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硬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五個邏輯部件組成。
運算器: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狀態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組等組成。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的基本功能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求補等操作。
控制器:控制器(Control Unit),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中心,它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地工作,保證計算機按照預先規定的目標和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及處理。
存儲器:存儲器(Memory)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
輸入設備: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或其他設備通信的橋梁。輸入設備是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裝置之一。
輸出設備:輸出設備(Output Device)是計算機的終端設備,用於接收計算機數據的輸出顯示、列印、聲音、控制外圍設備操作等。也是把各種計算結果數據或信息以數字、字元、圖像、聲音等形式表示出來。
(1)硬體是電腦的哪個部分擴展閱讀:
計算機硬體五大部分又可以具體分為: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顯示器、鍵盤、滑鼠等設備。
主板由各種介面、擴展槽、插座以及晶元組成。其作用是在BIOS和操作系統的控制下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為微機系統中的CPU、內存條、圖形卡等部件建立可靠、正確的安裝、運行環境,為各種IDE介面存儲以及其他外部設備提供方便、可靠的連接介面。
CPU的介面標准分為兩大類:一種是Socket類型,另一種是Slot類型。它的主要性能指標:主頻、前端匯流排頻率、L1和L2Cache的容量和速率、支持的擴展指令集、CPU內核工作電壓地址匯流排寬度等。
內存是計算機系統中存放數據與指令的半導體存儲單元。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器。按工作原理分為ROM和RAM。
『貳』 計算機硬體包括那些
計算機硬體是計算機系統中各種設備的總稱。計算機硬體應包括5個基本部分,即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上述各基本部件的功能各異。運算器應能進行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存儲器不僅能存放數據,而且也能存放指令,計算機應能區分是數據還是指令。控制器應能自動執行指令。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輸人、輸出設備與主機進行通信。計算機內部採用二進制來表示指令和數據。操作人員將編好的程序和原始數據送人主存儲器中,然後啟動計算機工作,計算機應在不需干預的情況下啟動完成逐條取出指令和執行指令的任務。
硬體系統由輸入設備、主機和輸出設備組成。基本部件有:
CPU:CPU即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決於CPU。通常用主頻評價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Ⅲ800CPU,表示主頻為800MHz。
主板:也稱主機板,是安裝在主機機箱內的一塊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有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主板上安裝有控制晶元組BIOS晶元和各種輸入輸出介面、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件、擴充插槽及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CPU、內存條插接在主板的相應插槽中,驅動器、電源等硬體連接在主板上。主板上的介面擴充插槽用於插接各種介面卡,這些介面卡擴展了電腦的功能。
常見介面卡有顯示卡、音效卡等。
光碟驅動器: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是多媒體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配置。光碟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光碟驅動器主要有三種,CD—ROM、CD—R和CD—R W,CD—ROM是只讀光碟驅動器;CD—R只能寫入一次,以後不能改寫;CD—R W 是可寫、可讀光碟驅動器。目前一些高檔機型已配置DVD驅動器。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7倍。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
