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系統 > 電腦系統安全大戰

電腦系統安全大戰

發布時間:2022-05-04 05:45:32

㈠ 求美國電影 一個大學生在家玩電腦 發現敵人電腦入侵國家電腦系統差點被殺 後面開始了一場大戰

1、下載360安全衛士,打開界面,然後右下角人工服務——熱門工具——搜索(重裝系統)打開之後點擊重裝系統,自動下重裝。
2、打開人工服務——360專家(免費)——通過預約專家——微信預約專家——在預約的時間會通知你打開電腦然後以遠程服務的方法來幫你重裝。

㈡ 電腦如何開啟安全模式

1、選擇左下角[開始]-[設置]

㈢ 現在在用的電腦操作系統都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現在用的大多數就是微軟的Windows的啦。
或許還有少數的Linux,還有極少數的我也不知道!。
安全性能

安全性能是Windows常常遭受Linux支持者批評嘲笑之處。除了層出不窮的計算機病毒外,號稱Windows95以來最重要的版本的WindowsXP問世不過數月就屢屢發現安全漏洞,而且導致聯邦調查局向用戶發布警告,這無疑加深了Windows不如Linux安全的看法。不過客觀的講,在以下兩方面Windows有些冤情可訴:

Windows的每一個漏洞的公開都會引起公眾和媒體的廣泛注意,這種樹大招風的現象大大增加了Windows技術漏洞的可見性(Visibility)。而且Linux作為公開源代碼的系統,它的漏洞的發現和修補往往被有意無意地視為是系統開發的一部分,好比是Microsoft在開發Windows期間由內部程序員發現並修補漏洞。由於在很多人眼裡Linux永遠處於開發狀態中,而Windows有明確的推出日期(不然沒法賺錢),因此在這一點上Windows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人們在比較Windows和Linux的技術漏洞時常常實際上是在對Windows和Linux內核(Kernel)作比較,這是不公平的。Windows除內核外還包括用戶界面(UI)以及大量的應用軟體,大多數Windows技術漏洞其實並不是Windows內核的漏洞。以安全漏洞而言,大多數是屬於IIS和IE的,對應於Linux系統中的Apache和Netscape或Konqueror等。較為合理的做法應當是將Windows和LinuxDistribution或者LinuxDistribution中與Windows功能平行的部分進行比較。

盡管有以上這些辯護,盡管Microsoft抱怨說人們對攻擊Windows遠比對攻擊Linux感興趣(因為更容易成名)才使得Windows頻頻亮起安全紅燈,但我認為現階段Linux在安全性能上確實要優於Windows。起碼以病毒數量和危害性而言,Windows用戶所擔當的風險就要大得多。只是Windows的安全性也不象有些文章渲染的那樣糟糕。

說到了安全性,順便提一下對於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來說,由於Windows的技術完全被Microsoft所壟斷,因此使用Linux還具有國家安全上的優勢。這也是近期中國,法國,韓國等國政府在采購操作系統時均作出了有利於Linux的決定的原因之一。

穩定性

穩定性也是Windows常常遭批評的地方,這里必須首先要把Windows的9x系列(包括95/98/Me)和NT系列(包括NT/2000/XP)區分開來。兩者在穩定性上有數量級之別。Windows穩定性差的惡名主要是由9x系列而來,自WindowsXP開始Microsoft已經終止了這一系列的開發。其次需要分清的是應用軟體的穩定性與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如果一個軟體的崩潰不影響操作系統和其它軟體的運行,那麼這筆帳通常就不應該記在操作系統的穩定性上。如果一個軟體的崩潰造成整個操作系統的崩潰(即通常所說的「死機」),那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就要受到質疑。

至於最新的WindowsXP與Linux究竟誰更穩定,說實在目前還缺乏足夠的數據和可比性,因為兩者所運行的軟體很不相同。網上雖有一些測試結果,不過這些測試的客觀性往往是值得懷疑的,這個有時間我將另文敘述。一般說來,由於Windows上運行的軟體通常比較復雜(比如游戲,大型商業軟體等),從而有較大的幾率暴露操作系統的缺陷。從這點上講,對WindowsXP和Linux的表觀穩定性進行比較並不足以說明兩者在運行同等復雜的軟體時誰更穩定。另一方面和系統安全性的情行相似,人們說到Linux的穩定性時常常只是指內核的穩定性,而Windows的穩定性卻涵蓋包括用戶界面在內的許多別的部分。出現這樣的狀況也情有可原,因為Windows和它的用戶界面是無法分開的,用戶界面死了,對用戶來說就相當於操作系統死了,而Linux則不同,用戶界面死了常常還可以用熱鍵退出,並重新啟動用戶界面。這些差別的存在使得穩定性對Windows來說是一個更為困難的目標。軟體支持

