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用電腦正常的網速應該是多少
家裡網速是根據你購買的寬頻來講的,不同運營商(比如電信、聯通等)的寬頻服務質量也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運營商還有不同的套餐,比如電信就有分10M、20M、100M等不同價格的寬頻,每種帶寬的網速和質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的看你們家的是什麼情況咯
Ⅱ 家用電腦的傳輸速度,一般為多少是合理的
電腦的傳輸速度與電腦的配置高低,網路的接入方式,帶寬,上網的時段,網路運營商傳輸服務的質量等都有關系.具體到你個人,因為對你的網路環境(電腦配置,接入方式,帶寬等)不了解,因此,所謂合理的傳輸速度,當然是無從談起.單就接入方式來說,區域網和你自己單獨用貓,就會差別很大;普通線路與光纖,那差別更是相當大了.
Ⅲ 電腦USB的傳輸速度應該是多少
理論峰值是200MB/s
但這是
理論
峰值
真正的實際速度還取決於電腦整體性能、U盤整體性能
一般較快的速度是
25-45
MB/s
Ⅳ 電腦傳輸速度
主板問題,估計你的主板有點古老了,USB介面應該是1.1版的,速度還不到USB 2.0的十分之一,現在主流的主板都是USB2.0的,高端主板已經有3.0了,速度更快
Ⅳ 一般家用電腦的內存的讀寫速度是多少
這個讀寫速度,得看具體規格型號了
DDR,DDR2,DDR3三種規格的都不一樣,就是ddr3的1066和1866頻率的也不一樣,還有晶元控制器的選用,CPU的規格等等,影響條件很多的。
Ⅵ 家用電腦寬頻一般用多少兆夠用.
家裡的寬頻,玩游戲夠不夠用,要看你自己所在地,和游戲伺服器架設在什麼線路上。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你沒有提供更多信息,我就只能從大概率的,正常的情況來說說。
南方地區,不用說,玩游戲必須電信。一般情況下電信不會是小區寬頻(小區寬頻另說,自行網路),如果只是玩玩游戲,其實10-20m完全夠了,哪怕是延遲要求很高的fps類游戲,50m也夠了,當然寬頻越大越好,但是到後面效果不太明顯了,性價比就低了。如果,你還要有其他智能網路設備(如網路電視等),還是建議用100m以上,才會互不打擾。
北方我沒發言權,因為不是北方人。純手工打字,謝謝。
Ⅶ 普通家用網線傳輸速率最大是多少
傳輸速率可達10 Gbps。
1)一類線:主要用於傳輸語音(一類標准主要用於八十年代初之前的電話線纜),不同於數據傳輸。
2)二類線:傳輸頻率為1MHZ,用於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4Mbps的數據傳輸,常見於使用4MBPS規范令牌傳遞協議的舊的令牌網。
3)三類線:在ANSI和EIA/TIA568標准中指定的電纜,該電纜的傳輸頻率16MHz,用於語音傳輸及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的數據傳輸主要用於10BASE--T。
4)四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頻率為20MHz,用於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16Mbps的數據傳輸主要用於基於令牌的區域網和 10BASE-T/100BASE-T。
5)五類線:該類電纜增加了繞線密度,外套一種高質量的絕緣材料,傳輸率為100MHz,用於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為100Mbps的數據傳輸,主要用於100BASE-T和10BASE-T網路。這是最常用的乙太網電纜。
6)超五類線:超5類具有衰減小,串擾少,並且具有更高的衰減與串擾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時延誤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類線的最大傳輸速率為250Mbps。
7)六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頻率為1MHz~250MHz,六類布線系統在200MHz時綜合衰減串擾比(PS-ACR)應該有較大的餘量,它提供2倍於超五類的帶寬。六類布線的傳輸性能遠遠高於超五類標准,最適用於傳輸速率高於1Gbps的應用。六類與超五類的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在於:改善了在串擾以及回波損耗方面的性能,對於新一代全雙工的高速網路應用而言,優良的回波損耗性能是極重要的。六類標准中取消了基本鏈路模型,布線標准採用星形的拓撲結構,要求的布線距離為:永久鏈路的長度不能超過90m,信道長度不能超過100m。
8)超六類線:超六類線是六類線的改進版,同樣是ANSI/EIA/TIA-568B.2和ISO 6類/E級標准中規定的一種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主要應用於千兆位網路中。在傳輸頻率方面與六類線一樣,也是200~250 MHz,最大傳輸速度也可達到1 000 Mbps,只是在串擾、衰減和信噪比等方面有較大改善。
9)七類線:該線是ISO 7類/F級標准中最新的一種雙絞線,它主要為了適應萬兆位乙太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但它不再是一種非屏蔽雙絞線了,而是一種屏蔽雙絞線,所以它的傳輸頻率至少可達500 MHz,是六類線和超六類線的2倍以上,傳輸速率可達10 Gbps。
Ⅷ 一般家裡使用寬頻速率選擇多少合適呢
這個看具體的需求,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宣稱的網速/8即等於真實網速,至於家庭使用的話多少合適這個真的看自己的需求,一般建議8M左右足矣(8M的真實網速為1M左右)