內存儲器:簡稱內存,用於存放當前待處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導體晶元。內存的最大特點是關機或斷電數據便會丟失。按內存條與主板的連接方式有30線、72線和168線之分。目前裝機常用168線、刷新時間為10ns、容量為64M或128M的SDRAM內存條。內存越大的電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量越大。
顯示卡:又稱顯示器適配卡,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
音效卡:多媒體電腦中用來處理聲音的介面卡。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存檔,還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音效卡尾部的介面從機箱後側伸出,上面有連接麥克風、音箱、游戲桿和MIDI設備的介面。
硬碟:在構成計算機系統的積木當中,硬碟的地位可以說是干係重大,因為不論你的CPU或內存的速度有多快,它們的絕大多數的指令和數據都來源於硬碟。硬碟的另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作為所有應用軟體和數據的載體。硬碟一直是存儲介質的中堅力量,雖然無論是容量還是性能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現在它作為個人電腦的主要存儲設備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叄』 電腦的硬體有哪幾個部分
電子計算機的硬體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部分組成 。
微型機的運算器、控制器和內存儲器是構成主機的核心部件,它們都置於主機箱中。主機以外的其他部件常被統稱為計算機的外圍設備或周邊設備。
1.主機
(1)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稱中央處理單元,主要由控制器和運算器組成。對微型機來說,中央處理器做在一個晶元上,稱為微處理器。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通常CPU的型號決定了整機的型號和基本性能。如CPU是80386的計算機,稱為386微機,CPU是80486的計算機,稱為486微機。
目前,我們使用的大部分微型機是PC系列機,表5-4-1是近年來CPU的主要技術指標。
CPU型號 主頻率(MHz ) 位數
80386 16/33/40 32位
80486 20/……/66……/100 32位
奔騰、奔騰Ⅱ、奔騰Ⅲ 60/90/100/……/450/…… 64位
表5-4-1
表中的主頻率(master frequency)指的是中央處理器時鍾的頻率,也稱計算機主頻率(computer master frequency)。主頻率通常以兆赫茲(MHz)為單位,是衡量計算機速度的重要指標。
早期的CPU是8088和8086,它們是准16位機--在內部運算是16位,和外部交換數據是8位。80286是16位機。386微機有準32位機(386SX)和真32位機(386DX)之分。486也是32位機,但是比386多了一塊"協處理器",因而性能比386有較大提高。"奔騰"(586)是64位機。在同一型號的計算機中,還有時鍾頻率的區別。時鍾頻率越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就越快。
(2)內存儲器。內存儲器(memory/storage unit)也叫主存儲器,簡稱內存,安裝在計算機的主板上。 內存儲器用來存放計算機當前工作所需的程序和數據。內存的容量直接影響計算機的性能,PC系列機的內存容量已由早期的640KB,發展到16MB、32MB、64MB、128MB,有的甚至超過1GB。
內存儲器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可以由用戶進行更改,關閉計算機電源,隨機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將全部消失。只讀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是由計算機廠家確定的,用戶只能讀出,不能更改,斷電後信息不會丟失。
(3)匯流排。匯流排(bus)是信息傳送的公共通路或通道,是連接計算機有關部件的一族公共信號線。匯流排可以用來傳送數據、地址和控制信號,相應地被稱為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在微型機中它們常被統稱為系統匯流排。
計算機中採用匯流排結構可以減少信息傳送線的條數和提高CPU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率。
隨著CPU的不斷升級和計算機外部設備的日益更新與增多,已經推出了多種不同標準的匯流排。目前,386以上PC機使用的匯流排主要有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即微通道結構)、EISA(Extended Instrial Standards Architecture 即擴展工業標准結構)、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即視頻電子標准協會)、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即外部設備部件互連 )等,其中以PCI最先進。