對軟體,尤其是大型商業軟體及多媒體軟體(包括游戲)的支持一直是Windows的強項,無論是MacOS還是Linux在近期內都很難憾動Windows在這一領域的霸主地位。Windows龐大的應用軟體支持是大多數用戶即使心懷不滿,也不得不繼續使用Windows的一個重要原因。Linux所擁有的軟體雖然為數也不少,而且有些軟體(比如GIMP,StarOffice等)的開發是以Windows下相應的商業軟體為競爭對象的,但是在功能上這些軟體要真正達到可以替代Windows軟體的程度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免費和公開源代碼軟體是Linux的靈魂,也是很多人喜愛Linux的原因,但是缺乏足夠的高質量商業軟體的支持已經成為Linux與Windows競爭桌面操作系統市場時的重大障礙。在這方面Linux面臨一個兩難局面:一個操作系統要吸引商業軟體開發者就得要有足夠多的用戶(尤其是公司用戶)。原因很簡單,有用戶才有利潤。但另一方面,一個操作系統要想吸引足夠多的用戶(尤其是公司用戶),就得要有足夠多高質量的軟體(包括商業軟體)。這是一個典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從目前的形勢發展來看,打破局面的最可能途徑是軟體公司願意做前瞻性的開發,從而產生一個良性的推動。

這里需要做一點補充說明:對於相對小型的軟體的支持Linux並不遜色,一個完整安裝的LinuxDistribution不僅比Windows帶有品種遠為齊全的軟體,而且各常用類型的軟體,諸如email,FTP,IRC,瀏覽器等均有四五種以上可供選擇(有時反而讓初用者手足無措)。
硬體支持

五年前Linux的安裝對於新手來說還是一件望而生畏的事,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Linux對硬體支持的欠缺,三年前我在筆記本電腦上安裝Redhat6.0還被迫到網上自行搜尋config文件。但近幾年來Linux在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今天,各主要Distribution對硬體的支持度正在迅速接近甚至超過Windows的水平。盡管硬體生產商對Windows驅動文件(driver)的提供仍比對Linux的要普遍,但高手如雲的Linux群體已經做到了能幾乎同步地提供所有最新硬體驅動文件的程度。另一方面,WindowsXP在硬體支持的普遍性上卻出現了較大的倒退(Microsoft或許把這叫做更新)。此消彼長,Linux在硬體支持上的欠缺已經成為歷史。

雖然沒有明說,但上面談論的硬體都是針對x86機器的,脫離了這個框架,Linux在硬體的支持上的廣泛程度是包括Windows在內的任何其它操作系統都無法比擬的。

說到硬體支持,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方面就是系統配置。每一代的Windows都對系統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WindowsXP苛刻的系統配置要求更是使得幾乎所有兩三年以上機齡的機器都必須經過相當程度的硬體改良才能安裝。而Linux雖然也同樣在逐步提高對硬體配置的要求,但由於其優越的模塊結構,使得用戶有極大的自由度根據自己機器的配置調整自己所需安裝的模塊,從而突破對硬體配置的要求。

規范性

這里所說的操作系統的規范性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指操作系統對軟體界的各項技術規范的遵循程度。在這方面Linux基本上遵循了所有適用的規范,這和Linux的開發模式不無關系。除內核外Linux沒有一個中心仲裁者,因此開發人員大都以軟體界已有的技術規范為准則進行系統開發。Windows在這方面的名聲則毀譽參半,一方面Microsoft本身是軟體界許多規范的制定和倡導者,但另一方面,Microsoft又常常按自己的喜好「修改」規范。由於Windows在桌面操作系統領域擁有壓倒多數的用戶群體,軟體界在相當程度上被迫適應Windows的要求,因而使得Windows的許多非規范的東西成為事實上的規范。

規范性的另一層含義是指操作系統本身的規范性,一個簡單的衡量標准就是該操作系統的兩個用戶之間有多少共同語言。由於Windows是由單一公司開發的,因此在這方面不是由鬆散聯系的開發者為主力的Linux可以比擬的。以用戶界面而論,Windows自Windows95以來保持了相當的穩定性,用過其中任何一個版本的用戶基本上可以不用額外學習就直接使用另一個版本的Windows界面。而Linux的用戶界面不下十種之多,最流行的也有KDE和Gnome兩種,明顯缺乏規范性。Linux在自身規范性上的欠缺還表現在各主要的Distribution使用不同的目錄結構,用不同的格式傳播軟體,用不同的方式安裝軟體,等等。凡此種種不僅給新手帶來極大的困惑,就是對有經驗的用戶甚至系統開發人員都是極大的不便。

所幸的是,Linux的不規范性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一個如同W3C(W3C是制定互聯網規范的組織)那樣的組織TheFreeStandardsGroup已經成立,它的使命就是制定Linux和其它開放源代碼系統的規范。隨著這些規范的逐步推廣,Linux將會縮小在自身規范性方面與Windows的差距。

這里也需要補充一點:Linux在用戶界面方面的不規范性有時候也不失為一個優點。常常聽人抱怨說自己花大價錢更新機器的努力很大一部分被操作系統本身所消耗掉了,這其中一個消耗資源的大戶就是用戶界面。Linux用戶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使用消耗系統資源較少的用戶界面。

