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系統 > 電腦系統時鍾多少頻率

電腦系統時鍾多少頻率

發布時間:2022-06-09 11:11:45

① 時鍾頻率是什麼

在電子技術中,脈沖信號是一個按一定電壓幅度,一定時間間隔連續發出的脈沖信號。脈沖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稱為周期;而將在單位時間(如1秒)內所產生的脈沖個數稱為頻率。頻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環信號(包括脈沖信號)在單位時間內所出現的脈沖數量多少的計量名稱;頻率的標准計量單位是Hz(赫)。電腦中的系統時鍾就是一個典型的頻率相當精確和穩定的脈沖信號發生器。頻率在數學表達式中用"f"表示,其相應的單位有:Hz(赫茲)、kHz(千赫茲)、MHz(兆赫茲)、GHz(千兆赫茲)。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計算脈沖信號周期的時間單位及相應的換算關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納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② 現在電腦系統時鍾頻率一般是多少

決定電腦時鍾頻率的是cpu (你是什麼晶元?)
時鍾頻率越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越快。

③ 為什麼存儲系統和顯示系統等系統的時鍾的頻率都低於系統時鍾。

主頻,外頻和超頻

#1,我們經常聽到的時鍾頻率,FSB和超頻說,一個准確的說法,這些概念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頻率,FSB水平的計算機速度的速度怎樣的影響呢?超頻是不正確的?本文將給你一個答案。排名第1時鍾和頻率

