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一般包括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
(一)計算機硬體
計算機硬體由五大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1.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由運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組成;
運算器進行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指揮系統;
CPU的主要性能指標是主頻和字長。
2. 存儲器
(1)內部存儲器
中央處理器能直接訪問的存儲器稱為內部存儲器,它包括快速緩沖存儲器和主存儲器,中央處理器不能直接訪問的存儲器稱為外部存儲器,外部存儲器中的信息必須調入內存後才能為中央處理器處理。
主存儲器:內存也常泛稱主存,但嚴格上說,只有當內存中只有主存,而沒有快速緩沖存儲器時,才能稱為主存。
主存儲器按讀寫功能,可分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兩種。
(2)外部存儲器
外存儲器:也稱為輔助存儲器,一般容量較大,速度比主存較慢。
硬碟(Hard disk):目前的硬碟大多採用了溫徹斯特技術,所以又稱為「溫盤」;
* 溫氏技術的特點是:將碟片、讀寫磁頭及驅動裝置精密地組裝在一個密封盒裡;採用接觸式起停,非接觸式讀寫的方式(磁碟不工作時,磁頭停在磁碟表面的起停區,一旦加電後,磁頭隨著碟片旋轉的氣流「飛」起來,懸浮在磁碟表面,進行讀寫)。
·軟盤(Floppy Disk):目前常見的是3.5英寸,1.44 MB的軟盤。
·光碟存儲器(CD-ROM):普通的CD-ROM,只能讀,不能寫; CD碟片的存儲量大約是650 MB。
* 可讀寫光碟機:能讀又能寫。
3. 輸入設備
·鍵盤(Keyboard):目前大多使用104或107鍵盤
·滑鼠(Mouse):主要有機械型滑鼠和光電型滑鼠兩種
·手寫筆
·觸摸屏
·麥克風
·掃描儀(Scanner)
·視頻輸入設備
·條形碼掃描器
4. 輸出設備
·顯示器(Monitor):目前主要有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LCD液晶顯示器。
·列印機(Printer):主要有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
·繪圖儀
·音箱
(二)計算機軟體
計算機軟體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系統軟體:用來支持應用軟體的開發和運行的,主要是操作系統軟體,如:
DOS、Windows95/98/2000、Unix、Linux、WindowsNT;
·應用軟體:為了某個應用目的而編寫的軟體,主要有文字處理軟體、電子表格軟體、資料庫管理軟體等。
B. 簡述計算機系統的構成
計算機系統由三大部分構成。分別為硬體,軟體,計算機網路。
硬體包括主機(主板,CPU,內存,硬碟,電源光碟機等),顯示器,鍵盤,滑鼠,外部設備(列印機,掃描儀,U盤等)。
軟體包括系統軟體(操作系統),應用軟體。
網路包括伺服器,光纖,光貓,路由器等。
C. 計算機系統是由什麼組成的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系統構成,其中硬體系統。硬體系統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進行信息處理的實際物理裝置,包括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連接人與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界面就是軟體系統,主要包括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
中央處理器是對信息進行高速運算處理的主要部件,其處理速度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操作。存儲器用於存儲程序、數據和文件。各種輸入輸出外部設備是人機間的信息轉換器。操作系統是對各種軟硬體資源的實施管理和控制,應用軟體是用戶按其需要自行編寫的專用程序。
(3)電腦系統的構成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特點
1、運算速度快,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
2、計算精確度高,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
3、存儲容量大,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D.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由什麼組成
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硬體系統(看得見摸得著的設備)和軟體系統(開機後才能看見的電腦桌面上的軟體,一般時圖標和文字組成)兩部分組成。
2、計算機的基本構成
