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門的資料,要簡潔
澳門位於我國大陸東南部沿海,正處珠江口西岸,與香港、廣州鼎足分立於珠江三角洲的外緣。東隔伶仃洋與香港相望,西與廣東省珠海市的灣仔鎮一衣帶水,只隔一條不足1公里寬的濠江水道。北邊以古老砂堤與珠海市的拱北相連,陸界只有240米。南面則瀕臨浩瀚的南海。澳門位居東南亞航線的中繼點,是16、17世紀東西方貿易的重要港口。往西北沿西江上溯,可達廣東肇慶、廣西梧州等地,沿途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對它本身及其鄰近地區的經濟發展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澳門地區面積23.5平方公里,包括澳門半島(乙上水)與仔、路環兩個離島,澳門半島面積7.65平方公里,(乙上水)仔島路環島5.69平方公里,路環島8.07平方平方公里。大多數人居住在澳門半島,人口密度為2500人/平方公里,呈超級過密狀態。
㈡ 澳門的詳細資料!
2月16日,何鴻燊代表律師高國峻宣布何鴻燊再入稟高等法院,控告何超瓊、何超鳳、Lanceford及股東Action Winner(三太陳婉珍旗下)和Ranillo(二房子女旗下)。賭王再次上告是因超瓊及超鳳至今還不肯履行承諾交出股份,他強調賭王意願是平分股份,但二、三房沒有進行過一個正式會議商討股權分配問題
㈢ 誰能給我香港和澳門的資料越快越好!
香港簡介
香港簡稱「港」,面積1074平方公里,人口591.9萬,其中華人佔97%,大部分是廣東籍;外籍人士佔3%。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主要語言是廣東話/英語,主要貨幣是港幣,主要的宗教有佛教、回教、基督教等。
「動感之都」香港是一顆名副其實的集經濟,金融,貿易,購物,娛樂,遊玩,觀賞於一體的「東方之珠」。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擁有大好的發展契機和健康寬松的交易環境;作為聞名遐邇的國際貿易港,它每日都更替著最新的信息,接受最新的國際時尚。
香港現代氣息濃郁,自然環境優美,太平山頂、淺水灣、九龍塘的毫宅建築群,九龍塘的黃大仙廟,維多利亞港及其周圍中環、金鍾、灣仔等地極富代表性的高樓大廈群,淺水灣、銅鑼灣、青馬大橋、尖沙咀、旺角、油麻地、九龍灣等鬧市區是代表。
香港是購物天堂,購物場所主要集中在香港島和九龍,還有體現濃郁地方特色的上環。香港的每一條購物街幾乎都有其不同的主題,如服飾街,影音器材街,金店街,古玩街等。
香港的電影、夜總會、酒廊酒吧、戲曲、賽馬等,構成了香港娛樂生活的豐富大餐,夜間樂園—尖沙嘴,彌敦道兩旁的酒吧和酒廊,以及港島專門建有的「香港賽馬博物館」都是值得走訪的好去處。
來到香港,人們不能不去諸如寶蓮寺,海洋公園,西貢,香港仔等幾乎可以代表香港總體形象的地方。不久以後,又一座新的disney樂園也將坐落於香港,這將為人們前去香港遊玩提供更多樂趣。
澳門簡介
澳 門 位 於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 珠 江 口 西 岸 , 與 香 港 和 廣 州 市 分 立 於 珠 江 三 角 洲 外 緣 。 它 北 與 廣 東 省 珠 海 市 的 拱 北 相 連 ; 東 隔 伶 仃 洋 與 香 港 相 望 , 相 距 約 40 海 里; 西 與 珠 海 市 的 灣 仔 鎮 只 相 隔 一 條 不 足 1 公 里 寬 的 濠 江 水 道 ; 南 則 瀕 臨 浩 翰 的 南 海 。 澳 門 位 居 東 南 亞 與 東 北 亞 航 路 的 中 繼 點 , 16 世 紀 以 來 一 直 是 東 西 方 貿 易 的 重 要 港 口 。