在電子技術中,該脈沖信號是在一定的時間間隔連續脈沖信號發送一定的電壓振幅。簡稱為周期的第一脈沖和第二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所謂的頻率和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脈沖數(例如,1秒)。周期性的信號包括在單位時間內的脈沖信號的脈沖的數目,頻率被描述,計量名稱的數目;標准單元的頻率的測量是Hz(赫茲)。的計算機系統是一個典型的頻率是非常准確的,穩定的時鍾脈沖信號發生器。脈沖信號的頻率和周期,請參閱^ 300701a ^。頻率「f」的數學表達式各自的單位Hz(赫茲),kHz(千赫),兆赫(兆赫茲),GHz(千兆赫茲)。 1G = 1000MHz的,1MHz的1000KHZ,1kHz時= 1000Hz的。計算出的脈沖信號周期的時間單位及相應的換算關系為:s(秒)ms(毫秒),微秒(微秒),ns(納秒),其中包括:1秒= 1000毫秒,1毫秒=1000μs為1μs= 1000ns。
計算機的時鍾和我們的一天到一天的「時鍾」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不是現在的「某種形式的指令,但只有一個特定的頻率連續發出的脈沖信號發生器。至於電腦主板COMS保留日期和時間功能則是另一回事。
為什麼要有計算機系統中的時鍾?例如,我們做廣播操總把廣播操記錄(或想??一個人喊口令),在數十個演習的男性和女性,老的少的,但只要都按統一的節拍做廣播操可以做得相當整齊。同樣的,電腦是一個復雜的數據處理系統,其中CPU在處理數據是按照一定的指導,每次該指令被執行時,算術單元的CPU的內部寄存器,和一個控制器,等,必須相互合作,雖然每個執行指令涉及一個以上的操作的CPU單元內的不同的長度,但也可以是按照與統一的時鍾脈沖同步,所以整個系統可以協調到正常操作。此外,計算機CPU,以及存儲系統和顯示系統,等除外,這些子系統運行還需要使用特定的頻率的時鍾信號被使用的規范運行,所以除了CPU頻率和系統時鍾為ISA匯流排和PCI匯流排和AGP介面時鍾,當然,該計算機系統的時鍾頻率比系統時鍾低。
排名第1時鍾速度和FSB
計算機系統匯流排通常是指CPU的I / O介面單元和系統內存,L2高速緩存,主板晶元組,指令之間的數據傳輸信道的系統匯流排時鍾是,我們常說的系統外部時鍾和CPU時鍾(FSB),它是在計算機的各種子系統的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的時鍾與系統時鍾相關聯的所有的不同的頻率的時鍾,詳細情況可參考^ 300701b ^。
從486DX2 (CPU)和內核CPU頻率和FSB(系統時鍾頻率)不一致。586686計算機系統時鍾是CPU FSB,系統根據規定的比例倍頻時鍾信號的時鍾,CPU時鍾內核。電腦主頻的CPU核心時鍾通常被稱為頻率,例如說,電腦是奔騰-233,然後計算機的系統時鍾為66MHz,時鍾(66×3.5)= 233MHz的。
^ 300701b ^可以看出,子系統時鍾和AGP介面的時鍾分頻器按照一個一定比例的系統時鍾或乘數得到,所以調整計算機的系統時鍾頻率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其他各種子系統的時鍾信號頻率,影響了實際操作的各種子,系統為電腦愛好者要充分重視的CPU超外頻運行。
#1頻率,FSB和運行速度
數據傳輸率的計算方法在計算機數據通信經常使用的公式:時鍾頻率×數據匯流排寬度÷8 = Betys / s的CPU和系統內存,顯示器介面(如AGP「匯流排」),以及主板晶元組,擴展匯流排(ISA,PCI),時鍾頻率之間的數據交換計算機系統,例如,當系統時鍾為66MHz,系統存儲器和CPU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是528MB / s的高速AGP顯示介面的時鍾頻率為66MHz X1模式中,但因為數據寬度是只32,所以AGP介面的數據傳輸速率只能達到266MB / s的PCI匯流排的數據寬度為32,但由於PCI匯流排的時鍾頻率只有33MHz,最高數據傳輸速率的PCI匯流排只有133MB / s的。 440BX主板晶元Intel公司推出的系統時鍾頻率從66MHz到100MHz的CPU和系統內存為800MB / s(100×64÷8)之間的數據交換速率。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簡單地增加了操作的時鍾可以提高頻率的條件下,相同的數據寬度,傳輸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
另外,增加CPU的時鍾速度來提高速度的CPU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比方說,假設某種類型的CPU在一個時鍾周期(即^ 300701a ^,一個周期)進行算術運算指令,那麼當CPU運行在100MHz的時鍾速度比它運行在50MHz的頻率快1倍。100MHz的時鍾周期佔用比50MHz的時鍾周期時間縮短了一半,這是工作在100MHz的時鍾速度所需的CPU時間來執行操作指令,只有10ns的50MHz的頻率比為20ns縮短一半自然運算速度也將提高一倍。的計算機的整體速度取決於CPU的速度,但也與其他子系統的運行,所以人們都不斷地嘗試,以提高CPU的工作頻率在同一時間,是同時工作,以嘗試提高您的計算機的系統時鍾頻率,這些的最終目標的努力是到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的計算機,因為只有當數據的傳輸速度之間的各個子系統的運行速度和各個子系統的操作的計算機的CPU速度可以提高,整個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要真正改善。
