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設置 > 1秒查看電腦配置

1秒查看電腦配置

發布時間:2022-06-24 23:20:42

㈠ 電腦怎麼調配置

調電腦配置方法如下:
1、「開始」——運行中輸入msconfig——確定——啟動——除了輸入法ctfmon以外的勾全去掉。重啟。
2、右鍵我的電腦」——屬性——點高級——點啟動和故障恢復中的設置——去掉所有的勾——寫入調試信息選擇「無」——確定——點高級下面錯誤報告——點禁用——2次確定。
3、「開始」——打開控制面板中的文件夾選項——點查看——點去末項自動搜索文件夾前面的勾——確定。
4、右鍵我的電腦——屬性——硬體——設備管理器——雙擊IDE控制器——次要通道——高級設置——傳送模式都選DMA——設備類型選無——確定——主要通道也同樣設置——確定。
5、右鍵C盤進行磁碟清理和其它選項中的系統還原清理。
6、把「C:\WINDOWS\Prefetch(預讀文件)和C:\WINDOWS\Temp(臨時文件)里的東西全刪掉。
7、右鍵瀏覽器e——屬性——點2個刪除1個清除(都要逐一確定)——確定 。
8、清空回收站。
(5、6、7、8點每月清理一次即夠。)
9.關掉調試器Dr. Watson,運行drwtsn32,把除了「轉儲全部線程上下文」之外的全都去掉
10.關閉「系統XP自帶的還原」,右鍵「我的電腦」屬性中,系統還原。(建議不要關閉,關閉只能加快系統運行速度,但對電腦沒什麼好處)
11.關閉「休眠支持」:因為休眠功能占的硬碟空間蠻大的, 所以關閉比較好, 控制面板-->電源選項-->休眠(不要打勾)
12.加快Win XP網上鄰居瀏覽速度!
打開注冊表點擊到:開始-運行-輸入regedit-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Explorer/RemoteComputer/NameSpace。分欄出選擇鍵值:{D6277990-4C6A-11CF-87-00AA0060F5BF},刪除下面的沒有必要的鍵值,重新啟動後,會發現桌面上少了許多圖標
13.加速XP的開關機:

1:縮短等待時間 : 葬愛神灬古龍 版權所有

開啟注冊表編輯器(開始-運行-輸入regedit-)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將 WaitToKillServiceTimeout 設為:1000或更小。( 原設定值:20000)即關閉程序時僅等待1秒。將 HungAppTimeout 值改為:200( 原設定值:5000),表示程序出錯時等待0.5秒。

2:讓系統自動關閉停止回應的程序:
打開注冊表 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鍵,
將 AutoEndTasks 值設為 1。 ( 原設定值:0 )

3:MsConfig 大多數朋友都應該熟識MsConfig了,這是一個系統內置的Windows設置工具。點擊開始菜單,選擇「運行」,然後在錄入框中敲入「msconfig」回車。我們要動手腳的是(啟動)選項卡,點擊它,這個選項卡中顯示了Windows啟動時運行的所有程序。這里除了ctfmon,沒有一個程序對Windows來說是生死悠關的,所以放心大膽地把不要的去掉。把部分勾勾去掉之後,Windows啟動會快些,同時空閑的系統資源也會多出一些。
14.取消XP自帶的壓縮文件夾工具:
點擊開始->運行,敲入: regsvr32 /u zipfldr.dll 。然後回車即可
15.關閉錯誤回報:
控制台---->系統---->進階---->右下角--->錯誤報告---->關閉
16.更改臨時文件的位置

A、系統臨時文件:由於系統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臨時文件,如果一直放在系統盤,會產生大量的磁碟碎片,造成系統速度越來越慢。臨時文件的產生,一般是安裝軟體、解壓釋放壓縮包和上網的時候會產生一些臨時文件。而且如果頻繁下載的話,也會有大量的臨時文件產生。

更改臨時文件的存放位置的方法是,右鍵「我的電腦」,「屬性」對話框中,「高級」中的「環境變數」設置。「變數」temp和tmp全部設置為其他盤中,選擇「編輯」,然後更改一下路徑就可以了。只更改Local Settings\Temp前面的變數就行了,更改為一個盤符的卷標就可以。

下面「系統變數」中還有temp和tmp這兩個變數,直接更改成相同的就行了。

B、Internet臨時文件,直接右鍵「Internet Explorer」中的「屬性」對話框中,選擇「常規」,在「Internet臨時文件」選項中,點擊設置對話框,選擇「移動文件夾」,將Internet臨時文件也指向到系統文件臨時文件夾的位置就可以了。(建議對電腦不熟悉的用戶不要改變臨時文件的位置,改變失敗後,你的電腦將無法使用瀏覽器,這樣就無法上網)
17、每星期殺次毒。
18、下載一個免費最新優化大師,優化系統。
19.關閉計算機時自動結束任務:

在關機的時候,有時會彈出討厭的對話框,提醒某個程序仍在運行,是否結束任務。其實完全可以通過一點點修改讓Windows自動結束這些仍在運行的程序。在注冊表中打開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目錄,把裡面的AugoEndTasks鍵值改為1

㈡ 怎樣用命令提示符初始電腦配置

1, cmd命令就好比原來的DOS系統下運行DOS命令的界面
2netstat命令是DOS命令,是一個監控TCP/IP網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顯示路由表、實際的網路連接以及每一個網路介面設備的狀態信息.