2.計算機常用的輸入輸出設備
(1)鍵盤(keyboard)。計算機鍵盤上鍵的排列已有ISO2530和我國國家標准GB2787規定。鍵盤上的每個鍵有一個鍵開關。鍵開關有機械觸點式、電容式、薄膜式等多種,其作用是檢測出使用者的擊鍵動作,把機械的位移轉換成電信號,輸入到計算機中去。
(2)滑鼠器(mouse)。滑鼠器是一種控制顯示器屏幕上游標位置的輸入設備。在Windows軟體中,使用滑鼠器使操作計算機變得非常簡單:在桌面上或專用的平板上移動滑鼠器,使游標在屏幕上移動,選中屏幕上提示的某項命令或功能,並按一下滑鼠器上的按鈕就完成了所要進行的操作。滑鼠器上有一個、兩個或三個按鈕,每個按鈕的功能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中有不同的作用。
滑鼠器依照所採用的感測技術可分為機械式、光電式和機械光電式三種。
機械式滑鼠器底部有一個圓球,通過圓球的滾動帶動內部兩個圓盤運動,通過編碼器將運動的方向和距離信號輸入計算機。
光電式滑鼠器採用光電感測器,底部不設圓球,而是一個光電元件和光源組成的部件。當它在專用的有明暗相間的小方格的平板上運動時,光電感測器接受到反射的信號,測出移動的方向和距離。
機械光電式滑鼠器是上述兩種結構的結合。它底部有圓球,但圓球帶動的不是機械編碼盤而是光學編碼盤,從而避免了機械磨損,也不需要專用的平板。
(3)顯示器(display)。由監視器(monitor)和顯示適配器(display adapter)及有關電路和軟體組成的用以顯示數據、圖形、圖像的計算機輸出設備。顯示器的類型和性能由組成它的監視器、顯示適配器和相關軟體共同決定。
監視器通常使用解析度較高的顯像管作為顯示部件。顯象管是將電信號轉變為可見圖像的電子束管,又稱為陰極射線管(CRT)。可分為單色顯像管(包括黑色、白色、綠色、橘紅色、琥珀色等)和彩色顯像管兩大類。
上裝有偏轉線圈。電子槍發射被調制的電子束,經聚焦、偏轉後打到熒光屏上顯示出發光的圖像。彩色顯像管有產生紅、綠、藍三種基色的熒光屏和激勵熒光屏的三個電子束。只要三基色熒光粉產生的光的分量不同,就可以形成自然界的各種彩色。
監視器的游標定位方法有隨機掃描和光柵掃描兩種,光柵掃描又分逐行掃描和交錯隔行掃描(先掃描奇數行,再掃描偶數行,交錯進行)兩種。逐行光柵掃描有許多優點,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
監視器的屏幕對角線有12英寸、14英寸、15英寸、20英寸等不同規格。
組成屏上圖像的點稱為像素(pixel)。屏上最小可示像素的大小由點距確定。點距越小,顯示越清晰。目前,PC機使用的監視器可支持的點距范圍是:0.39~0.22mm。
顯示器的性能與顯示適配器緊密相關。隨著PC機的發展,顯示適配器出現了多種型號。早期有單色顯示適配器(MDA)和彩色圖形顯示適配器(CGA),後來有HGA、EGA、VGA等,近期以SVGA和AVGA為主流產品。
通常,顯示適配器包括像素處理器、顯示處理器、半導體讀寫存儲器(簡稱顯存)、只讀存儲器和介面電路。這些器件被組裝成一塊電路板,一般稱為顯示卡。顯示卡可直接插在計算機的主板上使用。
計算機執行圖形或圖像顯示時,像素處理器解釋計算機送來的命令及參數,在讀寫存儲器內實現畫圖操作,並做相應的彩色數據處理。由於解析度高的彩色動態圖像的數據量很大,所以對顯存的容量要求越來越高,從早期的64KB已經發展到4MB、8MB甚至更多。
除了CRT監視器,還有採用平板顯示器件的監視器。平板顯示技術主要有液晶顯示、等離子體顯示和電致發光等三種。攜帶型(筆記本式)計算機一般採用液晶顯示器,即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此外,大屏幕顯示器近年來也得到較快的發展。大屏幕顯示器按工作原理可分為投影式、矩陣式和模件式三種。目前投影式大屏幕應用較多。
(4)列印機(printer)。列印機是計算機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輸出設備。它可以把計算機處理的結果(文字或圖形)在紙上列印出來。
針式列印機(wire printer)用一組細針,在電路的驅動下擊打色帶,在紙上留下墨跡。由列印機針頭的數量可分為9針列印機和24針列印機。一個西文字元可以由8×9點陣組成,用9針列印機一次就可以列印一行。一個漢字則需要由16×16、24×24或更多的點陣組成。對於一個24×24點陣組成的漢字,用9針列印機需要反復3次才能完成,而使用24針列印機則可以一次列印完畢。點陣式列印機由於採用了擊打方式,所以列印中噪音較大。它可以使用多種列印紙(有孔的寬型紙、窄型紙、復印紙或其他的單頁紙等)。可以用復寫列印紙一次列印多份拷貝,還可以列印蠟紙,用於印刷。 列印的質量與色帶的新舊程度有關。
噴墨式列印機(ink-jet printer)是將墨水通過細小的噴嘴噴到紙上,列印質量較點陣式列印機好,噪音也較小。但是,它只能使用質量較好的單頁紙,有的更限制為一種規格(一般是A4)的復印紙。噴墨列印機的消耗材料棗墨匣的價格比點陣式列印機的色帶價格要高。另外,它不能同時列印多份拷貝,也不能列印蠟紙。