#1限制的頻率,FSB提高的因素
由於CPU頻率和系統時鍾頻率可以提高操作的計算機系統的速度只能達到400MHz奔騰II主頻到目前為止,時鍾頻率為的電腦系統中只有66MHz到100MHz的?這是因為CPU的時鍾頻率和系統時鍾頻率,暫時無法克服的技術障礙而引起的。
提高CPU的工作頻率是有限的,生產過程中的。由於CPU製造在半導體晶片上,在晶片上的元件之間需要在高頻狀態下的權利要求更精細的時間越短越好,以減少導線分布電容雜散干擾,以確保CPU的算術運算是正確的,然而目前的導體耦合線CPU生產工藝只能達到0.25微米的水平,CPU時鍾速度只能達到400MHz的,但是,據業內人士聲稱間隙產生的700MHz的CPU主頻為0.18微米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基於IBM的銅導線技術,那麼可以製造的主CPU的工作頻率更高。
另一方面,提高了系統的時鍾頻率的嘗試也已運行較慢的外部設備的約束。十年來,雖然外部的裝置,主要數據存儲設備技術是逐步的,但其發展速度與CPU相比的進步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差異。到硬碟,例如,雖然製造商沒有鬆懈努力的硬碟製造技術的改進,然而,硬碟的讀,寫的真實速度只有約7MB /秒硬磁碟介面可以只工作的時鍾33MHz的周圍後的時鍾頻率是增加太多,驅動器可能不能夠正確地運行。^ 300701b ^可以是清楚看出,系統時鍾頻率的變化,同時也改變了ISA和PCI擴展匯流排時鍾頻率,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連接到這些介面的外部設備的運行狀態,所以我們不能不受控制,提高了系統時鍾頻率。
#1超頻運行在FSB選擇
300701b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586686 CPU時鍾與系統時鍾的計算機之間的對應關系,奔騰166 166MHz的頻率是66MHz的系統時鍾2.5乘數,因此從理論上講,將更改為3,可以使它運行在200MHz的時鍾速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的CPU「超頻奔騰166倍數」其實,很多人在做什麼,甚至有不少備注CPU。 BR />超頻「損害了利益的CPU廠商Intel大部分的CPU產品鎖定」技術處理,頻率鎖定,CPU使用一個固定的倍增因子來限制用戶運行CPU超頻,CPU性能是頻率鎖定乘法因子時,用戶設置是人為的乘法系數超過原來的CPU中,CPU仍然是使用原來的系統時鍾頻率乘法器的乘法因子,以確保CPU運行在額定頻率值,如頻率鎖定的倍增因子奔騰133被鎖定在2,所以無論你如何設置倍增因子的主板,你不能強迫它之上運行,133MHz的時鍾速度。具體表現是主板上的CPU核心時鍾設置超過標稱值,CPU仍然一概忽略不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對於英特爾鎖定,許多電腦愛好者的另一種方式來識別的方法,以提高系統時鍾頻率(其實,是為了提高CPU的外頻運行在133MHz頻率規定的倍增因子。)強制性解鎖CPU運行在高於主頻率上的特定的標稱值。具體方法增加至原來的66MHz的系統時鍾75MHz或83MHZ的CPU上的工作電壓,然後適當地調節,因此,盡管乘數的CPU保持不變的,也使上運行的奔騰133(75×2)= 150MHz的(83×2)= 166MHz的時鍾速度。奔騰Ⅱ233 686 CPU,用於其它頻率鎖定時,此方法也進行處理但提高系統時鍾不一定是在每一台電腦上是成功的,這是因為系統時鍾頻率的增加,電腦的系統內存,PCI匯流排時鍾和AGP介面的時鍾頻率增加。PCI匯流排時鍾是系統時鍾的一半當系統時鍾為75MHz或83MHZ PCI匯流排的時鍾頻率對應的37.5MHz或41MHz以上,那麼你可能有硬碟的品牌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正常運行。同樣,在66MHz的系統時鍾,AGP顯示介面的時鍾頻率的系統時鍾頻率等於,當系統時鍾頻率高達75MHz或83MHZ時鍾的AGP介面將高達75MHz的工作時鍾75MHz或83MHZ,也有相當多的品牌AGP顯卡不能正常運行時,高達83MHZ的時鍾頻率,幾乎所有的AGP顯卡不能正常運行,當系統時鍾為100MHz規格,系統時鍾頻率為112MHz和133MHz系統時鍾頻率是影響PCI匯流排和AGP介面為66MHz,在同一台計算機系統,提高系統時鍾頻率所造成的硬碟和顯卡不能正常運行的現象。
不過,這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一些主板採用了特殊的變頻技術, PCI匯流排和AGP匯流排的時鍾頻率仍然是標準的工作頻率附近,這里就不詳細,具體設置看主板說明書。此外,系統時鍾頻率的Pentium II型CPU內部L2高速緩存,工作頻率的增加,相應的L2高速緩存的存取速度提高是有限的,當系統時鍾頻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如66MHz到100MHz的一個)L2高速緩存時,有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我們沒有解鎖CPU和解鎖CPU超頻不同的待遇。解鎖CPU,我們可以保持正常的系統時鍾(CPU FSB)頻率,CPU的倍頻系數法的超頻,超頻成功只取決於CPU的性能和質量,提高系統時鍾鎖頻CPU超頻,超頻的成功取決於不僅對CPU的性能和質量,而且還取決於系統內存(RAM),硬碟驅動器和AGP圖形卡和其它組件的性能和質量,所以對CPU超頻運行,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適可而止。