如果你的計算機有時候接收到的數據報導致出錯數據或故障,你不必感到奇怪,TCP/IP可以容許這些類型的錯誤,並能夠自動重發數據報。但如果累計的出錯情況數目佔到所接收的IP數據報相當大的百分比,或者它的數目正迅速增加,那麼你就應該使用Netstat查一查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了。

一般用netstat -na 來顯示所有連接的埠並用數字表示.

netstat命令的功能是顯示網路連接、路由表和網路介面信息,可以讓用戶得知目前都有哪些網路連接正在運作。

該命令的一般格式為:

netstat [選項]

命令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

-a 顯示所有socket,包括正在監聽的。
-c 每隔1秒就重新顯示一遍,直到用戶中斷它。
-i 顯示所有網路介面的信息,格式同「ifconfig -e」。
-n 以網路IP地址代替名稱,顯示出網路連接情形。
-r 顯示核心路由表,格式同「route -e」。
-t 顯示TCP協議的連接情況。
-u 顯示UDP協議的連接情況。
-v 顯示正在進行的工作。

-A 顯示任何關聯的協議控制塊的地址。主要用於調試
-a 顯示所有套接字的狀態。在一般情況下不顯示與伺服器進程相關聯的套接字
-i 顯示自動配置介面的狀態。那些在系統初始引導後配置的介面狀態不在輸出之列
-m 列印網路存儲器的使用情況
-n 列印實際地址,而不是對地址的解釋或者顯示主機,網路名之類的符號
-r 列印路由選擇表
-f address -family對於給出名字的地址簇列印統計數字和控制塊信息。到目前為止,唯一支持的地址簇是inet
-I interface 只列印給出名字的介面狀態
-p protocol-name 只列印給出名字的協議的統計數字和協議控制塊信息
-s 列印每個協議的統計數字
-t 在輸出顯示中用時間信息代替隊列長度信息。

netstat命令的列標題
Name 介面的名字
Mtu 介面的最大傳輸單位
Net/Dest 介面所在的網路
Address 介面的IP地址
Ipkts 接收到的數據包數目
Ierrs 接收到時已損壞的數據包數目
Opkts 發送的數據包數目
Oeers 發送時已損壞的數據包數目
Collisions 由這個介面所記錄的網路沖突數目

㈢ 電腦配置...

玩CF 這游戲很低配就能玩, 其它主游戲的3D游戲的話。

CPU 430 AMD Athlon II X2 250/盒裝
主板 499 微星 785GTM-E45
內存 300 威剛 2G DDR2 800(萬紫千紅)
硬碟 340 西部數據 500GB(WD5000AAKS)/藍盤
顯卡 板集成HD4200
光碟機 125 先鋒 DVD-130D黑炫風
機箱 138 動力火車 七俠
電源 198 長城 靜音大師 ATX-350SD

我都選了一線品牌。 價格好象超了點。。
你玩一些普通的3D游戲785G的板集顯可以搞定。 電源用到額定270W最高350W用於以後升級, 硬碟用了主流的500G 藍盤 性能比同類的更強。

㈣ 目前世界上的電腦可以達到1秒開機的技術嗎如果可以需要什麼配置

理論上可以但是實際中沒有.電腦在開機的時候必須完成自檢,看看硬體,軟體配置表裡面說的那些東西都有沒有,能不能用.這個過程1秒完不成.米國都沒有這樣的電腦.唯一的辦法是不關機.