總體上講,在對外部規范的遵循性上,Linux要優於Windows,而在自身的規范性上,Windows要顯著優於Linux,而且在近期內這種優勢不會喪失。
源代碼

Windows的源代碼是保密的,而Linux的源代碼是開放的。從字面上講這當然是意味著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以改進Linux。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原則上可以做的事情並非實際上就一定能夠或者應當做。Linux源代碼的高度的開放性主要是針對系統開發人員的,源代碼的開放性使得Linux系統中的缺陷能夠很快地被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所發現和彌補,這是十餘年來Linux發展的關鍵。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修改自己賴以工作的Linux機器的源代碼卻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Linux內核多年來經過無數高手的錘煉,一個普通用戶能夠改進它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破壞它的可能性倒是很大的)。因此在肯定源代碼開放性對操作系統本身乃至整個軟體業發展的深遠意義的同時也不應該誇大它對普通用戶的直接幫助,源代碼的開放性並不增加一個普通用戶對系統的掌控程度。

Linux源代碼的開發性使得各大學的操作系統課程和教材幾乎都是以Linux或其他類似的系統為藍本,因此使得受過正規計算機專業教育的幾乎所有學生以及幾乎所有對操作系統感興趣的人都對Linux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和喜愛。這對於Linux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正面的影響。

應用程序界面(API)

一個操作系統的API(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是操作系統提供的與應用軟體的介面,對於軟體開發人員來說十分重要。一般認為Linux的API要比Windows優美。不過由於Windows下有諸如VisualStudio這樣的直接支持WindowsAPI的大型工具軟體,從而大大降低了Windows編程對於擁有並熟悉這些工具的人員的困難程度。

系統可調節性

Linux具有比Windows大得多的可調節性。許多早期的Windows骨灰級用戶在系統可調節性上有一種懷舊感,覺得在DOS和早期Windows時代他們曾經是機器的主人,隨著Windows的演化,後來他們只擁有Windows,不再直接擁有機器了(現在他們連Windows也不擁有了)。而Linux卻始終如一地保持著系統的高度可調節性。

Linux的源代碼的開放性也可以被視為終極意義上的可調節性,但是,前面說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這種可調節性實際上是幾乎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在各自可調節的范圍內,Windows要比Linux易於調節(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Windows界面的規范性)。在早期,Linux的調節往往需要用戶直接修改參數文件,即使對於有一定經驗的用戶,這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近年來Linux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開發了許多工具軟體,不過和Linux下的許多其它類別的軟體類似,Linux的工具軟體也呈現一種發散性,即有不止一種軟體可以做同一件事。這使得用戶在轉換機器和LinuxDistribution時往往因為不同環境下工具軟體的不同而需要學習新的工具或重新安裝舊的工具。

使用方便性

使用的方便性是桌面操作系統競爭中最重要的決勝因素之一。這里所說的使用的方便性是針對普通用戶的,這一點常常被Linux的支持者所忽視。現階段在桌面操作系統的用戶群體中,Linux用戶的平均計算機水平要大大高於Windows用戶,這種差異使得Linux群體常常低估了一個缺乏計算機系統知識的普通用戶適應Linux的難度。「Windows是傻瓜也能用的」非但不應該被用來嘲笑Windows,反而是Linux在競爭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中必須借鑒的經驗。計算機二十年來的發展早已超越了專業的界限而成為幾乎所有現代人都可能會用到的工具。使用方便性是任何工具所應該追求的品質之一,計算機及其操作系統當然也不例外。試問這世上聰明人的比例能有多少?偏偏把聰明用在計算機上的聰明人比例又能有多少?今天Linux用戶群體的平均計算機水平高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因為只有水平較高的人才能得心應手地使用Linux,而這一事實,很不幸的卻是Linux與Windows競爭時的一大弱點。版許可權制和費用

這方面沒什麼可說的,法庭上的勝負不論,無論對個人還是公司用戶來說Windows利用其壟斷地位迫使用戶接受日益苛刻的版權要求已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蓋棺定論。使用WindowsXP的用戶相信對此尤有切身體會。每張WindowsXP光碟只能安裝在一台電腦上,不僅如此,重裝操作系統或更換一定數量的硬體都會導致Windows反盜版機制的干預,使得用戶必須向Microsoft索要新的序列號(可能還免不了要解釋一下自己何以又要給Microsoft「添麻煩」)。花錢買了的軟體竟然還要間或地向Microsoft請示匯報,用戶心中的不平衡是不言而喻的。至於價格,WindowsXPHome和Pro的價格分別為$199和$299。相比較之下Linux不僅可以免費下載,而且可以安裝在任意數目的機器上。對用戶具有的親和力是不言而喻。

可惜的是,對於個人用戶來說Linux在價格上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場上大部分品牌機廠家不提供預裝Linux的機器(伺服器除外)這一事實所抵銷了。由於品牌機廠家在市場上佔有很大的份額,因此大部分用戶不論用不用Windows,都一樣付了Windows的錢。既然錢也付了,操作系統也有了,絕大多數人就不會再去費心做調整。順便說一下,這也是目前Linux用戶群體的計算機水平普遍較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對計算機或操作系統感興趣的人有較大的可能性在並不缺乏操作系統的情況下還去安裝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不過對公司用戶來說,由於Linux不對用戶數量設置限制,與Windows的VolumnLicence相比其費用方面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說到費用,需要提到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許多在Windows下要付費的軟體在Linux下有功能相近,相同或更好的免費軟體。雖然前面說到Windows在對軟體的總體支持上優於Linux,但是Windows占優勢的那部分軟體對大多數普通個人用戶來說並不是不可缺少的(也許游戲除外)。不過Linux在這方面的優勢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個因素的削弱:那就是許多Linux下優秀的免費軟體也有Windows版本。
術支持