Ⅸ 普通家用網線最大的傳輸速度是多少
網線最大支持1000兆傳輸,
速度取決於您的路由器和網卡
1、如果你的路由器是100兆,網卡是1000兆的,那你最多隻能使用100兆的帶寬。
2、如果你的網卡是100兆,路由器是1000兆的,那你最多隻能使用100兆的帶寬。
總結:傳輸速度就低不就高。
注釋:路由器是家庭用上網設備,普遍都為100兆
Ⅹ 電腦內部各項傳輸速度或頻率各是多少
硬碟的傳輸速率:作為電腦中最重要的數據存儲設備和數據交換媒介,硬碟傳輸速率的快慢直接影響了系統的運行速度。不同類型的硬碟,其傳輸速率往往差別很大。現在主流硬碟主要有三種:按照不同的介面可以分為並口ATA硬碟(即IDE硬碟)、SCSI硬碟和Serial ATA硬碟。
IDE介面硬碟在當前電腦中應用最為廣泛,主流的規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這種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們在理論上的外部最大傳輸速率分別達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這里需要說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並不能表示硬碟能持續這個速度,也就是說這是理論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碟真正的傳輸速度由於受硬碟內部傳輸速率的影響,其穩定傳輸速率一般在30MB/s到45MB/s之間。這樣隨著CPU、內存等硬體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ATA硬碟的低速率漸漸成為影響整機運行速度的瓶頸。於是,一種新的硬碟介面方式,Serial ATA應運而生。
Serial ATA 硬碟就是我們常說的串口硬碟,它採用點對點的方式實現了數據的分組傳輸從而帶來更高的傳輸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碟的起始傳輸速率就達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將實現硬碟峰值數據傳輸率為600MB/s,從而最終解決硬碟的系統瓶頸問題。
SCSI介面不是專為硬碟設計的,實際上它是一種匯流排型的介面,獨立於系統匯流排工作。SCSI介面的硬碟以高穩定性、低CPU佔有率而被廣泛應用於伺服器和專業工作站中,它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320MB/s。當然,對於硬碟的整體性能而言,除了硬碟的傳輸速率,硬碟的轉速、緩存及平均尋道時間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小知識:1.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數據傳輸率是磁頭到硬碟的高速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硬碟整體性能的關鍵,一般取決於硬碟的碟片轉速和碟片數據線密度。在這項指標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為單位,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兆位元組/秒),就必須將Mbps數據除以8。例如有的硬碟給出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為240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只有30MB/s。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碟作為電腦的瓶頸,其病根還在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上。
2.硬碟的外部數據傳輸率
指從硬碟緩沖區讀取數據的速率。它與硬碟的介面類型是直接掛鉤的,因此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數據介面速率代替,單位為MB/s如我們平常所說的ATA100/133硬碟。
光碟機的傳輸速率:通常光碟機傳輸速率的高低取決於光碟機的倍速,如16X DVD、52X的CD-ROM,一般情況下光碟機的倍速越高,數據傳輸也就越快。那麼「倍速」是個什麼概念呢?原來很早以前CD-ROM的傳輸速率很低,每秒只能傳送150KB位元組,即最初光碟機的速率為150KB/s,這就是1X(單倍速)的CD-ROM光碟機。後來隨著CD-ROM光碟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其速率越來越快,為了區分不同速率的光碟機,於是把最初的150KB/s作為基準進行衡量得到相應的倍速值。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傳輸的速度是1X光碟機的50倍即其速率為50×150KB/s=7500KB/s。而現在流行的DVD-ROM的速率演算法也基本相同,只不過DVD-ROM的單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一倍速的DVD-ROM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1358KB/s,由此我們可以算出現在流行的16倍速DVD-ROM的速度應該是1358KB/s×16=21728K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