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內存,硬碟,軟盤和光碟,顯示器,顯示卡,音效卡,鍵盤和滑鼠,列印機。
3、計算機(電腦)硬體
看得見找得著的實物:顯示器(液晶)、主機、鍵盤和滑鼠、列印機、音響等。
4、電腦主機
一般看到的是主機外箱,掌握主機上的開關位置在哪裡即可,主機上的開關位置在上面、中間和下面都有。
5、顯示器
一般是液晶顯示器,尺寸有17英寸、19英寸、22英寸等,如圖所示:
6、鍵盤和滑鼠
是最主要的輸入設備,輸入文字字元和排版時一定會用到。
7、其它設備
音響:多媒體的配置,聽音樂看影視時用到;列印機:輸出設備,把電子版的資料列印在紙質上。
E.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如圖2-1所示。硬體(Hardware)是指計算機的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電子設備,是計算機系統的物質基礎。而軟體(Software)是指程序和數據系統,它介於用戶和硬體系統之間,雖然人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夠感到它的存在。硬體是軟體建立和依託的基礎,軟體是計算機系統的靈魂。
圖2-1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一、計算機硬體系統
計算機硬體系統是由運算器、控制器、內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5個基本功能部件以及介面、輔助設備等組成。
1.中央處理器(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為中央處理單元,又稱中央處理器,由控制器(控制單元),運算器(邏輯單元)和寄存器(存儲單元)三大部分組成。微型計算機通常把三者集成在一塊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上,又稱為微處理器。從內部結構分析,CPU又可分為整數運算單元,浮點運算單元,mmX單元,L1 Cache單元和寄存器等。運算器的功能是執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控制器的功能是控制計算機各功能部件協調工作,主要是控制輸入和輸出設備與存儲器之間的數據傳輸和處理。寄存器用於臨時存儲參加運算的各種數據信息,包括數據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等。
CPU從雛形出現發展到今天,由於製造技術越來越先進,使它的結構越來越復雜,主頻越來越高,集成度越來越強。PentiumⅡ集成了750萬個晶體管,有二級高速緩存,主頻達450MHz。P4集成的晶體管數則高達2000萬個,主頻則達到2GHz以上。CPU是計算機的核心設備,就微機而言,CPU的性能可大致反映出用它配置的機器的性能。
2.存儲器
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類。
(1)內存儲器 內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計算機只有把要執行的程序和數據存入內存中才能執行。內存一般由半導體存儲器構成。半導體存儲器可分為三大類: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和特殊存儲器。
RAM既可讀、又可寫,斷電後存儲的內容立即消失。RAM又可分為動態(DRAM)和靜態(SRAM)兩大類。一般的台式計算機採用DRAM作為內存儲器,但它的讀寫速度較慢。SRAM的讀寫速度比DRAM快得多,但其體積大,價格也較高。
ROM只能從中讀取原有數據信息,原來存儲的內容是由生產廠家一次性寫入的,用戶不能再寫入新內容,斷電後存儲的內容不會消失,如計算機中的BIOS。ROM可分為可編程(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編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電擦除可編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如,EPROM存儲的內容可以通過紫外光照射來擦除,這使它的內容可以反復更改。
Cache即高速緩存,是一種特殊內存,集成在CPU的內部或主板上,用於暫時保存CPU運行過程中的數據信息。由於緩存指令和數據與CPU同頻工作,可減少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交換次數,提高CPU的運算效率。
(2)外存儲器 外存儲器又叫輔助存儲器,簡稱外存或輔存,如軟盤、硬碟、光碟、U盤等都屬於外存。外存一般可作為輸入/輸出設備。
①軟盤存儲器(Floppy Diskette)和軟盤驅動器(Floppy Diskette Driver,記為FDD)。軟盤是表面塗有磁性材料可存儲數據信息的軟塑料圓碟片,放在一個塑料保護套中以便於保存、攜帶。軟盤驅動器簡稱軟碟機,是用來驅動軟盤轉動並同時對軟盤進行讀寫的設備,實際是輸入輸出設備,讀寫數據的速度比硬碟要慢得多。
軟盤按碟片直徑劃分為5.25英寸和3.5英寸兩種規格,目前5.25英寸盤已被淘汰。軟盤的容量有3種:720MB、1.44MB和2.88MB,最常用的是容量為1.44MB的雙面高密度軟盤。