這里所說的技術支持是一個比較含糊的概念,既包括由公司提供的技術服務,也包括用戶可以自行找尋的信息。在公司提供的技術服務方面,盡管不時可以聽到有人抱怨和Microsoft技術服務人員打交道時的不愉快經歷,但這顯然是和Windows的用戶數量有關的。總體上講Microsoft對用戶(尤其是公司用戶)提供的技術服務要優於各Linux公司(當然這種服務不是免費的)。在用戶可以自行找尋的信息方面,Microsoft有一個規模龐大的KnowledgeBase,Linux則有LinuxDocumentationProject,而且Linux在互聯網上的BBS,Forum和Newsgroup等網站中常常可以看到頂尖的Linux開發者的身影,與Windows不同的是,Linux的開放性使得許多Linux高手對Linux的發展具有一種使命感,他們光顧這些網站就是為了了解用戶的反映,發現bug並為Linux的發展積累經驗。我這么說倒不是暗示Microsoft的人就不會以同樣目的光顧Windows網站,不過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這方面Linux群體對用戶起到的幫助作用要好於Windows群體的相應幫助。

需要說明的是,對公司用戶來說,這後一種幫助在公司決策層面上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有一句半開玩笑的話很通俗地概括了許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在選用軟體(包括操作系統)時的態度,那就是「只選擇自己可以將之告上法庭的供應商提供的軟體」。Linux群體以及許多Linux公司無法在足夠長的服務期限內提供規范的,有法律保障的服務是Linux在競爭桌面操作系統的半壁江山-公司用戶-時的一大障礙。

結語

寫到這里應該收筆了。通常這類文章都要預測一下Windows和Linux在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前景。前不久,RedhatLinux公司的總裁發表令人意外的評論說Linux無法在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上擊敗Windows。當然,Linux的熱心支持者們並不認同這種看法。兩方面的意見在網上爭論得非常激烈。講到預測,插上幾句離題的話。小時候聽說有外國專家預測在中國本土不會找到很多石油,也有外國專家預測唐山在多少年內將難以重建。這些預測都破產了。那時我就想何以外國專家都如此愚蠢,以至於我們做成的每件事情都可以拉上一兩個外國專家做反襯?後來看的預測多了漸漸明白了道理:不是外國專家太愚蠢,而是有太多的「專家」了,什麼可能性都讓專家「預測」到了。我不是專家,不想也不敢貿然在這里作什麼預測。Linux在桌面操作系統市場的前景取決於許多因素:比如各主要商業軟體公司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參與Linux軟體的開發?比如有多少計算機廠家會提供預裝Linux的機器?比如全球性的經濟低迷會在多大程度上加速公司和個人為節省開支而使用Linux,比如Microsoft是否會在法庭上敗訴?如果敗訴受到的懲罰方案如何?等等。除此之外,還需要看到用戶群體的行為習慣具有極大的慣性。無論Linux如何改進,仍然有很多人說Linux不方便。為什麼?除了Linux本身的部分原因外還因為Windows巨大的用戶群體已經形成,Windows的一切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標准,任何對Windows的偏離都必然要改變用戶群體的習慣,這是所有Windows的競爭者不得不背負的沉重包袱。

細致而盡可能准確地分析所有這些因素不是一篇短短(盡管現在已經不太短了)的文章所能勝任的。幸好計算機技術這二十年的發展始終沒有讓人們久等過,看到這場操作系統大戰的階段性結果相信也不會對我們的耐心形成太大的挑戰。