台式電腦,什麼樣的配置可在1秒開機

固態硬碟陣列,或者內存硬碟(就是內存條+電池),原來有賣的,現在沒了,不穩定,第一個吧,但是不管怎麼樣都不可能1秒(win8)系統最快開機,我的機械硬碟用20S開機還是5400轉的

㈥ 電腦配置高低及參數代表的意義

1 主頻為CPU的頻率(如 Intel Core 2 Duo E6300的主頻為1.86 倍頻為7 外頻 266MHz L1緩存(KB)32 L2緩存1MB*2) 2 CPU主頻= 外頻x 倍頻。也就是倍頻是指CPU和系統匯流排之間相差的倍數,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 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說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1秒內發生的同步脈沖數)的簡稱。單位是Hz。它決定計算機的運行速度,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主頻由過去MHZ發展到了現在的GHZ(1G=1024M)。通常來講,在同系列微處理器,主頻越高就代表計算機的速度也越快,但對與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它就只能作為一個參數來作參考。另外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說到處理器主頻,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早期的CPU並沒有「倍頻」這個概念,那時主頻和系統匯流排的速度是一樣的。隨著技術的發展,CPU速度越來越快,內存、硬碟等配件逐漸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頻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使內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對較低的系統匯流排頻率下,而CPU的主頻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理論上)。我們可以把外頻看作是機器內的一條生產線,而倍頻則是生產線的條數,一台機器生產速度的快慢(主頻)自然就是生產線的速度(外頻)乘以生產線的條數(倍頻)了。現在的廠商基本上都已經把倍頻鎖死,要超頻只有從外頻下手,通過倍頻與外頻的搭配來對主板的跳線或在BIOS中設置軟超頻,從而達到計算機總體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購買的時候要盡量注意CPU的外頻。 處理器外頻 外頻是CPU乃至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兆赫茲)。在早期的電腦中,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等於外頻,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對於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來說,兩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頻的意義仍然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大多數的頻率都是在外頻的基礎上,乘以一定的倍數來實現,這個倍數可以是大於1的,也可以是小於1的。 說到處理器外頻,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主頻,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 在486之前,CPU的主頻還處於一個較低的階段,CPU的主頻一般都等於外頻。而在486出現以後,由於CPU工作頻率不斷提高,而PC機的一些其他設備(如插卡、硬碟等)卻受到工藝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頻率,因此限制了CPU頻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出現了倍頻技術,該技術能夠使CPU內部工作頻率變為外部頻率的倍數,從而通過提升倍頻而達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倍頻技術就是使外部設備可以工作在一個較低外頻上,而CPU主頻是外頻的倍數。 在Pentium時代,CPU的外頻一般是60/66MHz,從Pentium Ⅱ 350開始,CPU外頻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頻已經達到了200MHz。由於正常情況下外頻和內存匯流排頻率相同,所以當CPU外頻提高後,與內存之間的交換速度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對提高電腦整體運行速度影響較大。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晶元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如何查看和記錄電腦的網路配置信息