②硬碟存儲器。硬碟(Hard Diskette,記為HD)和硬碟驅動器(Hard Diskette Driver,記為HDD),是微機的重要外部存儲設備,可以存儲大批量信息。它是一種密封式的裝置,即將磁頭、碟片和驅動部件以及讀寫電路製成一個密封的整體,簡稱硬碟。硬碟具有容量大、讀寫速度快、穩定性強、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硬碟有5.25英寸、3.5英寸和2.5英寸等幾種規格。現在微機中所用的硬碟容量一般都在40G以上。目前,移動硬碟也較流行。
③光碟存儲器(Compact Disk)。多媒體信息被數字化後形成了五種類型的數據:文本(Text)、圖形(Graphics)、圖像(Images)、聲音(Audio)、視頻(Video),保存這些數據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軟盤和硬碟很難勝任。光碟不僅可以實現高密度數據存貯而且具有攜帶方便、存貯容量大、保存時間長、工作穩定性好、價格低廉等優點。如一張普通的12cm的CD-ROM光碟容量可達700MB,保存時間可長達100年,DVD光碟要比CD-ROM光碟的存儲量還要大得多。因此,光碟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外部存貯設備之一。
光碟存儲器的類型有CD-ROM(只讀)、CD-R(可錄入)、CD-RW(可擦寫)、DVD-ROM(DVD只讀)等。
光碟必須通過光碟驅動器來讀出信息,數據的傳輸率是衡量光碟驅動器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目前,光碟驅動器的數據傳輸率已超過50倍速(倍速的基準傳輸率為150KB/S),數據傳輸率高達7500KB/S。光碟也是多媒體計算機的必備外設。
④U盤(Only Disk)。U盤是基於USB介面的新一代移動存儲器,它融合了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快閃內存(Flash Memory)等高新技術,可存儲16MB~2000MB數據信息。U盤無需驅動器,能即插即用,存儲方便快捷,存儲容量大,體積小,便於攜帶,並具有抗震性、防潮、防磁、耐高低溫等特性。受到了廣大計算機用戶的青睞。目前不少微型機不再配置軟碟機,除了靠光碟、移動硬碟以及網路與外界交換數據外,使用U盤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是外界向計算機傳入信息的裝置。目前計算機中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和滑鼠。除此之外,還有語音輸入、手寫輸入、條形碼輸入、觸摸屏和掃描儀、攝像頭、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設備。
4.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是計算機向外界傳出信息的裝置。目前計算機中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繪圖機等。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新的輸入、輸出設備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5.其他輔助設備
計算機中除了顯示卡外,還有音效卡、數據機、網卡等必要的介面設備。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負責不同數據信息形式的轉換和信息流量緩沖。
二、計算機軟體系統
軟體是支持計算機運行的各種程序,以及開發、使用和維護這些程序的各種技術資料的總稱。沒有軟體的計算機系統稱為「裸機」。軟體是計算機硬體與用戶之間的橋梁。軟體按其功能分為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和輔助系統軟體,主要功能是簡化計算機操作,充分發揮硬體性能,支持應用軟體的運行並提供服務,具備通用性,基礎性等基本特徵。
(1)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可以看成硬體的第一級擴充,是軟體中最基礎的部分,用於支持其他軟體的開發和運行。操作系統由一系列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模塊組成,實現對計算機全部軟、硬體資源的控制和管理,使計算機能夠自動、協調、高效地工作。任何用戶都是通過操作系統使用計算機的。
(2)輔助系統軟體 輔助系統軟體又稱為工具軟體。包括語言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調試與診斷服務程序等。
①語言處理程序。語言處理系統在層次上介於操作系統與應用軟體之間,其功能是把用高級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序編譯(或解釋)成計算機能直接執行的等價的機器語言程序。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一般分為三類,由低到高分別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