激光列印機(laser printer)的列印質量最好,速度快,雜訊低,但價格比前兩種高。激光列印機的工作原理是:由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經聲光調制偏轉器按字元點陣的信息調制。在高頻超聲信號的作用下,聲光偏轉器衍射出形成字元的調制光束。當頻率變化時,激光束的衍射角度隨之變化,形成縱向的扇出光束。此扇出光束經高速旋轉的多面鏡反射,在預先荷電的轉印鼓面上掃描曝光。鼓面被激光束照射的部位的電荷消失,形成靜電潛象。當鼓面經過帶相反電荷的色粉時,由於靜電作用吸附上色粉,進行顯影。在電場的作用下,色粉由鼓面被轉印到紙上。經熱擠滾壓定影之後,字元便永久性地印在紙上。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列印機,例如:票據列印機、條碼列印機等。
3.外存儲器
目前,微型機的外存儲器主要有磁碟和光碟。
磁碟分硬碟(Hard Disk或Fixed Disk)和軟盤(Floppy Disk或Diskette)兩種,它們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硬碟容量較大,一般不更換。
軟磁碟碟片是塗有一層磁性物質的圓片,封裝在保護套內。目前常用的是3寸盤(圓盤直徑3.5英寸),存儲容量是 1.44MB。
使用軟磁碟應注意:
(1)軟磁碟不能受重壓,不可彎曲,應注意防塵、防水;
(2)保存磁碟的地方應遠離強磁場,遠離熱源,且溫度保持在10℃~50℃,濕度在20%~80%�
(3)將軟盤插入驅動器時,應使貼有標簽的一面朝上,依盤上箭頭指示方向,輕輕插入;
(4)為保護磁碟上的信息,可把防寫口上的塑料塊打開。
(5)在軟盤或硬碟讀寫時,相應指示燈點亮,表示驅動器正在高速運轉。這時應當避免震動,不能
關斷電源,也不能打開軟盤驅動器手柄取出軟盤,以免劃傷碟片和磁頭。
光碟(disc)的存儲量很大(一般在600MB以上), 一張光碟有相當於幾百至上千片軟磁碟的存儲容量,且存取速度快,沒有磨損,存儲的信息不會丟失,可以用來存儲需要永久保留的信息,目前已成為微型電子計算機常用的外存介質。目前可擦寫的光碟應用尚不普遍,最常見的是只讀光碟。
外存儲器是一種既可用作輸入,也可用作輸出的外部設備。
4.其他外部設備
(1)聲音卡(sound card)
聲音卡是專門處理音頻信號的介面電路板卡。它提供了與話筒、喇叭、電子合成器的介面。它的主要功能是將模擬聲音信號數字化采樣存儲,並可將數字化音頻轉為模擬信號播放。
(2)視頻卡(video card)
視頻卡是專門處理視頻信號的介面電路板卡。它提供了與電視機、攝像機、錄像機等視頻設備的介面。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輸入的視頻信號送進計算機,記錄下來,也可以把CD-ROM或其他媒體上的視頻信號在顯示器上播放出來。
(3)網路卡(network card)
網路卡也叫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在區域網中的每台計算機的擴展槽中都要安裝一塊網路卡,以實現計算機之間的互連。
(4)數據機(modem)
數據機是可將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以適於在模擬信道中傳輸,又可將被轉換的模擬信號還原為數字信號的設備。它將計算機與模擬信道(例如現有的電話線路)相連接,以便異地的計算機之間進行數據交換。
數據機分內置式和外置式兩類,傳輸速率有28.8kb/s、33.6kb/s、56kb/s等。
(5)掃描儀(scanner)
掃描儀是一種輸入設備,它能將各種圖文資料掃描輸入到計算機中並轉換成數字化圖像數據,以便保存和處理。掃描儀分為手持式掃描儀、平板掃描儀和大幅面工程圖紙掃描儀三類。主要用於圖文排版、圖文傳真、漢字掃描錄入、圖文檔案管理等方面。
(6)光筆(light pen)
一種與顯示器配合使用的輸入設備。它的外形像鋼筆,上有按鈕,以電纜與主機相連(也有採用無線的)。使用者把光筆指向屏幕,就可以在屏幕上作圖、改圖或進行圖形放大、移位等操作。
(7)觸摸屏(touch screen)
觸摸屏是一種附加在顯示器上的輔助輸入設備。藉助這種設備,用手指直接觸摸屏幕上顯示的某個按鈕或某個區域,即可達到相應的選擇的目的。它為人機交互提供了更簡單、更直觀的輸入方式。觸摸屏主要有紅外式、電阻式和電容式三種。紅外式解析度低; 電阻式解析度高,透光性稍差; 電容式解析度高,透光性好。
(8)繪圖機(plotter)
一種圖形輸出設備,與列印機類似。繪圖機分筆式和點陣式兩類,常用於各類工程繪圖。此外,一些科技新產品,例如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也已經列入計算機的外部設備。
參考http://www.zze.net/fourm/showthread.php?threadid=310
『肆』 計算機硬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各部分之間是怎樣聯系的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五個邏輯部件組成。
1、運算器
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狀態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組等組成。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的基本功能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求補等操作。
運算器包括寄存器、執行部件和控制電路3個部分。在典型的運算器中有3個寄存器:接收並保存一個操作數的接收寄存器;保存另一個操作數和運算結果的累加寄存器;在進行乘、除運算時保存乘數或商數的乘商寄存器。