修復網路連接時出現DNS緩存無法清除的問題, 1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能採取的最簡單手段是刷新DNS,也就是刪除 DNS 解析器緩存中的條目。點擊「開始」-「運行」-輸入cmd並點擊「確定」,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鍵入:ipconfig /flushdns 2如果上面不行的話,在系統服務里把DNS Client和DHCP client兩個服務組件啟動 針對網路剪刀手 網路執法官 網路特工 等arp欺騙的攻擊 ,可以用網卡修復操作中的清除arp緩存,可以用cmd命令中的 arp -d命令 有一個好的辦法是在按鍵精靈中寫一個腳本如下: VBS Set Oshell = 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VBS Oshell.run "cmd /c arp -d", vbHide VBS Set Oshell = Nothing VBS End Sub Delay 1000 這個就是每隔1秒清除一次arp緩存,可以自己調整延時!! 通過IPConfig提供的信息,可以確定存在於TCP/IP屬性中的一些配置上的問題。例如使用「IPConfig /all」就可以獲取主機的詳細的配置信息,其中包括IP地址、子網掩碼和默認網關、DNS伺服器等信息。 通過所獲知的信息,可以迅速判斷出網路的故障所在。例如子網掩碼為0.0.0.0時,則表示區域網中的IP地址可能有重復的現象存在;如果返回的本地IP地址顯示為169.254.*.*,子網掩碼為255.255.0.0,則表示該IP地址是由Windows XP的自動專用IP定址功能分配的。這意味著TCP/IP未能找到DHCP伺服器,或是沒有找到用於網路介面的默認網關。如果返回的本地IP地址顯示為0.0.0.0,則既可能是DHCP初始化失敗導致IP地址無法分配,也可能是因為網卡檢測到缺少網路連接或TCP/IP檢測到IP地址有沖突而導致的。 眾所周知每台計算機要想正常上網需要有一個地址,這個地址就是我們常說的IP地址。在實際工作中身為網路管理員的我們如何有效的管理這些IP地址呢?為每台計算機設置對應的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地址,DNS地址等網路參數的話固然是可以的,但是非常的煩瑣,工作量大不說,在實際應用中很可能經常會出現沖突的現象。 我們如何有效的分配這些網路參數呢?DHCP服務可以幫我們大忙,通過將DHCP服務配置在專業的伺服器上,然後為網路中所有普通客戶機分配IP等信息是件效率非常高的工作。不過DHCP在為我們網路管理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網路帶寬受影響,客戶機經常無法獲得正確的地址信息,甚至是無法獲得任何信息。其實這些故障我們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解決的,今天就由筆者為各位IT168的讀者全面介紹排查DHCP故障的方法。 一、概念篇: 在介紹排查DHCP故障之前首先為大家闡明幾個概念性的東西,只有理論上充實了,才能更好的理解下面介紹的故障排除的思路。 第一:DHCP服務能夠提供什麼數據?DHCP服務不是萬能的,他只能提供網路層相關的參數,例如IP地址,MASK地址,網關地址,WINS與DNS伺服器地址等。對於更低層的地址,諸如MAC地址等信息是無法提供的。MAC地址是燒錄在計算機網卡中的。 第二:多台DHCP伺服器是否可以同時運行?DHCP伺服器是通過廣播包向客戶機發送網路信息的,因此如果同一個網路中確切的說是同一個廣播域中存在多台DHCP伺服器的話,就會出現各個伺服器提供各自的網路信息,這樣就造成網路中廣播數據包的沖突。客戶機不知道該接受哪台DHCP伺服器發來的信息。因此微軟公司設置默認情況下同一個廣播域網路中只能存在一台DHCP伺服器,後設置建立或啟用的DHCP將無法工作。 第三:租約是什麼?在配置DHCP伺服器過程中會設置租約的天數,那麼什麼是租約呢?在DHCP伺服器將網路信息分配數據包發給客戶機後會收到客戶機發回的答復數據包,接著DHCP伺服器會將已經分配出去的IP地址與從客戶機接收到的該計算機MAC地址建立一個對應關系,並把這個對應關系保存在DHCP伺服器的租約池中。為什麼需要這個租約池呢?一方面為下次分配網路參數信息提高了速度。不過如果該MAC地址對應條目的客戶計算機被移到其他地方或者MAC地址發生了改變的話,如果上面建立的對應關系一直保存在DHCP伺服器的租約池中就會造成可用的IP地址數量越來越少,很多有效的地址被無效的MAC佔用,因此微軟引入了租約這個概念。通過租約我們可以強制每隔一段時間將DHCP伺服器的租約池中保存的對應條目全部清空,從而防止了非法MAC地址霸佔合法IP的現象。 第四:我的客戶機可以從DHCP伺服器獲得169.254.*.*形式的IP信息,這句話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微軟公司在windows2000系統中提供了這樣的功能,即如果網路中不存在任何DHCP伺服器,客戶機本地網路信息又被設置為自動獲得IP方式的話,那麼windows2000及其以上操作系統將自動為自己分配一個諸如169.254.*.*形式的IP信息。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客戶機只能獲得169.254.*.*這樣的IP地址的話,說明你的DHCP伺服器沒有正常工作。 二、客戶端排障: DHCP故障主要有兩個方面,客戶機存在問題以及伺服器自身問題。首先我們來介紹下在客戶端進行的排除故障方法。 第一步:通過任務欄的「開始->運行->輸入CMD」進入命令行模式。 第二步:在命令行模式中輸入ipconfig後回車,看是否可以自動獲得IP地址。 小提示:在進行前兩步操作前首先要保證客戶機的IP地址分配方式被設置為自動獲得IP地址。 第三步:如果可以獲得正確的IP地址說明DHCP正常,如果發現獲得錯誤的地址,其中包括169.254.*.*這樣的形式,則執行ipconfig /release命令,該命令是將當前獲得的網路參數信息釋放。 第四步:釋放網路參數後再次執行ipconfig我們會看到當前得到的網路參數已經為空,所有信息變成0.0.0.0。 第五步:釋放得到的錯誤信息後執行ipconfig /renew將自動獲得新的信息小提示:如果我們不執行釋放IP信息的命令直接運行ipconfig /renew的話將無法重新獲得IP信息。因此第三步必不可少。 第六步:重新獲得IP信息後我們查看當前的地址參數,如果無法獲得任何信息的話還是要從本機入手解決問題,如果獲得的是錯誤信息的話則需要找到DHCP伺服器,對其進行檢查。 第七步:將本地網卡禁用然後再次啟用,按照上面介紹的步驟重新做一次。 第八步:如果我們知道DHCP伺服器的IP地址的話,可以在客戶機上使用ping命令「ping 伺服器ip」查看網路連通情況。 第九步:在系統的「事件查看器」中尋找有無關於DHCP服務相關的故障記錄。方法是「開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 第十步:通過「開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務」打開服務設置窗口,在服務列表中找到dhcp client service。在其上雙擊,然後點停止按鈕,接著再點啟動按鈕將其重新啟動。如果發現該服務本身沒有啟用則更說明了故障的根源所在,直接啟動並設置啟動方式為「自動」即可。 第十一步:打開網路的本地連接進行修復,方法是「網上鄰居->屬性->本地連接->修復」。系統將自動清除ARP緩存與NETBS信息,接著更新DNS與DHCP服務組件與相關信息 第十二步:如果上面十一步仍然不能解決問題的話,我們只能先使用靜態IP地址與DNS等網路信息配置本機來進行檢測了。如果配置了靜態IP信息後可以正常上網,連接LAN的話,則說明問題的出在客戶機與DHCP伺服器的連接或者DHCP伺服器自身上。我們就要將問題的起因放到DHCP伺服器上。 小提示:有的時候為客戶端設置一個其他用戶,然後使用該用戶登錄也可以解決部分DHCP故障,另外用 lspfix.exe或winsockxpfix.exe,修復tcpip的棧區錯誤,結合「開始->運行->輸入sfc /scannow」掃描一遍系統文件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伺服器排障: DHCP伺服器的排障方法我們已經介紹過很多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以前伺服器頻道相關文章。主要的手段就是查詢伺服器上的dhcp server的設置是否正常,如果沒有啟用將其開啟。另外還要時不時的將DHCP伺服器關閉查看是否網路中還存在其他DHCP伺服器從而產生沖突。另外在網路建立域的情況下,要想開啟DHCP伺服器是需要由域控制對該DHCP伺服器授權的,所以授權工作不要遺忘。 還需要提的一點就是租約的問題,如果發現DHCP工作正常,一部分客戶機無法獲得IP信息,執行ipconfig /renew提示找不到DHCP伺服器,而另外一部分可以正常獲得的話,百分之九十是因為租約的原因,要嘛租約里保存的信息過多,需要我們手工清除一次;要嘛租約時間設置的過長,以至於大量非法MAC佔用了有效IP地址。 小提示:凡是提供DHCP服務的伺服器都必須設置固定IP地址,想在動態獲得IP信息的計算機上啟用DHCP服務是不可以的。而且雖然微軟公司在限制DHCP服務上做了規定,例如同一個網路中不容許兩台DHCP存在。但是目前有很多第三方軟體可以建立DHCP伺服器,甚至是寬頻路由器也將DHCP功能集成於自身配置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清楚的查詢出網路中到底存在幾個DHCP伺服器了,我們只能將懷疑對象一一關閉或者在交換機及路由器上將懷疑對象進行訪問控制列表過濾。總之網路中存在非法DHCP伺服器引起的網路故障是非常難解決的,需要反復調查循序漸進。 總結:當DHCP服務出現問題時不要盲目的去伺服器上查找結果,大部分時候都是因為客戶機故障造成的,另外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的媒介也要值得注意,網線是否連接正常,交換機是否工作正常都是需要考慮的,必要時一定要多多替換,換幾個網線或幾個交換機埠來判斷。切記不要想當然去操作,要腳踏實地的去測量才能得到真正的結果。