④ CPU的時鍾頻率是什麼

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一個時鍾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至於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

「頻率」是大家很常見到的一個技術參數,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硬體的介紹中,都會用到它。頻率是衡量系統運行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頻率高,說明系統運行速度快,但不同設備有不同頻率,請看下面的文字介紹。
在主板上有一個長方形、用金屬包裹的晶振元件,當主板加電後它就會發生電磁震盪,產生一個高頻電子脈沖信號。但這些脈沖還不夠精確,與電腦需要的頻率還不匹配,因此還需要將這些原始頻率輸入到晶振元件附近的時鍾頻率發生器晶元,對原始頻率進行整形、分頻,然後變為計算機需要時各種匯流排工作頻率。計算機當中的匯流排採用分層結構,運行頻率逐級降低。第一級為CPU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系統前端匯流排頻率;第二級為內存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內存匯流排頻率;第三級是AGP顯卡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AGP匯流排頻率;第四級是PCI、ISA設備與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PCI匯流排頻率。
CPU主頻率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其中,外頻就是匯流排時鍾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
一般說來,一個始終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但CPU主頻的高低可以決定電腦的檔次和價格水平。
以Pentium 4 2.0為例,它的工作主頻為2.0GHz,這說明,每秒鍾它會產生20億個時鍾脈沖信號,每個時鍾信號周期為0.5ns。而Pentium 4 CPU有4條流水線運算單元,如果負載均勻的話,CPU在1個時鍾周期內可以進行4個二進制加法運算。這就意味著該Pentium 4 CPU每秒鍾可以執行80億條二進制加法運算。但如此驚人的預算速度不能完全為用戶服務,電腦硬體和操作系統本身還要消耗CPU的資源。Q#xtd_
但AMD的Athlon XP處理器採用了PR標稱方式,AMD公開的266MHz前端匯流排頻率的Athlon XP處理器標稱頻率和實際頻率的轉換公式如下:
標稱頻率=3×實際頻率/2-500/
實際頻率=2×標稱頻率/3+333H1
例如,Athlon XP 2100+的實際頻率為1733MHz=2×2100/3+333。
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FSB)是連接CPU和北橋晶元之間的線路。在Pentium 4以前,系統前端匯流排頻率和CPU外頻是相同的。而對於Pentium 4和Athlon處理器就不同了。
Pentium 4處理器採用類似AGP 4×工作原理的四倍數據傳輸模式的技術。例如Pentium 4 3.06GHz是採用133MHz外頻,那麼它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就是533MHz=133×4(註:硬體里有一些比較固定的標准數據,尤其在頻率和容量上,這些帶有標准意義的數據有時候並不是那麼的精確的,比如這里133×4=532,但你在哪裡看介紹都不會有532MHz這個數字的,而是533,就是這個道理,其實頻率本身並不是特別的精確的,比如Pentium 4 2.4BGHz這款處理器,在正常狀態下使用時,會發現,其實際工作頻率並不是2.40GHz,而是2.41GHz,這是由於其外頻已經達到133.95MHz的緣故,所以533那樣的頻率其實表示的是一種標准,或說是一個檔次,用以和其他標准或檔次區分的,不完全具有其數字本身的含義,這一點,大家不要見怪啊)。
同樣,在AMD Athlon(中文稱作速龍)、Athlon XP、Duron(中文稱作毒龍)系列處理器上,是使用了一種可以在脈沖信號上下沿都進行數據傳輸的技術,AMD稱其為「雙倍前端匯流排」。例如AMD Athlon 900採用100MHz外頻,其前端匯流排卻是200MHz。