a.機器語言。機器語言是面向機器,直接用二進制代碼指令表達的計算機編程語言。用這種語言編制的程序可以被機器直接理解和執行,代碼精煉、運行速度快。但指令代碼難以記憶、程序不易修改,難於交流,一般編程人員很難掌握。由於計算機只能識別二進制代碼表示的機器語言程序,所以任何高級語言源程序最後都必須編譯成二進制代碼程序才能在計算機上運行。
b.匯編語言。匯編語言(Assembly Language)是對機器語言的符號化,用英文助記符來表示機器語言中各對應的二進制操作指令,因此仍然是面向機器的。用匯編語言編寫的源程序還是不能被機器直接執行,必須經過叫做匯編程序的系統軟體翻譯成機器語言目標程序,再經過地址鏈接生成機器語言程序才能執行,這個翻譯過程稱為匯編。與機器語言相比,匯編語言在編寫、修改、閱讀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進,但掌握起來仍比較困難。
c.高級語言。為了方便編寫程序,人們就約定了一些類似人類自然語言的符號語言,稱為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用它編寫的程序稱為「高級語言源程序」。高級語言源程序不能為計算機直接理解和執行,必須翻譯轉換為機器能直接執行的二進制代碼的程序。翻譯有兩種方式:一是編譯,即將整段的源程序一次翻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目標程序,然後鏈接運行;二是解釋,它不產生完整的目標程序,而是對程序語句邊翻譯邊執行。
常用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有:
BASIC語言:易學易用,適於初學。
FORTRAN語言:是最早出現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之一,主要適用於數值計算。
PASCAL語言:是一種緊湊式的結構化語言,適於數值計算和教學使用。
COBOL語言:是一種適於開發商業應用程序的高級語言。
C語言:是一種數據類型豐富、語句精練、靈活、效率高、表達能力強、可移植性好的高級語言,適於編寫系統軟體。
JAVA語言:是一種跨平台分布式程序設計語言,適於網路應用程序的開發。
②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管理和操縱資料庫的軟體。它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維護資料庫中的數據,以保證資料庫中的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和安全性;二是為用戶服務,使用戶能方便地建立、更新和使用資料庫。目前廣泛使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有FoxPro、INFOXMAX、SQL.Server、SyBASE等。
③診斷程序。診斷服務程序是專門用於計算機硬體性能測試,對機器實施監控、調試,對系統故障診斷維護,以及軟體開發和維護工作的一些工具軟體,也稱為支撐軟體。常用的診斷程序有QAPLUS、WINBENCH、MSD等。
2.應用軟體
應用軟體是處於軟體系統的最外層,直接面向用戶,為用戶服務的軟體,是為解決各類應用問題而編寫的程序。應用軟體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特定用戶程序(Specialized Program)為特定用戶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而設計的程序,一般規模都比較小。
(2)應用軟體包(Software Package)為實現某種大型功能,面向同類應用的大量用戶精心設計的結構嚴密的獨立系統,例如:財務管理軟體、統計軟體、漢字處理軟體等。
(3)套裝軟體(Group Software)這類軟體的各內部程序可在運行中相互切換、共享數據,從而達到操作連貫、功能互補的作用。例如微軟的Office套裝辦公軟體,WPS套裝辦公軟體,它們都包含了Word(文字處理)、Excel(表格處理)、Access(資料庫)、Power Point(圖形演示)、Msmail(電子郵件)。
應用軟體范圍廣,種類多。除上述列舉的以外,還有用於動畫製作的Flash;用於多媒體創作的Authorware、Director和用於網頁製作的FrontPage、Dreamweaver等。
計算機軟體與硬體之間,計算機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之間存在一種層次關系。所謂層次關系是指處在內層的軟體要向外層軟體提供服務,處在外層的軟體必須在內層軟體支持下才能運行。
三、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
一台計算機性能的好壞主要涉及機器的體系結構、軟硬體配置、指令系統等多種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項技術指標:
1.運算速度
運算速度是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決定運算速度的因素很多,包括CPU的主頻,存儲器的工作頻率,匯流排的工作頻率以及主要外部介面電路的性能等,其中最關鍵的是CPU的主頻,簡稱主頻。
