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系統 > 信息技術平板電腦操作系統

信息技術平板電腦操作系統

發布時間:2022-04-29 05:49:33

❶ 數字化醫療記錄系統將會給商業和社會帶來哪些好處

當前,全球信息產業正在發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微軟與英特爾的「Wintel聯盟」開始瓦解、蘋果公司快速崛起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業、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戰略新思路。這些變化到底揭示了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哪些發展方向?新時期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和主要任務又是什麼?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並作出回答。

一、發展方向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正在步入融合、轉型和調整的新階段,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產業組織形態加速重構,企業跨界競爭愈演愈烈,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面對新形勢、新環境,跨國公司紛紛調整戰略方向,培育綜合集成能力,重構產業生態系統,不斷鞏固和加強市場優勢,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1.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正成為新的產業發展制高點

操作系統一直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制高點,誰掌握了操作系統,誰就綁定了消費者,誰就能夠獲得競爭優勢地位。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Wintel聯盟」通過核心處理晶元和操作系統,主導全球信息產業長達30年之久。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新型設備的不斷涌現和快速普及,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Wintel聯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蘋果的iOS目前已經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操作系統領域居於領先位置,三星、英特爾等巨頭也在積極謀劃進入,操作系統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競合的新態勢。

由於適應了信息產業從技術融合向終端融合、網路融合、服務融合演變的趨勢,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應用范圍將持續拓展,市場份額將快速提升,日益成為操作系統發展的方向,並將決定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權的歸屬。

2.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產業鏈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當前,隨著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不斷涌現和發展,原有產業邊界被全面打破,產業競爭已從企業競爭演進到產業鏈競爭,IT跨國公司紛紛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力圖整合與重構產業鏈,發展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確立競爭優勢。

產業鏈整合是將傳統的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數字內容提供等產業環節進行重新組織,構建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向消費者提供基於智能終端的多元化、動態化、實時化的娛樂、消費、社交、資訊等服務。通過產業鏈整合,能夠提高企業運作效能,提升企業的全面競爭優勢,乃至掌控或主導產業發展方向。

這種新的產業鏈整合模式,首先在智能手機領域形成,並快速拓展到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領域。蘋果公司作為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互動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產品,率先實現了「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鏈整合,鎖定了消費者、聚集了開發者、抑制了競爭對手、獲得了壓倒性優勢。蘋果公司的成功引來了愛立信、微軟、諾基亞、黑莓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加速基於軟體、內容與終端的整合轉型,三星、LG電子、福特等企業也開始在電視、汽車等領域應用這一模式。這一模式日益構成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3.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建設正成為新的企業競爭焦點

隨著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現代信息系統日益大型化、綜合化、集成化。為滿足用戶對「問題分析+戰略規劃+方案設計+關鍵軟硬體產品開發+項目實施+業務外包+人才培訓」的一體化需求,IBM、惠普、戴爾等跨國巨頭正著力打造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IBM不斷整合內外部資源,深化技術、產品、服務等多層面的融合,強化網路、業務、內容和終端的互動發展,重構和延展業務體系,打造全業務流程的綜合集成能力,並憑借其在金融、能源、製造、電信、交通、城市管理、醫療等領域積累的信息化經驗,進一步鞏固在全球信息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圖將其綜合集成服務能力轉變為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新思路。惠普、戴爾也調整策略,通過收購兼並、業務重組等途徑,加快建設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國內的用友、金蝶等軟體企業也在積極進行戰略調整,加速並購,用友還成立了專業化的管理咨詢公司。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建立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競爭要求。

4.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基本方式,商業模式創新是推動產業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當前,服務化已成為軟體產業發展的基本趨勢,而商業模式創新是實現和推動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雲計算是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集中體現,其本質就是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它改變了IT資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戶能夠通過網路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服務。基於雲計算的硬體設備、基礎軟體、開發工具、應用軟體、信息服務等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IBM、微軟、亞馬遜等大型跨國企業都相當重視雲計算領域的發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意圖在新的產業格局中鞏固和擴大優勢地位。

二、發展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了更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1.從行業和企業應用層面上看:兩化深度融合越來越依賴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

