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按電子計算機傳統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依次是什麼
按照電子計算機傳統的分代方法,第一代到第四代依次為:電子管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小、中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
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軟體方面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
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70年至今),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
(1)電腦系統幾代擴展閱讀:
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特點:
1、運算速度快,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
2、計算精確度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
3、邏輯運算能力強,計算機不僅能進行精確計算,還具有邏輯運算功能,能對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
4、存儲容量大,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5、自動化程度高,由於計算機具有存儲記憶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所以人們可以將預先編好的程序組納入計算機內存,在程序控制下,計算機可以連續、自動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預。
6、性價比高,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電腦,越來越普遍化、大眾化,21世紀電腦必將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電器之一。
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正在日益改變著傳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推動著社會的科學計算。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從功能單一、體積較大發展到了功能復雜、體積微小、資源網路化等。
Ⅱ 計算機有幾代
計算機有四代。
1、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2、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3、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4、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4、計算機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5、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2)電腦系統幾代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運算速度快,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
2、計算精確度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
3、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4、邏輯運算能力強,計算機不僅能進行精確計算,還具有邏輯運算功能,能對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計算機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並能根據判斷的結果自動執行下一條指令以供用戶隨時調用。
5、存儲容量大: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6、自動化程度高:由於計算機具有存儲記憶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所以人們可以將預先編好的程序組納入計算機內存,在程序控制下,計算機可以連續、自動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預。
7、性價比高: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電腦,越來越普遍化、大眾化,21世紀電腦必將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電器之一。計算機發展很迅速,有台式的還有筆記本。
Ⅲ 現代計算機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幾代
計算機發展到今天經歷了4代。
一電腦
(1)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2)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3)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
(4)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萬台。
Ⅳ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幾代每一代的主要元件是什麼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每一代的主要元件如下:
1、第一代計算機:第一代機是以電子管為邏輯元件的計算機。
2、第二代計算機:第二代機是以晶體管為主要邏輯元件的計算機。
3、第三代計算機:第三代機是由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計算機
4、第四代計算機:第四代機是由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計算機。
(4)電腦系統幾代擴展閱讀:
為計算機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有以下這些:
1、馮·諾依曼(1903-1957)
美籍匈牙利裔科學家、數學家,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1945年,馮·諾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和二進制原理,後來,人們把利用這種概念和原理設計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統稱為「馮.諾曼型結構」計算機。
2、阿蘭·麥席森·圖靈(1912.6.23—1954.6.7)