現在使用的內存主要有PC133 SDRAM、DDR266/333/400 DDR SDRAM(又稱PC2400/2700/3200 DDR SDRAM)、PC800 RDRAM等幾種類型。我應當注意內存時鍾頻率和內存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內存時鍾頻率對整個系統性能來說很重要,內存時鍾頻率指內存工作時的頻率,一般等同於匯流排時鍾頻率;而內存匯流排頻率指內存中數據傳輸的頻率。
例如,PC133 SDRAM的內存時鍾頻率為133MHz,它只能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傳輸數據,也就是說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只能傳輸1個數據,數據存取周期約為7ns,因此PC133 SDRAM內存匯流排頻率也是133MHz;DDR SDRAM內存能夠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同時傳輸數據,因此DDR SDRAM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能夠傳輸2個數據,當內存時鍾頻率為133MHz時,內存匯流排頻率為266MHz,數據存取周期約為3ns;PC800 RDRAM內存時鍾頻率為400MHz,時鍾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可以用來傳輸數據,如果採用雙通道內存匯流排時,內存匯流排頻率達到800MHz。(多說一句題外話,DDR SDRAM的標注比其他的稍微亂一些,既有DDR400這樣的標注,也有PC3200這樣的標注,其實它們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標注時用的是內存匯流排頻率,而後者標注時用的是內存匯流排帶寬,即DDR400內存的帶寬為3200MB/s,但PC133和PC800標注的仍然是匯流排頻率)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圖形加速介面)介面是一種專用於處理器和顯卡之間高速連接的新型匯流排,就像當圖形界面操作系統的普及導致ISA顯卡的帶寬成為瓶頸一樣,當基於3D圖形的一些要求高顯示性能的應用成為一種趨勢的時候,PCI顯卡的帶寬不可避免地開始顯得捉襟見肘。這里也要向大家介紹AGP時鍾頻率和AGP匯流排頻率的區別。
AGP的位寬和PCI一樣是32位,但AGP時鍾頻率是PCI的2倍(即66MHz)。它是通過主板的分頻技術實現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AGP時鍾頻率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匯流排時鍾頻率,也就是CPU外頻。當匯流排時鍾頻率為66MHz、100MHz、133MHz時,主板會通過分頻技術令AGP時鍾頻率保持在66MHz,而當外頻提高到非標准頻率時,比如125MHz,AGP時鍾頻率將工作在83.3MHz。
AGP匯流排頻率也是基於AGP時鍾頻率,它是隨著AGP的不同規范而改變。在AGP 1×下,AGP匯流排頻率和AGP時鍾頻率均為66MHz;AGP 2×是採用類似DDR的兩倍頻傳輸技術,所以AGP 2×的匯流排頻率達到133MHz,而AGP時鍾頻率還是66MHz;AGP 4×是採用QDR(Quad Data Rate)的四倍頻傳輸技術,所以AGP 4×的匯流排頻率達到266MHz,而AGP時鍾頻率還是66MHz;AGP 8×是採用ODR(Octal Data Rate)的八倍頻傳輸技術,所以AGP 8×的匯流排頻率達到533MHz,而AGP時鍾頻率依然是66MHz。可見,AGP時鍾頻率的標准一直都沒有變,為66MHz,而據說,下一代AGP的標准,改變的就是AGP時鍾頻率。
計算機當中的PCI音效卡、PCI網卡,還有IDE硬碟、IDE光碟機都是在PCI匯流排下工作。PCI匯流排頻率和PCI時鍾頻率均為33MHz,它也是通過主板的分頻技術實現的。當匯流排頻率為66MHz、100MHz、133MHz時,主板會通過分頻技術令PCI匯流排保持33MHz的工作頻率,而當外頻提高到非標准頻率時,如125MHz,PCI匯流排將工作在41.6MHz的工作頻率。這樣一來,許多部件必須工作在非額定頻率之下,是否能正常運作則要取決於產品本身的質量了。此時,硬碟能否撐得住是最關鍵的,因為PCI匯流排頻率提升後,硬碟與CPU的數據交換速度加快,極有可能導致讀寫不正常,從而產生死機現象。反過來說,若是所有設備都沒問題,那麼更高的PCI匯流排頻率可以很明顯地提高系統運行速度。