㈣ 如何提高個人電腦的安全性主要需要注意什麼

第一步:從操作系統抓起 保護我們的電腦,第一步當然要從操作系統抓起,只有讓我們的系統健康起來,完善起來,才能夠真正的做好安全保護工作。操作系統的安全保護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組成: 一、選擇穩定的操作系統 也許大家要說,我們現在用的不都是Windows操作系統么?這還能有什麼不一樣的?其實Windows操作系統按照內核劃分為Win 9x系列和Win NT系列,我們常用的Windows XP就屬於Win NT系列。一般說來,Windows 95和Windows NT已經被淘汰,現在主要是用的是Windows XP、2000、2003和ME、98,對於家庭用戶來說,Windows 98穩定性存在一定問題,而Windows ME更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所以一般建議家庭用戶使用Windows XP。辦公用戶不僅希望電腦運行穩定,而且由於機器配置相對不高,因此多數選擇Windows 2000,當然,雖然Windows 2000其貌不揚,但是穩定性和速度仍舊勝過Windows XP,所以,如果你不嫌棄Windows 2000難看的話,推薦你還是使用Windows 2000。 二、定期給系統打補丁 去年的一場沖擊波和緊接著來臨的震盪波,讓大家著實手忙腳亂了一段時間,在Windows XP SP2尚未出世之前,所有人安裝Windows XP以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裝RPC的兩個漏洞補丁,用以防範沖擊波和震盪波以及派生出來的高波、lovegate等變種病毒,也正是由於這兩次病毒的肆虐,讓大家第一次把目光聚集到了之前從未注意過的Windows Update,因此,保護我們的操作系統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給電腦安裝補丁程序,確保不會因為系統的漏洞給病毒和黑客可乘之機。 三、關閉系統默認共享資源 Windows XP是大家使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但是他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缺點,尤其是系統默認的共享資源,給病毒造成了可乘之機。所以安裝完成操作系統以後,一定要關閉默認的共享資源。 四、及時備份操作系統 一般推薦大家在安裝完驅動和必備軟體之後,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備份系統,只要你備份了系統,哪怕真的哪一天系統壞掉無法使用,馬上拿出備份來恢復,可以省卻重裝系統的時間和無盡的煩惱。 下一頁:防範病毒 第二步:防範病毒入侵 雖然保護計算機和防範病毒不能完全等同起來,病毒的防護並不是保護電腦安全的全部內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今對電腦危害最大的安全問題中,病毒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對於個人用戶來說,我們並沒有更多的「個人機密」或是「寶貴資源」可以盜取,主要威脅我們計算機安全的就是病毒,尤其是那些直接危害我們正常使用的病毒,他們輕則刪除文件,更改系統文件,重則盜取游戲帳號密碼,或者無法啟動電腦,甚至於類似CIH,搞的我們只能抱著沉沉的電腦去維修點,搞不好都要破費花錢,累的氣喘吁吁,因此防範病毒是我們第二件要做的事情。 一、安裝殺毒軟體 市場上主要銷售的殺毒軟體都具有較好的病毒防護和查殺能力,一般來說,只要是較為知名的殺毒軟體都可以考慮,另外一些免費的殺毒軟體也可以納入考慮范疇,不過重要的還是要及時升級病毒特徵碼。 二、慎用來路不明的光碟、軟盤 進入市場的大量的盜版光碟,或者是從外面網吧、學校機房拷貝回來的文件,一般建議大家在打開或運行其中的文檔、程序的時候,首先進行用殺毒軟體查殺病毒,如果是光碟等無法寫入的載體,如果出現病毒,請盡量避免使用。 三、謹慎使用網路上的程序和文件 QQ、MSN都肆虐過尾巴病毒,QQ尾巴一般停留在感染QQ發送消息上面,而MSN病毒的肆虐曾經嚴重到影響整個MSN服務用戶的登錄,並且會使用戶懵懂中下載病毒程序,在電腦本機發作,對電腦進行破壞活動。當然還有一些惡意的人或是惡意網站,傳播病毒、進行非法的惡意操作。因此,上網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對待下載或是別人傳送的軟體,同時打開病毒防火牆和網路防火牆,才能盡量避免在上網的時候,受到病毒的危害。 第三步:防範網路攻擊和入侵 現如今,沒有聯入互聯網的個人電腦簡直是鳳毛麟角,每一個買電腦顧客,無一例外的會問到上網的問題,2004年是寬頻上網飛速發展的一年,長城寬頻、歌華有線、網通小區寬頻、ADSL快車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各種所謂的入侵、竊取工具也隨之流傳開來,尤其是一些木馬入侵工具,讓大家防不勝防,而網路上無目標的IP攻擊行為更是讓人嗤之以鼻,操作系統的漏洞也被少數居心不良者利用,出現了很多通過網路進行傳播、攻擊的病毒,因此,保護我們的網路不僅僅是保護我們可以正常上網,同時也是保護我們的電腦免受病毒和他人的破壞。 保護網路主要步驟: 一、打好系統補丁 去年的一場沖擊波和緊接著來臨的震盪波,讓大家著實手忙腳亂了一段時間,在Windows XP SP2尚未出世之前,所有人安裝Windows XP以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裝RPC的兩個漏洞補丁,用以防範沖擊波和震盪波以及派生出來的高波、lovegate等變種病毒,也正是由於這兩次病毒的肆虐,讓大家第一次把目光聚集到了之前從未注意過的Windows Update,因此,保護我們的操作系統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給電腦安裝補丁程序,確保不會因為系統的漏洞給病毒和黑客可乘之機。 二、安裝網路防火牆 網路防火牆可以防範大多數的網路攻擊,即使你的電腦已經有了木馬病毒,網路防火牆也可以屏蔽木馬的對外「聯絡」,使外界的控制端無從下手。一般來說,我們現在使用的多是軟體網路防火牆,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費爾托斯和天網個人防火牆,推薦大家安裝其中一款,以保證網路順暢。 三、安裝木馬檢測軟體 雖然網路防火牆可以屏蔽大多數的網路攻擊和木馬,但是木馬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使用的計算機埠越來越廣泛,因此,安裝一個木馬掃描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推薦木馬剋星,大家可以安裝試一下。 清除間諜軟體 美國互聯網提供商Earthlink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平均每台家用電腦感染了個28間諜軟體,而全球一半以上的電腦,無論是家用電腦還是辦公電腦,都感染了至少一種間諜軟體,他們大多數會記錄用戶的操作記錄、點擊廣告和軟體使用的習慣,嚴重的會竊取用戶的信用卡信息、網路密碼或是被人利用竊取其他重要信息,因此打擊間諜軟體是我們每一個用戶必須要做的事情。