兩化融合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兩化融合的持續推進,行業和企業層面上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得到了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著融合廣而不深的問題。兩化深度融合要求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關鍵環節上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轉變,這對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隨著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研發設計工具、高檔數控系統、製造執行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體等工業軟體的市場需求,將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超過7000億元;隨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製造、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物流等領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需求越來越迫切,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隨著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的加快,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的大規模建設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創造出廣闊的市場,僅智能電網相關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未來5年的規模就將達到700億元,年均增長65%;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技術外包(IT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也不斷擴展,國內市場規模未來5年將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長。

2.從政府和社會機構應用層面上看:社會管理方式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社會管理水平。這就要求加快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民生領域,要加強社會保障、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以社保醫療信息化為例,未來5年年均投入增速將達30%。

電子政務領域,推動重要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系。未來5年電子政務市場投資額增速可達20%以上。

數字城市領域,為提高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未來5年我國「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城市交通、電網、供水、應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將顯著加快,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新的市場機會。

3.從個人和家庭消費層面上看:數字化生活的廣泛普及正在不斷拓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的廣闊市場空間

數字化生活將帶來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3G手機用戶就將超過1億。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14年,我國互聯網電視用戶將超過6000萬,平板電腦用戶將超過5000萬,車載娛樂通信終端用戶將超過800萬。

智能終端的普及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將成為全球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最大市場;移動軟體商店下載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未來3年,我國網路游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未來5年,我國數字家庭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三、主要任務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經具備較堅實的發展基礎,進入到產業加速做大做強的新階段,需要結合我國大國大市場的優勢,整合產業資源,突破發展瓶頸、創新發展方式,選擇高端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帶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整體發展。

1.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加快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研發和應用

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市場,是一個用戶使用習慣和軟體鎖定效應尚未形成的新興市場,是一個擺脫了單一寡頭壟斷而形成的多種平台百花齊放的市場。我國擁有3億多計算機用戶、8.59億手機用戶、8829萬數字電視用戶,以及未來數量將超過5000萬的平板電腦用戶,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跨終端操作系統市場,是支撐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資源。

整合市場資源,就是要推動軟體企業與電信運營商、廣電內容提供商、內容分發商等擁有客戶資源和分銷渠道的企業加強合作。

整合創新資源,就是要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研和產業化基金,整合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以及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網路運營等企業的研發資金、技術積累、專業人才等創新資源。

在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基礎上,加快研發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構建系統軟體開發商、終端設備製造商、網路運營服務商、數字內容分發商、應用軟體開發商、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廣泛參與、合作共贏的應用推廣體系。

2.突破技術瓶頸和制度壁壘,構建軟體、內容和終端於一體的新型產業生態系統

一是突破技術瓶頸。圍繞構建「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軟體應用商店)+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生態系統,重點突破開發與測試工具、瀏覽器、搜索引擎、網路內容聚合、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軟體。

二是突破制度壁壘。在內容監管方面,適應產業組織形態變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對數字內容提供、分發的公平、科學、高效的監管體系;在電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電子支付和銀行卡支付的監管體系、政策法規和基礎環境;在信用認證方面,加大對網路環境下軟體著作權、數字內容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消費者隱私權保護。

3.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進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堅持服務牽引,就是面向政府、企業、個人及社會組織的服務需求,引導和支持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發展新的服務業態、交付形態和商業模式,以服務創新帶動虛擬化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海量數據管理技術等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建立新的產業組織模式。

堅持示範帶動,就是選擇應用前景廣闊、技術體系完善、預期效果顯著的重點領域,在條件成熟的企業、城市和區域組織開展雲計算服務試點示範,探索推動技術進步、市場培育、產業鏈協同、標准規范制定、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模式。

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動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在三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圍繞工業生產研發設計、流程優化、企業管理、采購營銷等關鍵環節,提供軟體在線支持和服務,創新工業軟體發展模式。二是圍繞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數據存儲、數據挖掘、輔助決策等需求,開展雲計算服務。三是圍繞政務、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數據共享、在線服務等需求,運用雲計算服務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4.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應用能力

一是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引導構建工業企業、軟體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攻關、聯合研發、深化應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製造(CAD\CAM)、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製造執行管理系統(MES)、過程式控制制系統(PCS)、數字控制系統、企業資源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等關鍵工業軟體的研發應用。