主頻是CPU內部的時鍾頻率,也就是CPU進行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主頻越高,一個時鍾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也就越快。指令的種類很多,佔用時鍾周期大不相同,通過概率統計,加法指令的佔用時鍾周期與機器的平均指令周期很相近,因此,人們也就常把單位時間執行加法指令的條數作為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單位有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MFLOPS(每秒百萬條浮點指令)。
2.主存容量
主存容量是指計算機內存的容量,即內部儲存器能夠存儲信息的位元組數。基於馮·諾依曼存儲程序的原理,計算機在信息交換的過程中,外部數據、信息只有通過內存才能與CPU進行通信,一切需要運行的程序,只有放入內存才可以執行,一切需要處理的數據,只有放入內存才可以使用。因此,內存容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性能。目前微機的內存容量一般在128 M~1 G之間。
3.字長
字長是計算機硬體指標的信息單位。字長一般是指在計算機內部作為一個獨立數據存在的最大的二進制數位。字長取決於計算機的類型,是由計算機的硬體和功能設計決定的,是不可改變的。一般說來,字長越大,所能表示的二進制數位越長,可以表示的數據范圍就越大,計算機的精度就越高。根據字長來定義微機,有8位機、16位機、32位機和64位機等,目前大多為32位機和64位機。
除了上述幾項主要技術指標以外,如Cache存儲性能,系統匯流排的傳輸速率,計算機的可靠性、可維護性,故障診斷能力,容錯能力等也是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F. 一台完整的電腦系統由什麼和什麼兩部分組成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
(1)硬體的組成(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
輸入設備:使計算機從外部獲得信息的設備如滑鼠,鍵盤,光筆,掃描儀,話筒,數碼相機,攝像頭,
手寫板
輸出設備:把計算機處理信息的結果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表示出來的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音箱,投影儀
存儲器:如硬碟,光碟機,U盤
運算器:算術運算,邏輯運算
控制器:如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計算機各部分協調運行
控制器和運算器整合在CPU中
(2)軟體的組成
軟體定義:程序和有關文檔資料的合稱
軟體分類:系統軟體(使用和管理計算機的軟體)和應用軟體(專為
某一應用編制的軟體)
常見的系統軟體有: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程序設計語言
常見的應用軟體有:輔助教學軟體,輔助設計軟體,文字處理軟體,
信息管理軟體和自動控制軟體
G. 計算機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一台完整的電腦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 。
硬體的系統包括控制器、運算器、儲存設備、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個部分。用通俗的方式再介紹一下,一台家用電腦的硬體有CPU、主板、內存、顯卡、音效卡、硬碟、光碟機、機箱、電源、顯示器、鍵盤、滑鼠。另外還有一些可以選配的硬體,比如手寫板、電視卡、等等。
一台家用電腦的軟體有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操作系統是必須有的,應用軟體可以根據需要安裝的。
計算機系統指用於資料庫管理的計算機硬軟體及網路系統。資料庫系統需要大容量的主存以存放和運行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程序、應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目錄、系統緩沖區等,而輔存則需要大容量的直接存取設備。此外,系統應具有較強的網路功能。
硬體系統主要由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組成。中央處理器是對信息進行高速運算處理的主要部件,其處理速度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操作。存儲器用於存儲程序、數據和文件,常由快速的主存儲器(容量可達數百兆位元組,甚至數G位元組)和慢速海量輔助存儲器(容量可達數十G或數百G以上)組成。各種輸入輸出外部設備是人機間的信息轉換器,由輸入-輸出控制系統管理外部設備與主存儲器(中央處理器)之間的信息交換。
折疊軟體
軟體分為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由操作系統、實用程序、編譯程序等組成。操作系統實施對各種軟硬體資源的管理控制。實用程序是為方便用戶所設,如文本編輯等。編譯程序的功能是把用戶用匯編語言或某種高級語言所編寫的程序,翻譯成機器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程序。支撐軟體有介面軟體、工具軟體、環境資料庫等,它能支持用機的環境,提供軟體研製工具。支撐軟體也可認為是系統軟體的一部分。應用軟體是用戶按其需要自行編寫的專用程序,它藉助系統軟體和支援軟體來運行,是軟體系統的最外層。