由 澳 門 往 西 北 沿 西 江 而 上 , 可 達 廣 東 肇 慶 、 廣 西 梧 州 等 地 , 沿 途 物 產 豐 富 、 經 濟 繁 榮 。 澳 門 面 向 遼 闊 的 海 洋 , 背 靠 珠 江 三 角 洲 和 西 江 中 下 游 寬 闊 的 腹 地 , 與 香 港 、 廣 州 兩 大 城 市 及 珠 海 、 深 圳 為 鄰 , 如 此 優 越 的 地 理 位 置 , 對 澳 門 的 發 展 起 著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澳門的土地面積和人口
澳 門 由 澳 門 半 島 、 凼 仔 島 和 路 環 島 所 組 成 。 土 地 總 面 積 23.5 平 方 公 里 , 其 中 澳 門 半 島 9.1 平 方 公 里 , 凼 仔 島 6.33 平 方 公 里 , 路 環 島 8.07 平 方 公 里 。 澳 門 雖 由 一 個 半 島 和 兩 個 離 島 所 組 成 , 但 交 通 很 方 便 。 澳 門 半 島 與 凼 仔 島 之 間 於 1974 年 建 成 了 一 條 長 約 2570 米 的 跨 海 大 橋 , 1994 年 又 建 成 了 長 約 4414 米 的 第 二 條 跨 海 大 橋 ; 凼 仔 島 與 路 環 島 之 間 於 1969 年 填 海 鋪 就 了 一 條 長 約 2225 米 的 公 路 。 這 樣 , 原 來 隔 海 相 望 的 半 島 與 兩 個 離 島 就 連 成 了 一 體 。 澳 門 全 境 南 北 距 離 11.9 公 里 , 東 西 距 離 7 公 里 ; 常 住 人 口 和 非 常 住 人 口 合 計 約 45 萬 人 。
獨特的地理環境
澳 門 位 於 東 亞 季 風 氣 候 區 。 冬 季 吹 來 自 北 方 大 陸 的 東 北 季 風 , 干 燥 寒 冷 ; 夏 季 吹 來 自 南 方 海 洋 的 東 南 季 風 和 西 南 季 風 , 溫 暖 潮 濕 。 不 同 季 風 的 控 制 及 其 交 替 , 便 形 成 了 自 然 季 節 的 變 化 。
澳 門 的 年 平 均 氣 溫 是 22.3 ℃ , 最 熱 是 7 月 , 月 平 均 氣 溫 28.6 ℃ ; 最 冷 是 1 月 , 月 平 均 氣 溫 14.5 ℃ 。
澳 門 的 雨 量 相 當 充 沛 , 平 均 年 降 雨 量 約 2030 毫 米 , 是 華 南 沿 海 多 雨 地 區 之 一 。
澳 門 半 島 狹 小 , 但 地 勢 高 低 起 伏 , 變 化 多 端 。 東 望 洋 山 、 西 望 洋 山 、 柿 山 、 蓮 峰 山 、 螺 絲 山 、 青 洲 山 等 , 各 顯 姿 彩 , 是 澳 門 名 勝 風 景 點 。 柿 山 曾 被 辟 為 炮 台 , 築 有 堅 實 石 牆 , 仿 如 歐 洲 古 堡 , 氣 勢 雄 偉 , 後 被 辟 為 游 覽 區 。 登 臨 其 間 , 環 繞 一 周 , 可 俯 覽 全 澳 景 色 , 並 遠 眺 鄰 近 珠 海 風 光 。
西 望 洋 山 也 是 風 景 幽 雅 之 地 , 山 頂 聳 立 有 教 堂 和 主 教 府 。 從 南 西 灣 遠 眺 , 教 堂 等 建 築 屹 立 於 山 峰 之 巔 , 巍 峨 壯 觀 ; 傍 晚 , 建 築 物 背 光 而 立 , 像 剪 影 似 的 輪 廓 鑲 嵌 在 雲 端 , 庄 嚴 秀 麗 。 山 頂 環 境 靜 謐 , 憑 欄 遠 眺 南 西 灣 一 帶 , 層 樓 幢 幢 , 南 海 滔 滔 , 碧 空 帆 影 , 大 橋 跨 海 , 風 光 旖 旎 。
風格多樣的建築
澳 門 的 房 屋 建 築 , 有 中 式 的 古 老 大 宅 , 也 有 西 洋 式 樓 房 ; 有 明 、 清 的 古 廟 , 也 有 歐 陸 式 的 古 雅 教 堂 ; 而 今 又 增 加 了 不 少 現 代 高 樓 大 廈 。 東 方 與 西 方 、 傳 統 與 現 代 的 建 築 風 格 融 匯 並 存 , 使 這 座 海 港 城 市 別 具 情 調 。