二是面向鋼鐵、石化、建材、裝備製造、輕紡食品、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交通、物流等領域信息化應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於一體的大型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

❷ 什麼是PC時代

PC時代說的是電腦、平板、手機甚至智能電視等IT設備都同時使用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的時代。

微軟首席運營官凱文·特納解釋說,PC+時代就是所有的設備使用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就像微軟新的Surface平板電腦將使用完整版本的Windows 8平台一樣。

(2)信息技術平板電腦操作系統擴展閱讀

有這樣一種講法,如果以公元2000年作為科技史的一個分水嶺,那麼公元2000年之前可以稱之為「PC」(Personal Computer)時代;而公元2000年之後則被稱為「後PC」(Post-Personal Computer)時代。

微軟首席運營官凱文·特納(Kevin Turner)在微軟全球夥伴會議上發表講話時駁斥了蘋果關於當前的計算機行業環境是「後PC時代」觀點,指出2012年是「PC+」時代。

❸ 企業網銀可不可以在平板電腦使用

目前市面上平板電腦種類繁多,各銀行的企業網銀使用流程也不一樣,建議以實際情況為准,如果是平安銀行企業網銀,操作交易的話是需要U盾的,所以需要配有USB介面的設備才能使用。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❹ 未來互聯網環境中,將會為電子政務帶來怎樣的創新和變革