⑤ 電腦的時鍾頻率是什麼

時鍾頻率
時鍾頻率就像發動機轉速,以一定頻率在轉,但能跑多塊還要具體分析
頻率越高,對信號質量要求越高,能耗越大,與同樣產品相比,高頻率=高性能
不是
一輛卡車變兩輛卡車……雖然還是那個速度,但裝的多
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那塊板,在電腦上有一定道理
沒有絕對的好,壞,成本決定性能,同樣的成本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加強某方面的性能,但其他方面相應減弱

⑥ 計算機的時鍾頻率稱為什麼

時鍾頻率(又譯:時鍾頻率速度,英語:clock rate),是指同步電路中時鍾的基礎頻率,它以「若干次周期每秒」來度量,量度單位採用SI單位赫茲(Hz)。它是評定CPU性能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主頻數字值越大越好。外頻,是CPU外部的工作頻率,是由主板提供的基準時鍾頻率。FSB頻率,是連接CPU和主板晶元組中的北橋晶元的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上的數據傳輸頻率。CPU的主頻和外頻間存在這樣的關系:主頻=外頻&TImes;倍頻。

在電子技術中,脈沖信號是一個按一定電壓幅度,一定時間間隔連續發出的脈沖信號。脈沖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稱為周期;而將在單位時間(如1秒)內所產生的脈沖個數稱為頻率。頻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環信號(包括脈沖信號)在單位時間內所出現的脈沖數量多少的計量名稱;頻率的標准計量單位是Hz(赫)。

電腦中的系統時鍾就是一個典型的頻率相當精確和穩定的脈沖信號發生器。頻率在數學表達式中用「f」表示,其相應的單位有:Hz(赫茲)、kHz(千赫茲)、MHz(兆赫茲)、GHz【吉赫茲(1吉=1000000000)】。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計算脈沖信號周期的時間單位及相應的換算關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納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2749555-1G11014221Ha.png (726×429)

CPU主頻

CPU的主頻,即CPU內核工作的時鍾頻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說的某某CPU是多少GHz的,而這個多少GHz就是「CPU的主頻」。很多人認為CPU的主頻就是其運行速度,其實不然。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並沒有直接關系。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定量兩者的數值關系,因為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緩存、指令集、CPU的位數等等)。

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較低的主頻,達到英特爾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較高主頻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來命名。

因此主頻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CPU的主頻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頻對於提高CPU運算速度卻是至關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某個CPU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運算指令,那麼當CPU運行在100MHz主頻時,將比它運行在50MHz主頻時速度快一倍。

2749555-1G110142235I2.png (714×430)

因為100MHz的時鍾周期比50MHz的時鍾周期佔用時間減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頻的CPU執行一條運算指令所需時間僅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頻時的20ns縮短了一半,自然運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過電腦的整體運行速度不僅取決於CPU運算速度,還與其它各分系統的運行情況有關,只有在提高主頻的同時,各分系統運行速度和各分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後,電腦整體的運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⑦ 當前cpu晶元時鍾頻率達到多少

coolpay8752外頻300元左右。
CPU的外頻,通常為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系統時鍾頻率),CPU與周邊設備傳輸數據的頻率,具體是指CPU到晶元組之間的匯流排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在早期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
在早期的電腦中,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等於外頻,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對於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來說,兩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頻的意義仍然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大多數的頻率都是在外頻的基礎上,乘以一定的倍數來實現,這個倍數可以是大於1的,也可以是小於1的。
說到處理器外頻,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主頻,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
在電子技術中,脈沖信號是一個按一定電壓幅度,一定時間間隔連續發出的脈沖信號。我們將第一個脈沖和第二個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稱為周期;而將在單位時間(如1秒)內所產生的脈沖個數稱為頻率。頻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環信號包括脈沖信號在單位時間內所出現的脈沖數量多少的計量名稱;頻率的標准計量單位是Hz(赫)。電腦中的系統時鍾就是一個典型的頻率相當精確和穩定的脈沖信號發生器。
頻率在數學表達式中用逗f地表示,其相應的單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 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計算脈沖信號周期的時間單位及相應的換算關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納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電腦中的時鍾和我們日常所用的逗時鍾地可不一樣,它沒有現在是逗幾點幾分地的指示,而僅僅是一個按特定頻率連續發出脈沖的信號發生器。至於電腦主板CMOS中保留日期和時間的功能則另當別論。
電腦系統中為什麼要有時鍾看舉個例子說吧,我們在做廣播操時總要放廣播操的錄音(或要一人喊口令),這樣幾十個做操的人中雖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只要都按統一的節拍做,就可以將廣播操做得比較整齊。同樣,電腦中是一個復雜數據處理系統,其中CPU處理數據是按照一定的指令進行的,每次執行指令時,CPU內部的運算器、寄存器和控制器等都必須相互配合進行,雖然每次執行的指令長短不一,參與運算的CPU內部單元也不止一個,但由於都能按照統一的時鍾脈沖同步地進行,所以整個系統才能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況且電腦中除CPU外,還有存儲系統和顯示系統等,由於這些分系統運行時也需用特定頻率的時鍾信號用於規范運行,所以在電腦系統中除了CPU主頻和系統時鍾外,還有用於ISA和PCI匯流排和AGP顯示介面的時鍾,當然這些時鍾的頻率都低於系統時鍾。