凼 仔 和 路 環 兩 島 過 去 發 展 較 為 緩 慢 , 但 近 年 也 熱 鬧 起 來 。 尤 其 是 凼 仔 , 新 樓 矗 立 , 不 僅 有 國 際 機 場 , 還 有 大 學 、 酒 店 、 賽 馬 場 、 工 廠 及 住 宅 。 而 路 環 則 山 野 清 幽 , 田 疇 村 舍 分 布 各 處 , 頗 具 田 園 風 光 和 郊 區 野 趣 。 近 年 來 , 有 關 方 面 在 凼 仔 和 路 環 島 山 野 開 辟 了 步 行 徑 , 沿 徑 而 行 , 既 可 鍛 煉 身 體 , 認 識 花 草 樹 木 , 又 可 欣 賞 路 凼 風 光 , 接 觸 大 自 然 。 步 行 徑 風 光 最 優 美 的 地 點 , 還 設 有 休 憩 公 園 、 觀 景 點 及 ? 望 台 。 站 在 較 高 點 , 澳 門 全 島 , 甚 至 珠 海 橫 琴 島 一 帶 風 光 , 盡 收 眼 底 。
布局如花園城市
澳 門 雖 小 , 但 環 境 比 較 恬 靜 , 宛 若 花 園 城 市 。 澳 門 半 島 上 擁 有 多 座 花 園 , 讓 居 民 閑 來 游 覽 休 憩 。 其 中 白 鴿 巢 公 園 占 地 寬 廣 , 小 山 環 疊 , 古 木 蔥 蘢 , 花 草 遍 布 , 鳥 鳴 其 間 , 益 增 自 然 野 趣 ; 即 使 盛 暑 , 這 里 仍 是 碧 綠 的 清 涼 世 界 。 青 洲 鴨 涌 河 畔 的 紀 念 孫 中 山 市 政 公 園 , 是 澳 門 最 大 的 公 園 。 孫 中 山 是 中 國 的 革 命 先 行 者 , 曾 在 澳 門 行 醫 及 奔 走 革 命 。 園 門 立 有 孫 中 山 先 生 的 全 身 銅 像 。 園 中 興 建 亭 樓 、 人 工 湖 、 曲 橋 , 古 色 古 香 ; 還 有 游 泳 池 、 雀 鳥 天 地 、 健 康 徑 、 兒 童 游 樂 場 等 設 備 。 該 公 園 是 澳 門 半 島 最 美 、 最 大 的 郊 野 公 園 。 此 外 , 還 有 二 龍 喉 公 園 、 螺 絲 山 公 園 、 南 灣 花 園 、 盧 廉 若 公 園 、 得 勝 花 園 、 華 士 古 達 加 馬 公 園 等 , 各 具 特 色 。
澳 門 大 小 寺 廟 有 四 五 十 座 之 多 , 大 都 歷 史 逾 百 年 , 有 的 甚 至 超 過 500 年 , 均 可 作 為 澳 門 發 展 的 歷 史 見 證 。 它 們 的 存 在 , 點 綴 了 澳 門 風 光 。 被 稱 作 澳 門 「 三 大 禪 院 」 的 是 媽 祖 閣 、 普 濟 禪 院 和 蓮 峰 廟 。 其 中 蓮 峰 廟 是 澳 門 廟 宇 中 頗 有 代 表 性 的 建 築 , 建 於 1592 年 , 至 今 已 有 400 多 年 歷 史 。 中 國 近 代 史 上 民 族 英 雄 林 則 徐 查 禁 鴉 片 , 於 1839 年 9 月 3 日 來 澳 巡 閱 , 曾 駐 節 蓮 峰 廟 , 廟 內 現 還 保 留 了 林 則 徐 當 時 辦 公 的 亭 子 、 幾 案 。 1989 年 , 在 廟 前 曠 地 樹 立 林 則 徐 石 像 ; 1997 年 建 成 林 則 徐 紀 念 館 。
澳 門 地 方 雖 小 , 但 風 景 秀 麗 , 被 譽 為 「 中 國 南 海 上 的 一 顆 寶 石 」 。 1992 年 , 澳 門 8 個 社 團 聯 合 發 起 評 選 , 從 43 個 景 點 中 選 出 了 名 為 「 鏡 海 長 虹 」 、 「 媽 閣 紫 煙 」 、 「 三 巴 聖 跡 」 、 「 普 濟 尋 幽 」 、 「 燈 塔 松 濤 」 、 「 廬 園 探 勝 」 、 「 龍 環 葡 韻 」 、 「 黑 沙 踏 浪 」 的 「 澳 門 八 景 」 , 廣 為 推 介 , 以 發 展 澳 門 的 旅 游 事 業 。
㈣ 有關澳門的資料
澳門歷史