當前,全球信息產業正在發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微軟與英特爾的「Wintel聯盟」開始瓦解、蘋果公司快速崛起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業、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戰略新思路。這些變化到底揭示了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哪些發展方向?新時期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和主要任務又是什麼?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並作出回答。 一、發展方向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正在步入融合、轉型和調整的新階段,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產業組織形態加速重構,企業跨界競爭愈演愈烈,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面對新形勢、新環境,跨國公司紛紛調整戰略方向,培育綜合集成能力,重構產業生態系統,不斷鞏固和加強市場優勢,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1.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正成為新的產業發展制高點 操作系統一直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制高點,誰掌握了操作系統,誰就綁定了消費者,誰就能夠獲得競爭優勢地位。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Wintel聯盟」通過核心處理晶元和操作系統,主導全球信息產業長達30年之久。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新型設備的不斷涌現和快速普及,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Wintel聯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蘋果的iOS目前已經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操作系統領域居於領先位置,三星、英特爾等巨頭也在積極謀劃進入,操作系統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競合的新態勢。 由於適應了信息產業從技術融合向終端融合、網路融合、服務融合演變的趨勢,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應用范圍將持續拓展,市場份額將快速提升,日益成為操作系統發展的方向,並將決定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權的歸屬。 2.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產業鏈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當前,隨著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不斷涌現和發展,原有產業邊界被全面打破,產業競爭已從企業競爭演進到產業鏈競爭,IT跨國公司紛紛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力圖整合與重構產業鏈,發展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確立競爭優勢。 產業鏈整合是將傳統的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數字內容提供等產業環節進行重新組織,構建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向消費者提供基於智能終端的多元化、動態化、實時化的娛樂、消費、社交、資訊等服務。通過產業鏈整合,能夠提高企業運作效能,提升企業的全面競爭優勢,乃至掌控或主導產業發展方向。 這種新的產業鏈整合模式,首先在智能手機領域形成,並快速拓展到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領域。蘋果公司作為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互動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產品,率先實現了「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鏈整合,鎖定了消費者、聚集了開發者、抑制了競爭對手、獲得了壓倒性優勢。蘋果公司的成功引來了愛立信、微軟、諾基亞、黑莓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加速基於軟體、內容與終端的整合轉型,三星、LG電子、福特等企業也開始在電視、汽車等領域應用這一模式。這一模式日益構成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3.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建設正成為新的企業競爭焦點 隨著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現代信息系統日益大型化、綜合化、集成化。為滿足用戶對「問題分析+戰略規劃+方案設計+關鍵軟硬體產品開發+項目實施+業務外包+人才培訓」的一體化需求,IBM、惠普、戴爾等跨國巨頭正著力打造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IBM不斷整合內外部資源,深化技術、產品、服務等多層面的融合,強化網路、業務、內容和終端的互動發展,重構和延展業務體系,打造全業務流程的綜合集成能力,並憑借其在金融、能源、製造、電信、交通、城市管理、醫療等領域積累的信息化經驗,進一步鞏固在全球信息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圖將其綜合集成服務能力轉變為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新思路。惠普、戴爾也調整策略,通過收購兼並、業務重組等途徑,加快建設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國內的用友、金蝶等軟體企業也在積極進行戰略調整,加速並購,用友還成立了專業化的管理咨詢公司。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建立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競爭要求。 4.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基本方式,商業模式創新是推動產業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當前,服務化已成為軟體產業發展的基本趨勢,而商業模式創新是實現和推動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雲計算是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集中體現,其本質就是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它改變了IT資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戶能夠通過網路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服務。基於雲計算的硬體設備、基礎軟體、開發工具、應用軟體、信息服務等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IBM、微軟、亞馬遜等大型跨國企業都相當重視雲計算領域的發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意圖在新的產業格局中鞏固和擴大優勢地位。 二、發展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了更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1.從行業和企業應用層面上看:兩化深度融合越來越依賴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 兩化融合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兩化融合的持續推進,行業和企業層面上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得到了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著融合廣而不深的問題。兩化深度融合要求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關鍵環節上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轉變,這對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隨著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研發設計工具、高檔數控系統、製造執行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體等工業軟體的市場需求,將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超過7000億元;隨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製造、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物流等領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需求越來越迫切,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隨著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的加快,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的大規模建設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創造出廣闊的市場,僅智能電網相關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未來5年的規模就將達到700億元,年均增長65%;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技術外包(IT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也不斷擴展,國內市場規模未來5年將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長。 2.從政府和社會機構應用層面上看:社會管理方式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社會管理水平。這就要求加快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民生領域,要加強社會保障、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以社保醫療信息化為例,未來5年年均投入增速將達30%。 電子政務領域,推動重要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系。未來5年電子政務市場投資額增速可達20%以上。 數字城市領域,為提高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未來5年我國「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城市交通、電網、供水、應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將顯著加快,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新的市場機會。 3.從個人和家庭消費層面上看:數字化生活的廣泛普及正在不斷拓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的廣闊市場空間 數字化生活將帶來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3G手機用戶就將超過1億。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14年,我國互聯網電視用戶將超過6000萬,平板電腦用戶將超過5000萬,車載娛樂通信終端用戶將超過800萬。 智能終端的普及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將成為全球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最大市場;移動軟體商店下載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未來3年,我國網路游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未來5年,我國數字家庭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三、主要任務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經具備較堅實的發展基礎,進入到產業加速做大做強的新階段,需要結合我國大國大市場的優勢,整合產業資源,突破發展瓶頸、創新發展方式,選擇高端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帶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整體發展。 1.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加快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研發和應用 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市場,是一個用戶使用習慣和軟體鎖定效應尚未形成的新興市場,是一個擺脫了單一寡頭壟斷而形成的多種平台百花齊放的市場。我國擁有3億多計算機用戶、8.59億手機用戶、8829萬數字電視用戶,以及未來數量將超過5000萬的平板電腦用戶,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跨終端操作系統市場,是支撐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資源。 整合市場資源,就是要推動軟體企業與電信運營商、廣電內容提供商、內容分發商等擁有客戶資源和分銷渠道的企業加強合作。 整合創新資源,就是要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研和產業化基金,整合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以及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網路運營等企業的研發資金、技術積累、專業人才等創新資源。 在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基礎上,加快研發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構建系統軟體開發商、終端設備製造商、網路運營服務商、數字內容分發商、應用軟體開發商、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廣泛參與、合作共贏的應用推廣體系。 2.突破技術瓶頸和制度壁壘,構建軟體、內容和終端於一體的新型產業生態系統 一是突破技術瓶頸。圍繞構建「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軟體應用商店)+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生態系統,重點突破開發與測試工具、瀏覽器、搜索引擎、網路內容聚合、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軟體。 二是突破制度壁壘。在內容監管方面,適應產業組織形態變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對數字內容提供、分發的公平、科學、高效的監管體系;在電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電子支付和銀行卡支付的監管體系、政策法規和基礎環境;在信用認證方面,加大對網路環境下軟體著作權、數字內容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消費者隱私權保護。 3.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進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堅持服務牽引,就是面向政府、企業、個人及社會組織的服務需求,引導和支持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發展新的服務業態、交付形態和商業模式,以服務創新帶動虛擬化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海量數據管理技術等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建立新的產業組織模式。 堅持示範帶動,就是選擇應用前景廣闊、技術體系完善、預期效果顯著的重點領域,在條件成熟的企業、城市和區域組織開展雲計算服務試點示範,探索推動技術進步、市場培育、產業鏈協同、標准規范制定、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模式。 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動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在三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圍繞工業生產研發設計、流程優化、企業管理、采購營銷等關鍵環節,提供軟體在線支持和服務,創新工業軟體發展模式。二是圍繞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數據存儲、數據挖掘、輔助決策等需求,開展雲計算服務。三是圍繞政務、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數據共享、在線服務等需求,運用雲計算服務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4.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應用能力 一是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引導構建工業企業、軟體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攻關、聯合研發、深化應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製造(CAD\CAM)、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製造執行管理系統(MES)、過程式控制制系統(PCS)、數字控制系統、企業資源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等關鍵工業軟體的研發應用。 二是面向鋼鐵、石化、建材、裝備製造、輕紡食品、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交通、物流等領域信息化應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於一體的大型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