㈧ 我要知道筆記本電腦或台式機的各種配置參數,解釋的越詳細越好

筆記本電腦
NoteBook,俗稱筆記本電腦,它的誕生源於人們對移動辦公的需求,它的設計目的就是在保持便攜性的前提下盡量的提高性能和易用性,以及提供多元化的功能。筆記本電腦誕生至今已經有19年的歷史了,它的誕生帶動了科技的發展。

CPU品牌
筆記本電腦專用的CPU英文稱Mobile CPU(移動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熱量和低耗電,最早的筆記本電腦直接使用台式機的CPU,但是隨CPU主頻的提高, 筆記本電腦狹窄的機箱開始無法迅速的散發熱量,筆記本電腦小得可憐的電池也無法負擔台式CPU龐大的耗電量, Mobile CPU的製造工藝往往比同時代的台式機CPU更加先進,因為Mobile CPU中會集成台式機CPU中不具備的電源管理技術,而且往往比台式機CPU先採用更高的微米精度。主要生產廠家有Intel、AMD、IBM、VIA等。

處理器主頻
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說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1秒內發生的同步脈沖數)的簡稱。單位是Hz。它決定計算機的運行速度,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主頻由過去MHZ發展到了現在的GHZ(1G=1024M)。通常來講,在同系列微處理器,主頻越高就代表計算機的速度也越快,但對與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它就只能作為一個參數來作參考。另外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說到處理器主頻,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早期的CPU並沒有「倍頻」這個概念,那時主頻和系統匯流排的速度是一樣的。隨著技術的發展,CPU速度越來越快,內存、硬碟等配件逐漸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頻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使內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對較低的系統匯流排頻率下,而CPU的主頻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理論上)。我們可以把外頻看作是機器內的一條生產線,而倍頻則是生產線的條數,一台機器生產速度的快慢(主頻)自然就是生產線的速度(外頻)乘以生產線的條數(倍頻)了。現在的廠商基本上都已經把倍頻鎖死,要超頻只有從外頻下手,通過倍頻與外頻的搭配來對主板的跳線或在BIOS中設置軟超頻,從而達到計算機總體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購買的時候要盡量注意CPU的外頻。