⑧ 計算機系統中共有多少種頻率各種頻率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頻率的單位為Hz,倒數即為時間,秒(s)。
主頻,外頻,倍頻,前端匯流排(FSB),內存時鍾頻率。想要查看這些頻率的話應查找主板說明書上的有關說明。

計算機內部設置這么多的頻率的原因就是為了是計算機內的各個工作的次序能有一個標准。在主板上有一個頻率發生器,發出一個基準頻率(也是基準時間),其他頻率都是在該頻率的基礎上,均為該頻率的整數倍。比如CPU的時鍾頻率是該頻率的10倍,那麼CPU處理一個問題的時間就是10倍基準頻率。這里只是據個簡單例子,實際CPU內部要復雜的多,設計到流水線等等,每條流水線的長度不一定,處理問題的時間也就不一定是這個倍數,但是原理相同。

主頻即是CPU內部的時鍾頻率,是CPU進行運算時的工作頻率。由CPU的內部結構決定。主頻相同的CPU其性能不完全相同,因為性能與CPU的設計密切相關。

外頻是系統匯流排的時鍾頻率,由主板決定,主要有100MHz,133,150,166,200等。

倍頻:最初CPU主頻和系統匯流排速度是一樣的,但CPU的主頻越來越高,而主板外頻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為了取得平衡倍頻技術也就相應產生。它的作用是使系統匯流排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過倍頻來提升。CPU主頻計算方式為:主頻 = 外頻 x 倍頻。倍頻也就是指CPU和系統匯流排之間相差的倍數,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

FSB是CPU與主板北橋間的通路的頻率,由外頻決定,FSB是外頻的整數倍,比如P4為4倍,Athlon XP是2倍,P3是1倍。

內存時鍾頻率表示內存能正常工作的頻率。

⑨ 計算機的時鍾頻率稱為

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又稱為時鍾頻率速度,是指同步電路中時鍾的基礎頻率,它以「若干次周期每秒」來度量,量度單位採用SI單位赫茲(Hz)。它是評定CPU性能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主頻數字值越大越好。外頻,是CPU外部的工作頻率,是由主板提供的基準時鍾頻率。FSB頻率,是連接CPU和主板晶元組中的北橋晶元的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上的數據傳輸頻率。CPU的主頻和外頻間存在這樣的關系:主頻=外頻×倍頻。

在電子技術中,脈沖信號是一個按一定電壓幅度,一定時間間隔連續發出的脈沖信號。脈沖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稱為周期;而將在單位時間(如1秒)內所產生的脈沖個數稱為頻率。頻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環信號(包括脈沖信號)在單位時間內所出現的脈沖數量多少的計量名稱;頻率的標准計量單位是Hz(赫茲)。電腦中的系統時鍾就是一個典型的頻率相當精確和穩定的脈沖信號發生器。

(9)電腦系統時鍾多少頻率擴展閱讀:

時鍾頻率是比較在同一家族內的晶元性能的唯一方法。一台IBM 個人計算機與英特爾486 CPU 運行在50 兆赫將是兩次快速地象一個以同樣CPU 、記憶和顯示運行在25 兆赫。但是,有許多其它因素考慮當比較整個計算機的速度,象計算機的前段匯流排的時鍾頻率,存儲晶元的時鍾頻率,寬度在CPU's 匯流排的位,和相當數量水平一級和二級高速緩存。

