB=1024MB),專門存放游戲軟體,最後一個叫做F驅動器,容量為4GB,存放win98等重要資料的備份和驅動程序等,DOS操作系統必須放在C盤驅動器中。 硬碟分區有利於計算機管理繁雜的信息,而且,某一區出現故障,不影響其它區的正常操作,這里的C、D、E是硬碟邏輯驅動器的名稱。

驅動器

要想了解軟盤和光碟中的信息,就必須把他們分別插入到軟盤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中,供計算機對上面的數據信息進行識別和處理。軟盤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都位於機箱中,只把它們的"嘴巴"露在外面,隨時准備"吃進"軟盤和光碟。至於硬碟,由於它是不可移動的,所以被固定於驅動器之中,也就是說,硬碟和硬碟驅動器是一體的。將軟盤插入軟盤驅動器時要注意方向,3.5吋盤在插入時應該使轉軸面向下,金屬片朝前,聽到驅動器口下方的彈出按鈕"喀噠"一聲彈出,說明軟盤插好了。取出時,應該先按一下彈出按鈕,軟盤會自動彈出一部分,接著將軟盤抽出。現在,使用5.25吋盤的人越來越少,計算機上已很少安裝5.25吋軟盤驅動器。 值得注意的是,軟盤驅動器的上方或下方有一個小小的指示燈,當指示燈亮時,說明計算機正在讀或寫這個驅動器內的軟盤,硬碟驅動器的指示燈也位於主機箱前面板上,指示燈亮時,表明計算機正在讀或寫硬碟。驅動器指示燈亮時,不能取出相應驅動器內的軟盤或關機,否則可能會對磁碟造成損壞。 一台計算機可能有不止一個軟、硬碟驅動器,怎樣區別它們呢?我們採取給驅動器取名字的辦法。驅動器的名字都是用單個的英文字母表示的,用A和B來表示軟盤驅動器,用C、D、E來表示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一般用字母H來表示。這樣,就有了我們常說的"A驅、B驅、C驅、D驅",每台計算機一般只有一個光碟驅動器,所以經常簡稱之為"光碟機"。

軟盤與光碟

軟盤和光碟是電腦中數據運輸的得力助手。見圖-7,根據尺寸的大小,軟盤可分為5.25吋盤和3.5吋盤。
可千萬不要以為越大的盤容量就越大,事實恰好相反:5.25吋盤容量為360KB或1.2MB,3.5吋盤容量一般為1.44MB。現在,已很少有人用5.25吋盤,因為3.5吋盤容量大,體積小,不易損傷,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軟盤很嬌氣,5.25吋盤更是如此。不能用手觸摸它的讀寫口;不能讓它處在過冷過熱的環境中;不能彎折和劃寫;還要注意防塵。3.5吋盤由於有移動金屬擋板保護介質,所以在抗劃、防塵方面表現較好。 軟盤有一個很重要的"機關"就是"防寫"。什麼是防寫呢?如果你有一份重要的資料存在一個軟盤中,害怕不小心在操作時把資料刪掉或改變了內容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那麼,你就要用到防寫的功能了。在5.25吋盤的上側方有一個小豁口(圖-7),你只要在把軟盤插入軟盤驅動器之前,用買軟盤時附帶的小粘貼對折把豁口貼住,那麼,計算機只能讀取軟盤,而無法改變或刪除軟盤中的內容,即軟盤內容受到保護。3.5吋盤的防寫更加簡單,它的上方有兩個小洞,其中一個有一個活動扳塊,當兩個洞口都露出來時,表明這張軟盤被防寫了。那麼如果想向軟盤中寫入內容,該怎麼辦呢?簡單得很,對於5.25吋盤,只須將貼紙拿掉,露出豁口,對於3.5吋盤,則只要把扳塊扳下,使兩個洞只露出一個就可以了。這里所說的"讀取"和"寫入"是計算機操作的兩個術語,讀取是計算機從硬碟、軟盤或光碟獲得信息的過程,寫入是計算機向它們輸送數據,並記錄在上面的過程。 5.25吋軟盤 3.5吋軟盤正面與背面 光碟 圖 1-7 下面就要談一談了不起的光碟了!光碟實現了數據的大容量存儲,容量達到650MB,每張光碟可以記錄75分鍾的影像和聲音,是計算機實現多媒體功能的功臣之一。 軟盤既可讀又可寫。也就是說,我們既可以查看其中的內容,又可以把我們的文件存在裡面。光碟一般只可讀不可寫。我們只能欣賞或利用它的內容,而不能隨意把我們有用的資料存放在裡面,這主要是因為計算機的光碟驅動器沒有寫入的功能。要利用計算機向空白光碟中寫入內容,就要使用專門的光碟刻錄系統。市面上的普通空白光碟是不可擦除的,一旦刻上一定的內容,不能像軟盤那樣,把舊內容用新內容覆蓋。現在市面上也有可擦除光碟,但價錢較高。