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他被視為計算機之父。圖靈給「可計算性」下了一個嚴格的數學定義,並提出著名的「圖靈機」的設想。「圖靈機」不是一種具體的機器,而是一種思想模型,可製造一種十分簡單但運算能力極強的計算裝置,用來計算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可計算函數。
Ⅳ 怎樣看自己的台式電腦是第幾代機
台式電腦的代數是依據CPU判定,詳細方法如下:
1、win10系統,在桌面上右鍵【此電腦】,win7和XP桌面上右鍵【我的電腦】,然後選擇【屬性】。
以intel為例,CPU型號的信息如下:
1、Intel處理器有多個品牌,Core酷睿、Pentium奔騰、Celeron賽揚、Xeon至強、Atom凌動等,其中至強是針對伺服器推出的,不過這些品牌中的處理器,即使是至強,也有很多型號用在個人電腦上。
2、酷睿處理器的i3/i5/i7/i9隻是CPU的等級,從低端到高端,同時CPU的核心數、線程數以及是否支持HT超線程都是沒有規律的,此外例如至強處理器的E3/E5/E7也是一樣,只是等級。
3、CPU等級後面(i3/i5/i7/i9)會跟著4個數字,有些是4個數字帶1或2個字母。四個數字的第一個表示CPU代數,比如i7-8XXX,就是第八代酷睿。
4、CPU後面的四個數字扣除第一個之後,後三位數字就是Intel SKU型號,比如i5系列就擁有i5-X600/500/400,後三位數字越大,就說明它在同等級下是級別更高的處理器,簡單來說就是性能更強。比如同樣是i5級別,i5-8600的性能就比i5-8500更強,因為600>500。
5、CPU最後一位,如果帶字母,一般叫後綴,這個後綴表示意思有很多種,根據所帶的字母來決定。不帶字母就說明這個處理器很普通,適合多數人使用。
Ⅵ 一般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階段的劃分是以什麼作為標準的分為幾代
一般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階段的劃分是以所用電子器件作為標準的。分為4代。
1、電子管時代。
第一個電子管是在1904年由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發明的,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由美國人莫克利使用了18000個電子組成。當時的主存儲器使用的是陰極射線示波管經典存儲、水銀延遲線存儲器,只能進行幾千到幾萬次/秒的運算。
2、晶體管時代。
這個時代主要元器件是使用的晶體管,是由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組成的研究小組發明的。主要存儲器是磁芯、磁鼓。可以進行幾十萬到百萬次/秒的運算。
3、中小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由1958年德州儀器的工程師JackKilby發明的。主要存儲器有磁芯和半導體存儲器,可以進行百萬到幾百萬次/秒的運算。磁碟變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輔助存儲器,並開始採用虛擬存儲技術,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程序設計採用結構化、模塊化的設計方法。
4、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主要使用的元器件是大規模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是由1971年英特爾公司發明了微處理器4004,主要存儲器是使用的半導體存儲器。可以進行幾百萬到千億次/秒的運算,其特點是計算機體系架構有了較大的發展,並行處理、多機系統、計算機網路等等進入使用階段:軟體系統工程化、理論化、程序設計實現部分自動化的能力。
(6)電腦系統幾代擴展閱讀:
劃分計算機發展時代的標志主要有計算機的器件和系統結構的特點。前者包括器件的更新,其速度、功能、可靠性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是計算機發展的物質基礎;後者包括系統結構的不斷改進,許多新概念不斷提出並且得到實現,推動計算機的發展。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的逐漸普及,各種計算機網路怎麼連接起來就顯得相當的復雜,因此需要把計算機網路形成一個統一的標准,使之更好的連接,因為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就顯得相當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體系結構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Ⅶ windows操作系統一共有幾代,分別有哪些
到這里看吧 很全的
基本可以分為以下6大類:
(1)Windows 98
Windows 98是一個發行於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圖形操作系統。這個新的系統是基於Windows 95上編寫的,它改良了硬體標準的支持,例如USB、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對FAT32文件系統的支持、多顯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稱為活動桌面(Active Desktop)。Windows 98 SE(第二版)發行於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進,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和對DVD-ROM的支持。
Windows 98的最低系統需求:486DX/66MHz或更高的處理器,16MB的內存,更多的內存將改善性能;如果使用FAT16文件系統, 典型安裝需250兆;因系統設置和選項不同, 所需空間范圍在225兆到310兆之間;如果使用FAT32文件系統, 典型安裝需245兆;因系統設置和選項不同, 所需空間范圍在200兆到270兆之間;CD-ROM或DVD-ROM驅動器和VGA或更高解析度的顯示器,微軟滑鼠或兼容的指向設備。
(2)Windows ME
Windows ME是一個32點陣圖形操作系統,由微軟公司發行於2000年9月14日。這個系統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98的基礎上開發的。它包括相關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於與流行的媒體播放軟體RealPlayer競爭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Movie Maker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新的組件。這個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對視頻的編輯和設計功能,對家庭用戶來說是簡單易學的。但是,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統去除了DOS,而由系統恢復代替了。在概念上,這是一個大的改進:擁護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識就可以維護和修復系統。實際上,去除了DOS功能對維護來說是一個障礙,而系統恢復功能也帶來一些麻煩:性能顯著的降低;它也被證明並不能有效的勝任一些通常的錯誤。由於系統每次都自動創建一個先前系統狀態的備份,使得非專業人員很難實行一些急需的修改,甚至是刪除一個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