處理器緩存
緩存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它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普通台式機CPU的L2緩存最大為512KB,而筆記本、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最高可達1MB-3MB。

內存類型
由於筆記本電腦整合性高,設計精密,對於內存的要求比較高,筆記本內存必須符合小巧的特點,需採用優質的元件和先進的工藝,擁有體積小、容量大、速度快、耗電低、散熱好等特性。出於追求體積小巧的考慮,大部分筆記本電腦最多隻有兩個內存插槽。對於一般的文字處理、上網辦公的需求,安裝Windows 98的操作系統,使用128MB內存就可以滿足需要了,如果安裝的是Windows 2000的操作系統,那麼最好128MB+64MB擁有總計192MB以上的內存,如果運行的是Windows XP,那麼256MB內存是必須的。由於筆記本的內存擴展槽很有限,因此單位容量大一些的內存會顯得比較重要。而且這樣做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單位容量大的內存在保證相同容量的時候,會有更小的發熱量,這對筆記本的穩定也是大有好處的。

筆記本的內存大體可以分為EDO、SDRAM、DDR三種。幾大知名內存廠家及代號:現代電子(Hynix):HY ,三星(SAMSUNG):KM或M ,NBM:AAA ,西門子(SIEMENS):HYB ,高士達LG-SEMICON:GM ,三菱(MITSUBISHI):M5M ,富士通(FUJITSU):MB ,摩托羅拉(MOTOROLA):MCM ,MATSUHITA:MN ,OKI:MSM ,美凱龍(MICRON):MT ,德州儀器(TMS):TI ,東芝(TOSHIBA):TD或TC ,日立(HITACHI):HM ,STI:TM ,日電(NEC):UPD ,IBM:BM ,NPNX:NN 。

DDR內存:顧名思義: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傳輸)的SDRAM。隨著台式機DDR內存的推出,現在筆記本電腦也步入了DDR時代,目前有DDR266和DDR333等規格,現在在主流的採用Pentium4-M、Pentium-M、P4核心賽揚的機器都是採用DDR內存,也有少量的Pentium3-M的機器早早跨入DDR時代。其實DDR的原理並不復雜,它讓原來一個脈沖讀取一次資料的SDRAM可以在一個脈沖之內讀取兩次資料,也就是脈沖的上升緣和下降緣通道都利用上,因此DDR本質上也就是SDRAM。而且相對於EDO和SDRAM,DDR內存更加省電(工作電壓僅為2.25V)、單條容量更加大(已經可以達到1GB)。

EDO內存:這種內存主要用於古老的MMX和486機型上面,也有部分廠家在PII的筆記本電腦中仍然使用EDO內存,這種EDO單條最高容量只有64M,而且由於EDO內存的工作電壓為5V和現在常用的SDRAM的3.3V相比更費電一些,所以很快就被SDRAM內存所取代。

SDRAM內存:筆記本經歷了Pentium時代,CPU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這時Intel公司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內存技術----SDRAM。SDRAM的全稱是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動態隨即存儲器),就象它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樣,這種RAM可以使所有的輸入輸出信號保持與系統時鍾同步。由於SDRAM的帶寬為64Bit,因此它只需要一條內存就可以工作,數據傳輸速度比EDO內存至少快了25%。SDRAM包括PC66、PC100、PC133等幾種規格。

硬碟容量
尺寸: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硬碟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機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碟是筆記本電腦中為數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筆記本電腦硬碟都是可以通用的。

厚度:但是筆記本電腦硬碟有個台式機硬碟沒有的參數,就是厚度,標準的筆記本電腦硬碟有9.5,12.5,17.5mm三種厚度。9.5mm的硬碟是為超輕超薄機型設計的,12.5mm的硬碟主要用於厚度較大光軟互換和全內置機型,至於17.5mm的硬碟是以前單碟容量較小時的產物,現在已經基本沒有機型採用了。

轉數: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最快的是5400轉2M 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號只有4200轉512K 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現在台式機最慢的5400轉512K Cache硬碟比較起來也相差甚遠,由於筆記本電腦硬碟採用的是2.5英寸碟片,即使轉速相同時,外圈的線速度也無法和3.5英寸碟片的台式機硬碟相比,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已經是筆記本電腦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頸。