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具有如此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是因為主機箱內的重要部件忠實的各司其職。想認識一下這些功臣嗎?用螺絲刀擰下機箱殼上的螺絲,輕輕的取下機箱殼,就可以看見計算機的廬山真面目了。 如下圖所示,機箱中有一塊電源、一個硬碟驅動器、一個光碟驅動器、一個軟盤驅動器、一塊插滿了電子元件的電路板--主板及帶狀的導
線,叫做數據線。下面我們一一介紹它們的作用。
計算機電源 如圖-9所示為計算機電源。計算機內部所需電壓不超過12V,而市電電壓是220V。計算機電源相當於一個變壓器,把220V電壓轉化為計算機內硬體設備所需的電壓,並向各部件供電。電源上有一束各種顏色帶介面的導線,它們用來與主板、軟碟機、光碟機、硬碟、CPU風扇等部件的電源介面相連,給它們供電。

驅動器 驅動器分為硬碟驅動器、軟盤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硬碟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之中。一台計算機可以安裝1到2個軟盤驅動器。光碟驅動器是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
主板 打開機箱後,您能夠看到的最大的一塊電路板就是主板。
它的英文名字叫做"Mainboard"或"Motherboard",簡稱M/B。在它的身上,最顯眼的是一排排的插槽,呈黑色和白色,長短不一,音效卡、顯卡、內存條等設備就是插在這些插槽里與主板聯系起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元器件和介面,它們將機箱內的各種設備連接起來。如果說CPU是電腦的心臟,那麼,主板就是血管和神經,有了主板,電腦的CPU才能控制硬碟、軟碟機等周邊設備。目前市面上有Socket 7架構和Slot 1架構的主板。兩種不同架構主板的插槽有所不同,功能也存在著差異。Socket 7架構主板早晚會被Slot 1架構的主板所取代。

主板上都有些什麼?

晶元組 晶元組是主板的核心,是CPU與周邊設備溝通的橋梁。當我們選購主板的時候,關心的焦點是主板的性能和它的價格。而晶元組技術的高低就決定著主板性能的好壞。計算機技術發展到現在,不同品牌的主板性能很容易辨別。只要了解了某款主板採用的是何種晶元組,就能大致了解其性能檔次。採用同樣晶元組的不同知名品牌主板性能差異已變得相當小。現在主要的晶元組製造商有Intel公司、VIA公司、Ali公司和SiS公司。各公司的晶元組類型請見本書第六部分。 CPU的插座 過去,計算機的CPU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現在,為了人們買電腦的靈活性和升級的需要,已不在主板上直接焊接CPU,而是裝上了插座。Socket 7架構主板的CPU插座旁邊有一個杠桿,把它拉起來,CPU的每一根插腳就可以輕松地插入插座的孔里,然後,將杠桿壓回原來的位置,CPU就牢牢地被固定住,決不會脫離開。

電源插座 計算機需要電才能運作。計算機機箱里有一個電源,電源上有很多導線及介面。計算機電源是給主機箱中的各個硬體設備供電的。導線及介面要分別接到主板、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的電源插座上。
系統主存插槽與內存條 上文說過,內存是計算機幹活的"場院",是它處理數據的地方。那麼內存以何種形式存在呢? 在主板上,有專門用來安插內存條的插槽,叫做"系統主存插槽"。大部分Socket 7架構主板提供72線(白色)和168線(黑色)的內存插槽。72線插槽叫做DRAM插槽,用來插DRAM內存條;168線插槽叫做SDRAM插槽,用來插SDRAM內存條。而Slot 1架構主板上只提供168線的黑色SDRAM插槽。 通常,DRAM內存條又稱作SIMM,SDRAM內存條又稱做DIMM。按容量大小內存條可分為8MB、16MB、32MB、64MB等種類。您可以根據自己主板上的內存插槽類型和個數酌情增插SIMM或DIMM擴充計算機內存。
擴展槽與擴展匯流排 擴展槽為個人電腦提供了功能擴展的介面。它可以連接音效卡、顯卡等設備,並把它們的信號傳給主板電路,同時,將主板的信號傳遞給外部設備。擴展槽成了主板與外界交流的橋梁, 使個人電腦的用途得以擴展。擴展槽的介面有ISA、PCI、AGP三種。ISA介面用處不大,但仍不可缺少;PCI介面用途較廣;AGP是新興的3D圖形加速埠。PCI擴展槽為白色,AGP和ISA擴展槽一般為黑色。 如圖1-12所示為PCI擴展槽。 圖1-11 PCI擴展槽 匯流排是主板與插到它上面的板卡的數據流通通道。有了匯流排,各板卡才能與主板建立聯系,供計算機使用。擴展槽口中的金屬線就是擴展匯流排,板卡插到擴展槽中時,其管腳的金屬線與槽口的擴展匯流排相接觸,就達到了信號互遞的作用。擴展槽有ISA、PCI、AGP三種類型,相應的擴展匯流排也分為ISA、PCI和AGP三種類型。

主板上都有些什麼?