㈤ 電腦如何進入安全模式

工具/原料

電腦

方法/步驟

方法一:

在重啟或者電腦開機的時,在進入Windows系統啟動畫面前,按下F8鍵,出現系統多操作啟動菜單,有三個版本的安全模式可以選擇,根據需要選擇,按下回車直接進入安全模式。

㈥ 什麼是計算機安全安全專家通常將計算機安全分為哪三類

計算機安全,國際標准化委員會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和採取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的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顯露。」

我國公安部計算機管理監察司的定義是「計算機安全是指計算機資產安全,即計算機信息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

安全專家通常將計算機安全分為:實體安全、網路與信息安全、應用安全。

1、實體安全

計算機系統實體是指計算機系統的硬體部分,應包括計算機本身的硬體和各種介面、各種相應的外部設備、計算機網路的通訊設備、線路和信道等。

2、網路與信息安全

包括網路的暢通、准確及其網上的信息安全。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3、應用安全

包括程序開發運行、輸入輸出、資料庫等的安全。系統的運行安全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重要環節,因為只有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證,才能完成對信息的正確處理,達到發揮系統各項功能的目的。包括系統風險管理、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處理四個方面內容。

(6)電腦系統安全大戰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相關要求:

1、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准。

2、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境安全性、地質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雜訊源,並避免設在建築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提高網路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牆,進行實時過濾。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採用防病毒卡,加強網路目錄和文件訪問許可權的設置。在網路中,限制只能由伺服器才允許執行的文件。

㈦ 電腦用哪個安全軟體好

您好,電腦的安全軟體建議使用360安全衛士。
除了保護您的電腦安全,
安全衛士也一直致力於幫助您提高電腦使用效率。
望採納,謝謝

㈧ 關於病毒防護和電腦系統安全方面

你電腦什麼問題呢?我是殺軟達人,可以一一為你解答,我想即使你看了電腦安全和病毒的也未必有專門解答有效。基本上現在毒霸2012和金山急救箱可以解決一切病毒木馬問題,再學多也沒用