執行部件包括一個加法器和各種類型的輸入輸出門電路。控制電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發出不同的控制信號,使數據經過相應的門電路進入寄存器或加法器完成規定的操作。為了減少對存儲器的訪問,計算機的運算器設有較多的寄存器,存放中間結果,以便在後面的運算中直接用作操作數。
作用:為計算機提供加減乘除運算的基本功能基礎。
與其他部分的聯系:計算機運行時,運算器的操作和操作種類由控制器決定。運算器處理的數據來自存儲器;處理後的結果數據通常送回存儲器,或暫時寄存在運算器中。與Control Unit共同組成了CPU的核心部分。
2、控制器
控制器(Control Unit),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中心,它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地工作,保證計算機按照預先規定的目標和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及處理。控制器由指令寄存器IR、程序計數器PC和操作控制器0C三個部件組成,對協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
作用: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地工作,分析每條指令規定的是什麼操作以及所需數據的存放位置等,然後根據分析的結果向計算機其它部件發出控制信號,保證計算機按照預先規定的目標和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及處理。
與其他部分的聯系:根據指令操作碼和時序信號,產生各種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正確地建立數據通路,從而完成取指令和執行指令的控制。控制器與運算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CPU)。它是計算機的核心設備。它的性能,主要是工作速度和計算精度,對機器的整體性能有全面的影響。
3、存儲器
存儲器(Memory)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存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並能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高速、自動地完成程序或數據的存取。存儲器是具有「記憶」功能的設備,它採用具有兩種穩定狀態的物理器件來存儲信息。
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按位元組編址)。
作用:它根據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
與其他部分的聯系: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保存信息。內存指主板上的存儲部件,用來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數據和程序,但僅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關閉電源或斷電,數據會丟失。
4、輸入設備
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鍵盤,滑鼠,攝像頭,掃描儀,光筆,手寫輸入板,游戲桿,語音輸入裝置等都屬於輸入設備。
作用:使得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可以進行信息交換,把原始數據和處理這些數的程序輸入到計算機中。
與其他部分的聯系:輸入設備是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裝置之一。計算機能夠接收各種各樣的數據,通過不同類型的輸入設備輸入到計算機中,進行存儲、處理和輸出。
5、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Output Device)是計算機的終端設備。輸出設備種類也很多,計算機常用的輸出設備有各種列印機、鑿孔輸出設備、顯示設備和繪圖機等。列印機和顯示設備已成為每台計算機和大多數終端所必需的設備。
作用:用於接收計算機數據的輸出顯示、列印、聲音、控制外圍設備操作等,把各種計算結果數據或信息以數字、字元、圖像、聲音等形式表示出來。
與其他部分的聯系:輸出設備將內存中計算機處理後的信息以能為人或其它設備所接受的形式輸出,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外部世界,這些返回結果又可能再一次作為該計算機所控制的其他設備的輸入。
『伍』 計算機的硬體系統包括哪些部分
計算機硬體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5部分組成。
1、運算器
計算機硬體中的運算器主要功能是對數據和信息進行運算和加工。運算器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通用寄存器、狀態寄存器、累加器和關鍵的算術邏輯單元。
2、控制器