數據線 打開機箱後,您會看到白色塑封的扁平帶子,這就是數據線。帶子的一側標示了一條紅線,帶子中間有若干黑色或褐色的介面,用來連接主板、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設備,傳遞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線,計算機內的各硬體才能建立聯系,交流數據。
I/O界面 "I/O"是"Input/Output"的縮寫,意思是"輸入/輸出"。主板上的"I/O"界面提供各種與外部設備相連的介面。位於機箱內的是IDE等介面,數據線(白色排線)通過IDE介面使光碟機、軟碟機、硬碟與主板相連。露在機箱外與其他外部設備,如列印機、滑鼠、鍵盤、數據機等相連的介面分為串口和並口。串口常用COM1、COM2、PS/2表示;並口用LPT1、LPT2表示。通常情況下,COM1或PS/2連接滑鼠或鍵盤,COM2連接外置數據機。LPT1通常連接並口列印機,所以又叫做"PRN"口(PRN是PRINT的縮寫)。列印機根據電纜介面類型的不同,分為串列列印機和並行列印機,分別連串口和並口。由於並行列印機接受信息快、列印速度快,所以串列列印機已逐漸被並行列印機所取代。
高速緩存 高速緩存(Cache Memory)是為增加內存的存取效能、提高CPU處理數據的效率而產生的。像內存一樣,它也可以擴充,現在奔騰級的主板上都安裝有LC Cache的晶元或插槽。大部分主板安裝了512KB L2 Cache晶元,也有部分主板安裝了1MB L2 Cache晶元。

音效卡 音效卡是計算機內專用的聲音處理晶元。我們平時能聽到聲音,是因為聲波改變環境中的空氣壓力,人的耳鼓感到這種壓力的變化,大腦將其解釋為聲音。用麥克風錄音時,空氣壓力的變化使麥克風的振動膜片產生與耳鼓類似的振動,這些細微的振動又會轉換成電流強弱的變化。音效卡採用的也是類似的發生方式,只不過是逆向進行的--音效卡把電腦中反映聲音的信息轉化成電流信號,用音頻放大器放大,使音箱的喇叭產生振顫,造成空氣壓力的變化,最終形成人耳所能聽到的聲音。
如圖1-12為一塊音效卡,左側為音效卡介面。 音效卡要插到擴展槽中與主板連為一體才能發揮作用。PCI和ISA擴展槽可以用來插音效卡,相應的,音效卡有PCI音效卡和ISA音效卡之分。生產音效卡的著名廠家有帝盟、創新、浩鑫、啟亨、Aopen、Sound Blaster等。 圖1-13 音效卡 顯示卡 在談到位元組的時候我們已了解到,計算機使用二進制數。所有的記錄數據信息都是以二進制數的形式存在的,聲音影像信息也不例外。把聲音信息由二進制碼轉化為聲波的是音效卡,把影像信息由二進制碼轉化為我們看得見的影像的計算機部件就是顯示卡,簡稱顯卡。如圖1-14所示為一塊顯示卡。
圖1-13 顯示卡 顯卡的主要結構之一是顯示內存,它與系統主存的功能是一樣的,只不過負責的區域不同。顯示內存用來暫存顯示卡晶元所處理的數據,而系統主存則用來暫存CPU所處理的數據。 顯示卡最基本的三項指標是解析度、色深和刷新頻率。 解析度代表顯示卡在顯示器屏幕上所能描繪的像素點的數量,一般以橫向點×縱向點表示。如標準的VGA顯示卡最大解析度為640×480。 色深也稱為顏色數,是指顯卡在當前解析度下能同屏顯示的色彩數量,以多少色或多少Bit色來表示。如256色(8Bit色,2的8次方)。 刷新頻率是指圖像在顯示器屏幕上更新的速度,單位是"赫茲"(Hz)。目前大部分流行的顯卡都能在800×600解析度下達到85Hz的刷新頻率。刷新頻率越高,屏幕上圖像的閃爍感越小,視覺效果越好。 以上三項指標越高,要求的顯示內存越大。 當今著名的顯卡品牌有ATI、Matrox、Diamond、STB、VinFast、麗台、耕宇、華碩等。

⑩ 電腦硬體是什麼

電腦的主板,電源,cpu,之類的能看得見的實質東西都是硬體。

閱讀全文

與電腦硬體知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刷空間訪客的軟體 瀏覽:920
三好街軟體電腦城 瀏覽:650
電腦取消屏幕密碼 瀏覽:506
惠普筆記本電腦藍牙耳機 瀏覽:537
電腦多少開始算折舊 瀏覽:467
途安電腦板多少錢 瀏覽:401
學習資料免費在線網站 瀏覽:900
查看電腦wifi連接密碼 瀏覽:413
開機後電腦出現百葉窗 瀏覽:709
迷你電腦主機能裝系統嗎 瀏覽:18
隨身wifi要開電腦嗎 瀏覽:214
ug編程用什麼配置電腦 瀏覽:957
電腦win7音質 瀏覽:457
電腦如何擺脫老師控制 瀏覽:137
華為無線投屏電腦模式鎖屏不能用 瀏覽:287
電腦直播黑屏但是有聲音怎麼回事 瀏覽:932
電腦主機開關壞了怎麼辦 瀏覽:790
無線網如何用線連接電腦 瀏覽:72
三台電腦怎麼共享一台列印機 瀏覽:436
老電腦裝系統好慢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