(3)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是一個由微軟公司發行於2000年12月19日的32點陣圖形商業性質的操作系統。
Windows 2000有四個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其中Professional是桌面操作系統,它的前一個版本是Windows NT4.0 workstation版本。適合移動家庭用戶使用,可以用於升級WIN9X和NT4。她以NT4的技術為核心,採用標准化的安全技術,穩定性高,最大的優點是不會再像WIN9X那樣頻繁的出現非法程序的提示而死機。
Windows 2000 Server是伺服器版本,它的前一個版本是Windows NT4.0 server版。即可面向一些中小型的企業內部網路伺服器,但它同樣可以應付大型網路中的各種應用程序的需要。Server在NT4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改進,在各種功能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
Advanced Server是Server的企業版,它的前一個版本是Windows NT4.0企業版。與Server版不同的是,Advanced Server具有更為強大的特性和功能。它對SMP(對稱多處理器)的支持要比Server更好,支持的數目可以達到四路。
Datacenter Server是目前為止最強大的伺服器系統,可以支持32路SMP系統和64GB的物理內存。該系統可用於大型資料庫、經濟分析、科學計算以及工程模擬等方面,另外還可用於聯機交易處理。
所有版本的Windows 2000都有共同的一些新特徵:NTFS5,新的NTFS文件系統;EFS,允許對磁碟上的所有文件進行加密;WDM,增強對硬體的支持。如果是家用,還是選擇Professional比較好;如果用於企業內部的伺服器就應該選擇Server;但如果是用於W EB伺服器,那麼Advanced Server是最合適的;Datacenter Server對於一般用戶來說是用不著,因為它的定位是大型的數據處理。
(4)Windows XP
Windows XP,或視窗XP是微軟公司最新發布的一款視窗操作系統。它發行於2001年10月25日,原來的名稱是Whistler。微軟最初發行了兩個版本,家庭版(Home)和專業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費對象是家庭用戶,專業版則在家庭版的基礎上添加了新的為面向商業的設計的網路認證、雙處理器等特性。且家庭版只支持1個處理器,專業版則支持2個。字母XP表示英文單詞的「體驗」(experience)。
Windows XP是基於Windows 2000代碼的產品,同時擁有一個新的用戶圖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細微的修改,其中一些看起來是從Linux的桌面環境(desktop environmen)諸如KDE中獲得的靈感。帶有用戶圖形的登陸界面就是一個例子。此外,Windows XP還引入了一個「基於人物」的用戶界面,使得工具條可以訪問任務的具體細節。
它包括了簡化了的Windows 2000的用戶安全特性,並整合了防火牆,以用來確保長期以來以著困擾微軟的安全問題。
Windows XP的最低系統要求:推薦計算機使用時鍾頻率為 300 MHz 或更高的處理器;至少需要 233 MHz (單個或雙處理器系統);推薦使用Intel Pentium/Celeron 系列、AMD K6/Athlon/Duron 系列或兼容的處理器,推薦使用 128 MB RAM 或更高(最低支持64M,可能會影響性能和某些功能),1.5 GB可用硬碟空間,Super VGA (800x600) 或解析度更高的視頻適配器和監視器,CD-ROM或DVD驅動器,鍵盤和Microsoft 滑鼠或兼容的指針設備。
(5)WINDOWS 2003
相比Windows XP的左右搖擺,Windows 2003(全稱Windows Server 2003)才是微軟朝.NET戰略進發而邁出的真正的第一步。Windows 2003起初的名稱是Windows.NET Server 2003, 2003年1月9日正式改名為Windows Server 2003,並於今年5月步入大陸市場,包括Standard Edition(標准版)、Enterprise Edition(企業版)、Datacenter Edition(數據中心版)、Web Edition(網路版)四個版本,每個版本均有32位和64位兩種編碼。
它大量繼承了Windows XP的友好操作性和Windows 2000 sever的網路特性,是一個同時適合個人用戶和伺服器使用的操作系統。Windows 2003完全延續了Windows XP安裝時方便、快捷、高效的特點,幾乎不需要多少人工參與就可以自動完成硬體的檢測、安裝、配置等工作。雖然在名稱上,Windows 2003又延續了Windows家族的習慣命名法則,但從其提供的各種內置服務以及重新設計的內核程序來說,Windows 2003與Windows 2000/XP有著本質的區別。Windows 2003對硬體的最低要求不高,和Windows 2000 Server相仿,Enterprise Edition版本對CPU頻率要求133MHz以上,內存最小需求為128MB。
(6)windows vista
http://tieba..com/f?kz=488295335
Ⅷ 電腦最新系統是windows幾
現在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版本是Windows11,正式版本已經於今年10月5日推出,英特爾8代及更新的處理器以及AMD銳龍2代3代處理器的電腦,以及具備TPM2.0功能的電腦可以直接安裝,不符合條件的電腦只能使用一些特殊方法強制安裝。
Ⅸ 現代計算機既數字電子計算機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幾代
現代計算機既數字電子計算機發展到今天經歷了4代。
第一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第二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第三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數字電子計算機
計算機存儲系統包括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中央處理器與主存儲器合稱為中央處理機;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與輔助存儲器合稱為計算機外圍設備。計算機僅有硬體還不能工作,還必須有一套「程序」,賴以確定信息處理的規則和次序。
同樣的硬體配以不同的程序,就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計算機的程序和相應的數據及文檔合稱為計算機軟體,它包括計算機系統軟體、計算機應用軟體和計算機支持軟體。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的有機整體稱為計算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