時鍾頻率不應該被利用當比較不同的計算機或不同的處理器家族。相反,某一軟體基準應該被使用。時鍾頻率可能是非常引入歧途的,因為不同的計算機晶元可能做在一個周期的相當數量工作變化。例如,RISC CPUs 比CISC 傾向於有更加簡單的指示CPUs (但更高的時鍾頻率),並且用管道運輸的加工者執行超過一指示每周期。

⑩ 電腦的四頻是什麼

頻率是指1秒鍾內發生的脈沖信號的周期數,頻率為1kHz的時鍾周期為1毫秒、1MHz的時鍾周期為1微秒、1GHz的時鍾周期為1納秒。
一、時鍾頻率
誰在為電腦提供時鍾頻率呢?在主板上有一個長方形、用金屬包裹的晶振元件(如圖1),當主板上電後它就會發生電磁振盪,產生一系列高頻率的電子脈沖波。但是這些脈沖還不夠精確,與電腦需要的頻率還不匹配,因此還需要將這些原始頻率輸入到晶振元件附近的時鍾頻率發生器晶元,對原始頻率進行整形、分頻,然後變為計算機需要時各種匯流排工作頻率。匯流排就是電腦內部數據傳輸的通道,匯流排製作在主板上,它由密密麻麻的線路組成。電腦匯流排採用分層結構,運行頻率逐級降低。第一級為CPU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系統前端匯流排頻率;第二級為內存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內存匯流排頻率;第三級是AGP顯卡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AGP匯流排頻率;第四級是PCI、ISA設備與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PCI匯流排頻率。
二、CPU主頻率
CPU主頻率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其中,外頻就是匯流排時鍾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
一般說來,一個時鍾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但CPU主頻的高低可以決定電腦的檔次和價格水平。
以Pentium 4 2.0為例,它的工作主頻為2.0GHz,這說明了什麼呢?具體來說,2.0GHz意味著每秒鍾它會產生20億個時鍾脈沖信號,每個時鍾信號周期為0.5納秒。而Pentium 4 CPU有4條流水線運算單元,如果負載均勻的話,CPU在1個時鍾周期內可以進行4個二進制加法運算。這就意味著該Pentium 4 CPU每秒鍾可以執行80億條二進制加法運算。但如此驚人的運算速度不能完全為用戶服務,電腦硬體和操作系統本身還要消耗CPU的資源。
但Athlon XP處理器採用了PR標稱方式,AMD公開的266MHz前端匯流排頻率的Athlon XP處理器標稱頻率和實際頻率的轉換計算公式如下:
標稱頻率=3×實際頻率/2-500
實際頻率=2×標稱頻率/3 333
例如,Athlon XP 2100 的實際頻率為1733MHz=2×2100/3 333
三、系統前端匯流排頻率
四、內存匯流排頻率
現在使用的內存有PC133 SDRAM、DDR266/333/400 DDR SDRAM、PC800 RDRAM等幾種類型。我們應當注意內存時鍾頻率與內存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內存時鍾頻率對整個系統性能來說很重要,內存時鍾頻率指內存工作時的頻率,一般等同於匯流排時鍾頻率;而內存匯流排頻率指內存中數據傳輸的頻率。

閱讀全文

與電腦系統時鍾多少頻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將電腦恢復出廠設置 瀏覽:941
筆記本電腦直播 瀏覽:611
環境設計買什麼電腦好 瀏覽:124
怎麼查看電腦配置性能 瀏覽:399
萬能鑰匙win10電腦版 瀏覽:586
買個筆記本電腦電源多少錢 瀏覽:660
初始平板電腦不會連wifi怎麼連 瀏覽:556
win7電腦重啟不了 瀏覽:290
如何下載淘寶到電腦上 瀏覽:993
筆記本電腦怎麼連接隱藏wifi 瀏覽:335
移動硬碟盒電腦打不開 瀏覽:827
外部電腦如何連接筆記本vga 瀏覽:252
電腦電源量屏幕不亮 瀏覽:115
手機遙控家電軟體 瀏覽:622
中柏的平板電腦作圖好用嗎 瀏覽:629
手機打電話變音軟體 瀏覽:253
電腦電視wifi連接 瀏覽:707
如何看電腦性能 瀏覽:794
華碩電腦怎麼安裝盤 瀏覽:43
筆記本電腦買哪個品牌好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