❺ 平板電腦的發展歷程

60年代末,來自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艾倫·凱(AlanKay)就提出了「Dynabook」的概念,他想像這是一台可以帶著跑的電腦,主要功能是幫助小孩學習。為了發展Dynabook艾倫甚至發明了Smalltalk編程語言,並發展出圖形使用者介面,也就是蘋果麥金塔電腦的原型。然而,由於種種客觀原因的限制,該中心沒有支持這個構想。
1989年9月,GRiD Systems公司製造成功第一台商業化平板電腦,並命名為GRiD Pad,它的操作系統基於MS-DOS。
可以說,從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期,平板電腦仍然處於初步探索階段,由於核心晶元等硬體技術的限制,平板PC僅在小范圍內得以推廣和使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要從千禧年微軟的.NET戰略發布會算起。
2000年6月,微軟在「.NET戰略」發布會上首次展示了還處於開發階段的TabletPC。2000年11月,在全球3大電腦展之一的美國拉斯維加斯電腦展(Comdex Fall 2000)上,比爾先生進行了Tablet PC專題演講,將TabletPC定義為「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全能PC」。2002年12月8日,微軟在紐約正式發布了TabletPC及其專用操作系統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這標志著Tablet PC正式進入商業銷售階段。
從另一方面來說,2010年1月27日,在美國芳草地藝術中心舉行的蘋果公司發布會上,傳聞已久的第一代iPad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當然,Pad的與Tablet的概念很不一樣。
2011年9月,隨著微軟的Windows8系統發布,平板電腦陣營再次擴充。
2012年6月19日,微軟在美國洛杉磯發布Surface平板電腦,該產品分為兩個版本:SurfaceRT使用Windows RT操作系統,CPU為四核NVIDIA Tegra 3;Surface中文版/專業版則預裝Windows 8,CPU使用第三代智能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由於Surface可以外接鍵盤,因此微軟稱這款平板電腦接上鍵盤後可以輕松變身為「全桌面PC」。從兩款Surface的參數中不難看出,CPU等核心指數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尤其是處理器的改善,可以利用最新技術為平板電腦的性能提供強勁支持,增強顯卡特性、安全性和管理特性,讓平板PC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其中,第三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採用22納米製程技術以及世界首款3D架構的全新晶體管技術,使得開關速度提高37%,功耗降低約50%,並且大幅度提高顯卡功能,為各種商業演示助力。
在2013年信息技術峰會(IDF)上,英特爾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楊敘表示,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產品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一體機、筆記本、超極本,還有平板、手機以及各種嵌入系統,這些產品的功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多更先進的技術被應用到實際產品中,觸控、體感交互、面部識別、虛擬現實、語音命令、無線充電乃至超長續航,這一切都要靠計算驅動。英特爾公司PC客戶端事業部總經理施浩德表示,英特爾即將發布的第四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系列,該處理器系列現已向OEM客戶出貨,並將在二季度末發布。基於第四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系列的超極本,將賦予消費者激動人心的全新計算體驗和全天的電池續航,實現英特爾歷史上對電池續航時間的最重大提升。通過可變形和可插拔的超極本系統,它還將帶給消費者新一輪「二合一」的潮流,在令人驚奇的全新設備形態中,消費者可同時獲得全功能PC體驗和最好的平板電腦體驗。
從國際因素看,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重心正在向中國轉移。為了繼續搶佔中國市場,海外企業陸續改變原先不肯向中國輸出技術的策略,通過在中國投資建廠,設立生產基地等方式與本土企業展開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要警惕國外企業進行落後產能轉移甩包袱的情況出現。
預計2013年,國外企業將進一步在平板顯示領域開放,放寬對中國輸出產線和技術的限制,通過與國內面板、材料和裝備企業開展合作,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同時,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產能向中國轉移勢必會給國內企業帶來一定沖擊,因此,如何採取正確的戰略合作和競爭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國內因素看,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但是關鍵材料和設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外進口,與國外差距明顯。預計2013年,中國將持續加大對關鍵材料和設備的政策扶持力度,平板顯示產品配套能力有望獲得提升,對國外進口的依賴將有所減少。預計2013年,在新型顯示技術,尤其是AMOLED、新型背板技術(LTPS、Ox鄄ide)、超高解晰度顯示技術等領域的競爭中,國內平板顯示企業仍處於劣勢。隨著《2010~2012年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規劃》政策的到期,是否出台新的產業激勵政策將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動力。