H. 計算機系統由哪幾部分構成並簡述各部分的作用。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
一、硬體系統:
1、控制器:是整個計算機的中樞神經,其功能是對程序規定的控制信息進行解釋,根據其要求進行控制,調度程序、數據、地址,協調計算機各部分工作及內存與外設的訪問等。
2. 運算器:運算器的功能是對數據進行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即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
3. 存儲器:存儲器的功能是存儲程序、數據和各種信號、命令等信息,並在需要時提供這些信息。
4. 輸入設備:輸入設備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合稱為外部設備,簡稱外設,輸入設備的作用是將程序、原始數據、文字、字元、控制命令或現場採集的數據等信息輸入到計算機。常見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等。
5. 輸出設備:輸出設備與輸入設備同樣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外算機的中間結果或最後結果、機內的各種數據符號及文字或各種控制信號等信息輸出出來。微機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耳機音箱等。
二、軟體系統:
1.系統軟體:是指控制和協調計算機及外部設備,支持應用軟體開發和運行的系統,是無需用戶干預的各種程序的集合,主要功能是調度,監控和維護計算機系統;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中各種獨立的硬體,使得它們可以協調工作。常見的系統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Dos、Unix等操作系統都屬於系統軟體)、資料庫(Oracle、SqlServer、MySQL等)
2.應用軟體:是用戶可以使用的各種程序設計語言,以及用各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制的應用程序的集合,分為應用軟體包和用戶程序。應用軟體包是利用計算機解決某類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的集合,供多用戶使用。常見的應用軟體包括辦公軟體(word、excel等)、通訊軟體(QQ、微信等)、管理系統(MIS、ERP等)
I. 計算機系統是哪兩大部分構成
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硬體包括中央處理機、存儲器和外部設備等;軟體是計算機的運行程序和相應的文檔。計算機系統 具有接收和存儲信息、按程序快速計算和判斷並輸出處理結果等功能。硬體是計算機系統的物質基礎,沒有硬 件就不成其為計算機;軟體是計算機的語言,沒有軟體的支持,計算機就無法使用。計算機硬體包括中央處理機 、存儲器和外部設備。中央處理機是計算機的核心部部件,由運算器的控制器兩部分組成,主要功能是解釋指令 、控制指令執行、控制和管理機器運行狀態,以及實時處理中央處理機內部和外部出現和各種應急事件。存儲 器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儲信息和與中央處理機直接交換信息;輔助存儲器包 括磁碟機、磁帶機和光碟機等,通常只與主存儲器交換信息。外部設備包括輸入和輸出設備、轉換設備、終端 設備等,如鍵盤、列印機、繪圖儀和滑鼠器等。軟體通常分為兩大類: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最靠近 硬體層,是計算機的基礎軟體,如操作系統、高級語言處理程序等。系統軟體是計算機廠家預先設計好的。操作系統主要用於組織管理計算機系統的所有便件和軟體資源,使之協調一致、高效地運行;高級語言處理程序包括 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等。編譯程序能將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計算機執行的目標程序,解釋程序是邊解 釋邊執行源程序。應用軟體處於計算機系統的最外層,是按照某種特定的應用而編寫的軟體。90年代至21世紀初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入以開放系統及計算機風格為突出特徵的嶄新時代,正在逐步形成包括計算機系統體系結 構、網路體系結構和應用體系結構的完整技術體系。各種計算機的結構,如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和大規模並行 處理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對計算機工業的發展和軍事應用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