控制器和運算器共同組成了中央處理器。控制器可以看作計算機的大腦和指揮中心,它通過整合分析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可以讓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有序地完成指令。
5、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也是計算機人機互動的關鍵設備,它的特點是可以將計算機的信息以畫面的形式展現出來,具有很好的直觀性。常見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語音和視頻輸出裝置等。
『陸』 電腦的硬體組成部分及其作用各是什麼
方法
~CPU~
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有很多針腳,是電腦的核心,它是電腦進行運算和控制的核心,處理著各種信息的運算,就像人計算數學題要用頭腦運算一樣。
~主板~
主板是電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作用就是在上面安裝各部件和外設設備,組成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說得白一點就是很多部件需要主板來進行統一連接組成一個整體,它負責協調。
~內存~
內存也是電腦中的主要部件,它是平時打開電腦運行程序的地方,計算機中的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如系統、打開的word、聽音樂等),因此其大小對電腦的運行影響也比較大。
~硬碟~
硬碟是電腦的存儲媒介,電腦的系統、數據(如音樂、文檔、電影、圖片、軟體等數據)都儲存在電腦的硬碟上,目前主要有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之分。
~光碟機~
光碟機是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就是播放VCD和DVD啦,如果是刻錄機,還可以進行光碟刻錄。
~電源~
電源為電腦各部件提供供電保障,它是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電腦的主機都由電源統一供電,電源的好壞關繫到整機供電的穩定性。
~機箱~
機箱是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存放、固定所有電腦配件,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把電腦主板、cpu、內存、硬碟、光碟機等都固定在一起,將它們在放在裡面起到保護的作用。
~顯示器~
顯示器就是用於主機信息的輸出顯示,它是一種將一定的電子文件通過特定的傳輸設備顯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顯示工具。說白了就是用於顯示圖像的,像電視機一樣顯示。
~顯卡~
顯卡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的電腦好像沒有顯卡,那是因為你買的是集成的,即已有顯卡集成在主板上了或是cpu上,目前的都是核顯了,一般對3D要求較高的會購買獨立顯卡,如玩游戲等。
~其它~
音效卡、網卡、連接線和音箱,音效卡和網卡一般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普通的用戶一般都不會獨立再買,除非比較專業的才會用到高品質音效卡。連接線和音箱這兩樣很好理解,不用介紹了。
『柒』 電腦硬體分為哪幾個部分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一)
1.了解電腦的基本組成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而主機是
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
從基本結構上來講,電腦可以分為五大部分: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了解電腦系統
電腦系統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硬體相當於人的身體,而軟體相當於人的靈魂。
而硬體一般分為主機和外部設備,主機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個機箱里。而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如鍵盤、
滑鼠)和輸出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等。
軟體一般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3.組裝一台電腦需要選購哪些基本部件
(1)、機箱,一般電腦的主要零件都放在這里。
(2)、顯示器,用來看電腦的工作過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電腦究竟在做什麼。
(3)、鍵盤和滑鼠,向電腦輸入有用的命令,讓它去為我們工作。
(4)、主板,這是一塊很重要的東西,雖然它長得有點「丑」,這里是決定你這台電腦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內存,當電腦工作時,電腦會在這里存上存儲數據,相當於人的記憶。
(6)、CPU,也稱中央處理器,是電腦運算和控制的核心。