[5000年前已有先民足跡] 澳門地區從近幾年的考古發掘,特別是十多年前及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始有華民定居] 一千幾百年內,澳門地區雖然有人跡所及,但畢竟還只是舟船隨季候風寄泊之地。人們推測澳門半島之有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邕建於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蟲右加豪)鏡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點了。
[葡人未來澳已有媽閣廟] 在明成化年間,由居澳的福建莆田、泉州以及廣東潮汕等地的居民集資,興建媽閣廟。 始建時的媽閣廟,位於娘媽閣,初名海覺寺。媽閣廟歷史逾五百年,葡人商船最早來澳的,是在媽閣廟涉頭登岸,詢問居民地名。據說"馬交"(MACAU)之名乃由此而來,實為閩語娘媽的一音之轉而至。媽閣廟是天後廟,是澳門三大古廟之首。未有葡人來澳,便已有媽閣廟,便已有華人居澳。
[澳門問題的形成]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澳門問題是由中國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和外國列強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進行貿易的權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曬船上水漬貨物為由,並通過賄賂當地中國官吏,進入澳門居住;至1557年起,他們每年須向當地中國官吏交納一定銀兩的地租,以換取在澳門居住的資格。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賠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機發難。1845年,葡萄牙頒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門為「自由港」,並拒交地租,以武力搶占關閘,驅逐中國官吏,綁架中國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後強行將X仔與路環兩島劃入其管轄范圍,從而逐步完成了對澳門的佔領。
1887年,葡萄牙與中國清政府在北京簽訂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迫使清政府允許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但該條約涉及的勘界問題經多次會談一直無法達成協議。1928年,當《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第四次期滿時,中國國民黨政府曾照會葡萄牙政府,聲明中止該條約,並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了新的《中葡友好通商條約》。新條約沒有提及澳門問題,葡萄牙佔領澳門的現狀沒有得到任何改變。1955年,葡萄牙頒布了《澳門海外省組織法》,擅自將澳門視為其「海外殖民地」。1974年,葡萄牙國內發生了反法西斯政變,宣布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承認澳門是中國領土,並於1976年頒布了《澳門組織章程》,規定澳門地區屬葡萄牙管治下的特殊地區,享有行政、經濟、財政及立法自治權。1979年中葡兩國建交,雙方就澳門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澳門是中國領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澳門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在適當時機中葡兩國通過友好協商解決。
[澳門不是殖民地!]