㈨ 介紹一下1998年到2002年之間的6次中外黑客大戰

注:此文章轉自別人空間,感謝該作者.
2001年04月01日,美國一架海軍EP-3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中方兩架軍用飛機對其進行跟蹤監視。北京時間上午9時07分,當中方飛機在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正常飛行時, 美機突然向中方飛機轉向,其機頭和左翼與中方一架飛機相撞,致使中方飛機墜毀,飛行員失蹤。
4月1日,浙江湖州籍優秀飛行員王偉,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尊嚴,在萬里碧海藍天,寫下了當代軍人對祖國的忠誠。
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中美黑客之間發生的網路大戰愈演愈烈。自4月4日以來,美國黑客組織PoizonBOx不斷襲擊中國網站。對此,我國的網路安全人員積極防備美方黑客的攻擊。中國一些黑客組織則在「五一」期間打響了「黑客反擊戰」!
自4月1日發生撞機事件以來,多個美國政府和商業網站遭到了中國黑客的攻擊。一張貼在被黑網站首頁上的帖子寫著:「黑倒美國!為我們的飛行員王偉!為了我們的中國!」。
美國一家著名的網路安全公司宣布了一項調查數據,稱自從撞機事件發生以來,兩國網站上的黑客攻擊事件每天都要發生40―50起,而在這之前,這個數字僅為1―2起。
其實中美黑客間大規模的攻擊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5月,即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發生以後,當時中國的紅客竅擊了美國的一些政府網站,包括能源部、內政部在內,這些網站的首頁上一度高高飄揚著五星紅旗。有一次大規模的攻擊,還致使白宮的網站失靈三天。中國黑客攻擊事件成了當時美國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
同樣在4月27日這天,中國ChinaByte網站專門刊文,提醒中國的網路管理員,近期屢屢得手的美國黑客組織PoizonBOx和單槍匹馬的Pr0phet,前者側重攻擊windows,後者主要攻擊Linux系統,雖然他們「鬧翻天了也不過是個小角色而已」,但得重視才對,因為自3月以來,PoizonBOx對以「.cn」結尾的部分網站進行了283次的攻擊,而pr0phet也已得手了近30次。其中絕大多數是在最近的兩周進行的。
5月3日,中國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進入4月中旬以來,針對中國網路的攻擊事件頻繁發生,中國網路運營者要注意防範黑客攻擊,確保網路安全。並提醒,如果發現網路攻擊事件,可以將有關情況上報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處理協調中心。
撞機事件的談判仍在繼續,而網上的斗爭卻已然火熱。一場規模更大、牽涉面更廣的黑客戰爭,再次逾越浩渺的太平洋,在網路上展開。
一場事先張揚的黑客事件
早在4月19日,美國的Wired.com網站在一篇分析中提到,有消息稱,中國的黑客們已經計劃在「五一」期間發動一次七天戰役,全面襲擊美國網站。一個以塗改網頁著稱的美國黑客在後面跟了一個帖子:「所有的美國黑客們聯合起來吧!把中國的伺服器全都搞砸!」
4月26日,一家名叫「中國紅客聯盟」的組織發表戰前聲明,這個網路安全組織的成員被稱為「紅客」而不是「黑客」。第二天,美國聯邦調查局發布了提醒網站加緊防衛的文件,中國ChinaByte網站則刊文提醒中國網民需要提防美國黑客。
4月29日晚11時,在一個門戶網站的公共論壇里,電腦屏幕刷新的速度飛快。
「美國的PoizonBOx黑客組織目前仍在積極策劃攻擊行動,目標就是中國的各大網站,他們還不斷唆使更多黑客加入戰團。」22歲的中關村黑客小楊把剛剛從美國網站上看到的動態貼到了聊天室里。
「我們要通過互聯網顯示中國的強大力量,告訴他們中國是不可欺負的!」
這位略顯單薄的青年語氣堅定,他是一個著名黑客組織的骨幹,他說這次網路攻擊將在5月4日達到頂峰,因為那天正好是青年節。
4月30日晚,中國紅客聯盟站點。
四天前發布的聲明吸引了一眾網友,會議中心裡「擠滿」了人,這當中有平素習慣於單打獨斗的老黑客,也有剛剛入門的網路新手,他們都是來開戰前動員大會的。
此次戰役,被列為攻擊目標的美國網站,以政府、軍事網站為主,除了白宮之外,還包括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會、《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以及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網站。
同時進行規模化攻擊的還有「中國黑客聯盟」以及「中國鷹派聯盟」牽頭的黑客群體。
聊天室里,不斷刷新的屏幕上隨時向紅客們公布著最新戰況。
一些美國網站成功地對部分黑客進行了跟蹤,掌握了此次網上戰斗的證據。據美國網路安全專家稱,中國黑客在廣泛擴充攻擊隊伍,並在網上提供一種叫「殺死美國」的黑客工具,包含有預制好的圖表、口號等,但他們只是在教人們如何塗改頁面,並沒有對網站的DOS(發送無用的信息,堵住對方網站的大門)進行破壞。
網路安全顧問傑瑞?弗里塞評論說:「中國黑客之間的默契度令人驚訝,他們的組織非常有序,令人稱奇,較之西方黑客也更加嚴密。」
經過一天一夜的攻擊,中國紅客聯盟宣布「攻陷」美國站點92個,而據網友透露,被黑的中國站點則已超過600個(包括台灣地區的網站)。由於考慮到統計上的誤差,沒能將一些紅客所黑的網站進行及時統計,因此中美被黑站點比例大約在三比一左右。
八萬紅客沖垮白宮網站
「五一」大戰甫停,第二天上午,就有來自美國的消息稱,隨著中國「五四」青年節的到來,中國黑客的攻擊將會達到高峰,為此,七八個美國黑客團體組成了一個「中國計劃」聯盟,准備與中國黑客再戰網路。
有美國的網路安全專家認為,就「五一」中美黑客大戰來講,目前雙方作戰的基本手法,除了將對方網頁進行你來我往的塗改之外,也不見有其它的高招,並且,過了5月4日之後,這種簡單的攻擊還會減少。
其實他們錯了,因為在5月4日的交戰中,中國黑客採用了信息戰中罕用的「人海戰術」,緊緊盯住了美國白宮網站,並且戰爭一直持續到了5月8日。
美國當地時間5月4日上午9時到上午11時15分,美國白宮網站在人海戰術的攻擊之下,被迫關閉了兩個多小時。白宮網站的新聞負責人吉米說:「大量數據的同時湧入,堵塞了白宮與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的連接通道。」白宮網站同時接到了大量要求服務的請求,以至於合法用戶無法登錄該網站。
截至5月8日凌晨,美國白宮官員表示,他們目前仍舊無法確定5月4日對美國白宮網站實施「拒絕服務攻擊」的黑客究竟來自何方。
5月8日23時50分,在廣州體育西路的一幢寫字樓里,記者見到了在此次中國黑客反擊事件中充當策劃組織者角色的「中國鷹派聯盟」負責人Chinaeagle。在談到5月4日的攻勢時,他笑著冒出了一句:「中國有那麼多的人,人海戰術嘛!」
而在他桌面上,有一份幾天前的報紙,赫然印著一行醒目的大標題:「中國八萬黑客沖垮白宮網站」。
5月9日零時,在歷經七天的反攻之後,中國黑客組織宣布停止反攻。
中美黑客交鋒大事記(4月27日--5月5日)
4月27日
擔心中國黑客發動五一大攻擊美國軍方高度戒備
據一位國防部官員稱,為防範黑客攻擊,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已將其信息系統面臨威脅狀況的等級由一般提升至A級,這樣有關人員會隨時對網站的運營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同時,美國軍方到5月2日左右還可能將上述威脅等級由A級提升至B甚至C級,一旦提升到B級,那麼用戶登陸所有軍方網站時就會受到限制,而C級則意味著軍方網路系統不會保持時刻在線。威脅等級最高一級為D級,屆時整個軍方系統將全部關閉。
4月28日
美政府「防備中國黑客攻擊」文件全文
美國聯邦調查局下屬的國家基礎設施保護中心(NIPC)在美國當地時間26日(北京時間27日)就「中美黑客大戰」發布文件。
4月29日
美國勞工部及衛生部網站遭到中國黑客攻擊
就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剛剛警告稱中國黑客有可能對美國網站發動進攻之後,幾個由美國政府機構運營的網站就於當地時間4月28日遭到了攻擊。
4月30日
中國紅客聯盟將在今晚9:00打響「反擊戰」
近日,「中國紅客聯盟」主頁上張貼了通知,其主持人Lion召集「聯盟」全體成員4月30日晚7:00召開「攻擊美國網路動員大會」,討論五一期間攻擊美國網站的計劃。
5月1日
中美黑客大戰再升級美白宮官方網站遭攻擊
安全專家表示,美中黑客之間的網路大戰在當地時間4月30日愈加升級,其中美國白宮的官方網站遭到電子郵件「炸彈」的攻擊,同時若干個美國和中國網站頁面均被改得面目全非。
又有網站遭攻美方稱中國黑客提前發動戰爭
美國能源部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家下屬網站在2001年4月30日凌晨(北京時間4月30日下午)被人用幾條反美標語塗改,其它幾家政府網站,包括美國勞工部的網站也遭到了類似襲擊。黑客們在美國能源部的網站上留下了「偉大的中華民族萬歲!」、「美國必須對撞機事件負完全責任」、「抗議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破壞世界和平!」等標語。
5月2日
中美黑客大戰升級兩天之內700多家網站被黑
經過一天一夜的攻擊,在記者昨晚10時發稿前,在中國紅客聯盟公布被黑美國站點的網站上,被「攻陷」的美國站點已達92個,而來自網友信息,被黑的中國站點則已超過600個(包括台灣地區的網站)。據分析,由於一些紅客沒能將所黑的網站及時報上,因此中美被黑站點比例大約在1:3左右。
5月3日
只改頁面未破壞DoS中國黑客手下留情
據美國網路安全專家稱,中國黑客在廣泛擴充攻擊隊伍,並在網上提供一種叫「殺死美國」的黑客工具,但他們只是在教人們如何塗改頁面,並沒有對網站的DOS(denial of service)進行破壞。
中國黑客:美國黑客不罷手我們反擊會升級
美國黑客對中國網站展開攻擊,引起廣東黑客參與「五一大反擊」,對於此次攻擊,有黑客表示,目的不僅僅是反擊,更多地想暴露目前中國網站存在的嚴重安全問題,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5月4日
中國黑客對美展開反攻數千家美國網站被黑
在這倆天的攻擊中,受損的主要是商業網站即以」.com「作後綴的網站。政府」.gov」和機構」.org」相對較少,教育部門」.e」並未觸及。
「中國紅客」自發反擊今天發動「大沖鋒」
來自美國的消息稱,隨著中國「五四」青年節的到來,中國黑客的攻擊將會達到高峰。與此同時,美國黑客威脅要進行反擊,他們也在進行組織,七八個美國黑客團體組成了一個叫「中國計劃」的聯盟。
5月5日
「白宮網站再遭黑客襲擊被迫關閉兩個多小時
白宮網站的新聞負責人吉米說:「大量數據的同時湧入,堵塞了白宮與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的連接通道。」白宮網站同時接到了大量要求服務的請求,以至於合法用戶無法登錄該網站。
八萬中國紅客發起總攻美國考慮提升戒備狀態
「中國紅客」昨天對美國網站發起大沖鋒。昨晚10時左右,美國白宮網站受到攻擊。一位名叫勇的「中國紅客聯盟」成員告訴記者,大約有八萬人參與了此次網路反擊。