介面類型:筆記本電腦硬碟一般採用3種形式和主板相連:用硬碟針腳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用特殊的硬碟線和主板相連,或者採用轉介面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效果都是一樣的,只是取決於廠家的設計。

容量及採用技術:由於應用程序越來越龐大,硬碟容量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硬碟來說,不但要求其容量大,還要求其體積小。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普遍採用了磁阻磁頭(MR)技術或擴展磁阻磁頭(MRX)技術,MR磁頭以極高的密度記錄數據,從而增加了磁碟容量、提高數據吞吐率,同時還能減少磁頭數目和磁碟空間,提高磁碟的可靠性和抗干擾、震動性能。它還採用了諸如增強型自適應電池壽命擴展器、PRML數字通道、新型平滑磁頭載入/卸載等高新技術。

光碟機類型
光碟機是筆記本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配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筆記本諸多配件中的已經成標准配置。目前,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CD-ROM光碟機:又稱為緻密盤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只讀的光存儲介質。它是利用原本用於音頻CD的CD-DA(Digital Audio)格式發展起來的。

DVD光碟機:是一種可以讀取DVD碟片的光碟機,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見的格式外,對於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

COMBO光碟機:COMBO光碟機是一種集合了CD刻錄、CD-ROM和DVD-ROM為一體的多功能光存儲產品。

刻錄光碟機: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錄機等,其中DVD刻錄機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復擦寫)和DVD-RAM。刻錄機的外觀和普通光碟機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標識著寫入、復寫和讀取三種速度。

機殼材料
筆記本電腦的外殼既是保護機體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響其散熱效果、「體重」、美觀度的重要因。筆記本電腦常見的外殼用料有:塑料外殼有碳纖維、聚碳酸酯PC(PC-GF-##) 和ABS工程塑料,合金外殼有鋁鎂合金與鈦合金。

碳纖維:碳纖維材質是很有趣的一種材質,它既擁有鋁鎂合金高雅堅固的特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它的外觀類似塑料,但是強度和導熱能力優於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纖維是一種導電材質,可以起到類似金屬的屏蔽作用(ABS外殼需要另外鍍一層金屬膜來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採用碳纖維外殼的筆記本電腦,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銷的主角。據IBM公司的資料顯示,碳纖維強韌性是鋁鎂合金的兩倍,而且散熱效果最好。若使用時間相同,碳纖維機種的外殼摸起來最不燙手。碳纖維的缺點是成本較高,成型沒有ABS外殼容易,因此碳纖維機殼的形狀一般都比較簡單缺乏變化,著色也比較難。此外,碳纖維機殼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接地不好,會有輕微的漏電感,因此IBM在其碳纖維機殼上覆蓋了一層絕緣塗層。

鋁鎂合金:鋁鎂合金一般主要元素是鋁,再摻入少量的鎂或是其它的金屬材料來加強其硬度。因本身就是金屬,其導熱性能和強度尤為突出。鋁鎂合金質堅量輕、密度低、散熱性較好、抗壓性較強,能充分滿足3C產品高度集成化、輕薄化、微型化、抗摔撞及電磁屏蔽和散熱的要求。其硬度是傳統塑料機殼的數倍,但重量僅為後者的三分之一,通常被用於中高檔超薄型或尺寸較小的筆記本的外殼。而且,銀白色的鎂鋁合金外殼可使產品更豪華、美觀,而且易於上色,可以通過表面處理工藝變成個性化的粉藍色和粉紅色,為筆記本電腦增色不少,這是工程塑料以及碳纖維所無法比擬的。因而鋁鎂合金成了便攜型筆記本電腦的首選外殼材料,目前大部分廠商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均採用了鋁鎂合金外殼技術。缺點:鎂鋁合金並不是很堅固耐磨,成本較高,比較昂貴,而且成型比ABS困難(需要用沖壓或者壓鑄工藝),所以筆記本電腦一般只把鋁鎂合金使用在頂蓋上,很少有機型用鋁鎂合金來製造整個機殼。

鈦合金:鈦合金材質的可以說是鋁鎂合金的加強版,鈦合金與鎂合金除了摻入金屬本身的不同外,最大的分別之處,就是還滲入碳纖維材料,無論散熱,強度還是表面質感都優於鋁鎂合金材質,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鋁鎂合金更加的復雜多變。其關鍵性的突破是強韌性更強、而且變得更薄。就強韌性看,鈦合金是鎂合金的三至四倍。強韌性越高,能承受的壓力越大,也越能夠支持大尺寸的顯示器。因此,鈦合金機種即使配備15英寸的顯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預留太寬的框架。至於薄度,鈦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鎂合金的一半,厚度減半可以讓筆記本電腦體積更嬌小。鈦合金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通過焊接等復雜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結構復雜的筆記本電腦外殼,這些生產過程衍生出可觀成本,因此十分昂貴。目前,鈦合金及其它鈦復合材料依然是IBM專用的材料,這也是IBM筆記本電腦比較貴的原因之一。