所謂殖民地,通常是指一個獨立的國家因被他國佔領,管轄而失去應有的主權,以致於淪陷為他國的附屬地。如安哥拉曾被葡萄牙佔領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門雖然也被葡萄牙佔領並受其管轄,但眾所周知,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政府理所當然地對澳門享有神聖的主權,這一事實決不會因葡萄牙對澳門實施佔領或清政府與葡萄牙簽訂不平等的條約而有所改變,更不會因葡萄牙單方面將澳門視為其「海外省」而有所改變。由此可見,殖民地的概念,對澳門來講顯然是不適用的。
1972年3月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主席時指出:「香港、澳門是屬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殖民地』范疇。」這一立場體現了中國政府的一貫態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1972年11月,聯合國大會以99票對5票的絕對優勢,通過了將香港和澳門從世界殖民地名單上除去的決議
澳門歷史回顧:
1152年中國政府設立香山縣,澳門屬香山縣范圍,舊稱香山澳、濠鏡澳。
1277年中國軍民開始在澳門定居。
1535年葡人在澳門停靠船舶,進行貿易。
1557年葡人進入澳門,並開始在澳門長期居留。
1573年居澳葡人開始向中國政府繳交地租,每年五百兩白銀。
1584年居澳葡人組成議事局(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市政廳),作為管理居澳葡人的行政機構。而中國一向在澳門設有官府,專責治理中外居民一切事宜。
1685年清政府在澳門設立「關部行台」,此為當時中國四大海關之一。
1743年清政府為加強對澳門的管理,以肇慶府同知(府官的副手)移駐前山寨,設海防軍民同知,「專司海防,查驗出入漁船,兼管在澳民蕃」。香山縣丞移駐澳門望慶村,專管華民與葡人之間的糾紛和案件。
1849年雅片戰爭後,葡萄牙人乘清政府戰敗之機,推行擴張政策,經過30多年的蠶食,佔領了關閘以南的澳門半島。
1851年葡人佔領氹仔島。
1864年葡人佔領路環島。
1887年當時的葡萄牙政府方使清政府先後簽訂了《中葡會議早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中國人民從來不承認上述不平等條約,中葡亦一直未勘訂澳門界址。
1928年7月6日當時的中國政府外交部正式照會葡萄牙公使,聲明終步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並於12月9日另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五條,其中未提及澳門主權問題。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同年,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公開招商承投。
1972年3月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致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員會主席的信中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范疇。因此,不應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區的名單之內。中國將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方式和平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在未解決前維持現狀。」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會於同年6月15日通過決議,向聯大建議從上述的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同年11月8日,第27屆聯大通過該決議。
1974年4月葡萄牙內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同年澳氹大橋建成通車,全長2.57公里。
1975年最後一批葡萄牙駐軍撤離澳門。