(7)、顯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給顯示器。
(8)、音效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聲音給音箱的哦。
(9)、硬碟,平常人們常說我的硬碟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這個硬碟的容量,而G數越多能裝的東西便越多。
(10)、軟碟機,就是插軟盤的玩意,現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現在我們去買人家都不賣了。
(11)、光碟機,聽CD當然少不了這個,有時候你要安裝某些軟體都是在光碟上的,所以這個用處太大。
(12)、電源,主要用於將220V的外接電源轉換為各種直流電源,供電腦的各個部件使用
4. 如何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和壞
當然,一台電腦的好壞,是要從多方面來衡量的,不能僅看其中某個或者幾個性能指標。而一般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壞的
性能指標有如下幾種:
(1)、CPU的類型和時鍾頻率
這是電腦最主要的性能指標,它決定了一台電腦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們常說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號來叫的。
時鍾頻率是一台電腦按固定的節拍來工作的一種衡量方法吧,又稱為主頻,時鍾頻率越高,時鍾周期就越短,它執行指令
所需要的時間便越短,運算速度就越快。
(2)、內存的容量
內存的單位是MB,平常人們總說我的內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這個,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電腦,
它的內存容量越大,則電腦所能處理的任務可以越復雜,速度也會越快。
(3)、外部設備的配置情況
高檔電腦一般都有軟好的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等等。
(4)、運行速度
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內存的速度所決定的。
(5)、匯流排類型
匯流排位數越多,機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廣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運行所有電腦上開發的各種應用軟體和接受電腦各類擴展卡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一)
1.了解電腦的基本組成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而主機是
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
從基本結構上來講,電腦可以分為五大部分: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了解電腦系統
電腦系統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硬體相當於人的身體,而軟體相當於人的靈魂。
而硬體一般分為主機和外部設備,主機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個機箱里。而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如鍵盤、
滑鼠)和輸出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等。
軟體一般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3.組裝一台電腦需要選購哪些基本部件
(1)、機箱,一般電腦的主要零件都放在這里。
(2)、顯示器,用來看電腦的工作過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電腦究竟在做什麼。
(3)、鍵盤和滑鼠,向電腦輸入有用的命令,讓它去為我們工作。
(4)、主板,這是一塊很重要的東西,雖然它長得有點「丑」,這里是決定你這台電腦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內存,當電腦工作時,電腦會在這里存上存儲數據,相當於人的記憶。
(6)、CPU,也稱中央處理器,是電腦運算和控制的核心。
(7)、顯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給顯示器。
(8)、音效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聲音給音箱的哦。
(9)、硬碟,平常人們常說我的硬碟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這個硬碟的容量,而G數越多能裝的東西便越多。
(10)、軟碟機,就是插軟盤的玩意,現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現在我們去買人家都不賣了。
(11)、光碟機,聽CD當然少不了這個,有時候你要安裝某些軟體都是在光碟上的,所以這個用處太大。