聚碳酸酯PC(PC-GF-##):聚碳酸酯PC也是筆記本電腦外殼採用的材料的一種,它的原料是石油,經聚酯切片工廠加工後就成了聚酯切片顆粒物,再經塑料廠加工就成了成品,從實用的角度,其散熱性能也比ABS塑料較好,熱量分散比較均勻,它的最大缺點是比較脆,一跌就破,我們常見的光碟就是用這種材料製成的。運用這種材料比較顯著的就是FUJITSU了,在很多型號中都是用這種材料,而且是全外殼都採用這種材料。不管從表面還是從觸摸的感覺上,PC-GF-##材料感覺都像是金屬。如果筆記本電腦內沒有標識的話,單從外表面看不仔細去觀察,可能會以為是合金物。

ABS工程塑料: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業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為PC+ABS,是因為這種材料既具有PC樹脂的優良耐熱耐候性、尺寸穩定性和耐沖擊性能,又具有ABS樹脂優良的加工流動性。所以應用在薄壁及復雜形狀製品,能保持其優異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與一種酯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ABS工程塑料最在的缺點就是質量重、導熱性能欠佳。一般來說,ABS工程塑料由於成本低,被大多數筆記本電腦廠商採用,目前多數的塑料外殼筆記本電腦都是採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

顯示屏類型
筆記本屏幕:自從1985年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誕生以來,LCD液晶顯示屏就一直是筆記本電腦的標准顯示設備。在筆記本電腦中,主要先後採用了無源矩陣顯示器中的雙掃描無源陣列彩顯DSTN-LCD(俗稱偽彩顯)和有源矩陣顯示器中的薄膜晶體管有源陣列彩顯TFT-LCD(俗稱真彩顯)兩種LCD。

DSTN(Dual-Layer Super Twist Nematic):是指雙掃描扭曲向列,意即通過雙掃描方式來掃描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屏,達到完成顯示的目的。DSTN-LCD並非真正的彩色顯示器,它只能顯示一定的顏色深度,與CRT的顏色顯示特性相距較遠,因而叫"偽彩顯"。由於DSTN-LCD的對比度和亮度較差,屏幕觀察范圍較小,色彩不豐富,特別是反應速度慢,不適於高速全動圖像、視頻播放等應用,一般只用於文字、表格和靜態圖像處理,現在已基本絕跡。只有在部分二手筆記本上可以看到。

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是由薄膜晶體管組成的屏幕,它的每個液晶像素點都是由集成在像素點後面的薄膜晶體管來驅動,顯示屏上每個像素點後面都有四個(一個黑色、三個RGB彩色)相互獨立的薄膜晶體管驅動像素點發出彩色光,可顯示24位色深的真彩色,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對比度顯示屏幕信息。TFT-LCD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顯示設備之一,其效果接近CRT顯示器,是現在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上的主流顯示設備。

㈨ 在電腦開機幾秒鍾的時候點什麼快捷鍵可以進入一個藍色的界面看電腦的配置來著。。求解答

什麼快捷鍵?藍色界面?看電腦配置?並不是看不起樓主,個人感覺就算你進去了,配置信息你不一定全部找得到。開機---開始---運行----cmd----dxdiag-----確定,或360魯大師簡單快捷

閱讀全文

與1秒查看電腦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如何擺脫老師控制 瀏覽:137
華為無線投屏電腦模式鎖屏不能用 瀏覽:286
電腦直播黑屏但是有聲音怎麼回事 瀏覽:932
電腦主機開關壞了怎麼辦 瀏覽:789
無線網如何用線連接電腦 瀏覽:72
三台電腦怎麼共享一台列印機 瀏覽:436
老電腦裝系統好慢 瀏覽:795
電腦初中在線網課免費軟體 瀏覽:653
怎麼對電腦的文件備份 瀏覽:311
電腦圖片如何壓縮大小 瀏覽:366
電腦顯卡壞了什麼現象 瀏覽:43
筆記本電腦win7怎麼輸出2k 瀏覽:981
手機視頻照片製作軟體 瀏覽:424
辦公室有電腦如何設置 瀏覽:709
電腦畫圖的反色在哪裡 瀏覽:759
電腦無法安裝惠普列印機怎麼辦 瀏覽:947
ios在電腦設置鈴聲 瀏覽:430
筆記本電腦鍵的使用 瀏覽:920
蘋果手機軟體應用商店不提供了 瀏覽:207
如何修改電腦觸屏 瀏覽:911