1976年葡萄牙法規定澳門是在葡萄牙管轄下的特殊地區。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雙方達成的協議指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1985年中葡兩國領導人認為談判解決澳門問題的時候已經成熟,同意於次年舉行正式外交談判。
1986年中葡雙方於6月、9月、10月在北京舉行了解決澳門問題的前三輪會談。
1987年3月中葡雙方在北京進行澳門問題的第四輪也最後一輪談判,26日,雙方草簽聯合聲明。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總理代表兩國在北京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1987年6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葡聯合聲明》。
1987年9月21日新華社澳門分社成立,周鼎出任首任社長。
1987年12月11日葡萄牙國會一致通過《中葡聯合聲明》,出席國會的議員全體起立鼓掌。
1988年1月15日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互換批准書,正式生效,澳門進入過渡期。中葡聯合聲明小組、土地小組成立。
1998年9月5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名單,共48人,其中澳門各界人士19人。
1988年10月8日澳葡政府決定興建第二座澳氹大橋。
1989年3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興建及經營批給合約正式簽署。
1989年4月9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名單公布,共90人。
1989年9月10日澳門賽馬會主辦的賽馬正式開跑,首日投注額1800萬澳幣。
1989年12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舉行動工典禮,澳督文禮治主禮。
1990年5月25日郭東坡抵澳擔任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
1990年8月18日新澳氹大橋正式動工興建。
1991年2月22日中國外長錢其琛訪問葡萄牙,與葡外長達成協議,中文即日起成為澳門官方語言。
1993年1月15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閉幕,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次日,國家主席江澤民會見全體草委。
1993年3月31日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3年11月2日來往港澳間的客運碼頭新港澳碼頭正式啟用。
1994年11月1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土地基金會投資委員會、諮詢委員會成立。
1995年5月19日王啟人抵澳擔任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
1995年10月13日澳葡政府與中國銀行及大西洋銀行簽署發鈔代理合約,有效期15年。
1995年12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隆重開幕,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葡萄牙總統蘇亞雷斯出席並剪綵。
1996年9月22日澳門選舉產生第六屆立法會。
1997年11月2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上海會見澳門企業家代表團,稱贊澳門是「東方的寶石」。
1997年12月11日中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區機構大樓奠基。
1998年5月5日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337583.html?fr=qrl3
㈤ 有關香港澳門的資料
㈥ 澳門資料庫太卡了,、為什麼網路這么好也打不開
摘要 澳門資料庫可能是太火了,訪問的人數太多所以才卡吧。
㈦ 澳門資料庫澳門圖庫在哪裡