㈩ 電腦系統安全

我通常的做法是用ghost還原一下,如果你沒做系統備份,那就重裝系統吧,這樣是最安全的,因為現在的病毒和木馬程序的免殺都做的很不錯,像360這種垃圾殺毒軟體都能殺出病毒,那說明你早已處於危險之中了。重裝系統後一定要做個好備份,省得以後麻煩。其它盤可能有病毒殘留,應該把以前裝的軟體刪除,因為現在可以刪掉,如果它們再次侵入系統盤,那你只能再重裝一遍了。

閱讀全文

與電腦系統安全大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劇tv電腦版下載安裝後找不到 瀏覽:324
如何提高電腦技術 瀏覽:155
綠色方框怎麼設置電腦 瀏覽:489
格式化win7電腦最簡單方法 瀏覽:295
聯想台式電腦怎麼關機 瀏覽:967
手機描邊軟體 瀏覽:459
怎麼共享電腦屏幕 瀏覽:365
電腦屏幕下面的黑條怎麼去掉 瀏覽:174
筆記三電腦裝系統 瀏覽:556
信陽市區哪有裝電腦系統的 瀏覽:899
手機自帶軟體能卸載嗎 瀏覽:141
編程適合用什麼電腦 瀏覽:865
當前電腦連接不了無線網路 瀏覽:866
戴爾電腦上蜘蛛紙牌在哪裡 瀏覽:853
筆記本電腦音量鍵在哪裡 瀏覽:479
電腦屏幕量尺 瀏覽:836
安裝電腦的最佳位置 瀏覽:741
最流行筆記本電腦 瀏覽:474
辦公雲電腦哪個牌子好 瀏覽:855
台式電腦一鍵重裝系統下載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