(12)、電源,主要用於將220V的外接電源轉換為各種直流電源,供電腦的各個部件使用
4. 如何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和壞
當然,一台電腦的好壞,是要從多方面來衡量的,不能僅看其中某個或者幾個性能指標。而一般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壞的
性能指標有如下幾種:
(1)、CPU的類型和時鍾頻率
這是電腦最主要的性能指標,它決定了一台電腦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們常說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號來叫的。
時鍾頻率是一台電腦按固定的節拍來工作的一種衡量方法吧,又稱為主頻,時鍾頻率越高,時鍾周期就越短,它執行指令
所需要的時間便越短,運算速度就越快。
(2)、內存的容量
內存的單位是MB,平常人們總說我的內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這個,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電腦,
它的內存容量越大,則電腦所能處理的任務可以越復雜,速度也會越快。
(3)、外部設備的配置情況
高檔電腦一般都有軟好的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等等。
(4)、運行速度
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內存的速度所決定的。
(5)、匯流排類型
匯流排位數越多,機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廣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運行所有電腦上開發的各種應用軟體和接受電腦各類擴展卡
『捌』 計算機硬體的核心部分是什麼
CPU是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核心,是採用具有運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製成的晶元組。建議在購買CPU時,選擇盒裝且有保證書的CPU;另外,由於CPU主頻速度的不斷提高,高速緩存容量的加大。
由於緩存問題而出現的系統不穩定故障也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將BIOS中CPU的緩存關閉就可解決故障,還要注意CPU風扇或散熱片與CPU安裝時,最好能塗上一層散熱硅膠,這樣能有效防止因為散熱不良導致系統死機。
(8)硬體是電腦的哪個部分擴展閱讀
計算機硬體的維護原則:
1、由外而內的原則
計算機的外部硬體設備一旦發生故障,極容易被檢查出來,一般解決起來也比較容易。而檢查計算機內部主機各部件的問題則需要一些專門的工具,檢查起來比較困難,也較費時間。因此,在檢查和解決計算機硬體安全故障的時候,一般遵循由外到內的原則。
2、由靜到動的原則
對計算機硬體系統故障進行排查,一般首先要進行靜態檢測,即關閉電源,對計算機的各硬體設備進行檢查。一旦靜態檢測沒有問題,才會接通電源,對計算機進行功能調試和動態檢測。這種由靜再動的檢測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在檢修的過程中造成對其他設備的損壞。
『玖』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硬體的五大部分是什麼
計算機系統是一個由硬體,軟體組成的多級層次結構,它通常由微程序級,一般機器級,操作系統級,匯編語言級,高級語言級組成,每一級上都能進行程序設計,且得到下面各級的支持.
計算機硬體由五個基本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拾』 計算機硬體的組成部分
計算機硬體是計算機系統中由電子,機械和光電元件等組成的各種物理裝置的總稱,這些物理裝置按系統結構的要求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為計算機軟體運行提供物質基礎。
例如:鍵盤屬於計算機硬體的一部分,它是給計算機輸入指令和操作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中文漢字、英文字母、數字元號以及標點符號就是通過鍵盤輸入計算機的。
正確地掌握鍵盤的操作可以減小輸入的錯誤以及降低疲勞,端坐在計算機前面,手肘貼身軀,手腕要平直,十隻手指稍微彎曲放在基本鍵上,調整好坐姿,身體保持平直放鬆腰背不要彎曲。
(10)硬體是電腦的哪個部分擴展閱讀
計算機硬體的功能是輸入並存儲程序和數據,以及執行程序把數據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在用戶需要的情況下,以用戶要求的方式進行數據的輸出。
計算機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具有極強的「記憶」能力,能夠把大量計算機程序和數據存儲起來。存儲器是計算機系統內最主要的記憶裝置,既能接收計算機內的信息(數據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還可以根據命令讀取已保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