澳門資料庫澳門圖庫在以下平台那裡:
1、58網盤搜索
這個網盤資源搜索網站,實時性比較強,並且支持網盤分享達人資源查看。
㈧ 49629澳門資料大全怎麼買
澳門免稅店很多,因為本來稅率就不高,所以選擇給客戶更大的優惠,吸引人氣,澳門金沙城有免稅店,但不是很大,所以我還比較喜歡到威尼斯人酒店逛。
喜歡到全球的DFS環球免稅店購物的顧客,可申請白金會籍,享受更多的個人購物服務。一旦成為尊貴會員,澳門DFS環球免稅店會定時送上最新產品、品牌信息、折扣優惠,更會邀請會員出席相關的私人或品牌活動。
服務介紹:
免費酒店送貨在澳門DFS環球免稅店購物,顧客可以要求免費送貨至下榻的酒店。
乘車優惠根據指定條件,顧客可把於澳門境內到澳門DFS環球免稅店的乘車費,兌換為澳門DFS環球免稅店的現金代用券。
百分百環球質量保證澳門DFS環球免稅店為出售的所有精品,提供質量保證。即使是回國之後,DFS在主要的國家例如中國,日本和韓國均設有售後服務辦事處。顧客憑收據可享受DFS環球免稅店提供的更換、維修或退貨服務。
㈨ 澳門資料庫圖庫在哪裡
澳門資料庫圖庫可以在以下平台搜索找到,如下:
1、58網盤搜索:這個網盤資源搜索網站,實時性比較強,並且支持網盤分享達人資源查看。
2、雲搜一下:網站支持視頻、音樂、圖片等網盤資源搜索。
3、盤搜搜:網站首頁十分簡潔,支持新浪網盤、網路網盤資源搜索,搜索結果有可能間接獲得,就是說,結果有可能在一個推文里,這樣的好處是降低鏈接的失效率。
4、天天搜索:網站支持三種引擎換源搜索,支持加密資源搜索,支持視頻、音樂、文檔等資源搜索。
《澳門資料》手冊
《澳門資料》,澳門統計暨普查司出版的微型年度統計手冊。澳門統計暨普查司出版的微型年度統計手冊。分別用葡、中、英3種文字刊出官方統計數據。
包括澳門地形與氣候、人口與生命、教育、衛生、司法與罪案、勞工與就業、對外貿易、製造業、能源、建築、旅遊、運輸、通訊、公共財政、貨幣及信貸等。具有簡明扼要、便於攜帶、易於查閱的特點。
㈩ 澳門資料
澳門的土地面積和人口
澳 門 由 澳 門 半 島 、 凼 仔 島 和 路 環 島 所 組 成 。 土 地 總 面 積 23.5 平 方 公 里 , 其 中 澳 門 半 島 9.1 平 方 公 里 , 凼 仔 島 6.33 平 方 公 里 , 路 環 島 8.07 平 方 公 里 。 澳 門 雖 由 一 個 半 島 和 兩 個 離 島 所 組 成 , 但 交 通 很 方 便 。 澳 門 半 島 與 凼 仔 島 之 間 於 1974 年 建 成 了 一 條 長 約 2570 米 的 跨 海 大 橋 , 1994 年 又 建 成 了 長 約 4414 米 的 第 二 條 跨 海 大 橋 ; 凼 仔 島 與 路 環 島 之 間 於 1969 年 填 海 鋪 就 了 一 條 長 約 2225 米 的 公 路 。 這 樣 , 原 來 隔 海 相 望 的 半 島 與 兩 個 離 島 就 連 成 了 一 體 。 澳 門 全 境 南 北 距 離 11.9 公 里 , 東 西 距 離 7 公 里 ; 常 住 人 口 和 非 常 住 人 口 合 計 約 45 萬 人 。
獨特的地理環境
澳 門 位 於 東 亞 季 風 氣 候 區 。 冬 季 吹 來 自 北 方 大 陸 的 東 北 季 風 , 干 燥 寒 冷 ; 夏 季 吹 來 自 南 方 海 洋 的 東 南 季 風 和 西 南 季 風 , 溫 暖 潮 濕 。 不 同 季 風 的 控 制 及 其 交 替 , 便 形 成 了 自 然 季 節 的 變 化 。
澳 門 的 年 平 均 氣 溫 是 22.3 ℃ , 最 熱 是 7 月 , 月 平 均 氣 溫 28.6 ℃ ; 最 冷 是 1 月 , 月 平 均 氣 溫 14.5 ℃ 。
澳 門 的 雨 量 相 當 充 沛 , 平 均 年 降 雨 量 約 2030 毫 米 , 是 華 南 沿 海 多 雨 地 區 之 一 。
澳 門 半 島 狹 小 , 但 地 勢 高 低 起 伏 , 變 化 多 端 。 東 望 洋 山 、 西 望 洋 山 、 柿 山 、 蓮 峰 山 、 螺 絲 山 、 青 洲 山 等 , 各 顯 姿 彩 , 是 澳 門 名 勝 風 景 點 。 柿 山 曾 被 辟 為 炮 台 , 築 有 堅 實 石 牆 , 仿 如 歐 洲 古 堡 , 氣 勢 雄 偉 , 後 被 辟 為 游 覽 區 。 登 臨 其 間 , 環 繞 一 周 , 可 俯 覽 全 澳 景 色 , 並 遠 眺 鄰 近 珠 海 風 光 。