❻ 信考中學信息技術考試系統能在平板上做嗎

可以呀。
平板本身,就是信息技術的窗口,接觸平板本身就是信息技術方便的實踐。
平板電腦的主要特點是顯示器可以隨意旋轉,一般採用小於10.4英寸的液晶屏幕,並且都是帶有觸摸識別的液晶屏,可以用電磁感應筆手寫輸入。平板式電腦集移動商務、移動通信和移動娛樂為一體,具有手寫識別和無線網路通信功能,被稱為筆記本電腦的終結者。平板電腦按結構設計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即集成鍵盤的「可變式平板電腦」和可外接鍵盤的「純平板電腦」。平板式電腦本身內建了一些新的應用軟體,用戶只要在屏幕上書寫,即可將文字或手繪圖形輸入計算機。

❼ 預裝Win10系統 三防平板電腦你見過么

Juniper Systems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三防(防塵防水防震)平板電腦Mesa 2,值得一提的是該機支持IP68防水標准,符合MIL-STD-810G級別耐用設計,能夠在各類惡略環境下正常使用。

怎麼打開Windows XP

1樓說的有道理,可能是提示系統盤

❾ 手機和平板電腦屬於信息技術設備嗎

屬於信息技術設備。平板屬於161.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平板電腦操作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電腦升級系統可以還原不 瀏覽:210
vr電腦設置 瀏覽:679
電腦安裝打字軟體在哪裡 瀏覽:106
電腦ae是什麼 瀏覽:421
老筆記本電腦沒有wifi功能怎麼辦 瀏覽:477
組裝電腦配置選哪個好 瀏覽:276
電腦安裝的網卡驅動不能用 瀏覽:122
小米列印機連接台式電腦教程 瀏覽:614
平板電腦怎麼變成中文 瀏覽:403
關閉電腦打字軟體 瀏覽:58
如何升級電腦顯卡驅動win10 瀏覽:71
電腦總是藍屏提示更新配置怎麼辦 瀏覽:192
電腦硬碟末端有什麼壞處 瀏覽:949
電腦界面是什麼 瀏覽:76
電腦的au配置要求 瀏覽:709
可以直播穿越火線電腦配置 瀏覽:420
電腦主題文件刪除 瀏覽:955
三台電腦共享列印機一台連接不上 瀏覽:60
免費獲取小品台詞的網站 瀏覽:734
win7電腦掃雷注冊表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