西 望 洋 山 也 是 風 景 幽 雅 之 地 , 山 頂 聳 立 有 教 堂 和 主 教 府 。 從 南 西 灣 遠 眺 , 教 堂 等 建 築 屹 立 於 山 峰 之 巔 , 巍 峨 壯 觀 ; 傍 晚 , 建 築 物 背 光 而 立 , 像 剪 影 似 的 輪 廓 鑲 嵌 在 雲 端 , 庄 嚴 秀 麗 。 山 頂 環 境 靜 謐 , 憑 欄 遠 眺 南 西 灣 一 帶 , 層 樓 幢 幢 , 南 海 滔 滔 , 碧 空 帆 影 , 大 橋 跨 海 , 風 光 旖 旎 。
風格多樣的建築
澳 門 的 房 屋 建 築 , 有 中 式 的 古 老 大 宅 , 也 有 西 洋 式 樓 房 ; 有 明 、 清 的 古 廟 , 也 有 歐 陸 式 的 古 雅 教 堂 ; 而 今 又 增 加 了 不 少 現 代 高 樓 大 廈 。 東 方 與 西 方 、 傳 統 與 現 代 的 建 築 風 格 融 匯 並 存 , 使 這 座 海 港 城 市 別 具 情 調 。
凼 仔 和 路 環 兩 島 過 去 發 展 較 為 緩 慢 , 但 近 年 也 熱 鬧 起 來 。 尤 其 是 凼 仔 , 新 樓 矗 立 , 不 僅 有 國 際 機 場 , 還 有 大 學 、 酒 店 、 賽 馬 場 、 工 廠 及 住 宅 。 而 路 環 則 山 野 清 幽 , 田 疇 村 舍 分 布 各 處 , 頗 具 田 園 風 光 和 郊 區 野 趣 。 近 年 來 , 有 關 方 面 在 凼 仔 和 路 環 島 山 野 開 辟 了 步 行 徑 , 沿 徑 而 行 , 既 可 鍛 煉 身 體 , 認 識 花 草 樹 木 , 又 可 欣 賞 路 凼 風 光 , 接 觸 大 自 然 。 步 行 徑 風 光 最 優 美 的 地 點 , 還 設 有 休 憩 公 園 、 觀 景 點 及 ? 望 台 。 站 在 較 高 點 , 澳 門 全 島 , 甚 至 珠 海 橫 琴 島 一 帶 風 光 , 盡 收 眼 底 。
布局如花園城市
澳 門 雖 小 , 但 環 境 比 較 恬 靜 , 宛 若 花 園 城 市 。 澳 門 半 島 上 擁 有 多 座 花 園 , 讓 居 民 閑 來 游 覽 休 憩 。 其 中 白 鴿 巢 公 園 占 地 寬 廣 , 小 山 環 疊 , 古 木 蔥 蘢 , 花 草 遍 布 , 鳥 鳴 其 間 , 益 增 自 然 野 趣 ; 即 使 盛 暑 , 這 里 仍 是 碧 綠 的 清 涼 世 界 。 青 洲 鴨 涌 河 畔 的 紀 念 孫 中 山 市 政 公 園 , 是 澳 門 最 大 的 公 園 。 孫 中 山 是 中 國 的 革 命 先 行 者 , 曾 在 澳 門 行 醫 及 奔 走 革 命 。 園 門 立 有 孫 中 山 先 生 的 全 身 銅 像 。 園 中 興 建 亭 樓 、 人 工 湖 、 曲 橋 , 古 色 古 香 ; 還 有 游 泳 池 、 雀 鳥 天 地 、 健 康 徑 、 兒 童 游 樂 場 等 設 備 。 該 公 園 是 澳 門 半 島 最 美 、 最 大 的 郊 野 公 園 。 此 外 , 還 有 二 龍 喉 公 園 、 螺 絲 山 公 園 、 南 灣 花 園 、 盧 廉 若 公 園 、 得 勝 花 園 、 華 士 古 達 加 馬 公 園 等 , 各 具 特 色 。
澳 門 大 小 寺 廟 有 四 五 十 座 之 多 , 大 都 歷 史 逾 百 年 , 有 的 甚 至 超 過 500 年 , 均 可 作 為 澳 門 發 展 的 歷 史 見 證 。 它 們 的 存 在 , 點 綴 了 澳 門 風 光 。 被 稱 作 澳 門 「 三 大 禪 院 」 的 是 媽 祖 閣 、 普 濟 禪 院 和 蓮 峰 廟 。 其 中 蓮 峰 廟 是 澳 門 廟 宇 中 頗 有 代 表 性 的 建 築 , 建 於 1592 年 , 至 今 已 有 400 多 年 歷 史 。 中 國 近 代 史 上 民 族 英 雄 林 則 徐 查 禁 鴉 片 , 於 1839 年 9 月 3 日 來 澳 巡 閱 , 曾 駐 節 蓮 峰 廟 , 廟 內 現 還 保 留 了 林 則 徐 當 時 辦 公 的 亭 子 、 幾 案 。 1989 年 , 在 廟 前 曠 地 樹 立 林 則 徐 石 像 ; 1997 年 建 成 林 則 徐 紀 念 館 。
澳 門 地 方 雖 小 , 但 風 景 秀 麗 , 被 譽 為 「 中 國 南 海 上 的 一 顆 寶 石 」 。 1992 年 , 澳 門 8 個 社 團 聯 合 發 起 評 選 , 從 43 個 景 點 中 選 出 了 名 為 「 鏡 海 長 虹 」 、 「 媽 閣 紫 煙 」 、 「 三 巴 聖 跡 」 、 「 普 濟 尋 幽 」 、 「 燈 塔 松 濤 」 、 「 廬 園 探 勝 」 、 「 龍 環 葡 韻 」 、 「 黑 沙 踏 浪 」 的 「 澳 門 八 景 」 , 廣 為 推 介 , 以 發 展 澳 門 的 旅 游 事 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